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本非洲.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05566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课本非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地理课本非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地理课本非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地理课本非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地理课本非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课本非洲.docx

《地理课本非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课本非洲.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课本非洲.docx

地理课本非洲

▲非洲吉力马札罗山

▲南极洲冰山与企鹅

4~

第一篇世界风情(下)

1非洲

2大洋洲与两极地区

3全球经济议题

4全球环境议题

非洲、大洋洲族群复杂,文化多元。

两极地区则气候严寒,人烟稀少。

从全球的视野来看,运输与通讯的发展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各国之间的贸易、文化交流更为密切,全世界就像个地球村。

然而,地球村正面临许多挑战,人类有什么对策来解决问题,是本篇讨论的焦点。

▲苏丹民众排队取水

▲英国伦敦眼/英国首都伦敦是世界最繁华的地区之一。

第1章

非洲

非洲有50多个国家,是全世界国家数最多的一洲,人口有12亿多人,仅次于亚洲,人口自然增加率高达26‰,居各洲之冠(表1)。

19世纪中期后,欧洲国家殖民非洲大部分

地区,并进行掠夺式的殖民经济。

目前非洲因环境灾害与战争频仍,饥荒、疾病盛行,使经济发展缓慢,是全球最贫穷的一洲。

我在本章将学到

非洲的地理位置。

非洲的地形与气候特征。

非洲的经济发展。

非洲的多元文化与族群问题。

非洲的困境与展望。

1-1自然环境

非洲东北端隔着苏伊士运河与亚洲相连,北隔地中海与欧洲相对,东滨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图1-1-1∼2)。

一地形―以高原为主

非洲的地形以高原为主体,高原上由北而南分布有撒哈拉盆地、刚果盆地、喀拉哈里盆地。

东部高原因断层陷落形成地堑,为世界最长的裂谷带─东非大裂谷,沿着裂谷带分布许多火山和湖泊,如吉力马札罗火山、马拉威湖(图1-1-3、搭配图册页1)。

非洲为古老的陆块,坚硬的高原紧邻海岸,因此海岸陡峭而平直,缺乏天然港湾,对外交通较为不便。

▲图1-1-1 非洲地形图

人口自然

增加率

非洲

26‰

中南美洲

11‰

亚洲

11‰

大洋洲

9‰

北美洲

4‰

欧洲

0‰

世界

12‰

▲表1 各洲人口自然增加率统计表

▲图1-1-2 苏伊士运河卫星影像图╱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与地中海,交通位置重要。

▲图1-1-3 东非大裂谷╱为断层陷落形成的地堑,有许多火图1-1-1 非洲地形图山、湖泊。

▲图1-1-4 刚果河流域的热带雨林

▲图1-1-5 非洲肯亚热带莽原

▲图1-1-6 撒哈拉沙漠╱为世界最大的沙漠。

▲图1-1-7 南非开普敦╱为温带地中海型气候。

二气候

由于赤道横贯非洲中部,因此非洲气候带与天然植物带的分布,以赤道为界,大致呈现南北对称的特色(图1-1-8、搭配图册页2∼3)。

1.热带雨林气候:

分布于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当地植被为高低成层、树冠茂密的热带雨林;刚果河流经其间,流域面积大,仅次于南美洲的亚马孙河,且水力蕴藏量丰富(图1-1-4)。

2.热带莽原气候:

分布于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仍属低纬度地区,气候炎热,夏雨冬干,干、溼季节明显,植被为疏林、高草等莽原景观,是狮子、大象等动物的栖息地(图1-1-5)。

3.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于南、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笼罩的影响,全年干燥少雨、日夜温差大,如撒哈拉沙漠、喀拉哈里沙漠(图1-1-6)。

4.温带地中海型气候:

分布于非洲西北沿海和西南隅,夏干冬雨为其特色,气候宜人(图1-1-7)。

5.高地气候:

主要分布于东部的高原,虽地处低纬度,但因地势高而终年凉爽。

6.夏雨型暖温带气候:

分布于非洲的东南隅,夏季受东南信风影响,降水量较多,利于农业发展。

随堂练习

根据图1-1-8,阿尔及尔与开普敦同为温带地中海型气候,请比较两者气候图有何不同,并完成下表。

城市

位置

夏季(干季)

冬季(雨季)

( )

( )

半球

6月~8月

12月~

隔年2月

( )

( )

半球

12月~

隔年2月

6月~8月

▲表2 南、北半球温带地中海型气候比较表

▲图1-1-10 尼罗河卫星影像图

u图1-1-9 游耕示意图

1-2农矿业为主的经济

非洲的产业除了自给的农牧业外,受昔日殖民影响,热带栽培业农产品与矿产外销是主要财源。

一农牧业

1.溼润区:

传统上以渔猎、采集、游耕为主(图1-1-9)。

后来发展成以种植单一经济作物为主的殖民地式经济,绝大部分的耕地都用来栽种咖啡、可可等以外销为主的热带栽培业作物。

因热带栽培业作物种植面积广大,影响粮食作物的生产,使得非洲大部分国家的粮食必须仰赖进口。

2.干燥区:

以游牧为主,有水源供应的地方则发展灌溉农业,如尼罗河流域。

过去尼罗河每年夏季定期泛滥,常造成水患,但所带来的淤泥,形成带状绿洲及河口三角洲,孕育出古埃及文明。

在亚斯文高坝完工后,河水流量得以调节,尼罗河不再泛滥,且水库提供灌溉用水,农耕面积变大,粮食生产增加,但也因过度耕种,造成土壤沃度降低。

另外,水库拦阻淤泥则造成河口三角洲缩小的问题(图1-1-10)。

 

1-3族群与文化

非洲的族群、文化多元,常因族群冲突,造成社会动荡。

一多元的族群与文化

由于撒哈拉沙漠的隔绝,非洲南北在族群与文化上有很大的差异。

撒哈拉沙漠以北,早期与欧洲的古希腊、罗马文明互动频繁,后来与西亚交流密切,呈现多元文化特色,目前居民以阿拉伯人为主,通用阿拉伯语、信奉伊斯兰教。

撒哈拉沙漠以南,居民以黑人为主,分成许多不同的族群,有不同的语言、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图1-1-12)。

19世纪中期后,非洲陆续成为欧洲国家的殖民地,殖民者带来西方文化,部分居民改信奉基督教,且多以殖民母国的语言为官方语言,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图1-1-13、搭配图册页6)。

▲图1-1-13 非洲行政区图

▲图1-1-15 南非族群比例图

▲图1-1-16 前南非总统曼德拉

二族群问题

早期欧洲列强,未考虑不同族群的分布,有些地区以经纬度画分殖民地范围,各国独立后,部分国家由多个族群组成,埋下国内族群冲突的因子。

另一方面,由于同一个族群被分隔到不同的国家,族群为了统一则引发国与国之间的战争。

国家动乱使国际资金不敢投入,是非洲经济发展较缓慢的原因之一(图1-1-14)。

南非是非洲经济发展较佳的国家,族群问题依旧造成社会动荡。

过去由少数的白人统治多数的黑人,施行种族隔离政策。

直到1994年,南非首次全民普选,选出第一位黑人总统─曼德拉,才结束长期由白人执政的历史(图1-1-15∼16)。

欧洲列强以经纬度画分部分殖民地范围,埋下族群冲突的因子。

卢安达境内的胡图族、图西族,为了争夺政权而发生内战。

刚果民主共和国境内的胡图族想要推翻政权,东侧邻国卢安达的胡图族便供应军火,协助战争,造成两国间的纷争。

▲图1-1-14 非洲族群问题示意图

1-4困境与展望

非洲面临环境、贫穷、疾病等问题,急待解决。

一环境问题

由于非洲水资源缺乏,及耕地不足的问题严重,加上人口增加快速,且大规模发展热带栽培业,使粮食种植面积不够。

民众为了取得更多耕地,开辟雨林、草原,土地过度使用,导致生态遭破坏,如雨林缩小、湖泊干涸、沙漠扩大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图1-1-17)。

二贫穷问题

严重干旱、人口快速成长,以及战乱让人民流离失所,无法安居从事农牧活动,这些问题使非洲许多国家饥荒连年(图1-1-18),人民生活困苦,而外债使贫穷问题更加严重。

小帮手

查德湖的生态遭破坏

查德湖是位于撒哈拉沙漠南缘的淡水湖,为邻近几个国家的重要水源。

近年来,降水不稳定,且民生与农牧用水增加,使查德湖面积缩小,生态遭受严重的破坏。

一旦查德湖干涸,周围居民的生活与农业生产将出现危机。

▲图1-1-18 索马利亚饥荒╱非洲较干旱的地区,常因农作物歉收而导致饥荒。

 

t图1-1-17 查德湖卫星影像图╱图中蓝色为水体,绿色为植被。

非洲外债问题

11970年代,非洲国家力求发展工业,故大量举债来解决资金问题。

1980年代债务到期时,非洲遭逢严重的旱灾,不但无力偿还旧债,还须借新债来填补财政赤字,使外债问题更加严重。

▲图1-1-19 赖比瑞亚的伊波拉疫情/为1976年发现伊波拉病毒以来,最严重的疫情。

▲图1-1-20 津巴布韦万盖国家公园╱园内有野生动物保护区,许多动物在此繁衍生息。

▲图1-1-21 南非开普敦桌山╱山顶平坦,有“上帝的餐桌”之称。

三疾病问题

非洲因卫生教育及医疗设施、自来水等公共建设不足,疾病问题比世界其他地区都要严重,使得非洲人的平均寿命不到60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16年的统计,全世界有70%的艾滋病患者居住在非洲。

另外,伊波拉病毒、疟疾、霍乱等疫情也时有所闻。

疾病传染的控制是非洲急需解决的问题(图1-1-19、搭配图册页4∼5)。

四未来展望

21世纪的非洲,正在寻找自己的出路。

非洲丰富的矿产,是工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吸引外资前来投资,是全球经济发展最有潜力的地区。

另外,非洲利用自然景观和野生动物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图1-1-20∼21);古老文明遗留下来的古迹文物,也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图1-1-22)。

观光业已是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契机。

▲图1-1-22 埃及阿布辛贝神庙╱为防止亚斯文高坝淹没神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救援古迹的行动,将它迁移至邻近高地。

随堂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