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书中学生信息伦理道德培养策略的研究.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048090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申报书中学生信息伦理道德培养策略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书中学生信息伦理道德培养策略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书中学生信息伦理道德培养策略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书中学生信息伦理道德培养策略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书中学生信息伦理道德培养策略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申报书中学生信息伦理道德培养策略的研究.docx

《课题申报书中学生信息伦理道德培养策略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申报书中学生信息伦理道德培养策略的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题申报书中学生信息伦理道德培养策略的研究.docx

课题申报书中学生信息伦理道德培养策略的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

【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中学生信息伦理道德培养策略的研究

课题名称:

中学生信息伦理道德培养策略的研究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信息伦理道德

申报级别: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

课题类别:

专项课题

学科分类:

信息技术

研究类型:

信息技术

预期研究成果:

立项号:

课题设计论证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青少年信息活动中伦理失范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加强信息伦理道德建设,各国的做法也有值得借鉴之处。

据网上搜索与文献检索得知,多数国家没有独立开设信息道德教育课程,而是将其包含在信息技术课程当中。

其中《美英日韩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的比较研究》中指出这四国的道德教育目标有相似之处,首先都要求学生理解与技术有关的“伦理、道德、责任”等内容,明确与信息技术有关的伦理问题,其次要求学生对信息技术具有“积极的态度”,正确认识到信息技术带给人类社会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并努力发挥信息技术的积极因素。

信息道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内容和实施途径,以及相对应的评价标准。

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等文件中已经基本勾勒出信息道德教育的系统要求,但过于抽象,不容易理解和把握,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相对应的评价标准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细化,亟待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行为准则。

我国信息道德教育目前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课进行,但在目前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通常更侧重于信息意识与信息技术的传授,而忽视信息伦理道德的教育,成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由于缺少信息伦理道德教育,一部分中学生的思想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错误思潮的强烈冲击,具体表现为:

(1)信息环境是开放的,目前尚未建立和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至使信息传播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其中不乏媚俗、色情、暴力等内容;由于高中生的道德价值观念正处于形成期,不良信息很容易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行为;

(2)网络上任何人都可以随便用不同的名字、性别、年龄注册,因为不是面对面,因而没有传统社会对人的行为进行约束,人与人之间交流缺少诚信。

不道德、不负责任的言行有日益增多的趋势;

(3)政府对虚拟世界的管理相对滞后,法制建设还存在不足,一些人便认为虚拟世界没有诸多约束,人人都是“自由人”,每个人多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受现实世界中的约束,虚拟与现实两种世界之间存在的巨大反差,加上高考的激烈竞争给学生造成的巨大压力,许多高中生为逃避现实生活,沉迷于虚拟世界;

鉴于以上种种原因,进一步加强中学生信息伦理道德的培养和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研究目标:

  通过加强学校网络建设,净化信息技术环境,传授信息伦理常识,宣传信息道德规范,增强中学生的信息伦理道德意识,再通过信息技术及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对中学生进行伦理道德教育,让学生明确信息伦理道德的本质属性及其重要性,以及自己享有的权利及应尽的义务等,最后通过信息伦理道德实践活动,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信息伦理道德观。

研究内容:

1、高中生信息伦理道德现状调查、分析;

2、中学生信息伦理道德规范;

3、信息环境建设

(1)、规范信息技术使用环境;

(2)、学生、家长、学校、教师互动平台建设;

4、信息技术课堂加强学生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研究;

5、学科教学中渗透信息伦理道德研究;

6、信息伦理道德实践活动的开展与评价;

主要观点:

伦理道德修养必须在真实的情景中由学生自己建构,才能内化为学生的个人品质,所以一定要重视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体验环境。

创新之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本课题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信息伦理道德实践活动。

注意寓教于乐,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在自觉参与中其思想情感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伦理意识得到确立,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研究思路:

1、先成立课题研究组,阅读文献,学习有关理论知识,再对高中生信息伦理道德状况进行调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相应的高中生信息伦理道德规范。

2、选择实验班级,开展实验,在信息技术课、学科教学等方面注重高中生信息伦理道德培养。

3、开展信息技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

4、将好的效果在本校及其他学校推广;

研究方法:

(1)调查法:

要调查现阶段高中生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现状。

采用谈话法、座谈法及问卷调查方法等,摸清未成年人思想状况、兴趣爱好、社会因素、家庭状况、了解信息技术对他们社会关系、学习生活、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影响,找到问题的症结以寻救解决问题的方法,为课题计划的制订、课题的分析研究提供准确而具体的第一手材料;

(2)行动研究法:

在行动研究中不断探索、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本课题根据对学生信息伦理道德情况调查分析,认真制订实施方案、研究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加以实施,在实施过程中研究、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再调整,以达成预期目标;

(3)经验总结法:

广泛总结实验研究中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摸索归纳出网络对学生心理方面影响的规律,并得出相应的对策;

(4)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是课题研究的基础,在研究过程中,将通过文献研究为课题的具体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科学的指导,同时将成功的做法与经验总结上升为指导信息伦理道德的教育教学理论;

(5)个案分析法:

个案研究法:

选取典型案例、典型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对特殊环境、心理偏差、心理障碍严重的师生进行个案分析,作出合理判断,进一步提出建议,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

2011年5月-2011年9月(学习、计划、研究准备)

1、拟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学习有关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理论。

2、制订研究方案,组织讨论,进一步优化研究方案。

3、对学生进行信息道德情况调查,做出相应的分析报告和培养对策。

(二)研究实施阶段:

2011年10月-2013年6月(研究、实践、小结)

1、制定高中生信息伦理道德标准,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信息伦理道德教育。

2、全校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三)总结推广阶段:

2013年7月-2013年12月(总结、提高、推广)

1、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和最终研究报告;

2、将研究成果推广到其它高中学校;

3、申请结题,召开验收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课题可行性分析

 

已取得的研究成果:

在课题《使用信息技术转化高中学困生的研究》(2006年市级立项课题)研究中发现,有意识地让学困生使用信息技术协助教师开展相关教育活动,这些学困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优秀表现,能得到老师们的赏识与认可,这种承认成为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积极的因素,更能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在课题《以“新时期农村扫盲”为内容开展高中生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研究中。

我们也发现高中生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调查表,调查农民文化知识需求,分析调查表,确定上课内容,搜集资料备课,制作多媒体课件,使用移动多媒体给农民上课等等,学生们在这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中认识到帮助他人、贡献社会的体验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且是一个自己完全能达到的活生生的过程。

学生通过帮助他人并使他们获益,懂得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获得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体验。

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增强了学生对他人、集体乃至社会的使命感、责任感与奉献精神。

安徽省教育厅专家在课题结题的评价中写道:

该课题具有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通过研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次申报课题是2010年结题的安徽省级课题《以“新时期农村扫盲”为内容开展高中生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的深化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共中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

2.美英日韩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的比较研究江西师范大学 于洪侠

3.中美信息伦理教育比较研究     天津教研网   2007.11.8蔡连玉

4.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 2001年11月

5.学生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刍议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8期

6.教育心理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5 张春兴

主要参与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章泽(课题领导组组长):

校长

1、编撰《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2、论文《古代教师素质观浅论》获省教科研论文一等奖(1997年)论文《关于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社会调查与教育》发表在《学术界》上

3、曾主持过省级课题《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心理健康的心理研究》与《以“新时期农村扫盲”为内容开展高中生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均已结题,并获得专家好评。

张青:

信息技术教师,宣城市学科带头人,曾主持过市级课题《使用信息技术转化高中学困生的研究》、省级课题《以“新时期农村扫盲为内容”开展高中生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省级课题《促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行动研究》等课题。

有着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

张超:

宣城市电教馆工作,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数据分析和理论研究等工作,曾参与国家级和省级项目,发表的文章有:

一种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在股市量价关系研究中的应用[J].硅谷杂志,2008,(20);基于交易量转移的股票预测模型[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

(1);<超图的分数着色研究>云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J].2009.

(1);<信息检索排序算法研究综述> 信息技术[J].2009.(5)。

周木祥:

信息技术教师,多次参加安徽省信息技术中小学教材编写,并编写过《中文版FlashMX2004课件制作百例》(清华大学出版社ISBN7-302-11013-1/TP7299),《初中化学课件制作实例详解》(人民邮电出版社ISBN978-7-115-16037-9),《信息技术教师用书上册(初中非零起点)》(科学出版社ISBN7-03-017961-7/TP3357)。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我校是安徽省级示范高中,新建校区有宣城市一流的电教设施,建有专线连接的高速校园网,多媒体进教室,有高配置机房四个,能为课题研究提供条件。

2、我校注重科研课题研究,本课题由校长亲自主持,参与者有学校领导与德育处领导,有市、县两级电教馆教师及信息技术、语文、政治等学科教师,分工明确。

3、研究成员学历全部本科以上,均为市、县两级骨干教师。

其中张超老师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

参研人员绝大多数都主持和参加过课题研究,经验丰富,参研人员平均年龄38岁,有时间和精力完成此项研究。

课题研究经费:

1.教师培训费:

10000元

2.软件开发费:

10000元

3.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组织费:

20000元

4.编撰案例集费用:

20000元

研究经费共计人民币六万元。

预期研究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