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考试小升初必考古诗词详解及考试题.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098774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55.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语文考试小升初必考古诗词详解及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小升初语文考试小升初必考古诗词详解及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小升初语文考试小升初必考古诗词详解及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小升初语文考试小升初必考古诗词详解及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小升初语文考试小升初必考古诗词详解及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升初语文考试小升初必考古诗词详解及考试题.docx

《小升初语文考试小升初必考古诗词详解及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语文考试小升初必考古诗词详解及考试题.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升初语文考试小升初必考古诗词详解及考试题.docx

小升初语文考试小升初必考古诗词详解及考试题

 

小升初语文练习:

小升初必考古诗词,详解

 

及练习题!

小升初备考也应当慢慢的让孩子学起来了,今日总结了历年各地小升初必考古诗词详解及练习题,家长们为孩子珍藏了,留着此后慢慢练习吧。

 

一《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敕勒是我国北方少量民族的名称,顾名思义就是颂扬北方敕勒

族游牧生活的美好。

2、有关考题

(1)敕勒歌是一首____朝时的民歌。

(北)

(2)穹庐是指______(蒙古包)

(3)“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____(现)

 

二《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这是一首汉代乐府诗,乐府是汉武帝年间设置的一种掌管音乐的机构(有点像此刻的娱乐企业),负责收集民歌,曲谱,训练音乐人材(歌手)。

因此由乐府收集而流传下来的诗歌就是乐府诗了。

2、有关考题

(1)《江南》题目中的“江”是指________________(长江)

(2)汉乐府的意思是(汉朝掌管音乐的机构)

(3)诗歌经过对莲和鱼的描绘,表现了_____________的快乐心情。

(采莲人)

(4)“鱼戏莲叶间”这句诗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三《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这首诗的作者是骆宾王好多孩子都知道,但是知道他是初唐四杰之一的就极少了。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三人一同被合称为“初唐四杰”

2、理解这首诗应当注意的几点:

色彩:

白毛、绿水、红掌

动作:

向、歌、浮、拨。

 

四《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1、这首诗每句都在写风,主题也是咏风。

说风能使晚秋的叶子落

下,能催开二月的鲜花,能掀起千尺巨浪,能把翠竹吹得歪倾斜斜。

实质上这首短小的诗告诉了我们一个写作的简单规律:

所写内容必定是扣题详写的,从不一样的几个方面。

有时间的话能够让孩子试试自己写写风。

2、有关考题

(1)“三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暮秋)

(2)“解”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能够)

(3)填上一个表示数字的词语。

解落____秋叶,能开_____月花。

过江_____尺浪,入竹_____竿斜。

 

五《山村》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这是一首经典的少儿启发诗,但在给四年级孩子讲课的过程中间仍旧有学生不知道这首诗,特别是对于作者的一些状况的不认识,下边整理一些供大家参照。

1、作者简介: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又称安乐先生、百

源先生,谥康节,后代称邵康节,北宋五子之一,北宋理学家。

2、与邵雍有关

(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一世之计在于勤”出自邵雍

(2)邵雍一声淡泊名利,以教书为生。

当时的司马光,程颢,程

颐等都特别恭敬他。

还凑钱给邵雍买了一套房屋。

取名为“安乐窝”这也是他号安乐先生的由来。

(3)邵雍精晓易学。

说白了就是很会算命。

(4)邵雍最合适读的一首作品就是这首《山村》

 

六《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对于作者:

贺知章字季真,号四明狂客,主要善于写绝句。

外一首《回乡偶书》也广为流传。

2、这首《咏柳》是一首咏物的诗,经过对于柳树的描绘,赞叹了

春季给大地带来的勃勃活力。

3、有关考题

(1)本诗中妆的意思是_________(妆扮),丝绦________(用丝编成的绳带)

(2)本诗中运用了(拟人,比喻,设问)的修辞方法。

(3)诗人把(春风)比作一把剪刀,形象,富裕美感。

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七《古朗月行》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神仙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1、《古朗月行》:

朗月行是一个乐府古题。

李白用了这个题目因此叫“古朗月行”,但李白并无袭旧,而是自成以风格。

特别是前四句,经过简单的文字写出了小孩对于月亮懵懂的认识。

2、李白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这首诗相同经过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的奇妙联合,表现了一个奇特而又符合情理的艺术境界。

3、有关考题。

(1)“又疑瑶台镜”中的“疑”和“疑是地上霜”的“疑”都是(思疑)的意思,这两句诗分别出自李白写的(古朗月行)和(静夜思)

(2)李白的这首小诗写得是他小时候对月亮的见解,诗人把月亮比作(白玉盘)和(瑶台镜),十分天真而可爱,语言朴素,比喻风趣。

(3)诗中(又疑瑶台镜)这一句借助神话传说,表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

 

八《锄禾》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这首诗又叫《悯农》,作者唐朝诗人李绅。

《悯农》共两首,

这是其一。

诗的要点是写农民的辛苦,并劝告人们要珍爱粮食。

2、有关考题

(1)这首诗中间的名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劝告人们要(珍惜粮食,不要浪费)。

(2)诗的开头描绘了骄阳当头(农民)的辛苦,提示人们(珍惜农民的劳动成就),诗歌表达了对农民(恭敬与怜悯),有名诗人范仲淹《江上渔者》中也有两句诗写出了劳感人民的饥苦,这两句诗是(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3)请谈谈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

 

九《悯农》其二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民犹饿死。

1、译文:

春季中下一粒种子,秋天能收万颗粮食,全国都没有闲

置的土地,但仍旧有农民饿死。

好多学生,直译这首诗是没有问题的。

但农民为何会有这样的遭受呢?

既然收了那么多粮食,为何还会有农民饿死呢?

这其实是封建社会的盘剥制度造成的惨剧。

2、有关考题

(1)《悯农》二比《悯农》一更为深刻,对农民的辛勤及凄惨命运做了真切的描绘,你有什么感想请说一说。

(2)诗中第

(1)句写春种,第

(2)句写秋收。

春华秋实归纳了(农民)生产粮食的(辛苦)。

“一粒粟”和“万颗子”形成鲜亮对照,表现了农民劳动(创建的巨大财产)。

 

十《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天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作者:

王之涣字季凌。

是盛唐期间有名的诗人。

2、要点词语解说:

(1)鹳雀楼:

是在此刻山西省永济市西南,由于常常有一种叫鹳雀的鸟在上面栖息而得名。

(2)依:

傍着尽:

消逝穷:

达到极点更:

再。

3、有关考题。

 

(1)前两句诗是诗人所____(见),短短的十个字,此刻看来,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景,后两句是诗人所(想),要想看到最远方,就得登上更高一层楼。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句诗此刻被人用来鼓舞他人踊跃向上、不停努力。

请你写出其余的激励人们的诗句(比方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

 

十一《画鸡》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浑身雪白走未来。

平生不敢轻语言,一叫千门万户开。

1、作者:

唐寅,字。

是明朝很闻名的和。

2、直译:

它的头上鲜红如红花绽放的帽子不用种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白鸡因此浑身雪白走过来。

一世中它素来不敢随意说话,一旦喊起来千门万户就跟着翻开了。

3、这首诗前两句状物明确,依据从局部到整体的次序,生动的刻

画出了大公鸡的庄严姿态。

后两句又道出了深刻的道理,说出了公鸡的庄严,同时也是在暗喻自己。

 

十二《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作者:

杜甫。

字,号。

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人称""他的

诗被称为""

2、这首诗主要写的是作者居住的环境周围漂亮的风景。

碧绿的柳

树上,黄莺在歌唱,晴空万里的蓝天,一行白鹭在翱翔。

()从窗口能够看见西山的白雪,门外沿江停着来自万里之外的船只。

()

这首诗由近及远,描绘有动有静,动静联合,描述出了一副特别优美的图画。

3、有关考题

(1)大李杜指的是()和(),小李杜指的是()和()

(2)诗人杜甫生于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时,历尽困难,他的诗记

载了这一期间的历史现实,因此被后代称为()

(3)这首诗描述的是什么季节的风景?

请此外写出两句描绘该季节风景的诗。

 

十三《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题目顾名思义就是送给汪伦的诗,汪伦是李白的朋友。

本诗以

潭水之深比喻两人友情之深。

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怀。

真切做到

了"景真情切"

2、有关考题。

(1)这是一首()诗,是()送别()

(2)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继()以后的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3)本诗运用了()的修辞方法形象的写出了两人之间的深沉友情。

 

十四《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节气,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描述的是春夜雨景。

"好雨"同时也说出了作为一个"好人

"应当拥有的崇高品行。

2、有关考题。

(1)读音。

好()雨,潜()入夜,花重()锦官城

(2)这首诗是描绘春夜()的,诗人依据()雨,()雨,(看)雨的思路,赞叹了()的实时。

(3)"好雨知节气"这句运用了()的修辞方法。

 

十五《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直译:

远远奔腾而来的黄河,仿佛与白云连在一同,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峰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须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本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2、凉州词:

别名《凉州歌》。

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

配的唱词。

黄河远上:

孤城:

 

仞:

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13cm或264cm,约等于或。

羌笛:

古羌族主要散布在甘、青、川一带。

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属于一种乐器.

杨柳:

《折杨柳》曲。

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

《诗·小雅·采

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

柳枝》,歌词曰:

"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

行客儿。

"

度:

玉门关:

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

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六朝时关址东移至

今安西双塔堡邻近。

何须:

3、有关考题

(1)辨音

黄河远上白云间()京口瓜洲一水间()

(2)判断对错

仞是古代长度单位,七米或八米为一仞。

()诗中杨柳指的是《折杨柳》这首曲子。

()

 

十六《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泊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作者:

字牧之。

号。

主要善于写七言绝句。

与当时此外一位有名诗人李商隐合称"小李杜"除本篇之外杜牧的七绝《赤壁》建议学生背诵。

2、诗文剖析:

诗的前两句写出了山势的高峻。

三四句写暮秋美景。

经过对斜阳中的枫叶和二月的花朵的对照,突出了红叶独有的美。

描绘光景的次序由远及近。

3、有关考题。

(1)小李杜是指________,李杜指(),王孟指()同为山川田园派代表诗人,韩柳指的是()

(2)模仿例子填空。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

白云深处有人家--()

泊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3)先人写秋常写秋的凄凉,而这首《山行》倒是秋的颂歌。

有名诗人刘禹锡也有一首诗是颂秋的,把这首诗默写下来。

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寥寂,我言秋天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十七《夜宿山寺》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斗。

不敢大声语,惊恐天上人。

1、夜宿山寺就是夜晚借宿在山上的寺院。

2、这首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楼的高,表达了诗人神往神仙

般生活的追求。

3、危楼,这里指高楼。

而不是快要坍毁的楼

4、直译:

山上寺院的高楼多么高,人在楼上一伸手就能够摘天上

的星星。

我不敢大声说话,唯惊恐动天上的神仙。

5、有关考题。

(1)解说以下词语的意思

危楼_______________百尺_______________

(2)本诗运用了()修辞手法,写出了楼宇的高。

 

十八《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日照香炉生紫烟。

1、直译:

太阳照耀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远看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

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仿佛是绚丽的银河水落自九天。

2、本诗描述了庐山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风景。

前两句写香炉峰和

瀑布。

后两句是诗人想象,化静为动。

3、有关考题。

(1)组词

炉()庐()遥()瑶()

(2)判断对错(都是正确的)

 

1)诗人采纳夸张的方法,抒发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前两句把动向瀑布写静了。

()

3)"疑"与疑是地上霜中的"疑"意思相同()

 

十九《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1、白居易曾在江南杭州和苏州当官,很受当地民众的敬爱。

这首

词是他回想江南光景的作品,艺术上很有特点。

先说选材。

这首词就是写春季日出时的江南风光。

江南风光之美,在于她的艳丽明丽,而最漂亮的是那碧绿的江水,最明丽的是那鲜红的江花。

能够说,写江南的"日出江花"和"春来江水",正是写最美的地方,最美的时辰,最美的风景。

2、修辞。

形容花红和水绿的两句诗,都是比喻:

春风吹拂的满江

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相同绿;晨曦照耀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

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季衬着得多么绚烂多彩,多么活力勃勃啊!

那迷人醉人的春光,当年在苏杭是以前金属锰览过的,此刻却没有那样的时机了。

诗不由惋惜地说:

叫人怎能不江南呢?

结尾这个反问句,诉说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的热爱,也激发着读者对那漂亮风光的深深的神往。

3、有关考题

(1)白居易是一个()诗人

(2)蓝在句中的意思是()

(3)诗中的对仗句是()

(4)"谙"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熟习)"红胜火"意思是_______

()"绿如蓝"意思是_____________。

()

 

二十《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嘴立。

1、作者: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世称。

此刻浙江杭州人。

生于清代乾隆年间,是有名的田园诗人。

2、这首诗刻画了一个开朗可爱的牧童形象。

前两句写牧童骑牛边

走边唱,后两句,歌声嘎但是止,本来是想捕获树上的鸣蝉。

3、有关考题

(1)解说下边词语的意思。

 

林樾:

_______()意欲________()

(2)填空。

1)袁枚字(),号(),是()代诗人。

2)本诗中哪一句描绘了牧童的静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哪一句描绘了牧童的静态?

(突然闭嘴立)

 

二十一《华山》宋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顾白云低。

1、直译:

华山高耸,只有天在它的上面,再没有其余山能与它同

高齐肩。

仰头望,江上太阳近在咫尺,低头看,白云在脚下下回旋。

2、风趣的是,历史上还有一位曾三步成诗的诗人,他即是北宋有名政治家、诗人寇准。

据史料载,寇准年少时,其父宴请来宾,酒至酣,一客人建议请寇准即席赋诗助兴,寇准欣然应允。

客人命题为《咏华山》。

接题后,寇准踱步思忖,至三步,一首五绝信口开河: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顾白云低。

寥寥数句,道出西岳华山宏伟峭拔之势,满座来宾无不叹服。

3、作者:

寇准,北宋政治家﹑诗人,汉族。

字平仲。

寇准与宋初山林诗人潘阆﹑魏野﹑“九僧”等为友﹐诗风近似﹐也被列入晚唐派。

4、有关习题

(1)《华山》这首诗主要写了华山的______。

()

(2)本诗经过对于()烘托出了华山的高

 

二十二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直译:

清晨告别了矗立在云霞里的白帝城,坐船而下,相距千

里的江陵一天就能够回去。

两岸的猿猴的喊声向来在山谷反响,轻巧的小船,已经穿过了万座重重的高峰。

2、要点词语解说:

(1)早发白帝城:

(2)朝辞:

(3)千里江陵:

3、有关考题

(1)《早发白帝城》是写唐朝大诗人()在()时从()出发。

 

(2)“万重山”与“一日还”突出了诗人回家时的()心情。

(3)李白的时擅于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

《赠汪伦》中桃花潭水

深千尺与本诗中的哪一句相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

()

 

二十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直译:

老朋友孟浩然与我在黄鹤楼告别,在繁荣绽放的三月,

他坐船东下去扬州,孤单的船儿越走越远,逐渐消逝在碧空的终点,只看见连绵的长江水滔滔不停的在天边奔腾。

2、这首诗是李白为孟浩然所作。

主要写两人的分别之情。

情调轻松,充满了诗情画意。

3、有关考题

(1)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烟花”指的是()

(2)唯见长江天际流中的“唯”的意思是()

(3)请写出几个含“际”的成语。

(4)这首诗同《赠汪伦》相同是一首()诗,本诗借景抒怀,尔后者以()比喻送别之深情,生动形象。

 

二十四《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小孩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作者:

字廷秀,号诚斋。

写的诗被称为“诚斋体”,诗集为“诚

斋集”今江西省吉水县人。

宋代优秀的诗人。

2、直译:

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道伸向远方。

小道旁边

的树上的花已经凋谢了,而新叶却刚才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

小孩们奔跑着,追扑那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

但是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后,孩子们就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

固然他们找不到蝴蝶,但是他们依旧很快乐、快乐。

3、有关考题。

(1)宿新市徐公店的意思是()

(2)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晚春乡村风景的诗,请找出能够表现小孩捕蝶快乐天真的动词()、()

(3)本诗作者是(),是()朝的优秀诗人。

 

二十五《塞下曲》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1、直译:

将军配戴着用鹫鸟的羽毛做成的箭,燕尾形刺绣的旌旗

飘带迎风漂浮。

矗立着宣告新的命令,千营的将士一齐回应。

2、卢纶的《塞下曲》共有六首,小学阶段所说的《塞下曲》指得

是这首。

这首边塞小诗,写一位将军猎虎的故事。

3、有关考题。

(1)辨音。

本诗最后一局中“没”应读(),棱读()

这首诗中的那两句写出了将军的箭法高明。

()

 

二十六《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直译:

泉眼无声的,仿佛很珍惜似的细细流着泉水,树荫照耀着池水,忧如也无穷喜欢这柔和明媚的水面。

小小的嫩荷刚才露出一个紧裹着的尖角,就已经被戏水的蜻蜓发现,立在上面休息了。

2、这首诗写得就仿佛一幅花鸟鱼虫的画相同,画面中,池,流,荷,蜻蜓层次丰富,活力盎然。

3、有关考题:

(1)组词

惜()昔()池()驰()

(2)泉眼无声惜细流中的“惜”的意思是(珍惜)

(3)树阴照水爱晴柔中“爱晴”的意思是(喜欢晴日)

(4)杨万里是(宋)代诗人,字(廷秀),号(诚斋),是一个多产诗人。

 

二十七《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花团锦簇老是春。

1、直译:

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沿着泗水河边去找寻漂亮的风景,看那无边的大地一时间都换上了新装。

在春游中很简单认识了东风的面貌,由于春季老是百花吐艳,花团锦簇的。

2、作者:

朱熹,字元晦,号晦庵。

宋有名理学家,教育家。

3、这首诗的前两句写在一个明朗日子里,诗人在泗水河寻春的情形。

后两句写百花争艳,花团锦簇,到处一片春的气味。

 

4、有关考题。

(1)胜日寻芳泗水滨中的“胜日”指的是(风和日丽的日子)

(2)无边光景一时新中的“一时”指的是(一时间,形容时间短暂)

(3)等闲识得东风面中的“等闲”(平时)

(4)《春日》是诗人闲步在(泗水)河边,享受踏青的乐趣。

诗中的哪两句诗你感觉最富裕真理?

(等闲识得东风面,花团锦簇老是春。

二十八《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小雨不须归。

1、直译:

西塞山下,白鹭掠过,桃花绽放,春水初涨,鳜鱼更是肥沃。

戴着青竹笠,披着绿蓑衣,在斜风小雨中垂钓的人都不想回家。

2、作者:

张志和,字子同。

自号“烟波钓徒”《渔歌子》共五首,流传最广。

这首诗经过自然风光的描绘和对渔人垂钓的赞叹,表现了作者希望自己永久隐居江湖,神往自由生活,享受人间乐趣的心情。

3、有关考题

(1)张志和是(唐)代有名诗人,自号(烟波钓徒)

(2)这首诗第一句点明地址,烘托渔夫的安闲自得。

第二句,表

现了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第三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方法,第四句描绘了打鱼人的(打鱼的神态,乐而忘归)

 

二十九《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量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直译:

西湖究竟是处在六月中,风光与其余节气都不一样。

连天的荷叶一望无际,分外碧绿,照耀着阳光的荷花,也异样红艳。

2、这是一首写景诗,写得是夏季,作者采纳的光景是荷花。

前两

句写诗人面对六月的西湖风光,发出衷心的赞叹,后两句抓住了与四时风光不一样来描述。

3、有关考题。

(1)“晓出”的“晓”指的是(清晨)

(2)“别样”的意思是(特别)

 

(3)这首诗是南宋大诗人(杨万里)送朋友(林子方)时写的一首诗,送朋友的时间是(清晨),地址(西湖)。

(3)这首诗描述的是夏季的风景,你从哪句诗能够看出来?

 

三十《赠花卿》唐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繁,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1、直译:

锦官城里的音乐声柔和婉转,一半跟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

这样的乐曲只应当皇宫里才有,平时百姓家哪里能听见几回?

2、《赠花卿》意思就是(以此诗)赠予给花敬定。

锦城:

即锦官城,此指成都。

丝管:

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这句说战乱勘定后的成都,主将大张筵席,尽兴作乐。

纷繁:

形容乐曲的柔和婉转。

天上:

双关语,虚指指天宫,实指皇宫。

3、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详细形象的描述,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联想。

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好赞叹到了极度。

 

三十一《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抚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这首诗是唐朝有名诗人王维暮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表现了一种安静安宁的境地,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正确描述。

2、要点字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