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07730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6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泰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永泰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永泰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永泰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永泰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永泰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永泰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泰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永泰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x

永泰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永泰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永泰县人民政府

二〇一〇年六月

前言1

第一章规划背景

2

第一节县域概况

2...

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与特点

4...

第三节土地利用成效及存在问题

8..

第二章指导思想、原则及战略

9

第一节指导思想与原则

9...

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

1..0...

第三章土地利用目标和主要任务

11

第一节土地利用目标

1..1...

第二节土地利用主要任务

1...3..

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及布局优化..

22

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2...2..

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2...7..

第五章土地利用分区与管制

35

第一节土地政策分区

3..5...

第二节土地用途分区

3..8...

第六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

46

第一节中心城区现状规模及布局

4...6.

第二节中心城区规划规模与布局4...6.

第三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扩展边界4..8.

第七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49

第一节耕地保护工程4..9...

第二节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工程5...0.

第三节新农村建设工程5..2...

第四节重点基础设施用地保障工程5..3.

第五节生态环境保护工程5...8..

第八章乡镇土地利用60

第一节乡镇主要控制指标6...0..

第二节乡镇土地利用调控6...0..

第九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61

第一节完善规划实施的行政措施6...1.

第二节保障规划实施的经济措施6...2.

第三节建立规划实施的技术保障体系6..3.

第四节扩大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力度6..3.

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统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加强土地利用宏观调控,促进永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福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年)》和《永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规划主要阐明规划期内永泰县土地利用战略,明确政府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政策导向,指导全社会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的重要依据,是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的纲领性文件

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基期年为2005年,目标年为2020年,

近期目标年为2010年;规划范围为永泰县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一节县域概况

一、地理区位

永泰县位于闽江支流的大樟溪中下游,隶属福州市管辖。

东经118°07′-0181″9°12′,30北″纬25°39′-0206″°04′,21东″邻闽侯、福清,西靠德化、尤溪,南连涵江、仙游,北接闽清,辖9镇12乡,土地总面积224340.84公顷。

二、自然条件

永泰县地势大致上以大樟溪为界,西南部山势高大雄伟,全县最高峰海拔1681.9米;东北部山势较缓,海拔多在600-800米之间,点状分布千米山峰。

流域支流繁多,纵横交错成网状水系。

贯穿全境的大樟溪是闽江下游最大的支流,干流234公里(境内127公里),年均径流量45亿立方米。

植被类型隶属南岭东部山地常绿储类照叶林区,植被资源丰富,是福建省36个林区县之一。

矿藏资源以非金属矿为主,主要有紫砂陶土、高岭土、叶蜡石、

黑色花岗石和部分沸石、明矾石等;金属小矿点有钼、铜、铅、锌、铁等;大多数储量较大,极具开发价值。

全县已发现地热出露点12处,主要分布在城关、嵩口、梧桐、长庆、清凉等地。

地热资源为福州市八县市之首。

水质稳定、无污染、埋藏浅,发展高价值水产养殖、开发温泉理疗、温泉别墅前景广阔。

旅游资源丰富,全县共有文物古迹和游览胜地116处;许多地方峰岩奇丽、洞幽泉甘、瀑流高悬,青云山、方广岩、姬岩、名室山四大传统景区共110多处景点,青云山被评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4A级旅游区,新开发的赤壁、天门山等景区与旧景区相得益彰,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大。

三、社会经济条件

本县与省会福州市相距仅62公里,境内公路通车655公里,随着向莆铁路、福永高速等重点交通项目的建成,极大提升交通区位优势。

2005年末全县总人口35.27万人,财政总收入1.28亿元;地区生产总值29.77亿元,三大产业比重为44.7:

23.6:

31.7。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县农业总产值20.68亿元。

茶果、食用菌、畜牧、水产、蔬菜、林竹六大特殊得到培育壮大;有“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和“中国李乡”的称号;果梅基地通过日本、欧盟有机梅生产基地认证。

工业持续增长,工业总产值14.6亿元。

食品、化工、制药、纺织服装、竹草编工艺等重点行业得到培育壮大。

马洋、城峰工业集中区初具规模,塘前工业走廊建设加快。

建筑行业发展加快,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

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品牌影响日益扩大,列入全省十二个重点旅游县之一,旅游总收入达1.17亿元,接待旅客66.1万人次,有力带动相关行业加快发展。

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与特点

一、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2005年永泰县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统计,全县土地总面积为224340.84公顷(3365112.6亩)。

其中,农用地208773.26公顷(3131598.9亩),占土地总面积的93.06%;建设用地4690.59公顷(70358.9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09%;未利用地10876.99公顷(163154.8

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85%

1、农用地

耕地面积为20953.63公顷(314304.4亩),占土地总面积的9.34%。

耕地主要以水田为主,占耕地总面积的86.4%,分布于在大洋、同安、长庆、嵩口、白云、葛岭、霞拔等乡镇的丘陵、盆地。

园地面积12618.94公顷(189284.1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63%。

主要分布在嵩口、梧桐、长庆、同安、葛岭等乡镇的丘陵、坡地。

林地面积170703.44公顷(2560551.6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6.09%。

主要分布葛岭、嵩口、长庆、梧桐、洑口等乡镇的丘陵山地。

其他农用地面积4497.25公顷(67458.8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00%。

以农田水利和田坎为主,各乡镇分布相对均匀。

2、建设用地

城乡建设用地面积3618.39公顷(54275.9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62%。

其中城镇用地598.57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16.54%;农村居民点2687.49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的74.27%;采矿用地57.19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1.58%;独立建设用地275.14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7.61%。

城乡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及低丘山岭区的清凉、葛岭、樟城、城峰、嵩口、梧桐等乡镇。

交通水利用地面积1039.26公顷(15588.9亩),占土地总面积的

0.46%。

主要集中在202省道、203省道及大樟溪沿线的乡镇

其他建设用地面积32.94公顷(494.1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01%

主要集中分布在葛岭、城峰、红星、盘谷、大洋等乡镇。

3、未利用地

全县未利用地面积10876.99公顷(163154.8亩),其中水域面积2550.27公顷(38254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14%。

滩涂沼泽面积758.57公顷(11378.5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34%。

自然保留地面积7568.15公顷(113522.3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37%。

未利用地主要分布在岭

路、嵩口、葛岭、长庆、梧桐等乡镇。

%地一栏专

农用地

比重9.34

地地耕园

3

6

5

0

2

用农

建设用地

城乡建设用地

2

0

2

3

0

地用矿采

2

0

设建

2

6

1

6

0

地用利水通交

1

0

0

建设

9

2

未利用

计合

4

1

1

泽地泽留涂沼保涂

然滩自

0.33.3

合计

10876.99

4.85

总计

224340.84

100

二、土地利用特点

1、耕地相对分散,坡度大

耕地在全县各丘陵盆地间均有分布,相对较为分散;高坡度耕地较多,坡度15度以上的耕地9807.78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46.8%。

2、园地利用区域特色明显本县为省李柰生产基地,素有“李梅之乡”的美誉,园地利用以种植青梅、李果、杨梅为主,区域特色明显。

203省道东部沿线的葛岭、城峰两镇园地利用以种植青梅为主,2005年其种植面积占全县总种植面积44.7%,为青梅的主要产地;203省道西部沿线的梧桐、嵩口、长庆三镇园地利用以种植李树为主,其种植面积占全县总种植面积60.2%,为李果的主要产地;北部山区的大洋镇园地利用以种植杨梅为主,其种植面积占全县总种植面积76.2%,为杨梅的主要产地。

3、旅游用地效益高,开发潜力大

2005年全县旅游产值1.36亿元,旅游配套设施用地32.9公顷,每平方米旅游产值413.4元,地均旅游产值较高。

旅游景点众多,百漈沟、林洞、油洋、云山等地区旅游资源有待开发,旅游用地开发潜力较大。

第三节土地利用成效及存在问题

一、土地利用成效

上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实施以来,面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快速增长、土地供给约束日益加大的形势,本县坚持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强化规划的控制和引导,妥善处理土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关系,土地利用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1、有效的保护了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坚持“节流”与“开源”并举的土地利用方针,强化了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控制,划定了基本农田保护区,建立完善基本农田监控体系,强化了对基本农田的管理。

全县基本农田面积稳定在20008.51公顷(300127.6亩)以上,基本农田得到了切实有效地保护。

2、保障合理用地需求,改善了投资环境

上轮规划实施以来,有效遏制了建设用地盲目扩大的同时保障了经济发展合理用地需求。

旧城改造、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吉祥温泉小区、马洋二期新区、东门住宅小区建设,市政设施进一步完善,环城水泥路面铺设,通乡镇公路全部实现硬化,显著提升了全县的投资环境。

3、提高了集约用地水平

加强了规划引导,改变了零散、无序用地的局面,形成了马洋工业区、203省道沿线工业集中带,每亩建设用地产生二、三产业产值由1998年的1.59万元/亩增加到2005年的2.34万元/亩,建设用地利用逐渐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4、加强规划管理,提高了土地宏观调控能力实施了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为主要依据的用地审批制度。

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农用地转用、土地征用规划审查和城镇规划用地审查制度,发挥了规划的实际控制作用,提高了土地宏观调控能力。

二、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上轮规划实施以来,本县土地利用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交通用地不足,建设力度有待加强交通用地比重较小,仅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3.61%,交通用地类

型单一,仅有202、203两条省道,乡镇之间特别是西部偏远乡镇高等级公路连接较少,通达度较低,规划期应加强交通建设力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2、村镇建设用地粗放,用地管理有待加强

村镇分布零散,用地低效、粗放的现象比较突出。

随着“大城关”战略的实施,中心城区扩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白云、丹云等山区乡镇以及临近中心城区的清凉部分村庄人口往中心城区迁移,造成“空心村”现象较为突出,闲置宅基地面积增大。

既不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也不利于村镇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村镇用地管理有待加强。

3、水利、旅游用地有待进一步开发

水能资源丰富,可进行多级水能开发,可供开发的水能达510万千瓦。

大樟溪支流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条,可开发量为201万千瓦。

而2005年全县水利设施用地400.7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18%,水力资源仅开发73万千瓦,大部分水力资源有待于进一步的开发利用。

本县是福州所辖县区的一大旅游胜地,自然景色迷人,山青水秀,峰岩奇丽,而旅游设施用地仅32.9公顷,旅游开发仍有较大的潜力。

规划期内应加大旅游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充分展现永泰旅游的龙头带动效应。

第二章指导思想、原则及战略

第一节指导思想与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根本方针,紧密围绕建设省会中心城市“后花园”的目标,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以控制建设规模为重点,以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统筹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统筹安排各类、各业用地,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充分发挥土地宏观调控作用,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用地保障。

为此,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严格保护耕地从保障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严格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努力提高耕地质量。

二、节约集约用地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目标,立足县情,着眼未来,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各项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严格控制用地标准,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促进各业各类用地集约高效利用,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和土地利用效益,增强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三、统筹各类各业用地

统筹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用地,统筹城乡土地利用,统筹各类各行业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推进形成与城乡发展相适应,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土地利用格局,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促进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

四、协调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围绕建设国家级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示范区目标,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用地,推进土地资源综合整治,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

本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定位为:

中等发达、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的省会中心城市“后花园”。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定位,围绕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紧紧抓住向莆铁路和福永高速建设的契机,通过台口工业集中区的建设、云顶景区和大樟溪沿线旅游带的开发、中心城区的发展,强化绿色工业、生态旅游业和区域商贸业三个重点,提出土地利用战略:

——重点保障:

保障以交通水利和能源建设为重点基础设施用地、中心城区用地和重点旅游配套设施的用地需求。

——统筹协调:

统筹协调建设用地需求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控制城乡居民点用地规模和非农建设占用耕地。

——科学利用:

科学合理开发土地后备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

——生态和谐:

保护耕地和生态用地,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

建设,建设国家级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示范区。

第三章土地利用目标和主要任务

第一节土地利用目标

一、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2010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0758公顷(311369亩),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9655.4公顷(294831亩)。

2006-2020年补充耕地不低于733公顷(11000亩),其中2006-2010年补充耕地不低于189公顷(2840亩)。

基本农田任务面积不少于19769.58公顷(296543.7亩)。

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

二、建设用地控制目标

201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5097公顷以内,其中城乡用地规模控制在3807公顷以内,基础设施等其他建设用地控制在1290公顷以内;202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6716.74公顷以内,其中城乡用地规模控制在4369.74公顷以内,基础设施等其他建设用地控制在2347公顷以内。

2006-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在2688.89公顷以内,其中

2006-2010年控制在406.47公顷以内。

2006-2020年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控制在1851公顷以内,其中

2006-2010年控制在398公顷以内。

2006-2020年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1023公顷以内,其中

2006-2010年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308公顷以内。

三、土地集约利用目标

到2010年和2020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分别控制在102平方米

和100平方米以内。

五、土地生态保护目标

通过宜林荒山造林、封山育林、低产低效林改造等,至2020年森

林覆盖率达到74%;水土流失治理率达100%

专栏二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

单位:

公顷

指标

2005年

2010年

2020年

指标属性

一、总量指标

耕地保有量

20953.63

20758

19655.4

约束性

基本农田面积

20291

19769.58

19769.58

约束性

园地面积

12618.94

12662

13178

预期性

林地面积

170703.44

170703

170909

预期性

建设用地总规模

4690.59

5097

6716.74

预期性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3618.39

3807

4369.74

约束性

城镇工矿用地规模

930.90

1117

1490

预期性

基础设施等其他建设用地规模

1072.20

1290

2347

预期性

二、增量指标

新增建设用地总量

-

406.47

2688.89

预期性

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

-

398

1851

预期性

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

-

308

1023

约束性

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义务量

-

189

733

约束性

三、效率指标

人均城镇工矿用地(平方米)

-

102

100

约束性

第二节土地利用主要任务

一、加强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1、严格控制耕地减少

——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

发展建设应以挖掘存量用地潜力为主,引导非农建设占用荒地、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将减少占用耕地作为建设项目选址和方案审批的重要依据。

到2010年和2020年,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分别控制在308公顷和1023公顷以内。

——合理引导农业结构调整。

加强对农业结构调整的引导,禁止农业结构调整破坏土地耕作层,确保不因农业结构调整降低耕地保有量。

通过经济补偿机制和市场调控手段,提高耕地利用的比较效益,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向不减少耕地的方向发展。

——加大受灾耕地复垦力度。

加强耕地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减少自然灾害损毁耕地数量。

严格界定灾毁耕地标准,强化耕地灾毁情况监测,及时复垦灾毁耕地。

2、保质保量补充耕地——加大土地整理力度。

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推进土地整理,增加耕地面积。

2006-2010年和2011-2020年通过整理新增耕地分别为119公顷和295公顷。

——适度开发宜耕后备土地资源。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宜耕荒草地开发。

2006-2010年和2011-2020年,通过荒草地开发补充耕地分别为70公顷和249公顷。

——确保补充耕地质量。

通过规范工程设计、提高工程质量标准、改良土壤和培肥地力等措施,确保土地整理新增耕地的质量;鼓励剥离建设占用耕地的耕作层,用于新开发的耕地,确保土地开发新增耕地的质量。

3、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科学调整划定基本农田。

严格按照基本农田划定的有关规定对上轮规划中不宜继续作为基本农田保护的地块、规划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和重点发展区域范围内基本农田予以调出,同时补划相应优质耕地,在完成19769.58公顷(296543.7亩)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的基础上,增划98.93公顷(1484.5亩)优质耕地为基本农田,用于规划期内选址走向未定可能占用基本农田的建设项目占用。

——严格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有关规定保护基本农田,严禁违法占用基本农田,禁止破坏基本农田。

——鼓励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

支持为基本农田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等基础设施建设。

土地整理复垦资金应优先投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4、强化耕地质量建设加大公共财政对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整合资金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

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实施节水灌溉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沃土工程、旱片治理工程等,全面提高耕地生产能力,提升耕地质量等级。

二、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

坚持“控制总量、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提高效益”的原则,创新土地利用模式,实行城乡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加强建设用地总量控制,优化配置城镇工矿用地,整合规范农村建设用地,转变用地方式,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1、实行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控制按照上级下达的城乡建设用地指标,严格划定城镇工矿和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扩展边界,明确管制规则和管制措施,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控制城乡建设用地盲目无序扩张。

2、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时序,控制建设用地的低效扩张,确保规划期内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688.89公顷以内。

——积极拓展建设用地空间。

加强规划统筹和政策引导,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优先开发荒草地、裸土地等未利用地,拓展建设用地空间。

3、提高城镇工矿集约用地水平

——优化城镇用地结构,提高城镇集约用地水平。

强化城镇建设用地供地调控制度,合理调整城镇土地供给结构,保障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廉租住房、经济使用房等民生用地。

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快城镇交通、能源等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促进城镇低效土地的二次开发利用,提高集约用地水平。

——加强工业集中区优化整合,培育产业基础。

加快构筑产业集聚平台,扩展产业集群的发展空间,依托现有城峰马洋工业集中区、塘前工业走廊进行工业用地优化整合,加快台口工业集中区、永泰创意产业园等工业平台的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