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探索.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126076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下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探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课程下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探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课程下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探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课程下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探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课程下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探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程下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探索.docx

《新课程下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下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探索.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程下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探索.docx

新课程下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探索

新课程下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探索

湖南省耒阳市哲桥中心完小谷春花

一、问题的提出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文可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它既可以看出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可以检查学生对字、词、句等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训练学生审题、立意、选材、组材、成文、修改等方面的写作能力。

学生语文素质的差异反映在作文方面也最为突出,因此,优化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小学语文学科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和艰巨的任务。

我校是一所农村乡镇完小,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存在“晚、少、随、低”的现象,即:

一是作文教学起步晚。

小学低年级过分强调识字教学,忽视学生“写”的训练,到三年级开始作文教学,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加之教师对作文要求过高,故而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

二是农村小学生总阅读量少,生活经历浅,语言材料积累少。

据调查我校学生在作文时觉得无话可写的,三年级占58%,四年级占45%,五年级占35%,六年级占34%,有60%的学生作文空洞,内容不具体,更谈不上写出“真情实感”。

三是教师对小学作文教学模式缺少研究,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大,作文指导支离破碎,大多数教师对作文课感到头痛。

四是教师作文批改量大,费时且效率低。

为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探求优化作文教学的方法与途径,我校一些语文教师曾自发地进行了某些研究,但个体的自发性研究行为往往带有随意性,缺乏科学性。

为提高研究的实效性,2002年9月,我们在市教研室的指导下,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开展“新课程下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探索”课题实验与研究。

二、概念界定

新课程下,指我市是湖南省新课程改革省级实验区,我市自2002年秋季,小学一年级各学科,小学三年级科学进入新课程试验。

农村,指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

本课题将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致力于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作文教学改革的探索。

三、理论假设

假设我们开展“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探索”,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教会学生积累素材的方法,加强作文的课前引导,课中指导和课后辅导,改革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那么,将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学生的写作能力将大大得高,教师的作文指导水平和教研能力也将得到提高。

四、理论依据

1、系统论依据

系统论的主要创立者贝塔朗菲认为:

系统的优化有赖于各子系统的优化及其整体结构的优化。

作文教学也可以看作一个系统。

如:

作文指导既包含对学生写作常识及其应用的指导,又包含对语言基础知识等方面的训练;学生的作文过程包括准备、起草、修改和定稿等诸多环节;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有赖于他们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评改能力的提高。

总之,要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就必须优化作文教学的整体系统结构及系统的每个方面。

2、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罗杰斯强调人的本性。

他认为必须尊重学习者;必须把学习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和价值观;必须相信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并终于达到“自我实现”。

依照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观点,创造性是每个人身上所潜在的心理倾向。

这种心理倾向时刻要扩张、发展、成熟,而且一旦有了某种机会它就会自我表露。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和挖掘学生的潜能,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积累素材的方法,并进而教给学生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等写作的方法,鼓励学生在习作中有与众不同的“自我表露”。

3、《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因此,深化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改革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精神的需要。

五、实验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在教学中应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要让学生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做到“我手写我心”。

教师进行写作指导时,不要束缚学生的思维,而要让学生有兴趣地写,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并且合理想象,大胆创新,充分施展其聪明才智。

2、实践性原则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任何真知灼见都源于生活实践。

教师应多向学生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到的直观手段,指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选取素材,教育学生热爱生活,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3、循序渐进原则

小学作文教学的要求是:

低年着重练习写话。

要有内容,语句要完整、连贯;中年级着重练习写片段,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连贯;高年级写成篇的作文,要有一定的条理,能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在教学时要按各年级的要求,循序渐进,不要盲目拔高。

另外,对同一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也应根据学生实际提出相应的要求,使之切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六、实验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实验,提升教师驾驭作文教学能力和指导学生作文的水平,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教会学生积累素材的方法,变学生“怕作文”为“乐意作文”,实现《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全面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具体目标:

1、小学一至三年级:

加强词、句训练,要求说话、写话时语句通顺,前后连贯。

2、小学四至五年级:

练习写短篇的记叙文,要求内容具体,段落分明,条理清楚。

3、小学六年级:

能写比较详尽的记叙文,要求中心明确,达到小学阶段作文教学的全面要求。

七、实验方法

(一)样本的选样

以本校三1班、四1班、五1班和六1班为实验班,其他各班为对照班。

实验班与对照班均系随机抽样组成,学生基础相当,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相当。

(二)变量的控制

1、自变量:

该实验研究旨在充分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教会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深化作文教学的“课前引导、课中指导和课后辅导”,改变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

以上因素均须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按研究需要有目的地进行改变和调控,从而达到实验的预期目标。

2、因变量:

该实验旨在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使学生作文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全面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并提高教师的作文指导水平与教育科研能力。

3、消除无关变量

本实验是在自然条件下的,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实验教师和实验班的相对稳定,保证实验班与对照班由教学水平相当的教师任教,实验班不加班加点。

(三)资料的收集与统计处理

1、搜集与实验因果推论相关证据资料,如《实验方案》、《实验计划》、《年度工作计划》、教研活动记录、图片资料等。

2、收集重点实验课教案,测试资料,实验结果的处理采取Z检验和X2检验。

3、收集期末检验学生作文成绩,结果处理采用Z检验。

4、收集实验教师下水作文及学生优秀习作。

八、实验研究内容与操作方法

五年来,我们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的:

(一)充分运用直观教学手段,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农村的信息交流不畅,学生的见闻受到一定的限制,又难以读到较多的课外读物,加之长期以来教师作文教学的方法不甚得当,而对学生作文的要求又偏高,致使学生不得不去挖空心思、虚构生活。

上作文课时,学生常常觉得无话可写,更谈不上对作文的兴趣了。

针对这种现状,课题组的老师们决定从转变传统的作文观念入手,确立“说真话就是作文、写实事就是作文和叙真情就是作文”的作文教学新理念,充分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引导和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1、运用实物直观,使学生身临其境

实物直观包括观察各种自然物体、标本以及参观、实验和活动。

这类事物来源于生活,学生能直接去接触、感知。

譬如写一处景物,怎样让学生生动、有序地描述呢?

我们组织学生去田野中亲自感受大自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的顺序,让他们说说看到了什么?

眼前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站在田野上心情如何?

学生经过对具体事物的观察后,写起作文来也就条理清楚、生动形象了,并且能写出真情实感。

如有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

“秋景真美啊!

连小溪中的鱼儿也欢快地游来游去,不时跳出水面,溅起朵朵小水花,它们或许也想出来瞧瞧这美丽的田野风光呢!

又如记一次活动,如何把活动经过写清楚、具体?

如果学生没有亲身经历、没有留心观察,就不能很好地进行写作。

我们曾经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活动——画鼻子。

活动时让每个学生都亲自试一试,学生兴致勃勃,积极性高,在活动中我们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说说他们是怎样画的?

画的鼻子像什么?

活动后我们又让学生说说游戏时的心理活动。

有的说很紧张,有的说有种瞎子摸象的感觉。

这样,学生进入了角色,写起作文来就有话可写了。

2、运用模象直观,变抽象为具体

模象直观是观察实物的模拟形象,如各种模型、图片、幻灯片、电影、录像等。

模象直观与实物直观相比较,它需要经过加工,将实物中与作文联系紧密的、有特色的素材有选择地集中起来制成课件。

在课堂内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录像等模象直观进行作文教学。

投影是最常用的电化教学手段,运用比较简单。

如在写景的作文练习中,教师制的课件是学校、山村小景、美丽的石仙岭等。

课堂指导时,用投影仪放出后,让学生抓住特点,理清思路,在状物的作文训练中,教师把要写的物体制成投影片,引导学生作文。

录像更具有直观逼真的效果,能调动人的多种感官。

特别是摄像机代替人眼摄取下来的图像更加典型,更易于捕捉,同时又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如场面描写训练时,学生一时难以回忆出曾看过或经历过的场面,作文抓不住重点,写不出特色,教师在平时把学生进行的比赛、劳动、游戏的场面摄制下来,在课内指导学生边看边回忆,打开写作思路。

3、运用语言直观、激发作文情趣

语言直观就是教师用鲜明、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形成学生的具体表象。

这是教师口语表达的艺术技巧。

它要求教师表达时注意语言的节奏美、遣词美、形象美、谐趣美。

节奏美主要体现在语速的合理调控,做到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形象美就是教师的口语要具体而形象,体现在生动的描述和精巧的比喻等;谐趣美体现在教师表达时的幽默,教师恰当的语言表达能很好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语言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能够加深学生的生活体验,诱发联想,打开写作思路。

如在写景的作文中,一上课,教师就以生动的描述激发学生兴趣:

“冬天走了,春天来了,春姑娘踩着轻盈的步伐向我们走来,你瞧,它的绿裙子上点缀着朵朵绚丽的花儿。

风儿正在欣赏它的长裙,还不住地赞叹。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位春姑娘吗?

别急,我们立即去看看。

”顿时,学生们兴趣很高,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当然三种类型的直观手段不只是单一地运用,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优化作文教学的最佳效果。

另外,在运用直观手段时要注意区分度,即要求直观手段具有区分性,留有一定的余地,留有一定空隙和空间。

(二)小学作文教学导学的研究

在几年的研究与实践中,我们十分重视对学生作文的课前引导,课内指导和课后辅导,具体作法如下:

课前引导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

“写作不仅是拿起笔来写在纸上那一段时间的事情。

意思的发生,需要的提出,都在动笔之前。

认定中心,审查材料,也在动笔之前,提起笔来写在纸上,不过是完成这项工作的一般步骤罢了。

”我们非常重视课前对学生的引导工作,为了解决“材料危机”,实验教师在布置作文时拟写切实有效的观察提纲。

例如:

在写一种植物前,教师出示以下观察提纲,让学生去观察:

(1)你是在什么季节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观察这种植物的?

(2)该植物的主干、枝条、叶子、花朵的形状和颜色各是什么样的?

你最喜欢哪一部分?

为什么喜欢它?

(3)仔细观察你最喜欢的部分,看看它和其他植物有什么不同之处?

(4)当风吹着、雨打着、太阳照着的时候,该植物在干什么?

当小鸟、蜜蜂、蝴蝶飞来的时候,它们可能跟该植物在说什么?

(5)看了该植物后,你想到什么?

(6)你还发现什么?

再如:

写一种动物,教师向学生呈现的观察提纲是这样的:

(1)仔细观察它的头、胸、尾、脚等部位,看看有什么特点。

(2)它的毛是什么颜色?

各种颜色是怎样分布的?

像生活中的什么?

(3)你最喜欢它身上哪一点?

仔细观察其形状、颜色,想象像什么?

(4)它是怎样吃食物的?

是怎样睡觉的?

是怎样活动的?

你想到什么?

(5)你还观察到了什么?

把你的新发现记录下来。

通过认真、仔细、有效的观察,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觉得有话可写了;拿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素质好的学生一篇文章能写千余字;平时不会动笔的学生也能写400字左右。

课内指导作文前的指导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指导得法,能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开拓学生的思路。

如何把观察到的东西写下来呢?

如何把语句写得通顺、条理清楚、想象写丰富呢?

这些事情需要教师利用课内的时间进行指导。

在课内指导方面,我们对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要求,在三、四年级,适当进行审题、立意、选材、拟写作文提纲的指导,使其“言之有物”。

1、审题。

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周密的分析,即分析题目中每个词的含义,分析题目的结构,分析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等。

如《一个印象深刻的人》这个题目,通过审题明确以下要求:

题目中的“人”这个词表明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题目中的“一个”,表明这次作文只能写一个人,而不能写成两个人;题目中的“印象深刻”一词是“题眼”,是关键词、中心词,表明了这次作文的重点。

教师通过示范,举一反三,让学生掌握审题的方法。

2、立意。

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而文章的中心思想与“题眼”又有着直接关系。

文章的中心思想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确定,在指导立意时,我们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如《一个印象深刻的人》一文的“印象深刻”可以从不同方面去考虑:

a、外貌,b、性格,c、品质,d、习惯等,学生从中选择一两个方面去写。

另外,即使是同一个方面,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写;例如写一个人的品质方面,既可以写他(她)好的一面,又可以写他(她)的不足之处。

3、选材。

在指导学生选材时,我们提出了一些要求:

(1)选真实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看到的、经历的材料,而不写虚假的材料;

(2)选具体的材料,不选空泛的材料;(3)选新鲜的、与众不同的材料,不选过时的材料;(4)选小材料,即切入点要小而实。

4、拟写作文提纲。

目前,大部分学生不会写作文提纲。

针对此种情况,我们把作文提纲以浅显易懂的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降低难度,增强直观性。

如《一个印象深刻的人》的作文提纲。

(1)你所写的题目是什么?

(2)你打算写一件或两件什么样的事?

通过这一、两件事,表达你对他(她)什么样的感情?

(敬佩?

喜爱?

憎恨?

讨厌?

……)

(3)你打算先写什么?

然后写什么?

最后写什么?

除了以上内容外,在进行指导时,我们还教给学生开头、过渡、结尾的技巧,训练学生观察、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对五、六年级,我们适当指导学生求“新”,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作文“言之有神”。

1、审题注重“新”

当前,作文题目大多是半命题或自命题。

如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作文的内容是看图写文,图上画的是九月十日一个少先队员正微笑地往办公室上的笔筒里插野菊花。

这次作文要求是“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作文题目自己定。

写以前先列个提纲……写出的作文要做到符合图画的意思,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有一定条理。

”从写作要求可以得知,这次作文的题目要让学生从图画中的内容和由图画所想到的两方面入手,让学生自己讨论。

图画中有“野菊花”、“少先队员”、日历上有“九月十日”。

有的学生的作文题目是《九月十日》;有的是《教师节》;有的是《野菊花》;有的是《女少先队员》;由图画中的内容,有的学生想到了女少先队员给老师送花,是因为老师在生活和学习上关心她,她心里非常感谢老师,以《感谢您,老师》为题;有的学生想到老师关心同学,同学爱戴老师,师生之间的感情多好啊!

以《师生情》《师生之间》为题;还有的同学以《眼镜》《墨水瓶》《地球仪》为题等等。

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列的标题非常新颖,不落俗套;通过列标题的训练,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2、立意讲究“新”

在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时,我们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

如学生在写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的看图作文时,对“女少先队员为什么送花给老师”这个问题各抒己见:

有的同学说因为老师喜欢野菊花,女少先队员为了报答老师对自己的恩情,特意从路边采来野菊花给老师;有的同学说因为女少先队员喜欢野菊花,她认为野菊花生命力强,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看到野菊花想起了老师,所以她把自己最心爱的礼物送给了老师;有的同学说因为老师在农村小学工作,在山路边到处有野菊花,女少先队员没有钱买名贵的花,只有送普通的花给老师……对学生中各种合理的立意,我们都给予充分肯定。

有位学生起初在提纲中写道:

“本文通过记叙小女孩送花给老师的事,赞扬了小女孩尊敬老师的高贵品质。

”后来他又想:

我也是一位少先队员,我们全班同学都是少先队员,我们都应该尊敬老师!

于是,他在“小女孩尊敬老师的高贵品质”后面又加上了句“教育我们每位同学都要尊敬老师。

”这样一改就升华了文章的立意。

3、选材追求“新”

在选材指导中,我们注重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我们对学生作文选材提出三个要求:

(1)人写我不写;

(2)围绕中心写;

(2)我手写我心。

如在写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的看图作文时,有的同学写小女孩是怎样采花、插花的,表达她对花的喜爱之情;有的同学写老师是怎样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小女孩的学习的事,表达她对老师的爱;有的同学写有一次,小女孩发高烧,老师是怎样背她上医院,帮她交医药费的事,赞扬老师对她的关心等,由于选材的角度不同,杜绝了“千篇一律”的现象。

通过课内的指导,学生的个性特征得到充分的发挥,其创造性也得到了良好的开发。

课后辅导作文训练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内,一定要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做好课后辅导。

为了提高辅导的实效,我们是这样做的:

(1)举行“课外阅读开放日”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材料。

我校把每周星期三定为课外阅读开放日,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实验班级到阅览室去看书,要求每位同学把书中优美的词句和自己的感想记录在摘抄本上,为作文积累素材。

(2)成立“作文兴趣小组”,帮助学生练习作文。

我们选择写作和导作能力强的老师担任作文兴趣小组的指导老师,能够根据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进行辅导,使“优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

(3)举办“优秀作文展览”,帮助学生学有所长。

每期期末,我们把学生中的优秀习作以手抄报、墙报的形式展出,并把习作讲评写进去,使学生能发现他人的优点,找到自己的不足。

(三)小学作文批改的改革尝试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又一个重要环节。

实验前,我校的作文批改可谓是“老师辛苦、效果不佳”。

教师争分夺秒地批,面面俱到的改,在家里改,学校改,篇篇眉批、旁批、尾批......每次作文批改花去的时间多,可收效甚微。

如何让提高作文批改的效率呢?

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1、因人批改,提高作文批改的效率

作文批改既要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予以点拨,又要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充分调动其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的作文交上来后,若篇篇详细批改,势必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反而养成了他们的依赖性。

若能根据情况采用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批改,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

针对写作态度认真、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我们采用详细批改的方式,进行眉批、旁批、尾批;针对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我们采取当面批改的方式,让那些学生把自己写的作文一遍遍地念给老师听,直到把事情写清楚、写明白为止;针对那些写作能力一般的学生,我们采用粗略批改的方式,文章中标点不清,语句欠通顺,出现错别字的地方,教师只做标记,而有关选材、布局、谋篇方面适当批改,然后让学生自改或同桌互改,教师进行检查,必要时教师再作第二次批改。

这样因人而异,学生们动手、动脑的时间多了,而教师看作文的时间少了,收获颇佳。

2、以文示范,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古人云: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作文批改要注意引导联系学生生活、思想和学习的实际,培养实事求是、有的放矢、言之有物的好文风。

例如,四年级一位学生在《给奶奶过生日》作文中写道:

奶奶过生日了,我们都来给奶奶庆祝。

大家围着一张圆桌,奶奶站在中间把蛋糕切成八块。

奶奶分蛋糕了,每人接过一块蛋糕后都得说句祝福语。

爸爸说:

“祝妈妈身体健康!

”妈妈说:

“祝您老生日快乐!

”轮到我了,我说什么呢?

想了一会儿,我恍然大悟,有了!

我拍了一下大腿,大声说:

“祝奶奶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奶奶笑了,乐呵呵地拍着我的头说“好孩子。

”我连忙接过蛋糕,大口大品地吃着,心里高兴极了……这篇文章虽简短,可写得真实、有趣。

老师把这篇文章抄在小黑板上,让学生进行批改,学生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

最后老师点拨:

该文贵在写出了真情实感,作文一定要说真话,写真事。

3、善用赞赏,树立学生的写作信心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深刻指出:

“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赏识的渴望!

”得到表扬,被人赞赏,是人生中最令人兴奋与快乐的事情之一!

成人如此,一个小学生更是如此!

因此,对小学生的作文,不能指责得一无是处,要善于抓住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提出来表扬。

在作文批改中,我们尽量用一些鼓励性的话:

“你的作文比上次进步了,希继续努力!

”“如果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你的文章将会更好!

”“用心写吧!

不久你的作文可得‘优’”。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

听了老师的表扬,学生的写作信心高涨。

对于比较优秀的文章,适时地给予奖励,一张奖状、一支笔、一个日记本、一个作文本,都能给学生以莫大的惊喜与激动!

文章被发表,是一个人的能力被赏识的具体体现。

这里的“发表”是广义的,诸如文章被老师在课堂上当范文朗读,发表在教室的黑板报上,发表在班级的学习园地里,发表在学校校刊上等等。

九、实验效果及分析

(一)提高了学生的作文素质

1、激发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实验中,我们始终注重学生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我们对部分实验班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见表一

表一:

部分实验班学生作文兴趣调查统计

实验教师

X2检验

学生人数

作文兴趣

浓厚

一般

无兴趣

人数

63

34

8

1

周凤妮

X2值

78.95

显著性水平

P<0.01

人数

60

34

18

8

梁慧梅

X2值

17.2

显著性水平

P<0.01

人数

54

26

22

6

谷春花

X2值

12.24

显著性水平

P<0.01

2、丰富了学生的作文素材,基本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直观手段的运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了观察能力,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

学生作文时有内容可写,写得具体。

我们对本校实验班在实验前后一学年的作文进行比较,随机抽取六

(1)班的作文进行统计,见表二。

表二:

六1班学生作文情况统计

时间

总人数

内容具体

内容不具体

实验前

70

46

24

实验后

70

63

7

从上表看出,通过运用直观手段进行教学,教会学生观察与积累素材的方法,基本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

3、学生作文能力显著提高

利用期末检测,我们对部分实验班与对比班的作文得分情况进行了随机抽样检验,见表三。

表三:

部分实验班与对比班作文得分统计(折成100分制)

年级

班级

人数

人平分

S

Z

P

五年级

实验班

59

79.2

11.4

3.47

P<0.01

差异非常显著

对比班

61

67.3

15.8

六年级

实验班

52

77.8

12.3

3.09

P<0.01

差异非常显著

对比班

54

65.8

15.9

从上表可说明,实验班的学生作文成绩明显高于对比班。

为检验教师作文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定期对实验课进行抽样检验,表四是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