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三节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第1课时示范教案 苏教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076306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5.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 第三节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第1课时示范教案 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 第三节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第1课时示范教案 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 第三节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第1课时示范教案 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 第三节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第1课时示范教案 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中生物 第三节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第1课时示范教案 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 第三节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第1课时示范教案 苏教版.docx

《高中生物 第三节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第1课时示范教案 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 第三节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第1课时示范教案 苏教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 第三节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第1课时示范教案 苏教版.docx

高中生物第三节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第1课时示范教案苏教版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三节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第1课时示范教案苏教版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染色体变异的意义两部分内容。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简述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异,收集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应用的事例。

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包括结构的变异和数目的变异,属于微观生物学知识。

通过“边做边学”“模拟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变微观为直观,使学生对结构变异的方式有所了解。

通过“课题研究:

环境中化学物质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影响”,学生能认识到生物受到化学物质或电离辐射、病毒感染时,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概率会增大,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内容通过表格列举出多种生物正常染色体数目,使学生了解正常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为理解染色体数目变异打好基础。

整倍性变异中介绍了单倍性变异、一倍性变异和多倍性变异。

“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这部分内容则和生产、生活联系密切。

对于“模拟染色体的结构变异”的“边做边学”活动的教学,教师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发散思维,选用多种材料来作实验的材料,如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捏成不同的染色体,然后,尝试着模拟染色体断裂和断裂后片段的不正常重新连接,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各种变异的可能,并用材料来模拟,从而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

对“课题研究”:

环境中化学物质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影响的教学,教师可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背景资料,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结合背景资料和当地情况,找到检测某地某处环境污染状况的问题、假设和研究计划,启发学生思考设计研究计划时应注意设置纯净水作对照组,分别用纯净水、背景资料中列出的300mg/L的硫酸铜溶液等分别培养蚕豆,比较污染状况,得出结论。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污染程度不一样的水去培养蚕豆,再通过制作蚕豆根尖临时装片,观察蚕豆根尖细胞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异的情况,启发学生通过在显微镜下移动临时玻片标本仔细寻找,找全出现微核的细胞,比较微核率的差别,从而更进一步深入研究水质污染程度和生物细胞微核率高低的关系。

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细胞受到一些化学物质诱导或受到电离辐射、病毒感染时,染色体结构变异概率会增加”的结论,而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会引起遗传物质发生改变,从而产生严重遗传疾病或胎儿早期流产。

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举些由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一些遗传疾病的症状。

对于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知识的教学,教师可指导学生先通过阅读课本P42表33:

一些生物的染色体数目,从而熟悉一些常见生物的染色体数,并使学生明确每种生物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

同时,为了使学生理解“细胞中染色体一般是成对存在的”,教师可以利用人的染色体图或雌雄果蝇的细胞中染色体图,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从而认识细胞中存在着一对对同源染色体。

染色体数目变异的非整倍性、单倍性和多倍性变异的区别是本节教学的重点,染色体数目变异中单倍性、多倍性变异的区别以及无子西瓜产生的原因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因此,在染色体数目变异的非整倍性、单倍性和多倍性变异教学中,举出整倍性变异和非整倍性变异的具体实例,让学生对染色体的数目变异有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染色体的非整倍性变异、单倍性变异和多倍性变异的概念。

对于一倍性变异和单倍性变异,可以通过雌雄果蝇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图及其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图解,给学生补充介绍染色体组的概念,然后,还要将这两个并不完全等同的概念区分开来:

一倍性变异可以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单倍性变异,还可以通过举出多倍体生物的单倍性变异的实例来强调单倍性变异实际是和单个配子发育成个体有关。

对于多倍性变异,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决定是否补充介绍异源多倍体和同源多倍体。

单倍体可以缩短育种年限的原因,可以结合杂交育种的知识,通过举出具体的实例作比较得出结论。

对于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的教学,可以先指导学生阅读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找出其中的关键步骤,进一步组织学生讨论四倍体植株上结出的西瓜果肉和种子的染色体组数。

三倍体西瓜无子的原因则可以结合减数分裂的知识,使学生了解三倍体西瓜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无法等分到两个子细胞中,从而不能顺利完成减数分裂,无法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也就无法形成有胚的正常种子。

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回顾无子蕃茄的产生原因,并加以比较,从而加深对无子西瓜形成原因的认识。

教师还可以进一步让学生思考香蕉无子的原因,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三倍体西瓜无子的原因。

另外,教师对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应作适当补充。

本节内容中共设置了1个“边做边学”、1个“课题研究”、1个“积极思维”、1个“评价指南”、1个“继续探究”、1个“拓展视野”和1个“走进职业”。

“模拟染色体的结构变异”的“边做边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示意图,化微观为直观,从而对染色体结构的变异获得更直观的认识。

围绕“环境中化学物质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影响”的“课题研究”学习栏目,从阅读背景资料、问题与假设、设计与实验、交流与合作、结论与反思、深入研究等几方面,引导学生结合背景资料,学会就检测某地某处环境污染状况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研究计划,通过设置对照,比较污染状况,得出结论。

无子西瓜为什么会无子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问题,学生会主动“积极思维”,指导学生阅读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找出其中的关键步骤,进一步组织学生讨论四倍体植株上结出的西瓜果肉和种子的染色体组数。

对于三倍体西瓜无子产生的原因,可以利用多媒体结合减数分裂过程,使学生了解三倍体西瓜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无法等分到两个子细胞中,从而不能顺利完成减数分裂,无法产生生殖细胞,也就无法形成有胚的正常种子。

在“设计实验,连续培养几代果蝇并观察它们的性状遗传”的“继续探究”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补充果蝇的培养方法,补充果蝇的几对相对性状,以及研究相对性状遗传规律的方法。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选择何种明显的相对性状,如何设计研究方案,如何分工,并预测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验证了何种遗传规律。

通过“继续探究”学习活动,不仅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生物性状遗传的规律,还能提高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与能力,锻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教学重点1.染色体结构变异的过程。

2.染色体数目变异的非整倍性、单倍性和多倍性变异的区别。

3.收集并理解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应用的资料。

教学难点1.染色体数目变异中单倍性、多倍性变异的区别。

2.无子西瓜产生的原因。

教具准备模拟染色体的结构变异的材料、“环境中化学物质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影响”的“课题研究”活动所需材料、“猫叫综合征”的图片资料、果蝇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图及其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图片资料、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的多媒体课件等。

课时安排3课时。

1.阐明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异。

2.收集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应用的事例。

3.通过“模拟染色体的结构变异”的“边做边学”教学活动,让学生观察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示意图,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从中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4.结合“三倍体西瓜为什么无子?

”的“积极思维”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围绕“三倍体西瓜为什么无子?

”的分析、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5.结合“环境中化学物质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影响”的“课题研究”活动以及“设计实验,连续培养几代果蝇并观察它们的性状遗传”的“继续探究”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与能力,锻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6.结合染色体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学习生物科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7.通过“边做边学”“课题研究”“继续探究”等教学活动,在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与交流的态度。

第一课时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课件展示:

湖南发现世界首报基因核型变异染色体结构异常。

来自沅陵的陈某终于松了一口气,女儿小蓉的病因终于查出来了。

湖南省儿童医院湖南省儿科医学研究所的医务人员经过检查,发现小蓉的染色体结构异常,系新的“特纳氏综合征”核型,经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夏家辉院士、戴和平教授鉴定,确认为世界首报基因核型变异。

13岁零8个月大的小蓉身高只有1.1米,和三四岁的儿童身高差不多,特别是近4年来,没有增高一点,且智力低下。

陈某为此多方求医,均没有查到病因,心中非常焦虑。

5月6日,陈某带着女儿来到省儿童医院。

经遗传工作室人员检查发现,这是一个伴有X与其他染色体易位的、复杂的、罕见的、嵌和型的遗传病。

导致小蓉身材矮小,双侧卵巢未探及(影响性发育)。

湖南省儿科医学研究所所长贺新玉博士称,正常人染色体为46条,男性为46,XY,女性为46,XX,当其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发生了异常改变所致的疾病称之为染色体病。

小蓉这种特殊的遗传病,因其X染色体与其他染色体易位,产生了一条衍生的11号染色体。

在这种平衡易位当中,还可能发生了染色体遗传物质的改变,致使孩子出现了智力低下和生长发育迟缓的临床表现。

人一旦患上了染色体病,在目前除辅助性治疗外,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当患有这种染色体病的孩子长大到婚育期时,一定要到医院和妇幼保健部门进行婚前咨询和育前指导,产前诊断,杜绝遗传病的发生,以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师:

上述材料中的小蓉的病因是什么呢?

学生活动:

讨论、分析、交流。

生:

染色体变异。

师我们通过《分子与细胞》的第五章“细胞有丝分裂”的学习,以及《遗传与进化》第二章“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的学习,认识到每种生物都含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染色体是生物体中遗传物质DNA的载体。

在正常情况下,细胞中的染色体能保持相对的稳定。

但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染色体数目和结构也可能发生改变,从而引起生物性状发生改变,我们把这种变异叫做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板 书:

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师:

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染色体结构会发生怎样的变异呢?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P40“模拟染色体的结构变异”的“边做边学”活动内容,特别注意观察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示意图。

师: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示意图中线条表示染色体,小写的a、b、c、d、e、f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

[来源:

]

师: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示意图中表示的第一个染色体的结构变异的原因是什么?

生甲:

:

染色体中的c基因丢失。

生乙:

:

染色体先断裂,在连接时少了一个基因c。

[来源:

]

……

师: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示意图中,表示的第一个染色体的结构变异的现象是原有的一条染色体在一定的因素影响下,染色体的中间的一个片段丢失,这是该染色体发生变异的原因。

这种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称为染色体的缺失。

师:

缺失是指染色体上某一区段及其带有的基因一起丢失,从而引起变异的现象。

如果缺失的区段发生在染色体两臂的内部,称为中间缺失。

如果缺失的区段在染色体的一端,则称为顶端缺失。

在缺失杂合子中,由于缺失的染色体不能和它的正常同源染色体完全相应地配对,所以当同源染色体联会时,可以看到正常的一条染色体多出了一段(顶端缺失),或者形成一个拱形的结构(中间缺失),这条正常染色体上多出的一段或者一个结,正是缺失染色体上相应失去的部分。

缺失引起的遗传效应随着缺失片段大小和细胞所处发育时期的不同而不同。

在个体发育中,缺失发生得越早影响越大,缺失的片段越大,对个体的影响也越严重,重则引起个体死亡,轻则影响个体的生活力。

教师活动:

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染色体缺失的产生过程。

师:

在发生染色体缺失变异的过程中,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有没有发生变化?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

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减少了。

师: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示意图中表示的第二个染色体的结构变异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

观察、讨论、分析、交流。

生:

一条染色体中的某一片段移到了另一条染色体上。

师: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示意图中,表示的第二个染色体的结构变异的现象是两条染色体在一定的因素影响下,其中一条染色体中间的一个片段移到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使一条同源染色体变短,而另一条同源染色体变长。

这种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称为染色体的易位。

师:

易位是指一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从而引起变异的现象。

如果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相互交换片段,叫做相互易位,这种易位比较常见。

相互易位的遗传效应主要是产生部分异常的配子,使配子的育性降低或产生有遗传病的后代。

例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就是由人的第22号染色体和第14号染色体易位造成的。

易位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17个科的29个属的种子植物中,都有易位产生的变异类型,直果曼陀罗的近100个变种,就是不同染色体易位的结果。

师: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示意图中最后一种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与上述染色体结构的易位有什么异同?

[来源:

]

学生活动:

观察、比较、讨论、交流。

生:

两者都发生染色体片段的转移,不同的是最后一种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是某染色体的片段从一条染色体上转移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而第二条染色体的结构变异是两条染色体在一定的因素影响下,其中一条染色体中间的一个片段移到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使一条同源染色体变短,而另一条同源染色体变长。

教师活动:

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两种染色体易位的形成过程。

师: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示意图中表示的第三条染色体的结构变异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

观察、讨论、分析、交流。

生:

一条染色体中间的一个片段在同一条染色体中发生位置的变换。

师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示意图中,表示的第三条染色体的结构变异的现象是同一条染色体在一定的因素影响下,染色体中间的一个片段发生180度的倒转。

这种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称为染色体的倒位。

师:

染色体在两个点发生断裂后,产生三个区段,中间的区段发生180度的倒转,与另外两个区段重新接合而引起变异的现象,叫做倒位。

倒位杂合子形成的配子大多是异常的,从而影响了个体的育性。

倒位纯合子通常也不能和原种个体间进行有性生殖,但是这样形成的生殖隔离,为新物种的进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教师活动:

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染色体倒位的形成过程。

[来源:

]

学生活动:

利用彩色橡皮泥模拟染色体结构的各种变异情况。

讨论、交流在模拟实验中有什么新的发现。

教师活动:

展示“猫叫综合症”患者的图片资料。

并利用投影展示“猫叫综合症”患者的发病症状。

学生活动:

观察图片,讨论、交流。

师:

“猫叫综合症”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P42有关内容。

生:

“猫叫综合症”发生的原因是由于人的第五号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引起的。

师:

电离辐射、某些化学物质或某些病毒与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异是否有明显关系呢?

下面我们就一起探究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影响。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P41“课题研究”中的背景资料,讨论、分析、交流,根据自身生活经验,尝试提出研究的某一个检测环境污染的问题,并作出相应的假设。

生甲:

:

检测化工厂的废水对生物细胞染色体变异的影响。

生乙:

:

检测电镀厂的废水对生物细胞染色体变异的影响。

[来源:

Z+xx+k]

生丙:

:

:

检测酸雨对生物细胞染色体变异的影响。

……

师:

根据自己的假设,结合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及本课题的背景资料,设计出本课题的研究实验计划。

学生活动:

认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尝试设计研究计划。

教师活动:

选择某些学生设计的研究计划利用投影显示出来,进行讨论、分析,并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归纳。

研究目的:

了解环境中化学物质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影响。

研究问题:

化工厂的废水对生物细胞染色体变异的影响。

实验假设:

化工厂的废水对细胞染色体变异有明显影响。

实验器材:

试管、培养皿、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蚕豆种子、硫酸铜、改良碱性品红染液等。

实验方法与步骤:

(1)在课前几天取蚕豆种子若干,先用25℃水培养48h,待根长到0.5~1.5cm,将蚕豆种子分成三等份,分别移入清水、质量浓度为200mg/L的硫酸铜溶液和质量浓度为300mg/L的硫酸铜溶液培养6h,再分别移入清水中培养24h。

(2)分别剪取三种蚕豆根尖,制作成临时装片,并用改良碱性品红染液染色。

(3)分别观察三种根尖细胞,计数出现微核的细胞数和观察的细胞总数,计算出三种细胞的微核率。

交流与讨论:

各小组将本组实验得到的数据及实验中的发现与问题进行交流与讨论。

实验结论与反思:

略。

在正常情况下,染色体结构变异的频率是很低的。

但在一定的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影响下,如电离辐射、化学物质诱导或某些病毒的作用,使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异的机会大大增加,并引起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第三节 染色体变异及其应用

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1.缺失

2.易位

3.倒位

1.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

在染色体中,可区分出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区域。

着丝粒是有丝分裂纺锤体微管附着的部位,与染色体分裂相关。

若着丝粒区发生横裂,其产生短臂和长臂则形成等臂染色体。

等臂染色体的形成使肌体有关的基因组合呈严重紊乱,临床上携带者有明显的特征。

染色体末端的端粒不含基因,但有一特殊结构,没有端粒,染色体便不稳定,它可与其他染色体结合形成双着丝粒染色体,自体结合则可形成环状染色体。

双着丝粒染色体属于非稳定形结构畸变,在肿瘤或化疗病人及机体遭受电离辐射后常出现这种类型的染色体。

而这类环状染色体因含有着丝粒结构也称为着丝粒环,实际上是染色体缺失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有端粒的部分或全部丢失,可导致染色体不稳定或激活端粒酶活性。

目前认为端粒与衰老过程有关,而端粒酶活性则与肿瘤相关。

间期细胞核中的染色质根据其形态、功能及着色特性分为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两种类型,常染色质具有折叠压缩程度较低,基因活性高,碱性染料着色浅等特征。

构成常染色质的DNA主要是单一顺序DNA和中度重复DNA。

异染色质则具有折叠压缩程度较高,基因活性低,碱性染料着色深等特征。

从功能上看,异染色质区域很少或没有活泼的基因存在,而有重复DNA顺序。

异染色质又分为结构性异染色质和兼性异染色质,前者常分布在着丝粒、端粒、次缢痕等部位,由高度重复的DNA序列构成,因它们对染色体的稳定性很重要,因此是进化上的保守区,即具有显著的遗传惰性。

兼性异染色质是异染色质化的一个过程,而异染色质化可能是基因关闭的一种可能形式。

总之,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有明显的区别,它们在螺旋化程度、所含DNA序列、功能以及复制时间等方面都相差很大,是构成染色体分带的结构基础。

在人类1号、9号、16号染色体以及Y染色体长臂的异染色质是多态性的。

这些区域一个或多个中的异染色质区段的长度在不同个体间可有变化。

其变化在临床上可使流产率增高,其相关的理论基础不清。

2.染色体畸变

染色体畸变:

细胞中染色体发生数量或结构改变的一类变化称为染色体畸变,也叫做染色体异常。

这些染色体异常可用光学显微镜检出。

由于染色体畸变可导致基因组增减和位置的转移,造成了基因间或遗传物质的增失即不平衡,影响物质代谢的正常进程而给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成为染色体病形成的基础。

染色体异常分为数目和结构异常两类。

数目异常包括整个染色体组成倍增加、个别染色体整条或某个节段的增减造成染色体结构改变,而致染色体数量变异;染色体结构异常常涉及一条至多条染色体上较大的区段变化,影响较多的基因。

(1)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类型

染色体数目异常的主要原因在于生殖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了染色体的行为异常。

a.整倍体:

染色体数目整倍的增减,常由双雄受精、双雌受精和核内复制造成。

结果出现:

单倍体(均流产);三倍体(人类有69,XXX或69,XXY);四倍体(人类为92,xx或92,XXXY)。

把三倍体以上的细胞称为多倍体。

b.非整倍体:

由染色体不分离、染色体丢失所致。

染色体数目比二倍体增减一条或几条,结果形成:

①亚二倍体:

染色体数目少于二倍体,结果必然导致单体性,如45,XO。

这是妇产科较常见的疾病,临床上称为先天性性腺发育不全或Turner综合征。

②二倍体:

染色体数目多于二倍体,结果必然导致三体性。

如47,XXX。

③假二倍体:

数目虽为二倍体,但有某号染色体增减。

这类核型常见于肿瘤病人的外周血细胞中。

c.嵌合体:

即一个个体中存在着一个以上细胞系,在受精及受精卵的早期,受精或早期卵裂阶段发生了异常受精或染色体不分离、染色体丢失及核内复制等可导致嵌合体发生,如46,XX/47,XXX或46,XX/45,XO。

这类病人常因性腺发育异常而就诊。

我们把以上染色体组成不同于二倍体的细胞或个体统称为异倍体。

异倍体产生的机理主要与染色体不分离和内复制有关。

(2)染色体结构异常

染色体的结构异常包括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四种类型。

染色体结构异常的基础是断裂和重接。

如果一条染色体发生了断裂,随后又在原位重接,这称为愈合或重接,若接在另一位置叫重排。

而这种重排的形成是多种多样的,现已查明染色体结构异常近4000种,染色体综合征300余种。

我们这里讨论常见的几种:

①缺失:

指染色体部分丢失,即是指染色体上某一区段及带有基因一起丢失,从而引起变异的现象。

丢失分为末端缺失和中间缺失。

环状染色体是末端缺失的一种特殊形式。

②重复:

染色体上某一段含有两份以上。

分为染色体内重复和染色体间重复两类。

染色体内重复可能是同源染色体间不等互换所造成,而染色体间重复可能是一种插入,也看作为部分三体。

重复分为正位重复和倒位重复。

③倒位:

染色体发生两次断裂后,中间部分180°旋转后重接。

分为臂内倒位和臂间倒位,臂内倒位指旋转在着丝粒一侧的臂上倒转,而臂间倒位的旋转则包括着丝粒在内带有两臂的一个区段内发生。

④易位:

是指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某个区段转移的畸变。

分为染色体内易位和染色体间易位两类,染色体间易位又分为单向易位和相互易位。

罗伯逊易位也叫着丝粒融合,另外还有串联易位、插入易位、复杂易位、整臂易位等,相互易位又分为对称易位和不对称易位两类。

它们均是相互易位的特殊表现形式。

在染色体的报告中,我们常可见到的结构异常还有等臂染色体(i)、断裂(b)、断片(f)、裂隙(g)、双微体(dmin)、双着丝粒染色体(dic)、微小体(min)、内复制(end)、三射体(tr)、四射体(qr)、环状染色体(r)、随体(s)、标记染色体(mar)、衍生染色体(der)等。

3.染色体病

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所致的疾病称为染色体病。

染色体是组成细胞核的基本物质,是基因的载体,是人类细胞遗传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从21三体发现到现在人们已发现人类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达4000余种,染色体综合征400多个,其中除携带者和少数性染色体异常者外,智力低下和生长发育异常几乎是染色体异常者的共同特征。

有资料统计表明,染色体异常占自然流产胚胎的50%、占死产婴的8%、占新生儿死亡者的6%、占新生活婴的5‰~10‰、占一般人群的5‰。

染色体异常综合征是由于染色体异常引起的一大类遗传病。

通常伴有发育畸形和智力低下,同时也是导致流产和不育的重要原因。

染色体异常与染色体病不完全相同,而染色体病与染色体异常综合征不完全相同,但临床上常通用。

染色体病分为常染色体病和性染色体病两大类。

常染色体病指由人类的第1~22号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异常所引起的疾病;性染色体病是指由于人类的性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异常引起的疾病,也称性染色体异常综合征。

(1)常染色体病:

主要包括三体综合症、单体综合症、部分三体综合症、部分单体综合症和嵌合体5类。

这类疾病的共同临床特征有生长发育迟缓、智力发育不良并伴有多发畸形等。

①21三体综合症:

称先天愚型或唐氏综合症(Down’ssyndrome)。

是发病率最高的染色体病,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为1/800~1/600。

男性多于女性。

核型分为单纯三体型(92.5%);罗伯逊易位型及相互易位型(4.8%);嵌合体型(2.7%)。

21三体的出生风险率随孕妇年龄的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