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一 第5章 第2节.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030393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 第5章 第2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 第5章 第2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 第5章 第2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 第5章 第2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 第5章 第2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 第5章 第2节.docx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 第5章 第2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地理必修一 第5章 第2节.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 第5章 第2节.docx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5章第2节

第五章 第二节

基础巩固

一、单项选择题

长白山的火山灰易受流水侵蚀,植被生长环境很不稳定,植被发育较差。

流水侵蚀作用的不同,导致长白山各坡火山灰厚度不同,火山灰最少的北坡植被带的垂直变化最为完整。

下图为长白山火山灰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长白山北坡植被类型自下而上为( A )

A.红松阔叶混交林—暗针叶林—亚高山岳桦林—高山苔原

B.山地常绿阔叶林—红松阔叶混交林—高山草甸—高山苔原

C.暗针叶林—亚高山岳桦林—红松阔叶混交林—高山冰雪

D.红松阔叶混交林—高山草甸—暗针叶林—高山冰雪

【解析】 长白山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北坡植被类型自下而上为红松阔叶混交林—暗针叶林—亚高山岳桦林—高山苔原,A对。

B、C、D错。

2.东坡只有地势较平坦处形成了小面积森林,其主导因素是( D )

A.气温B.降水量

C.光照D.土壤

【解析】 根据材料“长白山的火山灰易受流水侵蚀,植被生长环境很不稳定,植被发育较差。

”东坡地势较平坦处,火山灰侵蚀较少,土壤肥力较高。

东坡形成了小面积森林,其主导因素是土壤,D对。

山体效应是指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雪线)等要素在山系中央比外围地区分布要高的现象。

这是由于山体中央太阳辐射被吸收并转换成长波热能,其温度(T1)远高于山体外相同海拔自由大气的温度(T2)。

研究表明,形成山体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山体基面高度和降水。

另外,山体越大,和周围环境差异越大;山体效应在山体内部比边缘地区明显(下图)。

据此,完成3~5题。

3.下列山地中,山体效应最显著的是( A )

A.横断山B.恒山

C.贺兰山D.泰山

4.山体效应的形成,不是因为( C )

A.地形闭塞,同外界的热交换少B.晴天多,光照强

C.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强D.基面高,大气易被加热

5.与山体效应最吻合的地理分异规律是( B )

A.山地垂直分异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D.非地带分异

【解析】 第3题,由材料分析可知,由“山体效应”可知,山体内部温度高于山体外部。

“山体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山体基面高度、降水和山体的大小。

泰山位于我国的山东,华山位于我国的山西,阴山位于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三个山脉的山体较小,而且降水较少,因此“山体效应”强度并不显著,横断山脉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成南北走向,山体高大,而且来自印度洋的湿润气流可以进入山谷,降水较多,因此,该山脉的“山体效应”最为显著,故答案选A。

第4题,由材料分析可知,山体内部的气温高于山体外部的气温,主要是由于山体内外热交换较少的原因,A正确;由材料分析可知,山体温度较高是由于山体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转换成长波热能的原因,并非大气的保温作用,C错误;晴天多,光照强,山体才容易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B正确;而且基面高,空气稀薄,大气易被加热,D正确。

故答案选C。

第5题,由山体效应的现象可知,与低地相比,山地的气压、气温和湿度都有所降低,而日照和辐射则有所增加,到一定的高度时有较大的降雨量。

在山坡上,多种不同气候带的分布,类似于从沿海到内陆的变化,故答案选B项。

植被生长季是指植被开始复苏返青(生长季始期)到植被枯黄落叶(生长季末期)之间的时段。

伏牛山位于我国河南省西部,大致呈东西走向。

下图表示伏牛山地区各时段植被进入生长季始期和生长季末期的面积比例。

据此完成6~7题。

6.伏牛山地区的植被出现六个时段的生长季始期,说明伏牛山( D )

A.跨纬度大B.跨经度大

C.水热充足D.地势起伏大

【解析】 伏牛山分布于河南西部,大致呈东、西走向,跨纬度小,A错;伏牛山位于河南西部,经度差小,B错;水热条件充足就不会有较为漫长的生长季始期,C错。

伏牛山区,地势起伏大,垂直地域分异较大,D对。

7.在伏牛山地区,同一种植物( D )

A.分布在海拔较高处的生长季始期较早

B.分布在海拔较高处的生长季末期较晚

C.同一海拔上北坡的生长季始期较早

D.同一海拔上南坡的生长季末期较晚

【解析】 海拔低处热量条件好,积温条件好,生长季始期早,生长季末期晚,海拔高处生长季始期晚;从坡向来看,南坡热量条件较北坡好,积温条件好,生长季始期早,生长季末期晚,北坡生长季开始晚结束早。

读武夷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完成8~9题。

8.从山麓到山顶,武夷山的自然带分布顺序是( C )

①农耕地与荒坡灌木丛带 ②山地草甸带 ③针阔混交林带 ④苔藓矮林带

⑤阔叶林带

A.①②③④⑤B.①④⑤②③

C.①⑤③④②D.②③①④⑤

9.武夷山脉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海拔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C )

A.地形差异B.温度差异

C.降水差异D.土壤差异

【解析】 第8题,结合图示可知武夷山地处我国东南丘陵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山麓海拔低,自然条件较为优越,应以农耕地为主;随着海拔的升高,热量逐渐减小,自然带将逐渐更替为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草甸带等,C项正确。

第9题,武夷山东侧山地是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形成地形雨,降水量多于山地西侧,导致同一自然带东部高于西部,C项正确。

二、综合题

10.下面两幅图模拟的是我国特征性自然植被的目前分布状况和未来(2050年)的可能分布状况。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例A、B两类植被所属的自然带分别为:

A.__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__;B.__温带草原带__。

(2)图甲中由C至D植被变化体现了__从沿海向内陆__的地域分异规律,影响这种分异规律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__水分__。

(3)与当前相比,未来(2050年)植被类型在分布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__位置:

各类植被整体向北推移。

范围:

寒温带针叶林几乎从我国消失;青藏高原高寒植被面积将明显缩小;热带季雨林面积扩大。

__

(4)导致植被类型在地区分布上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受此影响,我国台湾岛和台湾海峡面积可能发生怎样的变化?

__全球气候变暖。

__台湾岛面积变小,台湾海峡将变宽。

__

【解析】 第

(1)题,由题中自然带分布图可知,A为南方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为西北的温带草原带。

(2)题,由于水分条件差异,由C到D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第(3)题,对比甲、乙两图可以看出各类植被整体向北推移。

第(4)题,植被类型整体向北推移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且因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台湾岛面积可能会变小,台湾海峡可能会变宽。

11.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的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把下列各自然带的代码填入与图中A、B、C、D对应的位置上。

①高山草甸带 ②冰碛和地衣带

③常绿阔叶林带 ④针叶林带

A__③__;B__④__;C__①__;D__②__。

(2)此图自然带分布反映陆地环境的__山地垂直__地域分异规律,此规律同__由赤道到两极__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

(3)南坡自然带比北坡完整,其原因是__北坡山麓的海拔比南坡高__。

(4)南坡积雪冰川分布的下限海拔比北坡低,其原因是__南坡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形成海洋性冰川__。

综合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

(2019·广西钦州港区质检)下图是世界某局部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F区域的自然景观主要是( C )

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

C.热带荒漠D.高山草甸

2.F处自然景观的形成,受H影响较大,H为( D )

A.南赤道暖流B.加那利寒流

C.几内亚湾暖流D.秘鲁寒流

【解析】据图中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以判断出,该大陆为南美洲西海岸。

F处受副热带高压及沿岸秘鲁寒流的影响,降水少,为热带荒漠带。

逐渐走向北极,就会发现树木愈来愈小,愈来愈稀,最后竟完全消失。

这时,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则占据了优势(如下图),这是北极地区一种极端环境下的生物群落。

据卫星图像显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已有局部变成了森林。

据此完成3~5题。

3.该生物群落所属气候类型为( D )

A.温带海洋性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D.极地气候

4.该生物群落的植物常具大型鲜艳的花并呈杯型,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

A.光照B.土壤

C.温度D.水分

5.导致该生物群落局部变成森林的原因是( B )

A.人工播种B.温室气体增多

C.降水减少D.雪线下降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3题,由材料可知,该生物群落主要出现在北极地区一种极端环境下,北极为极地气候,D正确。

第4题,苔原植被处于极不利的生态条件下,气候严寒,冬季漫长,多暴风雪;夏季短促,热量不足,土壤冻结,沼泽化现象广泛。

苔原植物常具大型鲜艳的花,其特点是大部分花向着太阳开放,并呈杯型,以便尽可能多地采集太阳光,A正确。

第5题,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已有局部变成了森林,其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所致,这跟人工播种无关。

全球气候变暖,使得高纬地区降水会有所增加;气温升高,雪线会上升。

B正确。

高黎贡山脉两侧自然景观差异显著。

图1为高黎贡山脉南段两侧部分区域略图,本区域山地冰川的雪线海拔高度在4800m左右,图2为图1中密支那和保山的气候统计图。

完成6~7题。

图1

图2

6.密支那的自然带类型与主要成因,组合正确的是( A )

①海拔高度低 ②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③深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④地处山地迎风坡

A.热带季雨林带,①③④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②③④

C.热带季雨林带,①②③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①②④

7.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老师的带领下从怒江河谷Q点向西北方向攀登如图中高黎贡山,考察其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

他们自Q点到山顶依次看到的自然景观排列正确的是( C )

①常绿阔叶林 ②针阔叶混交林 ③干暖灌丛 ④针叶林 ⑤高山草甸 ⑥高山冰雪

A.①②④⑥B.①④⑤⑥

C.③①②④D.③②④⑤

【解析】 本题以高黎贡山脉的自然地理环境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气候以及自然带的分布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第6题,读图可知密支那位于伊洛瓦底江的河谷地带,海拔较低,气温较高,故①正确;该区域季节性地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故②错误;密支那一带地处中南半岛之上,夏季深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读图可知密支那北部的海拔较高,南部的海拔较低,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故④正确,结合图中的降水和气温统计资料图可知密支那的气候为热带季风气侯,其植被带为热带季雨林带,因此,可知B、C、D错误,故A正确。

第7题,读图可知Q点位于中南半岛之上,该地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其基带植被为热带季雨林带,该兴趣小组自Q点向西北方向攀爬时随着海拔的升高其热量条件逐渐变差,水分条件也会有所变化,因此,植被也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可知他们自Q点到山顶依次看到的自然景观是干暖的灌丛、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即③①②④,该区域的山体海拔还不足够高,因此,不会出现高山冰雪带,可知A、B、D错误,故C正确。

读某区域年干燥度等值线图(年干燥度为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完成8~9题。

8.M地的年干燥度值可能是( B )

A.0.4B.0.8

C.1.2D.1.6

9.①②两地年干燥度有明显差异,其主要原因是与②地相比,①地( D )

A.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B.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

C.距海近,湿度大,降水丰富D.地处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

【解析】 第8题,读图,根据等值线的数值变化规律,根据等值线特点,可以判断M的值可能>1.5或<1.0。

结合地形图可知,该线经过的地形为大兴安岭。

高度大,蒸发弱;山地降水多于西侧的背风坡和东侧的平原,M的干燥度较小,所以M的取值范围是0.5~1.0之间,因此选B。

第9题,根据经纬度判断,图示区位于东北地区,①位于长白山的东侧,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干燥度低;②位于长白山的西侧,为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干燥度高。

D正确。

二、综合题

10.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公爵根据漂流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邓肯号”,率领探险队沿着南纬37°一带,搜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

(1)“邓肯号”于1864年8月25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经过40多天航行,绕过麦哲伦海峡于10月6日到达智利西海岸的甲地。

甲地的气候类型是__地中海__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__亚热带常绿硬叶林__带。

(2)探险队在南美大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活动,途经甲、乙、丙和丁四地,遭遇不同的自然灾害。

其中受到高山冰雪冻害威胁的是__乙__地;途中遇到干涸盐湖,经受缺水煎熬的是__丙__地。

(3)在图上甲、乙、丙、丁四地区中,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是__乙__地,丙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温带荒漠__带,丁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温带草原__带。

从丁地到丙地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反映了__从沿海向内陆__的地带性差异。

(4)造成四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有__地形__、__海陆位置__。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地球上除了热带雨林,还有“温带雨林”。

下图中的W岛是世界温带雨林主要分布地区之一,雨林中植被茂密但树种单一,冷杉、云杉等高大的针叶树种占绝对优势。

只有在树木相对稀少的局部地带才能见到低矮的阔叶植物,这是温带雨林与热带雨林最大的不同。

云杉和冷杉林颜色暗绿,树冠浓密,透光量很小,林中阴暗潮湿,地衣、苔藓随处可见。

右下图为W岛温带雨林局部景观。

W岛东西部环境差异明显。

冬季岛上平均气温2℃~4℃,西部可达5℃以上。

降水量西部沿海达2000mm-3000mm。

东部沿海只有600mm~800mm。

(1)分析该岛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大多地区偏高的原因。

__W岛地处太平洋,冬季浩瀚的海洋对气温有巨大的调节作用;东(北)部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受北极冷空气的影响较小;沿岸海区有暖流流经,增温作用明显__。

(2)推测W岛雨林分布的主要地区并说明理由。

__雨林主要分布在岛的西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冬季比东部地区气温高;降水量比东部充沛,植物生长的气候条件良好__。

(3)与热带雨林相比,分析W岛雨林地区树种单一的原因。

__(与热带雨林相比,)W岛阴雨天气较多、森林茂密;日照时间相对较短,低矮的阔叶植物因光照不足而分布稀少;W岛纬度较高,气温较低,适合冷杉、云杉等针叶林树种生长;高大的冷杉、云杉等针叶树却能够获得较好的光照,成为主要树种__。

【解析】 本题以温带雨林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影响气候因素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题,根据材料分析,W岛位于西风带的影响范围,常年盛行西风,受海洋影响大,W岛地处太平洋,冬季浩瀚的海洋对气温有巨大的调节作用;东(北)部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受北极冷空气的影响较小,沿岸海区有暖流流经,增温作用明显,所以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大多地区气温偏高。

(2)题,读材料可知该岛屿的西部降水量更加丰富且冬季该岛屿的西部气温也高于东部地区,温和湿润的区域更加适合温带雨林的生长,因此可知该岛的温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带。

第(3)题,读图可知,图中W岛大部分位于北纬49°~51°之间,纬度位置较高,属于北温带,与热带雨林相比,W岛纬度较高,气温较低,适合冷杉、云杉等针叶树种生长,热量不足,阴雨天气较多、森林茂密,日照时间相对较短,低矮的阔叶植物因光照不足而分布稀少,但高大的冷杉、云杉等针叶树却能够获得较好的光照,成为主要树种,所以树种较为单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自然景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