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华东师大版.docx
《新建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华东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建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华东师大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建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姓名:
________
第一单元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班级:
________
一、林则徐销烟——道光年间
1、鸦片贸易的危害①白银外流,造成财政危机;②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③腐蚀统治机构,摧残吸食者体质④削弱军队战斗力,给中华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2、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
3、意义:
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使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二、鸦片战争(1840—1842)
1、根本目的(根本原因):
为了开辟中国市场,侵略和掠夺中国。
2、1840年6月—1842年8月《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3、主要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1、根本原因:
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主凶:
英法,帮凶:
美俄
3、列强罪行:
(1)英法——火烧圆明园(1860.10)
(2)俄国——占领中国东北、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沙俄是近代侵吞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5、两次鸦片战争共同原因:
为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工业原料。
四、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1、背景:
清政府腐败,妥协退让,鸦片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2、爆发:
1851年,洪秀全,广西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太平军”
3、经过:
①1853年,占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政权
②1862年,太平军在浙江慈溪战役中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4、性质:
是一场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运动5、结果:
被中外反动势联合镇压
五、左宗棠收复新疆
原因:
1865年阿古柏入侵新疆。
过程:
1876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军新疆,,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消灭阿古柏政权,收复了除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
意义:
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沉重打击了英俄两国的侵略企图。
六、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光绪帝时)
1、目的:
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主要战役:
(1)黄海大战(甲午战争1894年),致远舰(邓世昌)——日本吉野号
(2)威海卫战役1895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
清朝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1895年4月李鸿章、伊藤博文)
4、《马关条约》内容: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款白银2亿两;③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深入中国内地);④允许日本在华开设工厂(标志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产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侵略程度更深一层,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5、《马关条约》影响: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七、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英、法、德、意,美、俄、日、奥)
1、义和团运动①时间:
1898兴起于山东。
②口号:
扶清灭洋。
③兴起原因:
甲午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
④失败原因:
中外发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⑤性质:
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帝爱国运动。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并占领北京。
3、清政府战败被迫于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主要内容:
。
①经济:
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
②政治:
严禁中国民众成立或加入任何具有反帝性质的组织;
③军事:
大沽和北京通海沿线炮台一律拆毁,允许各国在此沿线的战略要地驻兵;
④外交:
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区”;改总理各国事物衙门为外务部。
4、影响:
《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四次大规模侵华战争给我们的深刻教训:
落后就要挨打。
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知识线索:
一、列强侵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中国人民的抗争
1、清朝官兵爱国抗击侵略
①林则徐虎门销烟;②关天培虎门抗英;③左宗棠收复新疆;④黄海海战邓世昌抗日
2、农民阶级的抗争:
①太平天国运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②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运动)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姓名:
________
一、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班级:
________
1、目的:
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2、代表人物:
中央——恭亲王奕;地方——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张之洞
3、口号: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4、主要内容:
①、创办军事工业:
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最早)、
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最大)、左宗棠福州船政局等。
②、创办民用工业:
李鸿章——上海轮船招商局(最早)、张之洞——汉阳铁厂、张之洞——湖北织布局
③、筹建海军(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④、兴办新式学堂(近代第一所新式学校:
1862年京师同文馆,派遣留学生)。
5、失败标志:
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
6、评价:
①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性质)。
②局限性:
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③积极性: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工矿企业,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二、戊戌变法
公车上书:
1895年,由康有为、梁启超领导。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戊戌变法:
1、时间:
1898年6月——9月(共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2、人物:
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
3、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政治方面: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方面: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思想、文化方面: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军事方面:
训练新式军队等。
4、失败原因:
主观方面:
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根本原因);②维新派脱离了群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③忽视了军政实权的掌握;客观方面:
④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势力过于强大。
5、例题:
谭嗣同的绝命词: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回答问题:
①“有心杀贼”的贼指的是谁?
(答: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②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
(答:
①维新派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
)
③我们应该向谭嗣同学习些什么?
(答:
学习为他进步事业不怕流血牺牲的献身精神;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决心和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精神;甘愿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主义精神。
)
三、 辛亥革命
1、兴中会: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894年,孙中山创办于美国檀香山。
2、中国同盟会:
(1905年);①地点:
日本东京;②领导人:
孙中山
③性质:
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④同盟会的机关报是:
《民报》;⑤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⑥三民主义(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民族、民权、民生。
3、辛亥革命:
(1)经过:
①开始:
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②高潮:
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1月1号(即中华民国元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③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2)辛亥革命的意义(历史功绩):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性质:
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正确评价:
辛亥革命既有成功的一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又有失败的一面(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5)失败原因: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力量过于强大;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四、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
①开始标志: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
②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③主要内容:
前期: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等。
后期:
宣传马克思主义。
2、“新世纪曙光”:
指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李大钊是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1918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预言: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
3、评价:
(历史功绩)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条件,推动五四运动的发生。
(局限性)但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后世。
4、思考: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最终结果怎样?
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结果:
没有使中国走上近代化道路。
启示:
①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②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③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④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成功。
⑤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不会向帝国主义低头。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姓名:
______
一、五四运动班级:
________
1、导火线(原因、背景):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2、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张宗祥、陆宗舆。
3、过程:
运动前期中心在北京,主力学生,由陈独秀、李大钊领导;后期中心转到上海,主力工人。
4、结果:
取得初步胜利,①释放学生;②罢免卖国贼;③拒绝签字。
5、历史意义:
①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性质)②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6、五四精神:
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时间:
1921年7月23日2、地点:
上海—浙江嘉兴南湖
3、代表:
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位党员。
4、内容:
(1)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2)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3)大会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标志:
一大的召开)。
(5)意义:
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这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三、黄埔军校:
(国共合作创办的军事学校)
1、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
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2、黄埔军校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为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四、北伐战争:
1、.目的:
为打倒帝国主义侵华势力,推翻封建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性质: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
3、主要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为首的北洋军阀。
4、.经过:
(略,掌握湖南、湖北是北伐战争的主战场,叶挺第四军攻打武汉获得“铁军”称号。
5、意义:
出师不到半年,便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威震全国。
沉重打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势力,推动革命的发展。
五、国民革命的失败:
1、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政变(“四一二”政变)。
2、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提出的口号是“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
”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标志国民革命失败。
六、南昌起义(八一建军节由来)、秋收起义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在江西南昌发动武装起义。
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军队的开始。
秋收起义: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七、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1、背景:
敌人在城市力的量强大,农村相对薄弱。
2、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1927年10月,毛泽东创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最大一个:
中央革命根据地。
3、意义:
是开辟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八、红军“长征”:
1、原因: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被迫战略转移。
2、过程:
①1934年10月,红军8万多人从江西瑞金出发;
②长征路线:
中央革命根据地(1934.10江西瑞金)→遵义会议(1935.1)→四渡赤水河(打乱追剿计划)→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草过地→陕北吴起镇会师(1935.10)→甘肃会宁会师(1936.10)。
③1936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红军)会师,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④长征走过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山西11个省。
⑤遵义会议:
姓名:
______
A.内容:
1935年1月,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B.意义: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长征胜利的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4、长征精神: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九一八事变:
1、原因:
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缓和国内社会矛盾,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
2、经过: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策划了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日军完全侵占了东北三省,挟持溥仪1932年建立伪满洲国,在东北实行殖民统治。
3、影响:
①九一八事件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②中国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之间的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主要矛盾。
二、西安事变:
1、原因:
根本原因: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国成为当务之急;中共对张学良和杨虎城的感召;直接原因:
蒋介石拒绝张学良杨虎城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建议。
2、时间、地点: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临潼华清池
3、结果:
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4、意义:
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是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战争的历史转折点。
国共关系:
①1924-1949,国共关系呈现:
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②认识: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三、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史称“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标志中国全国抗战爆发。
七七事变牺牲的国民党军官:
佟麟阁、赵登禹。
四、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日军在南京城血腥屠杀了南京军民30万人。
怎样看待今日的中日关系:
(1)坚决反对日本右翼分子,篡改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其否定历史的行经伤害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人民的感情。
(2)要正视历史,防止军国主义的复苏。
(3)要同日本及日本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正常交往。
五、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林彪领导)在平型关歼敌1000多人,史称“平型关大捷”。
这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振奋了全国军民抗战的信心。
六、台儿庄战役:
1938年3月,在徐州会战中,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领导了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一次胜利,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士气。
七、百团大战(1940年8月):
目的:
为了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
主要目标:
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对华北日伪军展开以破坏铁路、奇袭据点为主的大规模反击战。
作用:
牵制了日军对西北、西南的进攻,遏止了国民党内的投降妥协倾向,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
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大规模战役。
八、中共七大
1、背景:
抗战胜利前夕2、时间、地点:
1945年4月,延安
3、内容:
①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报告;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4、意义:
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九、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东京湾美舰“密苏里”号),中国抗日战争赢得了伟大胜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
十、抗战胜利原因、历史意义
1、抗战胜利的原因:
①国共两党合作,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根本原因);②广大爱国将士的英勇作战;③正义的战争;④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苏军出击中国的东北,美国的原子弹)
2、、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①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抗日战争的胜利,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称霸的野心,雪洗了百余年来的民族耻辱。
③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重庆谈判:
1、目的:
国民党---为了争取时间,部署内战,以和谈做掩护;共产党---为了争取和平,揭露蒋介石的假和平的阴谋。
2、概况:
1945年8月,毛泽东、周恩来等参加谈判。
3、成果:
签订〈双十协定〉
二、转战陕北、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1949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2、1947年3月,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3、刘邓挺进大别山(解放战争的转折点):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从鲁西南强渡黄河,越过陇海铁路和黄泛区,千里跃进大别山,在敌人的战略纵深地区建立中原革命根据地,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三、三大战役:
1、辽沈战役:
时间:
1948年9月-11月;指挥:
林彪、罗荣桓;
作战军队:
东北野战军;结果:
歼敌47万多人,解放东北全境。
2、淮海战役:
时间:
1948年11月-1949年1月;指挥:
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
作战军队:
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
结果:
歼敌55.5万人,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基本解放,是解放战争中一次规模最大的决战。
3、平津战役:
时间:
1948年11月-1949年1月;作战军队:
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
结果:
歼敌52万人,北平和平解放,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4、意义:
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的胜利。
四、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1日,解放军百万雄师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至江西湖口的千里战线上,分兵三路横渡长江,4月23日,解放南京,统治中国22年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覆灭。
五、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1)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2)中共得到人民的支持,正确的战略战术,广大将士士气高昂。
(3)国民党发动内战失去民心,统治腐败,指挥失当,士气低落。
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
1、张謇:
主张“实业救国”。
创建了大生纱厂等数十家企业,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民族企业家之一。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六个阶段:
(1)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初步发张:
19世纪末
(3)进一步发展(短暂春天黄金时期):
1912---1919
原因: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政治地位得到提高;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短暂原因:
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
(4)较大发展: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
(5)遭到摧残:
抗日战争时期
(6)纷纷破产:
南京国民政府后期
3、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1).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
(2).发展不平衡,集中于轻工业和沿海地区;(3).受中国社会性质的制约,整体水平落后。
4、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1).中国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
1876年,凇沪铁路
(2).中国最早修筑的铁路:
1881年,唐胥铁路
(3).中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1905--1909年,京张铁路
铁路的作用:
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4).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
(5).我国第一部无声电影:
1905年,<<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电影:
1931年,<<歌女红牡丹>>.
(6).1872年上海的<<申报>>,1897年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出版机构。
(7)剪辫易服、废止缠足、废跪拜礼,代之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代之先生、君的称呼。
第七单元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1、1905年,清政府宣布自次年起停止科举考试。
至此,科举制度遂告终结。
1898年7月。
光绪帝发布上谕,开办京师大学堂。
是当时全国的最高学府。
1912年改称北京大学。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2、詹天佑主持建成了第一条由中国人自行设计的铁路---京张铁路。
3、1926年侯德榜主持研制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
后来又发明新的制碱方法---“侯氏制碱法”。
4、魏源:
1842年,魏源编著《海国图志》出版,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对后来的洋务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5、严复:
1898年,严复译著的《天演论》出版,指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万物进化的基本规律。
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全新的思想武器。
6、新式学堂在中国出现的情况怎样?
(1)、出现时期:
洋务运动开始时[1862年京师同文馆]。
(2)、中国第一所新式学校:
京师同文馆。
(3)、中国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京师大学堂。
7、怎样评价《奏定学堂章程》?
它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系统完备并付诸实施的法定学制,它顺应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要求,废除了不合时宜的科举考试制度,具有进步性。
但仍然局限在“西学为用,中学为体”的框架内,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经学”课时最多,学生仍立足于做官等。
8.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
请写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列强侵华和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