我国地域性商贸流通业发展差距研究.docx
《我国地域性商贸流通业发展差距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地域性商贸流通业发展差距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地域性商贸流通业发展差距研究
我国地域性商贸流通业发展差距研究
内容摘要:
纵观我国地域性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现状,东部、中部与西部的差距十分明显。
而导致地域性差距的根本原因,体现为文化、环境、市场与开放度多个层面。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商贸流通产业的地域性差距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进程。
在此背景下,地域性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差距问题亟需解决。
本文通过对我国地域性商贸流通业发展差距的现状进行分析,以商贸流通业的地域性发展为研究对象,探讨导致地域性差距的影响要素,并提出实现我国地域性商贸流通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地域性商贸流通业发展差距
引言
对于区域经济与城镇化经济发展而言,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性作用。
目前,我国商贸流通产业正处于产业升级转型阶段,东部地区发展迅速,而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商贸流通业发展差距较大。
特别是在近年来,由于国内的生产与消费矛盾凸显,导致区域性的经济竞争逐渐转向商贸流通业的竞争。
对于地域性的经济恢复与发展而言,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意义非凡。
窥视当前国内针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研究,主要集中于差异性研究与宏观层面的差别,没有对主要省市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发展差距进行研究。
本文希望通过对我国地域性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差距情况进行分析,基于国内经济发展的基本面,针对性地提出地域性商贸流通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推动区域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化健康发展。
我国地域性商贸流通业发展差距现状
如图1所示,对我国2014年部分省市地区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广东省、河北省和江苏省的排名较高,而青海、西藏、云南和海南与新疆等地的排名相对靠后。
从地域性划分的角度来看,可以了解到我国商贸流通业以东部地区最为发达,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较差。
而这种东部、西部与中部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发展差距,并不仅仅由省市地区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决定,在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水平、地理区位、地区分工以及市场环境等方面也可以窥见一二。
根据《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中西部地区拥有全国60%的人口数量,但是在零售业从业人员和网店分布数量上,却不足全国总量的50%,且东、西、中部地区的批发零售企业比例也非常不协调,东部地区占比约为70%左右,高达65%左右的从业人员比例,导致地域性资源分配不均。
而且从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地域性发展差距来看,沿海、沿江省份,例如江苏、浙江与山东、福建和广东等省份,依托于其自然水路运输优势,在商贸流通方面有着更多的发展机遇,所以当地的产业发展十分发达。
相比较于这些地区,中西部地域性的发展差距,主要表现为机会较少且成本较高。
商贸流通业作为服务产业,地域性的发展差距,也可以透过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水平来体现。
如表1所示,根据我国2014年分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主要指标来看,东部地区的优势非常明显,而中西部地区相对处于劣势,反观中部、东部与西部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水平,也呈现了地域性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差距现状。
东部凭借着较高的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拉开了与中西部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差距。
我国地域性商贸流通业发展差距的影响要素
(一)社会文化要素
追溯历史,文明的诞生源自于人类的生存习惯、生活信仰与民族文化、价值观念等。
而在现代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中,社会文化要素无一不在影响着顾客的行为习惯。
对于商贸流通产业而言,在不同地域性的发展过程中,也频繁地受到地方社会文化要素的影响,包括本地人的生活方式与文化背景影响。
与此同时,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不同地域性的消费者在购买行为与消费理念上,其实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并导致了地域性的商贸流通业发展差距。
举例说明,在长期的改革开放发展进程中,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最早接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和影响的地区,导致该地区的经济个体均具备较强的货币意识与经济独立意识,所以在该地区,流通产业的发展非常迅速,而且也快速地进入市场化的发展路径中。
而相较于东南沿海地区,我国中西部地区,依旧保持着传统的经济发展路径,并且在信息闭塞的情况下,地区内的经济个体往往对贸易发展缺乏正确性的认知,并且商品交换意识偏低。
除此之外,通过对2014年东、西部居民进行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的调查与分析结论显示,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的居民往往在个人设备、用品及居住类用品等方面,有着更高的品质标准要求,且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而相较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居民由于受到传统文化与消费理念的影响,对于上述用品的品质并没有太高的要求,而且在消费水平方面,由于受到近年来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出现了下滑的趋势。
在此背景下,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了阻碍,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也与东部地区的产业发展逐渐拉大了差距。
(二)社会环境要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的市场开放性逐渐加强,在开放性的社会环境之下,东部地区的流通产业发展迎来快速增长。
近年来,在自贸区的快速发展进程中,又再次加快了东部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发展。
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处于转型升级阶段,导致中西部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速度更加缓慢。
(三)市场化环境要素
市场化环境对于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方向有着较大的影响,市场化环境、城市经济发展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流通产业的结构表现、能力表现。
目前,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在东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对城市经济发展有着较大的推动力,而在中西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背景下,则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主要受限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情况。
以东部城市温州市为例,温州市2013年GDP高达4000亿元,相较于2012年同比增长两个百分点,财政收入更是达到了565.6亿元。
温州市商贸流通业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2013年商贸流通业的经济效益占GDP总量的比例为8%。
而由于受到政策、交通、市场环境等要素的影响,中西部地区的市场化程度严重阻碍了当地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可见在不同的市场化环境下,东西部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发展差距非常明显。
(四)对外开放性要素
从流通产业的国际化发展而言,我国东部地区正在逐步向流通专业化、多元化与国际化方向发展。
根据《2010-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我国东部地区的商贸对外流通产值,要远高于西部地区商贸对外流通产值。
在更开放的市场经济状态下,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国际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且国际流通产值也不断增加。
与东部对比,西部地区在政策、地理位置与市场开放度的约束下,阻碍了其商贸流通业的国际化发展,增幅十分缓慢,影响了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的协调、和谐发展。
促进我国地域性商贸流通业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地域性的商贸流通业发展差距,在对外开放程度、社会环境、市场化及文化要素等影响下,我国东部、西部和中部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发展差距比较明显。
为了促进我国地域性商贸流通业的协调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统筹流通产业地域性协调发展
从宏观经济层面而言,国家战略发展对于地域性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也存在着很大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政策性的倾向与战略性的重心均处于东部区域,所以我国东部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
在此背景下,政府应该强化统筹规划,推进地域性商贸流通产业的协调发展。
首先,要打造地域性的特色发展格局。
利用东部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促进高附加值流通业的发展,继续加快对外开放,构建商贸流通推进经济发展的试点区域。
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与传统工业化优势,强化商品集散流通功能的作用发挥。
充分利用西部地区的市场资源优势,积极展开边境贸易,开发新的流通业经济增长点。
其次,要加强引导作用,完善服务体系。
一方面,需要根据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的实际发展趋势,进行整体部署,加快商贸流通中心区域的发展,带动中西部经济发展与产业进步;另一方面,要在东部沿海地区开展符合时代发展的低碳物流和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优先在中西部地区打造一系列特色商业区与资源产品流通区域。
与此同时,强化东部、中西部之间的合作分工、资源共享,协调地域性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打造全国性的流通网络。
除此之外,建议政府积极构建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的反哺机制,展开地域性多形式、多层次化与多途径的合作。
时下,我国正处于重要的经济转型时期,地域性的经济发展差异和差距比较明显。
所以,在客观条件无法满足各地协调发展流通产业的背景下,需要明确协调地域性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长期动态规划。
通过一线城市对二三线城市的带动,商贸流通业发达的区域带动相对落后的区域,打造反哺机制与调控机制,将有利于达成协调发展的最终目标。
例如,在两广高速公路与高铁的相继通车情况下,明显降低了两省之间的流通成本,为我国贵州、云南和西藏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发展奠定了便捷的交通优势。
(二)强化商贸流通业政策支持
第一,在政策上加大对中西部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扶持力度,调整国家地域性发展政策规划。
首先,改进扶持机制,面对落后地区的发展瓶颈,找到妥善的解决方法,在资金、技术、政策和人才投入方面,给予更多的帮助;其次,在整体产业布局方面,要优先扶持中西部地区,逐步完善区域化的市场体系,打造辐射范围更广的地域性商品流通中心;最后,重视中西部地区流通产业的专业性发展、集群化发展,改善目前落后的形势,需要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协调区域发展。
具体到各个省市的发展规划中,需要融合本地的客观情况与资源特色,通过明确目标,培育优势资源,可以加强地区商贸流通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在金融和财税政策方面对中西部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发展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大市场的开放度,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另一方面,可以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发达地区的个人、企业投资西部地区的商贸流通业,并通过兼并、重组或收购、承包等方式,打造大型商贸流通企业,推动行业发展。
第三,为西部地区营造更好的商贸流通业发展环境与投资环境。
首先,要结合地域性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发展情况,确保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与流通业的协调发展。
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区域,东部地区的第二产业发展迅速,所以需要强化对该地区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和现代化物流等方面的发展。
而中部地区则需要加快商贸餐饮业、交通与通讯业的发展,通过传统流通行业发展推进第一、第二产业发展。
西部地区由于长期发展水平较低,所以要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打造更具有特色优势的生活性服务。
其次,要透过关键性、重要性的资金投入,来扶持、培育更多一流企业、行业机构,可以围绕产业发展,展开多种形式的发展。
(三)创新流通产业发展
作为社会分工的一部分,流通行业的发展受到市场规模及市场范围的影响。
总结国内外的行业发展成功经验,可以得出创新流通产业发展的方法,将是保持流通产业可持续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根据我国地域性的资源优势,可以采取不同的创新方法,将劣势变成优势,强化地域性的流通水平,增加市场范围,不断调整与优化商贸流通业结构,推进产业协调发展。
第一,根据本地资源优势,培育地域性资源优势为主的流通产业。
对于东部地区而言,就可以依托于先进的信息化体系与便利的交通优势,在国际化标准下,推动国际服务贸易发展,重点培育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产业与信息服务业等高附加值的流通服务产业,提高行业发展层次与水平。
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则需要依托于资源与产业优势,推动生态游、乡村游等新模式,展开跨区域联动精品旅游线路,提升中西部旅游业核心竞争力,并带动餐饮和交通业发展。
第二,相较于东部地区而言,中西部地区需要注重专业市场的构建,并注重产业集群发展,推动行业的发展进程,打造地域性商贸流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最终促进区域流通产业的协调发展。
(四)推动落后地区经济市场化发展
多年来,我国一直在推进城镇化发展。
扩张城镇不仅有利于创造消费需求提高市场交易率,而且还有利于促进社会分工与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部分专家和学者对流通业与城市化的关系进行研究,结论显示城市化与流通产业的发展存在着正相关的关联性。
近年来,李克强总理在多次讲话中强调,我国需要继续加快城镇化的发展进程,深化改革、扩大内需。
在此背景下,推动落后地区经济市场化发展将有利于缩小地域性流通产业的发展差距。
第一,通过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打破目前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不断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在实践方面,首先要采取试点化的工作,将小型城镇作为试点,试点成功后再逐步过渡到大中型城市,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第二,通过建设落后地区中心城市,并以中心城市为轴心,不断扩大城市规模,强化现代城镇功能,发展本地特色产业,促进产业与人口的聚集,发挥城市化的经济与社会效应。
与此同时,更要注重落后经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化功能,提升人口集聚能力。
加快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良状况,通过扩大就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
第三,根据地区的发展现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找准城市发展定位,培育具有本地特色资源优势的商贸流通产业。
与此同时,可以通过制定合理、公平的市场化机制,展开跨区域“一帮一”式的城市化发展,通过“一帮一”的发展带动性,由资源优势明显的地区提供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支持,在政策与环境上,需要东部地区更多地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我国地域性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差距的现状进行了解,可以发现地域性的差距比较明显,而导致这种差距出现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文化要素、市场化环境要素、社会环境要素及市场开放度影响要素等。
基于我国地域性商贸流通业发展差距的现状,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发展趋势,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地域性商贸流通产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包括统筹地域性协调发展、政策性扶持、创新发展以及推动落后地区经济市场化发展。
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对策建议,能够缩小我国地域性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差距,协调地域性发展,推动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贺翔.新常态下我国城乡商贸流通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7)
2.王晓娟.我国地域性障碍对商贸流通发展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15(13)
3.刘燕.我国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敛散性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25)
4.黄炯华,孔燕群.“新常态”时期我国商贸流通业多业态发展的优化路径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5(9)
5.柳江,慕宇.欠发达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评价及其转变――以甘肃省为例[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4(4)
6.黎星池,曾庆均.我国城镇化与商贸流通业互动发展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14(25)
7.齐云英.我国商贸流通业区域差异性分析[J].商业时代,20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