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审核文小三语下1012周导学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05373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已审核文小三语下1012周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已审核文小三语下1012周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已审核文小三语下1012周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已审核文小三语下1012周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已审核文小三语下1012周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已审核文小三语下1012周导学案.docx

《已审核文小三语下1012周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已审核文小三语下1012周导学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已审核文小三语下1012周导学案.docx

已审核文小三语下1012周导学案

通渭县义务教育阶段集体备课导学案

备课教师:

蒋军霞所在学校:

文庙街小学学科:

语文年级:

三年级

学校审核:

郭想生中心教研组审核:

史丹丹局领导审核:

课题

最美的花束

课型

总课时

两课时

第 一 课时

授课人

教学内容

最美的花束(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诗中有关字词。

2.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

教学资源

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教师复备栏

导入定向

谈话揭题。

在世界上除我们黄种人,你还了解到了什么人种?

你觉得他们一样吗?

引领自学

1.自读全诗,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和同学互学。

2.教师通过不同的方法检测。

3.同桌互相读文,达到读准读通。

自读全诗,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和同学互学。

同桌互相读文,达到读准读通

 

探究展示

1.配乐范读,学生感受。

2.听完诗后你们有什么感受?

从哪儿感受到的?

3.根据学生所谈引导学生体会世界人们平等相处,幸福平等的感情,并切入朗读。

弄懂“你”、“我”、“他”指的是什么?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进一步体会感情。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进一步体会感情。

学生交流资料

描述自己所见全世界儿童在一起载歌载舞的情景。

引导点拨

指导学生写生字。

1.观察生字表中的字,提出难写的字

晶:

品字形结构,“日”部

颜:

左右结构

淡:

右边是炎热的炎

2.教师示范:

冠、漆。

引导学生说出怎样记住这个字。

3.对于“冠”,同学们还有什么发现呢?

4、理解不懂的词语

漆黑:

非常黑,很暗

学生观察并书写

总结反思

的确,不管肤色如何,不管是贫穷或富有,我们都是一样的,我们都是平等的,我们要像兄弟姐妹一样互相尊重,和睦相处。

板书设计

最美的花束

眼睛:

黄或蓝灰或黑到底有什么两样?

头发:

漆黑金黄都是花冠多漂亮!

课后反思

 

通渭县义务教育阶段集体备课导学案

备课教师:

蒋军霞所在学校:

文庙街小学学科:

语文年级:

三年级

学校审核:

郭想生中心教研组审核:

史丹丹局领导审核:

课题

最美的花束

课型

总课时

两课时

第 二 课时

授课人

教学内容

最美的花束(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诗意,体会世界各地的孩子们虽然眼睛和头发的颜色不同,但是都像最美丽的花束一样。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理解不同的肤色,不同种族的孩子们现象最美的花束,从而告诉孩子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孩子们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资源

教学课件;花束图片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教师复备栏

导入定向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画,想看吗?

谁能说出图上画了些什么?

美吗?

就是这样的一幅画,美国诗人写了一首特别优美的诗,表达自己对花的情感,题目是《最美的花束》,板书课题

学生观察并说说画上有什么

引领自学

初读课文

1、学生轻声地读。

2、齐读。

学生自读

探究展示

1、学习课文1、2小节

(1)谁愿意展示以下自己的朗读水平,给大家读读第1、2小节,这节写了孩子的什么?

都有什么颜色?

(2)你见过什么人的眼睛是黄、蓝、灰、黑?

(3)课件出示蓝眼睛和黑眼睛一样

(4)指导朗读(怎样才能读出一样来呢?

那些词应该重音读)

(5)齐读1、2小节。

2、学习课文的第三小节

过渡:

1、2小节写了孩子的眼睛,那么我们看第三小节写了孩子的什么?

(1)齐读课文,这一小节写了孩子的什么?

(头发)

(2)看图说出孩子的头发怎样?

课件出示和一样

(3)指导朗读,(怎样读出和花冠一样美丽的头发)

(4)再齐读课文。

3、学习第四小节

(1)、课件出示,一枝花和一束花,大家认为那个美呀?

为什么?

(2)、那我们看看花园里的花怎样?

谁能读一读第四小节?

(3)、指导朗读(如此美丽的花我们应该怎样的朗读呢?

(4)、齐读课文

4、学习课文第五小节

过渡:

花有五颜六色,那人是不是有不同的肤色呢?

你都知道都有哪些?

告诉同学们,那在作者的心目中又是怎样的?

我们来看第五小节:

谁能用最美的语言给大家读一读第五小节,谁就像最美丽的花束。

(1)交流

(2)汇报(老师相机把孩子图覆盖在花图上)

(3)孩子像鲜花一样漂亮,孩子听了高兴吗?

你们高兴吗?

怎样读呢?

 

指名学生试读

 

朗读并体会情感。

引导点拨

同学们要想模仿得像,就要把书读进我们的心里去,就要通过文字走进作者的心里去,让我们再读课文,感受花的美丽,语言的优美。

1.自由读

2.同桌互读

3.齐读

总结反思

同学们,尽管大家肤色不同,但我们像兄弟姐妹一样,生活在地球上,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在生活中与所有的人互相尊重,平等互助,世界将因我们更美丽。

板书设计

最美的花束

世界各国的孩子

课后反思

 

通渭县义务教育阶段集体备课导学案

备课教师:

蒋军霞所在学校:

文庙街小学学科:

语文年级:

三年级学校审核:

郭想生中心教研组审核:

史丹丹局领导审核:

课题

元帅的故事(朱德的扁担)

课型

总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人

教学内容

元帅的故事(朱德的扁担)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

会写8个字及以下词语:

出产、扁担。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感受朱德同志和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

识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教学资源

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教师复备栏

导入定向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对关怀人民的革命领袖毛主席产生了敬爱之情,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老一辈领导人。

2.课件或图片出示朱德像。

认识“朱德”这两个字。

你们知识他是谁吗?

板书朱德。

说说这两个字怎么记。

简介朱德。

3.这篇课文讲的是关于朱德的什么事呢?

 

观看图片

引领自学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圈出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遇到不懂的词句和问题作记号。

2.小组学生互读、互查、互教生字读音,互相解疑。

教师巡视,了解生字认读情况。

3.集体认读生字词。

         

(1)小老师教读生字词。

要求:

先读词中的生字,再读词。

(2)开火车认读。

      

 

圈出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准字音。

标出自然段序号。

遇到不懂的词句和问题作记号。

 

小组学生互读、互查、互教生字读音,互相解疑。

开火车认读。

探究展示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手势告诉老师,这课有几个自然段。

2.请三名同学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看谁能读正确。

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这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朱德和大家一起挑粮。

战士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后来朱德在扁担上写了“朱德记”三个字,大家就不好意思藏他的扁担了。

]

3.读课文,找有关的句子,初步了解战士为什么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的原因。

①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②让学生读有关的句子,说说战士藏扁担和后来又不藏的原因。

(因为战士心疼朱德,所以要藏他的扁担。

后来大家敬爱他,不再藏他的扁担。

 

读有关的句子

并回答问题

 

引导点拨

指导书写。

1.让学生找出难写的字。

2.小组研究书写方法。

3.教师指导。

学生书写

总结反思

《朱德的扁担》是朱德同志以身作则、艰苦奋斗的象征。

在1958年已是72岁高龄的朱德同志还亲临十三陵水库劳动,和大家一起挑土筑坝。

板书设计

朱德的扁担

战士们藏扁担

朱德找扁担(以身作则,同甘共苦)

课后反思

通渭县义务教育阶段集体备课导学案

备课教师:

蒋军霞所在学校:

文庙街小学学科:

语文年级:

三年级学校审核:

郭想生中心教研组审核:

史丹丹局领导审核:

课题

语文天地

课型

总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人

教学内容

语文天地(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说一说字的特点,注意不要写错字。

2.读词体会同音字的应用,在写文章的时候不要用错字。

3.引导学生仿写句子。

教学重点

读词体会同音字的应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仿写句子

教学资源

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教师复备栏

导入定向

一、复习

1、引语:

在“尊重与平等”这个单元中,我们接触了不少的好词,老师把他们整理了出来,大家来读一读,看看老师找的对吗?

 

2、课件出示:

在课文中画的部分词。

3、自己独立读一读,然后学生开火车进行轮读。

引领自学

二、语文天地——日积月累

1、“读一读,组成词语”

出示:

热()宣()闭()乱()

熟()宜()闲()刮()

2、表扬那些组词多、正确率高,而且同学们互相团结、互相帮助的小组。

说一说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我们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在小组内学习。

在自己查字典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交流,补充自己的词语。

探究展示

三、填一填,组成词语

大-小  始-终  是-非  生-死  甘-苦  进-退  长-短  东-西

不()则()  同()共()  自()至()  出()入()取()补()  声()击()  口()心()  ()惊()怪

四、读一读,填一填

引导学生仿写这样的句子。

课后反思

 

通渭县义务教育阶段集体备课导学案

备课教师:

蒋军霞所在学校:

文庙街小学学科:

语文年级:

三年级

学校审核:

郭想生中心教研组审核:

史丹丹局领导审核:

课题

语文天地(第二课时)

课型

总课时

三课时

第二课时

授课人

教学内容

开卷有益“爱因斯坦与小姑娘、“畅所欲言、笔下生花

教学目标

1.朗读短文,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短文的意思。

2.教育学生向爱因斯坦学习。

教学重点

说说同学的优点,写写你的好朋友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向爱因斯坦学习。

教学资源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教师复备栏

导入定向

 

一.了解爱因斯坦

引领自学

二.读一读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采用学到的各种方法。

(1)全班交流认识的字,找出难记的字进行全班交流。

(2)识字游戏。

2、读课文之后,有什么疑问提出来。

3、小组交流。

能在小组解决的就在小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进行全班交流。

注意在学生提问的时候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对于那些提问比较有意义的同学进行及时表扬。

 4、全班讨论。

 5、全班进行朗读,分小组朗读,自己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短文的意思。

 6、分角色朗读。

全班交流认识的字

 

小组交流

 

全班讨论。

 

分角色朗读

 

探究展示

三.畅所欲言,笔下生花

 说说同学的优点。

1、小组互评,选出各组的小明星。

2、全班交流,评出班级小明星。

训练达标

三、实践作业设计:

 写写你的好朋友最近有哪些进步?

动手写并交流评议

课后反思

 

通渭县义务教育阶段集体备课导学案

备课教师:

蒋军霞所在学校:

文庙街小学学科:

语文年级:

三年级学校审核:

郭想生中心教研组审核:

史丹丹局领导审核:

课题

语文天地

课型

总课时

三课时

第三课时

授课人

教学内容

语文天地(苏珊的帽子)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语“自如”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老师让同学们戴帽子的真正原因;

2、体会文中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苏珊老师、同学对苏珊的关爱,教育学生学会尊重他人;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简单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知道“自如”的意思,弄懂苏珊能自如到学校上课的原因。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的情感,理解老师让同学们戴帽子的真正用意。

教学资源

演示文稿(重点词句)、图片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教师复备栏

导入定向

一、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

插图。

2、同学们:

画面上有谁?

在做什么?

  

3、有一位小朋友的戴帽子的原因和其他同学不一样,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得就是这个小朋友故事。

 

学生观察后回答。

引领自学

二.初读课文,感知识字

1、自由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出序号。

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了解,然后再多读几遍。

学生边读课文边画出不认识的字。

可通过问别人、查字典、猜字等一系列方法。

2、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出序号

请6位同学分段读课文听一听他们读音是否准确。

学生边读课文边画出不认识的字。

学生纠正字音。

 

指名起来读,在小组中读。

探究展示

三、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

小苏珊遇到了什么事?

她有些什么变化?

  2、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相机读词和句子:

投影出示:

词:

渴望、蓬勃、残酷

  4、再读课文,想一想,自己通过读课文有什么感受?

  5、老师为什么会让每位同学都戴一顶帽子?

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6、“自如”是什么意思?

苏珊为什么能自如地到学校去上课?

 

总结反思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谈感受

课后反思

 

通渭县义务教育阶段集体备课导学案

备课教师:

蒋军霞所在学校:

文庙街小学学科:

语文年级:

三年级

学校审核:

郭想生中心教研组审核:

史丹丹局领导审核:

课题

大自然的语言

课型

总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授课人

教学内容

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和11个词语,认识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从而了解一些自然现象,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课文,从读中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指导识字、学词。

教学难点

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语句较难理解。

教学资源

有关大自然的课件、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教师复备栏

导入定向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看课件。

(季节变换的特征、看云知天气、树的年轮与年龄、根据化石推断地理环境等由自然现象揭示自然奥秘的片断,并配以简短解说)

2.述:

大自然用它的语言告诉了我们这么多奥秘!

小朋友们,你们想了解大自然的“语言”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板书课题)

引领自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要求:

圈出不认识的字词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检查生字读音:

同桌互读互查,教师利用不带拼音的字卡采取开火车、指名读、互相帮等多种形式进行,重点检查“仔、那、永、诉”的读音。

3.再次读,质疑:

读了课文你知道些什么?

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自由读并圈出不认识的字词。

互相检查纠正

探究展示

三、思考讨论

1.自由读课文。

2.思考讨论:

诗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3.口头练习,相机完成课后练习第1题。

(1)水里游动的蝌蚪,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2)鱼鳞上的一个个圈圈,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3)喜马拉雅山上的“三叶虫”化石,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讨论交流

引导点拨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记忆本课生字。

2.指导书写。

(1)观察字的间架结构,指名发言。

(2)范写“就、诉、永”。

就:

左右结构(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诉:

右边是“斥”不是“斤”。

永:

独体字。

(3)学生描写、临写。

教师巡回辅导。

 

观察并书写

总结反思

1、你还知道大自然能告诉我们什么?

说给大家听。

2、是啊,大自然的语言可真多,只有你做个有心人,你一定会发现更美的色彩,一定会听到动听的语言。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

白云蚂蚁天气

蝌蚪大雁季节

大树大鱼年龄

“三叶虫”化石地质

课后反思

 

通渭县义务教育阶段集体备课导学案

备课教师:

蒋军霞所在学校:

文庙街小学学科:

语文年级:

三年级

学校审核:

郭想生中心教研组审核:

史丹丹局领导审核:

课题

大自然的语言

课型

总课时

两课时

第二课时

授课人

教学内容

大自然的语言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引发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观察周围的事物的想法。

2.指导学生在一定的观察方法指导下有所发现。

3.通过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节奏,并读出诗歌的语气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课文,引发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观察周围的事物的想法。

教学难点

整合课内外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仿编创编

教学资源

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教师复备栏

导入定向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

但并不是只有人类才有语言,大自然中也有很多奇妙的语言,让我们走进《大自然的语言》,去聆听,去发现吧。

  

引领自学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喜欢的方式初读诗歌。

 

读书要求:

把每节诗读得正确流利,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2、抽生接读课文,集体评议:

是否正确流利,是否有节奏。

 

3、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哪几个小节具体写了大自然的语言。

 

4、指名回答。

5、观察板书,问:

同学们发现了吗,大自然的这些语言都说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归类)

6、师叙述:

瞧!

大自然的语言上到天文,下至地理,涉及到方方面面。

你们觉得大自然的语言怎么样?

(妙不可言,释词。

自读课文

指名读并评议

 

生回答

 

探究展示

三、品读诗句,指导朗读。

 

1、师叙述:

大自然这些特有的语言,到底“妙”在哪里呢?

大家自己研究一下课文。

 

提出自学要求:

选择最感兴趣的一类大自然的语言学习,要求:

①想一想:

大自然的语言“妙”在哪里?

  ②读一读:

怎样读,才能让听的人体会到“妙”。

 

2、检查:

抽生回答,朗读。

(利用句式引导朗读) 

3、出示句式,体会: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自由读文,体会。

 

4、大自然用这些语言和我们说话,它真的说了吗?

(生答)但是,我们一看到这些东西,就知道它向我们表达了什么。

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 —— 妙不可言。

 

5、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发现、读懂这些妙不可言的大自然语言呢?

 

(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善于观察的人,才能发现更多大自然的语言。

)分男女读①⑨小节。

 

 

讨论交流

 

自由读文并体会

 

生回答

引导点拨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平时是不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

说说你还发现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2、师补充(课件出示) 

3、能仿照诗歌再编一节吗?

组成四人小组,编一编。

 

4、交流,汇报。

 !

 

生自由汇报

总结反思

师小结:

只要你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一定会发现更多大自然的语言

板书设计

白云高飘蚂蚁搬家→天气变化

大自然的语言蝌蚪游动大雁南飞季节更换勤于思考

鱼鳞上的圆圈推算年龄善于发现

“三叶虫”化石推知史前地质

课后反思

 

通渭县义务教育阶段集体备课课导学案

备课教师:

蒋军霞所在学校:

文庙街小学学科:

语文年级:

三年级

学校审核:

郭想生中心教研组审核:

史丹丹局领导审核:

课题

装满昆虫的口袋

课型

总课时

2课时

第 1 课时

授课人

教学内容

装满昆虫的口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能正确认读和书写。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新词,能正确认读和书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资源

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教师复备栏

导入定向

1,同学们,你们喜欢大自然吗?

你们曾经为大自然的新奇着迷过吗?

法布尔就是这样,对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快来读读课文吧!

2,板书:

装满昆虫的口袋

齐读课文题目

引领自学

一、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然后出声读课文。

(2)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画生字,再读一读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标画自然段。

(4)提出不懂的问题。

学生带着问题自学。

探究展示

二,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1,记忆字形,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1)用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记字形。

(2)班内交流。

2、教师出示重点词卡检查:

浓厚、训斥、迷恋、怒气冲天。

1、学生认读生字卡片,并给文章划分段落。

2.用以前学过的识字方法记字形,并在班内互相交流。

引导点拨

看看,通过刚才的读文,你都了解了什么?

你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分小组合作学生,小组讨论,为什么法布尔对昆虫如此痴迷

学生谈自己初读课文后的感想,要求语言流畅。

训练达标

 

1,课件出示词语,请学生认读。

无限暮色驱散纺织娘

训斥迷恋洞穴怒气冲冲

浓厚纪念中毒小心翼翼

(2)说说你对哪个字有特别好的记字方法,或谈谈你认为哪个字特别容易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穴、纪、念、斥)

2、我说你猜:

师说词语的意思,生说是哪个词语。

(浓厚、无限、怒气冲冲)

师说词语,请学生讲词语的意思。

(训斥、迷恋、小心翼翼)

学生完成练习。

总结反思

这篇课文用浅显的文字描述了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着迷的故事,揭示了法布尔成长为昆虫学家的秘密。

下一节我们继续学习装满昆虫的口袋

学生跟着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装满昆虫的口袋——法布尔执着追求,探索自然。

课后反思

 

通渭县义务教育阶段集体备课导学案

备课教师:

蒋军霞所在学校:

文庙街小学学科:

语文年级:

三年级

学校审核:

郭想生中心教研组审核:

史丹丹局领导审核:

课题

装满昆虫的口袋

课型

总课时

2课时

第 2 课时

授课人

教学内容

装满昆虫的口袋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要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2、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3、学会搜集资料,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