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级语文高端阅读和写作培训教材答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03492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年级语文高端阅读和写作培训教材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7年级语文高端阅读和写作培训教材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7年级语文高端阅读和写作培训教材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7年级语文高端阅读和写作培训教材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7年级语文高端阅读和写作培训教材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7年级语文高端阅读和写作培训教材答案.docx

《7年级语文高端阅读和写作培训教材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年级语文高端阅读和写作培训教材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7年级语文高端阅读和写作培训教材答案.docx

7年级语文高端阅读和写作培训教材答案

7上一答案第1讲

1、《病房里的感动》

1.给孩子以安慰,传递战胜痛苦的勇气,信心和力量。

2孩子幼小,天真,可爱;为了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

(2分)

3、略。

(2分)

4、不能,这句话揭示了孩子忍着疼痛不哭出声的原因。

(2分)

二、《一碗馄饨》

1、

(1)经常吵架。

(2)被母亲感动,后悔自己与母亲吵架,感激老婆婆对我的开导。

(共2分)

2、感激老婆婆,埋怨母亲,觉得自己很委屈。

(2分)

3、言之有理即可。

妈妈:

关心子女和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但教育方式、方法欠佳。

老婆婆:

善良,很会开导人。

她:

知错能改,善良,懂得感激,有叛逆心理。

4、因为别人给予的不常有;而亲人的却往往被认为是责任,应该的。

(言之成理即可)(2分)

古文:

【甲】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夸父逐日》)

【乙】发鸠①之山,其上多柘②木。

有鸟焉,其状如乌③,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交④。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⑤于东海。

(《精卫填海》)

【注释】①鸠:

神话中的发鸠山,传说在今山西长子县西。

②柘:

读作“zhè”。

③乌:

乌鸦。

④自交:

呼叫自己。

⑤堙:

填没。

译文:

夸父与太阳赛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往北去大湖喝水。

还没到大湖,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丢弃他的手杖,(手杖)化成桃林。

发鸠山上有许多柘木。

那里有一种鸟,其形状如乌鸦,头有花纹、白嘴、红脚,名叫精卫。

它本炎帝之么女,名叫女娃。

有一日她到东海游水,淹死再也没回来,变作了精卫鸟。

它长年累月地以嘴含著西山的树枝、石头丢入海里,想将东海给填平。

1.

(1)黄河 

(2)在路上  (3)因此  (4)叫、叫做。

 

2.

(1)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2)女娃到东海游泳,淹死回不来了,因此叫作精卫。

3.B       4.勇敢、坚持不懈的探索、征服自然的精神。

课外《平分生命》、

1.

(1)给妹妹输血

(2)和妹妹平分生命

  2.神态描写。

因为男孩听到医生话后十分惊喜,觉得抽血后不但不会死,而且妹妹也有救了。

  3.勇敢、无私、富有爱心及献身精神。

  4.略

第2讲

一《父亲》、

1.C慈爱F矇眬

 备选答案是两组近义词。

解答这个题首先要分析词义。

“慈祥”,(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慈善”,对人关怀,富有同情心;“慈爱”,(年长者对年幼者)仁慈喜爱;“慈悲”,慈善和怜悯(原来是佛教用语)。

“朦胧”,月色不明,不清楚,模糊;“矇眬”,快要睡着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依稀”,模模糊糊;“模糊”,不分明,不清楚,混淆。

  第二步是分析前后语句。

根据语境选择答案。

第2段主要写了父亲对“我”的“爱抚”,“爱抚”一词要特别注意,和答案相呼应,有联系。

第4段主要写父亲对孙子孙女的关爱。

父亲把什么给了“他的孙子孙女”呢?

“慈祥”形容老年人的态度、神色;“慈善”是对别人而言的;“慈悲”有怜悯的意思,爷爷对孙子孙女只能说爱,绝不能说怜悯。

显然,第一

  组的答案应是C。

第二组答案中“朦胧”、“矇眬”、“依稀”都有“模糊”的意思,但只有“矇眬”形容“快要睡着”的样子。

第11段第1句尾写到“备完课回到单身宿舍躺下”,这不正是快要睡着的时候吗?

分析到这儿,答案就很清楚了,应该是F。

  2.抱我串门,背我看病,搂着我入睡。

要注意“是母亲”三个字,这三个字是关键的短浯。

这三个字提示我们,题目要求我们找的是父亲做的事情、并且本来是母亲应该做的事情。

  3.“我”没买西瓜,空手去看病中的父亲。

我们怎么知道要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呢?

题目中没有明确要求以原文中的语句回答,就要考虑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当然,出题者明确指出这一点,考生就好答一点了。

答案应该从第9段中找,但又不能概括第9段的全部内容。

为什么呢?

要考虑到作者写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句话虽然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表达作者内疚、遗憾的思想感情。

所以,答案不能把天热、行前去看望父亲、绐父亲喂水等内容概括进去。

  4.对父亲的牵挂和思念“心理”可理解为思想感情;词典里有这样的解释:

“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

  5.连夜给父亲买抢救药写信求药方为父亲按摩“我”在奔丧中的表现(举出两例即可) 题目中“举出文中的两个事例”是要点。

  6.作者不能原谅自己的原因是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人子之责,没有从精神上赡养父亲。

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一种内疚、遗憾的感情。

这道题有两个问题,应分别作答。

第一个答案要概括作答,不必举出具体事例。

抓住第13段中的关键语句,问题不难解决。

第二个问题,要求你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做这个题,要根据全文的中心来分析这句话的思想感情。

下一道题目中提示了本文的中心:

“父恩难忘”。

父亲对“我”和“我”的孩子是那样的关爱,而“我”觉得自己“既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人子之责,也没有从精神上赡养父亲”;再看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就不难得出答案。

(二)《父爱昼夜无眠》、

1、刚强和柔和的互相补充,使恰到好处。

2、①理解②感激③敬重④抱愧

3、反映了父亲不想让儿子担心自己,又恐怕自己的行为给儿子带来负面影响的矛盾心理。

表现出父亲的无私和宽容。

4、父亲最近总是萎靡不振,大白天躺在床上鼾声如雷。

突然想起父亲的鼾声,推开他的房门,原来他不在。

我突然发现父亲的皮肤比原先白了,人却瘦了许多。

5、(能谈出自己被父爱所感动,体会到父爱如山般沉重,且语言通顺即可。

6、略

古文:

北人(北方人)生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

“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

“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

“北土亦有此物否?

”答曰:

“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日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

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②坐:

因为。

译文:

北方有个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当官,(有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

有人说:

“吃菱角必须去掉壳。

”那人掩饰自己的缺点,说:

“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解毒。

”有人问道:

“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

”他回答说:

“前面后面的山,什么地方没有?

”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1、

(1)仕:

做官

(2)啖:

吃(3)或:

有人(有的人)(4)以:

用来

2、那个人偏要掩盖自己的无知(那个人故意遮掩自己的弱点)

3、世上的知识无穷无尽,谁出不可能全部掌握。

要真正获得更多的知识,不懂就不要装懂,应该老老实实地向别人学习。

(或:

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中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这告诉了我们,知识是无穷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大方。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课外:

《默读父亲》

1、父亲为生病在床的我买冰棍父亲躲在学校操场的大树下默默关注我的颁奖典礼父亲给我买收录机,并教育我不要和人攀比2、略3、为父亲爱子之行为而感动,为自己不理解父亲的心意而内疚、后悔。

4、没有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同样可以生存、长大,人活着要有志气。

(意思对即可)5、父亲对子女的爱和做人要有自尊、活出男人的伟岸,不与别人攀比的人生态度,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决心像父亲那样生活、做人。

 

第4讲

一、《生命的姿势》

1、xiéluǒ

2、①指丝的头,比喻事情的开端②突然,陡然

3、①母亲的生命②母亲用自己的生命创造了儿子的生命

4、在如此低温的环境下,任何一寸裸露在外的皮肤都会导致迅速地降低体温,时间一长就会有生命危险。

5、细致描写小孩子的脸色、神态,意在告诉读者,孩子的生命得来不易,这是从侧面赞颂母亲舍身哺子的行为。

6、C

7、既点出时间的推移,也暗示母亲的生命在一点一点消逝。

8、抒情,歌颂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9、一个平凡的姿只要倾注了生命的爱便可以伟大并且抵达永恒。

10、略

二《没有钓到的大鱼》、

1、①,这句话中的“得”字表明母亲的语气十分坚决,没有丝毫可以商量的余地。

 

2、更加衬托出母亲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3、在无人知道的情况下,你能否依然注意自律,不做有损公德的事。

 

4、前者指的是从湖里钓出的大鲈鱼,后者指的是事业上的成功。

古文:

先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①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及稍长,而家无书读,闾里②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书。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③。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选自《欧阳修全集·附录》

注释:

①荻(dí):

芦苇一类的植物。

②闾里:

乡里。

③务:

任务。

【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1、A、D2、D3、

(1)他读了很多古人的文章,母亲又让他学习写诗。

(2)他读书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一心致力于读书。

4、欧阳修家境贫苦,却发奋苦学,最终成才。

三《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

1、与后文形成对比,突出了教室里春意盎然。

2、萌动 蔓延

3、草芽针一样细,顶端嫩绿,往下是鹅黄,根部则嫩白。

刚刚泛青或萌发芽苞的小树枝,还有三五朵小野花。

打碗花、紫地丁、映山红百娇千艳,绚丽多姿。

4、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谐美好的关系。

5、为老师跟自己一起领略春光而会意的笑

第5讲

一《守住自己的梦》.

1、(1分)老师的忏悔或者蒙迪的梦想

2、(2分)因为蒙迪的理想离现实太远。

3、(2分)蒙迪对自己理想的描述不只是一份作业,实际上是他对自己人生道路的选择,他必须对自己的决定负责,因此父亲要蒙迪“慎重一些”。

4、(3分)比喻。

把自己比喻成偷梦的小偷,生动形象地变现了克利亚老师深深的忏悔和自责。

5、(3分)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起到了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

二《连环骗》、

1.爸爸骗奶奶→“我”骗爸爸→男友骗“我”

2.为下文的连环“骗”作铺垫,文章思路更清晰。

3.儿子对年迈母亲的安慰与孝敬

4.对家人要讲亲情,要有爱心;孝敬长辈要讲究方法。

古文:

宋河中府浮梁①,用铁牛八维②之,一牛且数万斤。

治平③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

真定④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⑤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注释】①浮梁:

浮桥。

②维:

系,连结。

③治平:

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

④真定:

却今天河北正定。

⑤权衡:

秤锤秤杆。

【翻译】宋时曾建浮桥,并铸八头铁牛镇桥。

治平年间河水暴涨,冲毁浮桥,铁牛沉入河底。

官员悬赏能使铁牛浮出水面的人。

有个叫怀丙的和尚建议,将铁牛固定在两艘装满泥土的大船中间,用勾状的巨木勾住牛身,这时慢慢减去两船的泥土,船身重量减轻,自然浮起,连带也将铁牛勾出水面。

转运使(官名,掌军需粮饷、水陆转运)张焘(字景元)赐给和尚一件紫色袈裟,以示嘉奖。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一牛且数万斤(将近)

(2)募能出之者(使…出)(3)徐去其土(慢慢地)(4)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填满,充实)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

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译文:

那横木就像秤杆秤锤称东西的样子钩住铁牛慢慢地去掉船上的泥土,于是船浮起来,铁牛也被钩出。

3.试说明怀丙和尚是怎样把铁牛从河中打捞出来的?

答:

怀丙和尚先用两只船装满土,把铁牛系于两船之间的横木上,然后去掉船上的土,铁牛就浮出来了.

课外《笨男孩与纽扣》

⒈“笨男孩”不笨,他踏实,善良,肯动脑筋。

⒉学生时代,学徒时代,开店日子,免费钉纽扣,开公司当老板。

⒊记叙。

⒋A

⒌裁缝师傅的鼓励,自己的认真做事。

⒍可以从老师、父母的角度谈如何教育下一代的问题;也可以从“笨男孩”的角度谈一个人的称长应具备什么条件,也可以从创业的角度谈及创业者应具备的素质。

第7讲

一、《躺在母亲身边》

1、A.备受B.惊喜2、“暖暖的”形象地写出了“我”躺在母亲身边的惬意之感。

通过触觉之感含蓄隽永地表达出“我”多年后重新体验到亲情时的幸福感受。

3、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母亲生病时因身体不适需要人来照顾,以及多日卧床而倍感孤寂无聊,渴望与“我”说会儿话、解解闷的心理。

4、这两个自然段补充交代了母亲生病的原因及母亲生病时仍常年一个人忙里忙外、默默承受疾病折磨,最后积劳成疾却又遭受家人抱怨的事实。

这样写使母亲的形象更加鲜明,文章内容更加充实,中心也更为突出。

5、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常常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忘记了对身边亲人的关爱。

文章的结尾发出对人间真情的呼唤,升华了文章的主旨,读后发人深思。

(紧扣文章主题,意对即可。

6、语言高度概括,简洁凝练,1分;文笔优美,饱含深情,1分;中心明确,1分。

二.《五把钥匙的秘密》

1.人应该城实2.一种呆板、僵化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只培养听话、守规矩的学生,不注意发展的动手能力。

3.财富永远不能放在做人的首位4.电脑只要不是违法乱纪之类的兴趣均应算正确。

5.人生的秘密是兴趣,有了兴趣,就有可能拥有其他四种。

古文(三)原文】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

古国名。

②折:

调头。

旋:

转弯。

③椎:

用椎敲。

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

突然。

犯:

碰到。

⑤柁:

同“舵”。

【译文】楚国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折返、旋转、快、慢,完全听从船师傅的话。

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

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大概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吧)快进,立即就遇上大的危险,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江)舵失去操控。

然而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造成的)吗?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其始折旋疾徐(慢)

(2)乃四顾胆落(看)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

(1)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译文:

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

(2)椎鼓径进……译文:

用椎敲着鼓,径直向前驶去。

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答:

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或学习、工作不能自满,或学习、工作应该不断进取)。

三《打出自己的旗帜》、

1、一美籍华人女孩凭借自己的实力与勇气成功地采访了可口可乐公司总裁。

2、她认为这是一个有可能采访到总裁的好机会

总裁只能在那所大学停留半个小时,以她现在的人际关系根本无法采访到总裁本人。

3、“我是一位实习记者,十分崇拜您,如果您能给我五分钟,即使更少些,也将改变我的命运。

4、失掉、丧失、没有

5、议论紧扣题目,点明文章中心。

6、成功靠实力,还需要有勇气抓住机会,证明自己。

第8讲

(一)《离别的礼物》

1.

(1)一床大毛毯

(2)彼得对爷爷的爱心2.对继母的讽刺,同时为了保护爸爸,免得他再发火。

(言之成理即可)3.为了缓和气氛,免得大家伤心;想给大家留下一个美好的记忆,今后不要为他担心。

(能说出一点且合乎情理即可)4.彼得是一个心地善良、尊敬老人、善解人意的孩子。

5.能指出感动之处,并能说出感动的理由,语言表达清楚即可。

(二)《成长的桥》。

1.父母温厚的爱。

2.甲处可填“焦虑”(或急切),乙处可填“惊喜”(或喜悦)。

3.例如:

就像顽石经过能工巧匠的雕琢,也会成为精美的工艺品一样,再调皮的孩子,有正确的、科学的引导,也会成为有用之材。

4.通过叙述“我”成长的经历和感受,赞颂了父母对儿女的爱。

5.略

(三)【原文】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

“子必穷矣!

”鲁人曰:

“何也?

”曰:

“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屦:

麻鞋。

②缟:

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

③履:

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④跣:

赤脚。

【译文】鲁国有个人(他)自己善于用麻、葛编织鞋子,(他的)老婆善于织缟(生绢),(他)想移民到越国去。

有人对他说:

“您(去越国)必然会穷的。

”(那)鲁国人说:

“为什么?

”(回答)说:

“屦是用来穿的,但是越人赤脚走路;缟是用来做帽子的,但是越人披发。

以您的所长,去到不使用(你的产品)的国家,想让(自己)不穷,这可能吗?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或谓之曰(有人)

(2)以子之长(凭)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句子: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译文:

你们编了麻鞋是给人穿的,可是越国人是光脚走路的。

你们织了白绢是给人做帽子戴的,可是越国人是披散头发不戴帽子的。

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答:

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课外《给美丽做道加法》1.短时间的休息  特别美或者漂亮  2.不一样。

前一个“美丽”指容貌的好看,后一个“美丽”既指容貌的好看,又指内在的美(心灵的美,知识的渊博) 3.①老师想以平面镜的作用为切入点启发同学②引导学生认识如何看待美。

 4.①满教室的花朵晃动起来,长长短短的七排秀发及秀发下亮晶晶的112粒黑葡萄,脸蛋身材口齿当初都曾精心挑选,一笑甜爽爽的。

②就像平静的湖面落下一枚银币,突然的声音,惹得满教室的花朵晃动起来。

再也没有任何声音,一池吹皱的春水再度平静。

 5.描绘出老师辛勤耕耘的形象,形象地写出了老师看到学生成长的喜悦之情。

 6.是一个善于教育学生的好老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7.①随着岁月的流逝,生活的磨砺,青春的美将逐渐减退。

②丰富文化知识,提高道德修养,奉献真挚的爱……都是在不断完善自我,增添美丽。

 

第10讲

(一)《你为什么拿这一个》

1.答案:

她是个能为别人着想、富有诗意和环保意识的人。

2.答案:

原指不能变更的信条,这里指老板娘多年卖水果所积累的经验。

3.答案:

以小见大,易于引发读者共鸣,耐人寻味。

4.答案示例:

作者不计较生活琐事,却看重生命、事业等人生大事。

这启发我们在生活中不要斤斤计较,而是要把精力放在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上。

(二)《信任》

1、插叙 2、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3、情绪不好;我的心情格外愉快。

 4、没有帮人作弊。

 5、点明了“我”当时的心情,写出了“我”心理上的进一步6、抒情、议论、点明中心(突出中心)

(三)文言文阅读

【原文】杨时见程颐于洛。

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程门立雪《宋史》【译文】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

杨时大概当时有四十岁了。

一天拜见程颐的时候,程颐偶尔坐着打瞌睡。

杨时与游酢站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

等到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

1.离开  睡醒  2.杨时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精神值得学习。

课外《面试》

1.以为贝克先生认错了人,而这对“我”会有帮助。

 表明“我”是一个诚实的人,不愿用不诚实的方式来谋取工作。

   

2.可知这是贝克先生精心设计的一个“圈套”,这样的强调是为了更突出“我”的诚实和贝克先生只欣赏诚实的人。

   

3.贝克先生已经进行了考试;只要具有诚实的品质就可以通过贝克先生的考试。

   

4.动作 神态 精心设计“圈套”考查被试者的品德。

   

5.具有诚实的品质。

第11讲

(一)《阳台上的小麻雀》

1、小麻雀怀念和愧疚

2、我是因为麻雀“撒落在阳台上的小米和混合着粪便的沙子却越来越多”,不得不天天打扫清洗阳台;老公是觉得麻雀“在鸟笼里也怪孤独的”。

3、但我仍常常怀着一种很复杂的心情想起它。

常常想起那只生死未卜的小麻雀,心情格外沉重。

这两处前后呼应,相互照应。

4、自己自私地只能接纳麻雀带来的益处,却不能容纳它的缺点,最后竟将它轰出家门,以至生死未卜,为此深感惭愧。

(二)《美丽的谎言》

1、因为“我”是一个穷学生,被别人瞧不起。

2、因为这些谎言是尊重、关爱、惦念,是为了让对方快乐。

3、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

4、用那些写给母亲的文字鼓励自己。

5、

(1)老师说,所有的学生都得了第一名。

(2)“我”告诉母亲我一切顺利。

(3)母亲在电话中说她一切都好。

6、怕“我”惦念她。

7、过渡8、略

【原文】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凿壁借光《西京杂记》【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

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

“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1.①到,及②雇用③供给,资助④大学问  2.见译文  3.D

凿壁借光;凿开墙壁,借邻居家的灯光(读书勤学苦读。

课外《孩子,请系好鞋带》

1、lièqieshǎngněi

2、不甘示弱用心良苦耿耿于怀如愿以偿一如既往自怨自艾

3、母亲没有帮我要回游园活动中被人抢走的奖品,只让我系好鞋带及成年后对此的感悟。

4、得到一份奖品奖品被抢走了

5、略6、A7、略

第12讲

(一)《红花草》

1.B2.时间 数九隆冬 春暖花开 暮春将临 插秧季节3.示例:

嫩茎上开着一朵带霜缀露的小红花,恰如举着一支小火把。

(比喻)②一到插秧季节,红花草又慷慨地被翻进土里,泡入水中,变成了好的绿肥,为迎接更大的丰收牺牲自己。

(拟人)

(二)《每一颗草都会开花》

1.含义是: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事,都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2.“我”因他与父亲的亲情以及他自己的努力而感动,因觉得他的努力无法改变他学习不好、耳聋的事实而感伤。

3.第一句:

运用比喻,把灿烂的笑容比喻成盛开的野菊花,生动而形象,赞美了男孩乐观、不自卑的心态。

4.这句话在文中有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且总结全文、点明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一面的主题,告诫读者不要轻易看低一个孩子以及要有发现孩子美的能力。

5.“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无论多么大的困难,只要我们心存信念,有毅力,就一定能成功。

课外《最后的握手》

1.①因怕生或害羞而神情不自然。

②形容能言善辨,说话滔滔不绝。

 

2.毕业时,作出远赴西藏任教的选择。

 

3.失望(意外,不足)。

女孩没有任何令人热血沸腾的豪言壮语。

 

4.为四年来没有发现女孩儿有这样的高尚品质而深感愧疚,同时自感境界不如女孩那么高。

 

5.没想到她最后的请求竟会如此简单而独特。

 

6.①同学四年,差点儿连班长都叫不出她的名字。

②四年中班级组织的那么多活动,似乎都忽略了她。

③四年中,班上竟没有一个同学聚精会神听过她讲话。

④相处四年,她连同学的手都没有牵过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