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灭火方案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03216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灭火方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防灭火方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防灭火方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防灭火方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防灭火方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灭火方案设计.docx

《防灭火方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灭火方案设计.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防灭火方案设计.docx

防灭火方案设计

盘县毛寨煤矿

防灭火方案设计

 

编制日期:

2008年1月

第一章概况

依据《地质报告》1号煤层为容易自燃,6号煤层为不易自燃。

10号煤层无鉴定报告。

矿井为新建矿井,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资料不全,因此设计按Ⅱ类容易自燃煤层进行设计和管理。

同时加强通风管理工作,防止采空区、老巷长期漏风,防止巷道长期处于微风状态,防止煤层自燃发火,同时要加强外因火灾的防治工作。

按煤层容易自燃设计和管理。

第一节开采煤层自燃预测及防治措施

一、煤的自燃预测及分析

内因火灾的形成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①具有自燃倾向性的煤呈破碎状态并集中堆积存在;

②通风供氧;

③蓄热环境;

④维持煤的氧化过程不断发展的时间。

要形成自燃,以上四个条件缺一不可,若采取措施破坏其中一个或两个,乃至全部条件,便可有效的防止自燃。

1.煤的自燃倾向性

煤的自燃倾向性主要取决于煤的煤化程度、水分、煤岩成分、含硫量等因素:

(1)煤的变质程度

煤化程度愈高的煤自燃倾向性愈小,但不能以煤的煤化程度作为判定自燃倾向性大小的唯一标志。

(2)煤的水分

一定含量的水份有利于煤的自燃,而湿度过大,则会抑制煤的自燃。

(3)煤岩成份

在常温条件下,丝煤是自热的中心,起着引火物的作用;镜煤与亮煤脆性大,灰份少最有利于自燃的发展;暗煤难以自燃。

(4)煤的含硫量

硫在煤中有三种存在形式:

硫化铁即黄铁矿、有机硫和硫酸盐。

对煤的自燃起主导作用的是硫化铁,它对煤的自燃过程起加速作用。

(5)煤的孔隙度和脆性

煤的孔隙度愈大、脆性愈大,煤愈容易自燃。

完整的煤体一般不会发生自燃,一旦受压破裂,呈破碎状态存在,其自燃性将显著提高。

2.煤层自然发火期

煤的自燃倾向性是煤的一种自然属性,它取决于煤在常温下的氧化能力,是煤层发生自燃的基本条件。

但一个矿井或煤层自燃发火危险程度并不完全取决于煤的自燃倾向性,还有煤层的地质赋存条件,开拓、开采和通风条件都有一定影响。

(1)煤层地质赋存条件

厚煤层容易发生自燃发火,地质构造包括断层、褶曲、破碎带等容易发生自燃发火。

(2)开拓开采条件

石门、岩巷开拓少切割煤层,少留煤柱,自燃发火危险性小。

(3)通风条件

通风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采空区、煤柱和煤壁裂缝漏风。

煤层自燃发火期是指在开采过程中暴露的煤炭,从接触空气到发生自燃的一段时间,是自燃发火危险程度在时间上的量度,发火期愈短的煤层自燃发火危险程度愈大。

统计确定煤层最短自燃发火期,对矿井开拓开采以及生产管理都有重要意义。

3.煤的自燃征兆

1)煤炭自热期的初期阶段

煤炭自燃过程的准备期结束之后便进入了自热期的初期阶段。

在此阶段的征兆有:

(1)煤温有所上升但在临界温度60~80℃以下;

(2)空气中的氧浓度降低;

(3)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增大;

(4)出现CO2,CO气体。

2)煤炭自热期的后期阶段

煤炭自热超过临界温度(60~80℃),但尚未达到着火温度出现明火的期间,为自热后期阶段。

在此阶段内,煤温可升高到100℃以上,火源点附近煤炭水份蒸发,开始了干馏现象,生成多种碳氢化合物,出现的征兆:

(1)火源点附近的空气湿度增大,出现雾气,煤壁挂水珠,挂汗;

(2)出现煤炭氧化和干馏的产物,如CO、CO2、CH4、C2H4、C2H5等;

(3)煤温、水温、空气的温度都有所升高;

(4)出水酸度增大。

芳香族的碳氢化合物气味(煤油味)是井下自然发火最可靠的征兆。

这种气味在距火源一定距离之外更为显著,因为芳香族气体在冷却之后才会发生浓郁的香味。

4.煤的自燃分析预测

按GB5751-86《中国煤炭分类》及地质勘探报告,在本井田范围内,煤的牌号为气煤、肥煤。

各可采煤层主要煤质指标见下表。

 煤质特征表

项目

煤层

Ad

(%)

Vdaf

(%)

St,d

(%)

Qbdaf

(MJ/kg)

1

28.28

34.84

0.71

35.77

6

27.08

36.44

2.72

35.68

10

24.71

36.64

0.28

35.02

根据煤质特征表可知,盘县柏枰煤矿主采煤层为1号煤层为中灰分、低硫分、特高高热值煤;6号煤层为中灰分、中高硫、特高热值煤;10号煤层为中灰分、特低硫、特高热值的煤。

二、煤的自燃预防措施

1.开拓开采方面的措施

矿井采用斜井开拓,一、二、三、四采区:

主斜井(X=2875292,Y=35450770,Z=+1565m,α=2400,β=250)垂直于煤层走向,穿层至+1460m标高落平后施工井底车场及水泵房、水仓,专用回风井(X=2875380,Y=35450996,Z=+1601m,α=1640,β=250)施工至+1573m标高后按300倾角施工回风下山至+1460m标高,施工联络巷与井底车场贯通形成系统,承担矿井排除污风的工作。

开采二采区时重新开掘主井和风井。

设计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

采用炮采工艺,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煤电钻打眼,放炮落煤,人工攉煤,塘瓷溜槽运煤。

采区首采煤层1号煤层,煤层厚度1.62m,平均倾角600。

设计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工作面用伪倾斜柔性掩护式支架支护。

工作面倾角300,配备组合梁构成的掩护支架,选用矿用工字钢,钢丝绳直径35mm。

沿走向每米5根。

钢梁上交错2—3层长荆笆,并用铁丝与钢梁联系,用以隔离采空区的矸石。

本矿的主斜井、回风斜井、顶板绕道布置在岩层中,采用砌碹、锚网喷加U型棚及金支支护;对于其它布置在煤层中的巷道,采用金支,应在安装之前先加厚喷浆,使之隔绝空气,防止氧化。

矿井开采时,要注意观察,加强自燃征兆的早期识别工作。

采煤方法对自燃发火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煤炭回收率的高低、回采时间的长短上。

本矿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回采率高,巷道布置简单,便于使用机械化设备与加快回采进度,有较好的防火性。

顶板管理采用全部垮落法,对开采易自燃的煤层较好。

采空区采用流动汽雾阻化剂技术防火。

人工攉煤,清扫浮煤,尽量使工作面回采率提高,采煤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必须立即进行永久性封闭。

采取综合防治后,有较好的防火安全性。

合理的采煤方法能够提高矿井先天的抗自燃发火能力,多年来的实践表明,降低煤层自燃发火的可能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少丢煤或不丢煤;

2)控制矿山压力,减少煤柱破裂;

3)合理布置采区;

4)回采时应尽量避免过分破碎煤体;

5)加快工作面的回采速度,使采空区自热源难于形成;

6)及时密闭已采区和废弃的旧巷;

7)注意选择回采方向,不使采区回风巷过分受压或长时间维护在煤柱里。

2.通风方面的措施

1)选择合理的通风系统、通风方法

(1)水平、采区都必须布置单独的回风道。

这样可降低矿井总风阻,增大矿井通风能力,减少漏风,易于调节风量;且在发生火灾时便于控制风流,隔绝火区。

本矿为单水平布置有单独的进回风巷,采区布置有单独的运输、行人和回风下山。

(2)本矿井设计分区抽出式通风,采区有独立的进、回风系统。

(3)矿井采用抽出式通风方法,工作面采用长壁后退式回采方式,采空区漏风小。

(4)准备采区时,必须在采区构成通风系统后,方可开掘其他巷道。

采煤工作面必须在采区构成完整的通风、排水系统后,方可回采。

2)正确选择通风构筑物的设置地点

(1)调节风门、风门、风墙等通风设施,应设置在围岩坚固、地压稳定的地点,还应避免引起采空区或附近煤柱裂隙漏风量的增大。

(2)回风巷中的调节风门应尽量设置在离回风侧较近的一端,进风巷中的调节风门应尽量安设在离进风侧较近的一端。

三、防灭火方法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开采有自燃倾向性煤层的矿井,再新水平的设计中,必须采用综合(包括开拓方式、巷道布置、开采方法、回采工艺、通风方式和通风系统等)以及专项(包括灌浆注砂、喷注阻化剂、注入惰性气体、均压技术)等预防煤层自燃发火措施。

有规定:

开采有自燃倾向的煤层,必须在采空区、突出和冒落孔洞等空隙采用预防性灌浆或全部充填、喷洒阻化剂、注入阻化泥浆、隋性气体以及均压通风等到措施,防止自燃发火。

本矿煤层属容易自燃,采用流动汽雾阻化剂防灭火技术。

阻化剂灭火是目前国内外正积极推广应用的一种防止自燃火灾的新方法。

它具有工艺系统系统系统间单、投资少,且阻化剂来源广、阻化率高、价格低廉等优点。

另外,此法还对缺水、少土地区煤矿的井下防火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流动汽雾阻化剂防灭火技术,能充分地利用漏风通道裂隙微小漏风,使汽雾较均匀地进入采空区,覆盖和湿润浮煤,阻止或减缓氧化。

成本低(吨煤成本0.2元/吨),操作方便。

对于缓及倾斜、急倾斜煤层均实用。

1、灭火原理

流动汽雾阻化剂灭火工艺一般分为两类:

一是在采煤工作面向采空区遗煤喷洒阻化液防止煤炭自燃;二是向可能或已经开始氧化发热的煤壁打钻孔压注阻化液,以抑制煤的自燃。

流动汽雾阻化剂防灭火技术对于前一种是通过雾化器加速、加压使水溶液变为微小雾滴,雾滴以漏风风流为载体飘移到采空区,覆盖在残煤表面,对煤体产生物理和化学的综合作用,减少煤体表面与空气的接触面,抵制煤体表面活化物氧化反应速度,达到防残煤自燃的目的。

对于后一种是向煤壁采用电煤钻打孔径42mm,深2~3m的孔,由3D-5/40型往复泵压注阻化液以煤壁见药液即可,一次达不到效果时,可重复2~3次,直到煤温正常为止。

2、系统组成

流动汽化阻化剂防灭火系统由储液箱、高压泵、过滤器、电器开关、高压胶管、雾化器等组成。

见下图。

系统所用设备型号参数见表。

系统所用设备型号参数

名称

型号

技术参数

高压泵

TTB50-3Q

压力150kg/cm2,流量0.5m3/h

喷雾器

QWF-Ⅱ

压力0.5-0.6Mpa

储液箱

矿车改装

高压管

φ32

阻化剂的的作用就是利用阻化分子与煤体表面活性分子的相互吸引,破坏煤体表面自由力场,促使氧原子(O)恢复到分子状态(O2),使煤表面活化物质氧化反应速度放慢或者抑制,起到阻化作用。

针对本矿选用MgCL2(卤片)作不阻化剂。

阻化剂的药液浓度是使阻化剂防灭火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决定防火效果,双影响吨煤成本。

本矿采用20%浓度的MgCL2溶液,其阻化率较高,防火效果较好。

3、喷洒量计算

合理的药液喷洒量取决于遗煤的吸药量和丢失煤量,最易发生自燃的部位是工作面采空区的上下出口,巷道煤柱破碎堆积带等需要充分喷洒的地方,用药量要大,在计算时应加一逐步形成加量系数。

工作面一次喷洒量可按下式计算:

V=K1·K2·L·S·h·A/(R·r)

式中:

K1——易自燃部位药液量加量系数,一般取1.2

K2——采空区遗煤容重t/m3取遗煤样实测

L——工作面长度m

h——采空区底板遗煤走向长度m

A——吨煤吸液量t/t

R——雾化率%取R=0.8

r——阻化剂容重t/m3

S——采空区底板遗煤厚度m

实施时,每班2只喷枪对采空区喷雾,喷雾工作时间每班4h/班。

4、系统特点

①流动汽雾阻化剂防灭火技术。

利用卤片作为阻化剂,成本低材料易得。

②流动汽雾是以漏风风流为载体,那里有漏风就可安设喷枪,具有系统简单,机动灵活,防灭火范围大等特点。

③与其它防灭火方法相比,流动汽雾阻化剂具有防灭火效果好,工人劳动强度小等特点。

四、建立完善的火灾监测系统

1、人的石感观可以察觉的自然征兆

巷道中出现雾汽或巷壁“挂汗”;

风流中出现火灾气味,如煤油味、松香味、嗅味等;

从煤炭自燃点流出的水和空气较正常的温度高;

当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增加时,人们有不舒服的感觉,如头痛、头晕、精神疲乏等。

2、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定为自燃发火:

煤炭自燃使环境空气、煤层围岩及其它介质温度升高并超过700C;

采空区或风流中出现一氧化碳(CO),其浓度已超过矿井实际统计的临界指标,并有上升趋势。

3、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定为自燃发火隐患:

采空区或井巷风流中出现一氧化碳,其发生量呈上升趋势,但尚未达到矿井实际统计的临界指标;

风流中出现二氧化碳,其发生量呈上升趋势,但尚未达到矿井实际统计的临界指标;

煤炭、围岩及空气和水的温度升高,并超过正常温度,但尚未达到700C;风流中的氧浓度降低,其消耗量呈上升趋势。

4、建立火灾检测点

①回采工作面回风巷中建立火灾观测站;并设一氧化碳和温度传感器。

②封闭火区在密闭墙中预留检测孔,检测孔平时关闭,保证不漏风。

第二节井下外因火灾防治

外因火灾的主要特点是突然发生,来势迅猛,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出人意料之外。

由于这种突发性和意外性,常使人们惊慌失措而造成恶性事故。

矿井中一切能够产生高温、明火、火花的以及由于可燃材料制成的器材和设备,如使用不当都可能会引起外因火灾。

绝大多数外因火灾是由于机电设备质量不高,安装不良,又缺乏严格的检修、维护制度,长期带病运行而引起的。

对于中小型煤矿,由于机械化程度较低,其中爆破和明火是造成外因火灾的主要原因。

外因火灾的防治主要应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防止失控的高温热源;其次是在井下尽量采用不燃或耐燃的材料和制品。

一、电气事故引发火灾防治措施及装备

1.井下机电设备硐室防火措施

本矿开采初期在井下+1460标高设有水泵房,故应在水泵房内设喷粉灭火器2个和砂箱1个,砂箱用1.5~3.0mm铁板制作,容积不少于0.2m3。

井下硐室应注意采取以下防火措施:

1)井下机电硐室设有水泵房,采用用砌碹支护,保持过道畅通,严禁存放无关的设备和物件。

2)硐室内必须设置足够数量的扑灭电气火灾的灭火器材,并要求井下工作人员熟悉本职工作区内灭火器材的存放地点。

在硐室内设CO2灭火器2个和8Kg干粉灭火器1个,设置砂箱1个,砂箱用1.5~3.0毫米铁板制作,容积不少于0.2m3。

3)硐室不应有滴水,带油的电气设备溢油或漏油时,必须立即处理。

4)硐室入口处悬挂“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的警示牌,并悬挂与实际相符的供电系统图。

5)硐室内的设备,必须分别编号,标明用途,并有停送电的标志。

6)井下硐室不准存放汽油、柴油、煤油,擦拭机械用的棉纱、布头等,要存放在铁桶内封闭,并定期送到地面处理。

2.井下电气设备的防火措施

1)井下所有电气设备采用矿用隔爆型或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并具有“产品合格证”、“防爆合格证”、“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

2)向井下供电的变压器严禁直接接地,严禁由地面中性点直接接地的变压器或发电机直接向井下供电。

3)井下低压动力为3800V,照明为127V。

4)低压负荷开关选用DW80型并配合JY82—2型检漏继电器,以保证安全用电。

5)向井下配电的PGL1—型低压配电屏设有过载、短路、漏电保护。

6)所有防爆开关,均设有短路、过负荷、单相断线保护和漏电闭锁保护。

7)井下所有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都进行接地。

8)井下掘进工作面工作面采用装有选择性漏电保护装置的供电线路供电。

9)经由地面架空线路引入井下的供电线路,必须在入井处装设防雷电装置;由地面直接入井的轨道及露天架空引入(出)的管路,必须在井口附近将金属体进行不少于2处的良好的集中接地;通信线路必须在入井处装设熔断器和防雷电装置。

3.井下电缆

1)电缆选择

(1)下井电缆均引自各自的地面变电所,均由主井向井下负荷供电。

(2)井下电缆按安全载流量选择,并经电压损失和短路保护校验,采用矿用移动橡套软电缆。

(3)井下各配电站配电的低压电缆均采用矿用橡套铜芯电缆。

(4)照明设备采用矿用防爆型,照明电源均引自地面配电所,采用阻燃的矿用橡套电缆;电钻采用矿用电钻电缆。

2)电缆悬挂

(1)在倾角在30°以上的井巷中,电缆用卡箍固定,在水平巷道或倾角在30°以下的井巷中,电缆用吊钩悬挂。

故本矿在主井、运输石门以及工作面运输、回风等巷道均可采用吊钩悬挂,但在通风上山等倾角较大的巷道中悬挂电缆需采用卡箍固定;

(2)悬挂的电缆有适当的弛度,悬挂高度高于矿车;

(3)悬挂点间距为3米;电缆要在压风管、供水管等管子的上方,并保持0.3米以上的距离。

(4)巷道掘进时,爆破母线应随用随挂。

不得使用固定爆破母线,特殊情况下,在采取安全措施后,可不受此限。

(5)爆破母线与电缆、电线、信号线应分别挂在巷道的两侧。

如果必须挂在同一侧,爆破母线必须挂在电缆的下方,并应保持0.3m以上的距离。

(6)电缆不能与瓦斯管悬挂在巷道的同一侧。

3)、电缆连接

(1)电缆与电气设备的连接,用与电气设备性能相符的接线盒;

(2)电缆线芯使用齿形压线板(卡爪)或线鼻子与电气设备进行连接;

(3)不同型电缆之间严禁直接连接,采用符合要求的接线盒、连接器或母线盒进行连接;

(4)同型电缆之间直接连接时,橡套电缆的修补连接(包括绝缘、护套已损坏的橡套电缆的修补)采用阻燃材料进行硫化热补或与热补有同等效能的冷补,并经浸水耐压试验,合格后方可下井使用。

4)、井下电气设备的各种保护

井下电气设备有接地、短路、过流、过负荷、断相、漏电等保护。

(1)矿用一般型高低压开关柜具有过载反时限保护、短路速断保护、选择性漏电保护、绝缘监视保护、欠电压保护和操作过电压保护等功能;

(2)矿用隔爆型高压真空磁力起动器具有过流保护、短路保护、漏电保护、绝缘监视保护、失压保护、和过压保护等功能;

(3)矿用隔爆型高压真空配电装置具有过载保护、短路保护、漏电保护、绝缘监视保护、和欠压脱扣保护等功能;

(4)矿用隔爆型低压真空馈电装置具有过载保护、短路保护、断相保护和选择性漏电保护等功能;

(5)低压磁力起动器具有过载保护、短路保护、低电压保护和失压保护等功能;矿用隔爆型移动变电站具有漏电保护、漏电闭锁、过载保护、短路保护和欠电压保护等功能;

(6)矿用隔爆型煤电钻综合控制装置具有短路保护、过载保护、漏电保护、远距离停送电等功能;

(7)电压在36V以上和由于绝缘损坏可能带有危险电压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铠装电缆的钢带(或钢丝)、铅皮或屏蔽护套等均设有保护接地;接地网上任一保护接地点的接地电阻值不得超过2Ω,并且每一移动式和手持式电气设备至局部接地极之间的保护接地用的电缆芯线和接地连接导线的电阻值,不得超过1Ω。

(8)所有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装置(包括电缆的铠装、铅皮、接地芯线)和局部接地装置,与主接地极连接成1个总接地网。

主接地极在井底主副水仓各埋设1块。

主接地极应用耐腐蚀的钢板制成,其面积不得小于0.75m2、厚度不得小于5mm。

(9)在下列地点装设局部接地极:

采区变电所(包括移动变电站和移动变压器);装有电气设备的硐室和单独装设的高压电气设备;低压配电点或装有3台以上电气设备的地点。

局部接地极设置于巷道水沟内或其他就近的潮湿处。

设置在水沟中的局部接地极应用面积不小于0.6m2、厚度不小于3mm的钢板或具有同等有效面积的钢管制成,并平放于水沟深处。

设置在其他地点的局部接地极,可用直径不小于35mm、长度不小于1.5m的钢管制成,管上应至少钻20个直径不小于5mm的透孔,并垂直全部埋入底板。

(10)连接主接地极的接地母线,采用截面不小于50mm2的铜线,电气设备的外壳与接地母线或局部接地极的连接,电缆连接装置两头的铠装、铅皮的连接,采用截面不小于25mm2的铜线。

(11)40KW以上的电动机采用真空电磁起动器控制;井下的馈电线上,装设短路、过负荷和漏电保护装置;低压电动机的控制设备要具备短路、过负荷、单相断线、漏电保护装置和远程控制装置;要正确选择熔断器的熔体;每天对低压检漏装置进行一次跳闸试验。

(12)127伏煤电钻和信号应设有检漏、短路、过负荷、远距离启动和停止煤电钻的综合保护装置。

380伏的电气网络中,必须有过电流和漏电保护。

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在每班使用前必须进行一次跳闸试验。

低压检漏装置每天进行1次跳闸试验。

发现检漏装置有故障或网路绝缘降低,应立即停电处理。

检漏装置应灵敏可靠,严禁甩掉不用。

(13)供电线路在入井处装设防雷电装置;通信线路在入井处装设熔断器和防雷电装置,接地极电阻不得大于1Ω,以免地面雷电波及井下。

①井口安设AZ-1A型导体消雷器,消雷器的接地体距井口管、轨、线接地网相互间距在20米以上。

②所有伸出井口的钢管及钢轨均采用铸型尼龙材料进行两处相互间距为100米的绝缘隔离,每段铸型尼龙材料长度为1米,对地绝缘电阻在150MΩ左右。

③所有伸出井口的钢管、钢轨和电缆的铠装铅皮在入井处均接地,接地引入线均采用截面积为50mm2的橡套电缆,引出井口的接地体相互间距在20米以上,接地电阻不得大于2Ω。

通讯线路在入井口处装设一组熔断器和避雷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Ω。

④由地面直接入井的轨道、管路,必须在井口处将金属体进行不少于两处的良好的集中接地。

通信线路必须在入井处装设熔断器和避雷装置。

每年雨季前必须对避雷装置进行检查试验。

4.井下电气设备的检查、维护、修理和调整

1)电气设备的检查、维护、修理和调整工作,必须由专责的或临时指派的电气维修工进行,高压电气设备的维修和调整工作,应有工作票和施工措施。

2)井下防爆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和修理,必须符合防爆性能的各项技术要求,防爆性能受到破坏的电气设备,应立即处理或更换,不得继续使用,矿机电部门必须建立防爆检查、电气管理、小型电器管理、电缆管理等专业组,电气设备防爆检查员,必须由有业务能力并经过专业训练持有合格证的人员担任,还应按规定数量配齐。

3)矿技术负责人应定期组织实施各电气设备和电缆的检查、调整工作。

井下供电应做到无鸡爪子,无羊尾巴,无明接头,有过流和漏电保护装置,有接地装置,电缆悬挂整齐,设备硐室清洁整齐,防护装置全,绝缘用具全,图纸资料全,坚持使用检漏继电器,坚持使用煤电钻、照明和信号综合保护,坚持使用瓦斯电和风电闭锁。

二、其它火灾的防治措施及装备

1.预防矿井火灾的一般规定

1)地面必须设置消防水池,经常保持120m3的水量;

地面生产、消防及井下供水采用同一供水系统。

矿井生产和消防用水取自距井口工业场地约500m的生活水池和场地内矿井水处理池,

2)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m内不得有烟火或用火炉取暖,在瓦斯抽放期间经常检查主要通风机出风口以及瓦斯放空管20m范围内的瓦斯浓度;

3)进风井口应装设防火铁门,防火铁门必须严密并易于关闭,打开时不妨碍运输和人员通行,并应定期维修;如果不设防火铁门,必须有防止烟火进入矿井的安全措施。

4)井下和井口房不得从事电焊、气焊和喷灯等焊接工作;井下(非煤层中)需要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时,每次必须制定安全措施,严禁在煤层中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

井下严禁吸烟;建立严格的下井搜身和人员清点制度,并作好记录,保证下井人员没有携带烟草和点火物品下井;严禁穿着化纤衣服下井。

5)井下清洗风动工具,必须在专用硐室内进行,并必须用不燃性和无毒性洗涤剂,井下电缆、风筒等均选用不延燃、阻燃材料;

6)井下不得存放汽油、煤油和变压器油,井下使用的润滑油、棉纱、布头和纸等,必须存在盖严的铁桶内。

用过的棉纱、布头和纸等,必须存在盖严的铁桶内,由专人定期送地面处理;

7)井下严禁使用灯炮取暖和使用电炉;

8)本矿的灭火器材选择喷粉灭火器。

所有井下工作人员都必须熟悉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并熟悉本职工作区域内灭火器材的存放地点。

9)矿灯房采用不燃性材料建筑;采用火炉取暖时,火炉间有单独的间隔和出口;通风要良好,严禁烟火;充电装置要有可靠的充电稳压装置。

10)地面坑木场、炉灰场、矸石山距井口距离大于80m,地面坑木场距矸石山距离大于50m,井口房严格按防火要求设计。

11)加强消防洒水管网的维护,确保井下消防栓、三通阀的有效使用。

对于不能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