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学年高三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056431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8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学年高三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学年高三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学年高三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学年高三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学年高三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学年高三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学年高三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学年高三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学年高三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中学年高三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牡一中2017级高三学年上学期12月月考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描述。

某同学绘制了叶绿体显微结构模式图,他所建构的是(  )

A.物理模型B.概念模型

C.数学模型D.实物模型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物理模型是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

(2)概念模型是通过分析大量的具体形象,分类并揭示其共同本质,将其本质凝结在概念中,把各类对象的关系用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来表述,用文字和符号突出表达对象的主要特征和联系。

例如:

用光合作用图解描述光合作用的主要反应过程,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等。

(3)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

对研究对象的生命本质和运动规律进行具体的分析、综合,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如数学方程式、关系式、曲线图和表格等来表达,从而依据现象作出判断和预测。

例如:

细菌繁殖N代以后的数量Nn=2n,孟德尔的杂交实验“高茎:

矮茎=3:

1”,酶活性受温度影响示意图等。

【详解】根据题意,该同学绘制了叶绿体亚显微结构模型示意图,所以是物理模型,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模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模型的概念及种类,掌握各种模型的相关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作出准确的判断。

2.在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检测实验中,最佳的一组实验材料依次是()

①甘蔗的茎②油菜籽③花生种子④梨⑤甜菜的块根⑥豆浆

A.②④⑥B.⑤②⑥C.①②⑥D.④③⑥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详解】①甘蔗的茎含有含有丰富的蔗糖,蔗糖不是还原糖,不能用来检测还原糖;

②油菜籽中富含脂肪,但种子体积较小,不易操作,不适合用来检测脂肪;

③花生种子含有丰富的脂肪,可以用来检测脂肪;

④梨含有还原糖,并且颜色较浅,可以用来检测还原糖;

⑤甜菜的块根含有蔗糖,不属于还原糖,不能用来检测还原糖;

⑥蛋清和豆浆含有蛋白质,可以用来检测蛋白质。

因此最佳的一组实验材料是④梨、③花生种子、⑥豆浆。

故选D。

3.下表为四种不同细胞的比较结果,正确的是

选项

细胞

细胞壁成分

光合作用

染色质

核糖体

A

蓝球藻细胞

肽聚糖

B

松树成熟的筛管细胞

纤维素和果胶

C

灵芝细胞

肽聚糖

D

绿藻

纤维素和果胶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1、蓝藻细胞属于原核细胞,松树成熟的筛管细胞、灵芝细胞和绿藻都属于真核细胞,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部分原核生物能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如蓝藻。

2、植物细胞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真菌细胞壁的成分是几丁质,原核细胞细胞壁的成分是肽聚糖。

【详解】A、蓝藻细胞属于原核细胞,没有染色质,A错误;

B、成熟的筛管细胞无细胞核和核糖体,故也没有染色质,B错误;

C、灵芝细胞属于真菌,细胞壁成分是几丁质,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

D、绿藻是植物细胞,有染色质和核糖体,细胞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能进行光合作用,D正确。

故选:

D。

4.下列关于细胞中“骨架”或“支架”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大分子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

B.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轻油般的流体

C.双链DNA的稳定性与脱氧核糖和磷酸通过氢键交替连接成的基本骨架有关

D.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细胞骨架,与细胞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有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网架结构,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

2、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3、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的。

4、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碳链。

【详解】A、生物大分子由单体连接而成,单体则以碳链为基本骨架,A正确;

B、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呈轻油般的流体状态,B正确;

C、DNA分子中,脱氧核糖和磷酸是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成的,C错误;

D、真核细胞中有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细胞骨架,它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D正确。

故选:

C。

5.下列有关“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C.动物、植物、真菌的遗传物质是DNA,除此之外的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D.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2、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其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

3、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详解】ABC.细胞类生物

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ABC错误;

D.真核生物、原核生物、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正确。

故选D。

6.下图为某蛋白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S―S―”为由两个“―SH”(巯基)构成的二硫键,其作用是连接两相邻肽链。

若该蛋白质分子共由m个氨基酸组成,则形成一个该蛋白质分子时生成的水分子数和减少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A.(m-3),18(m-3)+4B.(m-4),18(m-4)C.(m-2),18(m-2)+4D.m,18m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过程中,形成的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肽链数;环状肽链中氨基酸的数目=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

2、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减少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失去的水分子分子量与形成二硫键脱去的H的和。

【详解】由题意知,该蛋白质中含有两条线形肽链和一条环状肽链,且含有2个二硫键,因此失去的水分子数是(m-2),减少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m-2)+4。

故选C。

7.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呼吸的说法,正确的是

A.[H]只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第三阶段与O2结合形成水

B.无氧呼吸第二阶段能产生少量ATP

C.剧烈运动时,以葡萄糖为底物,若细胞CO2释放量等于O2吸收量,则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D.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ADP的消耗量最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回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和场所,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详解】A.有氧呼吸第一、第二阶段都产生[H],A错误;

B.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释放能量,不产生ATP,B错误;

C.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因此人体以葡萄糖为底物时,若细胞CO2释放量等于O2吸收量,细胞也可能在有氧呼吸的同时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

D.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ATP数量最多,因此ADP的消耗量最大,D正确。

故选D。

【点睛】易错选项C,容易忽视人体细胞内进行无氧呼吸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CO2。

不能根据有氧呼吸产生的CO2量与消耗的氧气量是否相等来判断细胞内发生的呼吸方式。

8.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答案】C

【解析】

【分析】

每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会处于不同的营养级,动物多数是消费者,但像屎壳螂等属于分解者。

细菌中多数是分解者,但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

【详解】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A错误;动物并不都属于消费者,少数动物属于分解者,如蛆、秃鹫等,B错误;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C正确;细菌不都属于分解者,如硝化细菌是生产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求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并注意掌握一些特例。

9.“观察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观察到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

A.解离时间越长越好,保证组织中的细胞分离开

B.装片制作过程中需要用体积分数95%的酒精洗去解离液

C.图乙细胞的染色体数是图丙细胞的一半,但二者的核DNA数量相等

D.统计视野中处于图乙、丙、丁时期的细胞数目可计算细胞周期的时长

【答案】C

【解析】

【分析】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

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而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分析题图:

甲细胞为有丝分裂前期,乙细胞为有丝分裂中期,丙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丁细胞壁为有丝分裂末期,据此答题。

【详解】A、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细胞彼此分离开来,但不能时间太长,A错误;

B、解离后漂洗用的是清水,目的是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B错误;

C、图乙细胞为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与一般体细胞相等,而丙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为一般体细胞的2倍,故乙细胞的染色体数是图丙细胞的一半,但二者的核DNA数量相等,C正确;

D、分裂间期持续时间长,处于间期的细胞数目多,分裂期持续时间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少,故统计多个视野中不同时期的细胞数能够估算各个时期持续的相对时间所占的比例,但不能确定细胞周期的时长,D错误。

故选:

C。

【点睛】关键:

结合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形态和位置变化特征,正确判断题中四个细胞的分裂时期是确定细胞内染色体和核DNA数量变化的依据。

10.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的花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的花粉遇碘呈红褐色。

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

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

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伴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配子中只存在等位基因中的其中一个。

杂合子的配子种类能够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实质,杂合子测交能验证基因分离定律。

【详解】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后代表现型只有一种无法证明,A错误; 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说明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但不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B错误; 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说明F1产生两种配子,比例为1:

1,所以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C正确; 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只能验证,不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D错误。

 故选C。

11.四环素、链霉素、氯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它们有的能干扰细菌核糖体的形成,有的能阻止tRNA和mRNA结合,这些抗生素阻断了下列选项中的

A.翻译过程B.DNA复制过程C.转录过程D.染色体活动

【答案】A

【解析】

【分析】

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过程发生在细胞核中,原料是核糖核苷酸,模板是DNA的一条链,还需要酶和能量;翻译发生在核糖体上,原料是氨基酸,模板是mRNA,此外还需要酶、能量和tRNA(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

据此答题。

【详解】由题意知,抗生素干扰核糖体形成,由于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因此抗生素会干扰翻译过程;反应过程中tRNA的一端携带氨基酸,另一端上有反密码子。

可以与mRNA上的密码子进行互补配对,如果抗生素阻止tRNA和mRNA结合,则会影响翻译过程的进行。

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36%,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

A.5/9B.7/9

C.3/5D.4/5

【答案】A

【解析】

【分析】

已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36%,则正常的概率为64%。

因此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的基因型为AA或Aa,丈夫正常的基因型为a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正常aa=64%,则a=80%,A=20%,所以AA=20%×20%=4%,Aa=36%-4%=32%,因此患者中杂合子的概率=32%/36%=8/9。

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是Aa的概率是8/9,正常丈夫的基因型为aa,则他们的后代正常的概率=8/9×1/2=4/9,所以患病的概率为5/9,故选A。

13.下列有关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摩尔根将孟德尔的“遗传因子”这一名词重新命名为“基因”

B.随着细胞质基因的发现,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可概括为:

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C.一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研究表明,基因与性状

关系并不都是一一对应的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基因的概念: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详解】A、约翰逊将孟德尔的“遗传因子”这一名词重新命名为“基因”,A错误;

B、随着细胞质基因的发现,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可概括为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B正确;

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C正确;

D、研究表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D正确。

故选A。

14.一个种群内,XBXB、XBXb、XbY、XBY的基因型的个体均占22%,则b的基因频率为()

A.33.3%B.43.6%C.45.3%D.50%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频率的计算:

常染色体遗传方式:

①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②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

伴X染色体遗传方式:

基因在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无等位基因,计算时只计X染色体上的基因数不考虑Y染色体。

【详解】设种群内的个体数为100,由于“XBXB、XBXb、XbY、XBY的基因型的个体均占22%”,则XbXb占12%,因此种群中基因型为XBXB的有22,XBXb有22,XbXb有12,XBY有22,XbY有22人,则Xb的基因频率=Xb/(XB+Xb)×100%=(22+12×2+22)/(22×6+12×2)×100%=43.6%。

故选B。

【点睛】准确理解基因频率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基因频率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生物进化的本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15.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②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③用18O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④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适宜时间后搅拌和离心以上4个实验检测到放射性的主要部位是()

A.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B.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

C.沉淀、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上清液

D.沉淀、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

噬菌体侵染过程:

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

噬菌体的DNA;原料:

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的是DNA和蛋白质,18O可以标记DNA和蛋白质。

【详解】①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时,由于35S只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所以只能在上清液中检测到放射性;

②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细菌离心后分布在沉淀物中,所以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

③用18O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18O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分子,所以在沉淀物和上清液中都有放射性;

④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将进入细菌体内并随着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所以离心后主要在沉淀物中检测到放射性;故反射性存在的主要部位分别为:

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B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考生需要清除噬菌体只将DNA分子注入细胞,在子代和亲代之间起遗传作用的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16.在“模拟孟德尔的杂交实验”中,甲、丙容器共同表示F1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乙、丁容器共同表示F1雄性个体的基因型,卡片上的字母表示基因(如下表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容器中卡片的种类及数量(张)

黄Y的卡片数

绿y的卡片数

圆R的卡片数

皱r的卡片数

甲容器(♀)

10

10

0

0

乙容器(♂)

10

10

0

0

丙容器(♀)

0

0

10

10

丁容器(♂)

0

0

10

10

 

A.从甲容器中随机取出1张卡片,是模拟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

B.将甲、乙容器中各取出的1张卡片组合在一起,是模拟自由组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C.从乙、丁容器中各随机取出1张卡片并组合在一起,是模拟自由组合形成配子

D.四个容器中的卡片数必须相等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而且基因成对存在。

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

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

隐性=3:

1。

甲、丙容器代表某动物的雌生殖器言,乙、丁容器代表某动物的雄生殖器言,卡片上的字母表示雌、雄配子所含基因,用不同卡片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详解】A、从甲容器中随机取出1张卡片,是模拟等位基因的分离,A错误;

B、将甲、乙容器中取出的1张卡片组合在一起,是模拟等位基因分离及配子的随机结合过程,B错误;

C、从乙、丁容器中随机取1张卡片并组合在一起,涉及两对基因,所以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形成配子的过程,C正确;

D、雌雄配子数目不相等,甲、丙容器代表某动物的雌生殖器言,乙、丁容器代表某动物的雄生殖器言,甲、丙与乙、丁中的卡片数可以不相等,D错误。

故选C。

17.下面所示的4个家系中,带阴影的为遗传病患者,白色表现正常。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能是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乙、丙、丁

B.肯定不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家系是甲、乙

C.家系甲中,这对夫妇再生一患病孩子的几率为1/4

D.家系丙中,女儿不一定是杂合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甲图中,父母均正常,但有一个患病的儿子,说明甲病是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根据乙图无法确定乙病的遗传方式,但肯定不是伴X显性遗传病;根据丙图无法确定丙病的遗传方式;丁图中,父母均患病,但有一个正常的儿子,说明该病是显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

【详解】A、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可能是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乙、丙,但丁是显性遗传病,不可患有色盲,A错误;

B、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甲是隐性遗传病,不可能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乙病的遗传方式虽然不确定,但肯定不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丙和丁家系都有可能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B正确;

C、无论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还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这对夫妇再生一患病孩子的几率都是1/4,C正确;

D、丙的遗传方式不确定,可能是显性遗传病,也可能是隐性遗传病,所以女儿可能是杂合子,也可能是纯合子,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意在考查考生分析系谱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各种遗传病额遗传特点;能运用所学知识,对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作出准确的判断和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8.下列有关科学家的研究方法、技术及成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卡尔文运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碳元素在暗反应中的转移途径

B.摩尔根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证明了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D.林德曼运用定量分析揭示了相邻营养级之间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

【答案】B

【解析】

【分析】

1、假说演绎法又称为假说演绎推理,是指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

2、同位素标记法:

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借助同位素原子可以以研究有机反应历程;

3、类比推理法: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

【详解】A、卡尔文运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碳元素在暗反应中的转移途径,A正确;

B、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的方法证明了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错误;

C、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

D、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揭示了相邻营养级之间有较稳定的能量传递效率,D正确;

故选B。

19.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皱粒豌豆种子中,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被打乱,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淀粉含量低而蔗糖含量高

B.人类白化病症状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来实现的

C.决定身高的基因与身高这种性状呈线性关系,即一种性状由一个基因控制

D.囊性纤维病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答案】A

【解析】

【分析】

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是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也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有些性状是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的,有的基因可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