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二 教学设计示例二高三历史教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038706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课 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二 教学设计示例二高三历史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八课 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二 教学设计示例二高三历史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八课 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二 教学设计示例二高三历史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八课 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二 教学设计示例二高三历史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八课 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二 教学设计示例二高三历史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八课 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二 教学设计示例二高三历史教案.docx

《第八课 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二 教学设计示例二高三历史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课 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二 教学设计示例二高三历史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八课 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二 教学设计示例二高三历史教案.docx

第八课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二教学设计示例二高三历史教案

第八课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

(二)教学设计示例二_高三历史教案

第八课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

(二)教学设计示例二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唐诗和杰出诗人——初唐的陈子昂,盛唐的李白、杜甫,中唐的白居易;古文运动和著名文学家韩愈、柳宗元;唐代传奇。

通过唐诗、散文、传奇的教学,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学习兴趣和欣赏能力。

通过对唐代诗歌名篇佳作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此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对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诗人文学作品的剖析,让学生了解到,一个大文学家不但要才华横溢,满腹文章,更要具有热爱祖国、忧国忧民、关怀百姓的高尚情操,从而对学生进行做人要德才兼备的教育。

教学设计示例

光耀千古的文学艺术

一、复习、导入

复习提问:

唐朝科技之最有哪些?

唐朝时候,不仅科技发达,而且在文学艺术领域,更是百花齐放,光耀千古。

二、讲授新课

1.光彩夺目的诗歌与散文

先让学生背诵几首唐诗,介绍几位最著名的唐朝诗人。

(1)诗歌

诗歌在我国唐朝时期大放光彩,是唐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唐诗的作者阶层广泛,成为一种最普遍的文学形式,上至帝王贵族,下至学子文人,甚至和尚尼姑、歌伎都有作品。

据清朝康熙年编写的《全唐诗》统计,作家有二千二百多人,诗篇近五万首。

其题材非常丰富,大地、山河、战场、边塞、农村、城市,无不加以描写。

从唐代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唐代历史发展的面貌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我们展示了唐代丰富的历史画面。

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许多名篇佳作流传到国外,深受欢迎。

以李白、杜甫的诗歌成就最高。

白居易称颂他们的诗是“吟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

指导学生阅读,按诗人、诗作、特点等几个方面列表总结知识点,教师做适当的补充,共同欣赏佳作名篇。

开元天宝年间,是唐诗的大发展时期,现实生活的丰富与广阔,大大开拓了诗人的视野、胸襟。

当时的诗坛,万紫千红、缤纷多彩,题材与风格有新的创造,思想内容也比前代有所充实,才华横溢的诗人辈出,如王维、岑参、李白、杜甫等。

他们风格各异,各有千秋。

我们看一看在诗人的诗句里是怎样反映这一段丰富的历史的。

展示学生自己绘制的李白的画像(课前布置),共同朗诵几首李白的名诗名句。

李白我国著名的伟大诗人,存诗900多首。

他的诗千百年来一直深受中外人民的喜爱。

李白性格豪爽,狂放高傲,酷爱自由,反对束缚。

李白热爱祖国山河。

自25岁开始远游,一生中游踪遍及南北各地,祖国河山的自然景象也深深地感召了诗人的心灵,写出了大量赞美名山川的壮丽诗篇,如《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将进酒》等等,都是无与伦比的千古绝唱。

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像丰富,用夸张的手法,使高超的意境更突出地显映在读者面前。

后人称他为“诗仙”。

李白很有抱负,想有一番作为。

40岁时,经推荐,被唐玄宗召到长安,作为文学侍从,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

李白很兴奋,以为从此可以输弼君主,实现抱负。

但他的才华与高傲的个性无法与封建权贵合拍,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不愿向封建势力低头,愤然离去,“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

后与杜甫相遇,结成好友,把酒论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

打出投影:

学生绘制的杜甫画像。

让学生背诵几首杜甫的诗,指出杜甫(712-770)生活的年代,唐朝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件?

(安史之乱)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繁盛转向衰落的时代。

7岁开始学诗,15岁时,他的诗文就引起洛阳名士们的重视。

20岁以后,离家漫游,十多年间,扩大了眼界,丰富了见闻。

后来,杜甫来到了长安,旅居长安10年,本想凭借自己的学问为朝廷所用,但是屡试不第,困居长安。

在失意和贫困中,杜甫看到了朝政的黑暗,体会到了人民生活的痛苦。

这个时期,他写了不少深刻反映社会矛盾的诗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深刻反映了贫富对立的现实。

安史之乱期间,杜甫饱受战乱之苦,目睹国破家亡的惨境,他的“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者别》《无家别》),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杜甫把自己的命运紧紧与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见《春望》)集中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之情。

当他得知安史之乱结束,唐军收复河南河北时,欣喜若狂,脱口唱出:

“白日放歌需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一生写下几千首诗,他的诗歌记载了社会的万象,人民的生活,艰难的旅程,反映出了唐朝从强盛走向衰落的一个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

他的诗被人们称为“诗史”。

杜甫的诗有的气魄雄浑;有的沉郁悲怆。

语言都很锤炼、凝重,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因此人们称他为“诗圣”。

白居易唐朝中期,社会矛盾重重,唐朝走向了衰落。

诗坛上掀起改革浪潮,白居易提出了一整套进步的诗歌理论:

提倡诗歌要更多的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

如《杜陵叟》中写一个老者遭到灾荒,颗粒无收,而地方官仍然催逼租税,老者只得“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如何?

”揭露了统治者的横征暴敛,重税压榨。

让学生齐声朗读教材第35页白居易的《新乐府·红线毯》,读后共同谈谈白居易诗的特点:

内容深刻而风格平易,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2)散文

唐朝文学不仅在唐诗上取得很大的成就,在散文方面也是别具特色,对后世影响较大。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对比韩愈、柳宗元散文的风格特点及他们对唐朝散文的贡献。

魏晋南北朝以来,文章只重声韵和谐,对偶工整,讲求华丽的词藻,不重内容,不能很好地反映丰富的现实生活。

西魏、隋唐前期,不断有人反对这种文体,提出文体改革的主张。

唐中期,著名文学家韩愈、柳宗元集文体改革之大成,倡导继承古代散文的优良传统,创造出一种适于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文体,得到众多的文学家赞同。

这种新散文体,以无拘无束的散文单句来表达思想感情,内容充实,语言朴素。

这一改革适应了唐朝封建经济空前繁荣的需要。

(通过阅读去体验

2.书法和绘画

(l)书法

提问: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书法家是谁?

(曹魏的钟繇、东晋的王羲之)

从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到隋唐时期,我国的书法艺术达到了高峰。

千百年来,不仅得到我国各个阶层的喜爱,而且,许多国外的中国书法爱好者为求得一睹真迹,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寻踪。

指导学生欣赏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代表作品,评论他们各自的风格特点:

颜真卿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书法家。

他初学褚遂良,后学张旭,善于推陈出新,创立了气势雄浑、形状敦厚的新书体,人称“颜体”。

他的楷书用笔肥厚,内含筋骨,显得劲健洒脱,人们用“颜筋”来概括他的书法特点。

代表作有《多宝塔碑》。

柳公权和颜真卿齐名,他的字体方折峻丽,骨力劲健。

他学颜字,但能创新意,写出了独树一帜的“柳体”。

代表作有《玄秘塔碑》。

(2)绘画

隋唐时期的绘画已经成为独立发展的艺术,在题材、风格和技巧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

宗教画的现实生活气息浓厚,人物故事画、山水画、花鸟画已经大量出现。

展示、赏析绘画作品:

阎立本初唐著名画家。

他的画,笔力刚健,线条像盘屈的铁丝。

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尤其精于肖像,善于刻画性格。

他的代表作有《步辇图》等。

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来向文成公主求婚的使臣的情景,真实地反映了汉藏两族友好亲密的关系,是一幅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画面。

吴道子年末二十,已有成就,被唐玄宗任以内教博士,在宫廷作画。

吴道子擅长宗教人物画,在长安、洛阳的寺观画了三百多间壁画。

他的画,很重视线条的变化和力量,把线条发展为一种富有生命、独立而自由的表现,开后世写意画先河。

他的代表作《送子天王图》是描写佛教始祖释迦牟尼降生以后,由他的父母抱着去朝拜大自然天神庙,诸神向他礼拜的情景。

此图气象万千,笔力遒劲,可看出吴道子的纯熟高妙、一气挥成的风格。

后世称他为“画圣”。

3.艺术宝库莫高窟

提问:

(l)南北朝时,我国有那些著名的石窟?

(大同的云冈石窟、洛阳的龙门石窟)

(2)石窟的开凿主要是宣扬什么宗教?

(佛教)

隋唐时期,佛教与道教同时盛行,使石窟艺术在隋唐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共有492窟,其中十之六七,是在隋唐时期开凿的。

莫高窟创建于公元366年,到唐朝武则天时,已修建到1000多佛龛,所以又把莫高窟称为“千佛洞”。

洞窟里的大量精美的壁画和无数形象生动的塑像,向我们展示了隋唐丰富多彩的历史画面和佛经故事。

这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小字介绍,详细了解莫高窟。

(三)总结、扩展

隋唐时期,诗歌、书法和石窟艺术,进入了我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这是各族人民在

继承前代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共同努力创造的,它的光辉成就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我们要奋发图强,把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列表总结本课的主要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指导学生设计完成,设计为课内活动)

类别

人物

主要特点

代表作或作品

备注

诗歌

李白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像丰富,语言轻快。

《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

“诗仙”

杜甫

或气魄雄浑,或沉郁悲怆,语言外向锤炼凝重。

“三吏”、“三别”等

“诗圣”

白居易

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秦中吟》《新乐府》等

散文

韩愈

气势雄伟,文字精练生动

《杂说》

《小石潭记》

创造新文

柳宗元

写景如画

书法

颜真卿

雄浑敦厚

《多宝塔碑》

柳公权

方折峻丽,骨力劲健

《玄秘塔碑》

绘画

阎立本

笔力刚健

《步辇图》

吴道子

风格奔放,立体感强

《送子天王图》

“画圣”

  板书设计

  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

(二)

  ——光耀千古的文学艺术

  诗歌——李白杜甫白居易

  (诗仙)(诗圣)

  散文——韩愈柳宗元

  书法——颜真卿柳公权

  (《多宝塔碑》)(《玄秘塔碑》)

  绘画——阎立本吴道子

  (《步辇图》)(《送子天王图》

第十七课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教材教法

地位分析

从明朝开始,中国历史进入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阶段——明清时期,我国的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

本节教材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明朝是怎样建立的;另一方面,明朝建立后又是如何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

而明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

重点分析

明朝的勃兴是本课的重点。

一、明朝的建立。

朱元璋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巩固和发展了自己的根据地,经济和军事实力迅速壮大,1368年建立明朝。

二,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

1368年8月,明军攻入大都,元顺帝逃到塞外,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

三,朱元璋用近20年的时间,消灭了元的残余及其他割据势力,到1387年,基本上统一全国。

明太祖加强君权。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对中央机构进行改革,把原先掌握中央大部分权力、对君权起限制作用的丞相废除,取消了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中央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皇帝的权力更大了。

难点分析

明朝统治者加强君权的消极作用是教学的难点。

通过总结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让学生讨论其消极作用,进一步明确明朝经过改革国家机构,全国的军政司法大权都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恰恰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走向没落,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八股取士等,都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阻碍了历史的进步。

重点突破方案

1.明朝的建立。

解决办法:

讲述与问答相结合。

2.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解决办法:

以讲述为主,穿插提问,并指导学生归纳总结。

教法建议

1.建议利用多媒体、幻灯片、教学挂图等多种形式,以帮助学生理解与课文相关的内容。

2.建议采取问题法、讲述法、启发式、讨论法和阅读法等多种方式相结合,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法指导

本课与以前的知识联系较多,涉及到一些抽象的历史概念,根据初一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薄弱这一认知特点,要求学生:

1.课前复习与本课有关的旧知识,预习新课,找出本课的知识点,列出学习提纲,不懂的做出标记;

2.课外要阅读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故事,以加深对历史概念的理解;

3.指导学生掌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概念的方法;

4.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五课  “海内存知己”教学设计示例一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唐朝频繁的贸易往来;唐朝和新罗的友好关系;玄奘西游天竺;唐和波斯、大食的友好往来等。

2.思想教育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成为世界上经济文化强盛的国家,是与唐政府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相联系的,从而加深学生对今天实行改革的理解;通过对唐和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史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先进经济文化的外传,对朝鲜,日本等亚洲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唐朝也在积极吸收亚洲各国先生的经济文化,促进了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各国经济文化交流是相互的,对双方人民是有利的。

3.能力培养

在教师指导下,帮助学生找出鉴真和玄奘、日本平城京平面图与唐长安城平面图的共同之处,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去认识历史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唐和新罗的友好关系、唐和日本的友好关系、玄奘西游。

本课的难点是唐朝频繁贸易往来的原因及较多的地名、国名,学生不易掌握。

“频繁的贸易往来”一目是本课的总纲:

1.唐朝的贸易繁盛是建立在隋朝基础上的。

2.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和先进的经济文化吸引了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3.唐朝发达的交通为给各国到唐朝以及唐朝到各国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由于唐朝经济的繁荣、文化的昌盛,唐政府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出现了唐与亚洲各国之间友好往来空间未有的盛况。

唐朝的经济文化对各国影响大,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把唐朝看成是中国的象征,唐朝时各国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唐和新罗的友好关系”一目从三个层次分析了唐和新罗的友好关系。

一是指出在隋和唐初,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同中国就有往来。

当时朝鲜半岛上的国家是指高丽、百济和新罗。

二是在7世纪后期同新罗的友好往来。

675年新罗统一了朝鲜半岛直到唐朝末年一直同唐朝保持友好的关系,教材主要从留学生和贸易往来两个方面介绍。

三是介绍唐文化对新罗的影响。

教材用小字进行介绍。

“唐风洋溢奈良城”一目,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唐和日本的往来。

首先介绍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其次介绍唐和日本的贸易,再次介绍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玄奘西游天竺”一目,从两个方面介绍唐和天竺的往来。

首先介绍唐朝高僧玄奘为了研究佛经,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来到佛教发源地古印度,潜心研究佛经,取得极高的佛学成就,他的《大唐西域记》已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历史的重要典籍,其次介绍了唐和天竺在技术交流和贸易往来方面的情况。

造纸术在唐时传入天竺,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学习熬制砂糖技术。

隋唐的石窟艺术,佛塔寺院建筑吸收了天竺的风格。

教材用表格形式介绍了唐和天竺的贸易。

“与波斯、大食通好”一目,讲了两个问题:

一是唐和波斯的往来。

唐的丝绸、瓷器、纸张,通过丝绸之路输入波斯,波斯富商遍布中国各地,长安城里有许多外国人居住,其中以波斯人为多。

二是唐和大食的友好往来。

教材主要从大食使节、商人的不断往来和中国的造纸、纺织、制瓷技术不断面传两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本目的“唐朝的连珠和鸭纹织锦”和“波斯银币图”反映了波斯艺术对中国的影响和波斯商人足迹踏遍中国大地的情况。

“唐和东罗马的交往”一目为小字部分内容,不作要求,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

教学方法

问题提示与自学讨论相结合。

教学用具

多媒体及“唐朝主要交通路线”、“唐长安城平面图”等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唐朝时期,我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世界上十分强盛的国家。

唐政府实行了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积极同各国交往,尤其同亚洲近邻交往频繁。

那时候,我国同哪些国家交往。

阿倍仲麻吕是谁?

鉴真东渡是怎么回事?

玄奘西游到了哪儿?

学习了本课内容后,你就会知道。

(板书课题)

(二)学生自学讨论

教师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自学、讨论。

1.唐朝的主要水陆交通情况怎样?

2.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是什么?

3.各国为什么会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4.唐朝与各国友好往来有哪些相同点?

5.唐鉴真与玄奘有哪些共同点?

6.唐和各国的贸易、科技交流有哪些?

7.日本平城京平面图与唐长安城平面图有什么共同之处?

(三)学生提问,教师答疑

学生在自学、阅读教材相互讨论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教师要激发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大担提出问题,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逐一作答,也可以待学生提出若干问题后,进行归纳再一一作答解疑。

以下问题学生有可能提出,教师可用如下处理:

关于“唐朝主要水陆交通情况”:

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制作“唐朝主要交通路线”的多媒体软件,进行讲解,用“拖动”的形式,使交通路线和相关地名“活化”,增强学生学习趣味性,进而使得难点化解。

一般学校教师都可以依据教材提供的“唐朝主要交通路线”图,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放大,成为暗射图,利用暗射图进行讲解,把重要的地名、国名事先用纸写好,根据所讲解内容的需要,把相关的地名、国名放入相应的位置。

最简单的办法是教师边讲解,边要求学生在课本所提供的地图上用彩色笔描写出唐朝水陆交通路线,同时也在相应的地名、国名下划横线。

关于“唐朝频繁对外交往的原因”,教师可归纳为:

1.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不许官吏加重对他们的税收。

2.唐政府允许外商在中国长期居住,和中国人通婚或在中国任官。

3.唐朝有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

教师讲解第l、2点时可以同当今我国政府鼓励外国人到中国投资,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等方面内容结合起来讲解,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体现古为今用的原则。

关于“唐朝和各国友好往来有哪些相同点”,这是一道难度较大的归纳题,学生归纳时,必须熟悉唐朝与各国的友好往来史实,教师首先帮助学生回忆唐与各国友好往来的有关史实,然后归纳出1.历史悠久;2.人员往来;3.贸易往来;4.科技文化交往等四方面的相同点。

教师事先可制作一张“唐朝与各国友好往来的相同点”的表,利用投影仪打出。

关于“唐鉴真和玄奘的共同点”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先请两位学生分别介绍鉴真和玄奘的事迹,然后,教师归纳两人都是僧人,都生活于唐代,都对邻邦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为了完成自己的使命都出生入死,历尽艰辛,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关于“唐朝和各国的贸易、科技交流”问题,教师首先请学生回答,然后出示事先制好的“唐与各国的贸易、科技交流”表。

关于“日本平城京平面图与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共同之处产生原因”问题,教师事先将两城平面图利用投影仪打出,然后请二三名学生将两城平面图对照比较,说出它们的相同点(其他学生可补充),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

街道排列整齐,朱雀大街作为城市中轴线,城内有东西两市等,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说明日本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受唐朝影响而且唐朝的建筑风格、式样对日本影响也很大。

除上述问题外,学生很可能还会提出一些相类似的问题,有些甚至是稀奇古怪的。

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要充分尊重学生,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教师在解疑时,要注意循循诱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要包办代替。

(四)巩固小结

巩固小结分两段进行:

第一段教师简要对本节课内容作一小结,第二段设计与教学目标与内容有关的题目进行当堂检测。

第一段:

教师悬挂“唐朝主要交通路线图”边指图边叙述:

唐朝陆路从长安出发,往东经河北、辽东,可达朝鲜半岛;往西经河西走廊,出玉门关,经新疆可通中亚、西亚和印度,这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海路从登州出发,可达朝鲜、日本;从扬州出发,横渡大海,可直达日本;从广州出发,经东南亚,至印度,再到波斯湾沿岸,尤其同亚洲的日本、朝鲜、印度等国交往频繁,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对这些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

同时,唐朝又吸收了各国的先进文化成果,促进了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

第二段课堂检测

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唐朝时,中国与波斯有着频繁的贸易往来,下列证据中最有说服力的是( )

A.唐长安城里有许多波斯人居住

B.波斯富商遍布中国各地

C.隋唐时期的丝绸、瓷器源源不断输往波斯

D.迄今,从中原到新疆、到广州已发现了上千枚波斯币

2.唐朝时,从中国传到大食的手工业技术是( )

A.冶铁和制瓷  B.造纸和雕版印刷术

C.造纸和纺织  D.建筑和凿井

3.唐朝时,成为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是( )

A.鉴真  B.玄奘

C.空海  D.阿倍仲麻吕

4.唐时称阿拉伯为( )

A.大食  B.天竺

C.新罗  D.波斯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1.诗的作者是谁?

2.诗中的“传道艺”是指什么?

3.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三、简答题

1.分别写出唐朝陆路和海路主要交通路线。

2.各国为什么会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唐朝的建立和统一。

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推行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贞观之治”。

武则天的统治。

”开元盛世”。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找出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异同之处,并分析兴亡之间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从而培养他们正确分析历史事实的异同点,正确把握历史规律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以及对历史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质的感悟。

(二)重点难点

重点:

“贞观之治”、武则天和“开元盛世”。

难点:

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评价。

(三)重点难点和疑点的解决办法

(四)教学创新点

1.首先学生带问题自学5分钟,对本课有个概括的感性认识。

2.有条件的学校组织学生观看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录象资料。

3.教师可用历史故事导入新课。

有关资料可以在文本素材里去找。

(五)板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先提问:

隋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结果怎样?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阅读课前提示,介绍“贞观”、“开元”年号,指出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唐朝前期的三位杰出的皇帝。

唐朝的繁荣强盛发生在他们的统治时期。

二、讲授新课

1.晋阳起兵

隋末农民起义遍及全国,隋朝政权摇摇欲坠。

李渊父子于617年起兵晋阳。

同年11月李渊攻克长安,与民众约法十二条,除去隋朝苛政。

618年李渊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唐,他就是唐高祖。

唐朝正式建立了。

2.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全国

经过激烈的争权战争,到624年,唐朝大体上统一了全国。

在统一全国过程中,在黄河流域进行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战争,都是李世民负责指挥的,其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成为当时最杰出的军事家。

当时,统一全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民的渴望,是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前提。

李世民顺应历史潮流,完成统一事业,对历史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3.贞观之治

继唐高祖之后,李世民做了皇帝,年号贞观。

李世民就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唐太宗。

唐太宗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强盛,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称“贞观之治”。

教师指导同学们阅读教科书归纳整理唐太宗的政绩主要内容。

第一个方面,开明的治国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