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常规之备课与上课.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028196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教学常规之备课与上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教育教学常规之备课与上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教育教学常规之备课与上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教育教学常规之备课与上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教育教学常规之备课与上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教学常规之备课与上课.docx

《教育教学常规之备课与上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教学常规之备课与上课.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教学常规之备课与上课.docx

教育教学常规之备课与上课

教学常规之---备课与上课

一、备课

(一)备课的意义

一节课能否上好不是偶然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

在备课上花一分精力,在教学里就有一分的效果。

教学是十分复杂的艺术。

教师要摸清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习惯,吃透教材,还要考虑教学目的、原则和方法,只有备好课,才能安排好教学环节,在有限的时间里,自始自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备课,教师还可能发现和弥补自己业务上的缺陷,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教师要想教好英语,自己必须先掌握好英语。

英语教师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在语音、语调上有不够准确的地方,对某句话的用法没有把握,等等,这些都应在备课时通过查阅资料或向人请教,加以解决。

常言道,“教学相长。

”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艺术的过程。

备课时,教师要编教案,考虑教学目的、原则和方法,考虑教学里可能发生的问题和各种解决办法。

经过认真思考和妥善安排,就可以在教学里处于主动地位,有板有眼地进行工作。

出现问题时,因早有准备,随时都有妥善的处理方法。

这对在教学里争取主动,保证教学质量,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理论,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二)新教师如何备课

初上讲台时要注意的问题

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以及对新老师的了解,我们发现初上讲台的新老师会出现一些雷同的问题。

第一种问题是满堂灌。

新老师总想在课堂上多讲点,总觉得自己讲得越多,学生也学得越多,结果一堂课下来,自己讲得很累,但学生还是不知道这堂课究竟讲了些什么。

讲的内容过多,学生根本来不及归纳思考,昏昏沉沉的,一点要领都没有,这叫“贪多嚼不烂,消化不良”。

第二种问题是照本宣科。

有些老师把书背得滚瓜烂熟,一堂课几乎把书本中的内容,一字不漏地在课堂上背了一遍,这样的课失去了上课的意义,老师功夫没少下,效果就不必说了,这叫“死记硬背,囫囵吞枣”。

第三种问题更为普遍,那就是不会掌握一堂课的时间。

有时候20分钟不到就没内容讲了,有时候到下课铃响了,问题还没讲完,只好压堂。

一压堂学生精力就不集中,根本听不进去你在上面讲些什么,效果很差。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

新教师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关键就在于备课!

第一、备课的步骤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认真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备好课,就能争取

工作中的主动权。

这种准备工作愈充分,主动性就愈大,教学效果就愈高。

备课一般分为五个步骤,即:

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课前备课;课后备课。

1、学期备课

学期备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览教材。

在假期里,教师就应该钻研全册教材,领会编辑意图,熟悉知识范围;明确各个单元的目的要求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掌握重点,分清主次,作出课时划分。

通览教材的作用是:

(1)可以明确教材的逻辑系统。

知道它是在什么基础上被提出来的,它又能为后面的哪些教材作好准备。

如果备一节,讲一节,不仅不能全面掌握教材的编排体系,更不能贯穿教材的内在联系。

因此。

通览教材是掌握知识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2)有助于教师讲课时分清主次,突出重点。

(3)通览教材,就可以综览全局;居高临下,给制订学期授课计划提供依据;通览教材,才能通盘安排教学进度,不致于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

(4)通览教材,就能了解教这册教材有什么困难,及早进行准备;通览教材,有利于有计划的安排学习及参考书籍;同时把需用的教具都事先准备齐全。

2、单元备课

在一个单元的教学之前,还应进行单元备课,拟出一个单元的教学计划。

单元备课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1)进一步熟悉与掌握教材内容,领会本单元编排的目的与意图,确定单元

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2)妥善地处理教材,配备习题,安排授课时数及教学步骤;

(3)根据教材重点、难点、关键,确定主次、先后、详略;

(4)以单元为单位,把讲、读、写、练、实验和实践恰当地结合起来,通盘考虑学生能力的培养。

单元备课的好处是:

(1)便于全面分析一个单元的教材,从整体出发,通盘考虑一单元的教学计划和方法。

(2)能有较充分的时间来钻研课本中的疑难问题,事先加以解决;

(3)能把备课和业务学习更好地结合起来,相互促进,不致于"临阵磨枪"。

3、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的主要任务是:

进一步熟悉教材,写出具体教案,确定课时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板书计划、课内外练习题等等。

4、课前备课

教案写好了,是不是就等于备好课了呢?

不是的。

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还得下一番"熟悉教案"的苦工夫。

那就是课前备课!

也就是说,要把讲授的内容,揣摩构思,默记熟练,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这样讲起课来,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课前备课,除了要熟记教材以外,还要备方法,备感情,备语言,备教态,备教具。

(1)备方法

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研究教法。

因为只有通过恰当的方法把学生教会,才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备课时要反复琢磨怎样形象直观,怎样布局板书,怎徉讲练结合……。

只有方法得当了,才能教得生动,学有所得。

所以,每次讲课以前,都应该把写好的教案摆在案头,想想有哪几种讲法并加以比较,选出最易于为学生所接受的一种来讲。

(2)备感情

备好思想感情也是讲好课的重要条件,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

当走进教室以前,如果自己是兴奋、愉快而且是信心百倍的,那么教师就会津津乐道,学生也会全神贯注,讲课的效果就高。

反之,或者由于教师对教材体会不深而缺乏信心,或是课前心情不畅,那么,课堂效果就不会理想,教室气氛也不会活跃。

所以,有经验的教师,为了使自己的感情充沛、心情偷快,上课前,总要收收心(可能杂事分心,收起来),养养神(回忆回忆讲授内容),这样讲起课来,就能轻松愉快、精力充沛、娓娓动听。

(3)备语言

课堂讲授是一种艺术。

课堂教学无论采用哪一种形式,都离不开语言。

因此,教师必须充分重视语言技巧。

一位教师虽然有着极为渊博的知识,但如果他不能通过鲜明、准确、精练、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学效果也不会好。

因此,要善于选择最中肯、最精确、最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所要讲授的内容。

言语素养:

农村骂人

(4)备教态

讲课时的姿态、动作是表达语言时的重要辅助形式。

教态生动活泼、大方自然,就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深刻领会所学的知识。

如果讲课时,教态生硬死板,没有什么手势,或者姿势很不自然,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无精打采。

因此,教师讲课前,应该认真选择自己讲课的姿态、表情和手势,研究如何掌握得体的教态。

为了更好地改进教法,选择语言,备好教态,课前试讲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试讲不一定要人听,也不一定非讲出声音来,利用早晨散步时间边走边讲,或者在黑板面前默讲一遍。

这对于熟悉教材,改进教法,发现问题,弥补漏洞,都有很大的作用。

如果有机会能在其他教师面前先试讲一下,那就更好了。

如:

《十里长街送总理》

(5)备教具

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如何利用教具。

使用教具,可使讲授内容更加生动活泼、形象易懂,学生也会更加兴致勃勃、全神贯注,同时又可节省教学时间。

对于需要演示的实验和学生的实验,教师必须预演一遍。

最好是用正确的和不正确的操作方法各做一次,把实验中可能产生的现象搞清楚,可能出现的问题想周到。

对于实验用的药品,事先要进行周密地检查,以免临时发生了问题,措手不及。

总之,课前准备充分,课堂秩序就会有条不紊,教学时间也会相对充裕。

所以,很多教师都十分重视搞好课前备课工作。

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无不如此。

一位有三十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说:

"我备好了课,还有最后三道'工序,:

前一天,默演讲稿,组织语言,理清线索,备全教具;前一小时,澄清过滤,去粗取精;临上课前十分钟,还要在脑子里重温一遍。

"有的教师对于一两句话,也一改再改,直到语言精粹,概念清晰,方才罢休。

从而使他们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超尘脱俗。

5、课后备课

梅兰芳的琴师徐兰源曾经谈到:

'梅兰芳"在香港演出时,每当戏散人尽回到寓所,大家都忙着吃饭休息,他却不声不响地在那里静默沉思,起初我以为他累了,就不去惊动他,后来接连几日晚上都是如此,我心里便纳闷,是不是身体不爽哩?

一天晚上我对他说:

'兰芳,这一趟完事后,回京好好休息几天。

'他睁开眼微笑着说:

'你以为我病了吗?

不是的。

我有个习惯,演完一场戏以后,必须再默演一次……。

'谈到这里他诙谐地说:

'别人演一次,我要演二次甚至三次。

'从此以后,每当他默思过后,我们三五个人的话匣便又打开了,从剧本的结构到唱腔与表演,甚至一个锣鼓牌子的运用。

整个一场演出,从头到尾,无所不谈,并且非谈到尽兴不止。

从而也得出了加工修改的具体措施,几十年来,只要有演出,这个小小的艺术讨论会从未间断,有时边谈边改,彻夜不眠。

教学工作也是一样,必须善于课后总结,也可以说是课后备课。

有些教师以为讲课是备课的结束,讲完了课就万事大吉。

不是的。

要想真正提高教学水平,搞好课后备课乃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这是由于:

课前备课只是教学的准备工作,不等于实际课堂效果。

真正反映教学效果的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如何。

教案写的再周全,也不可能完全符合客观实际。

教师只有在讲完课以后才会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也只有在学了以后才会发现自己的不足。

因为,教师备课备懂,只能是初步的懂;只有讲课讲懂,能使学生听懂,对教材才是真懂。

因而很多有经验的教师,在教案中都有"后记"这一项,根据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结合学生的反映,把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都记载下来,经过修订教案或改写讲稿,再拿到下一个班去讲授。

一课教材在几个班讲,就修改几个教案,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水平。

课后总结必须和调查研究相结合。

其中最宝贵的材料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意见。

教师应该随时记下这些反映,并不断加以分析研究。

不要因为经验与意见零碎、细小而等闲视之。

如此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教学质量就会不断提高。

第二、备课的过程

备课的过程是:

自备―集体备―再自备。

1、自备

备课,首先应个人钻研,独立思考。

教学活动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它需要更多的独

立劳动。

这是提高备课质量的关键一环。

认真自备,是提高集体备课质量的前提。

集体备课质量不高,往往由于自备不足。

在集体备课的时候,我们往往可以发现"空手赶集"的现象:

由于缺乏自备,于是问题不分大小,内容不究轻重,一律拿到会上研究,结果泛泛而谈,零敲碎打,所获无几。

2、集体备

集体备课的好处很多,主要有:

(1)一个人的智慧毕竟有限,对于一篇教材的理解必然有深浅之分,而通过集体研究,

就可以相互启发,集思广益。

(2)集体备课是新老教师互相学习扩彼此帮助的好形式,尤其对于培养新教师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集体备课有利于促进教师团结,形成教师集体。

经过集体研究,教师间更能相互了解、密切配合,还可统一口径,步调齐谐,从而保证同年级的教学质量。

3、再自备

集体备课后,要把集体讨论中得到的收获加以消化和巩固,还得再进行个人钻研。

因为,别人的经验再好,对自己来说,都只是间接的知识,只有通过个人钻研这个过程,才能真正为自己所掌握。

所以,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的关系是:

在个人钻研的前提下,进行集体

讨论;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再进行个人备课。

第三、备课的内容

1、备教材

教材是教师讲课,学生学习的依据。

能否正确地使用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备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钻研教材的思想内容,把传授知识同思想教育紧密结合起产。

(2)要分析教材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其前后联系,明确其来龙去

脉。

(3)要从本门学科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发,确定教学内容的目的和要求。

些教材只要求学生理解,有些教材学生必须牢固掌握;有些教材只需学生掌握一般技能,有些教材则要求学生养成熟练的技巧。

(4)分清主次,详略结合。

(5)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和特点。

以便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体现教材特点。

(6)要明确基本训练的范围、内容和方法。

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安排一个全面的和长期的训练计划。

对于每一节课的训练内容,都要明确、具体,使教师和学生都作到心中有数,便于执行。

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创造以及特殊的才能。

(7)对于习题要注意精选和分类处理。

要明确每一个例题和习题的目的性,充分发挥每一个例题和习题的作用。

(8)安排好"讲"和"练"的内容。

什么样的内容宜于讲,哪些内容适合练,在这个基础上,再考虑用什么方法讲,用什么方法练。

在内容上要注意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而在方法上要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

通盘安排好每节课讲、练的分量,以免学生负担过重。

总之,教师要求学生做的,自己要先做到;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要事先考虑好;课堂上要使用的课堂用语要事前准备好。

处处做到有备无患,才能得心应手地进行教学。

2、备重点

搞好教学,也必须善于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这就是说,要努力抓住重点。

(1)怎样确定教材重点,也就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关键的内容。

在整个教材中占

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主要包括这样三个方面: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教材重点与教学重点的关系

而教学重点则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可以么样说:

教材重点必然是教学重点;而教学重点不仅仅指教材重点。

3、备难点

切实掌握每一章节的难点,千方百计地围绕重点来突破难点,根据学生的困难所在,

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

什么是难点:

凡为大部分学生所难于理解、掌握、运用的知识、复杂的技能和生疏的技巧,就是难点。

(1)难点来自教材:

教材抽象。

抽象的东西就不容易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概念。

抽象的内容之所以难,主要是感性材料不足,学生理解不了。

处理这一类难点的最好方法是运用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原则,多举实例,多做演示,给学生以丰富的感性知识,化抽象为具体。

问题比较复杂,学生掌握它的规律性比较困难。

比如应用题,类型多,可用的方法也多,学生一时不易掌握其规律。

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办法,要坚持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小到大的原则。

内容相近,容易混淆或容易发生误解的知识。

解决的方法是新旧联系、反复对比,从比较中见异同,从对比中分清正误。

(2)难点来自学生

对于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由于以往知识基础不同,生活经验不同,理解能力不同,难点也会各自不同。

例如给生长在内蒙古的学生讲授棉花、甘蔗就比较难于接受。

难点不是绝对的,是要从学

生的实际出发来确定的。

只要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去,做认真的调查研究工作。

(3)难点来自教师。

由于教师本身的思想水平、业务能力不同,钻研教材的深度,教学方法的优劣,组织教学的好坏也是造成难点的一个重要因素。

4、备关键

关键是开启知识门的钥匙。

一个单元、一篇教材有许多内容,但是必有某一部分知识

起决定作用。

把这部分知识学好了,其它知识就能迎刃而解,就能打开知识之门,顺利掌握全部教材。

正如一把锁,钥匙对准了锁眼,就豁然洞开,这就是知识的关键。

诗有"诗

眼",词有"词眼"。

题有"题眼"。

5、备学生

因此老师要考虑这一节课的重、难点放哪部分处理,前半部分就是复习、练习,后半部分才讲重点不合适。

教师讲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把知识学到手。

所以要彻底改变那种只见"物"(教

材),不见"人"〔学生〕,"闭门造车"的状况。

教学和打仗一样,必须"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所谓"知己"就是教师对教材做深入的钻研,所谓"知彼",就是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

有的老师也很努力,但是教学质量总也提不高。

就是由于没有结合学生实际。

备课又备人,后者更重要。

因为课本是死的,只要下苦功多钻研几遍就容易掌握,可是备人就不然,要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讲得不多也不少,不深也不浅,既能合乎学生的接受能力,又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非下苦功不可。

6、备教法

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同样一门课程,有人教来倍受学生欢迎,一听就懂;有人教来学生意见挺多,如听天书;同一份讲稿,有人讲得绘声绘色,有人却讲得寡而无味,这与是否会"教"有很大关系。

所以,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因而,备教学方法,应该从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百花齐放,讲究实效。

7.备板书:

逻辑思路板书是教师智慧的展示,体现教师教学思路,也是整节课重点知识的体现。

英语学科教师板书起到示范作用,学生书写很成问题。

8、备作业

怎样备作业?

首先,要充分研究课文后面的练习与习题。

因为课后的习题是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

做好它,对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有很大好处。

课本上的每一道题,都有其一定的意义,为什么要安排这样的练习与习题一定要弄清楚。

其次,要"作业下水"。

所谓"作业下水"。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过河不知水深浅"龙其是新教师,更应把演算习题作为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一种"基本功"。

"作业下水",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1)只有亲自做习题,才能深刻领会教材的精神实质,发掘教材和习题的内在联系,揭示教材的规律,明确教材的深度和广度。

同时有利于充实讲授的内容。

(2)"作业下水",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基本训练。

通过认真演算,就可以深刻体会课本习题的数量、类型和难度,从而进一步确定基本训练的重点、深度和方式。

(3)通过"作业下水"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练习题自己先演算一遍,就能够知道学生将会遇会遇到哪些困难,在什么地方容易发生问题,可以在讲课时加以预防与解决。

(4)"作业下水",有利于精选习题。

教师布置的作业,所以不能切合学生实际,就是由于备课没备作业。

而"作业下水",就可以提高习题的质量,精简一些用处不大的练习与习题。

(5)"作业下水",可以减轻师生负担。

通过教师演算,就可以比较准确地估计到学生做作业需用的时间,从而使作业分量适当,学生负担合理,教师还可以根据题目难易,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而在检查与批改作业时负担也轻。

(6)"作业下水",可以把最好的解题方法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一道题往往有多种解法,教师通过亲自实践,就可以从多方而启发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就可以指导学生选择最简捷的解题途径。

同时,也不致于在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面前无所适从。

最后,应该围绕教学目的,结合学生实际,拟定一些补充练习。

我们需要自编一套切合本校实际、质量较高的习题。

这也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上课

上课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其他教学环节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围绕着课堂教学来进行的。

一、预习指导

学生预习是课前学习准备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做好教学准备的重要途径。

要指导学生预习,应该抓好以下环节:

(一)提出预习的要求。

即:

解决预习什么的问题。

(二)教给预习的方法。

即解决怎样预习的问题。

(三)预习要有检查。

二、课堂导学

(一)上课仪式整理讲桌、定定神,上课、立正精气神、师巡视全班、生坐后再巡视全班看学生状态如何。

(二)导入

导入也叫开讲,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

导入的方法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做到灵活多变,生动新颖,切不可千篇一律。

1.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即一上讲台就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后,单刀直入,由题及文,或直接阐明教学目标、各部分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程序,或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例如,揭示《草原》课题后,教师就讲:

这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访问内蒙古时写的一篇访问记,学习这一课我们不仅要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要认真学习作者如何掌握事物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变化的特点,把文章写得又生动又具体。

2.复习导入(温故导入)

这是对旧知识进行复习、提问、练习、诵唱等活动,对照新情绪,发现问题,明确学习任务的导入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在新内容与学生的有关旧知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时租用,使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入题”而“知新”。

例如学《老山界》一文后再讲《草地晚餐》,教师可用下列语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老山界》一文中我们领略了红军当年爬雪山的英雄气概,今天我们再来看一下红军过草地的壮举。

(板书:

草地晚餐)

3.直观导入

是指通过实物、模型、图表、标本、电影、电视、幻灯等的展示,使学生获得具体感受,设置问题情境的导入方法通常是在要求学生具有感性经验时采用。

例如《小壁虎借尾巴》一文的导入:

师: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小动物的画像,你们谁认识它?

(说着,从课桌上拿起一只小壁虎的图,这只小壁虎是用水彩画成动画的形象,不但不丑陋,而且显得很可爱。

尾巴做成活动的,可以摘掉)

生:

(齐惊喜地说)小壁虎。

师:

谁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动物?

生:

壁虎有毒,能让人中毒。

生:

壁虎吃苍蝇、蚊子,是人类的好朋友。

师:

壁虎虽然长得不好看,可是它吃苍蝇、蚊子,是人类的好朋友。

你们看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么了?

(将画上的小壁虎的尾巴摘掉)。

生:

哎呀,尾巴断了。

师:

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么断了?

断了以后它有怎么办呢?

今天我们学的《小壁虎借尾巴》(板书)这课书,讲的就是这只小壁虎尾巴断了以后的事。

4.故事导入法

这是教师通过对神话、传统、典故、名人趣事等作形象化的语言描述导入新课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是在学生缺乏有关事实的情况下采用,以典型事例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解决这些事例的中的问题的愿望。

采用这种方法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例如《数星星的孩子》一文的导入:

同学们,晴天的晚上,满天的星星眨着眼睛,一个小孩子仰着头望着天空,仿佛他在和星星说着知心话。

天长日久,小孩子和星星交上了朋友,有时候伸出小手指还认真地数星星呢?

奶奶对他说:

那么多星星在天上一闪一闪的乱动,你的眼睛都看花了,能数得过来吗?

小孩子说:

能看得清,看得清就数得清,你看,这颗星和那颗星总是离那么远!

爷爷过来夸他看得很仔细,又给他讲了关于星星的一些知识,听了爷爷的话,小孩子更加热爱星星了……长大了终于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今天咱们学习十一课《数星星的孩子》。

又如一位教师为帮助学生体会抽象的“词义”知识,一开始就给学生讲了一个阿凡提理发的小故事:

阿凡提为了整治一个只理发不付钱的阿訇,先是给他剃了个光头,然后在刮脸的时候,阿凡提问他:

“眉毛要不要?

”阿訇说:

“当然要!

”阿凡提就把眉毛剃下来给了他,那人虽气,但又不好怪阿凡提,因为他确实说过“要眉毛”的。

阿凡提接着又问:

“您的胡子要不要?

”那人忙说:

“不要!

不要!

”阿凡提又哗哗两刀把他的漂亮的大胡子给剃掉了,结果阿訇的头像个剥光的鸡蛋似的。

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都大笑起来,教师马上因势利导地问学生:

“阿凡提究竟玩了什么花样,让阿訇上当的?

”学生立即领悟到阿凡提是运用“要”这个词的多义性来捉弄阿訇的。

于是,课堂教学自然引到对词义的理解上了。

5.游戏导入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采用儿歌、谜语、绘画、小品、竞赛、唱歌、游戏等形式导入新课的方法。

例如教《萤火虫》一文时,可先让学生念一首儿歌:

“萤火虫,打灯笼,飞到西来飞到东,晚上飞到家门口,宝宝回家它来送。

”然后抓住学生热烈欢快的情绪趁势进入新课。

再如一位教师教学复韵母时的导入:

一上课,教师让大家做“上火车”的游戏,请一名同学擎一幅剪出的火车图片,一面跑跳,一面唱:

“火车开,火车开,挨,挨,挨,挨着次序上车来!

”(走到一名同学面前)“请您上车来!

”被邀请的同学用手搭在当火车头同学的肩上,再往前开。

全班同学则拍手帮唱。

当火车已“坐”上五位乘客时,课堂情绪异常热烈。

这时,教师叫火车停下来说:

“对!

上车就要挨着次序,这个‘ai’(板书)是由哪两个字母组成的,谁知道?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

“完全正确,‘ai’是由单韵母‘a’和‘i’组成的。

这种由两个单韵母组成的韵母,我们就叫它为‘复韵母’。

好,今天我们就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