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docx
《河南省郑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郑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郑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
2022年河南省郑州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总复习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高若讷,字敏之,本并州榆次人,徙家卫州。
进士及第,补彰德军节度推官,再迁太常博士、知商河县。
御史杨偕荐为监察御史里行,知谏院。
时范仲淹坐言事夺职知睦州,余靖、尹洙论救仲淹,相继贬斥。
欧阳修乃移书责若讷曰:
“仲淹刚正,通古今,班行中无比。
以非辜逐,君为谏官不能辨,犹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廷,是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耶!
”若讷以其书奏,贬修夷陵令。
王蒙正知蔡州若讷言蒙正起裨贩因缘戚里得官向徙郴州物论犹不平今予之大州可乎诏寝其命。
大庆殿设祈福道场,若讷奏曰:
“大庆殿,国之路寝也,岂可聚老、释为渎慢?
”又奏三公坐而论道,今二府对才数刻,何以尽万几?
宜赐坐从容,如唐延英故事。
丁母忧。
服除,以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时宰相贾昌朝与参知政事吴育数争事上前。
明年春,大旱,帝问所以然者,若讷曰:
“大臣不肃,则雨不时若。
”于是昌朝及育皆罢,若讷遂代育为枢密副使。
王则据贝州,讨之,逾月未下,或议召降。
若讷言:
“河朔重兵所积,今释不讨,后且启乱阶。
”及破城,知州张得一送御史台劾治。
有臣贼状。
朝廷议贷死,若讷谓:
“守臣不死自当诛,况为贼屈?
”得一遂弃市。
知王守忠欲得节度使,固执为不可。
皇祐五年,卒,赠右仆射,谥文庄。
若讷强学善记,自秦、汉以来诸传记无不该通,尤喜申、韩、管予之书,颇明历学。
因母病,遂兼通医书,虽国医皆屈伏。
张仲景《伤寒论诀》、孙思邈《方书》久不传,悉考校讹谬行之,世始知有是书。
名医多出卫州,皆本高氏学焉。
皇祐中,诏累泰定尺以制钟律,争论连年不决。
若讷以汉货泉度一寸,依《隋书》定尺上之。
并损益祠祭服器,悉施用。
有集二十卷。
(选自《宋史•卷二百八十八•列传第四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蒙正知蔡州/若讷言蒙正起/裨贩因缘戚里得官/向徙/郴州物论犹不平/今予之大州/可乎/诏寝其命
B.王蒙正知蔡州/若讷言/蒙正起裨贩/因缘戚里得官/向徙郴州/物论犹不平/今予之大州/可乎/诏寝其命
C.王蒙正知蔡州/若讷言蒙正起/裨贩因缘戚里得官/向徙郴州/物论犹不平/今予之大州/可乎/诏寝其命
D.王蒙正知蔡州/若讷言/蒙正起裨贩/因缘戚里得官/向徙/郴州物论犹不平/今予之大州/可乎/诏寝其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移书一般指官员间互通书函,又称作致书、移文,书函常针对不同意见而发,多用于晓谕责备。
B.班行指朝班的行列,也可指朝廷或朝廷官员,“班行中无比”是对范仲淹的人品和才学的肯定。
C.路寝指帝王的正殿所在,而《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见臣列观”中的“列观”是指一般宫殿。
D.祠祭即祭祀,古代祭祀有专门的音乐,《诗经》中的“雅”和“颂”就是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若讷敢于进谏。
对大庆殿设道场,他上书认为不得体;后来他又直指二府未充分言奏政事;对王守忠任节度使,他进谏反对。
B.高若讷受到信任。
皇帝向他询问大旱原因,在听取了他的回答后,罢免了宰相贾昌朝和参知政事吴育,并任命他担任枢密副使。
C.高若讷看重气节。
王则造反失败后,朝廷商议是否免除贝州知州张得一死罪,他以张得一屈于敌贼、气节尽失为由,表示反对。
D.高若讷博学多才。
他博览群书,十分精通历数之学;他自学医术,叹服国医。
于是,整理了经典医书,考正、校定其中的错误并刊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范仲淹坐言事夺职知睦州,余靖、尹洙论救仲淹,相继贬斥。
②有臣贼状。
朝廷议贷死,若讷谓:
“守臣不死自当诛,况为贼屈?
”得一遂弃市。
(5)简答题。
①概述高若讷政事之外的成就有哪些?
②高若讷,字敏之,你知道他的名和字的出处吗?
寄予了父母怎样的期待?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田儋者,狄人也。
故齐王田氏族也。
儋从弟田荣,荣弟田横,皆豪,宗强,能得人。
陈涉之初起王楚也,使周市略定魏地,北至狄,狄城守。
田儋详为缚其奴,从少年之廷,欲谒杀奴。
见狄令,因击杀今,而召豪吏子弟曰:
“诸侯皆反秦自立,齐,古之建国,儋,田氏,当王。
”遂自立为齐王,发兵以击周市。
周市军还去,田儋因率兵东略定齐地。
秦将章邯围魏王咎于临济,急。
魏王请救于齐,齐王田儋将兵救魏。
章邯夜衔枚击,大破齐、魏军,杀田儋于临济下。
儋弟田荣收儋余兵东走东阿。
齐人闻王田儋死,乃立故齐王建之弟田假为齐王,田角为相,田间为将,以距诸侯,田荣之走东阿,章邯追围之。
项梁闻田荣之急,乃引兵击破章邯军东阿下。
章邯走而西项梁因追之而因荣怒齐之立假乃引兵归击逐齐王假假亡走楚。
齐相角亡走赵;角弟田间前求救赵,因留不敢归。
田荣乃立田儋子市为齐王,荣相之,田横为将,平齐地。
项梁既追章邯,章邯兵益盛,项粱使使告赵齐,发兵共击章邯。
田荣曰:
“使楚杀田假,赵杀田角、田间,乃肯出兵。
”楚怀王曰:
“田假与国之王,穷而归我,杀之不义。
”赵亦不杀田角、田间以市于齐。
齐曰:
“蝮螫手则斩手,螫足则斩足。
何者?
为害于身也。
今田假、田角、田间于楚、赵,非直手足戚也,何故不杀?
且秦复得志于天下,则龁用事者坟墓矣。
”楚、赵不听,齐亦怒,终不肯出兵。
章邯果败杀项梁,破楚兵,楚兵东走,而章邯渡河围赵于巨鹿。
项羽往救赵,由此怨田荣。
(节选自《史记•田儋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章邯走而西/项梁因追之/而因荣怒/齐之立/假乃引兵归击/逐齐王假假亡走楚
B.章邯走而西/项梁因追之/而因荣怒齐之立假/乃引兵归/击逐齐王假/假亡走楚
C.章邯走而西/项梁因追之/而因荣怒齐之立假/乃引兵归击/逐齐王假/假亡走楚
D.章邯走而西/项梁因追之/而因荣怒/齐之立/假乃引兵归击/逐齐王假/假亡走楚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弟,指以共曾祖父而不共父亲的平辈男性中年幼于己者,亲疏远近当介于弟、族弟之间。
B.建国,既指古代天子封立诸侯王国,又指建邦之所居,即建立国都。
文中指后者。
C.枚,古代行军时,士卒口衔的用以防止喧哗的器具,两端有带,形状如筷子。
D.手足,意指兄弟,谓关系密切,不可分割,手足戚则指有血缘关系的亲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儋凭借宗族势力,求得人心。
他出身齐国实力不弱的田氏宗族最早拉起造反大旗,自称齐王,并控制齐地。
B.田儋应时而动,刚勇果断。
他借杀死犯罪家奴要报告官府得知为由,杀死狄城守令,迅速起兵以响应了陈涉起事。
C.田荣不善合作,对形势有误判。
先是拒绝曾帮他解围的项梁邀请一起追章邯,后是拒绝楚怀王的命令不肯出兵援赵。
D.田荣虽“收儋余兵东走东阿”表现的勇敢坚强,但他对个人恩怨斤斤计较,不能以大局为重的性格却致使了最后的失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田儋详为缚其奴,从少年之廷,欲谒杀奴。
②楚怀王曰:
“田假与国之王,穷而归我,杀之不义。
”
(5)项梁被谁所杀?
为何项羽非常怨恨田荣?
请简要说明。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社仓记
(宋)刘辰翁
巽翁先生无位而一食三叹,无食而急人朝饥,他日怀编书示予,独欣然如有饱色。
曰:
“此喻邑西溪刘氏社仓约也。
人人有此心,亦人人能之而不为,盖吾与子之所共愧也。
彼将蕲予记其仓,予欲传其约予乡。
”自是常慨然为来客诵之,而未及记而先生卒。
然其邑彭君幼远犹望焉,为是记来也。
义哉彭君!
来庐陵盖三数,既恨不可得,则委先生诺责于予。
予澘然受之,曰:
“此先生志也。
前年吾乡旱,既甚,大家逆劝分,闭余粟,冬春无所得籴。
乡人之携持叩关者,累累不能归,则徘徊浮桥间中江赴焉;市而夺饼饵盘飧以饱者,起责之金,则含哺而走桥,亦中江赴焉。
盖桥者告余,曰‘夜夫妇相泣,既而水声如投石者不绝,常数人,及旦,来者乃已,殆不可数也。
’于是巽翁流涕解衣易米,更相为粥,以食饿者,游手四望取餍,而颓檐曲巷,衣冠困敝,阴雨连月不能出者,又未有省焉。
暨乡都转致,强者干没伪占,弱者择轻受少,独区区藉虚声出藏粟耳。
此无他,无社仓之故也。
使庐陵所在有社仓者何得后时展转望于天上亦或及或不及乃知政术不存仓卒补救虽仁心仁闻无益。
”
今世訾无能为者必曰士,士亦妄自菲薄。
如西溪刘氏才二三十人,人贷谷二三十石或百石二百石止。
然既得千七百余石,贷之三谷,岁收息,视乡人杀其一,再岁杀其二,三岁则谷本可偿矣。
又三岁十岁以至于无穷,子子孙孙,与是仓终始,而谷亦不可胜用矣,此社仓法也。
夫数石之谷,节于口腹,岂人所不能哉。
士皆若此,何事不可为。
喻西无富家,刘固士族仅足尔。
闻社仓者,不暇自量,沛然各修其可愿。
吾庐陵其独无西溪刘哉!
顾其力有十西溪者,乃亦与吾等无异,可叹耳。
天下之重,未必一人所能任也。
人为其所可能,而不可能者从是举矣。
而人以善小不足为,诞曰濡煦而已,孰知斗升之水有大于西江者哉!
以吾庐陵之所睹,故知西溪活者众也。
嗟乎!
人命亦大矣。
西溪有社仓,西溪之人未病也。
天地能生,而不能使其无饥;父母能生,而不能使其无困。
于天地之不能而能之者,是仓也。
是仓名堂曰集义,翼以两廊六仓;其积可万石。
为是仓者,奉新监酒刘梦麟少游。
彭君名程,其父子屡贡其乡,亦佳士。
(选自《刘辰翁集》,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委先生诺责于予
责:
要求
B.又未有省焉
省:
减少
C.视乡人杀其一
杀:
取出
D.其父子屡贡其乡
贡:
(被)推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其邑彭君幼远犹望焉
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B.乡人之携持叩关者
风之积也不厚
C.市而夺饼饵盘飧以饱者
焉用亡郑以陪邻
D.吾庐陵其独无西溪刘哉
其皆出于此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先回忆了庐陵大旱后因无社仓而导致的社会混乱,进而指出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为道的,顺其自然地引出社仓之法在应对灾难中的重要作用。
B.社仓是宋朝以民间为主导的,为防荒灾而设置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粮仓。
一些士族拿出谷物贮存于社仓,如遇荒年,则以谷赈济灾民以缓解灾情。
C.巽翁先生是一位热衷于公益事业的爱民之士。
乡人受灾,他卖衣换米救助灾民,即使自己生活困窘,依然内心满足,真正称得上是位“义士”。
D.全文围绕社仓而展开,叙述与议论、抒情相结合。
在叙述饥民投水自尽的惨状时,时时流露出同情,同时批判了当地官员救灾措施的不得当。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使庐陵所在有社仓者何得后时展转望于天上亦或及或不及乃知政术不存仓卒补救虽仁心仁闻无益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前年吾乡旱,既甚,大家逆劝分,闭余粟,冬春无所得籴。
②人为其所可能,而不可能者从是举矣。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彫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将谏,士季曰: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三进及溜③,而后视之,曰:
“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稽首而对曰:
“人谁无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犹不改。
宣子骤谏。
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晨往,寝门辟矣。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麑退,叹而言曰:
“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
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
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
盾曰:
“弃人用犬,虽猛何为!
”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见灵辄饿,问其病,曰:
“不食三日矣。
”食之,舍其半。
问之,曰:
“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今近焉,请以遗之。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
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问何故,对曰:
“翳桑之饿人也。
”问其名居,不告而退。
遂自亡也,乙丑,赵穿杀灵公于桃园。
宣子未出山而复。
大史书日:
“赵盾弑其君。
”以示于朝。
宣子曰:
“不然。
”对曰:
“子为正卿,亡不越竞,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宣子曰:
“呜呼!
《诗》曰:
‘我之怀矣,自诒伊感。
其我之谓矣!
”孔子曰:
“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
惜也,越竞乃免。
”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
(选自《左传》,有删改)
【注】①赵盾:
晋国正卿(首席大臣)。
谥宣子。
②士季:
晋大夫,名会。
③溜:
屋檐滴水的地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日/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
B.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日/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
C.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日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
D.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日/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稽首,指古代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
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
跑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B.寝门,古礼天子五门,诸侯三门,大夫二门。
最内之门日寝门,即路门。
后泛指内室之门。
C.弑,古代统治阶级称子杀父、臣杀君,该字在《左传》和《周礼》等文献中均有记载。
D.《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三部分,被道家奉为经典,成为“四书五经”之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灵公奢侈暴虐,加重赋税来修饰宫室;因为熊掌没炖烂,竟然杀了厨师,把他的尸首装在畚箕里,让宫女们带着从朝廷经过。
B.赵盾、士季向晋灵公进谏,晋灵公文过饰非,还想方设法要杀掉赵盾。
他派遣的力士鉏麑不愿执行他的命令,于是头撞槐树自杀了。
C.晋灵公手下的武士灵辄,在关键时刻用武器抵挡晋灵公手下的人,帮助赵盾幸免于难,以报答赵盾昔日的送饭之恩。
D.赵穿杀了晋灵公,晋国太史董狐写“赵盾弑其君”,并在朝廷公布。
赵盾难以辩白,大有感慨,孔子也为他蒙受杀君之冤名感到可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5.阅读下面内容,完成各题。
赵韩王普①为相,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
一日大雪,向夜,叩赵普门。
普亟出,惶惧迎拜,问曰:
“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
”帝曰:
“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
”普曰:
“陛下小天下耶?
南征北伐,今其时也,愿闻成算所向。
”帝曰:
“吾欲下太原。
”普默然久之,曰:
“非臣所知也。
”帝问其故,普曰:
“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
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
”帝笑曰:
“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遂定下江南之议。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
“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
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
”普曰:
“镇节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语未毕,上曰:
“卿勿复言,吾已谕矣。
”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酣,上曰:
“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过多积金帛,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
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
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
”皆再拜曰:
“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
”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
上许之,皆以散官就第,赐赉甚厚,诸功臣皆以善终。
赵韩王事太祖时,有臣立功,当迁官。
上素嫌其人,不与。
普坚以为请,曰:
“刑以惩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
且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上怒甚,起,普亦随之。
上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
上寤,乃可其奏。
普欲除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意,不用。
明日,普复奏之,又不用。
明日又奏之,太祖怒,取其奏坏裂投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
上乃寤,用之,后果称职。
赵韩王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议,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
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
后普薨,家人始开箧见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太宗②欲相普,或谮之曰:
“普,山东学究,惟能读《论语》耳!
”太宗疑之,以告普。
普曰:
“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艺祖③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下。
”上意释然,卒相之。
(选自《言行龟鉴》,有改动)
注:
①宋乾德二年(964年),赵普被任命为宰相,晋封为韩王。
②太宗,指宋太宗赵光义,继宋太祖赵匡胤后为帝。
③艺祖:
指一朝开国的帝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特:
只,不过
B.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
道:
道理
C.惟稍夺其权
稍:
渐渐地,慢慢地
D.上素嫌其人,不与
与:
赞成
(2)《续资治通鉴•宋纪》中评价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这一点的是
①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
②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③君臣之间,两无猜嫌
④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
⑤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
⑥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太祖刚刚即位之时经常微服私访,有时经过功臣的家门但不进去。
不过有一次却雪夜访赵普,拿攻打太原的事情来试探他。
B.赵普指出将领的权力太大导致君弱臣强,这是战争不断的主要原因。
在他的提示下,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很多功臣因此得以善终。
C.赵普向太祖推荐人选,并不受太祖好恶的影响。
他认为惩罪赏功是古今公理,事实证明他推荐的人选果然是合格的。
D.面对别人的诬陷,赵普承认自己读书不多,仅凭半部《论语》辅佐先帝,宋太宗明白这是他的自谦,也是他的自信,所以最终继续任他为相。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陛下小天下耶?
南征北伐,今其时也,愿闻成算所向。
②皆再拜曰:
“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
”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
商隐幼能为文。
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
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
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
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待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
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
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
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
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
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
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
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
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
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乃补太学博士。
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
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
从事令狐楚幕。
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
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
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
名宦不进,坎壈(注:
困顿,不顺利)终身。
(节选自《旧唐书》)
(1)下列各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待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B.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待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C.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待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D.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待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指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唐设进士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B.“释褐”指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担任官职。
C.员外郎,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
隋朝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之次官。
D.“诔”和“奠”都属于祭文,二者在写作重点及韵散要求方面没有区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商隐自幼就能写一手好文章,因为年少英俊,又颇有文才,所以得到了令狐楚的赏识。
B.李商隐多次以文章求取功名,一次是他辞去徐州府职入朝,又以文章拜谒令狐楚,从而被补为太学博士。
C.李商隐一方面得到令狐楚的礼遇,并随之为官,一方面又深得王茂元的喜爱,为王茂元干事,两方面有仇,故李商隐被双方看不起,一生仕途坎坷。
D.李商隐擅长写古文,但不喜欢讲究对仗,后来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得到了擅长写奏章的令狐楚指点,从这时起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奏章。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
②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