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docx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发动了侵华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
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大量输出商品和资本,逐渐冲击着中国封建经济。
1851年,洪秀全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864年夏,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56年,英国提出修改《中英南京条约》,但遭清政府的拒绝.英国借此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次英法联军出兵侵略中国。
1860年,英法联军圆明园,占领了北京。
并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发展中国军事、民用、教育等,中国资产阶级产生并且有所发展。
1883—1885年,中法战争,签订《中法新约》,标志着中国西南的门户被打开了。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1900年,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镇压义和团起义,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911年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
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彻底胜利。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四个阶段,终于在1949年推翻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
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战争史、侵略与反抗史。
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自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列强纷纷踏上了中华大地大肆地烧、杀、抢、掠,但不屈不挠地中华民族却在进行着坚苦卓绝地救亡图存斗争。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无产阶级:
每一个阶级,都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地反侵略地中华英雄儿女,最后他们将侵略者赶出了中华大地。
一、主要的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道光帝时)
时间:
1840-1842年
背景:
鸦片输入目的──英国为了改变中英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禁烟运动──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虎门销烟
结果:
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
影响: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帝时)
时间:
1856-1860年
罪行: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结果:
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
俄国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3、甲午中日战争(光绪帝时)
时间:
1894-1895年
背景:
1894年日本出兵占领汉城
经过:
1894年在朝鲜开战,邓世昌在黄海之战中牺牲
罪行:
日军在旅顺进行大屠杀;1895年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结果:
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影响: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光绪帝时)
时间:
1900-1901年
背景:
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威胁帝国主义在华权益
经过:
1900年英俄德美日法意奥八国联军从天津攻入北京
结果:
1901年清与英俄德美日法意奥、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签订《辛丑条约》
影响:
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在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签订的主要条约
条约名称
签订时间
战争双方
内容
影响
《南京条约》
1842年
中英鸦片战争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 、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
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 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辛丑条约》
1901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做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农民阶级)
1、太平天国运动(反帝反封) 1851-1864年
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1853年3月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影响达18个省,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因此,遭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重要战役:
李秀成在青浦大胜洋枪队;浙江宁波战斗中击毙洋枪队的头目华尔,这是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典型事例。
2、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 1898-1900年
1898在山东兴起;1900年与八国联军在廊坊交战,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最终遭到中外反对势力的联合绞杀。
四、左宗棠收复新疆
经过:
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疆,仅半年时间就收复了北疆;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19世纪80年代通过外交努力,中、俄两国签订条约,收回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行省。
意义:
左宗棠收复新疆,巩固了中国的西北边疆。
捍卫了中国的领土及主权
五、洋务运动(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时间: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代表人物:
中央是奕訢,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内容:
1、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和李鸿章)、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一、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复习意义和主要内容概括
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近代中国的反侵略战争”。
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与中国人民反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史。
战争是这些斗争中最激烈最主要的形式。
因此学习近代的反侵略战争是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最基本内容之一。
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包括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六次。
• 鸦片战争(1840—1842)
•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 中法战争(1883—1885)
• 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
• 抗日战争(1937—1945)
今天我们复习除中法战争以外的五次反侵略战争。
今天需要同学重点理解的内容是两个:
19世纪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反思
•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我们先看鸦片战争。
二、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的经过
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19世纪中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迫切需要广阔的殖民市场。
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成为英国殖民扩张的重点。
性质是侵略战争。
直接原因是中国禁烟运动。
我们看鸦片战争形势图。
1840年从英军封锁珠江口,而后沿海北上,逼近天津为第一阶段。
1841年英国扩大战争,从广东再次北上,攻占沿海许多城市,于1842年抵达南京,清政府屈服。
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中国的市场开始被打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根本原因:
扩大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直接原因:
禁烟运动
时间:
1840年6月封锁珠江口——1842-8驶抵南京下关江面
英国侵占香港岛和中国军民的抗英斗争
清朝爱国官兵和广州附近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
结果:
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12年后,英国企图扩大在华权益,向清政府提出修改条约,遭到拒绝。
英国因此借口“亚罗号”事件,联合法国,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这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原因:
1854年企图“修约”扩大市场权益;借口发动战争
1856年秋,英军袭击广州城
1857年底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实行殖民统治近四年
1858年侵略军北上占天津,签订《天津条约》
1860年联军再占天津,焚毁圆明园,占领北京。
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结果影响: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加深。
两次鸦片战争让清政府领教了欧洲列强的武力。
但清政府不会料到,很快中国竟然受到得中华文明千年滋润的邻邦日本的侵略威胁。
这就是甲午战争。
四、中日甲午战争的经过
背景:
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开始走上军国主义扩张道路。
日本把扩张的矛头对准了朝鲜和中国,执行所谓“大陆政策”。
甲午战争的直接起因是清政府应邀派军队镇压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本乘机挑衅,发动战争。
这是甲午战争形势图
爆发经过
1. 1894年,日本在丰岛袭击中国运兵船。
中日双方正式宣战。
2. 1894年秋,日军分路围攻平壤(左宝贵牺牲)清军败退到中国境内。
3. 黄海海战(邓世昌、林永升殉国)双方各有损失,北洋主力尚存。
4. 威海之战1895年初,日军进犯北洋海军基地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我们来总结一下甲午战争的主要知识点。
结果:
签订《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失败,以及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对中国的掠夺,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贪欲。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外民族矛盾尖锐,通过兴起于民间的义和团运动表现出来。
列强以清政府镇压不利,组成八国联军直接镇压义和团。
五、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经过
• 目的:
镇压义和团,打击清政府
• 八国:
英国俄国德国
法国美国日本
意大利奥匈帝国
• 11国签约:
8+3西\比\荷
• 参加侵华的国家是8个,加上参加签订《辛丑条约》共11国。
• 同学可能会问,象这样的历史知识如何记忆。
这里提供大家一个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我们把这些列强想象成一个要饭的叫花子。
• 因(英)饿(俄)的(德)没有办法(法),每(美)日(日)都要(意奥)饭,给稀(西)的都比(比)着喝(荷)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都能创造出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经过:
1900年6月初八国联军组成
义和团廊坊阻击战,迫使侵略退回天津
6月21日,义和团在北京协助清军围攻使馆区和西什库教堂
7月联军进攻天津,义和团与清军保卫天津,聂士成阵亡。
8月14日北京陷落,联军分区占领殖民统治
结果:
义和团被绞杀,签订近代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中国人民在苦难中走入20世纪。
下面我们对19世纪列强的侵略和中国反侵略战争做一小结。
六、19世纪反侵略战争的总结
(一) 资本主义列强侵华的背景
以上几次侵华战争的直接原因尽管各不相同,但却有着相通的深层历史原因。
工业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崛起。
从19世纪中期商品输出全球扩张,到19世纪末资本输出瓜分世界。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愈加迫切和凶残。
中国广阔的市场成为列强扩张和争夺的对象。
而清政府的腐败没落也成为列强恃武侵略的条件。
(二) 列强侵华的危害影响
频繁的侵略战争对中国社会带来巨大影响。
1. 战争破坏日益严重
2. 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独立主权丧失,殖民地化加深
社会经济成为资本主义经济附庸
自然经济解体,中国逐步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资本输出市场。
中国财富不断外流,中国社会日益积贫积弱。
3. 民族自尊心的伤害,客观上刺激救国的探索
每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失败,都是对中国人民民族自尊心的伤害,客观上刺激了中国人思考战败的原由,探索强国之路。
从林则徐到孙中山,都是这种探索的代表。
(三) 中国战败的原因
那么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以甲午战争为例,从以下四方面来总结。
1.经济落后
自19世纪起工业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主要标志。
甲午战争前中国尽管已经拥有一批近代工业,但是与明治维新后大力开展工业革命的日本相比,仍处于落后状态。
2.军事落后
工业化的差距直接导致军事装备技术的差距,清政府财政上的捉襟见肘,使中国海军实力与日本海军有明显的差距。
3.政治腐败
相比经济军事落后,更严重的是清政府的封建政治腐败。
最近热播的历史剧《走向共和》中有一个细节值得同学们深思:
日本以中国的北洋舰队为赶超目标,为购买军舰,天皇压缩宫廷开支,甚至每天只吃两餐。
而清政府还要把少得可怜的白银用来供西太后60大寿庆典使用,并把为太后祝寿作为当时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来作。
这个细节虽然不完全是历史真实,但是却符合那个时代中日两国的政治形势。
可以说甲午战争的结局早在战争爆发前就已经决定了。
而在战争中,清政府又拘泥于实力差距,执行了一条“避战自保”的政策,结果造成了被动挨打,无法自保的悲惨结局。
4.侵略势力强大
与清政府的落后腐败相比,日本是积极扩张,蓄谋已久,充分准备。
在世界各国中,研究中国最透彻的就是日本。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应该汲取这个经验教训。
19世纪的反侵略战争失利的具体原因各不相同,但都可从以上方面进行分析。
(四)反侵略的启示
• 需要先进组织领导、理论指导
• 正确的反侵略战争方针策略
• 广泛发动群众
• 改善反侵略战争的物质条件
下来我们复习20世纪的抗日战争。
七、抗日战争
进入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侵略使中国面临一场亡国灭种的考验,中国人民被迫应战,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反侵略战争。
我们来看侵略背景(播放视频文件)
这个短片让我们看到日本侵华是既定国策,其实30年代日本侵华还于当时普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有关。
(一)抗日战争的前奏(1931——1937)
1. 日本侵略活动
“九·一八”事变:
背景:
日本为了摆脱本国经济危机的困扰
结果:
1931-9-18柳条湖事件,攻占沈阳——东北3省全部落入日本之手——建立伪满洲国。
开始14年殖民统治。
“一·二八”事变:
1932-1-28日本突袭上海,结果国民政府签订“淞沪停战协定”:
中国军队撤出上海,日本军队‘可暂驻扎’
华北事变:
1935日军企图使华北五省从中国分离出去,在华北挑起一系列事端,就是华北事变。
国民政府与日军签订何梅协定:
中央军队撤出河北,取缔一切抗日活动。
华北事变意味着中国面临亡国灭种危机。
2. 中国反侵略斗争
● 东北抗日活动
东北抗日联军:
1936东北人民革命军吸收其他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领导人:
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
● 国民政府局部抗日
国民党内爱国力量的抗日斗争:
北方:
爱国将领冯玉祥和共产党员吉鸿昌合作组成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1933收复多伦
南方:
1932年十九路军在上海抗日,1933-11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在福建成立一个抗日的政权:
“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还同红军签订《抗日停战协定》
● 中共统一战线政策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935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奠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
● “一二·九”运动
“一二·九”运动:
共产党领导下,1935-12-9北平学生举行游行
口号“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反对华北自治”
作用:
救亡新高潮,民族新觉醒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经过:
1936-12蒋介石到西安逼张学良,杨虎城执行“剿共”计划
1936-12-12实行‘兵谏’逼蒋抗日——西安事变
在国民党亲英美派和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和平解决
意义:
西安事变显示了各个阶级要求实现团结抗日的愿望何等强烈
中国共产党力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表明了团结抗日的诚意
揭开了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成为转折时局的关键
(二)抗日战争(1937——1945)
1. 日本的全面侵略的暴行(图片演示)
(1)侵占领土:
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八一三进攻上海。
占领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等大片领土(动画演示)
(2)南京大屠杀:
1937-12-13,30万同胞遇害
(3)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扶植汉奸政权、经济掠夺、奴化教育)
照片上这个丑态百出的人就是汪精卫,他在抗战的危机关头,公开响应日本的诱降。
在1938-12投敌叛国,成立南京伪国民政府。
成为日本以华治华的工具。
为支持大规模的侵略,日本对沦陷区实行疯狂经济掠夺,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
除了在肉体残害、物质上掠夺,日本还在沦陷区实行奴化教育。
这所学校是日本20年代在台湾建立的殖民化学校,台湾前领导李登辉就在这里接受了日本殖民化教育。
下图中的这个在祈祷,因为日军强迫他们在每顿饭前都要感谢皇军的恩赐。
这些措施的目的就是要摧毁中国人民族意识和反抗意志,实现其同化政策。
(4)对敌后根据地的扫荡蚕食,实行三光政策。
那么中国人民如何反抗这残暴的侵略呢?
2. 中国坚持抗战胜利:
抗日战争三阶段(1937—1945)
防御阶段(1937.7—1938.10)
(1)全面抗战开始:
七七事变:
1937-7-7全国的抗日战争开始。
八一三事变:
1937-8-13日本大举进攻上海。
(2)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1937-7-8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
1937-8-14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表示抗战
1937年9月,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
1937-9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3)正面战场的抵抗
淞沪会战:
1937结束,粉碎敌人速战速决的计划
太原会战;林彪115师取得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国民党军队在忻口阻击日军
徐州会战:
台儿庄战役:
李宗仁1938,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武汉会战
(4)开辟敌后战场
洛川会议:
确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
图中红色区域就是抗日根据地。
遍及华北大地。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第一块:
聂荣臻: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相持阶段(1938.10—1945.8)
进入相持阶段:
1938日军占领广州和武汉
背景:
日本:
物力,财力,兵力不足,战线过长,抗日根据地严重威胁后方。
中国:
正面战场连续败退,人民抗日力量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才能打败侵略者
枣宜会战:
1940,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殉国
百团大战:
1940年八路军在彭德怀的直接指挥下,在华北对日军展开一场达3个多月打击。
目的:
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克服投降危险,争取形势好转
作用:
大大提高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根据地反扫荡的游击战:
多种武装,多种战术。
(图略)
豫湘桂战役:
背景:
南洋海上交通线被美军切断,需要打通中国的大陆交通线
1944豫湘桂战役,抗日战争后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正面战场溃败。
•反攻阶段(1945.8—1945.9)
1945年8月,美国把当时的新式武器——原子弹都送给了日本,苏联红军对日军的致命一击,中国战场随即开始了对日军的全面反攻。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9日,中国战区的受降仪式在南京举行。
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三)抗战胜利的原因(与19世纪的反侵略战争比较)
与19世纪中国相比,20世纪前期中国依然属于经济、军事落后的弱国,为什么会迎来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 谜面:
抗战胜利,日本投降。
(打中国古代历史人物)
• 谜底:
屈原、苏武、蒋干、毛遂、共工、庞统
1. 先进的组织领导和理论指导(中共的领导策略)有效的抗战政策和策略(两个战场的战略合作)图示抗战领袖
领导抗战已经不是腐朽的清政府。
蒋介石、毛泽东是两个政权的领导。
国民政府和共产党两个政权都制定了相应抗战策略。
对争取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图是毛泽东在撰写《论持久战》时留下的。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系统地论述了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前途,为全国人民指明方向。
尤其在国民政府出现消极抗日,根据地面临严峻困难的形势下,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战线,坚持抗战,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越来越多的人看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中国共产党已经担负起民族解放的历史责任。
2. 抗日武装的英勇斗争。
图示抗日名将。
图中所示依次为指挥八路军115师的取得平型关大捷的林彪、指挥国民党军取得台儿庄大捷的李宗仁,在枣宜会战中战死的张自忠,指挥“百团大战”的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
他们是全国抗日军人的代表。
当时无论是国民党领导的,还是共产党领导的,无论是正规军,还是地方武装,他们组成了抗战的铜墙铁壁,与日寇浴血斗争。
他们是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关键。
3. 全民族的努力(统一战线的旗帜,民族觉醒和发动群众)图示华侨支援
抗日战争是在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全民族广泛参与的反侵略战争。
全民族广泛参与是抗日战争与以往反侵略战争相比的一大特点。
不仅国内各党派、阶层纷纷支援,海外华侨的支持也是近代罕见。
正是全民族抗战的巨浪,才淹没了日本法西斯对中国的侵略。
这种民族觉醒与团结是中国进步的宝贵财富。
图中所示依次为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在为抗日讲演,南洋华侨捐献的部分汽车,回国参战的马来西亚华侨,其中还有一个女扮男装的战士;美洲华侨开办航空学校,进行航空救国。
4. 国际援助(反法西斯盟国)图示:
美、苏的援助
作为世界反法西斯的一部分,中国抗日也得到反法西斯盟国的支援。
图中所示是美国、苏联对中国抗日的援助,为中国争取抗战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可见抗战胜利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首先中国人民用智慧和鲜血换来的。
那么大家认为哪个历史人物作为谜底是最恰当的呢?
相信同学能作出恰当的判断。
最后我们来看
(四)抗战胜利的意义
1.(与近代以往反侵略战争相比的角度)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100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2.(从中国革命的角度)抗日战争的使人民民主力量空前壮大,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从世界反法西斯的角度)国际地位的提高。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战场。
中国人民的抗战,对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战略配合作用
在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人民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