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福建省宁德市部分一级达标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福建省宁德市部分一级达标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福建省宁德市部分一级达标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福建省宁德市部分一级达标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宁德市部分一级达标中学第一学期期中联合考试
高三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1.春秋晚期,贵族有超凡天赋、国家是一个家族等观念受到根本性挑战。
不少胆大之士提出质询:
作为大臣或君主什么才更重要,究竟是神性祖先呢,还是个人能力。
这表明当时
A.人们认为贵族天生能力超群B.血缘政治促使国家统治稳固
C.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D.各国纷纷进行富国强兵变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春秋晚期,贵族有超凡天赋、国家是一个家族等观念受到根本性挑战”“作为大臣或君主什么才更重要,究竟是神性祖先呢,还是个人能力”可知,材料反映重视血缘的贵族政治受到挑战,认为贵族并不是天生能力超群,A错误;材料表明重视血缘的贵族政治受到挑战,不能说明血缘政治促使国家统治稳固,排除B;材料表明重视血缘的贵族政治受到挑战,促使重视个人能力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正确;材料表明重视血缘的贵族政治受到挑战,无法体现“各国纷纷进行富国强兵变法”,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春秋晚期,贵族有超凡天赋、国家是一个家族等观念受到根本性挑战”“作为大臣或君主什么才更重要,究竟是神性祖先呢,还是个人能力”,联系所学官僚政治和贵族政治的特点分析解答。
2.《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
“一曰食,二曰货。
”“货”在八种政务中排在第二,仅次于“食”。
这反映出当时
A.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B.政府没有采取抑商政策
C.政府提倡工商皆本
D.主张实施重商主义政策
【答案】B
【解析】
注意材料信息“一曰食,二曰货.”大意是说战国时期八种政务:
第一是负责饮食,第二是负责财货.说明当时政府没有采取抑商政策,所以B符合题意。
A选项错误,这一时期工商食官政策已经不存在;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这层含义;D选项错误,材料只是没有“抑商”,也没有“重商”。
点睛: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货”在八种政务中排在第二,仅次于“食”切入,由此可以得出商业的地位并不低,并结合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进行思考。
3.据《宋史》记载,官员许骧的父亲先为商人,“尝拥高赀于汴、洛间,见进士缀行而出,窃叹曰:
‘生子当令如此。
因不复行贾,卜居睢阳,娶李氏女,生骧’”,然后教子业儒应科举。
这反映出当时
A.士人经商蔚然成风B.商人阶层重义轻利
C.朝廷放弃抑商政策D.商人社会地位不高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见进士缀行而出,窃叹曰:
‘生子当令如此’”“教子业儒应科举”说明宋朝时期,商人社会地位不高,所以非常重视后代“业儒应科举”,步入仕途,故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官员许骧的父亲先为商人和教子业儒应科举,无法体现“士人经商蔚然成风”,排除A;材料信息没有涉及“重义轻利”,排除B;宋朝仍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见进士缀行而出,窃叹曰:
‘生子当令如此’”“教子业儒应科举”,结合所学重农抑商政策的特点分析解答。
4.李贽痛恨维护封建礼教的假道学,指斥道学家是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说他们不如“市井小夫”与“力田作者”实在。
这在当时
A.背离了古代传统的儒家思想B.挑战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C.开启了清代的考证学术之风D.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
【答案】B
【解析】
【详解】“李贽痛恨维护封建礼教的假道学,指斥道学家是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表明李贽反对理学的虚假说教,道学家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是借道学这块敲门砖,“以欺世获利”,为自己谋取高官利禄,挑战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B正确;李贽的思想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A错误;经世致用的思想开启了清代的考证学术之风,C错误;李贽的思想仍然属于传统儒家思想的范畴,不可能为近代民主思想奠定基础,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李贽痛恨维护封建礼教的假道学,指斥道学家是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联系所学李贽的思想分析解答。
5.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咸丰帝将批准《天津条约》作为缓兵之计,英法退兵后他又反悔,拒不接受当时国际已经通行的惯例“公使驻京”。
1859年战事因换约再起。
第二年,在更加苛刻的条件下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
这反映了
A.清政府无法继续坚守“天朝体制”
B.咸丰帝力图保全华夷之间的藩篱
C.列强变本加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D.清朝统治集团外交事务举棋不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拒不接受当时国际已经通行的惯例‘公使驻京’”“在更加苛刻的条件下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可知,清政府为了维护“天朝体制”,拒不接受“公使驻京”,通过《北京条约》最终接受“公使驻京”,反映出清政府无法继续坚守“天朝体制”,A正确;B项“保全”表述不恰当,排除;“公使驻京”是符合国际惯例,无法体现“列强变本加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清朝统治集团外交事务举棋不定”,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拒不接受当时国际已经通行的惯例‘公使驻京’”“在更加苛刻的条件下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结合所学近代中国天朝上国观念分析解答。
6.下表是发昌机器厂在《申报》上刊登的广告
时间
广告词
1873年
上海虹口发昌号铜铁机器车房
1876年
今有新到坚快小火轮出售,由英国来的,并有自造的数只,连船身并机器各样俱全
1877年
拣选上等工料,专造大小火轮船机器,已经造起数艘,快马如飞……兼造门市车床、气锤、铜铁器皿,一应俱全
由此可知,此类企业的兴办
A.较早引入西方营销模式B.致力于开拓国内外市场
C.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历程D.注重质量产品竞争力强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专造大小火轮船机器,已经造起数艘,快马如飞”可知,发昌机器厂采用近代机器生产方式,属于近代企业,近代企业的创办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历程,C正确;材料看出发昌机器厂采用广告营销模式,无法体现“较早”引入西方营销模式,排除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开拓“内外市场”,排除B;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发昌机器厂产品竞争力强,排除D。
7.傅斯年于1919年在文章中指出:
“一个空瓶子,里面并没有多量的浑水,把清水注进就完了。
假使是个浑水满了的瓶子,只得先把浑水倾去,清水才能钻进来。
”由此推知,傅斯年
A.提倡西方的科学民主B.欲改造中国传统文化
C.主张中西文化相交融D.全盘吸收西方的文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1919年是新文化运动时期,“一个空瓶子,里面并没有多量的浑水,把清水注进就完了。
假使是个浑水满了的瓶子,只得先把浑水倾去,清水才能钻进来”,在中国提倡新思想,新文艺,新道德,处处和旧有的冲突,实在有异常的困难,应当一方面从创造新思想,新文艺,新道德着手,一方面应当发表破坏旧有的旧道德、旧思想、旧文艺,表明傅斯年主张改造中国传统文化,故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科学民主”,排除A;材料“假使是个浑水满了的瓶子,只得先把浑水倾去,清水才能钻进来”可知,傅斯年主张改造中国传统文化,并非“中西文化相交融”,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全盘吸收西方的文化”,排除D。
8.柏拉图认为,这种“民主政体”是一种很坏的政体,最大缺点是“极端民主”、“过度自由”。
只要人民推举,不管什么人都可当执政者,而富有治国才能的贤人却反而被抛弃。
材料中的“最大缺点”
A.推动了雅典社会的全面繁荣B.客观评价了雅典的民主政体
C.调动了雅典公民参政积极性D.为后世民主集中制提供借鉴
【答案】D
【解析】
【详解】雅典直接民主形式容易造成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存在许多弊端,因此需要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民主集中制来解决这一弊端,故D项正确;柏拉图否定的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不是它的优点,排除A项;柏拉图的评价忽视了雅典民主政治对城邦的贡献,不够客观和公正,排除B项;不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最大缺点”调动了雅典公民参政积极性,排除C项。
9.图是T-O形世界地图。
欧洲在平面大地的西北部,非洲在西南部,亚洲在东部。
欧、非被地中海隔开,欧、亚被黑海隔开。
人居世界周围是世界洋,世界洋又沟通地中海、红海、黑海。
由此可知该地图
A.是“地圆说”盛行世界的体现
B.有助于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C.是在新航路开辟后绘制完成的
D.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T-O形世界地图中,欧洲可以通过地中海、世界洋到达亚洲,有利于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故B正确;T-O形世界地图中的世界是平面的,不是“地圆说”,排除A;新航路开辟前的欧洲人相信地圆学说,世界地图中的世界不会是平面的,C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D不符合题意,排除。
10.下表是17—18世纪英法等国学者根据牛顿学说得出的相应认识
科学理论
认识
物体运动不受外力必然保持本原状况
人的自由禀性
宇宙中所有物体的运动方式平权地遵守相同的法则
人的平等理念
据此可知
A.启蒙运动促进了近代科学发展B.启蒙运动的成就集中于自然科学领域
C.牛顿科学阐释了人类社会规律D.人们在探寻社会和自然结构的类同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物体运动不受外力必然保持本原状况”,得出人的自由禀性,根据“宇宙中所有物体的运动方式平权地遵守相同的法则”得出人的平等理念,据此可知,人们通过自然规律,探寻人类社会运行规律,探寻社会和自然结构的类同性,故D正确;材料反映近代科学发展促进启蒙运动,A错误;牛顿经典力学的科学成就促进启蒙运动,而不是启蒙运动的成就集中于自然科学领域,排除B;牛顿经典力学阐释的是自然社会规律,D错误。
11.19世纪中期,英国人认为自己较世界其他民族更聪明。
如强调欧罗巴人要比非洲人更聪明,劣等民族应该臣服于优秀的民族。
这从侧面反映出
A.英国法西斯势力的上台B.英国在世界市场的强势地位
C.英国禁止先进科技外流D.欧美国家实现了对世界统治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19世纪中期”“劣等民族应该臣服于优秀的民族”,结合所学,19世纪中期英国最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为了抢占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加紧侵略扩张,故B正确;英国没有建立法西斯政权,A错误;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材料信息体现的是英国人的观点,没有涉及“欧美国家”,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19世纪中期”“劣等民族应该臣服于优秀的民族”,联系所学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解答。
12.《共产党宣言》中写到,只有用暴力才能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
1895年,恩格斯却指出:
“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这表明
A.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化逐步完善B.议会斗争得到各国工人政党赞同
C.19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D.思格斯主张放弃暴力斗争的形式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工人阶级可以通过选举的方式来进行斗争,这是一种合法的斗争手段,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人民权利的进一步完善,A正确;材料只能反映出,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工人阶级的斗争方式发生了一些改变,并没有反映出,各国工人政党都赞同议会斗争的方式,故B错误;材料体现不出19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19世纪末世界工人阶级运动有第二国际的指导,并没有走向低潮,排除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主张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这一点没有放弃,D错误。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
材料一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是国家元首、行政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对宪法、选民负责,不对国会负责,每届任期四年。
总统的权力有:
最高行政权、立法否决权(但国会在复议之后若以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再次通过此法时,即为有效)、人事任免权、与外国缔结条约权(但需国会批准方可生效)、军事权(不含宣战权,只有行使紧急状态权)、赦免权等。
——摘编自(美)米尔奇斯等《美国总统制》
材料二
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
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
四、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
解散之时,即令国民重行选举新议员,其被解散之旧员,即与齐民无异,倘有抗违,量其情节以相当之法律处治。
……
十、总揽司法权。
司法之权,操诸君上,审判官本由君上委任,代行司法,不以诏令随时更改者,案件关系至重,故必以已经钦定为准,免涉分歧。
——《钦定宪法大纲》(节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及其体现的民主原则。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部宪法对国家元首的权力规定有何差异,并说明其不同影响。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认识。
【答案】
(1)背景: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邦联制的弊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启蒙思想的传播。
原则:
分权制衡;民主共和;联邦制。
(2)差异: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美国总统间接选举产生,对宪法及选民负责;中国皇帝世袭。
任期及权限:
美国总统有任期,权力较大,但受制约;中国皇帝君权至上。
与立法权的关系:
美国总统有立法否决权;中国皇帝掌握最高立法权,可以解散议会。
与司法权的关系:
美国司法独立;中国皇帝总揽司法权。
影响:
美国:
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
导致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分化,清政府空前孤立;客观上推动民主革命进程,加速清王朝的灭亡。
(3)民主政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权力的制约是维护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立法来保障民主政治的运行;民主政治有一定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等。
【解析】
【详解】
(1)背景: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邦联制的弊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启蒙思想的传播等角度进行概括。
原则:
根据“最高行政权、立法否决权”“国会在复议之后若以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再次通过此法时,即为有效”得出分权制衡;根据“(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对宪法、选民负责”得出民主共和;根据所学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
(2)差异:
根据材料信息,可从国家元首产生方式、任期及权限、与立法权的关系和与司法权的关系等角度分析总结。
影响:
根据所学,可从美国宪法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促进了美国的长期稳定,中国《钦定宪法大纲》导致清政府空前孤立、客观上推动民主革命进程,加速清王朝的灭亡分析两者的不同影响。
(3)认识,可从民主政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维护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立法来保障民主政治、民主政治有一定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等角度分析回答。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单位:
钱
项目
数量
备注
收入
粮食
8500
折算为货币后的大致值
支出
赋
田租(上缴实物)
283
同上
算赋和口赋
(上缴货币)
406
役
兵役和徭役
2300
除部分兵役必须亲身应役外,其余可亲身应役或上缴货币代役,2300钱为代役的货币数量
日常开支
食
4918
据战国比例推算
衣
2732
同上
祭祀等仪式
300
以战国数据为参考
——资料《汉书·食货志》;《<居延汉简甲乙编>释文》
注:
秦汉史料中典型的家族是五口之家
从上表中提取两项有关汉代经济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答案】示例一:
信息1:
汉代农民入不敷出
说明:
农民除日常开支外,还有沉重的赋役负担;且汉代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很难维持生计。
信息2:
汉代农民服役方式相对灵活,可亲身服役也可纳钱代役。
说明:
汉初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保障农时,促进农业生产。
示例二:
信息1:
从赋役征收方式看:
算赋和口赋征收的是货币,兵役和徭役也可纳钱代役。
说明:
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
信息2:
西汉赋役制度存在严重缺陷。
说明:
西汉政府对农民人身的控制;土地兼并严重。
【解析】
【详解】根据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计算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的差额,可得出信息:
汉代农民入不敷出。
从表格信息看出,农民的支出除了日常开支外,还有沉重的赋役负担,结合汉朝土地兼并的影响进行分析说明。
从农民服役的方式看,除部分兵役必须亲身应役外,其余可亲身应役或上缴货币代役,可得出信息:
汉代农民服役方式相对灵活,可亲身服役也可纳钱代役。
然后,可从汉初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和保障农时、促进农业生产的角度分析说明。
提取其他信息,言之成理即可。
15.【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行御史台制度是元代地方监察制度的一大创新,在此前的历朝均无行御史台的建制。
元代疆域辽阔非前代所能及,事务之多亦非前代所能比,如何加强中央监察机构与地方监察机构间的联系成为蒙古建国以来最为重要的事情之一。
有鉴于行中书省的设立加强了中书省与地方州郡的联系,元统治者在参考了行中书制度的基础上,设立了行御史台。
元代地方监察实践中始终突出“肃政(纠察非违)”与“镇遏军民”的双重功用。
元政府对于地方常设监察体系的构建极为尽心,在前期的地方监察中也确实发挥了极大作用,但好景不长,随之而来的便是台察腐败问题。
精心构筑的地方监察体系何以会如此,归根结底是封建皇权体制与蒙古陋习使然。
……明人在《续文献通考》中就曾指出,行御史台只在元代设立,然其职能却为明代的总督巡抚所继承。
——摘编自陈銮《元代地方监察法制研究》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行御史台设立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代地方监察体制改革的意义。
【答案】
(1)原因:
元朝地域辽阔;借鉴行省制度;中央集权的要求。
(2)意义:
是地方监察制度的一大创新;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有利于整顿吏治,缓和社会矛盾;对后世监察制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局限:
易造成职权的滥用;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贪腐和低效现象。
【解析】
【详解】
(1)原因:
根据“元代疆域辽阔非前代所能及”得出元朝地域辽阔;根据“元统治者在参考了行中书制度的基础上,设立了行御史台”得出借鉴行省制度;根据“元代地方监察实践中始终突出‘肃政(纠察非违)’与‘镇遏军民’的双重功用”得出中央集权的要求。
(2)意义:
根据“行御史台制度是元代地方监察制度的一大创新”得出是地方监察制度的一大创新;根据“元代地方监察实践中始终突出‘肃政(纠察非违)’与‘镇遏军民’的双重功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有利于整顿吏治,缓和社会矛盾;根据“然其职能却为明代的总督巡抚所继承”得出对后世监察制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局限:
根据“封建皇权体制与蒙古陋习使然”得出易造成职权的滥用;根据“随之而来的便是台察腐败问题”得出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贪腐和低效现象。
16.【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新华网维也纳6日电(记者刘钢),因在二战期间救助犹太人而被誉为“中国辛德勒”的何凤山纪念牌揭幕仪式,2008年11月6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
来自以色列、中国、美国和奥地利的各界人士出席。
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临时代办王顺卿致辞,美国、以色列等国外交及文化界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何凤山的义举深表感激和崇敬。
何凤山于1938年至1940年曾担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
时,德国纳粹规定凡滞留奥地利的犹太人都要被送进集中营,犹太人纷纷设法逃离,然而许多国家驻奥领事机构因慑于纳粹淫威,相继关闭了向犹太难民发放签证之门。
何凤山顶着巨大压力,向求助的犹太人发放逃往中国上海等地的“生命签证”,帮助数千名犹太人逃离了纳粹的魔爪。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迫害犹太人的暴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何凤山的行为。
【答案】
(1)限制、剥夺犹太人的公民权利;进而剥夺其财产;最后肉体上消灭犹太人。
(2)表明中国政府反法西斯侵略的正义立场;表现出中国人民勇敢、正义、善良的美德;凸现中华民族爱好和平扶危济困的民族品格。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迫害犹太人的暴行和何凤山帮助犹太人逃亡的义举,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评价能力。
(1)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迫害犹太人的暴行,应当结合所学知识,从“限制、剥夺犹太人的公民权利;进而剥夺其财产;最后肉体上消灭犹太人”等方面来回答。
(2)简析何凤山的义举,可以根据材料信息由个人到国家再到民族的解题思路来展开。
在基于个人善良行为评议的基础上,延伸出中国政府反侵略的正义立场,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的民族性格和优秀传统美德。
17.【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李提摩太于1870年达上海,随后在山东传教,并同时学习中文、佛教、儒家和伊斯兰教的著作。
1880年9月李提摩太得到李鸿章支持,去当时遭受旱灾而富产煤矿的山西赈灾,同时为中国官员宣讲西方科技及传教。
1891年10月,李提摩太到上海主持外国基金在华设立的宣传机构“同文书会”(广学会)。
广学会先后在华出版2000多种书和小册子,是中国当时规最大的出版机构之一。
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期间,李提摩太积极活动于满清上层人士之间,多次建议将中国置于英国“保护”之下,聘诱外国人参加政府。
1902年,山西发生教案,西太后请他协助处理。
事件解决后,请他开办山西大学堂,聘他为山西大学堂西学书斋总理,可以自由往来于北京、上海、太原之间。
清政府还赐他头品顶载,二等双龙宝星,并诰封三代。
——摘编自程丽红《传教士李提摩太与晚清政治》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提摩太传教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提摩太传教产生的影响。
【答案】
(1)传教方式本土化;得到政府的支持;将传教与社会公益、社会变革相结合;
(2)传播了基督教;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促进近代科技文化的传播);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是近代西方对华侵略的一部分,加重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解析】
【详解】
(1)根据“随后在山东传教,并同时学习中文、佛教、儒家和伊斯兰教的著作”得出传教方式本土化;根据“得到李鸿章支持”“为中国官员宣讲西方科技及传教”得出得到政府的支持;根据“去当时遭受旱灾而富产煤矿的山西赈灾”“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期间,李提摩太积极活动于满清上层人士之间”得出将传教与社会公益、社会变革相结合。
(2)根据“在山东传教”得出传播了基督教;根据“学习中文、佛教、儒家和伊斯兰教的著作”“为中国官员宣讲西方科技及传教”得出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根据“到上海主持外国基金在华设立的宣传机构‘同文书会’”得出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根据“多次建议将中国置于英国‘保护’之下,聘诱外国人参加政府”得出是近代西方对华侵略的一部分,加重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