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安徽省淮北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054999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24.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安徽省淮北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学年安徽省淮北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学年安徽省淮北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学年安徽省淮北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学年安徽省淮北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安徽省淮北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

《学年安徽省淮北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安徽省淮北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安徽省淮北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含答案解析.docx

学年安徽省淮北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含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安徽省淮北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1.下列有关空中飞行动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能够飞行的动物类群

B.鸟类不断进食是为了满足飞行时对高能量的需要

C.鸟类都能飞行

D.绝大多数鸟类有羽毛丰满的双翼

2.骨折后,对骨的愈合起重要作用的是(  )

A.骨髓腔中的骨髓B.骨膜内的成骨细胞

C.骨两端的关节软骨D.骨松质中的骨髓

3.一块骨骼肌可以看成是(   )

A.一个细胞B.一种组织C.一种器官D.一个系统

4.下列有关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前者是在后者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B.两者都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控

C.哺乳动物所具有的行为都是学习行为

D.较为低等的无脊椎动物没有学习行为

5.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攻击行为的是(  )

A.鹰捕食小鸟B.两头雄海豹打斗

C.蛇追击青蛙D.螃蟹反击天敌的捕食

6.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属于实验法的是(  )

A.用黑布蒙住蝙蝠的眼睛,观察它在飞行时是否撞到障碍物

B.用摄影机狮子的活动,研究狮子追击猎物的方法

C.卧龙大熊猫繁殖基地用闭路电视研究大熊猫的生产过程

D.用望远镜观察藏羚羊的活动

7.下列那项不是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

A.把自然界中无机物合成有机物B.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C.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D.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8.根据统计表明,进入20世纪后期以来,几乎每3年就有两种鸟从地球上消失。

造成野生动物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对动物栖息环境的影响

B.天敌增多,大量捕食鸟类

C.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D.外来物种入侵,侵占了鸟类的栖息环境

9.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

A.生石花B.蝗虫C.流感病毒D.大肠杆菌

10.下列关于霉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和绿色植物一样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B.它和蘑菇一样营养方式是腐生

C.它和蛔虫一样营养方式是寄生

D.它可以使橘子的味道更鲜美

11.下列关于细菌、真菌与人类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乳酸菌等应用于食品制作B.青霉等应用于生产抗生素

C.链球菌引起人患手癣、足癣D.甲烷菌等应用于污水处理

12.下列关于人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与这种变化直接相关的器官是子宫

B.胎儿直接从母体血液中获取氧气和养料

C.婴儿出生标志着人体生长发育的开始

D.女孩一般比男孩提前进入青春期

13.下列关于动物生殖和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都离不开水

B.鸟类受精卵中的胚盘将来发育成雏鸟

C.蝗虫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

D.“菜青虫”在菜粉蝶一生中所处的时期是成虫期

14.厦门植物园引进了一种稀有花卉,短时间内将其大量繁殖的理想方法是扦插。

A.正确B.错误

15.一只雌猫一次产了三只小猫,这三只小猫在毛色上不完全相同,则说明物体具有()

A.遗传性B.变异性C.进化性D.适应性

16.下列关于染色体、基因和DNA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就是DNAB.DNA数目和基因数目一样多

C.一条染色体有多个DNA分子D.一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

17.某人是无耳垂(隐性性状),那么他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基因是(  )

A.AAB.aaC.A或aD.a

18.一对夫妇生育男孩时,形成受精卵的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分别是()

A.22条+X、22条+XB.22条+Y、22条+Y

C.22条+X、22条+YD.22条+Y、22条+X

19.学习了性状的遗传后,同学们议论纷纷:

甲:

“基因组成相同,性状一定相同”

乙:

“性状表现相同,则基因组成一定相同”

丙:

“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一定被隐藏起来”

丁:

“生物的变异都能遗传给后代。

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B.甲乙丙C.乙丙丁D.甲乙

20.下列关于遗传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遗传病不一定能遗传给后代

B.不携带致病基因的人也可能患遗传病

C.父母患病,子女也患同样的病,那么该病不一定是遗传病

D.若某人皮肤细胞基因突变并导致皮肤病,则该病会遗传给其子女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4.0分)

21.根据图A和图B回答问题。

(1)[1]和[2]分别表示两种肌肉,[1]是______,[2]是______.

(2)图B示______动作,图A示______动作。

(3)当手提重物时,[1]和[2]的状态是处于下列哪种______状态,因此,时间久了,手臂就会感觉酸痛。

A.都收缩         B.都舒张          C.前者收缩,后者舒张            D.前者舒张,后者收缩.

22.《狮子王》是一部精彩的动画片,片中有一段主人公小狮子辛巴和它父亲的对白,请根据对白回答下列问题:

辛巴:

“我以为国王可以凡事随心所欲。

父亲:

“你错了,国王也不能凡事随心所欲。

世界上所有生命都有它存在的价值,身为国王,你不但要了解,还要尊重所有的生命,包括爬行的蚂蚁和跳跃的羚羊。

辛巴:

“但是,爸,我们不是吃羚羊吗?

父亲:

“是呀,我来跟你解释一下:

我们死后呢,尸体会成为草,而羚羊是吃草的,所以在这个生命圈里面各个生命之间是有关联的。

(1)根据文中对话信息,写出其中一条食物链:

______。

(2)如果狮子的数量下降,羚羊的数量会______(填字母),这说明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A.不变   B.先上升后下降   C.先下降后上升

(3)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______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4)“羚羊是吃草的”,所以,在哺乳动物的牙齿分化中,羚羊没有______齿。

(5)辛巴和父亲在草原上的“价值”是______(填字母)。

①促进草原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②维持草原生态系统平衡 ③帮助植物传粉

A.①B.②C.①②D.①②③

(6)辛巴的父亲所说的:

我们死后呢,尸体会成为草。

这句话是不科学的。

因为动物遗体会经过______者的分解后,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吸收利用。

23.

自去年底安哥拉黄热病疫情暴发以来,包括我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已经发现输入性病例。

为做好相关医疗救治,国家卫计委于4月5日公布黄热病诊疗方案。

黄热病是一种由黄热病毒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黄疸、出血等。

人对黄热病毒普遍易感,感染或接种疫苗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1)根据黄热病毒所感染的生物(寄生的细胞)不同,它属于______病毒。

(2)从图可见,伊蚊的个体发育属于______发育。

(3)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黄热病病人属于______.

(4)接种黄热病疫苗,该疫苗进入人体后在不引起疾病的前提下,刺激淋巴细胞产生______,从而将入侵的病原体清除,这属于人体的______免疫.

24.下表是一个家庭中各成员性状的调查结果,请分析调査结果并回答有关问题:

成员

性状

父亲

母亲

女儿

酒窝

耳垂

有耳垂

有耳垂

有耳垂

皮肤颜色

正常

正常

白化

(1)在遗传学上,把女儿部分性状与父母相似的现象称为________,这些与父母相似的性状是由________控制的,它存在于染色体上,染色体在人体细胞中是23对,在生殖细胞中是________条。

(2)假设有酒窝是显性性状,控制酒窝的基因是D、d,则母亲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女儿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

(3)根据调査结果,小李认为________(填“有耳垂”或“无耳垂”或“无法判定”)为显性性状。

(4)若用A表示控制正常肤色的基因,a表示控制白化肤色的基因,则该家庭中父亲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若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白化病患者的概率是________。

为此,我国婚姻法规定:

________和________代以内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6.0分)

25.为了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①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②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两组用同一种树叶的原因是避免产生更多的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的对照组是________组,设置对照组的作用是排除____________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答案与解析--------

1.答案:

C

解析:

解:

A、昆虫的背部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一般具有三对足、两对翅,能爬行或飞行,运动能力比较强,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种数超过100万种,是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一类动物,活动范围大,利于其觅食、避敌和求得配偶等,A正确;

B、鸟类进食量大,消化时间短,排便迅速,可以保证飞行时能量的供应,能为鸟类的飞行提供大量的能量,B正确;

C、大多数的鸟类善于飞行,但是也有特例,如生活在极地的企鹅与热带地区的鸵鸟等都失去了飞行能力,C错误;

D、大多数的鸟类善于飞行,所以绝大多数鸟类都有羽毛丰满的双翼,D正确。

故选:

C。

昆虫一般具有三对足、两对翅;鸟类会飞行,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

如前肢变成翼,有大型的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昆虫的特点和鸟类的特点,也要了解特例。

2.答案:

B

解析:

解:

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

其中骨膜是紧密贴附在骨表面的一层致密结蹄组织膜,骨膜内含有神经和血管分布,起营养骨质的作用,神经还有感觉的作用;骨膜内还有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可以产生新的骨质,与骨的长粗和骨的愈合有关。

因此骨折后,对骨的愈合起重要作用的是骨膜内的成骨细胞。

故选:

B。

骨的基本结构组成及其功能如图:

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答案:

C

解析:

动物体一般是由细胞构成组织,由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构成系统,再由系统构成一个完整的动物体。

正确区分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就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一块骨骼肌最外面的膜属于结缔组织膜,肌腹主要是由长纺锤状的肌肉细胞构成的,属于肌肉组织,内外布满了丰富的血管和神经,血管里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神经属于神经组织,可见一块骨骼肌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器官。

因此C正确。

 

故选C。

  

4.答案:

B

解析:

解:

A、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错误。

B、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都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控,正确。

C、哺乳动物所具有的行为不一定都是学习行为,如鲸鱼属于哺乳动物,它在水里游泳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错误。

D、任何动物都有本能行为,也有一定的学习行为,通常动物越低等,本能行为越发达。

无脊椎动物较低等,学习能力较差,但不是没有学习能力,错误。

故选:

B。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有关,动物的等级越高,其学习能力就越强。

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有关,动物的等级越高,其学习能力就越强

5.答案:

B

解析:

解:

A、鹰捕食小鸟属于捕食行为,错误。

B、两头雄海豹打斗是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属于攻击行为,正确。

C、蛇追击青蛙属于捕食行为,错误。

D、螃蟹反击天敌的捕食属于防御行为,错误。

故选:

B

动物的攻击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

在动物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抢占巢区、领域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攻击行为概念、特点。

6.答案:

A

解析:

解:

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影响,真实观察并记录;实验法强调根据研究目标的需要而改变动物的生活条件,在改变的环境下观察动物的行为反应。

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的。

在四个选项中,选项A属于实验法,其余的选项均属于观察法。

故选:

A。

此题考查对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的认识。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些问题单凭观察是难以得出结论的。

这时就需要通过实验来探究。

实验当然也离不开观察,但与单纯的观察不同的是,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

7.答案:

A

解析:

解:

A、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才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动物不能把自然界中无机物合成有机物,A错误。

B、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B正确;

C、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

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如蜜蜂采蜜,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

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C正确。

D、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

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

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

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正确;

故选:

A。

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有:

①在生态平衡中重要的作用;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应从维护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按照生态系统发展的规律办事。

各种动物在自然界中各自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

8.答案:

C

解析:

解:

A、自然灾害,如火山、地震等,使部分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但不是造成野生动物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

B、天敌增多,尽管造成部分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但是不是造成野生动物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

C、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幅度已经很大且地域扩张也很厉害,导至环境变化太大,很多物种的生活地域越来越小,且不能适应环境改造所带来的新的环境,以至于灭绝,如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发(围湖造田、垦荒、湿地开发等)、使生存环境被破坏与改变,不再适和生物生存,导致野生生物的濒危或面临灭绝,C正确;

D、生物入侵,我们知道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就会因为缺少天敌,而数量大增,进而与其它生物争夺生存资源,从而影响了其它生物的生存,甚至引起其它生物的死亡,就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但不是造成野生动物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

故选:

C。

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

由于种种原因,野生动物的生存面临严重的威胁,思考解答。

理解并掌握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结合题意,即可正确解答。

9.答案:

C

解析:

解:

A、生石花原产于非洲南部及西南非的干旱地区的岩床裂隙或砾石土中,是一种极其耐旱的植物,有细胞结构。

A错误。

B、蝗虫是动物,有细胞结构。

B错误。

C、流感病毒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C正确。

D、大肠杆菌是细菌,有细胞结构。

D错误。

故选:

C。

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

也就是说动物、植物、细菌、真菌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

唯独病毒的结构简单,其结构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的,没有细胞结构。

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只有病毒,要重点记住。

10.答案:

B

解析:

解:

A、霉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霉菌和蘑菇都属于多细胞真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是腐生,B正确;

C、霉菌的营养方式是腐生,蛔虫的营养方式是寄生,C错误;

D、霉菌使橘子的腐烂变质,D错误。

故选:

B。

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真菌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孢子生殖,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就会萌发生出菌丝,形成新个体。

大多数真菌用孢子繁殖后代。

营养方式异养。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真菌的结构、营养特点。

11.答案:

C

解析:

解:

A、乳酸菌等应用于食品制作,如制酸奶,正确。

B、青霉发酵能提取青霉素,青霉素属于抗生素。

正确。

C、足癣是由真菌引起的,链球菌能引起丹毒、猩红热等疾病。

错误。

D、一些细菌如甲烷菌在无氧气的条件下,能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使污水得到净化,正确。

故选:

C。

有的真菌等微生物寄生在生物体内,使生物患病,据此答题。

关键点:

臂癣、足癣等皮肤病以及小麦叶锈病和玉米黑粉病等是由真菌引起的。

12.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女性生殖器官的功能和胚胎发育,青春期发育的知识。

关键是掌握卵巢的功能和胚胎发育,青春期发育的特点。

A.卵巢有产生卵细胞,分沁雌性激素的作用;子宫的功能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及产生月经的地方;“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与这种变化直接相关的器官是卵巢,A错误;

B.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氧气和养料,B错误;

C.生长发育从精子进入卵细胞形成受精卵开始,就标志着一个新生命的开始,C错误;

D.进入青春期之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并出现了一些羞于启齿的生理现象:

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

男孩和女孩进入青春期的时间有一定的差异,女孩约在9-11岁,男孩约在11-13岁,可见女孩比男孩早大约两年进入青春期,D正确。

故选D。

13.答案:

D

解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蝗虫、菜青虫、青蛙、鸟类的生殖发育过程和特点:

  

(1)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

而不完全变态发育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2)青蛙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水里完成受精。

受精卵孵化为蝌蚪,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蛙水陆两栖,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

 

(3)鸟卵的主要结构:

卵壳起保护作用,气室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的功能,卵黄膜相当于细胞膜;蛋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

 

A.青蛙的受精过程是在水里完成,受精卵的发育也在水里完成,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里,因此青蛙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A正确;

B.鸟卵的胚盘中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将来发育成雏鸟,B正确;

C.蝗虫的发育包括受精卵、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因此蝗虫的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C正确;

D.“菜青虫”在菜粉蝶一生中所处的时期是幼虫期,D错误。

故选D。

14.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植物的无性生殖。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织培养的概念和意义。

植物的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和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增值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的技术。

利用组织培养这种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批量的培育出所需要的植物新个体;另外,该技术还可以防止植物病毒的危害,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所以,要想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的繁殖,比较理想的办法就是组织培养。

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15.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生物的变异,理解遗传、变异的概念是解答的关键。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

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

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一只雌猫一次产了三只小猫,这三只小猫在毛色上不完全相同,体现了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现象,因此属于变异,说明生物具有变异性。

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16.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染色体>DNA>基因。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

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一条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一个基因只是DNA上的一个片段,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有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

A.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 所以染色体就是DNA,故A不符合题意;

B.一条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一个基因只是DNA上的一个片段,故B不符合题意;

C.染色体上除了DNA还有蛋白质,因此,一条染色体一般有一个DNA分子,所以一条染色体有多个DNA分子,故C不符合题意;

D.一个基因只是DNA上的一个片段,一条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所以一个DNA分子上有很多个基因,,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7.答案:

D

解析:

解:

成对的基因全部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时候,染色体上的基因随着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精子和卵细胞染色体单个存在,所以基因也是单个存在。

根据以上内容可知:

控制无耳垂的基因全部为隐性是aa,进入生殖细胞减半故为a。

故选:

D。

生物的性状是由成对的基因控制的,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全部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明白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的表现方式。

18.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人的性别决定。

明确人的性别决定过程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人体每个体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

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

含22+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22+X染色体的卵细胞。

受精时,如果是含22+X的精子与卵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