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第1章总结.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08530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6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法第1章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经济法第1章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经济法第1章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经济法第1章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经济法第1章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法第1章总结.docx

《经济法第1章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法第1章总结.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法第1章总结.docx

经济法第1章总结

lok

 第一章 总论

 

  【考情分析】

  本章作为《经济法基础》科目的入门知识,介绍了法律基础、解决经济纠纷的途径、法律责任三部分内容。

  本章在近三年考试中以选择题、判断题的形式命题,难度不大,但考点琐碎。

2013年的无纸化考试中,题量和分值有所下降。

单选题3题,多选题2-3题,判断题1-2题,分值在10分以内。

  【本章内容结构】

  本章教材分为3节:

  第一节 法律基础

  第二节 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最重要)

  第三节 法律责任

  【本章内容讲解】

第一节 法律基础

  一、法和法律

  

(一)法的本质与特征

  1.法与法律的概念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1)法的本质:

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2)法的特征:

  法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和社会规范,不仅具有行为规则、社会规范的一般共性。

还具有自己的特征。

  ①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国家意志;

  ②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循的效力—强制性;

  ③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利导性;

  ④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规范性。

  【例题·单选题】下列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

  B.法是全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

  C.法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

  D.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的本质与特征。

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全社会成员共同意志。

  二、法律关系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

  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即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包括:

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经济法律关系。

  

(二)法律关系的要素——3要素:

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

  1.法律关系的主体:

是指参加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要点1】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4类:

公民(自然人)、机构组织、国家、外国人及外国社会组织。

  【要点2】法律关系的主体有双方:

权利主体或义务主体。

  【考题·多选题】(2012年)根据我国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能够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

  A.自然人

  B.商品

  C.法人

  D.行为

  

『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律关系的主体。

选项BD是法律关系的客体。

  2.法律关系的内容:

权利和义务

  【要点1】-权利和义务相辅相成,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要点2】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法律地位平等、权利与义务的内容对等或不对等。

  【要点3】权利和义务的保护:

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都受国家法律保障。

  3.法律关系的客体:

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

  包括4类:

物、精神产品、行为、人身。

  

(1)物:

  包括:

自然物、人造物、货币及有价证券;

  不包括:

阳光、空气、自然灾害等。

  

(2)非物质财富,包括知识产品(包括著作、发现、发明、设计等)和道德产品(包括荣誉称号、嘉奖表彰、体育比赛的名次等)。

  (3)行为。

是指法律关系的主体为达到一定目的所进行的作为(积极行为)或不作为(消极行为),是人的有意识的活动。

如生产经营行为、经济管理行为、完成一定工作的行为和提供一定劳务的行为等。

  (4)人身。

人身是由各个生理器官组成的生理整体(有机体)。

活人的整个身体,不得视为法律上的“物”,不能作为物权、债权和继承权的客体,禁止贩卖或拐卖人口,禁止买卖婚姻。

  【考题·多选题】(2009年)下列各项中,可以成为我国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有( )。

  A.自然人

  B.发明专利

  C.劳务

  D.物质资料

  

『正确答案』B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律关系客体。

自然人属于法律关系的主体,其他三项均属于法律关系的客体。

  

  三、法律事实

  任何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都要有法律事实的存在。

  法律事实,是指由法律规范所确定的,能够产生法律后果,即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情况。

  按照是否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标准,法律事实可以划分为两大类:

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一)法律事件

  1.含义:

法律事件是指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定情况或者现象。

  2.种类:

根据事件的起因可以分为绝对事件、相对事件。

  

(1)由自然现象引起的事实又称绝对事件;

  【例如】地震、洪水、台风、森林大火等不因人的因素造成的自然灾害。

  

(2)由社会现象引起的事实又称相对事件。

  【例如】爆发战争、重大政策的改变等,虽属人的行为引起,但其出现在特定法律关系中并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

  【提示】相对事件的出现都是不以人们(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不可抗力的特征。

  

(二)法律行为

  1.含义:

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人们有意识的活动。

  【注意】出题时经常将法律事实、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结合在选择题中考查。

  

  2.法律行为的分类:

  

(1)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是应受惩罚的行为。

  

(2)积极行为(作为)与消极行为(不作为)。

  (3)(意思)表示行为与非表示行为。

  (4)单方行为与多方行为。

  (5)要式行为与非要式行为。

  (6)自主行为与代理行为。

  【考题·多选题】(2011年)下列各项中,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有( )。

  A.自然灾害

  B.公民死亡

  C.签订合同

  D.提起诉讼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律行为。

选项A和选项B属于法律事实中的法律事件;选项C和选项D是属于法律事实中的法律行为。

  四、法的形式和分类

  

(一)法的形式

  我国法的形式有: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特别行政区的法、行政规章、国际条约等,应注意法律形式的制定机关和法律效力。

  法的形式及制定机关

形式

制定机关

宪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法规

行政法规

国务院

地方性法规

省级、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

自治区法规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大

特别行政区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规章

部门规章

国务院各部委及直属机构

地方政府规章

省级、较大市人民政府

国际条约、协定

国家之间

  

  关注法律要点:

  【要点1】效力

  【要点2】举例

  【要点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还有权就有关问题作出规范性决议或决定,它们与法律具有同等地位和效力。

  【考题·单选题】(2012年)下列法的形式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一定立法程序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是( )。

  A.宪法

  B.行政法规

  C.法律

  D.行政规章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的形式。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一定立法程序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是法律。

  

(二)法的分类

划分标准

法的分类

以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划分

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以法的内容、效力和制定程序划分

根本法和普通法

以法的内容划分

实体法和程序法

以法的空间效力、时间效力或对人的效力划分

一般法和特别法

以法的主体、调整对象和渊源划分

国际法和国内法

以法律运用的目的划分

公法和私法

  【考题·单选题】(2011年)下列对法所作的分类中,以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为依据进行分类的是( )。

  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B.根本法和普通法

  C.实体法和程序法

  D.一般法和特别法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的分类。

根据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五、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

  

(一)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的概念

  1.法律部门(部门法):

是指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所划定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

  2.法律体系:

一个国家现行的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若干法律部门,由这些法律部门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相互协调的统一整体即为法律体系。

  【考题·判断题】一个国家的现行法律规范分为若干个法律部门,由这些法律部门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互相协调的统一整体构成一国的法律体系。

( )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法律体系的定义。

题中的表述是正确的。

  

(二)我国现行的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

  

第二节 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重点)

  一、经济纠纷解决途径的选择

  在我国,解决经济纠纷的途径和方式主要有仲裁、民事诉讼、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但适用的范围不同。

  

  仲裁与民事诉讼:

  ●都是适用于横向关系经济纠纷的解决方式。

  ●作为平等民事主体的当事人之间发生的经济纠纷,只能在仲裁或者民事诉讼两种方式中选择一种解决争议。

  ●有效的仲裁协议可排除法院的管辖权,只有在没有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或者当事人放弃仲裁协议的情况下,法院才可以行使管辖权,这在法律上称为或裁或审原则。

  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

  ●都是对纵向关系经济纠纷的解决方式

  ●当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时采取。

  ●都由行政管理相对人一方提出申请。

  【考题·判断题】对于平等民事主体当事人之间发生的经济纠纷而言,有效的仲裁协议可排除法院的管辖权。

( )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仲裁协议。

根据规定,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

  二、仲裁

  仲裁是指由经济纠纷的各方当事人共同选定仲裁机构,对纠纷依法定程序作出具有约束力的裁决的活动。

  

(一)仲裁的特征

  1.以双方当事人自愿协商为基础;

  2.由双方当事人自愿选择的中立第三者(仲裁机构)进行裁判;

  3.裁决对双方当事人都具有约束力。

  【考题·判断题】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由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

( )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仲裁的基本原则。

当事人之间达成的仲裁协议,是申请仲裁的重要前提。

  

(二)仲裁的适用范围

  1.适用于:

根据《仲裁法》的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2.不适用:

下列纠纷不能提请仲裁

(1)关于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纠纷;

(2)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下列仲裁不适用于《仲裁法》

(1)劳动争议的仲裁;

(2)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仲裁。

  【教材例题·单选题】下列纠纷中,可以适用《仲裁法》解决的是( )。

  A.甲乙之间的土地承包合同纠纷

  B.甲乙之间的货物买卖合同纠纷

  C.甲乙之间的遗产继承纠纷

  D.甲乙之间的劳动争议纠纷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仲裁法》的适用范围。

仲裁法的适用范围是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或其他财产纠纷。

与人身有关的纠纷,不适用仲裁法,因此C选项错误;具有行政管理关系的劳动争议以及农业承包合同发生纠纷可以由法律规定的组织仲裁,但不由仲裁法调整,因此A、D选项错误。

  【例题·多选题】下列纠纷不适用仲裁方式解决的有( )。

  A租赁合同纠纷

  B.房屋买卖合同纠纷

  C.监护权归属纠纷

  D.企业对工商局的处罚不服的纠纷

  

『正确答案』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仲裁法》的适用范围。

A、B选项均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合同纠纷或其他财产纠纷,因此可以提请仲裁;根据规定,关于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纠纷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不能提请仲裁,因此C、D选项当选。

  (三)仲裁的基本原则

  1.自愿原则。

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由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

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2.合法合理原则。

依据事实和法律,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的原则。

  3.独立仲裁原则。

仲裁机关不依附于任何机关而独立存在,仲裁依法独立进行,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4.一裁终局原则。

即仲裁庭作出的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

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法院不予受理。

  【例题·判断题】甲、乙两公司因合同纠纷向某市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仲裁庭作出裁决后,甲公司不服,拟再次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

()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一裁终局原则。

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

仲裁庭的裁决为终局裁决。

甲,乙公司应执行仲裁庭的裁决。

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和法院都不会受理。

  (四)仲裁机构——仲裁委员会

  1.仲裁委员会性质:

民间性组织

  【要点1】仲裁委员会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可以在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设立,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他设区的市设立。

  ——不实行地域管辖

  【要点2】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

仲裁委员会之间没有隶属关系。

  ——不实行级别管辖

  2.仲裁委员会组成:

由主任1人、副主任2~4人和委员7~11人组成。

仲裁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中,法律、经济贸易专家不得少于2/3。

  【考题·多选题】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下列关于仲裁委员会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仲裁委员会是司法机关

  B.仲裁委员会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

  C.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

  D.仲裁委员会之间没有隶属关系

  

『正确答案』B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仲裁委员会。

仲裁委员会不是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只是独立的裁决经济纠纷的民间组织机构。

  【考题·判断题】当事人申请仲裁,必须按照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的规定选择仲裁委员会。

( )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仲裁机构。

根据规定,仲裁委员会不按照行政区划层层设立,由双方当事人自愿选择仲裁委员会,不受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的规定。

  (五)仲裁协议

  1.仲裁协议的概念和形式

  仲裁协议是指双方当事人自愿把他们之间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经济纠纷提交仲裁机构裁决的书面约定。

  【要点】仲裁协议应以书面形式订立。

口头达成仲裁的意思表示无效。

  2.仲裁协议的内容

  

(1)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2)仲裁事项;

  (3)选定的仲裁委员会。

  【要点】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者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

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

  【考题·多选题】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仲裁协议必备内容的有()。

  A.仲裁事项

  B.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C.选定的仲裁员

  D.选定的仲裁委员会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仲裁协议的内容。

仲裁协议的内容包括:

(1)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2)仲裁事项;(3)选定的仲裁委员会。

因此,A、B、D选项是正确的。

  3.仲裁协议的效力

  

(1)仲裁协议一经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

  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

  【例题·判断题】根据《仲裁法》的规定,甲、乙两公司在建设工程合同中依法约定有仲裁条款,其后,该建设工程合同被确认无效,则仲裁协议也无效。

( )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仲裁协议的效力。

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

  

(2)仲裁庭有权确认合同的效力。

  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或者请求法院作出裁定。

  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法院作出裁定的,由法院裁定。

  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应当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提出。

  【考题·单选题】甲、乙发生合同纠纷,继而对双方事先签订的仲裁协议效力发生争议。

甲提请丙仲裁委员会确认仲裁协议有效,乙提请丁法院确认仲裁协议无效。

关于确定该仲裁协议效力的下列表述中,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

  A.应由丙仲裁委员会对仲裁协议的效力作出决定

  B.应由丁法院对仲裁协议的效力作出裁定

  C.应根据甲、乙提请确认仲裁协议效力的时间先后来确定由仲裁委员会决定或丁法院裁定

  D.该仲裁协议自然失效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仲裁相关规定。

根据规定,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或者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

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人民法院裁定。

  (3)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法院起诉未声明有仲裁协议,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提交仲裁协议的,法院应当驳回起诉,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另一方在首次开庭前未对法院受理该案提出异议的,视为放弃仲裁协议,法院应当继续审理。

  (六)仲裁裁决

  1.《仲裁法》规定,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仲裁委员会应当由当事人协议选定。

  2.仲裁庭组成:

可由3名或者l名仲裁员组成。

  

(1)3名组成仲裁庭:

设首席仲裁员。

  当事人约定由3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的,应当各自选定或者各自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1名仲裁员,第3名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

第3名仲裁员是首席仲裁员。

  

(2)1名成立仲裁庭:

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

  【例题·单选题】甲、乙因合同纠纷达成仲裁协议,甲选定A仲裁员,乙选定B仲裁员,另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1名首席仲裁员,3人组成仲裁庭。

仲裁庭在作出裁决时产生了两种不同意见。

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仲裁庭应当采取的做法是( )。

  A.按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裁决

  B.按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裁决

  C.提请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

  D.提请仲裁委员会主任作出裁决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仲裁裁决应按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在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当按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考题·多选题】甲、乙因合同纠纷申请仲裁,仲裁庭对案件裁决未能形成一致意见,关于该案件仲裁裁决的下列表述中,符合法律规定的有( )。

  A.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裁决

  B.应当由仲裁庭达成一致意见作出裁决

  C.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裁决

  D.仲裁庭不能形成一致意见时,提请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

  

『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仲裁裁决。

根据规定,裁决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

所以本题答案是AC。

  3.仲裁中的回避制度

  仲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也有权提出回避申请:

(1)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

(2)与本案有利害关系;(3)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4)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

  4.仲裁应当开庭、但不公开进行

  

(1)开庭审理,是指在仲裁庭的主持下,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的参加下,按照法定程序,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方式。

  【特例】当事人协议不开庭的,仲裁庭可以根据仲裁申请书、答辩书以及其他材料作出裁决。

  

(2)不公开进行,是指仲裁庭在审理案件时不对社会公开,不允许群众旁听,也不允许新闻记者采访和报道。

  【特例】当事人协议公开的,可以公开进行;但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

  【链接】诉讼开庭并公开进行

  5.当事人申请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

  

(1)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和解协议作出裁决书,也可以撤回仲裁申请。

  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撤回仲裁申请后反悔的,可以根据仲裁协议申请仲裁。

  

(2)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可以先行调解。

  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调解书与裁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3)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

在调解书签收前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链接】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行政复议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

  

  6.当事人应当履行裁决。

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法院申请执行。

受申请的法院应当执行。

  【链接】当事人申请执行仲裁裁决案件,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人的财产所在地的中级法院管辖。

  【例题·判断题】仲裁裁决作出以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 )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当事人应当履行裁决。

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法院申请执行。

  仲裁问题小结:

  仲裁:

  1.特征(3个)

  2.使用范围,不适用(不属于,不适用《仲裁法》)

  3.原则:

(4个)

  4.机构—委员会(性质)

  5.协议:

书面、独立存在、有效性规定

  6.裁决:

仲裁庭、回避制、开庭但不公开、履行

  【例题·单选题】下列有关仲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B.仲裁实行自愿的原则

  C.由于仲裁组织要依法独立行使仲裁权,所以仲裁委员会与其他的行政机关没有任何的隶属关系

  D.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可以再申请仲裁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不可以再申请仲裁。

  【考题·多选题】下列关于仲裁审理的表述中,符合仲裁法律制度规定的有( )。

  A.除当事人协议外,仲裁开庭进行

  B.仲裁员不实行回避制度

  C.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

  D.仲裁庭可以进行调解

  

『正确答案』ACD

『答案解析』仲裁员实行回避制度,B不对。

  三、民事诉讼

  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发生纠纷,可以提起民事诉讼。

  

(一)民事诉讼的适用范围(5项)

  1.因民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等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发生的民事案件,如合同纠纷、房产纠纷、侵害名誉权纠纷等案件;

  2.因经济法、劳动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发生的争议,法律规定适用民事诉讼程序审理的案件,如企业破产案件、劳动合同纠纷案件等;

  3.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选民资格案件和宣告公民失踪、死亡等非讼案件;

  4.按照督促程序解决的债务案件;

  5.按照公示催告程序解决的宣告票据和有关事项无效的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