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摘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131444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59.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摘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摘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摘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摘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摘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摘要.docx

《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摘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摘要.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摘要.docx

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摘要

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2011-2015)(摘要)

  编者按

  科技进步对于破解我国的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曾提出要“用无限的科技潜力解决有限的资源环境约束,满足能源可持续发展和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要求”。

作为国家能源局成立以来颁布实施的第一个专项规划,《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2011-2015)》的出台,凝聚了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相关政府部门和众多能源企业、科研机构及广大能源科技工作者的心血。

本报特用六个版面的篇幅对《规划》内容进行摘编,以期促进能源行业更深刻地理解“十二五”时期能源科技工作的方向和路线、更有效地完成《规划》提出的各项工作和任务。

《规划》中提出的重点任务详见第8、9、10、11、12版。

  一、前 言

  《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2011-2015)》(以下简称《规划》)分析了能源科技发展形势,以加快转变能源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着力点,规划能源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用无限的科技力量解决有限能源和资源的约束,着力提高能源资源开发、转化和利用的效率,充分运用可再生能源技术,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的变革。

  按照能源生产与供应产业链中技术的相近和相关性,《规划》划分了4个重点技术领域:

勘探与开采技术、加工与转化技术、发电与输配电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并将“提效优先”的原则贯穿至各重点技术领域的规划与实施之中。

  根据能源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需要,《规划》明确了2011年至2015年能源科技的发展目标,在上述4个重点技术领域中确定了19个能源应用技术和工程示范重大专项,制定了实现发展目标的技术路线图,并针对重大专项中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规划了37项重大技术研究、24项重大技术装备、34项重大示范工程和36个技术创新平台。

此外,《规划》还提出了建立“四位一体”国家能源科技创新体系的构想及具体保障措施。

  《规划》将已具备一定基础并在“十二五”期间能够实现产业化的重大科技工作作为主要任务,同时部署了未来10年有望取得突破的重大前沿科技项目,如700℃超超临界机组、高温高强度材料、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示范工程、大规模储能等。

对于难以在2020年之前实现商业化应用的前瞻性技术及其基础研究工作,如核聚变、天然气水合物等,已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予以体现,本规划不再涉及。

  二、能源科技的发展形势

  

(一)世界能源科技发展形势

  过去100多年间,人类的能源利用经历了从薪柴时代到煤炭时代,再到油气时代的演变,在能源利用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能源结构也在不断变化,但总体趋势是可再生能源的比重不断上升。

  通过不断强化政府的战略主导作用,建设一流的实验室和研发基础设施,培育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科技人员,引导并激发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加强能源科技国际合作等一系列措施,发达国家形成了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抢占了当前能源技术的制高点,在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知识产权等多个关键环节处于领先地位。

  在煤炭开采和开发方面,矿井建设、露天开采和井工开采技术基本成熟,先进制造、自动控制、信息技术在煤炭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煤层气开发利用方面,高、中高浓度煤层气利用技术已经成熟,低浓度煤层气利用技术处于研究和示范阶段。

  在油气勘探开发方面,复杂构造三维建模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地震地质数据采集技术向四维方向发展,处理、解释技术向叠前深度域方向发展;测井技术向三维成像测井方向发展,成像测井仪器向小型化、集成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高含水油田共享地模、虚拟表征等技术发展迅速,低渗透油田超前注水压裂技术逐步配套完善,稠油及超稠油热采技术有了系列化发展;滩海和海上油田开发技术向平台一体化、作业智能化、设备高可靠方向发展。

  在加工与转化方面,煤气化技术朝着大型化、高适应性、低污染、易净化方向发展。

石油加工更加高效、清洁并向化工领域延伸,原油劣质化促进炼油技术进一步向集成化、精细化方向发展;车用燃料向超低硫、低烯烃、低芳烃、高辛烷值方向发展。

在油气储运方面,天然气管道输送向高压、大口径及网络化方向发展,液化天然气技术已成为长途运输和储备的重要手段。

  在火力发电方面,超超临界机组向更高参数(35MPa,700℃)方向发展;燃气轮机向更高初温(1500℃)方向发展;以煤气化为基础的IGCC和多联产以及煤气化-燃料电池-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等高效、清洁的发电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在环保和减排方面,除尘、脱硫、脱硝和CO2捕集技术向多元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在水力发电方面,已投入运行的常规水电机组和抽水蓄能机组最大单机容量分别达到700MW和450MW,水力发电机组正向高效、大容量方向发展,主要坝型建设高度达到200~300m。

在水电开发研究中,工程安全、河流的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工程防洪、供水、灌溉及航运等综合利用都得到了高度重视。

  在输配电方面,通过采用新技术对已有电网进行完善和技术升级并利用先进的新型输电和智能化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电网安全稳定水平。

以能源梯级利用为特征的分布式电源改变了集中式发电和大规模传输的传统模式。

超导和灵活输电、大规模储能等技术已成为优先发展方向;智能电网技术发展迅速,为改善电网运营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奠定了基础。

  在核能发电方面,为了应对特大自然灾害及突发意外情况并提高核电安全性,三代压水反应堆技术向非能动安全以及采取严重事故预防与缓解措施等方向发展。

四代核电技术向固有安全和经济性、减少废物量、防止核扩散、提高核燃料循环利用率等方向发展。

乏燃料的后处理和利用,以及核废料的处理处置等技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风力发电方面,风电机组朝着大型化、高效率的方向发展。

已运行的风电机组单机最大容量达到7MW,正在研制10MW以上风电机组;海上风电已解决机组安装、电力传输、机组防腐蚀等技术难题。

  在太阳能发电方面,太阳能利用向采集、存储、利用的一体化方向发展。

光伏并网逆变器单机最大容量超过1MW,光伏自动向日跟踪装置已大量应用;以光伏发电产生动力的太阳能飞机已成功实现昼夜飞行;太阳能热发电则以大规模吸热和储热作为关键技术。

  在生物质能应用方面,生物质发电技术向与高附加值生物质资源利用相结合的多联产方向发展;混烧生物质比例达到20%的600MW级发电机组已成功应用;生物燃气技术向多元原料共发酵方向发展;直燃热利用向高品质生物燃气产品发展;燃料乙醇技术向原料多元化发展;生物柴油技术向以产油微藻及燃料油植物资源为原料的方向发展。

  

(二)我国能源科技发展形势

  未来我国能源发展必将从偏重保障供给为主,向科学调控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转变;从资源依赖型的发展模式,向科技创新驱动型的发展模式转变;从严重依赖煤炭资源,向绿色、多元、低碳化能源发展转变;从各种能源品种独立发展,向多种能源互补与系统的融合协调转变;从生态环境保护滞后于能源发展,向生态环境保护和能源协调发展转变;从过度依赖国内能源供应,向立足国内和加强国际合作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引进和吸收发达国家比较成熟的先进技术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再创新,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科技创新工作,在较短时期内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能源科技装备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在勘探与开采、加工与转化、发电和输配电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装备制造和工程建设能力进一步增强,同时在技术创新、装备国产化和科研成果产业化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步。

  在煤炭开采和开发方面,4-6m厚煤层年产600万吨综采技术与装备和特厚煤层年产800万吨综放开采技术与装备已实现国产化并成熟应用。

煤矿瓦斯治理、灾害防治取得突破,2010年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0.749。

煤层气规模化开发取得突破,120MW瓦斯发电厂已投产发电。

400万吨/年选煤厂洗选设备已基本实现国产化,重介质选煤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初步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炭直接液化技术,年产百万吨直接液化生产线已投入试运行。

  在油气勘探和开发方面,已掌握常规油气资源评价、盆地-区带-目标优选、陆相碎屑岩储层特征分析、海上集束勘探、海上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等核心技术。

复杂山地、沙漠、黄土塬等地震勘探配套技术、低孔低渗低阻油气层和酸性火成岩测井解释技术、优快钻井技术、超深井钻机装备、地质导向钻井技术,以及高含水油田分层注水及聚合物驱技术、低渗透油田超前注水和开发压裂技术、中深层稠油注蒸汽吞吐及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技术、高压凝析气田高压循环注气技术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油气加工与输运方面,炼油工业已形成完整的石油炼制技术创新体系,能够完全依靠自主技术建设千万吨级炼油厂,主要炼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油气储运方面,能够设计、建设和运营大口径、高压力、长距离输气管道,顺序输送4-5个品种的长距离成品油管道,以及冷热油顺序输送的原油管道;研制成功14.7万立方米LNG运输船,解决了我国进口LNG运输瓶颈问题。

  在火力发电方面,随着一批大容量、高参数火电机组的相继建成投产,600℃超超临界机组数居世界首位,机组发电效率超过45%。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000MW级直接空冷机组已投入运行;300MW级亚临界参数循环流化床锅炉(CFB)已大批量投入商业运行,600MW级超临界CFB正在开发建设中。

用于分布式热电冷联产的100kW和MW级燃气轮机关键技术已取得部分研究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气化技术的250MW级IGCC机组开始建设示范项目。

燃煤烟气捕集12万吨/年CO2示范装置已投入运行。

  在水力发电方面,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三峡水电站、世界最高的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和水布垭面板堆石坝,正在建设世界最高的锦屏一级混凝土拱坝和双江口心墙堆石坝。

掌握了超高坝筑坝、高水头大流量泄洪消能、超大型地下洞室群开挖与支护、高边坡综合治理以及大容量机组制造安装等成套技术。

  在输配电方面,大容量远距离输电技术、电网安全保障技术、配电自动化技术和电网升级关键技术等均取得了显著进展。

1000kV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和±800kV直流示范工程均已成功投运。

电网自动化水平逐步提高,先进的继电保护装置、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以及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得到广泛应用,电网供电可靠性大幅提高。

间歇式电源并网和储能技术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

  相对发达国家,我国在新能源技术领域起步较晚,近几年政府发挥引导作用,激发了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研发,核能、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的利用都取得了较快发展。

  在核能发电方面,已具备自主设计建造300MW、600MW级和二代改进型1000MW级压水堆核电站的能力,正在开展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工程建设。

自主研发了10MW高温气冷实验堆,正在建设200MW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

快堆技术的开发也取得重大进展,中国实验快堆(CEFR)已实现临界和并网发电,正在推进商用示范快堆的建设。

先进核燃料元件已实现国产化制造。

乏燃料后处理中试厂已完成热试。

  在风力发电方面,风电机组主要采用变桨、变速技术,并结合国情开发了低温、抗风沙、抗盐雾等技术。

3MW海上双馈式风电机组已小批量应用,6MW机组已经下线。

  在太阳能发电方面,已形成以晶硅太阳能电池为主的产业集群,生产设备部分实现国产化;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已开始产业化。

已掌握10MW级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设计集成技术,研制成功500kW级光伏并网逆变器、光伏自动跟踪装置、数据采集与远程监控系统等关键设备。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在塔式、槽式热发电和太阳能低温循环发电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在生物质能应用方面,生物质直燃发电和气化发电都已初步实现了产业化,单厂最大规模分别达到25MW和5MW;以木薯等非粮作物为原料的燃料乙醇技术正在起步应用,已建成年产20万吨燃料乙醇的示范工厂;生物柴油技术已进入产业示范阶段;大中型沼气工程工艺技术已日趋成熟。

生物质的直接、间接液化生产液体燃料技术准备进行工业示范。

  我国能源科技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核心技术仍然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主要关键技术和设备依赖国外,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能源安全、高效与清洁开发利用等技术领域存在较大差距。

适合我国复杂地质条件的煤层气和页岩油气勘探、开采与利用技术体系尚未形成。

大功率高参数超超临界机组尚未形成自主知识产权,高温材料仍未取得技术突破;燃气轮机技术长期落后。

智能电网技术刚刚起步,超导输电、灵活交流输电等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

三代核电的关键设备尚未实现国产化、核燃料元件和乏燃料处理技术落后于发达国家。

风电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控制系统、叶片设计以及轴承等关键部件依赖进口。

太阳能热发电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具有一定差距。

造成这些差距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工业基础大而不强,此外我国能源科技创新体系不完整也是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

政府主导作用不够,高效统一协调的决策与管理机制和代表国家利益的责任主体作用均不到位,科技资源分散,产学研缺乏有效的组织合作;企业立足长远的自主创新动力不足,重大项目建设过度依赖引进技术和装备。

能源技术的相对落后和能源创新体系的不健全使得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不高、新能源利用比例低、环保压力大,不能满足未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和能源结构调整的要求。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未来能源发展形势,以能源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能源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安全、高效、低碳”的要求,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着力点,按照“提效优先”的原则规划能源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通过重大技术研究、重大技术装备、重大示范工程及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形成“四位一体”的国家能源科技创新体系,开展战略性科技攻关与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为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优化能源结构、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实现我国由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向能源科技强国转变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二)发展目标

  围绕由能源大国向能源强国转变的总体目标,为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实施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通过重大能源技术研发、装备研制、示范工程实施以及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能源科技创新体系,突破能源发展的技术瓶颈,提高能源生产和利用效率,在能源勘探与开采、加工与转化、发电与输配电以及新能源领域所需要的关键技术与装备上实现自主化,部分技术和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提升国际竞争力。

  

(1)2015年能源科技发展目标

  勘探与开采技术领域。

完善复杂地质油气资源、煤炭及煤层气资源综合勘探技术,岩性地层油气藏目的层识别厚度小于10m,碳酸盐岩储层地震预测精度小于25m,煤层气产量达到210亿立方米。

提升低品位油气资源高效开发技术,高含水油田二类油藏聚驱采收率超过8%,0.3mD油气田动用率超过90%,形成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核心技术体系及配套装备,开发煤炭生产地质保障技术,井下超前探测距离达到200m,完善煤炭开采与安全保障技术,矿井资源回采率大幅提高。

  加工与转化技术领域。

突破超重和超劣质原油加工关键技术,完成国V标准油品生产技术的开发,实现炼油轻质油回收率达到80%。

自主开发煤炭液化、气化、煤基多联产集成技术,以及特殊气质天然气、煤制气以及生物质制气的净化技术。

研制用于油气储运的X100和X120高强度管线钢,实现燃压机组、大型球阀、大型天然气液化处理装置国产化。

  发电与输配电技术领域。

突破700℃超超临界机组、400MWIGCC机组关键技术,完善燃气轮机研制体系,突破热端部件设计制造技术,实现重型燃气轮机和微小型燃气轮机的国产化,掌握火电机组大容量CO2捕集技术。

攻克复杂地质条件下超高坝、超大型地下洞室群开挖与支护等关键技术难题,掌握1000MW级混流式水电机组设计和制造关键技术,实现400MW级抽水蓄能机组和70MW级灯泡贯流式水电机组的国产化,实现流域梯级水电站群多目标综合最优运行调度。

实现大容量、远距离高电压输电关键技术和装备的完全自主化,提高电网输电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在智能电网、间歇式电源的接入和大规模储能等方面取得技术突破。

  新能源技术领域。

消化吸收三代核电站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堆型及相关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并在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商业运行、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示范、快堆核电站技术、高性能燃料元件和MOX燃料元件,以及商用后处理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

掌握6-10MW风电机组整机及关键部件的设计制造技术,实现海基和陆基风电的产业化应用。

提高太阳能电池效率,并实现低成本、大规模的产业化应用,发展100MW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种太阳能集成与并网运行技术。

开发储能和多能互补系统的关键技术,实现可再生能源的稳定运行。

开发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生产乙醇、丁醇等液体燃料及适应多种非粮原料的先进生物燃料产业化关键技术,实施二代燃料乙醇技术工程示范,开发农业废弃物生物燃气高效制备及其综合利用关键技术,进行日产5000-10000m3生物燃气规模化示范应用。

  

(2)2020年能源科技发展目标

  勘探与开采技术领域。

煤炭资源勘探与地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煤机装备和自动化水平大幅度提高;陆上成熟盆地油气勘探技术、高含水油田及低渗低丰度油气田开发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海洋深水勘探开发配套技术实现工业化应用。

  加工与转化技术领域。

开发加工重质、劣质原油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炼油技术,实现炼油产品清洁化和功能化;开发新型气体加工分离技术和高效天然气吸附、贮氢等新型材料;开发煤炭气化、液化、煤基多联产与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技术,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应用;实现天然气管输干线与支线燃压机组的产业化。

  发电与输配电技术领域。

掌握700℃超超临界发电机组的设计和制造技术,实现F级重型燃气轮机的商业化制造和分布式供能微小型燃气轮机的产业化。

完成1000MW级混流式水电机组技术集成并在工程中应用;掌握大型潮汐电站双向灯泡贯流式机组核心关键技术。

使我国发电技术整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开展超导输电技术的应用研究,掌握更高一级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和电工新材料先进技术以及相应的装备技术;智能电网、间歇式电源的接入和大规模储能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在智能能源网方面取得技术突破。

  新能源技术领域。

建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先进压水堆示范电站。

风电机组整机及关键部件的设计制造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发展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分布式、间歇式能源系统,光伏发电成本降低到与常规电力相当,发展百万千瓦光伏发电集成及装备技术;开展多塔超临界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研究,实现300MW超临界太阳能热发电机组的商业应用;实现先进生物燃料技术产业化及高值化综合利用。

  四、重点任务

勘探与开采技术领域

煤炭资源与地质保障

  提出适合不同勘探区域的勘查技术方法,建立复杂条件下煤炭精细地球物理勘探、煤炭遥感地质调查、煤矿井下地质勘查综合方法;建立以高精度快速钻探和精细地球物理勘查为主的资源勘查评价方法、以精细地球物理勘查为主的矿井地质勘查方法,以及以遥感地质调查为主用于矿区环境治理恢复的地质勘查方法。

  Y01) 煤炭资源综合勘探与地质保障技术

  目标:

实现煤层5米以上小构造探测的准确度提高到70%以上,突出煤层圈闭可靠度提高15—20%,井下超前预测距离200米范围内1—3米断层、含水层或导水通道的验证率达到75%以上;提出高精度煤层厚度快速探测方法,满足精确确定资源回收率的需要。

  研究内容:

复杂条件下精细地球物理勘探、遥感地质调查、矿井地质勘查综合方法;以高精度快速钻探和精细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为主的资源勘查评价方法;以精细地球物理勘查为主的矿井地质勘查方法和评价方法;以遥感地质调查为主用于矿区环境治理恢复的地质勘查方法;高分辨率地震数据采集技术,煤系含水层与煤层瓦斯富集地震波属性响应识别技术集成与应用;综合三维地震和电磁法精细探测含水层富水程度、采空区分布范围及充水情况的技术集成与应用;矿井井下长距离高精度超前探测技术;高精度煤层厚度快速探测技术。

  起止时间:

2011-2015年

  P01)煤炭资源勘探与高效安全开采技术研发平台

  目标:

解决煤炭资源勘查、煤矿高效开采与安全工程中的重大技术问题。

建成为国际一流的煤炭资源勘探与高效安全开采创新技术研发与合作交流中心。

  建设与研发内容:

煤炭资源勘查与资源特性评价技术;煤炭开采地质保障理论与技术;矿井开采地质条件精细预报及可视化技术与装备;煤矿顺煤层定向钻进技术与装备;环境协调的绿色开采理论与技术;煤矿重大灾害防治的关键理论与技术。

  煤炭开采

  研发大型矿井建设技术与装备,掌握千万吨级矿井快速建井技术;研发千万吨级回采工作面自动化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复杂地质条件下煤与伴生资源的安全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开采技术与装备。

  Y02)煤炭地下气化技术

  目标:

通过关键技术研发,促进示范工程建设,解决煤气质量、产气规模、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确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煤炭地下气化发展路线。

  研究内容:

有井式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无井式煤炭地下气化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

  起止时间:

2011-2015年

  Y03)大型矿井快速建井技术

  目标:

掌握20—30m2大断面特殊地层的斜井快速施工成套技术,使成井速度提高30%。

研发直径10m以上的竖井井筒凿井技术,实现竖井月成井100m;研发大断面高效岩石巷道快速掘井技术,实现月成巷不低于150m。

  研究内容:

复杂地层条件下竖井、斜井冻结和注浆施工理论与工艺技术;大直径深井井筒建设及配套的工艺技术;井筒正、反钻井自动化施工技术;岩石巷道快速掘进技术,岩、煤巷道遥控掘进和支护技术;煤矿井下高效安全辅助运输技术。

  起止时间:

2011-2020年

  Y04)复杂地质条件下煤炭高效开采技术

  目标:

掌握千米深井岩层控制及安全高效开采成套技术,使掘进速度提高30%,开采工效提高30%;掌握浅埋煤层、倾斜及急倾斜煤层高效开采成套技术,使产量提高50%,回收率提高10—20%。

  研究内容:

千米深井高地应力条件下岩层控制与煤炭开采技术,松软、破碎煤岩体支护与改性技术,复杂条件巷道快速掘进技术,倾斜及急倾斜煤层开采技术;浅埋煤层环境友好开采技术,边角地块、残留煤柱煤炭复采技术,保水开采技术,充填开采技术,开采损害评价和治理技术。

  起止时间:

2011-2015年

  Y05)煤矿灾害综合防治技术

  目标:

攻克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与抽采,煤尘爆炸与粉尘职业危害防治关键技术,形成千米深井瓦斯灾害、煤岩动力灾害、突水灾害、煤炭自燃火灾及热害等灾害防治技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研究内容:

突出煤层突出危险性和冲击地压危险区域预测技术;突出煤层预抽瓦斯、卸除地应力的技术;煤矿职业危害及煤尘爆炸防治技术;煤炭自燃灾害防治技术;深部矿井热害综合治理技术;高压、超高压承压水突水灾害防治技术;资源整合矿区灾害综合防治技术;矿井灾变预警及应急救援技术。

  起止时间:

2011-2015年

  Y06)矿井数字化、工作面自动化技术

  目标:

掌握全矿井综合自动化技术,实现矿井数字化和工作面自动化,减少井下作业人员30%,缩短设备故障停机时间。

  研究内容:

数字矿山基础信息平台;矿山辅助运输控制技术;矿井安全生产信息综合自动化监控技术;煤岩界面自动识别技术;基于三维定位的工作面水平控制及远程控制技术;工作面高可靠、高速、实时控制通讯网络系统及宽带多媒体平台;智能化开采生产过程控制软件;基于传感网的矿压实时在线监测技术。

  起止时间:

2011-2015年

  Z01)煤炭高效自动化采掘成套装备

  目标:

研制成功千万吨工作面高效自动化综采成套装备,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研制成功0.5—1.6m煤层全自动无人工作面高可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