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及答案分析.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090926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52.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现代文阅读及答案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及答案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及答案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及答案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及答案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现代文阅读及答案分析.docx

《中考现代文阅读及答案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现代文阅读及答案分析.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现代文阅读及答案分析.docx

中考现代文阅读及答案分析

中考现代文阅读及答案分析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风雪渡口

张粉英

一只船,一双桨,一件黄马甲,点缀在白底上成就了一幅冬季美景图。

河的两岸寂静,寒冷,白茫茫一片。

2018年的一场暴雪,还在下。

风,迎着船头横冲直撞过来,逮住一片雪花就砸在人的脸上,手上,身上,坐船人瑟瑟发抖。

摆渡人的黄马甲领口向外冒着热气﹣﹣他双手正奋力划着桨,此岸到彼岸,他要将我,一个冒着风雪急着办事的人,送过河去。

摆渡人老张,黑瘦黑瘦的。

他的双手,各自操纵一把木桨,双臂用力划着;他的身子,一会儿前倾一会儿后仰,两脚跟着一前一后调整平衡。

如今在水乡,这种完全依靠人力的渡船已不多见。

“为什么不给渡船装上发动机,马达一拉,船不就突突突跑开了?

”我问。

老张指着不远处一座又一座的桥:

“没必要了,再过几年,这渡口也要造桥了。

他是这条河上最后的摆渡人。

河流的源头来自盐城,蜿蜒100多公里入长江,曾经是里下河地区水上交通运输主动脉之一,滋养了世世代代的水乡子民。

它流过一个叫五尖的地方,生生将村庄冷酷地一分为二,让人慨叹“隔河千里远”。

摆渡,多少年来是连接村庄的唯一工具,此岸到彼岸,一年又一年。

老张的工作时间,冬天是早上五点到晚上五点,夏天是早上四点到晚上七点。

老张说,“农村人都起早贪黑,天亮就爬起来,我和他们一样。

”他的渡船没有准确的时间表,有人来了,看见老张在船上,登上船就走;要是没人,就站在渡口喊一声:

“过河了!

”老张瞬间出现,不管此岸彼岸,不管刮风下雨。

也有深更半夜来渡河的,那都是赶急的,比如人生病了,比如孕妇肚子突然疼了,你能不送人家过河去?

老张自出生起,家门口就有这条河,他是看着渡口来来往往的船只长大的。

他的父亲,更老的老张,曾经的摆渡人,如今70多岁,在家烧烧饭养养鸡鸭,倒也乐趣无穷。

每天中午,估摸着渡船不忙的间隙,老父亲会踱步100多米到渡口,替换儿子回家吃饭。

老父亲早已摇不动船桨了,常常静静地坐在船头看流水,看飞鸟,看两岸的树和远处的桥。

遇到有人来过河,他会叫人家不忙的话先等着,顺便和人家扯点闲篇。

老父亲摆渡几十年了,附近十里八乡没几个人不认识。

问老张一年能赚多少钱?

老张说,大概两万多吧,比出去打工少多了。

“村里给了补贴,本村村民就不好再收钱。

”老张指指自己的黄马甲,“政府发给我的,也算交通部门的一员呢!

外村的村民,一人一次一元,三轮车电动车两元。

一天有个四五十元收入就算不错了。

我要是出门打工,谁来摆渡呢?

(选自《意读》2018年二月刊,有删改)

(1)“一只船,一双桨,一件黄马甲,点缀在白底上成就了一幅冬季美景图。

”结合课文,说说“冬季美景图”美在哪里?

(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

风,迎着船头横冲直撞过来,逮住一片雪花就砸在人的脸上,手上,身上……

②赏析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要是没人,就站在渡口喊一声:

”过河了!

”老张瞬间出现,不管此岸彼岸,不管刮风下雨。

(3)通读全文,概括老张从事摆渡工作的辛苦与困难。

(4)结合全文内容,分析题目“风雪渡口”的深刻含义。

(5)结合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分析老张与植树的牧羊人有哪些共同点。

【链接】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和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

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到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

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植树的牧羊人》)

【分析】本文记叙了老张从事摆渡工作的辛苦与困难:

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工作待遇低;工作无前途,即将被桥梁代替。

表达了作者对老张和像老张一样默默为他人服务的底层劳动者的同情与赞美。

【解答】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冬季美景图”美在景物,白茫茫的雪景,醒目的黄马甲,色彩绚丽;从“他的双手,各自操纵一把木桨,双臂用力划着;他的身子,一会儿前倾一会儿后仰,两脚跟着一前后调整平衡”可以看出,美还体现在老张划船动作之美,协调而有力量;从深层意思来看,“冬季美景图”还包括老张的心灵之美,寒冷的雪天,“他要将我,一个冒着风雪急着办事的人,送过河去”,他非常善良,能够急人所难。

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①从“横冲直撞过来”“逮住一片雪花”砸在人的脸上,手上,身上可知,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风人格化,突出了风力之大,表现了天气的恶劣,衬托出老张划船的艰辛、不易。

②“瞬间”意思是转眼之间,形容时间非常短,写出了老张在听到喊声后出现的速度非常快;不管表示条件关系,连用两个“不管”说明无论老张在河的哪一岸,无论天气怎样,他都能及时为他人摆渡。

这三个词语突出了老张对工作对他人充满热情。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从“摆渡人的黄马甲领口向外冒着热气——他双手正奋力划着桨”“他的双手,各自操纵一把木桨,双臂用力划着;他的身子,一会儿前倾一会儿后仰,两脚跟着一前一后调整平衡”可以看出老张的工作强度大;从“老张的工作时间,冬天是早上五点到晚上五点,夏天是早上四点到晚上七点”可以看出老张工作时间很长;从“问老张一年能赚多少钱?

老张说,大概两万多吧,比出去打工少多了”“外村的村民,一人一次一元,三轮车电动车两元。

一天有个四五十元收入就算不错了“可以看出待遇低;从“没必要了,再过几年,这渡口也要造桥了”可以看出他的工作没有前途。

(4)本题考查标题含义分析。

从表层意思看,“风雪渡口”指的是在“2018年的一场暴雪,还在下”的恶劣天气下,“他要将我,一个冒着风雪急着办事的人,送过河去”,即老张冒着风雪送有急事的“我”渡河;从全文内容看,“农村人都起早贪黑,天亮就爬起来,我和他们一样”“老张瞬间出现,不管此岸彼岸,不管刮风下雨。

也有深更半夜来渡河的,那都是赶急的”体现了老张不辞辛苦,不惧严寒,送村民渡河;从情感上来看,表达了作者对老张的敬佩和赞美之情,也表现了对和老张样默默奉献的底层劳动者的赞美。

(5)本题考查阅读比较。

从描写的主人公来看,老张是摆渡人,牧羊人是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普通老人,他们都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们的工作都非常辛苦,但他们对自己的工作都非常热爱,并且为之付出一生的时间,老张很自豪,他说黄马甲是“政府发给我的,也算交通部门的一员呢”,牧羊人一个人就把荒漠变成了绿洲;他们都具有奉献精神,老张虽然收入微薄,但也没有出去打工,他认为“我要是出门打工,谁来摆渡呢”体现了他强烈的责任感;植树的牧羊人凭借体力和毅力,“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令人敬佩。

答案:

(1)①色彩绚丽,对比鲜明,景色美丽。

②老张的划船动作有力、协调、平衡,使画面充满了力量感。

③老张在暴雪中顶着狂风送有急事的我渡河,急人所难,画面中荡漾着心灵的美丽。

(2)①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横冲直撞”“逮”“砸”把风人格化,表现出风的猛烈、无孔不入。

侧面表现老张划船的艰难。

②“瞬间”写出了老张出现的速度之快。

两个“不管”写出了老张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及时为他人服务。

这些词语表现了对工作的热忱负责,对他人的热情帮助。

(3)①工作强度大;②工作时间长;③工作待遇低;④工作无前途,即将被桥梁代替。

(4)①指文章开头老张冒着风雪送有急事的“我”渡河这件事。

②指老张日日夜夜、顶着风雨严寒送村民渡河。

③是对老张一生的写照,是对老张的精神的肯定与赞扬,是对像老张一样默默为他人服务的底层劳动者的同情与赞美。

(5)①都是写的小人物。

《飞雪渡口》中的老张是一个摆渡的,《植树的牧羊人》写的是一个叫普通的牧羊人。

②都是用一生来从事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事业。

老张冬天是早上五点到晚上五点,夏天是早上四点到晚上七点。

老张自豪自己也算是交通部门的一员。

牧羊人用一生让绿色染遍荒山。

③都极有奉献精神。

老张的“我要是出门打工,谁来摆渡呢”朴实的语言给人强烈的震撼;牧羊人靠一个人的体力和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完成了神一般的壮举。

【点评】句子赏析的答题方法:

一、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赏析一般格式为:

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比喻形象生动;拟人生动形象;排比整齐,有气势;夸张突出特点;反问加强语气;反语增加讽刺意味。

表述形式:

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

二、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1、人物描写格式:

人物描写方法+内容+中心表述形式:

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写出了……表达了……。

2、景物描写格式:

描写内容+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等)表述形式:

通过描写……烘托了……。

2.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机场的拥抱

肖复兴

在南京机场候机回北家,来得很早,坐在候机大厅无所事,看人来人往。

到底是南京,离立夏还有多日,姑娘们都已经迫不及待地穿上短裙和凉鞋了。

坐在我对面的女人,看年纪有三十多了,穿着一条齐膝短裙,在和节气,也和年龄赛跑。

来了一对年老的夫妇,坐在我身边的空座位上。

听他们一口纯正的北京话,就知道是老北京人。

他们说话的声音有些大,显然是丈夫的耳朵有些背了。

但看他们的年龄,其实也就七十上下。

听他们讲话,是在苏州无锡镇江转了一圈,从南京乘飞机回北京。

忽然,我发现他们的声音变得小了下来。

妻子压低了噪音在说话,只不过嘴巴尽量贴在了丈夫的耳边。

我隐约的地听到的话,是“真像!

”“太像了!

”,他们反复说了几遍,不尽的感叹都在里面了。

声音可以压低,像把皮球压进水底,目光却把心思泄露出来。

顺着这对老夫妇的目光,我发现他们的目光如鸟一样,双双都落在对面坐的这个女人的身上。

我才仔细地看了看这个女人,发现她的黑色短裙和天蓝色长袖T恤,还有脚上的一双白色耐克运动鞋很搭。

还有她的清汤挂面的齐耳短发,也很搭。

当然,和她清秀的身材更搭。

短裙并不适合所有的女人。

在她的身上,短裙却画龙点睛,让一双长腿格外秀美。

很像,这个女人很像谁呢?

心里便猜。

天底下,能够遇到很相像的一对人的概率,并不高。

这个女人,定让这对老夫妇想起了自己的什么亲人。

否则,他们不会这样悄悄地议论,声音很低,却有些动情。

能够让人动情的,不是自己的亲人,又会是谁呢?

我看见,妻子忽然掩嘴噗嗤一笑,丈夫跟着也笑了。

我猜想,笑肯定和对面这个女人有关,只是并没有惊动这个女人,她依然翘着秀美的腿,在看手机,嘴角弯弯的也在笑,但她的笑和这对老夫妇无关,大概是手机上的微信或朋友圈有了什么好玩的段子或信息。

“要不你去跟地说一下?

”“你去说吧,我一个老头子,怪不好意思的……”我听见老夫妇的对话,看着妻子站起身来,回过头冲着丈夫说了向:

“什么事都是让我冲锋在前头!

”便走到对面的女人的身前,说了句:

“姑娘,打搅你一下!

”那女人放下手机,很礼貌地立刻站起来,问道:

“阿姨,您有什么事吗?

”“是这样的,你长得特别像我们的女儿。

”说着,妻子打开自己的手机给这个女人看,大概是找到自己女儿的照片,这个女人禁不住叫了起来:

“实在是大像了!

怎么能这样像呢!

”我忍不住看了一眼身边的这位丈夫,他一脸笑吟吟地望着这女人。

“我们想和你一起照张相,不知道可以不可以?

”妻子客气地说。

“太可以了!

待会儿我还得请您把您女儿的照片发到我手机上呢!

丈夫站了起来,走到这个女人的身边,妻子冲我说道:

“麻烦你帮我们照张相!

”把手机递在我的手中。

我没有看到手机上的照片,不知道他们的女儿和他们身边的这个女人到底有多像,但从他们的交谈中知道女儿十多年前去美国留学,毕业后留在美国工作,工作忙,孩子又刚读小学离不开人,已经有五年没有回家了。

思念,让身边的这个女人像女儿的指数平添了分值。

照完了相,我把手机递给了妻子的时候,听见丈夫对这个女人说了句:

“孩子,我能抱你一下吗?

”女人伸出双手紧紧地拥抱住了他。

我看见,他的眼角流出了泪花。

那一刻,这个女人也流出了眼泪。

(选自(无花果:

肖复兴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有改动)

美文荐读课上,老师推荐了肖复兴的《机场的拥抱》,文中讲述了一个折射着人性之美的故事,同学们阅读后深受感动,畅所欲言。

(1)文章结尾画线句“那一刻,这个女人也流出了眼泪”描绘了中年女人拥抱着在机场遇到的陌生人“他”(一位思念着女儿的父亲)时的神态,含蓄地揭示了她内心的复杂情感,请用第一人称,以中年女人的口吻描写她当时的心理活动。

(2)这篇文章刻画中年女性的形象时,多处采用外貌描写,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就文章中外貌描写的作用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

【分析】文章讲述了在机场候机室内,一对年老的夫妇对着对面长的象自己女儿的陌生女人窃窃私语,微笑,并不断地发出“真像”的声音。

后来老妇人站起身走向陌生女人,给她看了自己女儿的照相,并请求“我”为他们拍张照。

文章在老人与陌生女人含泪的拥抱中结束。

小说反映了当今社会广泛存在的父母与子女长期分居的现象及长辈与晚辈之间的思念之情,提醒年轻人应尽可能多回家看看。

【解答】

(1)本题考查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分析的能力。

要围绕“对自己父母的思念和愧疚,要常回家看看父母”展开,要用第一人称。

(2)本题考查人物描写方法的判断与作用分析。

“坐在我对面的女人,看年纪有三十多了,穿着一条齐膝短裙”“看了看这个女人,发现她的黑色短裙和天蓝色长袖体恤,还有脚上的一双白色耐克运动鞋,很搭。

还有她的清汤挂面的齐耳短发,也很搭。

当然,和她清秀的身材更搭”“她依然翘着秀美的,在看手机,嘴角弯弯的也在笑”,是对女人的外貌描写,从她的装扮可以看出她年轻有朝气,为人清纯。

答案:

(1)示例:

父母总是挂念着远行的孩子,这位思女心切的老先生又何尝不是呢?

如果我能够慰藉他的思念之情,我真是感到太荣幸了。

我也好久没回家了,我的爸爸妈妈一定也像这对老夫妻想念女儿一样想念我。

今后,我一定要常回家看看。

(2)示例:

文中对中年女性的外貌描写极为精当,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

“我”从陌生人的角度来观察,抓住了她的衣着和外表最突出的特点。

如先是注意其短裙,接着是发现其T恤和运动鞋、发型、身材、秀美的腿,由粗到细,将一个爱美、时髦、打扮得体又懂得将自己的美充分展示出来的女性形象展示在我们面前。

文中描写人物的外形美并非可有可无,其作用一是交代她的年岭,为后面写像老夫妇的女儿作铺垫;二是衬托人物的心灵美,她配合老夫妇拍照、拥抱等细节才显得水到渠成。

【点评】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对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物的言行是心理活动的自然流露,所以解答此类试题,要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行动等进行分析,把人物的心理揭示出来。

3.阅读下列文章,完成问题。

艾叶又飘香

余雪云

郡时候,日子过得穷。

一年也就过这两个节:

端午节、春节。

说起来,那种对节日的期待和期盼呀,其实是潜藏于梦里梦外的,让小小的我心里充满了各种憧憬和盘算。

当然盘算最多的是吃,那个馋劲儿呀,都馋到梦里去了。

最可恨的是,每每梦到吧唧吧唧吃得正香时,总会被大人叫醒,或被野狗吠醒,反正没有一次能顺利地酣畅淋漓地吃个痛快。

令人特别沮丧。

不过。

“初一糕、初二桃、初三棕、初四艾、初五划龙舟”,那来自乡野山村的童谣。

我倒是记得牢牢的。

日子也的确像童谣唱的,从五月初一至初五端午节,每天都有仪式感。

比如做发糕,首先要磨好米浆,加糖、加发酵粉等候华丽蜕变。

随之,奶奶开始做准备工作了,往锅里注入一大锅水,将笼屉洗净垫上一块大布巾。

架在大锅上,水烧开后倒入米浆盖妤锅盖,蒸笼的周围用毛巾包裹严实以免漏气,这样蒸40分钟左右,发糕差不多熟了。

这时奶奶会用手扇一扇热气腾腾的蒸笼,然后拿双筷子往发糕一截。

凑近眼前一看,筷子上没粘到东西就说明发糕熟了,再往发糕面上撒些黑芝麻点缀一下,发糕便一下于生动起来。

像白雪公主的黑眼睛眨呀眨地向外张望。

由于大人们白天都在忙其他的事情,所以,通常选在晚饭后蒸发糕。

当天晚上,孩子们哪里也不去,就待在厨房里等,困了就躺在厨房的凳子上或趴在厨房的任意角落打盹儿,等吃到发糕时大概都晚上十点了。

对闹腾一天的孩子们来说,这个时间除了嘴巴能动,我估计身上其余的功能都已经睡着了,当大口大口的发糕被囫囵地吞进了肚子后,唯一能感觉到的是舌尖被燙得火辣辣的。

这是初一。

初二是吃桃子的习俗日,我至今不知道吃桃子的缘由。

记得有一年端午节前,爷爷和奶奶到泉州看望伯公,从泉州带回的水蜜桃,个儿大皮薄,水分多,口感酸甜适宜。

一个桃子估计有半斤多,吃上一个,小小的肚子一下子变得圆浓滚的。

那是我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桃子。

初三是包粽子。

棕叶是自家房前屋后的竹林里摘的,新鲜清甜。

绑粽子的绳子是棕树叶,棕树叶要提前到山上去割取,晒干后备用。

棕树的叶子像一把大大的蒲团扇子,用时要提前泡软,用锥子把棕叶划拉成一条条细细的丝线。

一把棕树叶大概可以包五六斤的米馅儿。

那时候,粽子的馅儿比较单调,要么纯糯米加碱,要么糯米加黑豆,当时对大家来说已经算是人间美味了。

包粽子是母亲的强项,母亲手很巧,包的粽子非常精致、结实,而且形状各异:

像羊角、像荷包;有四角棕、三角棕、菱形棕。

然后用野生的薄荷头同粽子炖在一起,整个厨房香气扑鼻。

薄荷香、艾叶香、竹叶香、棕树香、糯米香,还有柴火香,闭上眼睛,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在厨房里还是在原始森林里。

端午节前,母亲会买些彩线,找些碎布头儿给孩子做老虎、荷包、香囊之类的小玩意儿,再用五彩丝线卷边点缀,然后戴在孩子们身上,这些小饰品有时也成了我在其他小朋友面前炫耀的资本。

渐渐地,我也学会了做各种各样的小挂件。

(据民间传说,用五彩线系臂跟龙的文化习俗有关)

初四的早上,父亲会早早拿着镰刀去割午时草,什么葛蒲、艾叶、薄荷等。

太阳升起来时,父亲巳经把菖蒲和艾叶挂在门上了,满堂飘香,父母还不忘对孩子们说道:

初四这天要起早,才会更聪明伶俐的。

其实,过节这几天,期待、兴奋、嘴馋,根本不可能睡懒觉。

五月初五端午节,按家乡的惯例,中午饭吃炒面、扁食、鸭蛋(取用中午12点的古井水,放入午时草煮,据说这样煮的鸭蛋颜色橙黄鲜艳,有辟邪、祛湿气、祛风寒等功效)。

炒面和扁食是莆仙的特色食品。

记得有一年端午,家里没钱买肉,只好包素馅儿的扁食,用紫菜、花生、豆腐、葱头剁成馅儿,没想到没有肉参与的扁食,居然特别好吃,成了我记忆里的风味美食,也成了我几十年抹不去的乡愁。

吃好午饭,母亲会搬来大木桶倒入用午时草煮的水给孩子们沐浴,然后给孩子们换上新衣服。

端午节有新衣服,在那个时候是很奢侈的事情,那是个什么都凭票的年代,买布是凭布票去买,然后请裁缝师傅到家里来做断衣服。

孩子们添的所谓新衣服,无非就是一件小碎花短袖衫,一条小短裤之类的。

这对于小孩子来说,都是非常高兴的事。

接着,母亲还给孩子们的额头上都画个“王”字,腋下也涂抹些雄黄,(这些都是民间习俗的传承,都与辟邪、辟疫说法相关)完成仪式后,孩子们便跟着村里的大孩子或大人去木兰溪边看龙舟比赛。

雷雨刚过,木兰溪的水面比往常开阔了许多,水面激流飞跃,非常壮观,一年一度的龙舟大赛就在这里举行。

竞渡的龙舟高高地挂起一面面红旗,从柳荫深处的水面出击。

鼓声像春天的雷电,冲破烟雾,劈开波涛,直奔远处夺标目的地。

围观人群的欢呼声震天动地,有惊退万人争战的豪气。

小孩子呢,其实就是去看热闹的,享受着那种节日特有的快乐。

(1)请简要回答第二自然段中的童谣有何作用。

(2)文中划线句在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上富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3)有人认为,文中三处括号中的内容太哆嗦,应该删除,你怎么看?

请说明理由。

(4)本文标题为“艾叶又飘香“,作者却用大量笔墨写了与艾叶无关的内容,是否文不对题?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分析】本文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家乡端午节初一到初五的习俗,文化气息浓郁,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端午节的怀念、喜爱和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解答】

(1)本题考查引用童谣的作用。

此题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内容上,第二段的童谣写出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使文章增加了文化韵味。

由“那来自乡野山村的童谣。

我倒是记得牢牢的”可见,童谣表现了作者对家乡习俗的印象很深刻。

“日子也的确像童谣唱的,从五月初一至初五端午节,每天都有仪式感”表现出作者对家乡端午节的怀念和喜爱之情。

结构上,后文内容按照此童谣的顺序依次叙写端午习俗,童谣有领起下文的作用。

(2)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能力。

此题要求从描写和修辞角度着手,“用手扇一扇热气腾腾的蒸笼,然后拿双筷子往发糕一戳。

凑近眼前一看”“再往发糕面上撒些黑芝麻点缀一下”是动作描写,生动细致地写出奶奶蒸发糕时的动作,可见奶奶蒸发糕手艺的娴熟、高超,也表现出“我”对奶奶的赞叹和对发糕的喜爱。

“像白雪公主的黑眼睛眨呀眨地向外张望”把撒上黑芝麻的发糕比作白雪公主的黑眼睛,是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写出奶奶手艺的高超和“我”对发糕的喜爱。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

“据民间传说,用五彩线系臂跟龙的文化习俗有关”解释了“找些碎布头儿给孩子做老虎、荷包、香囊之类的小玩意儿,再用五彩丝线卷边点缀,然后戴在孩子们身上”的原因,既给文章增加了文化韵味,又表现出母亲对孩子的爱。

“取用中午12点的古井水,放入午时草煮,据说这样煮的鸭蛋颜色橙黄鲜艳,有辟邪、祛湿气、祛风寒等功效”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了文化韵味。

“这些都是民间习俗的传承,都与辟邪、辟疫说法相关”解释了“母亲还给孩子们的额头上都画个‘王’字,腋下也涂抹些雄黄”的原因,也具有丰富文章内容、便于读者理解和增加文化韵味的作用。

由此可见,括号中的内容不宜删除。

可据此作答。

(4)本题考查对标题的赏析。

此题可从标题与文章主旨的联系进行分析。

挂艾叶是端午的习俗,标题中的“艾叶”能表明本文写的是主要内容是端午习俗。

古代民间认为,端午节挂艾草和菖蒲可以去除阴邪之气,去除病毒蚊虫,有着祈求家人身体健康的美好寓意。

因此,以“艾叶”为标题有着美好的寓意。

“艾叶又飘香”具有意境美,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此题答案虽具有开放性,但宜对此标题持赞同态度。

可据此作答。

答案:

(1)内容上,增加文章的文化韵味,表现出作者对家乡端午节的怀念和喜爱之情;结构上,领起下文。

(2)这一句运用动作描写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细致地写出奶奶做发糕的动作,并且把撒上黑芝麻的发糕比作白雪公主的黑眼睛,生动形象地写出奶奶制作的发糕非常精美,表现了奶奶蒸发糕手艺的娴熟、高超,表达出“我”对奶奶手艺的赞美和对发糕及家乡端午节的怀念、喜爱之情。

(3)这三处括号中的内容解释了文中母亲做法的原因,便于读者理解,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了文章的文化韵味,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

因此不应删除。

(4)示例:

我认为这个标题很好。

“艾叶”是端午的标志性物品,点明了本文有关端午习俗的内容,对祈望家人身体健康的美好寓意;标题还具有意境美,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点评】在记叙文中标题有如下作用:

1、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人或物);2、点明文章中心思想;3、交代文章写作情感;4、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5、作为文章的线索。

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初渡红海

钱歌川

①从中国到欧洲,最舒服的一段海程,是在上海与新加坡之间。

海船在平静的水上滑走,简直像我们的长江轮船一样,使你只感到旅行的舒适,而绝不觉得有何行路之难。

那时你可成天躺在甲板上,放眼乾坤,茫无涯际,但你并不觉得这太虚的可怕,反而感到十分娱目骋怀,因为朝云暮霭,其设色绮丽像美人的玉颜;落日流星,其悲壮豪放像英雄的热血。

这些大自然的奇景,一幕幕展开在一碧万顷的海上,看来格外觉得惊人。

你看到西天的彩霞,因为眼底没有一点人世的俗物遮断,觉得它格外地迫近在身边,不,我们有时简直觉得自身在那些颜色之中,而有目迷五色之慨。

有时一颗流星从太空飞来,令你为之惊闪一下。

当这些天空的动态看得你两眼无力的时候,你便可闭上眼睛,来听水波的音乐,轻风从你面上一扇一扇地掠过,你在不知不觉之中就睡去了。

②但这样的日子没有几天就过去了;印度洋上的风浪打破了我们海上的美梦,它把我们锁在深舱颠来簸去,骤然使我们怀念到故国,大有“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之慨。

我们此时不敢再贪眼福,看什么仙境,只希望看到人间,看到一点陆地,就感到比什么还满足了。

③我们的船到孟买是在天黑以后,我登岸乘过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