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运动说课稿.docx
《动物的运动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的运动说课稿.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动物的运动说课稿
动物的运动说课稿
动物的运动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第一节。
本单元主要讲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而动物的作用和人类的关系与动物本身具有运动和行为的能力是分不开的,所以本节内容是这一单元学习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学生通过学习运动系统组成的知识,揭示动物运动的本质,巩固和理解动物适应生存环境的重要意义。
因此,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可以达到进一步培养学生关爱生命,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目的。
二、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对动物生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对动物的运动方式有许多感性认识,对肌肉、骨骼和关节等结构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动物完成运动的各结构的协调配合及完成运动过程中各系统的协调配合认识不深。
同时,这个时期的学生正是身体发育的旺盛阶段,也是思维较活跃的时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很高,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欲望也很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生理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形成正确的生物科学素养。
三、说教学目标
1.描述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概述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通过解剖及观察活动,提升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能力
3.认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对知识目标的要求,运动系统的组成,运动系统的组成及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列为本节重点内容。
但对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比较难理解,因此是本节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运用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图片等进行直观演示,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对知识的掌握。
用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展示:
各种动物运动的图片。
设置疑问:
“动物”从名称上体现了人们对它的最初的认识——能“动”。
但动物的运动时如何实现的呢?
播放视频:
蛇追兔子。
并提问:
运动是通过身体的哪个系统实现的?
通过情境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此导入新知识的学习。
2.新课展开
本环节包含两个知识点的讲解:
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1)运动系统的组成
教师分别展示家兔的骨骼图片和标本、关节的组成图片、鸡翅的实物,提出如下问题:
家兔的前肢和后肢,它们分别是由哪些骨组成的?
关节的组成?
肌肉是怎样附着在骨上的?
通过家兔的观察引导学生大致了解哺乳动物骨骼的组成。
通过关节图片的观察,请学生用双手模拟关节的结构,亲自感知关节在运动中的作用,进一步掌握关节的组成。
紧接着让学生动手解剖鸡翅,依次拉动每一组肌肉,引导学生回答观察到了什么?
再用解剖刀除去肌肉,引导学生观察骨与骨之间的联系,理解关节与骨之间的联系。
最后,在活动的基础上,总结运动系统的组成。
接着引导学生完成屈肘、伸肘动作,感受运动的形成。
通过观察与思考、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和动作的感受,让学生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
(2)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
首先,请学生做屈肘、伸肘运动,边做边思考:
这一运动的完成需要哪些结构的配合?
其次,利用模型或教具,教师解释屈肘和伸肘运动中,骨、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之间的关系。
然后,利用已学过的反射弧知识,提出问题:
(1)反射弧都包括哪些部分?
(2)结合反射弧的知识,想一想运动是如何产生的?
(3)动物只靠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就能完成运动吗?
如果不是,还有哪些系统的参与呢?
通过问题的引导使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确运动不仅只靠运动系统完成,还需要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的协调配合。
最后,结合本节所学,思考问题:
动物的运动对动物有哪些意义?
通过小组讨论,教师补充总结,掌握运动的形成原理以及运动对动物的意义。
在本环节,通过实际感受运动和图片视频观察吸引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更加生动形象的理解运动的产生过程,以降低理解的难度。
接下来让同学一边做伸肘屈肘动作,一边描述动作形成的原因,巩固本课所学知识,同时培养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3.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主要内容,并安排课后任务:
课下尝试用硬纸板、松紧带和工字钉制作演示肌肉牵动骨运动的模型。
本阶段可以在梳理本节内容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并且将问题延伸扩展,真正让学生发散思维,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通过动手实践,拉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动物的运动说课稿2
一、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学习生物知识,大部分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技巧。
学生也从开学初的状态进入了学习中段的状态。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诚的保持是这一阶段教师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
同时,教师也应因势利导,创设一些情景和平台,引导学生进行分层次的探究,让学生掌握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掌握新知识。
三,、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在前面虽然已经对动物的运动方式进行了介绍,但未涉及运动的结构基础知识,教师应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其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以便学生对动物运动的本质有更深入的理解,为下一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打下基础。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认同运动依赖一定的结构的观点,理解运动对动物生存的重大意义,从而真正理解运动和行为的关系,为今后学习动物的行为打下基础。
能力目标:
使学生与人沟通,相互合作的信心和能力有所提高。
情感目标:
使学生能关注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树立严谨的生活态度,建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运动系统的组成及相互关系,运动需要身体各系统的配合才能完成,运动对动物的生存有重大意义。
难点:
运动是结构和功能的统一,运动是动物行为的具体表现。
六、说学法,教法:
说学法:
学生自主探究式(完全让学生自己完成)如下工作:
(a)学生观察画面和图片
(b)分小组讨论
(c)自己动手实践,学生制作模拟实验
说教法:
体现"活动课"的特点(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增强学生对本节课主人翁的责任感,游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七、学具准备:
(a)教具:
多媒体课件,猪的胫骨和脊椎骨各一根,自制模型,条形木棍(一头钻洞),小铁钉1个,玩具汽车,细绳。
(b)学具:
20cm×2cm纸板(或木板)2块,皮筋2根,小铁钉1个。
八、学效果预测:
通过有趣的问题引起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与思考",如观察骨骼标本,模型或挂图等。
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运动系统的组成,各自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通过分组讨论分组和制作关节的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九、教学过程:
Ⅰ、复习提问:
运动的运动方式有哪些、动物为什么能运动(教师稍作引导)。
Ⅱ、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提供一组动物捕食,迁徒,求偶的视频。
提问:
动物们在做什么、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了生存和繁殖)根据什么来判断动物在取食。
(如:
虎奔跑,虎咬住鹿的颈部)所有动物的取食方式教一样吗?
(不一样)简述动物捕食的过程。
(动物捕食时需要观察,奔跑和扑咬等)
小结:
同捕食有关的运动是动物的捕食行为,同理动物也有繁殖行为等,所以运动是行为的具体表现。
Ⅲ、运动系统的组成:
学生讨论得出:
运动需要骨,骨连接(关节)和骨骼肌共同完成。
1、骨的外形和作用、取猪的胫骨和脊椎骨各一根,让学生观察骨的外形。
多媒体课件提供常见杠杆作用的动画,让学生分析骨在运动中的作用。
2、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①多媒体课件提供关节运动的动画,师生共同分析关节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关节脱臼的原因和后果。
②演示一根木条不能弯曲,两根木条连接后可以弯曲,连接处相当于关节,说明关节就是一种骨连接,是运动杠杆的支点。
3、骼肌的结构和功能:
①多媒体课件淙骨骼肌的结构,观察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骨上的特征。
②多媒体课件提供骨骼肌受刺激收缩的视频,说明骨骼肌有受刺激产生收缩的特性。
③用木棍和细绳演示,说明骨骼肌附于不同骨的特点。
④用玩具汽车和细绳演示,说明骨骼肌只能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并且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出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特点。
Ⅳ、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关系:
课件动画演示伸,屈肘运动,然后引导学生做伸,屈肘运动,感觉运动时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变化,最后用自制模型演示运动时骨骼肌(用弹簧代替)的变化。
学生制作模型,观察模型运动时皮筋的变化情况。
小结:
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牵引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产生运动。
Ⅴ、看人体骨骼图:
多媒体给出人体骨骼图,学生观察人体的上肢骨和下肢骨,认识与运动有关的重要关节的位置。
Ⅵ、运动同身体各系统的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在体育课上运动时,自己身体的各种生理特征变化。
理解运动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等的配合才能完成。
Ⅶ、巩固理解讨论回答:
①为什么人在运动中,如果肌肉拉伤或骨折后就不能运动
②通过学习,你知道在劳动和体育锻炼中应当注意什么问题
小结:
运动需要运动系统来完成,同时也需要身体各系统的配合。
人微言轻生活在集体和社会中的个人,我们应当臬承担起对集体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了动物的运动依赖一定的身体结构,还需要身体其它系统的配合。
运动对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有重大意义。
十、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常遇到这样的一个问题:
到底知识重要还是科学探究技能重要呢!
其实,如按古代中国的"中庸之道"所说,各有所长。
按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双赢"才是最好。
这节课总体上应能体现出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慢慢地转换成引导者,引导学生学习各种知识的同时又要增进技能,能面向学生个性的发展。
体现了引导学生向前发展,从接受知识发展到构建知识和技能方面。
教学中常遇到的难点:
或概念抽象,过程繁复,这节课就一个代表。
我们应使抽象的变为具体,形象,使繁复的简约有序。
为此,本设计,增加了许多有趣的问题讨论和实验。
使学生积极参与,保持兴趣。
让学生在尝试,实证中获得经验和知识。
体现科学探究的过程及精神。
动物的运动说课稿3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在前面虽然已经对动物的运动方式进行了介绍,但未涉及运动的结构基础知识,教师应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其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以便学生对动物运动的本质有更深入的理解,为下一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打下基础。
本节利用一课时间主要讲述了两个问题,“运动系统的组成”和“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协调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②了解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录像、视频、图片、模型的演示,关节的解剖,培养学生动手解剖、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亲身实践,体验运动产生的生理基础,探究动物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运动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分析,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②理解动物通过运动来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从而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树立严谨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
1、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依赖一定结构,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思想观点。
2、使学生阐明运动系统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
3、使学生列举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四)教学难点
1、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依赖一定结构,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思想观点。
2、运动系统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
二、说教法
图片导入法,观察法,课件演示法等。
三、说学法
观察法,思考法,讨论法,归纳总结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动物的运动方式有哪些?
动物为什么能运动?
(教师稍作引导)
二、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提供一组动物捕食、迁徙、求偶的视频。
提问:
动物们在做什么?
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为了生存和繁殖)根据什么来判断动物在取食?
(如:
虎奔跑,虎咬住鹿的颈部)所有动物的取食方式都一样吗?
(不一样)简述动物捕食的过程。
(动物捕食时需要观察、奔跑和扑咬等)
小结:
同捕食有关的运动是动物的捕食行为,同理动物也有繁殖行为等,所以运动是行为的具体表现。
三、运动系统的组成:
学生讨论得出:
运动需要骨、骨连接(关节)和骨骼肌共同完成。
1、骨的外形和作用取猪的胫骨和脊椎骨各一根,让学生观察骨的外形。
多媒体课件
提供常见杠杆作用的动画,让学生分析骨在运动中的作用。
2、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①多媒体课件提供关节运动的动画,师生共同分析关节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关节脱臼的原因和后果。
②演示一根木条不能弯曲,两根木条连接后可以弯曲,连接处相当于关节,说明关节就是一种骨连接,是运动杠杆的支点。
3、骼肌的结构和功能:
①多媒体课件展示骨骼肌的结构,观察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骨上的特征。
②多媒体课件提供骨骼肌受刺激收缩的视频,说明骨骼肌有受刺激产生收缩的特性。
③用木棍和细绳演示,说明骨骼肌附于不同骨的特点。
④用玩具汽车和细绳演示,说明骨骼肌只能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并且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出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特点。
四、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关系:
课件动画演示伸、屈肘运动,然后引导学生做伸、屈肘运动,感觉运动时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变化,最后用自制模型演示运动时骨骼肌(用弹簧代替)的变化。
学生制作模型,观察模型运动时皮筋的变化情况。
小结:
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牵引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产生运动。
五、看人体骨骼图:
多媒体给出人体骨骼图,学生观察人体的上肢骨和下肢骨,认识与运动有关的重要关节的位置。
六、运动同身体各系统的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在体育课上运动时,自己身体的各种生理特征变化。
理解运动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等的配合才能完成。
七、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1、小试身手:
面向全体,设计基础性题目,落实所学知识点。
2、挑战自我:
设计有梯度题目,让学生学会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的能力。
通过砸金蛋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富有挑战性,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3、实践探究:
在做引体向上、俯卧撑、跑步、立定跳远、仰卧起坐时,你身体的哪些部位的骨骼肌发生了收缩?
试一试,并与同学交流一下。
青春期同学们的运动系统进入了迅速发展的阶段,怎样才能使自己的骨更强壮、关节更灵活,肌肉更发达健美呢?
让学生感知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了动物的运动依赖一定的身体结构,还需要身体其它系统的`配合。
运动对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有重大意义。
五、教学反思
1、视频材料的运用,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扩大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中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在感受和体验中获得感悟。
3、学生在体验中感情得到了升华。
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动物,保护动物。
4、学生通过讨论,互助等方式顺利的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5、培养学生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不足之处:
一些问题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少了一些。
对本节内容的应用练习应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