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会计环境若干问题的探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100528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我国会计环境若干问题的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当前我国会计环境若干问题的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当前我国会计环境若干问题的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当前我国会计环境若干问题的探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当前我国会计环境若干问题的探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当前我国会计环境若干问题的探讨.docx

《当前我国会计环境若干问题的探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我国会计环境若干问题的探讨.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当前我国会计环境若干问题的探讨.docx

当前我国会计环境若干问题的探讨

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13届会计电算化专业

题目:

当前我国会计环境若干问题的探讨

姓名:

学号:

班级:

10会计电算化六班

系别:

经济管理系

指导教师:

1我国会计的环境、体系特点和目标………………………………………………3

1.1环境会计的初步………………………………………………………………3

1.2当前我国会计环境新会计体系的背景、特点及必然性……………………3

1.2.1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发布的背景和意义………………………………3

1.2.2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特点……………………………………………4

1.3我国实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必然性…………………………………………5

1.3.1新会计准则的实施适应我国市场的客观要求…………………………5

1.3.2新会计准则是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化的需要……………………………5

1.3.3是适应我国会计法律发展的必然要求…………………………………6

1.4我国的会计目标………………………………………………………………6

1.4.1受托责任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局限性……………………………………6

1.4.2决策有用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局限性……………………………………6

1.4.3从产权理论的角度来看,会计目标应被明确为“节约交易费用”…7

1.4.4会计目标的构成…………………………………………………………7

1.5结语……………………………………………………………………………8

2环境会计的基本理论框架………………………………………………………8

2.1环境会计的基本假设………………………………………………………8

2.2环境会计的对象……………………………………………………………9

2.3环境会计的目标……………………………………………………………9

2.4环境的一般原则……………………………………………………………9

3如何促使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10

3.1对企业内部的要求…………………………………………………………10

3.2政府应采取的措施…………………………………………………………10

4我国环境会计若干问题…………………………………………………………11

5环境会计的发展方向……………………………………………………………11

参考文献:

…………………………………………………………………………12

当前我国会计环境若干问题的探讨

姚玉琴

(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南昌330095)

【摘要】:

了解环境产生的背景,以及作为一门新兴分支学科所具有的区别于传统会计的特点,从四个方面对环境会计的基本框架进行理论探讨。

在我国新准则发布的背景下,要更加熟悉会计准则体系的特点,指出了建立新准则体系的必要性。

我国于2006年2月正式颁布了新会计准则,新的会计准则将从2007年1月1日起适用于上市公司。

这是会计界的里程碑,它将推动中国向更的模式过度,并帮助投资者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就环境会计具有地域性这一特点,针对我国的状况,对我国的环境会计的若干进行了分析,并对环境会计的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

环境会计会计体系背景特点必然性信息披露模式可持续发展

1我国会计的环境、体系特点和目标

1.1环境会计的初步了解

环境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新的分支,其区别与传统会计有:

①信息的享有者不同。

就目前而言,环境会计信息的享用者主要是政府,特别是环境保护管理部门通过企业所提供的环境会计信息,来对企业界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取得的环保成绩进行评定,并由此对企业进行环保考核与奖惩。

而传统的会计信息的享用者是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等;②计量方式的不同。

环境会计不能象传统会计那样采用单一的货币计量方法,而采用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相结合的方法。

因为环境资源中并未凝结人类的劳动,所以也就无法按通常的方法来确定其价值;③前提的不同。

环境会计理论与实践都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的。

它是在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核算与监督企业的经济行为,反映企业经营和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与价值转移过程。

而传统会计则是由于社会再生产活动日益复杂,人们单凭头脑记忆来管理生产活动已无法适应客观需要时而产生的。

由此不难得出环境会计的定义,环境会计又可被称作绿色会计,是环境与会计科学交叉渗透而形成的综合性学科,它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手段,辅以非货币计量手段,以有关的环境保护法规、条例为依据,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治理、环境资源的利用与补偿对企业经营活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的一个会计分支学科。

1.2当前我国会计环境新会计体系的背景、特点及必然性

这是会计界的里程碑,它将推动中国向更的模式过度,并帮助投资者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1.2.1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发布的背景和意义

中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前提,以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管理层等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进一步规范会计行为和会计工作秩序,维护公众利益为目的的。

基本目标是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并可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

财政部重新制订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是一部全面、规范、完整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它的发布实施将进一步强化对会计信息供给的约束,有效地维护投资者的知情权,有利于社会公众做出理性决策;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会计工作引导资源配置、支持决策、加强经营管理、推动合理分配、构建和谐社会的职能作用;有利于促进、深化企业改革,推进改革,健全财政职能,建设现代市场体系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有利于促进我国企业更好、更多地“走出去”和引进来”,从而进一步促进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我国的投资环境,稳步推进我国会计国际化战略,全面提升我国会计的现代化水平。

1.2.2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特点

(1)系统化、科学规范化

我国自1993年7月1日实施“两则”两制以来,迄今已经走过了13个年头。

从《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发布实施,到《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等16个具体会计准则推行实施,我国会计准则从无到有,从针对某项具体经济业务的会计规范,到形成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一系列规范经济业务的会计标准。

2006年2月15日发布的中国会计准则体系,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环境和管理要求,对会计准则体例、准则规定、准则分类和编号等诸多方面尽可能系统化,基本做到科学规范。

(2)法规体系一致性与会计处理的一致性

新会计准则体系体现出了明显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法规体系一致:

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布实施,使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与其他具体会计准则对会计工作的规范趋于一致,彻底改变了1993年7月1日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来,陆续实施具体会计准则出现的会计准则相互“打架”的尴尬局面。

2.会计处理方法一致:

币性交易换入的非现金资产与债务重组取得的非现金资产均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不再要求按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价;对于借款费用的资本化,不再强求专门借款。

(3)与我国国情相适应

我国构建的与中国国情相适应,同时又充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涵盖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并非是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同,或是国际会计准则的翻版,而是仍然立足于中国实际,在规范经济业务方面按照中国实际,制定不同于国际会计准则的处理方法。

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按照我国的会计法制环境现状要求企业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体系通过民间组织制定是不现实的,因此,会计准则体系(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等)各准则,不可能象会计惯例那样由企业根据自己的情况来执行。

此外,我国准则体系从项目的名称、体例和上,也不完全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项目一一对应。

现行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通常由引言、目标、范围、定义、规范的主要内容、披露、过渡性规定和生效日期等部分组成。

而我国的法规通常采用“章节”架构和“条款”式行文结构,两者显然不尽相同。

甚至在会计准则条款语言的表述方面,仍按照的语言习惯来进行,使之中国化和通俗化,便于理解、操作和执行。

(4)国际化趋势明显

此次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各会计准则的实质内容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具有很明显的国际趋同性。

当然,会计国际趋同不等于相同,而应当考虑各国特殊的国情,做到求同存异、趋同化异,其结果是减少分歧并对一些明显的差异有更清晰的理解。

1.3我国实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必然性

1.3.1新会计准则的实施适应我国市场的客观要求

近年来,我国经济越来越广泛地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信息技术得到广泛运用,金融市场工具在不断创新,经济活动方式日趋复杂。

这些都对新形势下会计、注册会计师行业充分发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职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应对国际、国内两大市场风险,促进国际经济一体化健康有序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中国市场要在国际上确认应有的经济地位,也需要中国会计、审计准则与国际惯例趋同。

国内外不同会计标准存在的较多差异严重了我国会计信息的规范化、标准化,会计信息的质量已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全面建立与国际趋同的会计准则体系已成为我国经济形势发展的迫切要求。

1.3.2新会计准则是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化的需要

在当前的全球化背景下,为了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和统一的世界市场体系,国内的各种制度要按照国际规则来进行修改变化,会计也不例外。

尤其在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的事实下,财务报表已成为一种全球化资源分配的决策依据。

另外,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世界上许多国家在会计准则制定中,通常都有“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等一些经过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多年摸索、的成果,我国可以借鉴其中的一些合理内容,并有必要在准则中加以体现。

我国的新准则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

应当注意的是,与会计国际趋同不等于等同,趋同允许由于国家在经济环境、法律制度、文化理念以及监管水平等原因在会计处理与国际会计管理方面存在的差异。

而且,它也不是简单的协调,而是协调的进一步深化。

1.3.3是适应我国会计法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必须与我国的法律要求和具体实际相适应。

全国人大于1999年修订了《会计法》,国务院于2000年制定并发布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这些新的法律法规对于企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以及会计要素的定义等都作了新的规定。

原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尤其是基本准则的相关内容已经与上述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产生了不一致的地方,需要加以修改。

因此中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是我国会计法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1.4我国的会计目标

会计的目标一直是会计界的一个热点。

西方会计界主要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探讨会计目标,并逐渐将其视为会计理论研究的起点,这在美国财务会计概念结构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70年代后美国会计界关于会计目标的研究,形成了两个主要流派:

受托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

而我国会计理论界对于会计目标的探讨,也主要局限于这两个学派之争。

1.4.1受托责任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局限性 

在受托责任学派看来,由于资源(主要是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资源的受托者就负有了对资源的委托者解释、说明其活动及结果的义务。

因此,会计的目标就是向资源的提供者报告资源受托管理的情况。

受托责任学派认为,为了有效地协调委托和受托的关系,客观、公正地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首先,在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应强调客观性,在会计确认上只确认实际已发生的经济事项;其次,在会计计量上,由于成本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因此坚持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以有效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再次,在会计报表方面,由于经营业绩是委托者最关心的一个方面,因此收益表的编制显得尤为重要。

 

1.4.2决策有用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局限性  

1964年—1966年,美国会计学会发表了《基本会计理论报告》,初步提出了将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会计信息的用途、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和经济决策联系起来的会计目标思想。

在报告中,会计的第一项具体目标被描述成:

为了“作出关于利用有限资源的决策,包括确定重要的决策领域以及确定目的和目标”而提供有关的信息。

1978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对财务报表的目标则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1)财务报告应提供对现在和可能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作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及类似决策有用的信息;

(2)财务报告应提供有助于现在和可能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评估来自销售、偿付到期证券或借款等的实得收入的金额、时间分布和不确定的信息;(3)财务报告应能提供关于企业的经济资源、对这些经济资源的要求权(企业把资源转移给其他主体的责任及业主权益)、以及使资源和对这些资源要求权发生变动的交易、事项和情况的信息。

概括来说,在决策有用学派看来,会计的目标就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利于其决策的会计信息,它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

1.4.3从产权理论的角度来看,会计目标应被明确为“节约交易费用” 

既然在我国的经济环境中,受托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均有其局限性,那么当前我们该如何构建适合我国经济特点的会计目标呢?

从法学角度来讲,产权可以被定义为“主体拥有的对物和对象的最高的、排他的占有权”。

它是指民事权利主体所享有的经济权利,包括以所有权为主的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等。

其内涵可分为资本权、占有权、收益权、处置权等。

投资者对企业拥有所有权,债权人对企业拥有排他性的只能由自己行使的债权,政府对企业拥有税收征管权等,因而我们可以明确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都是企业的产权主体,另外资本市场上广大的资金供应者也可看作企业潜在的产权主体。

根据这一理解,我们认为,会计应该是为这些现实的或潜在的产权主体服务的。

另外,产权理论认为,虽然市场交易能协调分工,但要完成市场交易是需要费用的,而且有些时候这些交易费用是非常大的。

正因为如此。

企业作为一种有别于市场的协调分工的组织形式就出现了。

虽然用企业方式协调分工完成交易也需要费用,但因为企业方式的交易费用低于市场方式的交易费用,即交易费用的节约是企业出现的原因。

而在企业的不断发展演进过程中,交易费用的不断节约不仅是因为在企业内部某些市场交易被相应的指令所取代,还因为会计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从会计学角度看,会计对产权的基本功能正好在于明晰产权及保护产权。

明晰产权与产权界定有着必然的联系,界定产权的目的就是为了明晰产权,界定好的产权在营运过程中又需要得到经常的维护才能保持明晰。

正因为会计和界定产权之间的紧密联系,使会计信息在是否具有客观性、公允性、相关性等方面以及是否按照必要的程序进行披露方面,影响着会计信息交换过程中的交易费用的大小,并最终影响市场资源的配置。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现实的和潜在的产权主体日益复杂多样,于是各产权主体必然要求会计提供客观、公允、相关的信息来节约其交易费用。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会计作为“节约各产权主体交易费用”的目标始终贯穿着整个经济的发展中。

  

1.4.4会计目标的构成 

要全面地把握会计“节约交易费用”的目标,我们还需要分析构成和制约会计目标的三个要素即会计目标的主体、客观及实现方式。

(1)会计目标的主体。

它主要包括谁是会计信息的使用主体和提供会计信息的主体两个方面。

前者指的是“谁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这一问题。

既然会计的基本目标是“节约各产权主体交易费用”,那么,和企业产权相关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接受委托经营管理企业的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以及众多的潜在产权主体构成了会计信息的使用主体;后者也就是“谁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这一问题,一般而言即为联结企业和各类产权主体关系的会计组织机构和会计人员。

(2)会计目标的客体。

它主要明确“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信息”这一问题。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为节约交易费用,必然对会计信息提出要求,他们从自身利益出发,希望会计信息是客观的、公允的及他们需要的。

因此,具备客观性、公允性、相关性的会计信息构成了会计目标的客体。

  (3)会计目标的实现方式。

它主要强调的是会计信息的提供方式及用途。

由于我们已明确会计信息的使用主体为那些和企业产权相关的投资者、债权人、政府、接受委托经营管理企业的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以及众多的潜在产权主体,那么会计信息在考虑各方的需求之后,其提供方式相应地就有了正式对外公布的会计报表和对内的会计报告及非簿记方式。

提供会计信息的这些方式,降低了会计信息使用主体的搜寻信息的成本及由此可能导致的决策失误带来的风险。

1.5结语

虽然,从表面上看,作为“节约与相关的各产权主体及潜在的产权主体的交易费用”的目标与决策有用学派有一定的联系。

在大多数情况下,交易费用的节约正是因为信息使用者在使用会计信息后作出正确的决策基础上实现的。

但是,“节约交易费用”论的优势是“决策有用学派”所不具备的。

另外,在我国资本市场发育并不健全的情况下,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尽管不能单纯依靠会计信息进行决策,但他们通过运用这些公布的会计信息而节省交易费用确是勿容置疑的。

正是在这些意义上,与决策有用学派相比,“节约交易费用”论更适合我国的国情。

2环境会计的基本理论框架

2.1环境会计的基本假设

(1)会计主体的假设。

环境会计的主体假设侧重点是会计主体的行为特性。

当企业的生产造成了环境污染或是影响了其他企业生产时,会计核算就不仅仅局限于会计主体本身所拥有的资产,还将这种由会计主体的行为所产生的外部不经济性包含在会计的核算对象内。

因而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核算服务的对象或者说是会计人员进行核算所采取的立场及空间活动范围的确定。

(2)可持续发展假设。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假设是指环境会计核算以会计主体在自然资源不枯竭、生态资源不降级的基础上,保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如果自然资源开发过量、生态资源的降级加剧,会计主体的经济基础活动可能会被迫停止;相反,如果环境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就可持续地进行下去。

可持续发展基于这一原理,提出了会计主体进行经济活动的时间性规定。

尽管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中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但会计核算与监督的基本立足点应该是可持续发展。

这个立足点包括三个方面的,即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

以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三者相互统一与协调。

(3)货币计量的假设。

环境会计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应选择货币计量单位。

货币计量的优点是能为不同质量、数量的物品提供一个统一的量度标准。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价值,但由于受科学知识水平的限制,要将实物量度转化为货币量度,其精确程度难以保证。

在这种情况下加以非货币计量成为必要。

多种计量表现能够相互补充,提供更加完整准确的信息,满足各方面的要求。

2.2环境会计的对象

传统会计理论把会计对象看作是企业资金运作有关的经济事项。

而环境会计的对象则大大突破了资金运作这一范畴,它所考虑的是除了资金之外的资源环境、整个社会生产消费以及生态循环价值。

因此环境会计对象具体化所表现出的六大会计要素也需重新界定。

环境成本应在首次得以识别的期间加以确认。

若符合资产的确认,应将环境成本资本化,并在当期及以后各受益期间进行摊销;否则,应作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而且资产中应增加自然资本加入其中,在收入要素中除了确认传统的生活经营所带来的收入外,还应包括企业在执行环保政策、积极治理污染时所享受到国家给予补帖、资金和税收减免、企业回收的“三废收入”、其他单位和个人缴来的环境损害赔偿费或罚金收入、以及实施环保措施后企业形象、信誉度的提高而带来的社会效益等。

而费用不能仅仅计算经济成本,还要包括社会成本、环境成本,以及耗用资源和排污而被收取的生态环境补偿费、治理费、环境研究与开发费。

2.3环境会计的目标

环境会计目标同传统会计一样,也有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

基本目标就是在促使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同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环境,努力提高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具体目标是组织相应的环境年度会计核算,充分披露企业的环境信息。

2.4环境的一般原则

会计原则是确认和计量会计事项所依据的规则,对会计核算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环境会计除了和传统会计一样要遵循客观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外,还需遵循下列与传统会计有所区别的原则:

(1)重要性原则、可比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是指环境会计在会计核算时,应将环境、资源因素按重要性排列,选取对起重要的事项进行核算。

可比性原则要求严格按照联合国设计的环境会计体系进行处理。

(2)政策性原则、性原则,充分披露性原则也有别于传统会计。

政策性原则在会计显得更为重要,对于那些不自觉的企业,这项原则就显得举足轻重了,那些法规、法纪就相应起着约束的作用。

社会原则是指环境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应充分提示企业对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

充分披露原则要求环境会计在公布报表、提供会计信息时,必须全面、公正地反映企业对生态环境的作用、保护或者污染、损耗等情况,不得有意忽略或隐瞒重要的数据资料,使信息使用者发生误解。

3如何促使企业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重要在于反映揭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义务和责任。

而企业披露的主要目的是树立和强化企业的良好形象,并非真正的去履行社会报告责任或公共会计责任。

所以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体制来促使企业对信息的披露。

3.1对企业内部的要求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必须要以不同企业厉害关系者共同享有的原则上,具体有:

必须让使用权所有的企业厉害关系者以及可能成为企业厉害关系者能得到充分的相关信息,使其正确投资;必须使企业的权益方或其他投资能得到充分的相关信息,使其衡量其权益上的变化;必须使具有经济依赖性的企业厉害关系者能获得必要的信息,使其能适当做出自己的调整。

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环境信息的披露具体包括下列几项:

企业已通过并建立的环保措施实施的政策和方案;政策执行后,在所属领域内的影响;企业的环保措施达到政府所要求的程度;企业环保经常性支出的数额;企业是否有环境负债。

这些内容可选择下列模式披露出来:

在现有会计报表内披露,但不单列项目;在现有会计报表内披露,并单列项目;编制单独的环境会计报表或环境会计报告;在会计报表附注或财务状况说明书中披露;在财务报告之外的其他年报中披露。

3.2政府应采取的措施

(1)积极借鉴国外的现有成果,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加强对环境会计和上的研究,以指导我国的环境会计实践。

(2)修改会计法,完善会计准则,建立会计制度。

将环境会计核算和监督列入会计法规,这样无疑以形式确立了它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将它付诸实践的最强有力的手段。

(3)给出明确的价格信号。

从某种程度上说,政府对于资源的使用尽量不采用或少用免费的措施。

免费只适用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对有限的资源免费消费无疑将导致其耗尽和恶化,同时也不利于环境会计的计量。

4我国环境会计若干问题

(1)环境会计目标的不明确。

对我国而言,环境问题涉及面广,需要社会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予以优化,如鼓励替代能源、改革管理体制、发挥市场功能等,单凭会计这一手段是很难奏效的。

(2)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要求不迫切。

社会经济发展到今天,环境资料信息的使用者仍然主要是政府部门。

企业公布环境信息对自身无益处。

(3)过于追求理想化的环境会计模式。

环境会计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理论与实务有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过于将其规范化,系统化势必影响其发展的进程。

5环境会计的发展方向

环境会计由自身的特点所决定了其发展的方向主要有两个:

第一种就是沿袭传统会计的基础上,重新确定会计要素,从而企业所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