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完整题库158题含标准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115894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完整题库158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精选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完整题库158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精选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完整题库158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精选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完整题库158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精选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完整题库158题含标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完整题库158题含标准答案.docx

《精选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完整题库158题含标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完整题库158题含标准答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完整题库158题含标准答案.docx

精选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完整题库158题含标准答案

2020年中国古代文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库158题(名词解释、论述)[含参考答案]

一、论述题

1.宋词发展的大致过程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

宋词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北宋与南宋两个时期。

北宋初中期的词沿袭了唐五代词的特点,在形式上以小令为主,内容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艺术上多用白描手法。

代表词人主要有柳永、张先、欧阳修、晏殊、晏几道等,其中成就最高的是柳永。

北宋后期的词,最大的特色是词的诗化,主要词人有苏轼、秦观、周邦彦、贺铸等。

南宋前期的词强烈地表现了爱国主义精神,主要词人有李清照、张孝祥、张元干等。

南宋后期的词分为两派:

一派以辛弃疾及其追随者为代表,多表现爱国精神;一派以姜夔、吴文英等为代表,主要在艺术上精雕细刻。

2.明杂剧体制变化有何特点?

明杂剧体制变化的特点是传奇化。

(一)结构上不遵守四折一楔子,体制自由多样。

出现了很多短剧。

(二)音乐上可南可北,南北兼用。

(三)演唱形式灵活自由,可多人唱,也可连唱、轮唱。

3.王安石诗歌前后期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以退居江宁为界,王安石的诗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的王安石主要是一位政治家,因此,这一时期的诗,往往与政治、社会有紧密关系,表现了他对现实政治的高度关注。

这一时期的诗歌不仅具有强烈的现实性,而且在艺术上不事修饰,多议论,少含蓄,锋芒毕露,以文为诗。

王安石这一时期的诗,可以称为政治家之诗。

退居江宁后,王安石的诗进入了后期。

他的诗风发生了重大变化,远离了政治、社会,多写山水自然。

形式上以绝句为主,很少长篇古体;艺术上讲究炼字、对仗,意境优美含蓄,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后人将王安石这一时期的诗风称为“半山体”。

4.宋代中期的欧阳修等人是如何改革宋初诗风的?

参考答案:

宋仁宗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以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为代表的诗人,对诗歌进行了改革,将诗歌引入了新的方向。

他们的改革主要表现在多写古体诗,拉近诗歌与政治与社会的距离,在艺术上进行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等新的尝试。

5.宋诗与唐诗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宋诗与唐诗最大的区别在于,唐诗重“象”,宋诗重“意”;唐诗是诗人之诗,宋诗是学者之诗。

这就是说,唐诗重在描绘形象、意象,通过形象、意象的描绘来表现情感思想,与此特点相联系,唐诗意境鲜明、情寓于象,语言简洁,表现含蓄而耐人寻味。

宋诗则侧重于直接表现情感、思想,“象”的描绘是次要的。

因此,宋诗往往多议论,语言也不像唐诗那样简洁凝练,表现也不太含蓄。

唐诗基本上能做到用诗人自己自然平易的语言来表达,宋诗则往往用典故和前人的话来表现,因而宋代的诗人首先是学者。

6.周邦彦的词有何特色?

参考答案:

周邦彦的成就在于融合各家之长,力避各家之短,将词写得更为精致。

其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音乐上,周邦彦确定并创制了许多新调。

他利用在大晟府任职的机会,对前代和当时流行的八十多种词调进行了重新审定,确定了各调中每个字的平仄,使各种词调定型。

与此同时,他还制作了一些新调,例如《六丑》、《华胥引》、《花犯》等。

第二,在语言上,周邦彦非常讲究语言的锤炼、典故的运用以及对前人诗句的融化,因而形成了一种典雅工丽的语言风格。

第三,在结构上,周邦彦的词比柳永、苏轼等人的作品更复杂曲折。

7.苏轼的词在宋词发展史上有何地位?

参考答案:

苏轼对词最大的创造,一言以蔽之,就是以诗为词。

具体表现在:

第一,内容上,打破了过去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的传统,举凡怀古、悼亡、山水、田园、仕途失意、报国雄心、人生奥秘等,无不可以入词。

第二,风格上,打破了以婉约为主的传统,既有婉约,又有豪放、清旷、幽美等。

第三,在词与音乐的关系上,打破了以词附属于音乐的传统,使词成为独立的抒情工具。

第四,艺术手法上,变化多样。

传统词往往上阙写景,下阙抒情,情从景出,情景交融,苏词打破传统程式,既有借景抒情之作,更多的则是随机应变,变化莫测,无一定之规,真正做到了融叙事、抒情、写景、议论于一体。

第五,语言上,高度诗化。

总之,词发展到苏轼时,它的娱乐功能减弱了,而抒情的功能大大加强了,实际上已经成了诗的另一种形式。

8.晏几道的词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

晏几道的词内容基本上还是传统的男女爱情题材。

但是,多带有浓厚的感伤色彩,多表现人生变化的梦幻感。

在艺术上往往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融情入景,并巧妙地融化前人的诗句,将情感表现得既真实动人,又耐人寻味。

9.陆游诗歌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从内容来说,陆游的诗主要有两类,一类表现民族意识和爱国感情,一类写景物和日常生活。

这两类作品在艺术上也有不同的特色。

第一类是陆游诗歌的主旋律。

这类作品主要由两方面的主题构成,一方面是表现许身报国、恢复中原、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一方面是表现壮志难酬的苦闷、报国无门的悲愤。

这两方面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

这一类作品具有浪漫主义的突出特点,表现在:

第一,往往借助于梦境的描写来表达恢复中原的愿望。

第二,往往不对某一事物作静态细致的描绘,而是注重自我情感的宣泄。

第三,语多豪壮。

这些特点构成了陆游诗豪放浪漫的风格,接近唐代诗人李白,陆游也因此有了“小李白”之称。

第二类诗以描写日常生活及景物为主,往往从平常的景象中体悟出特别的意味,因此写得意境优美,耐人寻味,在平淡自然的风格中,时常可见对语言的精心锤炼。

10.柳永词在艺术上有何贡献?

参考答案:

一是大量使用长调慢词,改变了以小令为主的传统,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使铺叙手法进入词中;二是大量吸收俗语入词,使词更接近下层人民,从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三是采用了许多新曲调,使词与当时的流行音乐结合得更紧密。

11.王安石散文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参考答案:

王安石的散文是政治家的散文,不以感人擅长,但以服人称胜。

作品的内容与社会政治有紧密关系,而且见解精辟,往往能发人所未发,显示了王安石非同寻常的眼光与思想。

12.宋词繁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宋词的繁荣与宋代特殊的时代背景和词的文体特点有密切的关系。

词产生于民间,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娱乐色彩。

宋代由于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文官享受的待遇非常优厚。

宋太祖在“杯酒释兵权”时,就公开鼓励大臣们“多买歌儿舞女”。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于是整个社会形成了竞相追求享乐的风气。

又由于宋代(特别是北宋)社会相对安定,政局相对稳定。

词这种带着浓厚的娱乐色彩,几乎没有传统的政治、道德负荷的文学形式,在宋代终于找到了最为适宜的生长环境,所以便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发展起来了。

13.李煜词的艺术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

他对词的发展有何贡献?

参考答案:

李煜词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

⑴善于运用白描手法,传达人物的情态和心理,于平淡中见新奇。

⑵善于借助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段将抽象的难以言状的心理活动,化成具体可感的形象,创造出情景交融的意境。

⑶语言朴素生动,而耐人寻味,达到直白通俗与形象精练统一的完美境界。

他对词的贡献在于:

突破了晚唐五代词的传统,使词由花前月下娱宾遣兴的应歌之具,发展为歌咏人生的独立抒情文体,开文人抒情词的先河。

正如王国维所说: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人间词话》)

14.唐传奇有哪些成就,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哪些影响?

参考答案:

唐传奇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1)注重作品的审美价值和小说愉悦性情的功用,全方位地展示纷纭复杂的人世生活。

(2)善于虚构、想象,在故事展开过程中,既大量使用虚构想象以求,又致力于细节描写以求真,从而在小说这一文体的独立历程上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3)构思奇异新颖、富于变化,情节曲折委婉。

(4)人物形象生动传神。

(5)叙述事件简洁明快,人物对话生动传神,词汇丰富,句式多变。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主要有:

(1)对小说的影响:

唐传奇通过虚构的故事和人物,比以往任何文学样式,都更能自由方便具体地反映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理想。

(2)对戏曲的影响:

为中国古代一大批优秀的戏曲提供了基本素材。

在元明戏曲中,大量移植唐传奇的人物故事进行创作。

(3)对散文的影响:

形成了较骈文自由、较“古文”辞藻华美的独特的散文体式。

15.柳宗元散文创作取得哪些艺术成就?

参考答案:

⑴政论文:

表现了对各类哲学、政治、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逻辑谨严,文笔犀利流畅。

如《封建论》、《天说》等。

⑵寓言:

共20多篇,大多以虚构的动物故事,讽刺社会的病态现象,揭露和批判当权的旧官僚。

想象丰富奇特,细节刻画生动,语言犀利幽默,结构短小而极富哲理意味。

使寓言由先秦散文中说理的工具,变为独立的文学样式。

代表作有《三戒》等。

⑶杂文:

有两个显著的特征:

一是正话反说,借问答体抒发自己被贬被弃的一怀幽愤,深刻透露出作者对混浊世事的强烈不满;二是巧借形似之物,抨击政敌和现实。

语言辛辣,笔无藏锋,嘻笑怒骂,痛快淋漓。

⑷传记文与抒情文:

通过人物本身的活动与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

⑸山水游记:

是他散文中成就最高、最有特色的。

奠定了我国游记文学的基础,对宋以后的散文家有较大影响。

总的说来,柳宗元思维缜密,笔锋锐利,行文周密,语言“峻洁”,风格雄深雅健。

体现出与孤高脱俗的人格相统一的散文风格。

16.韩愈散文创作取得哪些艺术成就?

参考答案:

韩愈是司马迁以后最大的散文家。

感情充沛、风格豪迈、笔锋犀利、气盛言宜,形成特有的雄奇恣肆、浩大奔放的气势和充沛的逻辑力量,是韩愈散文的基本风格。

而不同类型的散文又有不同的风格。

(1)论说文气势磅礴、纵横开合,论证雄辩有力,善于通过对比、排比、比喻、反讽等手法增强文章的论辩力量。

(2)杂文嘲讽现实,揭露矛盾,犀利精悍。

或长或短,或庄或谐,嬉笑怒骂,怪怪奇奇,具有一种反流俗、反传统的力量,并在行文中夹杂着强烈的感情倾向。

如《杂说》《进学解》等。

(3)记叙文继承和发展了《史记》、《汉书》记事写人的传统,善于选择典型的真实事件和细节来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在客观的叙述中寄寓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

如《张中丞传后叙》、《柳子厚墓志铭》。

(4)抒情文主要见于祭文、书信。

这些作品融抒情、叙事和议论于一体,感情强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如《祭十二郎文》。

17.李商隐无题诗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

(1)善于捕捉并精心选择富有情感表现力的意象。

这些意象一方面呈现出色彩秾丽或神秘谲诡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大都蕴含哀愁、彷徨、伤感等感情色彩。

(2)意境朦胧迷离。

这是因为李商隐诗着重表达的是对某些人生经历的内心深层体验,这种体验往往是丰富复杂,难于捕捉,更不易明白传达的,因而只能用比兴象征手法加以表现。

,由此造成意境的朦胧。

(3)结构迂回曲折、回环往复。

李商隐诗着重吟咏的是情绪,往往从不同角度叠加重复,表达上又采取幽微隐约的方式。

(4)多用典故。

18.杜牧咏史怀古诗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

杜牧的怀古咏史诗数量比较多,而且大多抒写对于历史上繁荣昌盛局面消逝的伤悼情绪,寓有盛衰兴亡不可抗拒的哲理意味。

按内容和艺术特点可分两类,一类借古喻今,讽刺帝王的荒淫,议论朝政得失,如《过华清宫》在史实的基础上,驰骋丰富的艺术想象,既引人人胜,又耐人寻味。

全诗不着一句议论而题旨自见。

另一部分以诗论史,借题发挥,表现自己的政治感慨与识见,具有史论色彩。

如《赤壁》,借慨叹周瑜因有东风之便取得成功,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

这一写法尤为后代许多诗人所仿效。

对现实政治的关切,在杜牧诗中形成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即使是流连山水、描摹自然之作,也常常融合了他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有一种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

19.刘禹锡、柳宗元的诗歌有何相同与不同?

参考答案:

刘禹锡、柳宗元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穷僻荒远的贬所度过的,所以抒写内心的苦闷、哀怨,表现身处逆境而不肯降心辱志的执着精神,便成为他们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

但二人风格又有不同:

(1)刘禹锡性格倔强刚毅,善化低回哀婉之音为慷慨激越之韵,因而诗中常常表现出高扬开朗的精神和豪健雄奇的风格。

擅长近体,大都简捷明快,风调俊爽,哲理与诗情渗透其中;柳宗元性格激切、执着,面对沉重的人生忧患,很难解脱出来,诗作大都染上浓郁的幽清悲凉色彩。

作品于淡泊中呈现出幽怨冷峭的风格。

(2)刘禹锡最有代表性的是咏史怀古诗,表现了他对历史、人生沉思后的感悟,有一种隽永的历史和人生的沧桑感,不仅有相当的深度和力度,而且耐人涵泳。

柳宗元成就最高的是山水诗,构思精巧,意境清新,情致深婉,处处流露出孤寂凄婉的情绪,显示出其清峻高洁的人格,苏轼概括为“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

总的说来,刘诗昂扬,柳诗沉重;刘诗外扩,柳诗内敛;刘诗气雄,柳诗骨峭;刘诗风情朗丽,柳诗淡泊简古

20.欧阳的词有何特点?

参考答案:

欧阳修的词也同当时的大多数词一样,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但是,与其他词人的作品相比,欧阳修的词有两个方面是比较独特的:

第一,欧词在内容上已不再完全局限于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而把山水自然、身世感慨引入词中,这就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

第二,欧词在表现手法上虽然以白描为主,但写得更为细腻生动。

21.元代的“水浒戏”作家有哪些?

他们的代表作是什么?

参考答案:

元代产生了大批的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作品,今存目的就有30多种。

其中最著名的是康进之的《李逵负荆》。

就数量而言,水浒戏写得最多的是高文秀,见于著录的有9种,其中以李逵为主人公的就有8种,但现存的只有《双献功》。

22.临川派和吴江派有什么主要分歧?

临川派和吴江派两大派别的主要分歧在三个方面:

一是思想观念上的分歧。

临川派主张“以情格理”的至情论,反对封建的理学思想和礼教观念,而吴江派则重视封建伦理的宣扬,正如吴江派的重要作家吕天成说沈璟的戏曲“命意皆主风世”。

二是对曲律的看法不同。

吴江派是强调“合律依腔”,主张格律至上,认为戏曲第一位的是作品是否合律,为了合律可以牺牲抒情表意。

所以他说:

“宁协律而不工,读之不成句,而讴之始叶,是曲中之工巧”。

而临川派主张内容重于曲律。

三是重文采还是重本色的不同。

吴江派主张本色,反对过于重文藻骈俪,临川派注重文采。

23.明代还有哪些著名的长篇小说?

明代的其他长篇小说约可以分为历史小说、神魔小说、家庭小说三大类。

历史小说主要有《列国志传》、《北宋志传》、《英烈传》等。

神魔小说主要有《封神演义》、《西游补》、《四游记》、《西洋记》等,其中《封神演义》最为著名。

世情小说主要有《侠义风月传》,还有《玉娇梨》、《平山冷燕》。

这类作品在写才子佳人的“才”与“色”时,又十分强调“真情”,这是明代思潮的特点。

24.《金瓶梅》在小说发展史上有何新的成就与贡献?

第一、《金瓶梅》是与过去的“世代累积型”不同的第一部“个人独创型”长篇小说。

第二,在取材上,变以前的历史题材为现实题材。

成为我国古代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小说。

第三,在人物塑造方面,以社会上的普通人物为小说的主人公,不再象过去的小说那样,都是以写非凡人物(英雄、神)为主。

第四,《金瓶梅》则淡化了情节,以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在大量生活琐事中展示人物性格,将小说叙事的重心由情节转到了人物形象。

同时,变细节描写的夸张、粗略为细腻不避琐屑。

25.《水浒传》前半部分的结构有何特色?

这种结构与内容有何关系?

《水浒传》由相对独立完整的各个故事连接成一个整体。

前段分别写几个主要人物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实为一个个英雄传记,而这些小传又都围绕起义斗争这条主线,一方面反映了梁山起义队伍的逐步发展,另一方面又如同一条链上一个个紧紧相扣的环,既使主要人物不失其完整性和连续性,又使全书有机地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26.《三国演义》的语言特色是什么?

《三国演义》具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特色。

它是文言,但又夹杂着白话;是白话,但又有不少文言成分。

可谓雅而不涩,俗而不俚。

27.《琵琶记》有什么思想意义?

参考答案:

《瑟琶记》最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的创作动机、目的与作品描写的实际情况是相抵触的。

此剧开头明确说“不关风化体,纵好也枉然”,是为了宣扬封建伦理道德,表扬“有贞有烈赵贞女,全忠全孝蔡伯喈”。

但是,其实际的意义并不在此,而在于它通过蔡伯喈这一形象深刻地揭示了人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左右为难的生存状态、主观努力与实际结果常常背离的无奈,以及通过赵五娘表现下层妇女的人格力量(性格魅力)。

这就是此剧长演不衰的内在原因。

28.元代散曲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元代的散曲是在金代“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当时也是和乐演唱的。

语言上它吸收了大量民间口语,不避俗词俚语,因此特别生动活泼,诙谐幽默。

内容上,它写得最多的是男女爱情,其次是归隐、闲适以及山水自然。

体制上一般都比较短小。

29.苏轼诗歌在艺术上有何特色?

参考答案:

第一,将情、理、事、景融合在一起,理从事出,理从景出,并且理在情中。

第二,苏轼具有一种“触处生春”的本领,因而将诗写得生动异常,富有美感。

这种“触处生春”的特点一方面表现在他能从极平常的日常生活现象中发掘出深刻的道理,另一方面表现在他能通过新鲜的比喻将难言之事、理、感受等非常形象地写出来。

另外,苏轼诗也写得诙谐幽默,妙趣横生。

30.评价前后七子的功过。

所谓前七子,指的是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徐祯卿。

后七子指的是李攀龙、王世贞、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

他们强调复古,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认为文学越古越好,前后七子的作品重在拟古,艺术上没有太多特色,但对纠正台阁体的文风起到重要作用。

在实际创作中,他们也写出了一些具有真情实感的作品。

31.白居易诗歌理论的要点和得失

参考答案:

白居易在总结前人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诗歌理论。

其观点主要体现在《与元九书》、《新乐府序》中。

内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强调诗歌与政治与现实生活、民生疾苦的密切关系,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和“唯歌生民病”等口号;二是提出诗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形式应服务于内容。

白居易诗歌理论的进步意义表现在:

强调了诗的教育作用和社会功能,呼吁诗人正视社会现实,从而拓展了诗歌的题材。

并且使不少诗歌揭露社会弊病,反映现实生活和民生疾苦,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和认识价值。

局限性表现在:

完全从对于政治与教化的作用来看待诗歌的功能,把“风雅比兴”作为衡量文学作品的唯一标准,影响了对前代作家的正确评价。

此外,在强调政治内容时,忽视了诗歌的抒情意义,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影响了诗歌的艺术价值。

32.《赵氏孤儿》的主要内容及长演不衰的思想魅力是什么?

参考答案:

《赵氏孤儿》描写的是春秋时期晋国的赵盾与屠岸贾两个家族之间的矛盾,主人公是程婴。

此剧表面上写的是忠奸斗争,实际上,它的魅力主要来自于两方面:

一方面是作品中正义最终得到了伸张,恶势力终于得到了惩罚,这吻合中国传统的“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心理要求;另一方面,是剧中人物在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力量。

该剧戏剧效果特别强烈,这是由它所特有的冲突激烈,矛盾连续不断,气氛紧张所造成的。

33.王实甫《西厢记》对董解元《诸宫调西厢记》作了哪些发展?

参考答案:

王实甫《西厢记》直接取材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同时又对《西厢记诸宫调》作了新的发展:

第一,删减了许多不必要的情节,使结构更完整,情节更集中。

例如,在《西厢记诸宫调》中,孙飞虎兵围普救寺一事占了相当长的篇幅,它实际上是游离于主线之外的,王实甫毅然将它压缩得很短,这样就使主线更为分明突出。

第二,使主要人物的立场更鲜明,从而加强了戏剧冲突。

在《西厢记》中,实际上存在着两个阵营,一以张生、崔莺莺、红娘为代表,一以老夫人为代表。

王实甫将这两个阵营的人写得泾渭分明,态度毫不含糊,并以此来展开矛盾冲突。

第三,在情节安排、艺术手法的运用上,更为精致完美,并增加了一些喜剧色彩。

例如,利用景物来表现情感是《西厢记诸宫调》的一大特点,王实甫在《西厢记》中也大量运用了这一手法,但比较一下两部作品的“长亭送别”就可以看出,王实甫写得更细腻,更优美。

34.元杂剧的发展情况如何?

各阶段的代表作家有哪些?

参考答案:

元杂剧的发展以大德(1300年前后)为界大致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

前期的创作中心在大都(今北京),后期的创作中心在杭州。

前期的主要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等,这是元杂剧创作的黄金时期;后期的主要作家有郑光祖、宫天挺、秦简夫等,这一时期的杂剧创作已走向衰落。

35.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对元稹《莺莺传》有何发展?

参考答案:

董解元保留了《莺莺传》的大致情节,但在四个方面作了较大的改动:

在思想上,改变了原作对张生始乱终弃行为的偏袒和对女性的偏见,突出了歌颂婚姻自由的主题,使作品有了本质的提高;在人物塑造上,不仅增添了不少人物,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主人公的性格,使之成为正面形象,而且个性更为鲜明。

例如张生,原来是一个玩弄女性的人物,董解元将他改编成一个有情有义、始终忠于爱情的正面人物。

又如崔莺莺,原来是委曲求全、逆来顺受的弱者,董解元将她写成了一个大胆追求爱情的坚强女性。

在情节安排上,增加了佛殿相逢、月下联吟、兵围普救寺、长亭送别、村店惊梦等情节,使故事更为曲折生动。

在艺术手法上,大量吸收古曲诗词的典雅词语和借景抒情的手法,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使作品更具诗意,同时,又吸收了大量的民间口语,使作品更生动活泼。

36.简述曹植诗歌创作前后期的变化及其原因?

参考答案:

曹植早期诗歌充满了昂扬奋发的精神,后期诗歌慷慨悲凉。

诗风变化的原因是由于其政治地位的变化导致题材与艺术手法的变化。

曹植早期才华横溢,颇受宠爱,故诗歌多歌唱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也有感时伤乱、述写宴饮游乐的作品,洋溢着浪漫乐观的情调。

后期备受猜忌,故主要抒写自己遭谴被弃的悲愤与不平,或述写朋友和自己遭受迫害的愤懑,或借传统闺怨题材表明自己的心志,或自抒胸臆,或借游仙以排遣内心的苦闷。

大量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表现诗人反抗迫害的精神。

傲世谁堪千古秀,

清狂自比一秋心。

天罡籁以黄花瘦,

淡眼红尘冷到今。

37.谈谈《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参考答案:

《离骚》是屈原充满爱国激情的抒忧发愤之作。

全诗的思想内容主要有三点:

一是表达了诗人政治革新的要求和对“举贤授能”、“修明法度”的美政理想的追求;二是表达了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生疾苦的强烈爱国激情;三是展示了诗人坚持正义、反对奸邪的高尚情操和九死未悔的斗争精神。

《离骚》的艺术成就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屈原的自我形象。

其二,继承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将喻体和本体水乳交融,创造出了优美、奇丽、新颖、灿烂的艺术境界,甚至出现了由一系列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组成的象征体系。

其三,大量运用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

其四,大量运用了楚国的地名、物称、方言、口语等,使全诗具有鲜明浓郁的地方和民族特色。

其五,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式,汲取南地楚歌的韵调和句式,采用散文化的长句,以六言为主,长短相间,灵活多变,创造出一种比较自由灵活的新诗体,扩大了诗歌的表现力。

在结构形式上,它把《诗经》整齐短小的重章迭句扩大为长篇巨制,幻想与现实交织,抒情与叙事结合,大气磅礴,完美生动地反映了丰富复杂地社会生活。

38.简述“楚辞”的特点。

参考答案:

“楚辞”具有鲜明的特点:

它采用楚国方言,运用楚地声调,记载的是楚国的地理,描写的是楚国的风物,富有楚国的地方特色。

它构思奇特,想象丰富,善于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和神话故事,表现思想感情,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句子参差不齐,形式活泼自由,多用“兮”字,语句曼长流利,灵活多变,有停顿、有延伸,委婉而多情致。

39.宋代话本的地位如何?

参考答案:

鲁迅先生曾经指出,宋元话本的出现“实在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中国小说史的历史变迁》)。

宋代话本小说与长期以文言文为语言的中国古代文学传统完全不同,它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将白话作为小说的语言进行创作。

在人物塑造上,宋代话本小说以平凡人物为主,不再将非凡人物作为主要的塑造对象,这是中国小说进一步走向平民化的标志。

另外,宋代话本小说采取的是在“说话”这样的场景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