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北师大静海附属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114461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7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北师大静海附属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天津市北师大静海附属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天津市北师大静海附属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天津市北师大静海附属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天津市北师大静海附属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北师大静海附属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天津市北师大静海附属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北师大静海附属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津市北师大静海附属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天津市北师大静海附属学校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检测卷

高中历史

一、单选题

1.2015年1月,法老图坦卡蒙的黄金面具因保管不当而受损的消息震惊了世界。

该面具的主人曾统治的区域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

题目中的“法老图坦卡蒙”是古埃及新王国时期第十八王朝法老,A选项符合题意;B、C、D四项分别为古代希腊、古代印度和古代巴比伦,排除。

2.《全球通史》中提及:

“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这四块地区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

”书中强调产生伟大文明的共同因素是

A.海洋条件B.政治条件C.经济条件D.地理条件

【答案】D

【解析】

【详解】中东、印度等“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强调地理条件是产生伟大文明的共同因素,D项正确;海洋条件不是导致印度、中国等文明产生的共同因素,A项错误;政治条件、经济条件与“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无关,BC两项错误。

3.世界文明可分为东西方两大体系,古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伦为东方文明,古希腊、古罗马为西方文明。

以下对这两种文明不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东方文明都发源于亚洲,西方文明都发源于欧洲B.东方文明实行中央集权制,西方文明是民主政治

C.东方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西方文明发源于沿海或海洋D.东方文明以农耕为主,西方文明工商业发达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东方文明中的古埃及文明是发源于北非尼罗河的文明,而不在亚洲,古A项符合题意;古中国、古印度等东方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属于大河文明,经济上以农耕经济为主,政治上实行的都是中央集权制,而像古希腊这样的西方文明,它是发源于沿海地区的,属于海洋文明,工商业经济发达,民主政治较为盛行,故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4.古代埃及和西亚都有辉煌的文化成就,在许多领域走在当时世界的前列。

古代埃及和西亚文化的相似之处有  

①创造世界上古老文字②留下完整的成文法典

③掌握一定数学知识④依据河水涨落制定历法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西亚有楔形文字,古埃及有象形文字,它们都创造了世界上古老的文字,①是相似之处;②是西亚文化的成就,不是相似之处;西亚苏美尔人发明60进位制,古埃及人能够计算圆周率,开平方根,这说明两者都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知识,③是相似之处;④是古埃及文明的成就,不是相似之处;综上,故选A;BCD均含有错误选项,排除。

5.“希腊民主不同于现代社会的民主。

它依赖于小规模的城邦和公民的广泛参与。

”“广泛参与”的群体是指(  )

A.城邦所有人B.成年男性公民

C.除外邦人之外的所有人D.除奴隶之外的所有人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公民是希腊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希腊民主依靠希腊公民的广泛参与。

公民是指除妇女、奴隶和外邦之外的本邦成年男子组成,故选B,同时排除ACD。

6.古代印度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主要包括

①创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②产生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

③创造了1到9

数字,发明了“0”

④创造了世界著名的史诗《摩诃婆罗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古代印度产生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创造了1到9的数字,发明了“0”,而且创作了《摩诃婆罗多》这一著名史诗,C正确;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西亚的楔形文字,排除A、B、D。

7.下列对古代早期文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文明之间彼此割裂,没有交往B.古代文明呈多元发展格局,没有任何相之处

C.各文明的产生都有其特殊的地理环境D.农业和手工业是人类迈向文明的重要前提

【答案】C

【解析】

【详解】古代文明分布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当中,如大江大河、沿海岛屿等,受到各自地理环境的影响,C正确;古代文明之间存在交往,如古希腊和埃及之间,排除A;古代文明是多元的,但是文明之间存在共性,排除B;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是人类迈向文明的重要前提,D排除。

8.恩格斯指出,国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那么,国家产生的前提是

①生产力的发展②私有制的出现③阶级的形成④官僚的形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和阶级的形成是国家产生的前提,官僚的形成是国家产生后出现的,不是前提,是国家产生的结果,①②③正确。

故选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9.“我是伟大的征服者,我的功绩照耀万里。

即使人们忘记我的功绩的时候,人们看到亚历山大城,就会自然而然想起它英明的缔造者。

”文中的“我”曾通过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由此说明(  )

A.暴力冲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B.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融

C.地区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

D.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自于战争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叙述的是亚历山大的东征,亚历山大东征属于古代文明交往中的暴力冲突,暴力冲突一方面给被侵入地区造成了损坏,一方面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交融,故选A;东征不是和平往来,B错误;从“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可知C说法不正确,排除;劳动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D错误。

10.在古印度,社会上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种姓。

按规定,低等级的男子不能娶高于他们等级的女子;首陀罗不能享有财产权;前三个等级属于“再生族”,首陀罗为“非再生族”。

这反映了古印度社会()

A.封建等级秩序森严B.男尊女卑思想泛滥

C.种姓之间等级分明D.人们普遍注重来生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低等级的男子不能娶高于他们等级的女子”“非再生族”等信息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古印度的种姓制度,种姓之间等级分明、法律地位不平等,C项正确;种姓制度诞生时印度并非封建社会,A项错误;材料中强调的是种姓之间等级分明,并非男尊女卑和注重来生,B、D项错误。

11.下列关于日本武士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是日本正规的国家军队②是日本庄园领主豢养的私人武装力量

③是日本社会一个特殊的阶层④在日本历史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0世纪左右,日本的中央集权体制开始瓦解,随着新土地的开垦,很多豪强纷纷建立自己的庄园,庄园领主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争相豢养武士,武士的力量不断壮大,地位越来越高,在日本社会中形成一个特殊的武士阶层,并在日本历史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②③④项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武士不属于日本的正规军队,所以①项错误,故A、B、C项错误。

12.它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于8世纪中期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把东方和西方连接起来。

该帝国是(  )

A.阿拉伯帝国B.亚历山大帝国

C.波斯帝国D.奥斯曼帝国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它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于8世纪中期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把东方和西方连接起来”,可得出,这是阿拉伯帝国。

7世纪中期起,阿拉伯人大规模向外扩张,先后征服了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广大地区,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故A项正确;亚历山大帝国建于公元前4世纪末,故B项错误;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建立,故C项错误;16世纪后期,奥斯曼帝国建立,故D项错误。

13.中古时期的欧洲形成了封君封臣制度,下列对于这一制度表述有误的是()

A.封臣忠诚封君,封君保护封臣B.封臣为封君提供兵役

C.封君与封臣之间等级关系严格D.封臣土地扩张到一定规模可为封君

【答案】D

【解析】

【详解】西欧封建制度主要是与封土联系在一起的,而不是靠扩张,D符合题意;在封君封臣制度下,封君和封臣之间存在权利义务关系,即封臣忠诚封君,封君保护封臣,同时封臣为封君提供兵役,两者之间存在严格的等级关系,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14.16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奥斯曼帝国的国教是:

A.佛教B.基督教C.东正教D.伊斯兰教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奥斯曼帝国的国教师伊斯兰教,故D项正确;ABC项不正确。

所以答案选D。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的背景

15.按照中世纪的法律观念,农奴的人身属于主人,主人有权随意处置惩罚农奴;农奴除交纳地租外,还须承担各种相关赋税,如婚姻税和继承税等。

这个“主人”是

A.奴隶主B.农奴主C.罗马贵族D.封建领主

【答案】D

【解析】

【详解】农奴隶属封建领主,向封建主交纳地租等各种赋税,故这个“主人”是封建领主。

故选D;ABC项不符合题意。

16.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苏丹,他拥有的权力包括()

①是全国的宗教领袖②是国家和军队最高主宰     

③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④是全国文化教育的楷模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苏丹是奥斯曼土耳其最高的统治者,也是全国的宗教领袖,是国家和军队最高主宰,同时也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①②③正确;苏丹并不重视教育发展,④错误。

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17.它从公元前4世纪的铁器时代至公元1世纪之间由于非洲之角重要的战略位置,成为限制进出红海的船只的门户通道。

4世纪时,在国王埃扎纳统治下进行文字改革,创制了一直沿用至今的埃塞俄比亚文字。

埃扎纳所统治的国家是(  )

A.桑海B.津巴布韦C.阿克苏姆D.印加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4世纪……国王埃扎纳统治下……进行文字改革……埃塞俄比亚文字”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埃扎纳所统治的国家是阿克苏姆帝国。

故答案为C项。

桑海帝国是西非古国,空间不符,排除A项;津巴布韦是非洲东南部国家,空间不符,排除B项;印加帝国是11世纪到16世纪时期的美洲古国,与材料时空信息不符,排除D项。

18.马丘比丘是南美洲最重要的考古发掘中心,也因此是秘鲁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

马丘比丘在克丘亚语(Quechua)中为“古老的山”之意。

据其渊源,有人也把该地称作

A.“失落的玛雅城邦”B.“失落的印加城市”

C.“失落的特诺奇蒂特兰”D.“失落的廷巴克图城”

【答案】B

【解析】

【详解】马丘比丘是印加人建造的古城,位于安第斯山脉中的山脊上遗址中的宫殿、神庙、城墙以及给排水设施,都充分展现了印加人高超的建筑艺术,被誉为“失落的印加城市”,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故选择B项;玛雅文明遗址主要分布在今天的墨西哥和危地马拉,排除A项;特诺奇蒂特兰是阿兹特克人国家的都城,在今墨西哥地区,排除C项;“失落的廷巴克图城”属于马里人创造的非洲文明,排除D项。

19.阿兹特克人在一些湖底丛生的杂草上铺垫湖土,由生长的杂草固定在湖底的浮岛。

这一发明

A.完善了交通系统B.拓展了领土疆域

C.扩大了对外贸易D.扩大了耕地面积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在一些湖底丛生的杂草上铺垫湖土,由生长的杂草固定在湖底的浮岛”可知,材料描述的是阿兹特克人发明的“浮动园地”,这扩大了耕地面积,故选D;浮动园地是阿兹特克人的农业成就,与交通系统的完善、疆域面积的扩大无关,排除AB;浮动园地能扩大耕地面积,增加农业产量,但不能直接作用于对外贸易的扩大,排除C。

20.德里苏丹国是13—16世纪突厥人和阿富汗人军事贵族统治北印度的伊斯兰教区域性封建国家的统称,以其建都德里得名。

对其统治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A.印度教开始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B.苏丹可任命地方行省总督

C.摆脱了突厥人的长期控制D.是中世纪统一印度的第一个封建王朝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德里苏丹国的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其地方则划分为行省,行省总督由苏丹任命,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故选B;德里苏丹国是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且印度教在公元4世纪的笈多帝国时期就已开始逐渐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了,排除A;德里苏丹国是由突厥人建立的国家,摆脱突厥人控制的说法无从谈起,排除C;中世纪统一印度的第一个封建王朝是笈多帝国,排除D。

21.拜占庭帝国一直以纯正罗马血统自居,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它又在无数灾难和动乱中维系近一千年,但还是没有逃脱被灭亡的命运。

最终摧毁这一帝国的国家是

A.亚历山大帝国B.西罗马帝国

C.奥斯曼土耳其D.阿拉伯帝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奥斯曼土耳其兴起后,逐步蚕食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地区。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攻陷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故选C项;亚历山大帝国存在于公元前四世纪,排除A;西罗马帝国灭亡于476年,排除B;阿拉伯帝国于13世纪灭亡,不符合题意,D错误。

22.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根据以下信息判断,它是哪一宗教  

①创立者是穆罕默德

②它对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了促进作用

③它是我国今天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的共同信仰

A.佛教B.道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

【答案】D

【解析】

【详解】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是穆罕默德,伊斯兰教的传播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伊斯兰教是我国今天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的共同信仰,根据分析可知答案为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23.在创造美洲古代文化方面,他们处于最前列地位。

他们培植了玉米和西红柿等农作物。

公元前后,他们居住的地区出现了城市,以后的七八百年间,一共建立了100多个城市。

该文明是

A.阿兹特克文明B.玛雅文明

C.印加文明D.安第斯文明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玛雅人住在今天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和今天的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一带。

在前2000至前1000年左右,玛雅人已有很高的文化。

他们培植了玉米、西红柿、甘薯和烟草等农作物。

公元前后,玛雅人居住的地区出现了城市,以后的七八百年间,一共建立了100多个城市,故B项正确;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安第斯文明均为古代美洲文明,但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24.将中国古代造纸术等重大发明及古印度人发明的“0-9”十个数字符号传播到欧洲,在不同文明之间架起了文化交流桥梁的是

A.西班牙人B.阿拉伯人C.土耳其人D.葡萄牙人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造纸术、印度的数字是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所以在不同文明之间架起了文化交流桥梁的是阿拉伯人,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25.某历史活动课场景:

同学们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孝德天皇、大化改新、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伊斯兰教。

这堂课正在探究的是

A.上古亚非文明B.上古欧洲文明

C.欧洲封建国家D.亚洲封建国家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与孝德天皇、大化改新、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伊斯兰教相关的知识均与中古时期(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亚洲国家相关,因而题干中的这堂课正在探究的是亚洲封建国家,D正确,ABC排除。

故选D。

26.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在这一时期掌握实权的是()

A.日本天皇B.各级大名C.幕府将军D.武氏集团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日本幕府统治时期是从1192—1867年,将军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掌握实权,故答案为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27.由于城镇通过工商业成为了封建制度中最富有的成员,领主自然在需要钱财的时候找上门来,但需求与榨取最后变得难以忍受,就爆发了封建主与市民之间的长期斗争。

这种斗争的结果是()

A.基督教会势力范围扩大B.城市赢得一定程度自治

C.人文主义得到广泛传播D.君主立宪政体得以建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西欧城市是在封建主的领地上产生的。

领主无节制的剥削就爆发了城市的市民与封建主的斗争。

有的城市向封建主争取自主权,方式有谈判、金钱赎买、武力暴动等,使城市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故选B;材料是封建主与市民的斗争,没有体现基督教问题,A错误;人文主义广泛传播是在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城市争取自治是在十一、二世纪,C错误;君主立宪制建立是在17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

28.10世纪初,新罗高丽王朝仿照中国唐朝制度,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国家。

主要表现在()

中央设三省六部②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③引进科举制度考查儒家经典④仿照长安的建筑风格修建寺庙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在中央设三省六部,仿效唐朝的制度,故①正确;根据所学,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是元朝的制度,不是唐朝,故②错误;根据所学,唐朝完善科举制度,新罗高丽王朝引入科举制度,是效仿唐朝制度,故③正确;根据所学,仿照唐都城长安的建筑风格修建寺庙是效仿唐朝建筑风格不是制度,故④错误。

根据分析可知①③正确,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29.仔细观察下图,你认为此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最有可能是(  )

A.商业革命B.价格革命C.三角贸易D.大化改新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从图中的欧洲与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广大地区的商业交往及众多的商品种类可知在商业上的大发展,再联系所学可判断属于商业革命的内容,故A正确;价格革命主要是金银和商品价格的重大变化,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故B排除;三角贸易是欧洲、非洲、美洲三洲之间,不包括亚洲,故C排除;大化改新与日本有关,与题干明显不符,故D排除。

30.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占据了最有利的通商航路。

此后,欧洲其他国家也相继走上了海外探险之路,下列属于俄罗斯人探险成果的是(  )

A.发现纽芬兰岛B.开辟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

C.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环航澳大利亚D.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罗斯人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B正确;发现了纽芬兰岛和到达美洲南端合恩角的是英国人,排除A、D;环航澳大利亚的是荷兰人,排除C。

故选B。

31.15世纪的欧洲,是一个“充满饥渴”的欧洲。

这使欧洲人走上发现新世界之路。

这种“饥渴”产生的根源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B.

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道

C.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D.教会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基督教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从根本上来说,是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体现,故A正确;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道,是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故B错误;统治者的支持,是新航路开辟的政治条件,故C错误;教会鼓励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原因,但不是根源,故D错误。

32.“由1400到1650年,欧洲开始面对一个新世界,一个背离传统地中海为中心走向大西洋与太平洋的世界,一个基督与非基督接触的世界,一个新的资本主义市场的世界。

”导致这一重大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A.新航路

开辟B.法国大革命

C.第一次工业革命D.第二次工业革命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世界开始联系成为一个整体,结合材料中的时间及所学可得出这与新航路开辟有关,故A项正确;BCD项的时间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

33.下列选项属于西欧国家早期殖民扩张后果的是

①推动了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②在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中起到了推动作用

③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④给亚洲、非洲、美洲人民带来了重大灾难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西欧国家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进行分析,西欧国家早期殖民扩张虽然推动了西方资本原始积累、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和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但是这些都是建立在剥削压榨亚洲、非洲、美洲人民的基础之上,①②③④都属于西欧国家早期殖民扩张的后效,故选A;而其它选项均不全面,故排除BCD。

34.“15世纪末以前,印第安人

历史是独立发展的。

人口约有1500多万到4000多万,语言和方言达数千种之多,在美洲建立了许多古文化中心,创造了灿烂的印第安文明。

然而这一切从1492年开始改变了。

”其言外之意是

A.哥伦布远航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B.地理大发现密切了各文明间的关系

C.印第安文明曾经引领世界发展

D.西方殖民导致了印第安文明的毁灭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15世纪末以前,印第安人的历史是独立发展的。

人口约有1500多万到4000多万,语言和方言达数千种之多,在美洲建立了许多古文化中心,创造了灿烂的印第安文明。

然而这一切从1492年开始改变了。

”并结合所学可知,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把美洲纳入了人类历史的大家庭,但灿烂的、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明却也因此改变,D正确;哥伦布远航发现了美洲新大陆,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明却也因此改变,A片面;材料不是强调地理大发现密切了各文明间的关系,而是说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明因哥伦布到来而改变,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印第安文明曾经引领世界发展,C错误。

35.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一场“商业革命”,下列现象属于欧洲“商业革命”范畴的是(  )

A.欧洲与其他地区间商品交流加强B.新兴资产阶级因物价上涨而获利

C.出现一批垄断组织控制商品生产D.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沿岸

【答案】A

【解析】

【详解】商业革命是指新航路开辟后,在欧洲商业领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它加强了欧洲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也促进了欧洲内部各地区之间的商业发展,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A项正确;B项属于价格革命的体现,排除;垄断组织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使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向大西洋沿岸转移,排除D项。

故选A。

36.“到圣诞节前夕,他已环绕非洲一圈,而且沿非洲东海岸访问了莫桑比克、蒙巴萨和马林迪。

他发现那里的经济生活比西非要先进和丰富得多。

”这位航海家最有可能是

A.迪亚士B.哥伦布C.达·伽马D.麦哲伦

【答案】C

【解析】

【详解】达·伽马沿着迪亚士开辟的航路,绕过好望角继续前行,终于到达了印度,与材料中“他已环绕非洲一圈,而且沿非洲东海岸访问了……”相符,故C项正确;迪亚士只绕过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但并未“环绕非洲一圈”,故A错误,排除;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与材料中“他已环绕非洲一圈”不符,故B错误,排除;麦哲伦死于菲律宾,未到达非洲,与材料中“他已环绕非洲一圈”不符,故D错误,排除。

37.“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

”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过程中

A.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B.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

C.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根本目的D.教会蜕变成为殖民机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