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一册导学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084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96 大小:553.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波市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一册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宁波市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一册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宁波市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一册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宁波市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一册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宁波市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一册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波市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一册导学案.docx

《宁波市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一册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市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一册导学案.docx(9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波市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一册导学案.docx

宁波市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全一册导学案

地球和地球仪

课题

1.1地球和地球仪

(1)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大小;了解地球仪基本构造

重点难点

地球形状和大小

步骤

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

复备

导入

利用日全食的图片引出月亮、太阳都是圆的,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呢?

1.地球的形状是__________。

2.地球的平均半径为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_______千米。

3.地轴是___________________,南极是________,北极__________。

4.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探索的漫长过程

5.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处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为什么?

(参照图1.3)

6.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根据月食照片推测一下地球的形状。

7.请说出在地球仪上如何表示城市、陆地、海洋等地球事物。

小结

提纲

思维

导图

人类对地球形状探索的漫长过程___________球体。

形状____________

平均半径____________

地球和地球仪大小最大周长__________

表面积____________

地球仪:

是______的模型

1.下列关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

B.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C.太阳、月亮是球体的,所以地球也是球体的。

D.直到有了地球卫星照片,人们才认识到地球的形状是球体的。

2.我们看远方驶来的船出现的过程是()

A.先看到船帆,后看到船身B.先看到船身,后看到船帆

C.同时看到D.以上说法都错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圆地方B.天如斗笠,地如覆盘C.地球是不规则球体D.地球是一个圆的

4.有关地球仪的说法,错误的是()

A.按一定比例,把地球缩小后制成B.用不同的颜色、文字、符号表示地理事物

C.地球仪能真实的反映地球形状D.地球仪是地球模型

5.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自然现象是()

A.太阳东升西落B.站得高,看得远C.水往低处流D.日全食

课后反思

课题

1.1地球和地球仪

(2)

学习目标

1.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维度的划分。

2.知道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3.了解特殊的经纬线。

重点难点

1.经纬线的划分与判读。

2.东西半球的划分3.经纬线指示的方向

步骤

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

点拨

导入

展示地球仪,引出经线和纬线的有关知识

一.纬线

1.概念:

与________垂直,并且绕地球一周的________

形状:

________

2.特点长度:

________

指示方向:

________方向

二.纬线

1.概念:

连接_______两极,并且与________垂直相交的________

形状:

________

2.特点长度:

________

指示方向:

________方向

学生自己完成

读图1.10和1.11,完成:

一.

纬度

1.划分:

以______为以北为北纬,字母代号______

0°纬线

以南为南纬,字母代号______。

2.最大数值:

______

3.变化规律:

从______向两极逐渐增大至______

二.经度

1.划分:

以______为以东为东经,字母代号______

0°经线

以西为西经,字母代号______。

4.最大数值:

______

5.变化规律:

从______向东向西逐渐增大至______

三.读图1.12和1.13回答:

1.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____________。

2.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____________

四.在地球仪上找出特殊的经线和纬线:

0°和180°经线,20°W和160°E经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借图记忆经纬度的划分

 

不能简单认为所有的东经都在东半球

小结

提纲

思维

导图

形状:

______

纬线

1.经线和纬线指示方向:

______

经线形状:

______

指示方向:

______

2.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______,东西半球分界线:

______

1.关于地球仪上的纬线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纬线

B.地球仪上的纬线是一个半圈

C.不同度数的纬线长度不等

D.沿同一条纬线方向向前走,能回到出发地点

2.本初子午线是()

A.东西半球的分界线B.东经与西经的分界线

C.划分南北纬的起始线D.也就是180度经线

3.关于地球半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纬的地方,一定位于南半球

B.属于西半球的地方,经度一定是西经度

C.本初子午线位于西半球

D.度数相同的经线或纬线,一定位于同于半球

4.某点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该点是()

A.经度0°,纬度0°B.经度180°,纬度0°

C.东经160°,纬度0°D.西经20°,纬度0°

5读下图回答:

1.写出A、B两点的纬度:

A_____、B_____

2.写出C、D两点的经度:

C_____、D_____

A点在_____(南、北)半球。

D点在_____(东、西)半球

课后反思

 

 

课题

1.1地球和地球仪(3)

学习目标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

重点难点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

步骤

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

点拨

导入

用同学们的座位引出如何确定位置,从而导出如何利用经纬网定位。

1.概念:

经纬网是地球仪或地图上由______和______交织成的网。

2.作用:

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_______________,广泛应用于______、航海、______、交通以及______等许多方面。

3.完成书本第8页活动3

学生自己完成

1.完成书本第8页活动2

2.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A、B两点的经纬度:

A_____B

(2)A点在B点的______方向

B点在D点的______方向

(3)C点位于______(南、北)半球或______(东、西半球)

3.南极点四周指向什么方向?

北极点呢?

4.假设一架飞机从上海起飞,沿着31°N纬线圈飞行,最终能飞回上海吗?

它在飞行途中改变过方向吗?

如果这架飞机沿着121°E一直向北飞行,它能飞回上海吗?

纬度由下向上增大是北纬,反之是南纬。

小结

提纲

思维

导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用经纬网定位,我们每个同学必须掌握在经纬网的图上能写出任一点的经纬度,并能辨别两点的相对方向。

1.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31°N,103.4°E)发生了里氏8级地震,下列关于震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北半球,中纬度B.位于东半球,高纬度

C.位于西半球,中纬度D.位于南半球,高纬度

 

2.右图中a点经纬度是()

A.(2°N,26°E)B.(2°N,26°W)

C.(2°S,26°W)D.(纬度2°,经度26°)

 

3.读下图回答:

(1)将A点(0°,0°),B点(20°S,20°W)填入图中相应位置。

(2)写出C、D两点的经纬度:

C_________、D_________。

(3)A点在C点的_______方向,D点在C点的_______方向。

(4)图中A、B、C、D四点中,位于南半球的点是_____;同时位于东半球和南半球的点是______。

 

课后反思

地球的运动

课题

1.2地球的运动

(1)

学习目标

1.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及产生的原因。

2.掌握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及产生的原因

重点难点

自转和公转产生的现象

步骤

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

复备

导入

暑假的日全食现象是怎么产生的?

这和地球的运动有怎样的关系?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概念:

地球绕着______不停地旋转。

2.方向:

自_____向_____。

3.周期:

约_____小时,也就是_____。

4.产生的现象:

同一地方产生_______,不同地方产生_______

二.地球的公转

1.概念:

地球绕着______不停地旋转。

2.方向:

自_____向_____。

3.周期:

约_____天,也就是_____。

4.产生的现象:

产生_____季节变化。

三.四季的划分

1.北半球四季的划分:

春季:

_______三个月;____:

6、7、8三个月;

秋季:

________三个月;____:

12、1、2三个月

2.南半球的季节与_____半球相反。

1.读地球上的昼夜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两地处于白天的是_____。

(2)地球自转产生了___________现象,自转方向是_______,在北极上空观察自转应为_____(顺、逆)时针方向。

2.读图回答问题:

(1)在地球公转轨道外侧的线段上用箭头标出公转方向。

(2)当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太阳光直射在____上,这一天北半球叫做______日。

(3)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在_____上,从D到A,南京白天时间越来越来_______。

 

小结

提纲

思维

导图

方向:

_______

自转产生现象:

___________

周期:

_______

地球的运动方向:

_______

公转周期:

_______

产生现象:

_____________

四季的划分

1.地球上,太阳之所以东升西落,是由于()

A.地球自转运动所致

B.地球公转运动所致

C.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相互垂直

D.地球形状不是一个正球体

2.南半球澳大利亚放寒假时间为()

A.1月B.7月C.9月D.12月

3.由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A.昼夜交替B.地方时东早西晚

C.昼夜长短的变化D.太阳的东升西落

4.是真是假

一位宇航员骄傲地对爸爸说:

“爸爸,我已经绕地球转了20圈了”。

他爸爸笑着回答“我比你更了不起,我已经绕太阳转了50圈了,还准备再转二三十圈呢!

⑴你认为宇航员爸爸的话是真的吗?

为什么?

 

⑵你知道宇航员爸爸的年龄吗?

为什么?

 

5.我们学校放寒假的时间是1月份,那么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学生放暑假应是几月份?

为什么

 

课后反思

 

 

课题

1.1地球的运动

(2)

学习目标

了解地球五带的划分级界线

2.知道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极昼极夜现象

重点难点

五带的划分

步骤

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

复备

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运动,这节课我们学习五带的划分

1.五带划分依据:

__________在地表的分布状况。

2.名称及界线:

(1)A____带B_____带C_____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