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启动伺服系统编码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051331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9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软启动伺服系统编码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软启动伺服系统编码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软启动伺服系统编码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软启动伺服系统编码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软启动伺服系统编码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软启动伺服系统编码器.docx

《软启动伺服系统编码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启动伺服系统编码器.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软启动伺服系统编码器.docx

软启动伺服系统编码器

软启动

伺服系统

编码器

 

软启动

电压由零慢慢提升到额定电压,使电机启动的全过程都不存在冲击转矩,而是平滑的启动运行。

这就是软启动。

概念

  电压由零慢慢提升到额定电压,这样电机在启动过程中的启动电流,就由过去过载冲击电流不可控制变成为可控制。

并且可根据需要调节启动电流的大小。

电机启动的全过程都不存在冲击转矩,而是平滑的启动运行。

这就是软启动。

简介

  软启动器(softstarter)是一种集电机软起动、软停车、轻载节能和多种保护功能于一体的新颖电机控制装置,国外称为SoftStarter。

它的主要构成是串接于电源与被控电机之间的三相反并联闸管及其电子控制电路。

运用不同的方法,控制三相反并联闸管的导通角,使被控电机的输入

  

电压按不同的要求而变化,就可实现不同的功能。

软起动器和变频器是两种完全不同用途的产品。

变频器是用于需要调速的地方,其输出不但改变电压而且同时改变频率;软起动器实际上是个调压器,用于电机起动时,输出只改变电压并没有改变频率。

变频器具备所有软起动器功能,但它的价格比软起动器贵得多,结构也复杂得多。

电动机软起动器是运用串接于电源与被控电机之间的软起动器,控制其内部晶闸管的导通角,使电机输入电压从零以预设函数关系逐渐上升,直至起动结束,赋予电机全电压,即为软起动,在软起动过程中,电机起动转矩逐渐增加,转速也逐渐增加。

起动方式

软起动一般有下面几种起动方式:

 

(1)斜坡升压软起动。

 

(2)斜坡恒流软起动。

 (3)阶跃起动。

 (4)脉冲冲击起动

工作原理

  软启器采用三相反并联晶闸管作为调压器,将其接入电源和电动机定子之间。

这种电路如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

使用软启动器启动电动机时,晶闸管的输出电压逐渐增加,电动机逐渐加速,直到晶闸管全导通,电动机工作在额定电压的机械特性上,实现平滑启动,降低启动电流,避免启动过流跳闸。

待电机达到额定转数时,启动过程结束,软启动器自动用旁路接触器取代已完成任务的晶闸管,为电动机正常运转提供额定电压,以降低晶闸管的热损耗,延长软启动器的使用寿命,提高其工作效率,又使电网避免了谐波污染。

软启动器同时还提供软停车功能,软停车与软启动过程相反,电压逐渐降低,转数逐渐下降到零,避免自由停车引起的转矩冲击。

与传统减压起动方式区别

无冲击电流

  软启动器在起动电机时,通过逐渐增大晶闸管导通角,使电机起动电流从零线性上升至设定值。

对电机无冲击,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平稳起动,减少对负载机械的冲击转矩,延长机器使用寿命。

有软停车功能

  即平滑减速,逐渐停机,它可以克服瞬间断电停机的弊病,减轻对重载机械的冲击,避免高程供水系统的水锤效应,减少设备损坏。

起动参数可调

  根据负载情况及电网继电保护特性选择,可自由地无级调整至最佳的起动电流。

几种大型电机起动方法之比较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大型企业和大型装备越来越多,大型电机(5000kW~60000kW)的应用越来越多,大型电机的起动方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社会发展是有阶段性的。

在不同阶段,人们的生产手段、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都有很大的不同。

上世纪80~90年代,我国的经济实力尚较薄弱,当时的小水泥和小钢铁发展很快,1000kW~4000kW电机的应用增长很快,与当时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液态起动装置出现,它经济实用,解决了电机起动中的一些问题。

对当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到世纪之交时期,我国经济实力已有较大的发展,生产手段和生产工具亦有了较大发展,电机容量也有了很大增长,人们开始不满足液态起动装置的低性能,于是晶闸管串联式(固态)软起动装置的应用开始增加,继而又出现了开关变压器式软起动装置和磁饱和电抗器式(磁控)起动装置,变频装置用于电机软起动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当前这四种产品是大型电机起动市场的主流产品,液态起动装置则应用在小型(5000kW以下)电机上较多。

另外,两种老式起动方法(自耦变压器和变压器-电动机组)也常常出现在20000kW以下电机的起动上。

  大型电机驱动的设备一般都是企业的核心设备,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状况,因此人们应该对其起动给予特别的关注,合理的选择起动装置将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

但是电机起动技术毕竟不是一个企业的核心技术,许多企业的电气工作者很少有时间来研究各种起动方法之间的差别,往往会造成不恰当的选择,有时甚至不得不做出第二次选择,给企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因此,如实地说明各种起动方法的性能及其差别是非常重要的。

  电动机直接全压起动的危害性及软起动好处

  ⒈引起电网电压波动,影响同电网其它设备的运行

  交流电动机在全压直接起动时,起动电流会达到额定电流的4~7倍,当电机的容量相对较大时,该起动电流会引起电网电压的急剧下降,影响同电网其它设备的正常运行。

  软起动时,起动电流一般为额定电流的2~3倍,电网电压波动率一般在10%以内,对其它设备的影响非常小。

  ⒉对电网的影响

  对电网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超大型电机直接起动的大电流对电网的冲击几乎类似于三相短路对电网的冲击,常常会引发功率振荡,使电网失去稳定。

  ②起动电流中含有大量的高次谐波,会与电网电路参数引起高频谐振,造成继电保护误动作、自动控制失灵等故障。

  软起动时起动电流大幅度降低,以上影响可完全免除。

  ⒊伤害电机绝缘,降低电机寿命

  ①大电流产生的焦耳热反复作用于导线外绝缘,使绝缘加速老化、寿命降低。

  ②大电流产生的机械力使导线相互摩擦,降低绝缘寿命。

  ③高压开关合闸时触头的抖动现象会在电机定子绕组上产生操作过电压,有时会达到外加电压的5倍以上,这样高的过电压会对电机绝缘造成极大伤害。

  软起动时,最大电流降低一半左右,瞬间发热量仅为直起的1/4左右,绝缘寿命会大大延长;软起时电机端电压可以从零起调,可完全免除过电压伤害。

  ⒋电动力对电机的伤害

  大电流在电机定子线圈和转子鼠笼条上产生很大的冲击力,会造成夹紧松动、线圈变形、鼠笼条断裂等故障。

  软起动时,由于最大电流小,则冲击力大大减轻。

  ⒌对机械设备的伤害

  全压直接起动时的起动转矩大约为额定转矩的2倍,这么大的力矩突然加在静止的机械设备上,会加速齿轮磨损甚至打齿、加速皮带磨损甚至拉断皮带、加速风叶疲劳甚至折断风叶等等。

  软起动的转矩不会超过额定转矩,上述弊端可以完全克服。

  当采用减压起动时,上述危害只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当采用软起动时,上述危害几乎完全消失;独立变压器供电方式直接起动只能在电网电压波动方面有所缓解,而其它方面的危害都照样存在。

  超大型电动机的价值都很高,在生产中也都起着核心作用。

它的一点故障便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对它采用完善的保护是非常必要的。

比如说对一台电机我们不能指望它的各处绝缘都是完全一致的,可能在某一点就有个薄弱环节,出厂试验时它能通过,但在长时间的冲击下这个薄弱环节会逐渐首先显露出来,使其寿命缩短。

如果我们采取软起动,则可以大大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这两种方案哪一个合算呢?

这是显而易见的。

软启动节能

  节能运行模式:

轻载时降低电压减少了激磁电流,电机电流分为有功分量和无功分量(激磁分量)提高COS∮。

  节能运行模式:

当电动机负载轻时,软启动器在选择节能功能的状态下,PF开关热拨至Y位,在电流反馈的作用下,软启动器自动降低电动机电压。

减少了电动机电流的励磁分量。

从而提高了电动机的功率因数(COS∮)。

(国产软启动器多无此功能)在接触器旁路状态下无法实现此功能。

TPF开关提供了节能功能的两种反应时间;正常、慢速。

节能运行模式:

自动节能运行。

(正常、慢速两种反应速度)空载节能40%,负载节能5%。

日常维修检查

  平时注意检查软起动的环境条件,防止在超过其允许的环境条件下运行。

注意检查软起动器周围是否有妨碍其通风散热的物体,确保软起动器四周有足够的空间(大于150mm)。

  定期检查配电线端子是否松动,柜内元器件有否过热、变色、焦臭味等异常现象。

  定期清扫灰尘,以免影响散热,防止晶闸管因温升过高而损坏,同时也可避免因积尘引起的漏电和短路事故。

  清扫灰尘可用干燥的毛刷进行,也可用于皮老虎吹和吸尘器吸。

对于大块污垢,可用绝缘棒去除。

若有条件,可用0.6MPa左右的压缩空气吹除。

  平时注意观察风机的运行情况,一旦发现风机转速慢或异常,应及时修理(如清除油垢、积尘,加润滑油,更换损坏或变质的电容器)。

对损坏的风机要及时更换。

如果在没有风机的情况下使用软起动器,将会损坏晶闸管。

如果软起动使用环境较潮湿或易结露,应经常用红外灯泡或电吹风烘干,驱除潮气,以避免漏电或短路事故的发生。

伺服系统

伺服是使物体的位置、方位、状态等输出被控量能够跟随输入目标(或给定值)的任意变化的自动控制系统。

它的主要任务是按控制命令的要求、对功率进行放大、变换与调控等处理,使驱动装置输出的力矩、速度和位置控制的非常灵活方便。

伺服和变频的异同

  伺服与变频的一个重要区别是:

变频可以无编码器,伺服则必须有编码器,作电子换向用.

  一、两者的共同点:

  交流伺服的技术本身就是借鉴并应用了变频的技术,在直流电机的伺服控制的基础上通过变频的PWM方式模仿直流电机的控制方式来实现的,也就是说交流伺服电机必然有变频的这一环节:

变频就是将工频的50、60HZ的交流电先整流成直流电,然后通过可控制门极的各类晶体管(IGBT,IGCT等)通过载波频率和PWM调节逆变为频率可调的波形类似于正余弦的脉动电,由于频率可调,所以交流电机的速度就可调了(n=60f/p,n转速,f频率,p极对数)

  二、谈谈变频器:

  简单的变频器只能调节交流电机的速度,这时可以开环也可以闭环要视控制方式和变频器而定,这就是传统意义上的V/F控制方式。

现在很多的变频已经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将交流电机的定子磁场UVW3相转化为可以控制电机转速和转矩的两个电流的分量,现在大多数能进行力矩控制的著名品牌的变频器都是采用这样方式控制力矩,UVW每相的输出要加摩尔效应的电流检测装置,采样反馈后构成闭环负反馈的电流环的PID调节;ABB的变频又提出和这样方式不同的直接转矩控制技术,具体请查阅有关资料。

这样可以既控制电机的速度也可控制电机的力矩,而且速度的控制精度优于v/f控制,编码器反馈也可加可不加,加的时候控制精度和响应特性要好很多。

  三、谈谈伺服:

  驱动器方面:

伺服驱动器在发展了变频技术的前提下,在驱动器内部的电流环,速度环和位置环(变频器没有该环)都进行了比一般变频更精确的控制技术和算法运算,在功能上也比传统的伺服强大很多,主要的一点可以进行精确的位置控制。

通过上位控制器发送的脉冲序列来控制速度和位置(当然也有些伺服内部集成了控制单元或通过总线通讯的方式直接将位置和速度等参数设定在驱动器里),驱动器内部的算法和更快更精确的计算以及性能更优良的电子器件使之更优越于变频器。

  电机方面:

伺服电机的材料、结构和加工工艺要远远高于变频器驱动的交流电机(一般交流电机或恒力矩、恒功率等各类变频电机),也就是说当驱动器输出电流、电压、频率变化很快的电源时,伺服电机就能根据电源变化产生响应的动作变化,响应特性和抗过载能力远远高于变频器驱动的交流电机,电机方面的严重差异也是两者性能不同的根本。

就是说不是变频器输出不了变化那么快的电源信号,而是电机本身就反应不了,所以在变频的内部算法设定时为了保护电机做了相应的过载设定。

当然即使不设定变频器的输出能力还是有限的,有些性能优良的变频器就可以直接驱动[1]伺服电机!

  四、谈谈交流电机:

  交流电机一般分为同步和异步电机

  1、交流同步电机:

就是转子是由永磁材料构成,所以转动后,随着电机的定子旋转磁场的变化,转子也做响应频率的速度变化,而且转子速度=定子速度,所以称"同步"。

  2、交流异步电机:

转子由感应线圈和材料构成。

转动后,定子产生旋转磁场,磁场切割定子的感应线圈,转子线圈产生感应电流,进而转子产生感应磁场,感应磁场追随定子旋转磁场的变化,但转子的磁场变化永远小于定子的变化,一旦等于就没有变化的磁场切割转子的感应线圈,转子线圈中也就没有了感应电流,转子磁场消失,转子失速又与定子产生速度差又重新获得感应电流。

所以在交流异步电机里有个关键的参数是转差率就是转子与定子的速度差的比率。

  3、对应交流同步和异步电机变频器就有相映的同步变频器和异步变频器,伺服电机也有交流同步伺服和交流异步伺服,当然变频器里交流异步变频常见,伺服则交流同步伺服常见。

伺服电机

伺服电机(servomotor)是指在伺服系统中控制机械元件运转的发动机,是一种补助马达间接变速装置。

伺服电机可使控制速度,位置精度非常准确,可以将电压信号转化为转矩和转速以驱动控制对象。

伺服电机转子转速受输入信号控制,并能快速反应,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用作执行元件,且具有机电时间常数小、线性度高、始动电压等特性,可把所收到的电信号转换成电动机轴上的角位移或角速度输出。

分为直流和交流伺服电动机两大类,其主要特点是,当信号电压为零时无自转现象,转速随着转矩的增加而匀速下降。

功能及作用比较

  交流伺服电动机

  交流伺服电动机定子的构造基本上与电容分相式单相异步电动机相似.其定子上装有两个位置互差90°的绕组,一个是励磁绕组Rf,它始终接在交流电压Uf上;另一个是控制绕组L,联接控制信号电压Uc。

所以交流伺服电动机又称两个伺服电动机。

  交流伺服电动机的转子通常做成鼠笼式,但为了使伺服电动机具有较宽的调速范围、线性的机械特性,无“自转”现象和快速响应的性能,它与普通电动机相比,应具有转子电阻大和转动惯量小这两个特点。

目前应用较多的转子结构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采用高电阻率的导电材料做成的高电阻率导条的鼠笼转子,为了减小转子的转动惯量,转子做得细长;另一种是采用铝合金制成的空心杯形转子,杯壁很薄,仅0.2-0.3mm,为了减小磁路的磁阻,要在空心杯形转子内放置固定的内定子.空心杯形转子的转动惯量很小,反应迅速,而且运转平稳,因此被广泛采用。

  交流伺服电动机在没有控制电压时,定子内只有励磁绕组产生的脉动磁场,转子静止不动。

当有控制电压时,定子内便产生一个旋转磁场,转子沿旋转磁场的方向旋转,在负载恒定的情况下,电动机的转速随控制电压的大小而变化,当控制电压的相位相反时,伺服电动机将反转。

  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集成电路、电力电子技术和交流可变速驱动技术的发展,永磁交流伺服驱动技术有了突出的发展,各国著名电气厂商相继推出各自的交流伺服电动机和伺服驱动器系列产品并不断完善和更新。

交流伺服系统已成为当代高性能伺服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使原来的直流伺服面临被淘汰的危机。

9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已经商品化了的交流伺服系统是采用全数字控制的正弦波电动机伺服驱动。

交流伺服驱动装置在传动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

  永磁交流伺服电动机同直流伺服电动机比较,主要优点有:

  ⑴无电刷和换向器,因此工作可靠,对维护和保养要求低。

  ⑵定子绕组散热比较方便。

  ⑶惯量小,易于提高系统的快速性。

  ⑷适应于高速大力矩工作状态。

  ⑸同功率下有较小的体积和重量。

  伺服电动机与单相异步电动机比较

  交流伺服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与分相式单相异步电动机虽然相似,但前者的转子电阻比后者大得多,所以伺服电动机与单机异步电动机相比,有三个显著特点:

  1、起动转矩大

  由于转子电阻大,与普通异步电动机的转矩特性曲线相比,有明显的区别。

它可使临界转差率S0>1,这样不仅使转矩特性(机械特性)更接近于线性,而且具有较大的起动转矩。

因此,当定子一有控制电压,转子立即转动,即具有起动快、灵敏度高的特点。

  2、运行范围较广

  3、无自转现象

  正常运转的伺服电动机,只要失去控制电压,电机立即停止运转。

当伺服电动机失去控制电压后,它处于单相运行状态,由于转子电阻大,定子中两个相反方向旋转的旋转磁场与转子作用所产生的两个转矩特性(T1-S1、T2-S2曲线)以及合成转矩特性(T-S曲线)

  交流伺服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一般是0.1-100W。

当电源频率为50Hz,电压有36V、110V、220、380V;当电源频率为400Hz,电压有20V、26V、36V、115V等多种。

  交流伺服电动机运行平稳、噪音小。

但控制特性是非线性,并且由于转子电阻大,损耗大,效率低,因此与同容量直流伺服电动机相比,体积大、重量重,所以只适用于0.5-100W的小功率控制系统。

性能比较

  伺服电机与步进电机的性能比较

  步进电机作为一种开环控制的系统,和现代数字控制技术有着本质的联系。

在目前国内的数字控制系统中,步进电机的应用十分广泛。

随着全数字式交流伺服系统的出现,交流伺服电机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数字控制系统中。

为了适应数字控制的发展趋势,运动控制系统中大多采用步进电机或全数字式交流伺服电机作为执行电动机。

虽然两者在控制方式上相似(脉冲串和方向信号),但在使用性能和应用场合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现就二者的使用性能作一比较。

  一、控制精度不同

  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步距角一般为1.8°、0.9°,五相混合式步进电机步距角一般为0.72°、0.36°。

也有一些高性能的步进电机通过细分后步距角更小。

如三洋公司(SANYODENKI)生产的二相混合式步进电机其步距角可通过拨码开关设置为1.8°、0.9°、0.72°、0.36°、0.18°、0.09°、0.072°、0.036°,兼容了两相和五相混合式步进电机的步距角。

  交流伺服电机的控制精度由电机轴后端的旋转编码器保证。

以三洋全数字式交流伺服电机为例,对于带标准2000线编码器的电机而言,由于驱动器内部采用了四倍频技术,其脉冲当量为360°/8000=0.045°。

对于带17位编码器的电机而言,驱动器每接收131072个脉冲电机转一圈,即其脉冲当量为360°/131072=0.0027466°,是步距角为1.8°的步进电机的脉冲当量的1/655。

  二、低频特性不同

  步进电机在低速时易出现低频振动现象。

振动频率与负载情况和驱动器性能有关,一般认为振动频率为电机空载起跳频率的一半。

这种由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所决定的低频振动现象对于机器的正常运转非常不利。

当步进电机工作在低速时,一般应采用阻尼技术来克服低频振动现象,比如在电机上加阻尼器,或驱动器上采用细分技术等。

  交流伺服电机运转非常平稳,即使在低速时也不会出现振动现象。

交流伺服系统具有共振抑制功能,可涵盖机械的刚性不足,并且系统内部具有频率解析机能(FFT),可检测出机械的共振点,便于系统调整。

  三、矩频特性不同

  步进电机的输出力矩随转速升高而下降,且在较高转速时会急剧下降,所以其最高工作转速一般在300~600RPM。

交流伺服电机为恒力矩输出,即在其额定转速(一般为2000RPM或3000RPM)以内,都能输出额定转矩,在额定转速以上为恒功率输出。

  四、过载能力不同

  步进电机一般不具有过载能力。

交流伺服电机具有较强的过载能力。

以三洋交流伺服系统为例,它具有速度过载和转矩过载能力。

其最大转矩为额定转矩的二到三倍,可用于克服惯性负载在启动瞬间的惯性力矩。

步进电机因为没有这种过载能力,在选型时为了克服这种惯性力矩,往往需要选取较大转矩的电机,而机器在正常工作期间又不需要那么大的转矩,便出现了力矩浪费的现象。

  五、运行性能不同 

  步进电机的控制为开环控制,启动频率过高或负载过大易出现丢步或堵转的现象,停止时转速过高易出现过冲的现象,所以为保证其控制精度,应处理好升、降速问题。

交流伺服驱动系统为闭环控制,驱动器可直接对电机编码器反馈信号进行采样,内部构成位置环和速度环,一般不会出现步进电机的丢步或过冲的现象,控制性能更为可靠。

  六、速度响应性能不同

  步进电机从静止加速到工作转速(一般为每分钟几百转)需要200~400毫秒。

交流伺服系统的加速性能较好,以山洋400W交流伺服电机为例,从静止加速到其额定转速3000RPM仅需几毫秒,可用于要求快速启停的控制场合。

  综上所述,交流伺服系统在许多性能方面都优于步进电机。

但在一些要求不高的场合也经常用步进电机来做执行电动机。

所以,在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控制要求、成本等多方面的因素,选用适当的控制电机。

 

编码器

  编码器(encoder)是将信号(如比特流)或数据进行编制、转换为可用以通讯、传输和存储的信号形式的设备。

编码器把角位移或直线位移转换成电信号,前者称为码盘,后者称为码尺.按照读出方式编码器可以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接触式采用电刷输出,一电刷接触导电区或绝缘区来表示代码的状态是"1”还是“0”;非接触式的接受敏感元件是光敏元件或磁敏元件,采用光敏元件时以透光区和不透光区来表示代码的状态是"1”还是"0”,通过"1”和“0”的二进制编码来将采集来的物理信号转换为机器码可读取的电信号用以通讯、传输和储存。

  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两个平面型绕组之间的相对位移转换成电信号的测量元件,用于长度测量工具。

感应同步器(俗称编码器、光栅尺)分为直线式和旋转式两类。

前者由定尺和滑尺组成,用于直线位移测量;后者由定子和转子组成,用于角位移测量。

1957年美国的R.W.特利普等在美国取得感应同步器的专利,原名是位置测量变压器,感应同步器是它的商品名称,初期用于雷达天线的定位和自动跟踪、导弹的导向等。

在机械制造中,感应同步器常用于数字控制机床、加工中心等的定位反馈系统中和坐标测量机、镗床等的测量数字显示系统中。

它对环境条件要求较低,能在有少量粉尘、油雾的环境下正常工作。

 定尺上的连续绕组的周期为2毫米。

滑尺上有两个绕组,其周期与定尺上的相同,但相互错开1/4周期(电相位差90°)。

感应同步器的工作方式有鉴相型和鉴幅型的两种。

前者是把两个相位差90°、频率和幅值相同的交流电压U1和U2分别输入滑尺上的两个绕组,按照电磁感应原理,定尺上的绕组会产生感应电势U。

如滑尺相对定尺移动,则U的相位相应变化,经放大后与U1和U2比相、细分、计数,即可得出滑尺的位移量。

在鉴幅型中,输入滑尺绕组的是频率、相位相同而幅值不同的交流电压,根据输入和输出电压的幅值变化,也可得出滑尺的位移量。

由感应同步器和放大、整形、比相、细分、计数、显示等电子部分组成的系统称为感应同步器测量系统。

它的测长精确度可达3微米/1000毫米,测角精度可达1″/360°。

  按照工作原理编码器可分为增量式和绝对式两类。

增量式

  增量式编码器是将位移转换成周期性的电信号,再把这个电信号转变成计数脉冲,用脉冲的个数表示位移的大小。

绝对式

  绝对式编码器的每一个位置对应一个确定的数字码,因此它的示值只与测量的起始和终止位置有关,而与测量的中间过程无关。

(REP)

故障分类

  

(1)编码器本身故障:

是指编码器本身元器件出现故障,导致其不能产生和输出正确的波形。

这种情况下需更换编码器或维修其内部器件。

  

(2)编码器连接电缆故障:

这种故障出现的几率最高,维修中经常遇到,应是优先考虑的因素。

通常为编码器电缆断路、短路或接触不良,这时需更换电缆或接头。

还应特别注意是否是由于电缆固定不紧,造成松动引起开焊或断路,这时需卡紧电缆。

  (3)编码器+5V电源下降:

是指+5V电源过低,通常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