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塔之流行病学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051780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塔之流行病学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小塔之流行病学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小塔之流行病学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小塔之流行病学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小塔之流行病学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塔之流行病学复习重点.docx

《小塔之流行病学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塔之流行病学复习重点.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塔之流行病学复习重点.docx

小塔之流行病学复习重点

流行病学复习重点

(题型:

单选:

30道,名词解释:

5道,简答:

4-5道,问答:

2道。

以下是老师划出的重点,全部掌握能拿到60%的分数,大家要给力啊!

第一章

1、流行病学定义及其基本内涵

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和制定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基本内涵:

1它与预防医学其他学科一样,研究对象是人群。

2它研究的内容是疾病(包括伤害等)和健康状况(包括社会的和谐)3研究任务是阐明人群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和制定防制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以及策略和措施的效果评价等。

4目的是防制疾病、促进健康等。

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一般可分为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和理论性研究。

观察性研究又分为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观察法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描述性研究分为横断面研究、比例死亡比研究和生态学研究,分析性研究分为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实验性研究分为临床试验、现场试验和社区干预试验。

3、疾病检测概念

疾病监测又称流行病学监测,是长期地、连续地、系统地收集、核对和分析疾病的动态分布以及影响因素的资料,并将信息及时上报和反馈,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

4、类实验概念

一个完整的现场研究应具备实验性研究的四个基本特点:

设立对照,随机分配,人为干预,前瞻追踪。

如果一项实验研究缺少其中一个或几个特征,这样的实验称为类实验。

5、社区干预试验

社区干预试验是指研究者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以人群为整体,针对疾病发生的病因采取的某种干预措施进行效果评价的一种前瞻性、实验性研究方法。

6流行病学的应用:

1描述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2疾病预防3疾病监测4探索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5揭示疾病的自然史6疾病诊断、防治的效果评价

7、流行病的基本观点

1群体的观点2社会医学和生态学的观点3比较的观点4多病因论的观点5概率论的观点

第二章

1、率、相对比、构成比概念

率又称频率指标,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种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和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的比,用来说明某种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相对比是表示两个相关事物指标之比,用来说明一个指标是另一个指标的几倍或几分之几。

构成比是事物或现象内部各组成部分的比重,是一类反映静止状态内部构成成分占全体比重的指标。

2、发病率、患病率、续发率、病死率、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

发病率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通常指一年),特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出现的频率。

它反映疾病发生的频率,通过比较不同特征人群的某病发病率,可用于病因学的探讨和防制措施的评价。

公式:

新发病例数除以同期暴露人口数(等于年初人数+年末人数之和除以2)

续发率又称家庭二代发病率,指在某些传染病的最短和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常用于比较传染病传染力的强弱、分析流行因素及评价防制措施效果。

公式:

易感接触者发病人数除以易感接触者总人数,分子分母不包括首发病例。

患病率,又称现患率或流行率,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

如特定时间为某一时点则称为时点患病率,不超过一个月。

如特定时间为一段时间,通常超过一个月,则为期间患病率。

公式:

新旧病例数除以人口数。

病死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的比例,一般用百分比表示。

它表示确诊疾病的死亡概率,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

公式:

某病死亡人数除以患该病人数。

潜在减寿年数(PYLL)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际寿命之差的总和,即由于死亡而造成的寿命损失。

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

包括两部分:

一是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二是疾病所致伤残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年。

3、疾病流行强度是指某地区在一定的时期内,某人群的发病数量的变化以及各病例之间的联系程度。

常用的术语是散发,暴发,流行,大流行等。

4、出生队列研究是将同一年代出生的人群作为一个出生队列,描述不同的出生队列在不同年龄时的某病发病率或死亡率,从而分析致病因素与年龄之间的关系,用于慢性病的年龄分布分析。

5、疾病分布形式的描述:

年龄分布,时间分布,地区分布

6、疾病的时间分布类型:

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长期波动

7、周期性:

疾病每隔一定的年限发生一次流行,并具有规律性。

多见于呼吸道传染病。

8、移民流行病学:

是三间分布综合描述的典型例子。

通过移民人群研究疾病的分布并寻找病因的一种方法,通过比较移民人群、移居地当地人群和原居住地人群的某病发病率或死亡率差异,分析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的关系。

原则:

若某病在移民中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原居住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不同,而接近移居地当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则说明这种差别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若某病在移民中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原居住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相同,而与移居地当地人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不同,则这种差别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

第三章

1、描述性研究的定义与分类

描述性研究是根据已有的资料或对专门调查的资料,按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特征(三间分布)进行系统性条理性归纳、整理后,对疾病和健康状况进行客观的描述,在此基础上发现某些线索,形成自己的观点或进一步提出研究的假设,为分析性研究提供线索的一种方法,它是揭示因果关系的探索过程中最基础的步骤。

描述性研究包括:

历史常规资料的分析,个案调查(个例调查和病例报告),现况研究(横断面研究),生态学研究(相关性研究)以及筛检等

2、描述性研究的特点

1它需要大量、范围广的原始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初步分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线索。

但是,得出的结论只是假设,假设是否正确,需要深入分析。

2它不需要设立对照,只是对观察的事物或现象进行客观的反映,不进行比较分析,不涉及客观事物的本质或因果关系。

3它常常是既描述又分析,在描述中分析,在分析中描述,往往不存在只描述不分析的情况。

3、个案调查的定义、目的与用途

属于描述性研究,又称个例调查或病家调查,是指对个别发生的病例、病例的家庭及周围的环境进行流行病学的调查。

它的病人一般为传染病病人,但也可以是非传染病病人或病因未明疾病的病例等。

目的与用途:

1探索病因线索,2总结分析疾病分布特征,3核实诊断,为治疗和护理提供指导,4为疾病监测提供资料

4、现况调查的目的、特点、种类

现况调查又称横断面调查,是根据研究的需要,运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去收集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那些和疾病或健康状态有关的变量,以描述目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有关因素。

也称现患率研究。

目的:

1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2提出病因假设3筛检疾病或健康缺陷4评价疾病的防治效果和健康促进措施的效果5用于疾病监测6其他

特点:

1时序上属于横断面研究2不能得出有关因果关系的结论3一般不用于病程较短的疾病4相关因素的选择和解释有一定的限制

种类:

普查和抽样调查

5、抽样调查、普查概念

普查是为了解某种疾病的患病率或健康状况,在特定时间内、特定范围内对人群中每一个成员都进行调查或检查的方法。

抽样调查是在特定时间、特定范围的某人群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法抽取一部分对象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分析,并用结果来推论该人群状况的一种调查方法。

6、抽样方法、各种的定义

1单纯随机抽样,按照随机化的原理,从总体中随机抽出N个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的方法。

2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指把总体中的全部单位或对象按某一标志排列起来进行编号,随机选择第一个号码后,按固定顺序和间隔抽取个体组成样本的方法。

3分层抽样,按某种特征或特性,将总体内部分为不同的层,然后在各层内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样本的方法。

4整群抽样是指将总体中的个体组成不同的集团或者利用已经现成的集体,随机地选择一个或几个集体,对其中的每个个体进行调查的方法。

5多级抽样,是指在现实研究或调查中,往往单一的一种抽样方法难以得到研究的真实性及可靠性的要求,故将上述的基本抽样方法组合进行多次、多级抽样的方法。

7、现况调查中常见偏倚及其控制

选择偏倚是指在选择研究对象的过程中,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不能代表整个研究人群,从而导致研究的结果与真实的情况不符。

选择偏倚的控制是通过随机选择研究对象,提高应答率或谨慎推论来达到。

信息偏倚是指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收集的信息与真实情况不符。

信息偏倚的控制应针对不同的偏倚来源进行控制,如对调查员应加强对调查员的培训、统一调查标准,对被调查者对象应耐心仔细询问、消除被调查对象疑虑,对调查工具应进行预试验、定期校正仪器等。

8、现况调查研究步骤

1明确调查目的和类型2确定研究对象、样本量及抽样方法3资料收集4资料整理与分析5调查结论

9、生态学研究概念、生态比较研究、生态趋势研究概念

又称相关性研究,是描述性研究的一种类型。

它是以群体为基本单位进行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以此来研究暴露因素与疾病间的关系。

它通过描述某疾病或健康状态在各人群中所占的百分数或比数,以及有某项特征的个体在人群中所占的百分数或比数,对这两类群体的数据分析比较,研究某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与人群特征分布的关系,从而探求病因线索。

生态比较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暴露水平的人群中某因素的平均暴露水平和疾病或健康状况频率间的差别,了解这些人群中该种类暴露因素的频率或水平,并与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对比看是否一致,从而为探索病因找到线索。

生态趋势研究通过连续观察一个或多个人群中平均暴露水平的改变和疾病或健康状况频率变化的关系,了解这些人群中该种类暴露因素的频率或水平的变化趋势,比较暴露前后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变化情况来推动暴露因素与疾病间的联系。

10、生态学研究目的

1提出与疾病分布有关的病因假设2评价干预实验或现场实验的效果3为疾病监测提供依据

第四章

1、病例对照研究概念、基本原理

病例对照研究是选择了一定数量的确诊某病病人作为病例组,另选了相应数量的未患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组,调查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其某可疑因素的暴露比例,以分析该因素与疾病的联系。

基本原理:

以确诊患有某种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组,以不患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个体作为对照组,通过问卷调查与实验室检测等方式搜集病例与对照既往可能危险因素的暴露情况,测量并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和暴露程度的差异,并根据统计学方法检验结果,来判断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及其关联程度的大小。

2、暴露概念

指研究对象接触某些待研究的因素(生物、物理、化学及社会心理因素等)或具备某种可疑与患病有关的特征,或曾受到过某种可疑与患病有关的因子的影响。

3病例对照研究基本特点、研究类型

特点:

观察性,回顾性,由果及因,设立对照组,无法确定因果关联

研究类型:

病例与对照不匹配,病例与对照匹配

4病例对照研究实施的基本步骤

1提出病因假设2制定研究计划3培训调查员并进行预调查4开展正式的调查5资料的整理与分析6总结并提交研究报告

5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处理、分析

资料的收集:

医院病案记录,疾病登记报告等摘录,检测病人的标本或病人的环境获得,对病例或对照的询问调查中取得(调查问卷)

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1.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描述研究对象人数及各种特征的构成)

2、均衡性检验:

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在研究因素以外的其他主要特征方面有否可比性,两组非研究因素均衡,其暴露率的差异与发病有关。

二、统计推断

1、分析研究因素与疾病有无关联(四格表卡方检验)

2、计算关联强度OR值

3、估计OR的可信区间

6病例对照研究常见偏倚及其控制

混杂偏倚:

匹配法分层分析法多因素分析

信息偏倚包括调查偏倚和回忆偏倚

调查偏倚:

采用客观指征,认真做好调查技术培训,采取复查等方法做好质量控制,检查条件尽量一致,使用的检查仪器应精良

回忆偏倚:

选择不易为人们所忘记的重要指标做调查,重视问卷的提问方式和调查技术

选择偏倚包括入院率偏倚,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和检出征侯偏倚

入院率偏倚:

合理地选择病例与对照,从总体人群中选择所有或绝大多数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从各医院中选取病例,从多病种中选择对照

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

调查时明确规定纳入标准为新发病例

检出征侯偏倚:

收集的病例中同时包括早、中、晚期病人,检出病例中此类暴露的比例可趋于正常。

7病例对照研究优缺点

优点:

1特别适用于少见病、罕见病的研究2省力、省钱、省时间,并易于组织实施3还可用于疫苗免疫学效果考核及暴发调查等4可同时研究多个因素与某种疾病的联系5对研究对象多无损害

局限性:

1不适于研究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2选择偏倚难以避免3暴露与疾病时间先后难以判断,信息真实性差4存在回忆偏倚5不能测定暴露和非暴露组疾病的发病率

第五章

1、队列研究概念、基本原理

队列研究又称为前瞻性研究、随访研究及纵向研究,是通过将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组或队列,随访观察一段时间,比较各组人群某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疾病之间有无因果关系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基本原理:

在一定特定人群中选择所需的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对象是否暴露于某研究因素或其不同水平将研究对象分成暴露组(E)与非暴露组(Ē),随访一定时间,定期检查并记录各组人群预期结局的发生情况(如疾病的发生、死亡或其他健康状况的变化)比较两组之间所研究结局(outcome)发生率的差异,以分析暴露因素与研究结局之间的关系

2相对危险度、人时的概念

相对危险度是暴露组的发病率除以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是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最有用的指标,也成危险比或率比。

人时:

是将随访人数乘以观察时间的积和,常以人年作为单位,故又称为人年数。

3队列研究基本特点、研究类型

特点:

观察法,设立对照,由因到果,符合时间顺序,确证暴露和结局因果关系

研究类型:

前瞻性队列研究历史性队列研究双向性队列研究

4队列研究实施的基本步骤

1确定研究因素2确定研究结局3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4确定样本量5资料的收集6质量控制

5队列研究用途

1检验病因假设2评价预防措施效果3研究疾病的自然史4新药的上市后监测

6分析队列研究资料时,可采用哪些率的指标

率的计算:

累计发病率、发病密度、标化比

分析指标:

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度、归因危险度百分比、人群归因危险度

7队列研究常见偏倚及其控制

选择偏倚:

预防为主,抽样方法正确,严格按规定标准选择对象

失访偏倚;设计(选择便于随访的人群、在计算的研究样本的基础上扩大10%)

实施(加强对随访员的管理,制定随访计划和监测措施,期中分析)

整理资料(对于有缺项或漏项的对象进行补查)

信息偏倚:

提高临床诊断技术、明确各项标准,选择精确稳定的测量方法,事前调准仪器,严格实验操作规程,同等对待每个研究对象,培训调查员,提高技巧,统一标准

8队列研究优缺点

优点:

1直接获得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2直接估计危险度3符合时间顺序,验证病因的能力较强4获得一种暴露与多种结局的关系5收集的资料完整可靠,不存在回忆偏倚6可研究疾病的自然史

缺点:

1不适于发病率很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2易发生失访偏倚3耗时,耗人力、物力、财力4设计要求严密,资料的收集和分析难度较大5随访过程中,已知变量的变化或未知变量的引入增加分析难度

第六章

1、实验性研究定义、分类

实验研究(experimentalstudy)是指将研究人群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者对实验组施加某种干预措施,对照组不施加该措施,随访并比较两组人群发病(死亡)情况或健康状况有无差别,从而判断干预措施效果的一种前瞻性研究方法

分类:

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试验

2、优点与局限性

优点:

1能对研究对象、干预因素和结果的分析判断标准化2随机分组,控制偏倚3前瞻性研究,可下肯定性结论

局限性:

1实验设计和实施条件要求高、控制严、难度大2费时费人力、花费高3受干预措施适用范围约束,影响结果推论到总体4随访时间长,会受到失访影响5有时涉及伦理问题

3、临床试验设计的三要素:

研究因素、研究对象、效应指标

4、临床试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1随机化原则2对照原则3盲法原则

书上知识点是:

设置对照、随机化、重复、均衡性、盲法

5、盲法的定义

盲法:

在从事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受研究对象和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在设计、资料收集或分析阶段容易出现信息偏倚,为避免这种偏倚在设计时可采用盲法,使研究者或研究对象不明确干预措施的分配,研究结果更加真实、可靠。

6、临床试验的基本类型

类型:

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对照试验、交叉对照试验、序贯设计试验

7、临床试验对偏倚的控制

排除

退出:

不合格、不依从、失访

8、评价临床试验常用的效应指标

有效率、治愈率、病死率、生存率、绝对危险度降低、相对危险度降低、需治疗人数

9、社区干预试验的定义、特点

社区干预实验是研究者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以人群作为整体,针对疾病发生的病因采取的某种干预措施进行效果评价的前瞻性、实验性研究方法

特点:

1研究现场为社区2干预措施3设置对照4前瞻性研究,实施干预措施后对研究人群进行随访观察

10、社区试验中选择对象、试验现场的原则

选择对象原则:

1人群的基本特征应与目标人群一致,即研究样本具有代表性。

2选择能从干预措施中获利最大的人群3应排除对干预措施有较大风险的人群4选择基础较好的人群,包括实验社区医疗卫生设施和人员情况,社区领导的支持与合作以及社区人群的依从性等。

选择现场原则:

1社区人口相对稳定,流动性小,并要有足够的数量2实验所研究的疾病或危险因素在该地区有较高而稳定的水平3实验地区有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4实验地区(单位)领导重视,群众愿意接受,有较好的协作条件等。

第七章

1、筛检的定义、目的

筛检(screening)是运用快速、简便的试验或其他方法,从表面健康的人群中去发现那些未被识别的可疑病人或有缺陷者。

目的:

1早期发现病人2筛检高危人群3研究疾病的自然史4开展流行病监测

2筛检应用的条件、原则

筛选的应用条件:

1有较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2试验方法快速、简单、易行、廉价,易被群众接受3试验方法要求安全、可靠,尽量减少痛苦

筛选的应用原则:

1所筛查疾病为当地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有对筛检的疾病进一步确诊的方法与条件3有效的治疗方法4明确该病的自然史,能准确预测筛检可能取得的效益5有较长的潜伏期或临床前期6有适当的筛检技术7综合考虑筛检、诊断、治疗的成本与收益

3筛检试验评价常用指标、概率、应用

真实性:

灵敏度与假阴性率,特异度与假阳性率,正确指数,似然比

可靠性:

变异系数符合率Kappa值

效益:

预测值社会经济效益

估计验后概率及其临床应用的价值:

验前比=验前概率/(1-验前概率)

验后比=验前比×似然比

验后概率=验后比/(1+验后比)

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

用真阳性率和假阳性率作图得出的曲线,可反映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关系

4提高筛检试验效率的方法

1优化试验方法2提高患病率3联合试验

试验时,可采用多项试验检查同一受试对象,以提高试验的灵敏度或特异度,增加收益,这种方式称为联合试验。

串联全部筛检试验结果均为阳性者才定为阳性,可以提高特异度

并联全部筛检试验中,任何一项筛检试验结果阳性就可定为阳性。

可以提高灵敏度

第八章

1病因的概念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就可认为是病因,其中某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疾病频率就会下降。

2病因模型

1生态学模型:

将机体与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宿主、动因、环境---流行病学三角

2疾病因素模型

特点:

病因分类操作性强,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没有动因确定的困难

(ps:

下图生物学因素上面少了一个社会经济因素,最后的箭头是指向疾病)

3病因网模型:

根据生态学模型或疾病因素模型提供的框架可以寻找多方面的病因,这些病因相互存在联系,按时间先后联接起来就构成一条病因链,多个形成病因网.

3Mill准则

分类:

求同法、差异法、同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

求同法(methodofagreement)是辨别某类事件或属性的必要条件的方法

推理形式为:

事件(病例,A)有关(暴露)因素

A,B,C--------a,b,c

A,D,E--------a,d,e

A,F,G--------a,f,g

……--------……

所以,a是A的必要条件

求异法(methodofdifference)是辨别某类事件或属性的充分条件的方法

推理形式为:

事件(对照,非A)有关(暴露)因素

B,C--------(a不出现),b,c

D,E--------(a不出现),d,e

F,G--------(a不出现),f,g

…---------……

所以,a是A的充分条件

同异并用法是辨别某类事件或属性的必要且充分条件的方法

推理形式为:

(1)求同部分

并且

(2)求异部分

所以,a是A的必要且充分条件

共变法(methodconcomitantvariation)当有关(暴露)因素是等级或定量的,并与事件(结局)效应成量变关系(剂量-反应关系),才可以应用共变法。

推理形式为:

事件(效应,A)有关(暴露)因素

A1,B,C--------a1,b,c

A2,D,E--------a2,d,e

A3,F,G--------a3,f,g

……--------……

所以,a是A的必要条件

剩余法对某复合结局事件(A,B,C),已知它的有关(暴露)因素在特定的范围内(a,b,c),通过先前的归纳又知道b说明B,c说明C,那么剩余的a必定说明A。

结局事件有关(暴露)因素

A,B,C--------a,b,c

B--------b

C--------c

所以,剩余a是A的必要条件

4因果关联推断标准

1关联的时序性2关联的强度3关联强度的测定4关联的重复性5关联的合理性6研究的因果论证强度

第九章

1、偏倚的概念

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由于某个或某些危险因素的影响,使研究的结果或结论系统地偏离真实情况,这种系统误差称为偏倚。

2偏倚的分类

选择偏倚、信息偏倚(又称测量偏倚或观察偏倚)、混杂偏倚

3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定义及其控制

研究对象的选取过程中,由于选取方式不当,导致入选对象与未入选对象之间存在系统差异,由此造成的偏倚称为选择偏倚。

控制:

采用严格的科学研究设计,提高应答率、降低失访率

信息偏倚又称测量偏倚或观察偏倚,是来自于测量或资料收集方法的问题,使得获取的资料存在系统误差。

由于流行病学的暴露或疾病多为分类测量,所以又可称为错误分类偏倚

控制:

1严格的科研设计(暴露因素必须有严格的、客观的定义,指标力求定量化。

)2加强资料收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严格培训调查员、采用盲法、所用仪器试剂要统一校准,统一批次等。

流行病学研究中,由于一个或多个外来因素的存在,掩盖或夸大了研究因素与疾病的联系,从而部分或全部地歪曲两者之间的真实联系,称为混杂偏倚。

引起混杂偏倚的外来因素称为混杂因素(confounder)。

控制:

随机化、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