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生态旅游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021150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生态旅游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川省生态旅游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川省生态旅游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川省生态旅游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四川省生态旅游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生态旅游业发展规划.docx

《四川省生态旅游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生态旅游业发展规划.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生态旅游业发展规划.docx

四川省生态旅游业发展规划

四川省生态旅游业发展规划

林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变革和转折时期,正经历着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以下简称《决定》)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意见》(川委发[2003]28号,以下简称《贯彻意见》),将生态旅游作为新兴产业和四川新型林业产业四大支柱之一的精神,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根据《四川省林业产业发展纲要》和《四川生态旅游发展报告》,结合我省生态旅游资源状况、产业基础、区域比较优势和旅游客源市场,特制订《四川省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一、生态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资源概况

   我省地处中国西南,是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

南北跨8个纬度,东西越11个经度。

拥有森林面积12.34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27.94%;有大熊猫等野生脊椎动物1246种,珙桐等野生高等植物10000余种;有大小湖泊1000余个,河流1400余条。

全省建有森林公园85个,自然保护区115个,野生动物园2家,大熊猫繁育基地3处,鸟语林1家,野生动物养殖场110家,野生珍稀植物培植基地8个,狩猎场9个,花卉园艺场0.5万个,城市周边和公路路旁庭院式森林观赏休闲场所1000余处。

我省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资源优势突出,原生性好,品位高,空间组合配套好,独特性显著,特别是以大熊猫为代表的生态旅游精品堪称全国乃至世界独有。

   

(二)产业现状

   1、森林公园旅游业发展加快。

我省自1989年建立第一个森林公园以来,已建立森林公园85个(其中国家级28个、省级50个),森林度假村等旅游点50余处,累计经营管理面积达到7292.72平方公里。

其中基本具备旅游接待条件的森林公园77个。

以九寨国家森林公园、海螺沟国家森林公园、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代表的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好基础设施的精品森林旅游景区正在形成。

2003年到森林公园旅游的达400多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11亿元,社会综合收入44亿多元。

   2、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稳步发展。

全省已建自然保护区115个(其中国家级13个、省级50个),保护管理面积74422.35平方公里。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省通过国际政府间合作、多边国际合作、国外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开展了生物资源保护和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相继在九寨沟、卧龙、王朗、唐家河等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试点。

目前,全省已经开展生态旅游的自然保护区达到18个,列入当地政府旅游发展规划的自然保护区达到97个。

2003年到保护区进行生态旅游的人数达到300多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近8亿元,社会综合收入达到30多亿元。

王朗、九寨沟等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产品获得了国际组织“绿色环球21”的认证,卧龙、九寨沟、黄龙等被列入省政府确定的五大精品旅游区范畴,“大熊猫故乡游”已成为我省生态旅游的核心产品。

   3、其它形式生态旅游产业成分明显增长。

一是我省一些林场、森工企业、苗圃、花圃和部份林农以及退耕还林的农户,结合自身实际,依托林业资源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接待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二是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策环境的支持,林木、林地流转的加快,民营资本明显向生态旅游产业领域扩张,纷纷投资,建设野生动物园、鸟语林、野生动物养殖场、野生珍稀植物培植基地、狩猎场、花卉园艺场和庭院式森林观赏花木休闲场所,大大丰富和满足了广大群众不断增长的生态旅游需求。

具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有万贯集团碧峰峡和欢乐谷旅游开发公司、北川县猿王洞旅游开发公司、蒲江县石象湖生态旅游开发公司及成都野生世界等,其中碧峰峡2004年接待游客达到70多万人次,仅门票收入就突破6000万元。

   (三)产业主要特征

   1、生态旅游在林业产业结构中的战略支柱地位正式确立。

《决定》首次将生态旅游纳入了林业新兴产业范畴,从国家层面确立了生态旅游在林业产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贯彻意见》和省政府印发的《四川省林业产业发展纲要》将生态旅游作为新型林业产业四大支柱之一,进一步确立了生态旅游在我省未来林业产业发展中的支柱地位。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已经成为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和任务。

生态旅游业已成为不少县、乡镇、林场的主要财源之一。

   2、传统大众旅游向生态旅游方向转变。

九寨沟、黄龙等自然保护区通过限制游客数量,“区内游区外住”,改变旅游交通模式,实行景区季节性关闭修养,采用“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开展生态旅游国际认证等手段,彻底改变了自然景区旅游的传统开发与管理理念,使景区旅游开发逐步进入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轨道。

   3、传统“小规模”生态旅游模式与本土规模型生态旅游模式并存。

在全省已经开发生态旅游的景区中,既有以王朗自然保护区为代表的“小规模旅游”模式,日平均游客数量规划在50-100人次,也有九寨沟、黄龙、瓦屋山、海螺沟等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规模型模式,其中九寨沟日游客接待量平均达到5000多人次,高峰期日接待量控制在12000人次以内。

   4、大资源与小产业矛盾突出。

我省森林面积位居全国前列,湿地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具备开展生态旅游资源条件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以及其他生态旅游载体数量大,林区面积广。

目前这些重要资源和旅游载体尚未转化成生态旅游的资本优势和产业优势,林业行业生态旅游产值占林业产业总产值的比重不到10%,占全省旅游收入的比重不到5%,生态旅游大资源与小产业的矛盾突出。

   5、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经营机制与模式多元化。

近年来,全省各地结合自身实际,采取自主开发生态旅游,以及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离”等机制,通过租赁、资源入股、合资与合作等多种开发经营模式,在推动生态旅游开发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四)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省生态旅游试点较早,而真正作为产业发展则起步较晚。

当前,面临以下主要问题:

   1、对生态旅游作为林业新型产业发展的认识不足。

由于生态旅游正式作为林业新型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不少林业部门在认识上不到位,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还没有真正被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2、投资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由于我省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大多位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欠发达的山区,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加之没有固定的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投资渠道,投入生态旅游开发资金少,因此,全省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和基础设施整体建设水平低,不少森林景区可进入性差,约三分之二的森林公园、五分之四的自然保护区尚不具备基本的接待能力,不能满足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要求。

   3、生态旅游产业化程度低,技术支撑体系与互动机制不完善。

我省旅游企业与生态旅游景区及游客之间尚没有有效地建立起“景区-旅游中介-游客市场”的互动机制,景区旅游产品和商品开发与游客需求脱节,产业链没有真正形成。

与此同时,相对应的发展管理体系、技术支撑体系也尚未建立,机制不完善。

另一方面,由于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全省生态旅游发展的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一些地方多头管理现象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态旅游的产业化发展。

当前,生态旅游资源尚无明确的资产评估标准和规范转让程序,使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在招商引资、合资、合股和合作经营中缺乏可遵循的法律依据和评估标准体系,从而使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不能客观、有效地评价生态旅游资源价值,导致以过低价格和不公平的条件出让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和经营权,使得林业资源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严重影响了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4、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缺乏。

目前在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队伍中,来自国有林场、森工企业和地方乡镇等的人员占有较高的比例,大多数人员受教育程度和整体素质偏低,开拓创新意识不足。

另一方面,生态旅游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缺乏,生态旅游开发的综合管理能力不足,经营管理水平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

   5、生态旅游营销宣传与旅游发展要求差距大。

尽管我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了生态旅游的营销宣传,但是限于宣传营销资金投入不足,宣传营销策划水平局限等原因,生态旅游的营销工作尚处于零星、分散、各自为阵的状态,不能满足生态旅游产业长足发展的要求。

   (五)发展前景分析

   1、全国生态旅游客源市场前景。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旅游入境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的年均增长达20%;2004年旅游入境10904万人次,是1978年的60倍,旅游外汇收入257亿美元,是1978年的98倍。

国内旅游亦快速增长,在1996~2004年间,旅游人数年均增长7%,人均消费年均增长12%,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4%;2004年国内旅游达到11.0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4711亿元。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国际旅游的首选目的地。

   在国内,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保障;旅游休闲逐渐成为大多数居民的普遍消费行为,这就为国内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庞大的市场基础。

根据国家旅游局制定的发展规划,到2010年,包括入境旅游、国内旅游的旅游总收入所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从1996年的3.5%提高到8%,达到1.3~1.4万亿,使旅游业发展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

   2、我省生态旅游客源市场前景。

从1996年到2004年,我省入境旅游人数与旅游外汇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为24%与19%,2004年入境旅游96.6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89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数与旅游收入年均增长分别为13%与24%,2004年国内游客11426万人次,旅游收入542亿元。

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的增长率明显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但是与全国相比,我省旅游总收入在全国所占的比重偏低,尤其是国际旅游收入在全国排名靠后,与旅游资源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

因此,将旅游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我省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还很大。

   目前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黄金时期,而我省进入生态旅游区的人数仅1100余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19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比例很小,这说明我省生态旅游尚处于发展初期,与林业大省地位及丰富资源状况极不相称。

   2004年9月,在第二届四川旅游发展大会上,省政府出台了《四川省生态旅游发展报告》,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并投身生态旅游的开发和发展,为生态旅游景区的开发和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期。

   二、生态旅游业发展总体思路

  

(一)产业发展主要依据

   四川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主要依据《决定》、《贯彻意见》、《四川省生态旅游发展报告》、《四川林业产业发展纲要》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森林公园管理办法》和《四川省森林公园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产业发展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决定》、《贯彻意见》、《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决定》和省政府《四川省林业产业发展纲要》的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和构建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的发展规划目标指引下,以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巩固为前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国家森林公园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龙头、省级森林公园与省级自然保护区为骨干,以特色旅游和主题旅游为重点,以“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严格保护,规范管理,永续利用”为总要求,大力提高生态旅游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把生态旅游建成我省新型林业支柱产业,推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产业发展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

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强调所有产业内容应符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道德规范,有助于提高生态旅游资源所在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助于保护地方传统文化并增强与社会文化之间的相互联系,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社会、经济和生态三大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生态旅游应与当地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对当地经济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要做到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和生态效益,在规划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时要努力实现三大效益的综合平衡,不能顾此失彼。

   3、可持续发展原则。

生态旅游开发比任何一种开发更应注重可持续性,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在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始终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理念,科学决定生态旅游资源的利用类型、模式、广度、深度和数量等在保护好的前提下进行有序开发,以实现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

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应注重生态旅游发展的宏观指导性,强调政府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对生态旅游发展的主导和引导作用,但不能忽视旅游作为产业发展的市场内在规律,应实行“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

   5、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期实施的原则。

考虑到旅游综合环境条件的差异,以及生态旅游对自然资源、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和消除负面影响的能力局限性,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要求规划先行,兼顾全局性、系统性与不同区域特色,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循序渐进,分期开发,逐步发展。

   6、先导示范区原则。

我省的生态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作为一种产业战略,缺乏科学、成功的模式和经验借鉴,因此有必要采取先导示范方法,先期探索建立一些开展生态旅游的示范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为全省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7、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原则。

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既要遵循市场规律,创新思维,采用多种开发模式,又要坚持依法发展管理,切实保护好生态旅游资源所有者、管理者和开发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四)产业发展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使生态旅游资源在保护的前提下,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得到科学合理的开发。

到2010年,建成国家3A级标准以上的生态旅游景区20个,年接待旅游人数达到2000万人次,生态旅游直接收入80亿元,初步建成主导产品突出、配套资源丰富、综合服务水平优良的生态旅游产业体系,使生态旅游成为我省林业生态产业乃至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五)产业发展战略

  1、分区、分类经营发展战略。

按照生态旅游的资源情况和开发条件,进行综合、系统规划,整合区域资源优势,降低区域生态旅游开发成本,谋求地区的整体联动发展和系统效益,满足全省生态、社会、经济等功能的整体配置需求。

  2、精品战略。

应充分参考国际大众旅游和生态旅游的水准,结合我省实际,尽可能地采取措施,防止粗放开发对高品位旅游资源带来的破坏。

要精心设计,打造一批生态旅游精品,树立我省生态旅游产品的整体形象和良好信誉。

   3、与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战略。

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国有林业局(森工)和国有林场停止天然林商品性采伐,职工大量富余,面临森工转产、人员分流和林区稳定的巨大压力,而这些森林经营施工区又是森林景观品位较高、生态原生性比较好、生态旅游开发潜力大的区域,把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作为国有林区的一项生态型的新兴产业大力开发,是巩固天保工程成果,分流富余人员的有效途径。

   4、社区参与战略。

建立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发展的机制,让社区在生态旅游发展中获得应有的经济收益,带动社区经济发展。

   三、生态旅游业发展总体布局与建设重点

   

(一)产业空间布局

   根据《四川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四川省生态旅游发展报告》,结合林业生态旅游资源特点,将全省生态旅游产业按照地理区域大体划分为以下五大产业区。

   1、川西平原区。

包括成都、德阳、绵阳、眉山和乐山市的21个县(市、区)。

该区自然条件最优越,人才资源最丰富,城市化水平最高,经济最发达,但同时生态旅游资源相对较少。

区内的成都市以其作为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的地位,是全省生态旅游的中转中心,是连接全省各旅游线路的枢纽。

区内已建有鞍子河、仙海湿地、鼓楼山、观雾山等4个自然保护区以及斑竹林、巍螺山、观雾山、鸡冠山、渔父村、寨子城和碧山湖等7个森林公园。

生态旅游发展的重点是森林休闲与园林花卉观光等。

   2、盆中丘陵区。

包括成都、德阳、绵阳、遂宁、南充、广安、达州、巴中、资阳、内江、自贡、宜宾、泸州、眉山、乐山和雅安市的67个县(市、区)。

该区溪河密布,气候温和,人口稠密、交通方便。

区内已建有七曲山、华蓥山、五峰山、高山、镇龙山、天马山、七星山、石城山、云台山、青峰寺、玉瞻、青山岭、长江、白牛寨、黑龙滩、九龙山、灵泉寺等32处森林公园,以及翠云廊、构溪河、倒须沟等9个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发展的重点是森林和湿地游憩、观光、休闲度假等。

  3、盆周山区。

包括绵阳、德阳、成都、雅安、宜宾、泸州、眉山、乐山、广元、达州和巴中市的38个县(市、区)。

该区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森林资源丰富,是我国大熊猫的主要分布区,也是我省生态旅游的重点区域。

区内已建有瓦屋山、米仓山、剑门关、广元天台、千佛山、云湖、都江堰、天台山、龙苍沟、二郎山、夹金山、黑竹沟、福宝等29个森林公园和唐家河、王朗、白水河、龙溪-虹口、蜂桶寨、喇叭河、马边大风顶、老君山等25个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发展的重点是大熊猫故乡游、科学考察、观光、休闲度假等。

   4、川西南山区。

包括凉山、甘孜州和攀枝花、雅安市的24个县(市、区)。

该区日照充足,干湿季节明显,森林资源丰富。

区内已建有二滩、海螺沟、泸山等6个森林公园以及冶勒、攀枝花苏铁、美姑大风顶、嘛咪泽、贡嘎山、螺髻山、泸沽湖等14个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发展的重点是观光、度假、森林疗养、科考专项生态旅游以及探险、漂流特种生态旅游等。

   5、川西高山高原区。

包括阿坝、甘孜、凉山州的31个县。

该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多样,是我省天然林资源最丰富,生态区位最重要,森林景观最独特,民族文化最浓郁的地区。

区内已建有九寨、雅克夏、措普、庆达沟等6个森林公园和卧龙、九寨沟、贡嘎山、察青松多、米亚罗、若尔盖辖曼、红原日干乔等57个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发展的重点是森林、动物、植物与湿地观光、度假、森林疗养、科考、教学专项生态旅游等。

   

(二)建设重点

   1、重点产业区建设

   五大生态旅游产业分区中富集了我省的生态旅游资源是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尤其是盆周山区、川西高山高原区的生态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多样、特色突出、品位高,应作为重中之重,全面打造,建成品牌。

  2、重点景区建设

   按照“因地制宜、分类发展”的原则,在确保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性质不变、区域完整以及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不受到威胁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和森林公园,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2004年至2010年,优先选择通达性较好的10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10个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培育生态旅游示范区(点)。

根据我省生态旅游现状条件,重点优先开展卧龙、唐家河、王朗、龙溪-虹口、蜂桶寨、若尔盖、稻城亚丁、白水河、贡嘎山、大风顶、喇叭河等自然保护区和瓦屋山、二郎山、福宝、广元天台、都江堰、千佛山、夹金山、米苍山、华蓥山、措普、海螺沟、庆达沟、雅克夏、黑竹沟等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综合开发建设。

   3、重点产品建设

   

(1)大熊猫故乡生态游。

以“卧龙中华大熊猫园”为中心,整合王朗大熊猫保护示范地、蜂桶寨-夹金山大熊猫模式标本发现地、卧龙大熊猫繁育碧峰峡基地、白水河、龙溪-虹口等35个大熊猫保护区和繁育单位的大熊猫资源、保护与科研成果、人才与设施资源,重点打造和展示“大熊猫故乡”生态游精品。

   

(2)“地球之肾”---沼泽、湖泊原生境生态游。

我省若尔盖湿地不仅以世界高原沼泽湿地引起广泛关注,同时它也是著名的黑颈鹤栖息繁殖地。

以甘孜海子山和阿坝若尔盖、红原日干乔高原沼泽湿地为代表,重点展示我省天然湿地的独特自然景观和奥秘。

   (3)动物群落、天府鸟类生态游。

以动物群落、鸟类资源和原始林富集的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为基地,展示我省种类丰富的脊椎动物、鸟类资源以及多样的生态环境景观和保护意义。

产品包括“金丝猴觅踪”、“水鹿观赏”、“野牛观赏”、“雉类(鸟)观赏”等。

   (4)花卉、观赏植物、红叶、林海雪原及原始森林生态游。

以川西高山和高原峡谷地区、川北地区等林间大草地和草原为代表,展示以高山、高原、草地综合生态景观、生态环境以及奇花异草和相关生态文化等;以红叶富集区域如米亚罗、夹金山、米仓山、雅克夏、二郎山等展示我省广大林区秋天各种美丽的复合林相景观;以川西平原温江、郫县、龙泉为中心的20多万亩花卉、盆景和省内各大、中、小城镇周边及交通干道两旁的树林、竹林等生态景观为依托的花卉盆景生态游和农家度假生态游,以瓦屋山、卧龙、王朗、海螺沟、察青松多、龙溪-虹口、四姑娘山为代表的林海雪原及原始森林生态游。

   (5)生态建设与环境科普生态游。

以具有完整的原始的森林生态系统的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为基地,向游客展示和普及森林、生态、环境、动植物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以增强游客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自觉性。

如“重走威尔逊之路”、“戴维大熊猫发现之旅”、“森林生态科普(考)游”等。

   (6)森林避暑度假与休闲疗养生态游。

以我省大部分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为基地,在夏季开展森林避暑生态游,使游客在炎热的夏日缓解高温给人体带来的不适,以增进身心健康。

   4、重点线路建设

   

(1)北环线。

旅游线路为:

成都—龙溪-虹口—卧龙—草坡—宝顶沟—黄龙—若尔盖湿地—九寨沟—勿角—王朗—唐家河—观雾山—成都;小北环线为:

成都—彭州白水河—德阳九顶山—安县千佛山—北川小寨子沟—片口—茂县宝顶沟(土地岭)—茂县干旱河谷—汶川草坡—卧龙—龙溪-虹口—成都。

   

(2)南环线。

旅游线路为:

成都—瓦屋山—峨眉山—黑竹沟—乐山美女峰—沐川川西竹海、凉风坳、黄荆—荣县金华桫椤—自贡—宜宾蜀南竹海—方山—福宝—丹山—黄荆—玉蟾—屏山老君山—成都;三山环线:

成都—蒙山—碧峰峡—周公山—瓦屋山—峨眉山—乐山大佛—成都。

   (3)西环线。

旅游线路为:

成都—都江堰—卧龙—小金四姑娘山—丹巴莫斯卡—墨尔多神山—康定金汤孔玉—木格措—泸定贡嘎山—海螺沟—二郎山(喇叭河)—碧峰峡—蒙顶山—成都;小西环线为:

成都—都江堰—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蜂桶寨—二郎山(喇叭河)—碧峰峡—蒙顶山—成都。

   (4)西南环线。

旅游线路为:

成都—木里—泸沽湖—稻城亚丁—庆达沟—康定—海螺沟—二郎山—碧峰峡—蒙山—成都或者成都—康定金汤孔玉—理塘格聂神山—海子山—扎嘎神山—稻城亚丁—德荣下拥—德荣太阳谷—木里鸭嘴—泸沽湖—西昌螺髻山—冕宁冶勒—石棉栗子坪—雅安—成都;小西南环线为:

成都—雅安—冕宁冶勒—西昌螺髻山—盐源泸沽湖—攀枝花苏铁—攀枝花二滩—成都。

   (5)东环线。

旅游线路为:

成都—翠云廊—剑门关—广元天台—水磨沟—米仓山(光雾山)—大小兰沟—镇龙山—达州五峰山—广安华蓥山—南充金城山—盘龙山—白云寨—太蓬山—遂宁灵泉寺—成都。

   5、重点项目建设

   

(1)生态旅游信息与培训中心建设。

以强化生态旅游信息收集、交流、展示和生态旅游人才培训为目的,建成全省生态旅游的电子信息平台和生态旅游人才培训中心。

   

(2)生态旅游示范基地建设。

确定九寨沟、卧龙、王朗、唐家河、蜂桶寨等五个自然保护区以及瓦屋山、海螺沟、二郎山、千佛山、广元天台等五个森林公园为四川生态旅游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