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上犹县营前镇红旗至下陈公路工程可研报告.docx
《精品上犹县营前镇红旗至下陈公路工程可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上犹县营前镇红旗至下陈公路工程可研报告.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上犹县营前镇红旗至下陈公路工程可研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
第一章总论1
一、项目概况1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依据2
三、研究过程3
四、研究内容3
五、结论和建议4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5
一、项目建设必要性5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6
第三章区域概况及建设条件7
一、区域概况7
二、建设条件8
三、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9
四、主要材料用量10
第四章交通分析及交通量预测11
一、交通运输现状11
二、交通运输发展趋势12
三、交通量的发展预测12
第五章建设规模、技术标准15
一、建设规模15
二、采用的规范、标准15
三、技术标准15
四、建设内容16
第六章工程建设方案17
一、设计原则17
二、设计依据17
三、工程设计方案18
四、主要工程量汇总23
第七章环境保护24
一、概述24
二、社会环境影响评价25
三、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26
四、环境空气影响的评价27
五、环境噪声影响评价28
第八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31
一、投资估算31
二、资金筹措33
第九章效益评价34
一、国民经济效益34
二、社会效益41
三、环境效益42
四、效益评价结论42
第十章节能节水措施43
一、设计依据43
二、燃油节约43
三、节水措施43
第十一章劳动安全设施44
一、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分析44
二、安全措施方案44
第十二章项目组织与实施方案45
一、建设工期安排45
二、实施方案46
三、招投标方案46
第十三章风险分析49
一、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识别49
二、风险程度分析49
三、防范和降低风险措施49
第十四章结论和建议51
一、结论51
二、建议51
第一章总论
1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上犹县营前镇红旗至下陈公路改建工程
2、建设地点:
位于上犹县营前镇,拟建公路起点于营前镇象牙村红旗组,经象牙村群星组、沙田组,蛛岭村早禾组,终于蛛岭村下陈
3、建设性质:
新建
4、建设期限:
1年
5、建设规模及内容:
路线全长3.373公里,路基宽6.5米、路面宽4.5米,主要建设内容为路基、桥涵、路面工程、排水等。
6、估算总投资
估算总投资为452.726万元。
其中:
工程费用363.7115万元;其他费用50.6552万元;预备费用37.381万元。
7、资金筹措:
资金筹措方案为:
争取国家以工代赈资金310万元
地方自筹142.726万元。
8、效益预测:
本项目建成后,其社会效益十分明显,彻底解决了当地村民出行难、上学难、看病难、运输生产资料难的问题,同时公路两边的农田耕作生产提供便利。
项目建设期间利用当地的劳力和地材使当地居民直接受益。
项目效益费用比(EBCR)为1.81,经济净现值为(ENPV)为132.34万元﹥0,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为12.8%﹥Ic=8%,动态投资回收期为14.71年。
项目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较好。
2二、项目可行性研究依据
1、上犹县营前镇人民政府“上犹县营前镇红旗至下陈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的有关要求。
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
1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发改投资[2006]1325号)(第三版)
13、调查收集的相关区域的社会经济、交通运输及自然条件等资料。
3三、研究过程
根据上犹县营前镇人民政府“上犹县营前镇红旗至下陈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我单位抽调了主要技术骨干组建项目组进入现场,进行了路线、水文、气象、地质等情况的勘测和调查,收集和调查了路线影响区域内的交通运输量、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乡镇规划和公路交通的发展状况,并广泛征求了上犹县相关部门及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有关意见。
通过实地勘测调查、发展预测、方案比选、综合评价,于2010年7月编制完成《上犹县营前镇红旗至下陈公路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4四、研究内容
根据有关规定的内容和深度要求,进行可研报告编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调查研究项目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城镇道路与交通、乡村建设的现状和建设条件。
(2)综合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研究工程方案。
(4)对项目进行环境评价。
(5)确定工程建设阶段划分和进度计划安排设想。
(6)计算主要工程数量,进行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
(7)提出资金筹措方案
(8)提出结论性评价和推荐方案的意见,工程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5五、结论和建议
1、可研结论
本工程建设规模恰当,建设方案可行,估算投资总额基本合理,项目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较好。
因此,项目是可行的。
2、建议
⑴拟建项目除上级补助拨款外,主要是由地方筹资建设,建设项目资金缺口大,希望上级各部门对该项目的建设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作为本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加强资金筹措,积极主动地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使该项目早日建成通车。
⑵建议设计阶段,对道路平面、纵断面线形作进一步优化,保证道路建设既经济又合理,同时对相关道路交叉口、涵洞位置作进一步优化,保证交通组织顺畅。
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交通环境。
⑶建议及时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抓住有利的施工季节完成基路工程。
⑷施工时应做好安全、环保工作,合理安排施工次序,尽量减少对农田水利设施和植被的破坏。
路基施工严格控制在红线范围内。
⑸应按基建程序,选配好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工程的建设任务。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一、项目建设必要性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由于长期投入不足,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无论是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还是农民的致富,都离不开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红旗至下陈公路横跨象牙、蛛岭二个村16个组5400余人,辐射受益人口达1.6万人,该公路的开通可彻底解决当地群众出行难、运输生产资料难等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提升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因此,建设本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2、路网建设发展的需要
营前镇为上犹西部中心镇,建设红旗至下陈公路改建工程必将加强营前镇与象牙、蛛岭村一带的交通联系,增强了路网功能,使该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完善,可部分缓解圩镇的交通压力,是圩镇交通更加畅通,满足了营前镇群众物质、文化交流的需要,是当地政府和群众多年的宿愿。
3、改善农村耕作条件的需要
公路两边的护堤兼水利设施的完善,可使公路沿线近3200亩耕地得到有效灌溉,确保群众的增产增收;也方便了群众对公路两边农田的耕作,结束了肩挑手担的历史,减轻了群众的工作强度和劳动付出,提升经济效益。
4、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上犹县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潜力大。
但由于受到交通条件制约,该县仍然处在贫困的边缘。
项目建成后,可以提高当地的资源开发效率,带动区域乡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非技术含量较高的分项工程应鼓励当地农民投劳,并取得报酬。
本项目的土石方工程、砌筑工程、筑路建桥所需的砂石材料等地材,可以由当地农民投劳完成,当地农民可以直接从项目中获得劳务报酬约80万元。
所以本项目是增加当地农民收入,脱贫致富的需要。
综上所述,本项目拟建非常必要,势在必行,投资拟建项目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本项目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2、有县委、县政府和镇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为本项目的成功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3、本项目建设所需的水泥、钢筋、砂、石等主要材料,当地均能生产和采购,且价格稳定。
汽车可直接运抵。
4、施工条件好,交通便利,施工所需的用水用电均能方便接入,能保证施工需要。
5、投资风险低,效益好。
综上所述,营前镇红旗至下陈公路改建工程建设是可行的。
第三章区域概况及建设条件
1一、区域概况
1、地理位置
上犹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西南部,居赣江支流章江上游,地处罗霄山脉南端东垂,北纬25°42′-26°01′,东经114°1′-114°40′。
东邻南康,南连崇义,西接湖南桂东,北毗遂川。
东西最大横距65千米,南北最大纵距52千米。
全县总面积1543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30万。
营前镇位于上犹县西部,距上犹县城46公里,总人口3.2万人,为上犹县西部中心镇。
2、社会经济状况
当地经济条件较为单一,主要以耕种为主和务工为主,中老年人在家务农,青年人外出打工,经济落后,加上基础设施差。
落后的交通条件已严重阻碍了当地经济发展。
建好上犹县营前镇红旗至下陈公路将使营前镇圩镇路网得到进一步完善,为营前镇象牙村、蛛岭村居民的出行提供便捷的道路服务,提高当地的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改善投资环境。
3、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上犹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坚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紧紧围绕“十一五”奋斗目标,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为动力,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
继续坚持把农业放在首要位置,抓住机遇拓展建设布局,依靠科技加速经济发展,在大力提高经济效益和优化经济结构的基础上,力争经济略高于全市的速度增长,全县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经济总量进入全市先进行列,综合实力达到全市中上水平。
2二、建设条件
1、自然地理条件
(1)地形、地貌条件
拟建的上犹县营前镇红旗至下陈公路位于营前镇境内与滨江至江西坳公路相接,境内以低山、丘陵为主,局部为中山及岗地。
境界东西北三面环山,重峦叠嶂,地势崛起和缓的丘陵盆地。
(2)气象条件
沿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沛,年平均气温18.8℃,年平均日照1756.2小时,年无霜期284天,年平均降雨量1497毫米,秋冬季为土方及基础设施的黄金季节。
⑶土壤、植被
上犹县属中亚热带丘陵山区季风湿润气候区,在亚热带生物群落的影响下,上犹县所形成的地带性土壤是红壤,此外还有非地带性的岩层土壤,如紫色土、石灰土等。
以及人类生产活动影响下所形成的农业土壤,水稻土和各种旱作土壤类型。
本项目沿线除经田垄地段为水稻土以外,其他均为红壤或紫色土,后者均可作为路基填土。
在水稻土上填筑路基要求填前夯实。
沿线土壤质地主要为轻壤土和中壤土,特别是附近的山地红壤,非常适用于路基填土。
上犹县位于亚热带南部,气候优越,具有植被生长的有利条件,森林植被类型多样,种属繁多;不仅有天然的植物群落,也有人工营造的半自然性的植物群落,按植被群落的不同特点,可分为常绿阔叶林、针叶林、油茶林、毛竹林4个类型。
⑷水文
上犹县境内河流密布,河流全属赣江江水系,上犹县营前镇红旗至下陈公路横跨营前镇象牙村、蛛岭村,该区域小河流流入上犹江。
通过沿线调查,项目所经河流为山区小溪流,不受大江大河的影响。
沿线地下水资源较丰富,且深度较浅,一般为13.0-4.5m。
⑸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项目所在区域的地震烈度在6度或6以下,历史上未发生超过6度的灾害性地震,所以上犹县营前镇红旗至下陈公路的设计不考虑设防。
3三、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
钢材:
可从上犹县城购进。
水泥:
可从本县或邻县水泥厂购进,但必须确保水泥符合质量要求。
木材:
上犹县盛产木材,可由当地直接提供。
沥青:
可从赣州市或九江等地购进,或由省公路局供应站供应。
中粗砂、砂砾:
本项目靠近江河边,可就近河床开采,采集方便。
碎石、块石:
附近有石料场,供运量充裕,有公路直通。
4四、主要材料用量
本项目主要材料用量:
水泥:
1575吨,中(粗)砂5628立方,碎石4782立方,钢筋40吨。
本项目建设应鼓励当地投劳,主要材料由地方解决,要重点做好材料供应工作。
第四章交通分析及交通量预测
1一、交通运输现状
上犹县交通运输网由单一的公路运输网构成,2009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539.355公里,省养公路76.249公里,县乡公路463.106公里,2009年完成公路客运量147.44万人,客运周转量9785万人公里,完成货运量134万吨,货运周转量5158万吨公里。
上犹县公路客货运输量统计资料
表4-1
年份
客运量
万人
客运
周转量
万人公里
货运量
万吨
货运
周转量
万吨公里
国内生
产总值
亿元
2003
123.48
7399
108
3179
12.2
2004
127.18
7752
111
3446
13.7
2005
131
8122
119
3736
15.4
2006
134.93
8509
120.8
4049
17.3
2007
138.98
8915
125
4390
19.5
2008
143.15
9340
129
4758
22.04
2009
147.44
9785
134
5158
24.82
增长率(%)
+3
+4.77
+3.53
+8.4
+12.5
从表4-1可以看出:
上犹县的公路客运周转量的增长速度快于货运量的增长速度;与同周期经济发展相比,公路客货运量及周转量的增长要慢于经济增长。
2009年上犹县营运载客、载货汽车发展情况见表4-2.
2008年营运载客汽车发展情况表
表4-2
车数(辆)
客位(座)
2008年
2009年
±%
2008年
2009年
±%
上犹县
110
120
10
1870
2040
9.09
2二、交通运输发展趋势
根据赣州市1996年~2020年公路网规划,到2020年,全赣州市公路网密度达28公里/万平方公里,主骨架高等级化,地县二级油路化,县乡油(砼)公路,村村通公路,以实现交通运输和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上犹公路网规划也分三个层次。
一是通过上犹县的省际公路,按照县的省际公路,这是上犹县公路网的骨架;二是连接各乡镇与各行政村的乡道,这是上犹县公路网的基础。
上犹县农村公路网布局规划是实现县到镇通三级公路标准水泥路,镇到行政村通四级标准公路,实现自然村通公路,在县际之间通二级公路,镇际之间通四级标准水泥路。
3三、交通量的发展预测
针对本项目影响区内的公路客货、运输量及公路交通量进行综合分析,公路客货运输量的统计口径难以确定,其增长情况很难如实地反映其客观实际需求,因此,通过影响区域内的客货运输量及客货汽车的拥用量来分析预测未来交通量将欠妥当,所以结合区域内历年主要经济指标,从现有公路历年交通量的观测资料采用定基法对未来交通量及运输量进行预测是较为合理的。
1、回归分析
根据现有原路交通量与上犹的社会经济指标进行相当分析,发现客运交通量与国内生产总值间的相关性最好,而货车交通量则与工农业总产值间的关系密切,就此,按交通量与国内生产总值,货车交通量与工农业总产值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两者都按直线模型变化,关系式如下:
y=ax+b
式中y-机动车交通量
x-国内生产总值或工农业总产值
a、b-个别为模型回归参数
2、弹性分析
对原路交通量不同时期的增长率进行弹性分析发现,客货车交通量增长系数有随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而递增的趋势,具体见表4-3。
弹性系数与经济
表4-3
2000~2005
2006~2010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2238
2722
客车弹性系数
1.455
1.526
货车弹性系数
1.508
1.618
注:
客车弹性系数指客车增长率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之比,货车弹性系数指货车增长率与工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之比。
3、交通量、运输量的增长率
利用上述模型,结合上犹县社会经济预测资料可基本预测出未来各年段交通、运输量的增长率,具体结果见表4-4。
客货交通量、运输量增长率(%)
表4-4
年份
客、货车交通量
客、货运量
2011~2014
12
12
2015~2019
10.5
12.3
2020~2024
9
9
2025~2031
8.9
8.9
4、交通量、运输量发展预测
本项目交通量的生成由趋势交通量、诱增交通量和转移交通量三部分组成,在充分调查分析项目所在地区社会经济与交通运输的基础上,考虑项目所在地区经济并不发达,路网也比较简单,其中趋势交通量采用间接法预测,转移交通量采用直接法预测,本项目交通量预测结果见表4-5。
表4-5
特征年
预测交通量
(辆/日)
其中:
(辆/日)
汽车
拖拉机
摩托车
其它
2011
55
36
6
8
6
2015
96
62
10
14
10
2020
155
109
16
16
16
2025
239
167
24
24
24
2031
398
279
40
40
40
第五章建设规模、技术标准
4一、建设规模
上犹县营前镇红旗至下陈公路为连接象牙、蛛岭两个村的主干道。
拟建公路起点于营前镇象牙村红旗组,经象牙村群星组、沙田组,蛛岭村早禾组,终点于蛛岭村下陈。
线路全长3.373公路,路基宽度6.5米、路面宽度4.5米。
5二、采用的规范、标准
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
6三、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
四级公路
2、设计车速:
20km/h
3、路基宽度:
6.5m,路面宽度:
4.5m
4、道路设计轴载:
标准轴载BZZ-100kn
5、路面类型:
水泥混凝土
6、平曲线最小半径:
35m
7、最大设计纵坡:
≤2.45%
8、设计排水重现期:
1年
9、路面设计使用年限:
20年
7四、建设内容
主要建设内容为上述道路的路基、路面工程、桥涵、排水等。
第六章工程建设方案
1一、设计原则
1、充分考虑行车的舒适性及安全性;
2、保证道路线型充分结合自然地形,使之达到顺畅、协调,尽可能地融入城市景观,美化城市环境;
3、满足乡村未来交通发展的需要;
4、方便施工,节约投资,使工程经济合理;
5、依照乡村对道路的要求,紧密结合农田水利规划,使规划意识能够得以充分的体现;
6、合理安排道路附属设施,使道路的功能得以充分的体现;
7、为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方便居民生活,建议对营前镇红旗至下陈公路按四级道路按标准设计。
2二、设计依据
1、上犹县农村公路规划
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
1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发改投资[2006]1325号)(第三版)
13、调查收集的相关区域的社会经济、交通运输及自然条件等资料。
3三、工程设计方案
1、道路平纵横设计方案
⑴路线走向:
拟建公路起点于营前镇象牙村红旗组,经象牙村群星组、沙田组,蛛岭村早禾组,终点于蛛岭村下陈。
路线选择的总体目标是:
满足区域公路交通运输网络的合理布局,方便群众,适应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有利于沿线地区的农业开发与发展。
与现有公路网络协调一致,有利于交通畅通和安全。
路线方案目标明确,路线走向和控制点基本确定,本拟建项目无需进行路线方案比选。
⑵纵断面设计参照公路四级标准并结合原地面标高,本着土方挖填基本平衡,纵断面线形起伏平缓、行车舒适、安全的原则进行设计。
⑶确定道路横断面形式,需要根据农村公路规划功能上的性质和作用,综合考虑满足各方面的要求。
①道路横断面综合布置原则
符合路网规划、红线宽度、道路等级、道路性质、断面形式。
设计中要考虑路拱的形式和坡度,同时还要注意道路两侧农田排水灌溉的需要,以便取得密切配合,保证雨水的排放。
避免沿路的地上、地下管线、各种构筑物等相互干扰。
在布置时,要综合考虑各种管线及构筑物间的配合和合理安排。
要与沿路各类型建筑和公用设施的布置要求取得协调。
充分发挥绿化作用,起到环境保护、交通安全和美化乡村、美化道路的作用。
注意节省建设投资、节约用地。
②道路横断面布置方案:
根据规划要求及道路服务功能,横断面布置为1m(土路肩)+4.5m(车行道)+1m(土路肩)。
2、路基
根据道路等级及沿线气候、水文与工程地质情况填方路基压实度要求应符合有关规范。
路基压实检测标准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具体要求见下表:
土路基压实度表
填挖类别
深度(cm)
土基压实度
挖方
0~30
≥94%
填方
0~80
≥94%
80~150
≥93%
﹥150
90
查阅地震区划图,上犹属自然区划Ⅳ6区,为非重点抗震防灾地区,因此道路不需要考虑抗震措施。
3、基层
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重要承载层,主要承受由面层传来的车辆荷载的垂直力,并扩散到下面的土基中。
本次设计进行了二灰碎石、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比较。
基层方案比较
方案
二灰碎石基层
水泥稳定砂砾基层
优点
初期强度能满足设计要求,后期强度较大,造价低
作为基层初期强度较高,抗水冲刷能力强,开放交通早,有利于工期要求,
缺点
抗水冲刷能力较差,开放交通迟,不利于工期要求
后期强度较小,造价较大
比选
比较方案
推荐方案
鉴于砂砾基层在当地已有许多成功经验,且砂砾可以就地取材,减少工程造价,故本项目推荐采用水泥稳定砂砾基层。
4、路面设计
⑴设计原则
①路面在设计满足项目区域交通量和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根据当地的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和交通情况,在设计年限内具有足够的承载力、耐久性、舒适性、安全性,满足农村公路运输通行要求。
②结合在该地区公路路面设计经验及施工要求,遵循道路工程新技术的发展方向,开展路面综合设计。
合理选材、方便施工、节约投资的原则,进行路面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选择经济合理、技术先进并适合该地区情况的路面结构方案。
⑵路面类型的选定
路面面层是直接承受汽车荷载作用和大气降水、温度变化影响的结构层,直接暴露于大气之中。
路面类型的选定应根据自然地理环境、工程地质条件、材料来源综合确定。
以充分发挥投资效益为前提,从建设的合理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出发,在满足技术标准要求的基础上,考虑其综合性、经济性、时间性等诸多要素。
本次做了水泥路面和沥青路面的比较。
面层方案比选表
路面
优点
缺点
比选
水泥
混凝
土路
面
1.强度高,稳定性和耐久性好。
2.年平均投资少。
3.色泽鲜明,反光能力强,有利于夜间行车。
4.摩擦系数大,且较稳定。
5.就地取材,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1.有接缝,行车稳定性比较,噪声大。
2.施工进度慢。
3.路面修复困难。
4.适应变形能力较差。
推
荐
方
案
沥青
路
面
1.无接缝,行车平稳,噪声低,震动小。
2.施工后立即开放交通。
3.养护简便,维修费用低。
4.适应变形能力较好。
5.路面灰尘少。
1.强度低,稳定性和耐久性差。
2.反光性较差,不利于夜间行车
3.摩擦系数小,易随时间下降。
4.在相同使用年限内总费用高。
5.沥青须外购,不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比
较
方
案
根据以上的路面面层方案比较,结合本地区气候特征及项目特点,次,并考虑当地的施工技术条件,推荐水泥混凝土面层为C30混凝土面层。
6、结构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