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作文训练系统.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020689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12 大小:10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作文训练系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我的作文训练系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我的作文训练系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我的作文训练系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我的作文训练系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的作文训练系统.docx

《我的作文训练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作文训练系统.docx(1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的作文训练系统.docx

我的作文训练系统

我的作文训练系统

必要的交代

这是一本很危险的书。

我深深地知道,僵化的作文训练导致的后果是什么。

这是一本很必要的书。

我清楚地明白,语文教师多么迫切地需要“作文训练系统”。

一个语文教师想要教好作文,必须具备系统的作文知识。

课程标准说,“写作知识的教学务必精要有用”,不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作文知识的教授。

这不等于说,教师可以不具备系统的作文知识。

教师恰恰要具备系统的作文知识;“课程标准”也正是把语文教师看成“具有系统作文知识的人”,才提醒语文教师,写作知识的教学要精要,不能把你肚子里的“系统知识”当成作文教学本身。

遗憾的是,每次说起语文教师要有系统的作文知识,无数的语文老师问,一个语文教师要具备的系统的作文知识有哪些。

无数没有作文知识系统的语文老师,拿着语文教师资格证,教着语文。

当年我这样做语文老师,如今很多年轻人也这样做语文老师。

其中的尴尬与无奈我感同身受。

很多的语文老师说,管老师,你写本书,我一定买来读。

那刻,我发下愿心,要整理“系统的作文知识”。

整理中我发觉,光有作文知识不行,作文知识要转化为作文训练,一个个可以拿来“用”的训练,才能对语文老师产生更直接的帮助。

于是有了这本书。

身边的一线语文老师看了初稿,说,有了它,我会教作文了。

这是我所欣慰的,也是我所担忧的。

语文教师按着一个“序列”或一个“系统”来“教”作文,麻烦会有多大,我心知肚明。

老师们希望有一个作文训练的序列或系统,是他们脑子里的作文知识、作文训练,处于空白或半空白状态。

这本小书,我希望它能对老师们的作文教学产生好的效益。

良好的愿望有时会带来恶劣的后果。

训练的序列化,几乎将无可抵挡地带来训练的机械化。

没有序列的日子里,混乱之中,还能杀出几棵“无师自通”的“好苗”;有序的“僵化”训练,会把所有的苗子,都“教”成一棵棵没有任何前景的“老苗”。

学生写作上的技法训练,应如周一贯先生讲的,“热烈的创作状态的时候,又不知道如何表达的时候”,给学生点一下,拨一下。

学生的写作兴趣已熊熊燃烧,他们想写、愿写,有一种迫切写好的愿望,这个时候,技巧训练水到渠成了。

凡是读过《我的作文教学革命》的老师都知道,我的作文教学已经完成了作文兴趣的激活、作文意志的磨练,完成了作文动力系统的构建。

《我的作文训练系统》,也就成为我的作文教学研究,继续深入的一种必然。

我这样一个“实践研究”的序,与马正平教授的观点不谋而合。

马正平教授认为,写作能力本身是个概念,是个“虚无”,它需要依附在一些“写作因子”上,才成其为能力。

这些“写作因子”按序排列为:

写作兴趣,写作意志,写作人格,写作技能。

也就是说,写作兴趣本身就是写作能力,而且是第一重要的能力;写作意志本身就是写作能力,而且是第二重要的能力。

写作技能,在写作兴趣、写作意志、写作人格之后。

我担忧的正在于此:

语文老师还没有让学生对作文充满兴趣和期待,就进行一步步的训练。

要是你的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要是你还没有使学生产生作文技能的“获得性”需要,那么,您可以把这本书放一放,您可以先阅读《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和《我的作文教学主张》。

按照拳法的套路去打架的人,一定是鼻青脸肿的那位。

为把“序列化”带来的“僵化”的恶果,降低到最低点,我将作文教学的重心,从“作前指导”后移到“作后讲评”。

学生写了作文,老师认真研读学生的作文,提出学生作文里的“亮点”,大家一起学;指出学生作文里有“缺点”,大家一起改,一起练。

这就是我的“先写后教”“以写定教”的教学理念。

它“先号脉”——研读学生作文,“再下药”——进行相关训练,我以为,这样的训练,能切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能接近、乃至达到“绿色无公害”。

您研读学生的作文,发现了一个“亮点”或“缺点”,却不知道怎样训练或指导,那么,您不妨打开这本《我的作文训练系统》,从中寻找匹配的“训练”,如此“用”下来,您会发现,您的实际训练的“序”,和书中表达的“序”,不一样,那我要深深地感谢您,您所做的,正是我所期望的。

第二轮带班,您会发现,它和您第一轮使用的“序”,又不一样,那我要恭喜您,您所做的,正是大师格罗培斯的“无序之序”。

当年,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设计的迪斯尼乐园,马上就要完工了,然而各景点之间的路径该怎样设计,还没有好的方案。

某日,格罗培斯突然要求工作人员:

“撒上草籽,提前开放”。

提前开放的半年里,草地被踩出许多小路,有宽有窄,优雅自然。

格罗培斯让人按游人踩出的痕迹,铺设了人行道。

1971年,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

格罗培斯的妙处在于,顺从游人的“实际需求”,走的是“无序之序”。

“作后讲评”的作文训练,它的妙处也在于此。

以“说话力”来说,您发现学生的作文,缺少丰富的对话,提示语简陋,说话句的形式单一,您从学生的作文中选取病例,再结合书中的知识点、训练点,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以“小学生作文常见病”来说,里面例举的各种“病”,只是“书”的写作的例子;教学中,您一定要用所您教学生作文中的病例,学生才有挠痒之快、切肤之痛。

啰嗦一遍,书中的“序”,是为写“书”而设的“序”,它是“死”的,实际的教学是“活”的,哪个内容先教、哪个内容后教,哪几节先教、哪几节后教,都需要老师从学生作文的实际出发,灵活使用。

此话实在多余,就此打住。

第一章  “心灵力”训练

第一节  敏感力

小学里,女生比男生更有作文优势吗?

答案的肯定性,可以用现实的状况来回答。

为什么?

有人说,女生乖巧、听话,比男生勤奋;有人说女生的文面干净,印象分高。

听起来有点道理,却不是很有道理。

女生总体比男生写得好,不是她们比男生努力,而是女生天生比男生敏感。

女人是感性的动物,男人是理性动物,难怪周国平说,女人做哲学既是对哲学的伤害,也是对女人的伤害。

小学作文大都写自己的情绪、情感,那团情绪、情感即作文的中心。

小学里的男生粗不拉几,不细腻,不细致,作文自然比不上女生。

老师批评小女生,小女生战战兢兢了一堂课;老师批评小男生,小男生朝老师的后背做个鬼脸,什么事都没了。

小男生和小女生,都写老师批评的事,你说,谁写得好些?

■心理活动是一种客观存在

敏感,不是眼睛看出来,也不是耳朵听出来的。

敏感来自内心。

作家都比较敏感;不敏感,作家只好在家里“作假”。

怎样的人敏感?

林妹妹那样的人;别人的一句话,能在心里掂量三天五夜的人。

每个人都有两个世界。

一个外在的,看得见、听得到的世界;一个内在的,看不见、听不到的世界。

后一个,即人的内心。

作文写得好的人,拥有两个世界;作文写不好的人,只有一个外在的世界。

教作文,不能只忙文字上的活,要使学生确认,人,还有一个广阔、丰富的“内在世界”,进而,要关注“内部世界”;关注久了,人即会敏感起来。

学生喜欢故事,不妨讲个小故事。

一位心理学专家要进行一次心理实验。

他来到一所关押死刑犯的监狱,有一位死刑犯,明天要执行死刑,征得死刑犯和监狱领导的同意,进行了如下试验:

将死刑犯关进一间漆黑的狱室里,用刀片在死刑犯的手腕静脉上,割一道口子,让血不断流出,流在一个盆里,“滴哒滴哒”地响。

第二天,心理学专家再次来到狱室,死刑犯已经死亡。

所有的表现都可以看出,他死于失血过度。

实际上,心理学专家所用的刀片,是钝的,根本没有割破死刑犯的皮肤,“滴哒滴哒”的流血声,是事先准备好的水龙头放水的声音。

死刑犯不知道这些,他以为自己的血在不断地放,他是被自己吓死的。

学生明白了,人有心理的力量,那不是迷信,而是科学。

把钢丝拉在10厘米高的平地,谁都敢上去走;把钢丝拉到10米的高空,打死你也不肯上去。

心理的力量,不神秘,不是空中楼阁。

写作文,要善于把“心理的力量”的前前后后,原原本本地写出来。

六年级学生去参观“海底世界”。

“海底世界”有一条灯光大道。

第一组同学过去后,灯光大道下的灯,亮了起来。

第二组同学一脸胆怯,不敢前行。

为什么?

灯光大道下,成千上万条毒蛇相互缠绕,昂头吐芯。

要是你在第二组,敢过去吗?

小乙,短头发,圆脸蛋,叽叽呱呱的女生,嚷道:

“我可不去,毒蛇咬死,会死得很难看的。

头顶的大灯也亮了起来,绝大多数的同学又面色从容,鱼贯而行。

为什么?

灯光大道下,有一个巨大的、透明的玻璃罩子,两侧还有透明的玻璃护栏,绝对安全。

要是你在第二组,敢不敢过去?

戊中“敢”了,丁丁仍然“不敢”。

“玻璃罩子下的毒蛇,仿真的,塑料的,现在,你敢不敢过?

”我这么一说,丁丁连连点头,敢了。

人的心理影响着人的行为,决定着人的行为。

一丁点的小插曲,人的内心也会泛出丝丝的涟漪。

你不关注新闻,美国大兵啥时候从伊拉克撤回,你自然不知道;你不关注自己的内心,内心里的一个个念头、想法,来了又去,去了又来,你自然一无所觉。

人的心理的力量不是微小的。

你关注自己的内心了吗?

■体察内在的活跃的语言

我出字谜:

一字十八口。

阿丙,文静的男生,带着眼镜,喜欢书法,字儿公正秀丽。

他稍作思考,举手回答:

“杏”字,“十八”放在一起,是“木”,上面一个木,下面一个口,连起来,一个“杏”字。

戊中,男生,活泼的男生,薄嘴唇,大虎牙,脑子转得快,他说:

也可以是“呆”字,“口”放上面,“木”放下面。

“‘十’和‘八’放在一起,有很多种放法,放上?

放左?

放右?

你选择了哪一种‘放法’?

”我抓住阿丙回答的漏隙,追问。

小乙满脸不屑:

谁会放左、放右,当我们白痴啊。

想都不用想,“八”的一撇,放在“十”的左下方;将“八”的一捺,放在“十”的右下方,成了一个“木”字。

“十”和“八”组成“木”,太简单了,想都不用想,一下过去了,溜过去了。

然而,每个人都会按小乙说的去想。

太简单,容易忽略。

写作文,要把别人忽略的想法,捕捉出来,读的人才觉得你“细腻”,你“有才”。

再出:

“一条小狗四张嘴”、“十月十日”。

前一个,大都能猜出来,我让学生将内心的想法说出来,说清楚,说出别人忽视的念头。

后一个,有难度,想不出来不要紧;要紧的是,能将想不出来的“想”,也说出来。

阿丙怎么也想不出“十月十日”。

他说:

我的第一个反应是国民党的生日。

国,不对;民,也不对;党,离十万八千里了。

十月十日,能不能像“杏”和“器”一样,组成个什么字?

“十”和“月”放在一起,不对;“十”和“日”放在一起,没这个字呀。

老师出的什么谜,难死了。

不好,有人猜出来了,我的心比马蜂窝还乱,哪还能猜出来。

不想了,等丁丁的答案吧,我倒要看看,究竟是个什么字。

猜谜,猜出答案是开心事;关注自己的内心,猜不出,也是好事。

猜不出,你有左冲右突的想法,想法、念头反而比一下子猜出来的人,更杂,更多,更丰富。

“九十九,打一字。

”不管猜不猜得出,三分钟后,写下心里想的。

戊中定不下来,见我路过,招呼我,说:

“我猜出来了。

99等于100减1,‘百’字上去‘一’,‘白’字?

“‘百’是怎么来的?

哦,数字的100,转化为汉字的‘百’。

一横怎么来的?

数字1,转化为汉字的‘一横’。

‘百’字上的一横?

‘百’字,拿去上面的一横,剩下个‘白’字。

”我把声音压得低低的,怕影响旁边的同学,“人内心的想法,快如闪电,你写不长,写不具体,不是没有写的能力,而是你没有静的能力,没能静下心来,细细地回味,那一闪而过的内心。

丁丁,小女生,瓜子脸,马尾辫,白白净净的,她猜出来了,写下了内心的想法:

九十九,什么东西啊?

九加九?

九乘九?

上面一个九?

中间一个九?

那还有一个十呢?

当风景啊?

九十九,九十九,一百,一百;一百一百,九十九,九十九……唉,九十九等于一百减一。

一百减一,一百减一,“百”缺了“一”,哈哈,想出来了,拿掉“百”字上的“一”横,一个“白”字!

慢着,别得意,再验算一遍,九十九,等于一百减一,百,拿掉上面的“一”,剩下一个“白”字,对了,肯定对了!

小乙没猜出来,内心的想法也写得很不错:

九十九打一个字?

我怎么感觉自己“老虎吃天——无从下手”呀。

像“十月十日”那样拼搭,上面“九”,中间“十”,下面“九”,那不成怪胎了吗?

要不,横着拼,“九”加“十”加“九”,没见过这字呀。

可惜没带康熙字典,或许上面有这个字。

九、十、九,加在一起,二十八,“十”和‘八’,刚说过,一个“木”,“二”“木”,两根木头,“林”?

太棒了,可是,谁能替我证明,“九十九”等于“二十八”呢?

没写好的,没将内心的“猜”写清楚的,没关系,课后,从写好的伙伴那里抄两段,抄好后,读一遍,琢磨别人怎样捕捉内心的,也有收获。

猜谜,内心有着连续不断的想法、念头;做一道应用题,内心也有着连续不断的推算、思考。

写作文,要经常回头看看自己的内心,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念头,写出来,那是非常重要的作文能力。

■捕捉内在混沌的感觉

故事往往蕴藏很多无法明说的内涵。

很久以前,上帝为每一个人准备了一份礼物,那就是“成功和快乐”。

上帝不愿人们轻易得到这份礼物,他担心得到太容易了,人们不懂得珍惜。

上帝把天使找来,商量如何把这份礼物藏到一个很难找到的地方,人必须努力、努力,才能获取成功和快乐。

一个天使说:

“我们可以把礼物深埋在地下。

上帝回答说:

“不,不能怎么做。

人们只要掘地三尺,就可以找到它们。

另一个天使建议:

“我们可以把礼物沉入黑暗的海洋深处。

上帝还是不满意:

“不,那儿也不行。

人类已经学会潜入深海的本领。

不用费力就能找到它们。

又一个天使说:

“我们可以把礼物带到雪山之顶,把它藏在那里。

上帝再一次否决了这个建议:

“不,人们最终会攀上最高的峰顶,然后把礼物带到山下。

天使们毫无办法,只好说:

“我们确实不知道把成功和快乐藏在什么地方。

天上地下,高山海洋,似乎没有什么地方,人找不到。

这时,上帝开口了:

“我想起一个地方,可以埋藏成功和快乐。

我要把这份礼物深藏在每个人自己的身上,他们永远都不会想到,成功和快乐,就藏在自己的身上和心里。

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

人的内心最丰富、最复杂、最广阔,上帝将他的礼物藏在人的心里,太高明了:

(1)人的内心丰富、复杂、广阔,黑灯瞎火,不可捉摸。

(2)人“活”在外在的世界里,人“活”在自己的眼睛和耳朵里,忘记了眼睛和耳朵之内,还有“活”在自己的心灵里。

下节语文课,老师要检查背诵情况,课间,我连作业都不写,一直在背书。

课上,我的同桌被老师抽到了。

他背得不熟,老师说,下午还要查他。

等了半天,老师也没抽到我。

第一句,“我”有什么内心的想法?

大甲,高个子,比班上最高的女生,高出半个脑袋。

大伙跟她开玩笑,哪天成了名模,别忘了我们。

大甲说,老师说要检查,“我”为什么课间一直背书?

里面有原因。

丁丁顺着大甲的话,说:

“我”肯定没有背出书来,心里一定很乱。

“‘乱’字,猜得准。

不过,单一个‘乱’字,不行,要把心里的‘乱’,细细地写下来,才是作文的高手。

”我给后面的话,划上横线,“这里呢?

“同桌背不出,‘我’背得出,却不抽‘我’,‘我’,‘我’,”阿丙一着急,小脸发红,有点口吃,“‘我’心里一定有想法。

我也经历过,希望老师抽我背,自己又不敢举手,心里很矛盾的。

男女生分两大组。

男生给第一句添“心里的想法”,女生给后面的添“心里的想法”。

写后,比一比,谁添的“内心活动”多。

学生写后,不管写得好不好,有了写的心得或困惑,我再出示范句:

课间,我连作业都不做了,一直在背书。

万一老师抽查到我,看我背得结结巴巴,批评不说,同学跟前的面子丢大了。

要是老师抽查到我会背的小节,那多好,同学跟前挣了一把脸,多光彩。

我有两个地方不是很熟,老师都有火眼金睛的,专门抽你背不出的地方。

要是抽我不会背的段落,那惨了。

快,趁课间还有几分钟,临时抱佛,“抱”得熟一点。

“万一老师抽到我……‘抱’得熟一点”,是“我”内心的盘算。

人做任何事情,都由心里发出指令,再去做。

把内心的想法捕捉出来,有条理地捕捉出来,这是作文的一项大本领。

同桌被老师抽到了。

他背得很不熟,疙里疙瘩,我听得心里直发痒,恨不得站起来帮她背。

老师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我真怕老师发脾气,老师一发脾气,遭殃的不是她一个人,大家都提心吊胆的。

幸好,老师没怎样,只说课后好好背,下午还要查她。

老师再请人背,我把手举得高高的。

老师的目光朝我扫来,我兴奋得脸都发烫,心里祈祷着,喊我喊我,我背我背。

手自信满满地往上伸。

老师的目光从我的手上掠过,到那边去了,我一下子泄了气,看来,没有表现的机会了。

哎,早知如此,课间我就不背死背活了……

添了两处内心活动,人“活”了,故事“活”了,作文“活”了。

上次的“猜谜”,只要按着心里“想”的顺序,将“想”的内容写出来,八九不离十了。

很多时候,人的内心只是一种感觉,惊恐,喜悦,生气,慈悲,哀伤,愤怒,等等。

写作文,要有一种本领,将内心的混然一团的“惊恐”或“喜欢”、“哀伤”或“愤怒”,用文字清晰地写出来;而不能“我很开心”“我很愤怒”“我很痛苦”。

我拿出气球,作文课上吹气球,好玩,兴奋。

“我吹气球有个怪脾气,不准发出声音,谁尖叫,我生谁的气。

”活动前把规则说清楚,每一个学生似乎天生地愿意接受游戏的规则,而不是作业的规则。

我把气球吹大,眼看要爆炸了,停止,给学生感受自己的内心。

走下讲台,靠近大甲的头,吹一口;靠近小乙,吹一口;靠近阿丙,吹一口;快爆破了,靠近丁丁,假吹;靠近戊中,假吹。

唬得学生们捂着耳朵,侧着身子,闪,闪,闪。

眼神朝这儿瞄一下,那儿瞄一下,小乙错以为,下一个是她;阿丙误以为,下一个是他。

也有几次“暂停”,给大家喘息的机会。

反复几次,回到大甲身边,将气球吹爆,把大甲吓得比小乙还“小”。

安静,回顾自己的内心,紧张、放松、害怕、刺激,都有;写吧。

大甲写的:

气球越吹越大,老师越吹越起劲,你看他,脸逼得通红,跟红气球一个颜色了。

老师一边吹,一边走,哈哈,走到小乙那儿了。

小乙吓得身子直往后缩。

不好,老师朝我走过来了,在我同桌那儿站住了,炫耀似的,将气球停在同桌的鼻子前。

气球越吹越大,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

同桌恨不得大喊大叫,可管老师有言在先,不能出声,谁出声,谁写检讨。

我估计,她心里一定有15个吊桶打水,哦,不,30个吊桶打水,14上,16下。

拜托,管老师,你快走开,快走开,千万别在这里爆炸,气球爆炸的威力据说也是不小的,我这个邻居也会遭殃的。

小乙写的:

管老师似乎听到了我心里的祷告,真的停止了吹气球。

我们都呼地松了一口气。

这口气刚松到喉咙口,还没来得及吐出去,管老师又吹了起来,哼,他只是吹酸了嘴巴,休息一下!

我还没有反过神来,只听得惊天动地的响声滚滚而来,“砰——”我的天啊,地震了,海啸了,老虎来了,快逃命啊。

学生一边听,一边记录自己没想到的句子,将别人的精华,“借”进自己的片段里。

■有一种内心叫推理

小时候,有篇课文《找骆驼》,印象特深,现在派上用场了。

从前,有个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他找了很多地方都没找到,心里很着急。

这时候,他看见一位老人在前边走,赶上去问:

“老人家,您看见一只骆驼吗?

老人说:

“你问的那只骆驼是不是左脚有点跛?

“是的。

“是不是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

“不错。

“是不是缺了一颗牙齿?

“对极了!

您看到它往哪儿去了?

老人说:

“那我可不知道。

商人忿忿地说:

“别骗我了,一定是你把我的骆驼藏起来了。

要不,你怎么知道得这么详细?

我请学生猜,老人会怎么说。

学生说上什么或说不上什么,不要紧,将学生的注意力收过来,将学生的好奇心勾起来,那就好。

老人不紧不慢地说:

“干嘛生气呢,听我说嘛。

刚才,我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脚有点跛。

我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

我想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

我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牙齿印,知道它缺了一颗牙齿。

至于骆驼往哪儿去了,你应该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

商人听了,照着老人的指点一路找去,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

人的脑子,经常会“不由自主”地从一个现象,推想到下一个现象。

“不由自主”到了什么程度?

连自己都不知道已经进行了“推断”“推想”。

你看了一眼天上的乌云,不由加快了步伐,那是你有了“乌云黑,大雨来”的推想。

太阳出来了,你把阳台里的衣服挂到外面,那是你有了“太阳里晒衣服,干得快,杀菌”的推理。

“推理”成一种“本该如此”的生活习惯,倒把习惯背后的“推理”给忘了。

《找骆驼》中的老人,没有存心要为商人找骆驼,他有这方面的经验,这经验自然而然地帮他完成了推理。

要是没人来问“骆驼”,一两天后,老人也就把“骆驼”给忘了。

学生内心里的各种各样的“推理”,没有一颗“留意”的心,也会不知不觉地丢失。

要让学生回到自己的内心,开启心中的“推想”之门。

课前,我拍了一小段录像:

(1)办公室的浦老师,坐第一排,离门口最近;第二位杨老师,教数学,稍胖。

第三位李老师,教英语,稍瘦,坐空调下。

(2)镜头回到门上,门上贴着一张纸,上写:

为了——不让某人冻成冰棍,请随手关门!

纸上,什么意思?

难不倒大甲:

“办公室里,某个老师很怕冷,提醒大家要随手关门。

“那‘冻成冰棍”的人,会是谁?

”办公室的几位老师,同学都认识,我又问,“写这张纸条的人,会是谁?

学生在心里头推理,判断,不能“说”,为“写”伏笔。

给足“想”的时间,再将内心的“话”,变成一句句清楚、明白的话,有条理地写下来。

请看戊中的《谁冻成了冰棍?

》:

办公室的门上,贴着一张绿色的纸,上面写着:

“为了——不让某人冻成冰棍,请随手关门!

”嘻嘻,有意思。

办公室里有三位老师:

杨老师,浦老师和李老师。

“冻成冰棍”的会是杨老师吗?

不可能,杨老师是三位老师中最胖的,胖人不怕冻嘛!

会是李老师吗?

不可能。

办公室有一架空调,李老师的座位在那台吐着热气的空调的出风口,再冷,也不会冻到她。

会是浦老师吗?

有可能。

浦老师的办公桌靠门最近,门一打开,浦老师第一个受到寒风招待。

再说,冬季长跑,浦老师跑得最起劲的,她一定怕冷。

“某人”,一定是浦老师。

这张纸又会是谁写的呢?

杨老师,他可没有时间来搞这种小玩意儿。

李老师?

不可能。

纸条是最近出现在门上的,这段时间是英语节,李老师是英语节的领军人物,她的空余时间,绝对不会比杨老师多。

浦老师写的?

大有可能!

浦老师是三位老师中最空闲的人物,从时间的角度上来讲,她最有可能写;从性格上来讲,浦老师非常幽默,她还会对学生做出开枪的手势呢!

纸条上的文字,令人开怀大笑,很符合她的性格。

再说,办公室的空调开着,开门的话,会浪费电,浦老师是出名的环保主义者,这纸条百分之百是浦老师写的!

我猜的,肯定没错。

究竟是谁写的?

戊中猜得对不对,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看”到了自己内心的“猜”“想”,用笔捕捉了下来。

我和学生一起读布鲁诺的名言:

“聪明睿智的特点就在于,只需要看到和听到一点,就能长久地考虑和更多的理解。

对于作文而言,观察只是基础,重要的是思考、推断,做一个善于思考和推断的人,笔下才会有无穷的文字,一个人看到的事情、现象可以结束,思考、推想永远不会结束,只要你愿意。

我拿出一本《福尔摩斯探案集》,推荐道:

“它会让你享受到观察后的思考、推断的乐趣。

也希望你能做一个观察后,能思考、会推断的人。

■矛盾,普遍的心理活动

多年前,有一篇高考作文,因一段内心活动,获得了高分。

怎样神奇的一笔——

灵魂深处出现了两种声音。

一个我说:

“这是司机的错,你应该去抄下他的工作证号码,投诉他!

”另一个我说:

“可是,你每天都搭乘这部车,如果司机报复,是很容易的哦!

况且,那位老人与你没有任何关系,你太多管闲事了吧?

”一个我又说:

“这是小事,但是没有人站出来指出他的错,那么他就会认为没有错,以后他就会一直这样下去的。

”对啊!

就是因为没有人肯出来指出错误,社会上才依然存在不良现象,我明白了……

小学生也能看出它“神奇”在哪里:

用两个“我”,写内心的矛盾。

作业,先玩再做、先做再玩?

上课,举手还是不举手?

排队,安静等候,还是边聊边等?

尿急,忍一忍?

向老师请假?

人,时刻处于选择中。

吃饭,吃这个菜?

那个菜?

穿衣服,这件还是那件?

只要有选择,内心就有矛盾。

人,经常处于“选择”的矛盾里。

捕捉内心的矛盾,不深奥,只是没想到;小学生也会,请看:

我跑啊跑,跑得满头大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