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增广贤文教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125442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5.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增广贤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五年级增广贤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五年级增广贤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五年级增广贤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五年级增广贤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增广贤文教案.docx

《五年级增广贤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增广贤文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增广贤文教案.docx

五年级增广贤文教案

 

五年级国学课教案

 

《增广贤文》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两人一条心,有钱堪比金,一人一条心,无钱难买针。

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

黄金无假,阿魏无真。

教学目标:

1、理解几句话蕴含的深刻含义。

2、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积累语言,弘扬国学。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增广贤文》里的内容。

二、新课:

1、师范读。

2、学生练读,读准字音。

3、指名读。

4、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句子意思。

5、师讲析句子含义:

(一)、“两人一条心,有钱堪比金,一人一条心,无钱难买针。

师:

“堪”怎么解释?

(能够、可以)

意思是两个人一条心,日子越过越好;反之则越过越穷,一事无成。

(二)、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

师:

“犹”、“岂”、“枉”的意思?

(怎么、白白地、度过)

意思是莺花最怕春光逝流过,我们怎么可以让人白白度过大好时间呢?

(三)、黄金无假,阿魏无真。

师:

阿魏指的是什么?

(一种药用植物。

意思是黄金没有(不容易)造假,阿魏无真(容易造假)。

喻义常见的东西不容易作假,人们易被不熟悉的东西欺骗。

黄金虽然贵重,但分布广泛,且特征明显(比一般金属软,且重得多,不生锈)很容易与其它物质区分,几乎人人都认识,很难作假。

阿魏是稀有药材,过去靠从西亚进口,一般人根本不知道"阿魏"是什么,见过真阿魏的人更少。

阿魏呈胶质,用动物皮和树胶可以做出与真阿胶演色、比重、形态完全一样的假阿胶。

三、交流:

1、组织讨论交流,你有那些感悟?

(团结、珍惜时间)

2、老师讲小故事,学生再深入理解。

(故事一、某落头首领有三个儿子,都十分勇敢彪悍,彼此之间谁也不服谁。

首领老了,担心自己死后三个儿子争位而导致部落分裂。

有一天,首领把三个儿子叫来,表示准备传位给他们三个中的力气最大的一个。

测试的方法是放一堆羽箭,让三个儿子同时测试,看谁折断的多。

折断一根箭时,三个儿子都能很轻易做到。

折断五根箭时,三个儿子用用力也都能做到。

折断十根箭时,三个儿子费了九年二虎之力才能办。

但等到二十根箭时。

没有哪个儿子能办到。

首领对三个儿子说,你们看自己折断箭。

如果把这二十根一根一根折断,是不是能容易。

而要一下子折断二十根箭,是不是就很难甚至办不到。

所谓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父亲希望你们无论是谁当了首领,其他兄弟都应当服从他而不是拆他的台。

三兄弟听了很感动,发誓在父亲百年之后,一定不为了首领之位而自相残杀。

折箭的道理告诉我们:

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起来,才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和智慧,去克服一切困难。

3、再读原文,感悟文意

4、指导背诵

四、总结:

《增广贤文》通篇用韵,朗朗上口。

同学们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要熟读成诵,把我国优美的文萃传承下去。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客来主不顾,应恐是痴人。

闹里有钱,静处安身。

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增广贤文》的原文及译文。

明白书中讲的道理。

2、通过资料的扩展,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方式:

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每个人都有一个家,家是温馨的港湾,同时,家里也会有客人的到来,那我们做为主人,应该怎样接待客人?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增广贤文》中的话。

二、自学诗句,感悟诗意

1、领读“客来主不顾,应恐是痴人。

闹里有钱,静处安身。

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2、自由读一读。

3、指名读,纠正字音。

4、分组读。

5、教师:

同学们读得真好,你们知道这两句诗句是什么意思吗?

请大家结合下面的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先自己说,再同座互相说一说。

三、讨论交流,理解诗意

1、“客来主不顾,应恐是痴人”这句话中的“顾”、“恐”和“痴人”分别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

师:

主人见客人来了不去打招呼,恐怕这只能是愚人。

这是讲接人待物方面的,在家不会迎宾客,出门方知少主人。

在家的时候,如果不知道如何迎接宾客,那么外出的时候,才知道你要拜访的地方缺少主人的关心。

2、“闹里有钱,静处安身。

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又是什么意思?

你能不能谈一谈对这句话的见解呢?

师:

闹市可以发财,但是清净之地才是安身立命的佳处,来的时候像风雨一样轰轰烈烈,但是离开的时候(死亡)就像细微的灰尘一样,轻且静。

这句话是说,人要能够享受清净与淡泊,这样才能说是人生的升华形式,钱财、利禄,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东西,身外之物,不必太在意。

人就是轻清于世的,要看清自己,甘于淡泊。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那我们联系实际,来说说,如果客人来访,那待人接物的礼仪是什么?

师:

1、有人敲门,应回答“请进”或到门口相迎。

2、客人进来,应起立热情迎接。

如果家中不够干净整齐,显得凌乱,要做些必要的整理,并向客人致歉。

3、敬茶须用双手端送,放在客人右边。

如果是夏天酷热,要递扇子,或开电扇。

4、吃饭时来客,要热情邀请客人一同进餐。

客人吃过饭后,要送上热毛巾,并另换热茶。

5、接受客人介绍对方时,姓名职务必须逐字清楚;须先将年轻者向年老者介绍。

6、客人来时,如自己恰巧有事不能相陪,要先打招呼,致以歉意,并安排家属陪着,然后再去干自己的事。

7、客人坚持要回去,不要勉强挽留。

8、送客应到大门外,走在长者后面。

9、分手告别时,应招呼“再见”或“慢走”。

3、让我们牢记这些吧,下面请大家自由背诵。

点人背,分组背,全班背

五、教师小结

1、把今天所学的讲给家长听,背给家长听。

2、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个讲文明,懂礼仪的好学生。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

同学们,首先请认真听老师讲《苏东坡积极求学》的故事,然后想想,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老师讲故事。

(苏东坡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他非常聪明,6岁就进入私塾。

有一天,一个从京城来的人拿了一首诗给苏东坡的老师看,诗里写的是当时著名学者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的事情。

苏东坡踮着脚尖也跟着看,他好奇地问老师:

“这些都是什么人啊?

”老师说:

“小孩子别问大人的事情。

”苏东坡听了不高兴地说:

“这都是些什么人呢?

如果是天上的人,那我就不用知道了;如果他们是地上的人,那我也是地上的人,为什么就不能问呢?

”老师听他这么一说,感到惊奇,于是回答道:

“这些都是大文学家、大政治家,是最杰出的人,很受人们尊敬。

”苏东坡听了,很受鼓舞,他暗下决心,长大后也要做那样的人。

他写了一副对联: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21岁时,苏东坡就以优异的成绩考中进士。

当时的主考官恰好是欧阳修。

欧阳修非常欣赏苏东坡的文章,惊喜地说:

“读苏东坡的文章,不知不觉竟然兴奋地流汗,真是痛快极了!

老夫我应该为他让出一条路来,让他出人头地。

”果然,苏东坡最终成为一代文豪。

3、反馈:

你明白了什么?

(奋发志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代比一代强。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

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⑵、质疑:

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

学生说。

⑶、老师讲故事,理解第二句话的由来。

(范仲淹是宋朝时的一位政治家、文学家,他学问很好,能诗能文。

他写的《岳阳楼记》十分著名,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

范仲淹曾多次在朝廷担任要职,也曾镇守过地方。

有一段时间,他镇守杭州。

任职期间对手下的人都有所推荐,不少人得到了提拔或晋升,大家对他都很满意。

这时候,有一个叫苏麟的官员,因担任巡检,常常在外,却一直没有得到提拔。

当他见到自己周围的同事,无论职位比自己高的、低的都一个个得到了升迁,而自己却没人理睬,心里很不是滋味。

他担心自己一定是被这位范大人遗忘了。

怎么办呢?

直接去找范大人吧,是去争官位,又不便说。

不说吧,心里又很不平衡。

为此,他心情非常沉重。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委婉的办法来,这就是写首诗去向范大人请教,实际上去提醒他:

千万别忘了自己!

想到这里,苏麟高兴起来,他赶忙拿出纸认真地写了首诗,并将诗句呈给了范仲淹,很虚心地请他赐教。

范仲淹读着苏麟的诗,很快就会意地笑了。

他吟诵着诗中的“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的诗句,完全懂得了苏麟的言外之意。

是呀!

怎么能把他忘了呢?

很快,苏麟得到了提拔。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的意思是,靠近水边的楼台因为没有树木的遮挡,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着阳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发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

这两句诗写得很含蓄,它借自然景色来比喻因靠近某种事物而获得优先的机会。

范仲淹很有学问,一看这诗句自然明白了苏麟的心思。

这两句诗后来就流传开了,经过压缩也形成了成语“近水楼台”,不过有了些贬义。

它往往用来讽刺那种利用某种方便而获得照顾,率先牟利的情况。

在流传中“易为春”也常常写作“早逢春”。

三、课堂总结:

希望同学们学习苏轼,有“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志向。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先到为君,后到为臣。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指导自己的行为。

教学方式:

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明——明确学习内容

1、出示: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先到为君,后到为臣。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增广贤文》中的三句话。

二、知——知晓文章本意

1、领读。

2、自由读一读。

3、指名读,纠正字音。

4、分组读。

5、教师:

同学们读得真好,你们知道这两句诗句是什么意思吗?

请大家结合下面的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先自己说,再同座互相说一说。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意思是过去的人不会见到今天的月亮,而今天的月亮曾经照耀过过去的人。

“先到为君,后到为臣。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意思是先来后到,先入为主。

不要说他来得早,有人比他更早。

三、思——深入思考理解

1、“先到为君,后到为臣。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中的“行”、“更”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2、老师讲《枕戈待旦》的故事。

西晋人祖逖和刘琨,都是性格开朗、仗义好侠的志士。

年轻时不但文章写得好,而且都喜欢练武健身,决心报效祖国。

当时,晋朝表面上还管辖着中原大地,但实际上已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了。

祖逖和刘琨一谈起国家局势,总是慷慨万分,常常聊到深夜。

一天,祖逖又和刘琨谈得十分兴奋,刘琨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祖逖却久久沉浸在谈话的兴奋之中,不能入睡。

“喔,喔,喔--”荒原上的雄鸡叫了起来,祖逖一跃而起,踢醒了刘琨:

“听,这雄鸡啼鸣多么振奋人心呀,快起来练剑吧!

”于是,两人操起剑来,在高坡上对武。

从此,他俩每天清早听到头一声鸣叫,一定来到荒原上抖擞精神练起剑来。

刘琨被祖逖的爱国热情深深感动,决心献身于祖国。

一次他给家人的信中写道:

“在国家危难时刻,我经常‘枕戈待旦’(枕着兵器睡觉一直到天明),立志报国,常担心落在祖逖后边,不想他到底走到我的前头了!

3、学生思考,你明白了什么?

四、品——品读深刻的意蕴

1、课后同学们可以给合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再细细去品味其中的道理。

2、师总结:

知识是需要学习的,作为后来者应该虚心学习,才能增长才干,更快更好地取得成功。

另外,永远不要觉得自己行动早,因为可能有动作更快的人,因此,我们做事情千万不要拖拖拉拉,宁可早一步,不可晚半步。

好比我们的学习,上新课之前可以先去预习,那么第二天学习时你会学得更好,更加通透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第5课时

教学内容:

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

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

自恨枝无叶,莫怨太阳倾。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

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教学目标:

1、理解几句话蕴含的深刻含义。

2、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积累语言,弘扬国学。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增广贤文》里的内容。

二、新课:

1、师范读。

2、学生练读,读准字音。

3、指名读。

4、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句子意思。

5、师讲析句子含义:

(一)、“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

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

意思是不要太相信什么正直无私,对任何人都要提高警惕。

世间树有直的,而人却没有直的。

(二)、“自恨枝无叶,莫怨太阳倾。

师:

“恨”、“莫”、“倾”的意思?

意思是自己要先看看自己有没有毛病,不要总是强调他人的影响。

(三)、“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

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意思是“一年最好的时光在春天,一天最好的时光在早晨;一家最好的东西是和睦,保护身体最好的办法在于勤劳。

三、交流:

1、组织讨论交流,你有那些感悟?

2、老师讲小故事,学生再深入理解。

师:

我给同学们讲一个鲁讯小时候珍惜时间的故事。

鲁讯12岁在绍兴城“三味书屋”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年幼,鲁讯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干家务劳动。

有一天,鲁讯在家里帮助妈妈多做了一点事,结果上学迟到了,严历的老师狠狠地责备了鲁讯一顿。

鲁讯挨训以后,并不因为受了委屈而埋怨老师和家庭,他反而诚恳地接受了批评,决心做好精确的时间安排,再也不会因为做家务而迟到了,于是,他用小刀在书桌的右下角,正正方方地刻了一个“早”字,用以提醒和鞭策自己珍惜时间,发愤读书。

鲁讯对时间抓得很紧,善于在繁忙中挤出时间,他一生虽然只活了55岁,但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文学著作。

鲁迅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珍惜时间。

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

他说过: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

)鲁迅读书的兴趣十分广泛,又喜欢写作,他对于民间艺术,特别是传说、绘画,也深切爱好;正因为他广泛涉猎,多方面学习,所以时间对他来说,实在非常重要。

他一生多病,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

3、再读原文,感悟文意

4、指导背诵

四、总结:

《增广贤文》通篇用韵,朗朗上口。

同学们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要熟读成诵,把我国优美的文萃传承下去。

第6课时

教学内容: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

再三须慎意,第一莫欺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增广贤文》的原文及译文。

明白书中讲的道理。

2、通过资料的扩展,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方式:

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次我们学习了“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懂得了人要有一颗宽容的心,那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增广贤文》中的话。

二、自学诗句,感悟诗意

1、领读“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守口如瓶,防意如城。

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

再三须慎意,第一莫欺心。

2、自由读一读。

3、指名读,纠正字音。

4、分组读。

5、教师:

同学们读得真好,你们知道这两句诗句是什么意思吗?

请大家结合下面的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先自己说,再同座互相说一说。

三、讨论交流,理解诗意

1、“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守口如瓶,防意如城”这句话中的“责”和“恕”分别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

师:

用责备别人的态度责备自己,用原谅自己的态度对待别人。

如果嘴严了,一切都会保险的。

2、“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

再三须慎意,第一莫欺心”又是什么意思?

你能不能谈一谈对这句话的见解呢?

师:

宁可别人对不起我,不要我对不起别人。

再三需要重视的是不要自己欺骗自己。

四、联系自己,指导行为

1、那我们联系实际,来说说,你对这些话的不同理解?

(佛教说:

“吃亏是福。

”似乎太生硬了点。

辩证法认为(刘安的寓言《塞翁失马》):

“福祸相倚。

”这才说到了事物的本质。

懂得了这个道理,人负我又或是我负人的问题,就不值得去计较的了。

因为这负太主观,你认为某人的某种行为是负,在别人看来未必就是负。

这么说太抽象,举例说吧:

比如说检举揭发亲人朋友的罪行,亲人朋友认为你是负,罪行的被加害者就认为你不是负;还有,昨天的人们认为是罪行的行为,今天或者明天的人们看来又不是罪行了。

你说这检举者到底是负了谁又没负谁呢?

这么一绕,大概会被绕晕了的。

总之,就一个标准:

天公地道,正直做人。

不为了不负某人做违心的事,也不为了负某人做违心的事。

这心是指天地良心。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这人的口可是一样挺麻烦的东西啊!

不要还不行。

瓶子吗,都是肚大口小。

要人们守口如瓶,就是凡事少说为妙,防范祸患在意识上要有城墙一样的厚实感。

我看刻意防也不是办法,最好是诚实、善良待人,别说假话,莫搬弄是非应该就够了。

2、让我们牢记这些吧,下面请大家自由背诵。

点人背,分组背,全班背

五、教师小结

把今天所学的讲给家长听,背给家长听。

第7课时

教学内容:

虎生犹可近,人毒不堪亲。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

同学们,首先听老师讲一个小故事,然后想想,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老师讲故事。

(中央电视台十套《百家讲坛》,讲到汉朝有个无官无职地霸犯了事,要治罪。

有个大将军到皇帝面前说:

这人其实就是地方上一个有点钱的人,没什么势力,不会威胁国家政权的。

皇帝说了:

这么个没有势力的地方有钱人,竟然能够让我的大将军来为他说情,可见其能量有多大啊!

3、反馈:

你明白了什么?

(这个故事的关键点在“是非”俩字上。

说到底,还是利益当头。

如果不是和自己利益相关的事,也就不会来争长论短说是非的了。

一般的议论和“说是非”之间的差别是很大的。

对与己无关的事议论议论,立场相对来说比较公允,更不会非常坚持什么。

“说是非”就不同的了,它必定旗帜鲜明地偏袒一方,极尽能事地为所偏袒者辩护。

这样的人就是是非人的了。

也就是说其中必定牵扯到他的利益所在。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

谁来说说。

(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⑵、质疑:

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

学生说。

(与没见过的老虎还可以亲近,但与很熟悉的人不能够太亲,意思是心肠狠毒的人比凶恶的老虎还可怕。

⑶、老师讲故事,理解第三句话。

故事——《涸辙之鲋》:

庄周家里穷,所以到监河侯那里借粮米。

监河候见庄子登门求助,爽快的答应了。

他说:

“可以,我将要收到封邑中的收入,借给你300两银子,好吗?

”庄周一脸愤怒的样子,说:

“我昨天来,听到呼喊的声音,看见干涸的车辙中有一条鲫鱼。

我问它,说,‘鲫鱼啊,你是做什么的呢?

’鲫鱼回答说:

‘我原来是东海中的百姓。

你能给一升半斗水救我命吗?

’我说,‘可以,我要去南方游说吴、越的国王,引西江水接你,可以吗?

’鲫鱼生气的说:

‘我不能离开水,困在这里,我只要得到一升半斗水就可以活,你竟然说这些,还不如早点到卖干鱼的店铺去找我呢!

’”。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诚心诚意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决不能只说大话,开空头支票。

同时讽刺世人不从实际出发,做些无效的事。

鲋鱼的回答可以用“远水解不了近渴”概括。

故事二——《六尺巷》:

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

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赶紧返乡想办法整治邻居一下,为家族捞回面子。

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迅速给家中回了一封急信。

信中反复说明远亲不如近邻的道理,并在信尾神采飞扬地写了四句诗: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见信后深有感触,迅速与邻家修好,让出三尺宅基地。

邻居见了,也相让三尺宅基地。

结果成了六尺巷,这个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流传至今。

三、课堂总结:

《增广贤文》通篇用韵,朗朗上口。

同学们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要熟读成诵,回去把今天所学的讲给家长听,背给家长听。

说说你都明白了哪些道理。

第8课时

教学内容:

山中也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

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

平生莫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士者国之宝,儒为席上珍。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并背诵。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能指导自己的行为。

教学方式:

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过程:

一、明——明确学习内容

1、出示:

“山中也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

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

平生莫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士者国之宝,儒为席上珍。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增广贤文》中的四句话。

二、知——知晓文章本意

1、领读。

2、自由读一读。

3、指名读,纠正字音。

4、分组读。

5、教师:

同学们读得真好,你们知道这两句诗句是什么意思吗?

请大家结合下面的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先自己说,再同座互相说一说。

“山中也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意思是世间千年以上的树是有的,但百岁以上的人却不多见。

“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

”意思是力气太小的人无法承担太大的重量,说话不被人重视,就不要再去劝解别人。

“平生莫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意思是一辈子不要做对不起人的事,世上就不会有恨自己的人。

“士者国之宝,儒为席上珍。

”意思是读书之人是国家的宝贝,懂得礼义的人是国家的栋梁。

三、思——深入思考理解

1、“山中也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

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

平生莫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士者国之宝,儒为席上珍。

”中的“逢”、“休”、“负”、“莫”、“切”、“士”是什么意思?

这些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2、老师讲故事。

故事—:

春秋末期,齐国田完的后代穰苴因是婢妾所生而不被重用,在齐国受到晋国和燕国的侵略时,晏婴推荐穰苴给齐景公,被派去抵御晋军。

他人微言轻,齐景公给他配了个权臣当监军。

穰苴杀了这个傲慢的监军树立军威,收复了很多失地,战后被封为大司马。

故事二:

说有一个人得罪了齐国国王,国王大怒,让将他肢解。

还说,谁要劝阻就杀他的头。

这时晏子过来,一手操刀一手抓住那人的头问国王:

请问国王,古代贤明的国王肢解人是从哪先下手的啊?

齐王只好说:

放了他吧,我错了。

3、学生思考,你明白了什么?

四、品——品读深刻的意蕴

1、拓展第四句:

这“士”字实在不好解,士,究竟属哪一类人呢?

据研究文字者言,上竖下横代表人脑袋上的头发,上面那一横是一根发簪,用来成年后固定头发。

黎民布衣还没有那资格,成年后头发长了多了,只能是拿块布包了用头绳捆。

所以士的意思就是指成年的贵族男子。

这句话显然不是取其原始意思,那意思可就多了:

武士、学士、侠士、勇士、谋士……它既然是和儒相对,总结一下,估计应该是指那些不是正宗儒家学士,但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的人士。

有本事的人是国家的宝贝,不错,重视人才啊!

谁说只有今天的人知道: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

人才!

”这个道理。

2、师总结。

第9课时

教学内容:

若要断酒法,醒眼看醉人。

求人须求英雄汉,济人须济急时无。

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

酒中不语真君子,财上分明大丈夫。

教学目标:

1、通过资料的扩展,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2、利用表演等多种形式,体会学习校本课程的乐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积累了《增广贤文》里的一些名言,谁愿意背一背。

看到你们都跃跃欲试,我们一起津津有味地来背一背,好吗?

(学生背)你喜欢哪一条和大家说一说。

二、谈话导入

1、前面,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