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两首》(如梦令、渔歌子)课件.ppt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08316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词两首》(如梦令、渔歌子)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词两首》(如梦令、渔歌子)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词两首》(如梦令、渔歌子)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词两首》(如梦令、渔歌子)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词两首》(如梦令、渔歌子)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词两首》(如梦令、渔歌子)课件.ppt

《《词两首》(如梦令、渔歌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词两首》(如梦令、渔歌子)课件.ppt(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词两首》(如梦令、渔歌子)课件.ppt

n词牌是填词时用的曲调的名称,它规定某一词牌的字数、句数、平仄和韵脚。

n如梦令就是词牌。

词牌之下,一般另有题目,但这首如梦令只有词牌没有题目。

作者简介李清照(李清照(1084108411551155?

),?

),南宋著名女词人,号南宋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易安居士。

宋词有宋词有“婉约婉约”、“豪放豪放”两大派,她是两大派,她是“婉约派婉约派”的的代表人物代表人物之一。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丈夫赵之一。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丈夫赵明诚都是当时的学者。

她早年过着平静、优越明诚都是当时的学者。

她早年过着平静、优越的生活,诗词多表现欢娱。

金兵南下,北宋灭的生活,诗词多表现欢娱。

金兵南下,北宋灭亡,她饱受流亡之苦,诗词多表现哀伤。

她的亡,她饱受流亡之苦,诗词多表现哀伤。

她的作品被后人编辑成作品被后人编辑成李清照集李清照集和和漱玉词漱玉词。

“漱玉漱玉”二字反映李清照作品的风格:

口吐珠二字反映李清照作品的风格:

口吐珠玑,如清泉翠玉,剔透玲珑,晶莹秀丽。

玑,如清泉翠玉,剔透玲珑,晶莹秀丽。

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n常记:

n溪亭:

n日暮:

n沉醉:

n归路:

n兴尽:

时常记起。

小溪边的凉亭。

太阳将要下山,时间已经不早了。

大醉。

回来的路。

兴致得到满足。

争渡,争渡。

争渡,争渡。

急着寻路回家,情不自禁地叫急着寻路回家,情不自禁地叫起来起来“争渡,争渡(怎么渡,怎么争渡,争渡(怎么渡,怎么渡)渡)”。

n【译文译文】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

快速地划,快速地划,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1)这首词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词人写作的是当天的事吗?

(3)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季节?

(4)词人是一个人去的吗?

(5)为什么会误入?

(6)为什么词人会常想起这件事呢?

词人的一次郊游词人的一次郊游不是,不是,“常记常记”夏天,夏天,“藕花深处藕花深处”不是,不是,“争渡争渡”“沉醉沉醉”有趣,值得回味有趣,值得回味常记地点:

溪亭时间:

日暮事件:

醉归情节:

沉醉回舟误入惊起景致:

彩亭碧水红荷银鸥白鹭晚霞诗情画意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操。

n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

表现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晋朝的王徽之,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

在晋朝的王徽之,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

在一个雪夜,他从山阴家中出发,泛舟剡(一个雪夜,他从山阴家中出发,泛舟剡(shn)溪,溪,为的是忽然兴至,要去访问一个朋友戴安道。

等到为的是忽然兴至,要去访问一个朋友戴安道。

等到了戴家门口,他并没有走进去,就吩咐回舟而归了。

了戴家门口,他并没有走进去,就吩咐回舟而归了。

有人训他为什么这样,他说:

有人训他为什么这样,他说:

“乘兴而来,兴尽而乘兴而来,兴尽而返,我又何必见安道呢?

返,我又何必见安道呢?

”李清照和王徽之正是有同样的洒落情怀。

既然李清照和王徽之正是有同样的洒落情怀。

既然兴尽即返,不问归路,自然难免有驾船驶入荷花浓兴尽即返,不问归路,自然难免有驾船驶入荷花浓密之处的失误。

密之处的失误。

“兴尽兴尽”是用是用“兴尽而返兴尽而返”的典故: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手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1.“试问卷帘人”一句中谁在问?

问什么?

卷帘人如何回答的?

2.你能从“绿肥红瘦”一句中体会出词人对枯萎消瘦的海棠花抱有什么样的感情?

3.请你给我们描述词中所表现的情景。

4.请你用一个字概括这首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渔歌子渔歌子张志和张志和n张志和:

唐代诗人。

张志和:

唐代诗人。

字子同,初名龟龄,字子同,初名龟龄,兰溪人。

张志和早年就聪慧过人,十六岁时兰溪人。

张志和早年就聪慧过人,十六岁时就以明经科及第,曾献策于唐肃宗,唐肃宗就以明经科及第,曾献策于唐肃宗,唐肃宗很欣赏他,让他当翰林待诏。

但是,张志和很欣赏他,让他当翰林待诏。

但是,张志和性格非常耿直,于是不久就被贬官为南浦县性格非常耿直,于是不久就被贬官为南浦县尉。

后来张志和逢丧事回家尉。

后来张志和逢丧事回家“丁忧丁忧”,就此,就此不再愿为官,情愿驾一叶小舟,终日泛舟于不再愿为官,情愿驾一叶小舟,终日泛舟于江湖之上自得其乐,将荣辱得失,功名利禄江湖之上自得其乐,将荣辱得失,功名利禄全抛在了脑后,因此自号为全抛在了脑后,因此自号为“烟波钓徒烟波钓徒”,成了一名归隐山林的隐士。

成了一名归隐山林的隐士。

作作者者简简介介渔歌子渔歌子【唐唐】张志和张志和sil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白鹭飞,gu桃花流水鳜鱼肥。

桃花流水鳜鱼肥。

rulsu青箬笠,绿蓑衣,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斜风细雨不须归。

要求:

每人最少读三次,第一次,要读准字音;第二次读通句子;第三次读出词的韵味。

渔歌子渔歌子【唐唐】张志和张志和西塞山前西塞山前/白鹭飞,白鹭飞,桃花桃花/流水流水/鳜鱼肥。

鳜鱼肥。

青青/箬笠,绿箬笠,绿/蓑衣,蓑衣,斜风斜风/细雨细雨/不须归不须归。

渔渔歌歌子子唐唐张志和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斜风细雨不须归。

西塞山:

今浙江吴兴西南。

西塞山:

今浙江吴兴西南。

白鹭:

一种水鸟,头颈和腿白鹭:

一种水鸟,头颈和腿都很长,羽毛白色。

都很长,羽毛白色。

鳜鱼:

一种大口细鳞的鱼,鳜鱼:

一种大口细鳞的鱼,肉味鲜美。

肉味鲜美。

箬笠:

一种用细竹叶编成的、箬笠:

一种用细竹叶编成的、用来用来遮挡风雨或强烈太阳遮挡风雨或强烈太阳光的帽子。

光的帽子。

蓑衣:

用茅草或棕丝编织成蓑衣:

用茅草或棕丝编织成的、披在身上的、用来遮挡的、披在身上的、用来遮挡风雨的风雨的“衣服衣服”。

不须归:

不必回去。

不须归:

不必回去。

译文n西塞山前,白鹭展翅飞翔,西塞山前,白鹭展翅飞翔,桃花盛开,春水初涨,鳜鱼正肥桃花盛开,春水初涨,鳜鱼正肥美。

美。

渔夫戴上青色的箬笠,渔夫戴上青色的箬笠,披上绿色的蓑衣,斜风拂面,春披上绿色的蓑衣,斜风拂面,春雨如丝,渔夫在这其中乐而忘归。

雨如丝,渔夫在这其中乐而忘归。

我仿佛听到我仿佛听到。

我还闻到我还闻到_。

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桃花流水鳜鱼肥。

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青箬箬笠笠,绿绿蓑蓑衣衣,斜斜风风细细雨雨不不须须归归。

青青箬箬笠笠,绿绿蓑蓑衣衣,斜斜风风细细雨雨不不须须归归。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就算就算_就算就算_,我也,我也不须归。

不须归。

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张松龄张松龄乐是风波钓是闲,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

草堂松径已胜攀。

太湖水,洞庭山,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狂风浪起且须还。

渔渔歌歌子子张志和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斜风细雨不须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