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三十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029129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第三十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重庆市第三十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重庆市第三十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重庆市第三十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重庆市第三十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第三十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

《重庆市第三十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第三十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第三十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docx

重庆市第三十中学学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

重庆市第三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

卷(阅读卷)和第

卷(表达题)两部分。

语文试题卷共7页。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金庸小说从文化角度构建了中国的民族国家形象,建立了一个磅礴宏伟的“文化中国”,从而赢得了不同政治立场、不同价值观念的大多数读者的喜爱。

这是金庸小说的决定性魅力。

金庸小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是在两个向度上同时进行的。

一个是从大处着眼,展示中华文化的多样性、综合性、融汇性;再一个是从小处入手,展示中华文化的奇妙性、精巧性和艺术性。

从大的方面来说,金庸小说涉及儒家、墨家、道家、佛家等中国文化思想层面,组成了一部“三教九流”众声喧哗的文化交响乐。

同时,他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描写了中国东西南北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神采各异的文化风貌,并且写出了不同朝代、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起伏演变,从而构成了一幅动态的、立体的中国文化长篇画卷。

在金庸的前期作品中,儒家思想和墨家思想明显占据显要的甚至主导的地位:

《书剑恩仇录》和《碧血剑》都对主人公为民请命、为民锄奸的正义行为持赞赏笔调,《射雕英雄传》更是把郭靖所代表的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儒墨精神褒扬到了极致。

在金庸的中期作品中,道家思想、游仙思想开始令人注目:

《神雕侠侣》可以看做从前期进入中期的一座分水岭,这部作品既有郭靖掷地有声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之举,又有杨过蔑视宗法礼教、为个人爱情不惜与整个武林为敌以及单人独剑四方漂游之行。

在金庸的后期作品中,佛家思想的气息愈来愈浓,在《连城诀》和《侠客行》中,是非善恶已经开始变得扑朔迷离、标准难立,狄云和石破天对于究竟应该如何做人,可以说自始至终也没有找到答案。

金庸的作品涉及几乎所有的中国文化分区,从《雪山飞狐》中的雪山极顶到《天龙八部》中的苍山洱海,从《书剑恩仇录》中的新疆雪莲到《笑傲江湖》中的福建山歌……经常在一些大部头的作品中带领读者进行全方位的中国文化旅游。

金庸不仅描绘出了各地不同的景物、风俗,更写出了各地文化本质上的区别,使读者鲜明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版块构成”。

例如郭靖成长于蒙古大漠,黄蓉成长于东南海岛,萧峰成长于中原武林,韦小宝成长于扬州妓院……这些人物身上的个性都与他们的“水土”密不可分。

金庸笔下的中国文化,在时间轴上也是富有变化的。

同是儒家思想,在金庸笔下,宋朝时显得博大刚健,如郭靖与萧峰成为金庸小说中最高大的英雄;到了宋朝以后,则显得气象衰弱、难克重任;到了明末清初,儒家文化更显得酸腐可笑、百无一用,《书剑恩仇录》中的陈家洛自负文武双全,结果一事无成。

金庸在表现中国文化时,并非一味弘扬,而是带有鲜明的批判。

金庸小说中这些“大文化”的展现是建立在具体描摹的基础之上的。

例如在《天龙八部》中,金庸就通过对一个不知名的灰衣老僧的描写,充分展现了佛家文化。

一灰衣老僧轻而易举地制服了所有的超一流高手,他在给天下英雄论述佛法与武功的关系时说,练武功本是为了提高佛法境界,然而佛法境界达到很高时,却又不屑于练武功了。

这种对“大文化”的了解,让金庸在写作时挥洒自如。

上世纪50---70年代的文学作品,出于“五四”新文学的美学惯性以及重写历史和歌颂新中国的需要,对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否定多而肯定少,竭力给读者造成一种“开天辟地”的新气象。

这样的国民文学使读者心理长期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相比之下,金庸小说所建立的民族国家形象,则从容、厚重,更具长久的稳定性。

(摘编自孔庆东《金庸与国民文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庸小说广受读者的欢迎,与他从文化角度构建了中国的民族国家形象,建立了一个磅礴宏伟的“文化中国”有关。

B.文章用“一部众声喧哗的文化交响乐”说明金庸的作品思想意蕴丰富,形象地展示了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文化风貌。

C.《神雕侠侣》中既有郭靖的侠肝义胆,也有杨过的蔑视礼法,由此可看出金庸的思想从早期的儒家已经转变为道家。

D.金庸笔下的作品几乎涵盖了中国各个文化分区,读者阅读他的小说时,就相当于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中国文化旅游。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总述金庸小说取得的成就,然后从多个维度分别进行阐述。

论证结构清晰。

B.文章用具体的作品来论证观点,说服力强,也加深了读者对金庸作品思想的理解。

C.文章以《天龙八部》中灰衣老僧的事件为例,旨在证明金庸对佛家文化研究之深。

D.文章提及儒家思想在金庸的作品中是富有变化的,体现了金庸对文化的批判意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狄云和石破天对于如何做人的疑惑体现了金庸后期的作品常有很浓重的佛家思想,展现了金庸小说虚无与消极的一面。

B.金庸小说中许多人物的个性与他们的“水土”密切相关,说明成长环境的文化差异,对人物性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C.金庸在他的作品中对儒家文化的展现从博大刚健到气象衰弱,体现了金庸对儒家文化的态度由认同到否定的心理变化。

D.“五四”时期新文学所推崇的美学惯性以及写历史的时代需要,以致50---70年代的文学作品让读者处于紧张的状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金丝雀

[美]戴夫·泽尔瑟曼

卡尔·哈斯凯尔不喜欢警察,坐在一个警察环伺的房间里让他感到紧张,不过他别无选择。

如果想拿回那把储物柜的钥匙,他只好如此。

几个月之前,他跟西弗尔抢劫了一辆运钞车,发了笔横财——30万美元。

现在这笔钱正安全地放在EZ租赁公司的一个储物柜里,但西弗尔把事情给搞砸了。

那个蠢货因为半磅海洛因被抓,他的财产被查扣,其中包括那幅名叫《鸣禽》的画。

多年来,他俩一起干了十几票。

西弗尔总是把他所得的一部分投资艺术品。

储物柜钥匙藏在了那幅《鸣禽》中。

在哈斯凯尔看来这幅画只不过像是个五岁的孩子用蜡笔画的一只黄色的小金丝雀。

根据拍卖信息表,这幅画价值2000美元。

在正常情况下,这个东西哈斯凯尔连50美分都不愿意出。

当那幅《鸣禽》开始拍卖的时候,哈斯凯尔率先出价2000美元,他以为竞价就此结束了。

突然听到身后有人出价2500美元。

他转过身来,看了一眼那位竞拍者——一个又瘦又高的男人,留着山羊胡,穿一套廉价的西装,看不清脸。

真讨厌!

这个家伙。

“2600。

“3000。

那人的声音听起来犹如他正在竞买的那只金丝雀发出的一声鸣叫。

哈斯凯尔转身怒视着他。

“4900。

”哈斯凯尔挤出了这个数字。

好长一段时间里鸦雀无声。

哈斯凯尔松了一口气,他站起身来。

“10000美元。

”身后发出了刺耳的声音。

哈斯凯尔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这个刺头肯定是知道了钥匙的事,要不然没有理由来高价竞买这件垃圾。

无论怎样,已经结束了。

他迅速走向出口,他会用另外一种方式得到这幅画。

当哈斯凯尔来到停车场自己的车前时,身上的衬衫都湿透了,人也喘得厉害。

他那该死的心脏感觉好像要从胸腔里跳出来。

他坐进了驾驶室,从贮物箱里取出一把手枪。

不一会儿,那个留着山羊胡子的男人就带着那幅画进入了停车场。

哈斯凯尔一路跟踪,那家伙进入一个公寓区后,哈斯凯尔把车逼过去,迅速从车上跳下来,将枪口顶在了那人的后背上。

“把金丝雀给我,不准转身。

那人进行了抵抗,但哈斯凯尔从他身上抽走了画。

“有人给你透露了消息,对不对?

”哈斯凯尔问道。

“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有人把钥匙的事透露给你了。

不然你不会为这件废物出价10000美元。

“没有,这是一件稀有作品,有了这幅画我的收藏就完整了——”

“闭嘴!

”哈斯凯尔命令道,“趴到地上,把头贴在路面上。

那男人小心翼翼地趴下,把头抵在地上。

哈斯凯尔快速地驶离了那里。

他满头大汗,紧握着方向盘的双手颤抖着。

“撒谎的混蛋。

”他嘟囔道,肾上腺素流遍了他的全身,“那个蠢货知道这笔钱,我本来应该照他的头上来一枪。

他把车开进了一个离EZ租赁大楼比较远的停车场。

他把画布的背面划开。

出乎意料,他没有看到钥匙,却看见了两个小小的电子物件:

窃听器和全球定位跟踪器。

他坐在那里盯着画布,想弄明白为什么这些东西会在画框里。

当他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时,警察已经把他包围了。

“马上从车里出来!

哈斯凯尔抬头看到一个穿着廉价西装的男人,伸着胳膊正用手枪对着他。

山羊胡不见了,他的声音比哈斯凯尔此前听到的鸟叫声深沉,不过他就是那个竞买画的人。

哈斯凯尔感到头昏眼花。

“西弗尔出卖了我,对不对?

”哈斯凯尔问道。

那个身穿廉价西装的侦探摇了摇头:

“不是。

我们用金属探测器找到了储物柜的钥匙。

西弗尔一个字也没说,而你给了我们所需要的一切。

哈斯凯尔哈哈大笑起来,那咯咯的杂音在那位侦探听来分外刺耳。

哈斯凯尔能够看到侦探眼睛里的担忧。

可是,无论如何,他无法停下来。

他想到那幅画着金丝雀的画,想到自己如何自投罗网,越想笑得越厉害,一直笑到自己心脏病发作。

(选自《译林》2016年第04期,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第一、二段采用倒叙的手法,交代了哈斯凯尔在拍卖室看到警察感到紧张的原因,这也是整个故事的背景,为后文设置悬念。

B.《鸣禽》其实是一幅稀有的名贵艺术品,但不太符合哈斯凯尔的审美取向,在他眼里这幅画就像五岁孩子的画作一样,简直一文不值。

C.小说通过刻画哈斯凯尔这一人物形象,告诉读者“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道理,特别是不要怀着侥幸心理而违法犯罪。

D.小说以“金丝雀”为题,一语双关,既点明了小说中的主要物品《鸣禽》,又讽刺了哈斯凯尔的无知,暗示他早已成了“笼中鸟”。

5.侦探作为次要人物,在小说中有何作用?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说的情节结构颇有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非连续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

材料一

  当今是数字化的信息时代,阅读载体趋于多元化发展,网络小说、电子杂志、电子书等数字化阅读方式层出不穷,成为了和传统阅读并驾齐驱的阅读方式,如今几乎大部分经典畅销书籍都能在网络上找到其电子版本,甚至是有声图书,虽然目前纸质书籍并没有受到重创,仍然有相当一部分读者愿意购买纸质图书,正如英国情报学家K.J.麦克格雷所指出的:

没有任何一种媒介可以完全取代另外一种媒介,总的情形是相互补充并逐步统一起来以解决一个特定的交流问题。

但毫无疑问,新的阅读方式已经分流了传统阅读的部分受众。

(摘编自《当今国民阅读习惯与趋势探讨》)

材料二

材料三

  当今社会,人们习惯于畅游互联网,有时间读书似乎成了一种奢求。

虽然精神食粮不再匮乏,各类书籍品种丰富,应有尽有,遗憾的是,如今我们却很难再见到人人都爱读书的场景。

读书的习惯都去哪儿了,引人深思。

  “全民阅读”今年已是第五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400多个城市建立了区域的阅读节、阅读月,开展了传统文化讲学、经典诵读、亲子阅读等主题阅读活动;由多家出版社出版的50多种图书入选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和国家有关部门推荐的中国好书。

全民阅读的倡导,能够让我们的老百姓通过多读书,读好书,去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从而增强文化自信,进而达到全民悦读。

“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

”全民阅读更应该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们从小把古代经典嵌在脑子里,薪火相传,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四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曾写到: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读书时注意抓住重点、去繁就简和独立思考。

实际上,他追求的是读书会意,着重领会书中深含的旨意,而不死抠个别字句。

  苏轼在《又答王庠书》中就侄女婿王庠“问学”,介绍了他自己首创并实践的一种读书方法:

“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

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他认为,每一本好书都需要好好读它几遍,日久天长,必有所获。

  在叶圣陶先生看来,以“整本的书”为教材,“就学生方面说,在某一时期专读某一本书,心志可以专一,讨究可以彻底。

在中学阶段内虽然只能读有限的几本书,但是那几本书是真正专心去读的,这就养成了读书的能力;凭这能力,就可以随时随地读其他的书以及单篇短章。

读整部的书,不但可以练习精读,同时又可以练习速读。

如此说来,改用整本的书作为教材,对于‘养成读书习惯’,似乎切实有效得多”。

(摘编搜狐网)

材料五

  二战后,联邦德国政府在制定重建家园计划时,仍留出专门资金用来推广阅读。

“阅读是教育的基础”这一理念已成为全德国的共识。

德国人非常注重阅读的娱乐功能,提倡快乐阅读,他们用书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培养阅读的兴趣,让孩子更大限度地发挥主动性,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

德国人更喜欢纸质图书,认为真正的阅读源于书,而非实时消息。

他们更愿意阅读有价值的,即便是长篇大论的文章,而不是阅读那些无用的、八卦的、没有任何营养的花边消息。

德国平均每个家庭藏书近300册,人均藏书100多册。

他们认为,“一个家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

  以色列这个国家虽然很小,但在创新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以色列平均几千人就有一个公共图书馆。

以色列有句老话:

“人不能只靠面包活着。

”以色列人以此激励自己,养成了求知好学的习惯。

犹太人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得到了丰厚的回报,犹太民族不仅涌现出的科学家多,而且拥有亿万家财的富贾巨商也居于世界各民族之前。

在美国,屈指可数的亿万富翁中,犹太人就占了一半之多。

许多人把犹太民族称为善于学习,积极思考的民族。

(摘编自人民网)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信息时代,大部分经典畅销书都已有其电子版本,但仍有读者愿意购买纸质图书,数字化阅读方式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阅读方式。

B.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全民阅读”,多次倡导,希望能够让全社会更重视读书,让人们获得更多的幸福感,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C.苏轼认为阅读时不必追求所有的问题都弄懂,只就一个目标或问题进行探究,日积月累必有收获,他还强调读书应注重独立思考。

D.犹太人善于学习,积极思考,养成了求知好学的习惯。

这种学习精神让他们受益匪浅,美国亿万富翁中犹太人占多数与此不无关系。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各类书籍品种随时代发展而日益丰富,虽然人们习惯于畅游互联网,但绝大多数人的阅读方式还是以纸质图书为主。

B.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对阅读有不同的选择,这与他们的人生阅历和生活需求有关,如00后的阅读就与学业关系较紧密。

C.二战后德国人注重阅读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倡导快乐阅读。

他们喜欢阅读纸质书籍,也喜欢阅读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章。

D.叶圣陶提倡的"整本书阅读"既能练习精读,又能练习速读,所以他强调学生在中学时专心只读几本书就能养成读书的能力。

9.你觉得怎么样才能达到“全民阅读”?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唐文若,宇立夫,眉山人。

登进士第,分教潼川府。

给事中勾涛荐自代,诏赴行在所,高宗特旨通判洋州。

洋西乡县产茶。

使者韩球将增贼以市宠,园户避苛致转徙,饥馑相藉,文若力争之,赋选不增。

再通判遂宁府。

会大水,民多漂死,文若至城上,发库钱募游者,振活甚众。

又力请于朝,除田租二万一千顷,筑长堤以捍水势,自是无水患。

秦检死,上访蜀士于魏良臣,以文若对。

二十六年,以光禄丞召,改秘书郎,为《文思藏》以献。

自桧主和,朝论讳言兵,故文若以此风焉。

迁起居郎。

将命以室制时有为宣和执政请思为司速凌哲所弹文若喜其直作《禾黍诗》以美之侍御史周方崇以为讥已勒文若狂诞出知邵州。

上屡为近臣言唐文若无罪,可改近郡。

知饶州,兴学宫。

余干尝有剧盗,巡尉不能制,文若遣牙兵捕而戮之。

加直敷文阁,移知温州。

三十一年,召为宗正少卿。

金人犯边,文若求对,首建大臣节制江上之议。

时诸将北出,捷书日闻,上下有狙志,独文若恍之,图上元嘉北伐故事。

上谕文若以创业所历艰苦及敌情反覆甚悉,文若对日:

“愿陛下深察大势,趋策之长而避其短,无循前代轨辙,则大善。

”未几,诸军退守,金主自将,淮南尽没。

诏百官延议,文若画三策,一请上亲征,二乞遣大臣劳军,三乞起张浚。

工部侍郎许尹是其言,众递列奏上之,不报。

文若寻面对,上问曰:

“今计安出,卿熟张浚否?

”曰:

“浚守道笃学,天下属望,今四十年,天不死浚岭海,正为今日。

”上矍然曰:

“援浚者多,非卿无以发此。

”数日,緩亲征之期,起浚知平江府,盖上以浚虽忠悫,喜功,将士多不附。

文若复言浚本以孤忠得众,寻改浚镇建康府,将以为江、淮宣抚使,中沮之而止。

乘舆幸江表,以起居郎兼给事中,直学士院,同群司居守。

驾还,迁中书舍人。

孝宗嗣位,张浚以右府都督江、淮军事,文若时以疾请外,除敷文阁待制,知汉州,寻改都督府参赞军事。

除知鼎州,改江州。

乾道元年卒,年六十。

追赠左通奉大夫。

(节选自《宋史•唐文若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将命以掌制/时有为宣和执政/请恩/为司谏凌哲所弹/文若喜其直/作《禾黍诗》以美之/侍御史周方崇以为讥已/幼文若狂诞/出知邵州

B.将命以掌制/时有为宜和执政请恩/为司谏凌哲所弹/文若喜/其直作《禾黍诗》以美之/侍御史周方崇以为讥已/幼文若狂诞/出知邵州

C.将命以掌制/时有为宜和执政/请恩/为司谏凌哲所弹/文若喜/其直作《禾黍诗》以美之/侍御史周方崇以为讥已/劾文若狂诞/出知邵州

D.将命以掌制/时有为宜和执政请恩/为司课凌哲所弹/文若喜其直/作《禾黍诗》以美之/侍御史周方崇以为讥己/劾文若在诞/出知邵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在所,省称“行在”。

指天子所在的地方,有时专指天子外出巡狩或巡行所到的地方。

B.改,指官职调动,是由一-种职务改为另-种职务,“改”并不强调官职是升或者降。

C.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在北伐讨魏失败后所改的年号,寓意不忘失败,从头再来。

D.江表,多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因从中原角度看,其地在长江之外,故称“江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文若执政为民。

任地方官时,他为百姓争取免除茶税田租,并积极修筑长堤以防水患。

B.唐文若进课有方。

朝中讳言用兵之时,他为文讽读:

上下盲目乐观之时,他画图警示。

C.唐文若富有谋略。

金人来犯,他建议由大臣节制江上;淮南沦陷,他又谋划出三条计策。

D.唐文若坚持举贤。

他请求皇上重用张浚,但皇上只是起用,他又不失时机地力挺张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会大水,民多漂死,文若至城上,发库钱募游者,振活甚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部侍郎许尹是其言,众递列奏上之,不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4-15题。

谢池春

陆游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

阵云高、狼烟夜举。

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

笑儒冠自来多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

漫悲歌、伤怀吊古。

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

叹流年又成虚度。

14.下列对这首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气吞残虏”“拥雕戈西戍”是作者回忆早年的军旅生活,写得极为豪壮,令人振奋。

B.下片一、二句写作者求取功名的愿望落空,被迫隐居家乡,泛舟吴楚以自我解愁消闷。

C.“望秦关何处”写大好河山没有收复,作者不禁产生了“年华虚度”的伤怀之感。

D.全词思想上始终贯穿着报效国家的主线,笔调上则以沉痛之情起,以慷慨之情结,动人心弦。

15.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将进酒》表现了李白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阁夜》中表达了杜甫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

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9分)

2018年10月28日,重庆万州发生了一起公交车坠江事件,15条鲜活生命瞬间消逝。

如此极端恶性的案件并非个例,类似的摩擦:

高铁霸座,因航班延误而大闹机场,因诊疗分歧痛殴甚至砍杀医生……剧情之夸张,烈度之大,总会让人。

四十年来,()有网友说,反腐败让干部作风为之一变,今天,我们社会也需要一场“文明革命”,所言极是。

一方面,我们需要通过以诸如诚信黑名单等方式规范规则意识,增进法制思维,让这个社会少一些规则的“无知者”、法治的“局外人”;另一方面,我们依然需要不断唤醒我们古已有之的善意与良知,用德治荡涤社会风气、推进社会文明,让身边多一些美德的“继承者”与“发扬者”。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的国家,其人格层面的养成、精神层面的蜕变,要想在短时间内完成,恐怕比GDP的增长更为困难。

上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英格尔斯的一本书在中国,书名就是“人的现代化”。

今天,在“仓廪实”之后,我们或许尤其需要思考“人的现代化”这一课题,以一场文明的革命,构建起与我们不断提升的物质文明相适应、与我们大国身份相匹配的精神文明。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们需要通过以诸如诚信黑名单等制度的方式规范规则意识,增进法治思维,让这个社会少一些规则的“无知者”、法治的“局外人”。

B.我们需要通过诸如诚信黑名单等制度规范规则意识,提升法治思维,让这个社会少一些规则的“无知者”、法治的“局外人”。

C.我们需要通过诸如诚信黑名单等制度规范规则意识,增进法治思维,让这个社会少一些规则的“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