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备考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123290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备考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备考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备考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备考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备考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备考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含答案.docx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备考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备考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备考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含答案.docx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备考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含答案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90分钟 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某种自花传粉植物连续多代只开红花,偶尔一株开出一朵白花,且该白花的自交子代也出现了开白花,其原因是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基因分离    D.环境条件改变

解析:

基因突变后产生了新的基因,从而出现了新的性状。

答案:

A

2.田间种植的三倍体香蕉某一性状发生了变异,该变异一般不可能来自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染色体变异D.环境影响

解析:

三倍体香蕉不能进行有性生殖,因而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答案:

A

3.依据基因重组概念的发展判断,下列图示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的是

解析:

基因重组有三种类型,分别是自由组合重组、交叉互换重组、通过基因工程实现的人工重组。

A选项属于诱变育种,利用的是基因突变。

答案:

A

4.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错误的是

A.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生殖隔离的形成必然经过地理隔离

C.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解析:

地理隔离是形成生殖隔离的常见形式,某些四倍体植物的出现不经过地理隔离。

答案:

B

5.某研究小组以“研究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子课题,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下列调查的遗传病与选择的方法最合理的是

A.白化病,在学校内随机抽样调查

B.红绿色盲,在患者家系中调查

C.软骨发育不全,在市中心随机抽样调查

D.糖尿病,在患者家系中随机调查

解析:

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应选择群体中发病率高的单基因遗传病,而青少年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病;研究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最好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绘出系谱图进行判断。

答案:

B

6.下列情况中,没有发生染色体变异的是

A.用二倍体西瓜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

B.正常夫妇生出患有21三体综合征的孩子

C.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

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互换导致的不育

解析:

C项属于基因重组。

答案:

C

7.二倍体水稻高秆对矮秆为显性,在矮秆品种田中发现了一株高秆植株,用这一高秆植株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得到了多个植株,这些植株有可能是

A.不能结子的矮秆和高秆植株B.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C.能开花结子的高秆和矮秆植株D.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

解析:

二倍体植物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体内不具有同源染色体,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因此这些植株是高度不育的。

这些植株不可能结子,也不能自交发生性状分离。

答案:

A

8.对于一个被地理隔离的小种群来说,当个体数量进一步减少时,最危险的潜在结果是

A.有害基因增多B.导致生殖隔离

C.基因多样性丧失D.种内斗争加剧

解析:

小种群容易发生遗传漂变,当种群数量进一步减少时,最容易丧失基因多样性。

答案:

C

9.下列各项中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A.绵羊和山羊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B.东北虎和华南虎经过生殖隔离形成两个亚种

C.马和驴交配产生骡以完成物种间的基因交流

D.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属于同一物种

解析:

东北虎和华南虎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形成的两个亚种;马和驴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物种间就不会有基因交流;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两个物种。

答案:

A

10.下图表示一项重要生物技术的关键步骤,X是获得外源基因并能够表达的细胞。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X是能合成胰岛素的酵母菌细胞

B.作为运载体的质粒需有标记基因和多个限制酶切点

C.基因与载体的重组只需要DNA连接酶

D.该酵母菌的性状被定向改造

解析:

重组质粒的构建需要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答案:

C

11.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改变都是基因突变

B.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新基因型

C.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生物体不是单倍体

D.非同源染色体片段的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解析: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当DNA分子中不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非基因)中发生碱基对改变,不引起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后产生新的基因;单倍体由未受精的卵细胞或精子直接发育而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生物体不是单倍体;非同源染色体片段的互换是染色体变异。

答案:

C

12.下表是四种人类遗传病的亲本组合及优生指导,不正确的是

遗传病

遗传方式

夫妻基因型

优生指导

A

红绿色盲症

X染色体隐性遗传

XbXb×XBY

选择生女孩

B

白化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Aa×Aa

选择生女孩

C

抗维生素D佝偻病

X染色体显性遗传

XaXa×XAY

选择生男孩

D

并指症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Tt×tt

产前基因诊断

  解析:

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与男女性别无直接关系。

答案:

B

13.金鱼的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a基因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aa、XaXa、XaY等均为纯合子)。

现取一对金鱼杂交,若F1金鱼共67只,其中雄金鱼21只,则F1代金鱼自由交配所得F2成活个体中,a基因频率为

A.1/8B.1/6C.1/11D.1/14

解析:

F1金鱼共67只,雄金鱼21只,雌雄比例不等,故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由于a基因纯合时致死,F1雌金鱼基因型为1/2XAXa和1/2XAXA,雄金鱼的基因型为XAY,F1金鱼随机交配,F2为3/8XAXA、3/8XAY、1/8XAXa、1/8XaY(致死),故成活个体3/7XAXA、3/7XAY、1/7XAXa中,a的基因频率为1/11。

答案:

C

14.科学家对某地一种蟹的体色深浅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右图所示。

不同体色蟹的数量差别很大,下列解释中最合理的是

A.中间体色适应环境,不易被天敌捕食

B.体色深和体色浅的个体生殖能力弱

C.体色深和体色浅的个体食物来源太少

D.中间体色是一种适应性更强的新物种

解析:

中间体色相对较多,说明不易被天敌捕食,能够更好的适应环境;体色深和体色浅的个体由于和环境颜色有一定的差异,易被天敌捕食,导致个体数量较少。

体色无论深浅,都是同一种物种。

通常在相同条件下不存在生殖强弱、食物来源不同的情况。

答案:

A

15.下列有关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冠心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发病率比较高

B.基因内增加一个碱基对,只会改变肽链上的一个氨基酸

C.每个人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中,基因是不断变化的

D.在一个种群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

解析:

冠心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发病率比较高;基因内增加一个碱基对,可能会改变其后所有氨基酸种类;人体中的遗传物质是稳定不变的;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答案:

A

16.某农科所通过下图育种过程培育出了高品质的糯小麦。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育种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

B.四倍体YYyyRRrr的花药离体培养后形成的植株高度不育

C.a、c过程都需要使用秋水仙素作用于萌发的种子

D.通过b过程获得yyRR,需要通过不断地自交来提高纯合率

解析:

该育种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四倍体YYyyRRrr的花药离体培养后形成的植株仍为二倍体核型,能正常产生配子,因而可育。

单倍体不产生种子,a过程需用秋水仙素作用于单倍体的幼苗。

答案:

D

17.下列有关“低温诱导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可能出现三倍体细胞

B.多倍体细胞形成的比例常达100%

C.多倍体细胞形成过程无完整的细胞周期

D.多倍体形成过程增加了非同源染色体重组的机会

解析:

洋葱是二倍体,低温诱导后形成四倍体;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加倍,不可能是100%;多倍体形成过程中,细胞分裂停留在前期,没有完整的细胞周期;根尖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而非同源染色体的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答案:

C

18.玉米糯性与非糯性、甜粒与非甜粒为两对相对性状。

一般情况下,用纯合非糯非甜粒与糯性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F1表现为非糯非甜粒,F2有4种表现型,其数量比为9∶3∶3∶1。

若重复该杂交实验时,偶然发现一个杂交组合,其F1仍表现为非糯非甜粒,用这一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性甜粒两种表现型。

对这一杂交结果的解释,理论上最合理的是

A.发生了染色体易位B.染色体组数整倍增加

C.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缺失D.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增减

解析:

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F1产生配子、等位基因分离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如果两对非等位基因位于一对非同源染色体上就不会表现出自由组合。

从题目可知,发生突变的植株不能进行基因的自由组合,原因可能是发生染色体易位,使原来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染色体上了;同理,染色体数目整倍增加不改变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基因之间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

A

19.大约1万年前,一条河流将生活在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Abert松鼠分隔成两个种群,其中生活在峡谷北侧的种群在形态和体色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人们叫它Kaibab松鼠。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峡谷南、北两侧的自然环境对Abert松鼠种群的选择方向不同

B.河流的分隔导致峡谷南、北两侧的Abert松鼠间没有基因交流

C.可判断峡谷北侧Kaibab松鼠与南侧Abert松鼠间已经存在生殖隔离

D.两个Abert松鼠种群发生的分化表明它们的基因库已存在差异

解析:

由题意可知,峡谷两侧松鼠的基因库存在差异,因而在形态和体色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不能说明两者已存在生殖隔离。

答案:

C

20.下图表示培育新品种(或新物种)的不同育种方法,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①②③过程的育种方法能产生新的基因型,⑥过程的育种方法能产生的新的基因

B.④⑤过程的育种和⑦过程的育种原理相同

C.②③过程自交的目的不同,后者是筛选符合生产要求的纯合子

D.图中A、B、C、D、E、F中的染色体数相等

解析:

①②③过程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能产生新的基因型,⑥过程的育种方法是诱变育种,能产生新的基因;④⑤过程的育种和⑦过程的育种分别是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均利用了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理;②过程是为了筛选符合生产要求的表现型,③过程是为了筛选符合生产要求的纯合子;E中的染色体数是其他个体的一半。

答案:

D

21.一只雌果蝇的一条染色体上的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

该雌果蝇与野生型雄果蝇杂交,F1中雌雄个体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在野生型和突变型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突变型

B.在野生型和突变型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野生型

C.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

D.突变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解析:

由“一只雌果蝇的一条染色体上的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可知,显性性状是突变型;Aa×aa、XAXa×XaY两种情况下后代雌雄个体均有两种类型,上述杂交实验的结果不能确定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

答案:

A

22.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碘能力。

临床上常用小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131I治疗某些甲状腺疾病,但大剂量的131I对人体有害。

积聚在细胞内的131I可能直接

A.插入DNA分子引起插入点后的碱基序列改变

B.替换DNA分子中的某一碱基引起了基因突变

C.造成染色体断裂、缺失或易位等染色体结构变异

D.诱发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基因突变并遗传给下一代

解析:

DNA分子中没有I元素,所以131I不会插入DNA分子或替换其中的碱基而引起基因突变;积聚在细胞内的131I可能直接造成染色体断裂、缺失或易位等染色体结构的变异;这种变异发生在体细胞,不能传递给下一代。

答案:

C

23.下图表示小麦的三个纯种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

Ⅰ、Ⅱ表示染色体,A为矮秆基因,B为抗矮黄病基因,E为抗条斑病基因,均为显性。

乙品系和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种偃麦草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图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乙、丙品系的产生为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在培育乙、丙品系的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C.甲和丙杂交所得到的F1自交,减数分裂中无法观察到四分体

D.三个品系两两杂交,子一代都表现出三种优良性状

解析:

由题意知,乙品系和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种偃麦草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乙、丙品系的染色体同其他染色体发生了易位;甲和丙杂交所得到的F1自交,减数分裂中同源区段可联会形成四分体;三个品系两两杂交,由于形成配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子一代不全表现三种优良性。

答案:

B

24.右图为果蝇体内某个细胞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染色体1、2、5、7可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B.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D、d不一定发生分离

C.图中7和8表示性染色体,其上的基因都可以控制性别

D.该细胞一个染色体组含有5条染色体

解析:

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都是非同源染色体,染色体1与2是同源染色体,不能存在于一个染色体组中;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D与d不发生分离;染色体7上的色盲基因不能控制性别;该细胞一个染色体组含有4条染色体。

答案:

B

25.果蝇翅膀后端边缘的缺刻性状是X染色体的一段缺失所导致的变异,属于伴X显性遗传,缺刻翅红眼雌蝇(没有白眼基因)与正常翅白眼雄蝇杂交,F1出现了缺刻翅白眼雌果蝇且雌雄比为2∶1。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缺失片段恰好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基因所在的位置

B.F1缺刻翅白眼雌蝇的X染色体一条片段缺失,另一条带有白眼基因

C.缺刻翅雄蝇不能存活,F1雄蝇的成活率比雌蝇少一半

D.X染色体发生的片段缺失无法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

解析:

缺刻翅红眼雌蝇(没有白眼基因)与正常翅白眼雄蝇杂交,F1出现了缺刻翅白眼雌果蝇且雌雄比为2∶1,说明亲本缺失片段恰好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基因所在的位置;F1缺刻翅白眼雌蝇的X染色体一条片段缺失,另一条带有白眼基因;从“雌雄比为2∶1”看出,缺刻翅雄蝇不能存活,F1雄蝇的成活率比雌蝇少一半;X染色体发生的片段缺失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可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

答案:

D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0分。

26.(6分)图甲是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乙表示由于DNA中碱基改变导致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发生改变的过程,图丙为部分氨基酸的密码子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个

字母

第二个字母

第三个

字母

U

C

A

G

A

异亮氨酸

异亮氨酸

异亮氨酸

甲硫氨酸

苏氨酸

苏氨酸

苏氨酸

苏氨酸

天冬酰胺

天冬酰胺

赖氨酸

赖氨酸

丝氨酸

丝氨酸

精氨酸

精氨酸

U

C

A

G

(1)据图甲推测,此种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的变异方式可能是         。

 

(2)在真核生物细胞中,图中Ⅱ过程发生的场所是        。

 

(3)图丙提供了几种氨基酸的密码子。

如果图乙的碱基改变为碱基对替换,则X是图丙氨基酸中    的可能性最小,原因是               。

图乙所示变异,除由碱基对替换外,还可由碱基对    导致。

 

(4)A与a基因的根本区别在于基因中    不同。

 

答案:

(1)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2)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3)丝氨酸 需同时替换两个碱基 增添或缺失

(4)碱基对排列顺序(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每空1分)

27.(6分)下图为四种不同的育种方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D途径表示杂交育种,一般从F2开始选种,这是因为    。

 

(2)若亲本的基因型有以下四种类型:

①两亲本相互杂交,后代表现型为3∶1的杂交组合是    。

 

②选乙、丁为亲本,经A、B、C途径可培育出    种纯合植物。

该育种方法突出的优点是               。

 

(3)E方法最不易获得所需品种的原因是             。

 

(4)下列植物中,是通过图中F方法培育而成的是    。

 

A.太空椒B.无子番茄

C.白菜-甘蓝D.八倍体小黑麦

答案:

(1)从F2开始出现性状分离

(2)①甲、乙

②4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基因突变频率低且不定向、少利多害

(4)D(每空1分)

28.(7分)加拉帕戈斯群岛由许多互不相连、彼此独立的小岛组成。

1835年,达尔文在该群岛发现地雀有13种,下图表示这13种地雀之间的进化关系。

(1)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不同种地雀都是由      这一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

 

(2)每一种地雀都有其特定的觅食场所,这些场所分布在不同的小岛上。

每一种地雀喙的大小、形状、尺寸等性状存在差异,这是由于各小岛上不同的    因素作用的结果。

该因素在地雀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      的作用。

 

(3)由于各小岛彼此独立,生活在这些小岛上的原始地雀之间存在着    隔离。

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各个小岛上的地雀分别累积各自的变异,从而彼此之间逐渐形成    隔离,最终形成了地雀新种。

 

(4)若某个小岛上的地雀均为莺雀,则该小岛上的全部莺雀个体称为    。

 

(5)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3种地雀体现了生物的    多样性。

 

答案:

(1)南美洲地雀

(2)食物 自然选择

(3)地理 生殖

(4)种群

(5)物种(每空1分)

29.(11分)下图为患甲病(显性基因A,隐性基因a)和乙病(显性基因B,隐性基因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染色体    性遗传。

 

(2)若Ⅱ3和Ⅱ8两者的家庭均无乙病史,则:

①Ⅲ12的基因型是    。

 

②若Ⅲ9与Ⅲ12近亲结婚,子女患病的可能性是        。

 

(3)若乙病是白化病,对Ⅱ3、Ⅱ4、Ⅲ9和Ⅲ10进行关于乙病的基因检测,将各自含有白化或正常基因的相关DNA片段(数字代表长度)分离,结果如右图。

则:

①长度为    单位的DNA片段含有白化病基因。

 

②个体d是系谱图中的    号个体。

 

③若Ⅲ9与Ⅲ12近亲结婚(Ⅱ8家庭无白化病史),生一患甲、乙两种病男孩的概率是    。

 

答案:

(1)常(1分) 显(1分) 

(2)①AAXBY或AaXBY(1分)

②17/24(2分) 

(3)①7.0(2分) 

②Ⅲ10(2分) 

③1/24(2分)

30.(9分)某种雌雄异株的牵牛花是二倍体草本植物,其花色由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控制,全为红色,在该种植物的一个大型种群中,发现一株白色雌花,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若已知该变异为基因突变,则该突变属于    (填“显性”或“隐性”)。

某学生为探究该突变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设计了如下实验,请完善实验方案并确定该基因的位置。

 

实验步骤:

①让该白色雌株与红色雄株杂交,得到F1种子并种植,选F1中      作父本,      作母本,杂交得F2种子。

 

②种F2种子,观察F2植株茎的颜色。

实验结果及预测:

若                 ,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若                 ,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若已知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显性雄性配子不能成活,让该白色雌株与红色雄株杂交得到F1,让F1相互授粉,则获得F2的基因型有   种,表现型及比例是        。

 

答案:

(1)①显性(1分) 白色植株(1分) 红色植株(1分)

②若后代雌雄株皆有红花和白花(2分) 若后代雌株全为白花,雄株全为红花(2分)

(2)2(1分) 红色雄株∶白色雄株=1∶1(1分)

31.(11分)玉米是遗传学常用的实验材料,请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回答:

(1)玉米子粒黄色基因T与白色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

现有基因型为Tt的黄色子粒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一。

①植株A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    。

 

②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

如果F1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③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白色子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子粒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

该植株出现的原因可能是                   未分离。

 

④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植株B能产生      种基因型的配子。

 

(2)已知玉米的黄粒对紫粒为显性,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某研究小组选择纯种紫粒抗病与黄粒不抗病植株为亲本杂交得到F1。

F1自交及测交结果如下表:

  表现型

杂交方式  

黄粒抗病

紫粒抗病

黄粒

不抗病

紫粒

不抗病

自交(后代)

898

305

138

65

测交(后代)

210

207

139

131

①上述玉米子粒颜色的遗传遵循    定律,该定律的实质是         。

黄粒抗病、紫粒不抗病植株的形成是    的结果。

 

②分析以上数据可知,表现型为    的植株明显偏离正常值。

 

答案:

(1)①缺失(1分)

②黄色∶白色=1∶1(2分)

③父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2分)

④4(2分)

(2)①基因分离(1分)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1分) 基因重组(1分)

②不抗病(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