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运动定律2.docx
《牛顿运动定律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牛顿运动定律2.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牛顿运动定律2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七)
授课教师:
高茂群
——牛顿运动定律应用
基础知识回顾;
一、牛顿第二定律
1.定律的表述:
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相同,即F=ma(其中的F和m、a必须相对应)
2.对定律的理解:
(1)瞬时性:
合外力恒定不变时,加速度也保持不变。
合外力变化时加速度也随之变化。
合外力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
(2)矢量性:
牛顿第二定律公式是矢量式。
公式
只表示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大小关系.矢量式的含义在于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始终一致.
(3)同一性:
加速度与合外力及质量的关系,是对同一个物体(或物体系)而言。
即F与a均是对同一个研究对象而言。
(4)相对性:
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惯性参照系。
(5)局限性:
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不适用于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
二、应用举例
1.力与运动关系的定性分析
1.如图所示,物体P以一定的初速度沿光滑水平面向右运动,与一个右端固定的轻质弹簧相撞,并被弹簧反向弹回.若弹簧在被压缩过程中始终遵守胡克定律,那么在P与弹簧发生相互作用的整个过程中( )
A.P做匀速直线运动
B.P的加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改变一次
C.P的加速度大小不断改变,当加速度数值最大时,速度最小
D.有一段过程,P的加速度逐渐增大,速度也逐渐增大
解析:
在物体P压缩弹簧的过程中,弹簧的弹力一直在增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物体P的加速度一直在增大,但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反,则物体P运动速度一直在减小,当速度为零时,加速度最大,C正确.
答案:
C
2.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
2..(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如图所示,轻弹簧上端与一质量为m的木块1相连,下端与另一质量为M的木块2相连,整个系统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木块1、2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有( )
A.a1=0,a2=gB.a1=g,a2=g
C.a1=0,a2=
gD.a1=g,a2=
g
解析:
木板抽出前,由平衡条件可知弹簧被压缩产生的弹力大小为mg.木板抽出后瞬间,弹簧弹力保持不变,仍为mg.由平衡条件和牛顿第二定律可得a1=0,a2=
g.
答案:
C
3.如图所示,A、B球的质量相等,弹簧的质量不计,倾角为θ的斜面光滑,系统静止时,弹簧与细线均平行于斜面,在细线被烧断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小球的瞬时加速度均沿斜面向下,大小均为gsinθ
B.B球的受力情况未变,瞬时加速度为零
C.A球的瞬时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为2gsinθ
D.弹簧有收缩的趋势,B球的瞬时加速度向上,A球的瞬时加速度向下,瞬时加速度都不为零
【解析】 线烧断瞬间,弹簧弹力与原来相等,B球受力平衡,aB=0,A球所受合力为mgsinθ+kx=2mgsinθ,故aA=2gsinθ.【答案】 BC
3.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动力学问题常常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
(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要求物体的运动情况.如物体运动的位移、速度及时间等.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要求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力的大小和方向).
但不管哪种类型,一般总是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然后再由此得出问题的答案.
两类动力学基本问题的解题思路图解如下:
4.(2011年高考课标全国卷)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k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下列反映a1和a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 )
解析:
刚开始木块与木板一起在F作用下加速,且F=kt,a=
=
,当相对滑动后,木板只受滑动摩擦力,a1不变,木块受F及滑动摩擦力,a2=
=
-μg,故a2=
-μg,at图象中斜率变大,故选项A正确,选项B、C、D错误.答案:
A
5.(2012·哈尔滨模拟)一物体从静止开始由倾角很小的光滑斜面顶端滑下,保持斜面底边长度不变,逐渐增加斜面长度以增加斜面倾角直至斜面倾角接近90°.在倾角增加的过程中(每次下滑过程中倾角不变),物体的加速度a和物体由顶端下滑到底端的时间t的变化情况是( )
A.a增大,t增大B.a增大,t变小
C.a增大,t先增大后变小D.a增大,t先变小后增大
【解析】 设斜面倾角为θ,斜面底边长为x0,则斜边长为
.物体的加速度a=gsinθ,θ增大时,a增大,由
=
at2可得:
t=
,可见随θ的增大,t先变小后增大,故只有D正确.【答案】 D
4、整体法与隔离法
1.整体法:
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把所研究的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的方法称为整体法。
采用整体法时不仅可以把几个物体作为整体,也可以把几个物理过程作为一个整体,采用整体法可以避免对整体内部进行繁锁的分析,常常使问题解答更简便、明了。
2.隔离法:
把所研究对象从整体中隔离出来进行研究,最终得出结论的方法称为隔离法。
可以把整个物体隔离成几个部分来处理,也可以把整个过程隔离成几个阶段来处理,还可以对同一个物体,同一过程中不同物理量的变化进行分别处理。
采用隔离物体法能排除与研究对象无关的因素,使事物的特征明显地显示出来,从而进行有效的处理。
6.如图所示,粗糙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2m和3m的三个木块,木块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相同,其间均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T.现用水平拉力F拉其中一个质量为2m的木块,使三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绳断前,a、b两轻绳的拉力比总为4∶1
B.当F逐渐增大到T时,轻绳a刚好被拉断
C.当F逐渐增大到1.5T时,轻绳a刚好被拉断
D.若水平面是光滑的,则绳断前,a、b两轻绳的拉力比大于4∶1
【解析】 取三木块为整体则有F-6μmg=6ma,取质量为m、3m的木块为整体则有Ta-4μmg=4ma,隔离m则有Tb-μmg=ma,所以绳断前,a、b两轻绳的拉力比总为4∶1,与F、μ无关,A对D错;当a绳要断时,解得a=
-μg,拉力F=1.5T,B错,C正确.【答案】 AC
7.(2012·茂名模拟)直升机悬停在空中向地面投放装有救灾物资的箱子,如图1所示.设投放初速度为零,箱子所受的空气阻力与箱子下落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且运动过程中箱子始终保持图示姿态.在箱子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箱内物体对箱子底部始终没有压力
B.箱子刚从飞机上投下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最大
C.箱子接近地面时,箱内物体受到的支持力比刚投下时大
D.若下落距离足够长,箱内物体有可能不受底部支持力而“飘起来”
【解析】 对于箱子和箱内物体组成的整体,a=
,随着下落速度的增大,空气阻力f增大,加速度a减小.对箱内物体,mg-FN=ma,所以FN=m(g-a)将逐渐增大.故选C.
5、临界问题
在某些物理情境中,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过程中,由于条件的变化,会出现两种状态的衔接,两种现象的分界,同时使某个物理量在特定状态时,具有最大值或最小值。
这类问题称为临界问题。
在解决临界问题时,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找出临界状态是解题的关键。
8.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球置于斜面上,被一个竖直挡板挡住.现用一个力F拉斜面,使斜面在水平面上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忽略一切摩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加速度足够小,竖直挡板对球的弹力可能为零
B.若加速度足够大,斜面对球的弹力可能为零
C.斜面和挡板对球的弹力的合力等于ma
D.斜面对球的弹力不仅有,而且是一个定值
解析:
球受力如图,则N2-N1sinθ=maN1cosθ=mg
由此判断A、B错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N1、N2和mg三力的合力等于ma,C错误.根据N1=
,D正确.答案:
D
6、超重和失重
1.超重现象:
产生超重现象的条件是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
与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无关。
产生超重现象的原因:
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a(向上加速运动或向下减速运动)时,支持物对物体的支持力(或悬挂物对物体的拉力)为F,F-mg=ma所以F=m(g+a)>mg
2.失重现象:
产生失重现象的条件是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与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无关.产生失重现象的原因:
当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a(向下加速运动或向上做减速运动)时,支持物对物体的支持力(或悬挂物对物体的拉力)为F。
mg-F=ma,所以F=m(g-a)<mg
完全失重现象:
当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时,就产生完全失重现象。
点评:
在地球表面附近,无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其本身的重力G=mg始终不变。
超重时,物体所受的拉力(或支持力)与重力的合力方向向上,测力计的示数大于物体的重力;失重时,物体所受的拉力(或支持力)与重力的合力方向向下,测力计的示数小于物体的重力.可见,在失重、超重现象中,物体所受的重力始终不变,只是测力计的示数(又称视重)发生了变化,
9“零重力”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项目,一架经过特殊改装的波音727飞机载着乘客在高空反复交替做爬升和俯冲的动作,以制造瞬间的“零重力”状态,乘客可以在地球上体验身处太空的美妙感觉.关于飞机上“零重力”的产生,下列说法正确或设想原理上可行的是( )
A.飞机在匀速爬升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产生“零重力”
B.飞机在经过爬升到达弧形轨道最高点前后的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可视为是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所以这段时间是“零重力”的产生阶段
C.设想飞机通过最高点瞬间关闭发动机、收起机翼,忽略空气阻力,让飞机做平抛运动而产生“零重力”
D.设想飞机竖直爬升时关闭发动机、收起机翼,忽略空气阻力,让飞机做竖直上抛运动而产生“零重力”
解析:
“零重力”状态指的就是完全失重状态,在此状态下,物体的加速度为g,方向竖直向下,A选项飞机匀速,处于平衡状态,A选项错误,B、C、D选项中飞机的加速度都可以为g.答案:
BCD
10.下列四个实验中,能在绕地球飞行的太空实验舱中完成的是
A.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B.用弹簧秤测物体的重力
C.用温度计测舱内的温度D.用水银气压计测舱内气体的压强
7.图像问题
11.(2010·山东高考)如图3-3-18所示,物体沿斜面由静止滑下,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物体与斜面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斜面与水平面平滑连接.下图中v、a、f和s分别表示物体速度大小、加速度大小、摩擦力大小和路程.下图中正确的是( )
【解析】 物体在斜面上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作用,其摩擦力大小为f1=μmgcosθ,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其v-t图象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A错;加速度大小不变,B错;其s-t图象应为一段曲线,D错.物体到达水平面后,所受摩擦力f2=μmg>f1,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所以正确选项为C.【答案】 C
12.(2012·湛江模拟)一个物块放置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受到的水平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甲所示,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10m/s2,则由图中信息可判定( )
A.0~2s内物块所受摩擦力f=4N
B.物块的质量为4kg
C.物块在前6s内的平均速度为3m/s
D.物块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
【解析】 由图乙知0~2s内,物块处于静止状态,物块受静摩擦力作用,由甲图可读出f=4N,A对;由v-t图线可知物块在前6s内的位移大小为s=
m=12m,所以平均速度为v=
=2m/s,C错;而在2~4s内,物块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2m/s2,满足F2-μmg=ma,在4s后物块做匀速运动,有F3=μmg,联立得m=2kg,μ=0.4,B错D对.【答案】 AD
针对训练:
1.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物体从离地面相同高度同时由静止开始下落,由于两物体的形状不同,运动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不同,将释放时刻作为t=0时刻,两物体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t0时刻之前,甲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总是大于乙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
B.t0时刻之前,甲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总是小于乙物体受到的空气阻力
C.t0时刻甲乙两物体到达同一高度
D.t0时刻之前甲下落的高度小于乙物体下落的高度
【解析】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物体下落的加速度a=
=g-
从图象上的斜率可知甲的加速度不变,说明其受阻力不变,乙的加速度一直减小,说明其受阻力一直增大,比较两图象的斜率,乙的斜率先大于甲,后小于甲,中间某一时刻二者的斜率相等,说明甲物体所受阻力开始大于乙,后小于乙,中间某一时刻相等,因此A、B选项均错.t0时刻二者速度相等,从图象上图线所围面积推断乙下落的位移大,因此C错D对.【答案】 D
2.(2012·湛江模拟)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实验装置模拟火箭发射卫星.火箭点燃后从地面竖直升空,燃料燃尽后火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相继脱落,实验中速度传感器测得卫星竖直方向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设运动中不计空气阻力,燃料燃烧时产生的推力大小恒定.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t2时刻卫星到达最高点,t3时刻卫星落回地面
B.卫星在0~t1时间内的加速度大于t1~t2时间内的加速度
C.t1~t2时间内卫星处于超重状态
D.t2~t3时间内卫星处于超重状态
【解析】 卫星在0~t3时间内速度方向不变,一直升高,在t3时刻到达最高点,A错误;v-t图象的斜率表示卫星的加速度,由图可知,t1~t2时间内卫星的加速度大,B错误;t1~t2时间内,卫星的加速度竖直向上,处于超重状态,t2~t3时间内,卫星的加速度竖直向下,处于失重状态,故C正确,D错误.【答案】 C
3.如图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间夹角为θ,以速度v0逆时针匀速转动.在传送带的上端轻轻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小木块,小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θ.则图中能客观地反映小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解析】 m刚放上时,mgsinθ+μmgcosθ=ma1.当m与带同速后,因带足够长,且μ<tanθ,故m要继续匀加速.此时,mgsinθ-μmgcosθ=ma2,a2<a1,故D正确.【答案】 D
4.(2010·海南高考)在水平的足够长的固定木板上,一小物块以某一初速度开始滑动,经一段时间t后停止.现将该木板改置成倾角为45°的斜面,让小物块以相同的初速度沿木板上滑.若小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小物块上滑到最高位置所需时间与t之比为( )
A.
B.
C.
D.
【解析】 在水平木板上滑动时,加速度a1=
=μg,滑行时间t1=
=
在倾角45°的斜面上上滑时,加速度a2=
=(
+
μ)g.
滑行时间t2=
=
所以
=
,选项A正确.【答案】 A
5.(2010·福建高考)质量为2kg的物体静止在足够大的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从t=0时刻开始,物体受到方向不变、大小呈周期性变化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3-2-18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物体在t=0至t=12s这段时间的位移大小为( )
A.18m B.54m
C.72mD.198m
【解析】 本题考查了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是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物体所受摩擦力为f=μmg=0.2×2×10N=4N,因此前3s内物体静止.3s~6s,a=
=
m/s2=2m/s2,s1=
at
=
×2×32m=9m;6s~9s,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s2=vt2=at1·t2=2×3×3m=18m;9s~12s,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s3=vt3+
at
=6×3m+
×2×9m=27m;s总=s1+s2+s3=9m+18m+27m=54m,故B选项正确.【答案】 B
6.(2012·揭阳模拟)如图所示,一名消防队员在模拟演习训练中,沿着长为12m的竖立在地面上的钢管往下滑.已知这名消防队员的质量为60kg,他从钢管顶端由静止开始先匀加速再匀减速下滑,滑到地面时速度恰好为零.如果他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是减速时的2倍,下滑的总时间为3s,g取10m/s2,那么该消防队员( )
A.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4m/s
B.加速与减速过程的时间之比为1∶2
C.加速与减速过程中所受摩擦力大小之比为1∶7
D.加速与减速过程的位移之比为1∶4
【解析】 a1t1=vmax=a2t2,利用a1=2a2得t1∶t2=1∶2,B正确;下滑的最大速度vmax=2
=
=8m/s,A错误;加速过程中有mg-f1=ma1,减速过程中有f2-mg=ma2,而a1=8m/s2,a2=4m/s2,所以f1∶f2=1∶7,C正确;加速过程与减速过程的平均速度相等,则其位移s1=
t1,s2=
t2,s1∶s2=t1∶t2=1∶2,D错误.【答案】 BC
7.(2012·中山模拟)如图所示,一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质量m=1kg的物体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下,从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到达B点时立即撤去拉力F.此后,物体到达C点时速度为零.每隔0.2s通过速度传感器测得物体的瞬时速度,下表给出了部分测量数据.
t/s
0.0
0.2
0.4
…
2.2
2.4
…
v/(m·s-1)
0.0
1.0
2.0
…
3.3
2.1
…
试求:
(1)斜面的倾角α;
(2)恒力F的大小;(3)t=1.6s时物体的瞬时速度.
【解析】
(1)经分析可知,当t=2.2s时,物体已通过B点.因此减速过程加速度大小a2=
m/s2=6m/s2,mgsinα=ma2,解得α=37°.
(2)a1=
m/s2=5m/s2F-mgsinα=ma1,解得F=11N.
(3)设第一阶段运动的时间为t1,在B点时有5t1=2.1+6(2.4-t1),t1=1.5s
可见,t=1.6s的时刻处在第二运动阶段,由逆向思维可得
v=2.1m/s+6(2.4-1.6)m/s=6.9m/s.
【答案】
(1)37°
(2)11N (3)6.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