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S版上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12844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29 大小:12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语文S版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二年级语文S版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二年级语文S版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二年级语文S版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9页
二年级语文S版上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语文S版上册全册教案.docx

《二年级语文S版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语文S版上册全册教案.docx(1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语文S版上册全册教案.docx

二年级语文S版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第1课——语文百花园一。

教学要求:

1、认识61个字,会写3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让学生感受升旗仪式的庄严隆重,激发学生爱国旗,

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认识秋天,读出秋天的美和人们欢乐的心

情。

5、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的思想感情。

6、引导学生欣赏优美的语句,积累语言,在朗读中

体会到日月潭的美丽。

教学重点:

1、认识61个生字,会写32个生字。

2、激发学生爱国旗,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通过朗读体会秋天的美丽,积累词语。

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感情。

教学难点:

1、会写28个生字。

2、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升旗仪式的庄严隆重。

3、自主感悟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体会那里的美丽。

4、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共11课时。

1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教学要求: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中让学生感受升旗仪式的庄严隆重。

4、激发学生爱国旗,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认识1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到升旗仪式的庄严隆重,激发学生爱国旗,爱

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教学要求:

初步了解课文,认识16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正确认识16个生字。

教学过程:

1、看录象,激情并揭题。

  1、看录象。

  2、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3、这就是每天早上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

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

第一课《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出示课题)。

看看课文是如何描写这一

激动的场面的。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录音,思考:

课文写了些什么?

  2、反馈,集体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要求:

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出示要认的生字。

旗旦京广仪式班护队曲令卫

3、学生识记,齐读分组读男女比赛读

4、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国旗元旦北京广场庄严隆重仪式

四、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广严曲旦京众式

2、学生认读并组成词语。

3、分析字形,说识记方法。

4、教师范写,学生练习书写。

五、作业: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书写生字,学习课文。

教学要求:

1、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爱国旗,爱祖国的思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规范书写生字。

2、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到升旗仪式的庄严隆重。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找出升旗仪式的时间,地点。

3、指名朗读。

(二)自学第二和第三自然段。

1、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升旗仪式是庄严隆重的呢?

(自由朗读)

3、学生自由汇报结合指导朗读。

(三)精读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

课文写了哪些人?

他们分别是怎样表现的呢?

2、指名回答。

3、知道朗读。

三、总结课文。

1、全班齐读全文。

2、我们学校的升旗仪式又是怎样的呢?

你能说说吗?

想想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升旗仪式?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画一面国旗。

板书设计:

1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升旗手升旗

军乐队庄奏国歌

国旗护卫队员行持枪礼

军人和少先队员严行举手礼

群众肃立注目

 

2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2.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敕勒歌》。

教学要求: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

教学重难点:

1、背诵课文。

2、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谈话引出课题。

 2、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诗句,纠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

提醒“见”的读音。

三、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

2.小组交流。

3.指名读。

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蓝蓝的天空,辽阔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

4、学生对读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

教师解疑。

四、赏读讨论,背诵诗文。

1.学了这首古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①小组讨论。

②集体汇报,教师随机点拨

2.背诵诗文。

这首诗就像一幅鲜活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

让我们再想象一下诗中

壮美的情景,有感情地背诵一遍。

五、忆生字,指导书写。

1.读要求会写的字:

川、似、低、阴、流、烟、草、香。

2.按结构记忆字形。

独体字:

川。

     左右结构的字:

似、低、阴、流、烟。

上下结构的字:

草、香

3.指导书写:

让学生观察字帖里的字,然后描和写。

     重点指导:

低、似

六、总结。

1、背诵古诗。

2、教育学生学习作者,热爱大自然。

七、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生字各写一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望庐山瀑布》。

教学要求: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庐山瀑布的壮美。

教学重难点:

背诵古诗,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时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诗题。

今天老师再带你们到风光秀丽的庐山看看。

(出示挂图)庐山秀丽的风

光,吸引了古今中外许多文人来观赏,并留下了很多有名的诗篇。

今天我

们来学习赞美庐山瀑布的古诗《望庐山瀑布》。

板书:

望庐山瀑布

二、初读诗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诗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读诗句,互相纠正字音,把诗句读正确。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导名读全诗。

三、再读诗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边读边想读懂了哪些词,还有哪些词不明白。

2.小组交流,互相解答。

3.全班交流,教师解答学生未解决的词语。

4、出示挂图,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5、想象意境,背诵诗文。

四、总结谈话,课后拓展。

1.这节课,我们和诗人一起领略了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体会到诗人对

大自然无限热爱的感情。

2.请同学们课后收集你喜欢的古诗。

在古诗朗诵会上读给大家听。

五: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生字各写一行。

板书设计:

3古诗两首

勒乐歌野广阔、美丽

牛羊

望庐山瀑布

飞三千尺

壮观夸张

疑落九天

 

3秋天

教学要求: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课文。

4、在朗读中体会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丽。

教学重点:

认识1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难点:

在朗读中体会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丽,积累词语。

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课文录音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教学要求:

认识16个生字,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会写8个生字。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秋天的文章,(板书课题:

秋天)齐读课题,认识“秋”字,你是怎么记住“秋”呢?

2、初读课文,找出生字。

1、自由地朗读课文,用横线圈出不认识的生字。

2、想办法弄懂画横线的字的读音。

3、小组交流生字的读音。

4、全班齐读课文。

3、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2、学生分析要求会认的16个生字。

3、重点分析字形:

枣:

上下结构,上面是束少一横,下面是两点.

4、写字。

1、出示要书写的8个生字

2、学生自由读,交流识记方法。

3、学生汇报,师范写。

4、学生给8个生字组词。

五、作业:

1、生字各写一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

教学要求: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丽。

教学重难点: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生字词语让学生认读。

2、出示带生字的句子测读。

二、学习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呢?

用自己的话说说。

3、秋天到了,太阳不再炎热了,哪些东西让人感受天气凉了?

学习第二自然段

1、听录音朗读,想想这段写了哪些景物呢?

这些景物怎样?

2、你能读好这个自然段吗?

试着读给同桌听。

3、汇报朗读体会。

4、指导背诵。

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朗读,找出果园里哪些果子熟了?

2、这一段该怎样读好它呢?

你能说一说,读一读吗?

3、齐读这段,尝试背诵。

学习第四自然段

1、丰收的秋天还在哪里呢?

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2、学生汇报

三、总结全文。

1、说说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

2、教育学生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四、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搜集有关秋天的诗歌或图片。

板书设计:

稻子

田野里棉花

高粱

2秋天丰收美丽

苹果

果园里葡萄

石榴

 

4《天路》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歌词后的文字理解“天路”的设计及建设之难,了解“天路”的含义。

体会青藏铁路建成后藏族同胞欢欣鼓舞的心情。

3、学习运用课外搜集的资料,充实拓展文本,培养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4、认字16个,写字8个。

继续练习写批注笔记。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修青藏铁路遇到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

2、了解修青藏铁路的意义。

难点:

增进对西部的进一步了解,培养对西部的感情。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查找有关青藏高原、青藏铁路等方面的资料。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看到“路”字(板书:

路),你联想到了什么?

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也可以是一首诗。

老师联想到了一首歌,请大家来听听。

(播放《天路》)这首歌好听吗?

它的名字叫——《天路》(板书课题)这首歌不仅音乐好听,而且歌词精彩,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领略它的风采好吗?

那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今天的课堂!

准备好了吗?

好,上课!

一、质疑导入

1、齐读课题。

2、质疑:

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3、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同走进课文。

二、检查预习

1、课文预习了吗?

读了几遍啊?

通过预习知道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歌与之前学过的诗歌有什么不同?

(生:

多了简介。

有了简介,就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歌,所以这也是我们这篇课文要学习的内容。

简介部分预习了吗?

2、解决生字词。

好,接下来老师要检查一下你们的读书情况,有信心吗?

请看大屏幕,这些词语你会读吗?

(开火车读,齐读。

3、生字词难不倒你们,接下来我还要考考你们“天路”指的是哪条路?

(生:

青藏铁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老师相信你们接下来的表现会更加优秀。

过渡:

青藏铁路为什么会被称为天路呢?

想弄清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再次走进课文。

三、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小节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7页,听老师读第1、2节,边听边想象画面。

说一说:

听了这两节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把你想象到的画面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好吗?

(青青的牧场、高高的山冈描写了高原独特的自然风光。

)谁还想来读出这美丽的画面呢?

(归纳:

边读边想象画面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2、大家一起来看看这片美丽的土地,(出示图片、视频。

)在人们的心目中,“出国易,入藏难”。

于是藏族人民迫切期盼——生:

铁路修到我家乡。

谁能读出“盼”的感觉?

请你读。

(“清晨”盼,“黄昏”也盼,这真是——朝思暮想。

3、指导有感情朗读:

好一个早也想晚也盼,体会到藏族人民迫切的心情,谁想来读出藏族人民的心声?

把自己当作这片土地上的一分子,将藏族人民千百年来的期盼用朗读表现出来,读!

(二)学习第四小节

过渡:

藏族人民的愿望实现了吗?

你是从哪一小节发现的?

(生:

第四小节)大家来看第二小节与第四小节,你发现了什么?

一词之差就是梦想与现实的差距。

2006年7月1日,西藏不通列车的历史被改写,高原“天路”全线通车。

(看大屏幕:

天路开通,藏族人民夹道欢迎,藏族人民观看天路通车,老人拿到青藏铁路车票后喜不自胜的表情。

)听到这个消息你的心情怎样?

请你来高兴地读读第四小节!

一个词语的差别就是苦苦的期盼与喜出望外的分界线。

用我们的朗读表达出藏族人民心情的变化好吗?

请男同学读1、2小节,女同学读第4小节。

(归纳:

对比的方式促进了我们对文章的了解,这也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三)学习第三、五小节

过渡:

千百年来的期盼终于实现,藏族人民情不自禁的赞叹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出示: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理解词语“神奇”(板书:

神奇)。

青藏铁路为何被称作“神奇的天路”呢?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简介,并结合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同桌交流。

谁愿意把你的收获与大家分享:

a感悟“神奇的天路”

预设一:

海拔高、线路长

从课文的哪些语句能体会到青藏铁路海拔高、线路长?

指名读一读。

(课件:

青藏铁路地图。

解说:

它东起青海西宁,西至西藏拉萨,全长1956千米。

)有人断言这“世界屋脊”只有神鹰才能飞过,根本通不了铁路。

(播放视频)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但青藏铁路却像祥云一样飞过了无人区,来到了藏族人民面前;读——(出示图片)。

它犹如一条巨龙盘踞在天上。

所以人们说——(出示: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预设二:

修建难

青藏高原不但海拔高,线路长,而且环境极为恶劣。

谁找到了描写青藏高原环境的内容?

指名读。

谁收集了这方面的资料?

(学生补充冻土材料)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材料请大家来看(播放视频)。

“高寒缺氧、终年冻土、生态脆弱”每一个困难都令我们咋舌,而“等”字更说明——困难重重!

可青藏铁路就在几乎无法修路的地方建起来了,我们不得不说——(出示: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预设三:

幕后英雄

不仅如此,在天路通车的同时我们还创造了许多世界之最。

(出示世界之最)指名读文中“世界之最”。

创造这奇迹的幕后英雄是谁呢?

——对,是我们党中央、国务院西部大开发的十万筑路大军。

你知道哪些关于他们的故事?

学生补充。

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出示图片,录音解说:

他们最多的瘦了30斤,少的也瘦了15、6斤。

6000人加起来有12万斤,12万斤血肉之躯尽了12万分的努力,最终确保了2006年7月1日的顺利通车)。

假如你是藏族人民的一份子,此时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就是青藏铁路精神,这就是中国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

我们由衷的赞叹——(出示: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预设四:

意义美

1、这神奇的天路,为藏族人民带来了哪些变化呢?

一生读最后一段。

是啊!

它的意义是重大的。

谁收集了这方面的资料?

生补充。

为什么?

2、青藏铁路的建成为藏族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看大屏幕出示补充填空:

青藏铁路把人间的温暖——它解决了人员和物资“进藏难”“出藏难”的问题,所以,从此山不再高——,各族儿女——。

这些变化使得藏族人民的青稞酒酥油茶会——,——传遍四方,所以这条路又被各族人民誉为——团结路、发展路、幸福路。

这条路最终将带藏族人民走进——。

)(板书:

天堂)完成填空。

面对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怎能不说——(出示: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归纳:

由此可见拓展资料也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b指导朗读3、5小节

谁想来读出这可喜的变化?

生读3、5小节。

听了这喜人的变化,你的心情怎样?

请你读!

此情此景,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多生说。

我们为西藏同胞高兴,女生读!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激动而自豪,一起读!

四、升华情感

1.让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化作雄浑、嘹亮的歌声好吗?

再听《天路》。

2.课文学到这儿,课前提出的疑问解决了吗?

带着你的收获,让我们合着音乐再一次感受《天路》的魅力,齐读课文。

一节课的时间,感谢同学们的一路相伴,下课。

五、板书设计

天堂

神奇

天路

 

语文百花园一

“百花园一”中共有四个部分:

“语海畅游”“读读背背”“能说会道”和“写话”。

“语海畅游”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借助字典,用部首查字法查自己不认识的字,还教我们认识了一些多音字;“读读背背”安排了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秋浦歌》;“能说会道”中让同学们夸夸自己的家乡,让同学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色和物产;“写话”与“能说会道”的内容一致,先口头交流一下自己的家乡,然后再几句话写下来。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只认识汉字结构部件中的偏旁,建立部首的概念。

认识部首是学习部首查字法的基因此在教学部首查字典前,通过偏旁归类的练习,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部首。

1.学习查字典,掌握部首查字法。

2.读一读,比一比,让学生懂得一字多音,学会用多

音字组词。

3.读一读,背一背古诗《秋浦歌》。

4.了解家乡的自然风貌、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培养

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5.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1.教学生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2.在读背中扩大积累。

3.在口语交际中,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难点

有条理地说说自己家乡的景色和物产,然后用话写下来。

教学准备

字典、课件。

课时安排

3 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查字典

在读课外书时,当你遇到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就能查出它的读音。

1.自由读查字典方法的提示。

“征”这个字的读音是怎么查出来的,请你读读课

本中方框里告诉我们的方法。

2.四人小组边读查字典方法提示,边讨论部首查字的方法。

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提出不懂的问题,一起研讨。

3.学生推荐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请一组学生代表说查“征”字的方法。

其他学生边听边动手查字典,教师边总结出方法。

第一步:

确定要查字的部首,数数有几画,从部首目录中找到这个字的部首和页码。

第二步:

在检字表中,找到这个部首,数清这个字除部首外还有几画,找到它在字典中的页码。

第三步:

按页码正文中找到要查的字,看拼音读出这个字的读音。

4.课件出示“棚、深、试、逃”四个生字。

(1)让学生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一边查一边填表。

(2 )集体反馈。

二、学习“多音字”

1.课件出示“读词语,辨字音”中的10 个词语。

2.老师指名学生认读这些词语。

3.请同学们辨别读得是否正确。

4.同学们分小组,在组内互相读一读。

5.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归纳这些多音宇在不同词语

中的读音。

三、总结谈话

今天我们在“语海畅游”中,认识了部首,学会了用部首查字法查生字的读音。

今后我们在读课外书时,准备一本字典,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这种方法就可以查到它的读音了。

这样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会认识更多的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李白的《秋浦歌》。

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李白被权贵排挤出长安后十年,漫游到此,写了一组诗,共十七首,这是其中的第十五首。

这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

二、揭题,释题

1.板书:

秋浦歌

2.读题,释题

秋浦:

 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

三、简介诗人

四、初读古诗,激发情感

1.投影古诗。

人士风消风期目

2.自由读。

(1)读准字音,读流利。

9用日

(2 )用铅笔画出朗读节奏,试着读出节奏、韵味。

白发/三千丈,缘愁1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用就与生

3.汇报读。

(1)正音:

缘(yudn )、霜( shuang )。

(2) 指名读诗。

4.教师激情范读,学生体会诗歌内容,自由朗读开

背诵古诗。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话题

师:

同学们,你的家乡在哪里?

 有什么最色和物产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夸家乡。

(板书课题)

二、审题解题,明确要求

1.课件出示交际要求。

读题解题。

2.学生练习采访。

三、汇报展示,讨论交流

师:

 同学互相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家乡的资料( 文字、绘画、照片等),交流资料内容和获取经过。

把内容相近的归为一组,共分五组。

互相阅读和欣赏。

说说自己的看法。

1.说家乡的风光。

2.说家乡的特产。

但反情有的的定个和行共中家

3.说说家乡的名人。

4.说家乡的变化。

5.说家乡的未来。

四、三言两语写家乡师:

 同学们,你们说得太好了,通过交流,老师充分感受到你们的家乡不但风光秀丽,而且物产丰富,的确是个好地方。

我们爱自己的家乡,现在我提议,让我们用手中的笔写几句话介绍一下我们的家乡。

 

教学反思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各种语文实践活动。

依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从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取语言交际的

素材,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投人口语交际学习的有效保证。

为此,本课教学突出“三个结合”。

一是交际之前,课内外结合,积累语言材料。

通过课前引导学生开展调查、访问、阅读等搜集资料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家乡的迷人风光和丰富物产,为课内开展交际积累语言材料。

二是交际之中,交际与评价结合,指导交际方法。

通过师评、自评、互评,让学生在进行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取长补短,扬长避短,不断提高口语交际的倾听、表达相应对的能力。

三是交际之后,说写结合,提高表达层改以课内交际活动为基础,通过几句话写家乡的实践治动,提高学生热爱家乡的交际情趣,适度提升表达人次,发展表达能力。

 

5《小牛征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小牛的两张征友启事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3.懂得与人交往时,既考虑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

领悟“征友启事”内容的不同,所引起不同的结果。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征友启事》。

2、老师一起板书课题,解释课题(征友),齐读课题。

3、复习生字词。

【设计意图:

用复习引入课题,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大声地读一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文中小牛几次贴出征友启事?

(两次)(板书:

第一次第二次)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感知,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感。

三、学习第一张征友启事。

(1—3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1—3自然段,边读边用用笔画出第一张征友启事的内容。

2、第一张征友启事的内容是什么?

3、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这张启事,边读边思考:

你读懂了什么?

4、小牛找朋友的条件是什么?

总共几个条件?

它为什么会提出这些条件呢?

5、师小结:

是的,正是因为小牛自己喜欢做这些事,所以它希望它找到的朋友也能做到以上几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