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桂珍五年级语文三四单元电子教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018986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4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余桂珍五年级语文三四单元电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余桂珍五年级语文三四单元电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余桂珍五年级语文三四单元电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余桂珍五年级语文三四单元电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余桂珍五年级语文三四单元电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余桂珍五年级语文三四单元电子教案.docx

《余桂珍五年级语文三四单元电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余桂珍五年级语文三四单元电子教案.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余桂珍五年级语文三四单元电子教案.docx

余桂珍五年级语文三四单元电子教案

第十册语文第三、四单元电子教案

五年级

(1)班余桂珍

第二单元作文评讲

第一课时

习作内容:

我开的小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回顾这次习作要求。

1、指导读习作

2、共同回顾习作要求

A、有条理地介绍你开的小店,叙述可能会在小店里发生的故事。

B、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叙述,做到详略得当。

三、总评这次习作情况。

本班次习作同学们都合理的想象了自己开的小店,并对小店的地点、店名、面积、装饰、经营的方式进行了描述,并想象了小店里发生的故事,基本复课本次的习作要求,但也普片存在着一些问题,就是想象的小店没有特色,太普通,不够吸引人,还有的同学写的发生在小店里故事太普通,没有写出你的经营特色。

根据习作中的具体情况,对应评讲,指出优点或缺点,并相继结合学生的交流,具体情况如下:

有几个同学语句不生动,小店里发生的事不具体。

有几个同学没有从多角度介绍小店。

有少数同学没写出小点的样子。

优秀习作:

有几个同学抓住了小店的特色,语言生动。

有几个同学想象丰富,首尾照应。

大部分同学,文章具体,条理清晰,抓住了小店的特色。

还有几个同学写的发生在小店的故事很有趣。

一般同学结尾点题,抒发了对小店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一、典型细评。

评讲优秀习作。

出示一篇优秀习作

(连亚文)

读优秀习作。

学生互评。

老师小结,指出优缺点。

评讲病文。

出示胡思为习作

出示病文

学生互评

老师总结

学生根据老师的的评语和评级标准修改自己的习作。

 

第三单元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和会认本组课文中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

4、培养主动积累语言材料的兴趣和习惯。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收集材料、提出问题、概括大意、内容借助等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指导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顺序和典型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住过灿烂的文化,学习先辈为了祖国献出生命的高贵品质。

2、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通过活动,进一步了解祖国的过去和现在,为创建和谐社会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用要素串连、问题概括、标题追溯、内容借助等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单元课时安排:

7我终于回来了2课时

8丰碑2课时

9我骄傲,我是中国人2课时

诗词诵读渔歌子1课时

语文乐园(三)5课时

7“我终于回来了”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31个词语的意思。

3、了解“立即”、“被迫”、“雄伟”、“终于”在句子中的意思和作用。

4、感受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明确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步骤,并能实际运用。

教学难点:

概括段意要明确,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是语言表述要通顺连贯。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立即”、“被迫”、“雄伟”、“终于”等词在句子中的意思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揭题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二、初读:

1、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完后,老师要提4个问题,你要答得上来。

要想答出来,你可以想一想,我可能会提哪些问题,你就可以一边读一边思考了。

2、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读悟

1、猜一猜,老师要提什么问题?

指名说,表扬积极思维的学生。

3、板书要提的问题: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痛不痛快?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敬佩不敬佩?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没有愤恨?

课文中有没有什么地方使你觉得奇怪?

4、带着问题速读课文,回答问题要有课文中的依据。

5、反馈

随机点拨

指导朗读钱学森说的一段话。

联系华罗庚的事迹和他信中的一段话。

饱含诗情齐读两段话。

联系你的敬佩和愤恨,想想钱学森回国容易吗?

那一个词集中地说明了这一点?

(终于)带着激动的心情齐读课题。

四、作业:

1、在刚才的4个问题中任选一个写一个读后所感的片断。

2、机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营救”、“过问”、“被迫”等词语的意思。

3、感受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放弃、折磨、迫害、限制、营救、过问

2、交流读后所感。

二、读悟

1、自读思考

钱学森为什么能顺利地回到祖国?

把课文中有关的句子找出来。

读一读,说说从中得到什么感受。

2、交流反馈

指名读有关句子,并用上“在……在……终于……”回答。

怎样支持?

(理解“营救”)怎样关怀?

(理解“过问”)

3、比较句子

(1)完成作业本第2题的

(2)、(3)题。

(2)讲评作业

“被迫”一词说明了什么?

“雄伟”、“终于”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4、齐读“钱学森到达北京的第二天,就带着全家人来到天安门广场。

这表达了钱学森怎样的思想感情?

5、感情朗读

选择最让你感动的句子朗读。

三、归纳主要内容

1、指导学习本单元“学习提示”。

2、归纳段意。

3、尝试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说说段落大意连成课文主要内容时作了哪些修改。

四、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4、5、6题。

2、补充完整读后所感。

板书设计7、“我终于回来了”

(钱学森)

立即决定回国 听到消息

可以放弃一切不准回国  (检查、间谍)

受到迫害  被捕、被关、折磨

限制、检查、监听

世界各国——(美国)

得到支持  中国政府和人民——关怀

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要传授知识,还要融入情感的激发。

让学生能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深入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

在本文教学中,我采用了自学提示、充分朗读、品悟语言,学生交流,合作研讨的方法,让学生感受任务的伟大,体会钱学森的拳拳爱国心,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8丰碑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词语:

“冰坨、呼啸、残酷、严峻、丰碑、恶劣、袭击、倚靠、湿润、覆盖、晶莹”等。

2、深刻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志、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教学难点:

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形象,体会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

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军需处长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2、情感: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受到爱国主义及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

3、能力:

感情朗读,体会文中含义;勾、画、标、注重点词句;质疑、解难,想象等综合能力。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情景,配乐《长征组歌》)师用低沉的声音描述:

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英雄儿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哥泣的英雄赞歌。

今天,我们将把份飞的纷飞的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去聆听发生在红军长征中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板书22.《丰碑》

生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质疑)

生围绕课题质疑,问题可能为:

什么是“丰碑”?

文中“丰碑”是指什么?

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二、新课

1、那为什么课题是《丰碑》?

同学们,要想理解好这层含义,就得好好读课文,从字里行间去体会这种感情。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自学提示:

a 勾出生字词,难读的多读几遍。

b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c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检查自学:

a认读生字词。

b解词

c这篇课文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3、自学质疑

要求: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把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a小组讨论:

每人提出自己的问题后,小组进行整理,写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大问题。

b小组汇报,归纳整理出几个大问题让学生写在黑板上。

问题1、为什么说红军队伍面临的考验是严峻的?

问题2、将军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问题3、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4、重点研读解决第一个问题a 以四人小组讨论,组长组织,争取每个成员都参与讨论,并选派代表发言。

b交流讨论结果。

主要知道学生体会“环境恶劣”“装备差”以及他们“可能遇到的困难”,并启发学生想象还有哪些“可能”?

同时相机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c、同学们想象得很合理,是啊,可能太多了,前进途中困难重重,红军所面临的考验的确非常严峻。

正因如此,将军非常担心,非常忧虑,那么,在困难面前,将军是怎么做的?

(让马)说明将军是个什么样的人?

(爱护战士,勇敢)

三、小结

在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面前,我们的将军英勇无畏。

这支队伍在前进途中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

将军思索着。

同学们也一定很想知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文。

e军需处长一心为公、舍己为人,将军被深深感动了。

只见他(出示将军敬礼的动画图,引导看图,说图。

并出示文字,比较“他敬了一个军礼”和原文的不同,体会军礼的庄严。

f此时无声胜有声,一个军礼饱含着无限的崇敬和哀悼!

(屏幕动画展示军需处长变丰碑)风更狂了,雪更大了,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生接读)

2、研读问题3

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a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

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和晶莹的丰碑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小组讨论交流。

b面对此情此景,将军还用说什么呢?

(引读最后一段)

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疑问吗?

重点理解“沉重”“坚定”和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c胜利当然属于这支队伍,二万五千里长征,解放战争的炮火,社会主义建设,抗洪抢险的第一线……历史证明,他们以钢铁般的意志经受了一次又一次严峻的考验,胜利将属于这支革命的队伍!

四、作业

如果为“丰碑”写碑文,你想写些什么?

想好后,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五、结束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重点感悟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神态、穿着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弄懂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丰碑》(板书课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丰碑》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

(课件展示画面,教师随着音乐和画面有感情地讲述)(略)

二、新课

回忆上节课未解决的问题

问题2、将军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问题3、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1、研读问题2

(课件展示要求:

用——画出描写将军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用。

标出反映将军神态变化的词语。

汇报交流:

a 将军“愣了一下”是为什么?

b将军为什么由“愣了一下”到“发怒”?

我们先看看老战士冻死时的样子。

(屏幕出示军需处长的画面和第七自然段的内容。

)引导学生读第七自然段,边读边勾画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语句,思考他为什么会有那样的神态?

c将军看到这样的情景,认为是(引读),于是他(引读)。

正当他怒不可遏时,有人小声告诉他,(学生接读)。

这时,将军“愣住了”。

“愣住了”和“愣了一下”有什么不同?

“他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在想什么?

(启发学生联想)

板书设

8、丰碑

老军需处长

一心为公舍己为人

教学反思:

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是如何读书的,怎样才是真正意义上学习。

通过读书交流讨论体验,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碰撞思想

9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要爱自己的祖国。

2、知道我国的国名、首都、国庆节。

情感:

1.产生自己是中国人的自豪感。

2.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材分析

热爱祖国教育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居“五爱”教育第一位。

从小学一年级起,就要对小学生进行热爱祖国教育。

这是道德启蒙教育中最基本的教育内容之一。

本课提出要使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热爱祖国教育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坚持不懈,反复进行,由浅入深,不断加深。

在启蒙教育阶段不可要求过高,本课按课程标准要求,只进行最低层次、最浅层次的教育,即:

“我是中国人,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本课教学应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以“爱”贯穿全课,要采用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特点的形式,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

1.给学生丰富的感性材料。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插图和照片,教师还可提供相应的挂图、幻灯、录像,使学生通过生动的直观形象材料,产生对祖国的爱,产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2.采用一些艺术形式,如唱歌、朗诵诗歌等,使学生受到情感的感染,引导学生用歌声和诗歌朗诵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本课教学的知识点较多,但在教学中要认真落实,使学生切实记住。

本课内容丰富,插图、照片也不少。

在教学中要组织安排好,使教学层次分明,结构紧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带领学生一起回到2004年的奥运会男子110米跨栏比赛场上观看刘翔夺冠的镜头。

师谈话:

或许这一瞬间、这一时刻学生已在电视屏幕上看过许多遍了,但是此时此刻一张张笑脸仍旧显得异常兴奋和生动。

问:

“每当你观看奥运会比赛时,每当看到五星红旗在奥运会场上空冉冉升起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呢?

齐读课题,对诗人进行介绍,对中国文化进行渗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新词。

三、反馈初读情况

1、指名读生字,分析字形再组词。

2,、交流词语

3、指名读全文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学生再读课文,想想:

这首是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2、学生反馈

这是一首能极大鼓舞人们爱国激情的现代诗歌,作者在诗歌的创作中,把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现代改革开放的成就结合起来,从祖国的地大物博,历史文化与近几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等多方面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营构一种既植根于深厚的生活土壤,有遨游于广阔的理想天空的现代诗风。

全诗共六节

1---2节:

分别从眼睛,肤色上界定了中国人的外貌特征。

3—4节:

每节都分为二层

第5节:

赞颂了中国近代科技突飞的结合点上,巧借几千年前的艺术------莫高窟壁画上的飞天图景,来展望中华民族的远大宏景,发出我就是飞天,飞天就是我的感叹。

四、总结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二、品味吟诵,读中悟情

悟读第1/2节

1、指明读

2、学生交流:

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作者的骄傲之情?

(引导学生抓住“宝石般”“大地般)这两个比喻来体会)

3、指名读出骄傲之情

(二)悟读第3节

感受地大物博

诗人用抑扬顿挫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犹如一幅画卷崭新在我们眼前,你看到了什么?

结合平时的知识积累,生活体验和课外查找的文字以及图片资料,相互交流,相机指导朗读相关的诗句

精美的图片,声情并茂的叙述,让我们感受收到祖国的地大物博,江山壮美,骄傲自豪的感情油然而生,难怪作者这样感慨。

畅游历史长河

A、上下五千年,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教材中列举了许多内容,你能读懂多少?

自由朗读6—14行,交流。

B、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拓展文本,再次感受作者的骄傲,自豪之情。

C、学生激情朗读第3节,感受作者作为中国人的骄傲之情。

(三)学习诗歌4、5、6部分。

1、谁来读一读诗歌第四小节(课件出示诗歌第四小节)

我是中国人——

在我的国土上,

不仅有雷电轰不倒的长白雪山、黄山劲松,

还有那风雨不灭的井冈传统、延安精神!

我是中国人——

我那黄河一样粗犷的声音,

回荡在联合国的大厦里,

回荡在奥运会赛场的上空,

当掌声把五颗金星托起,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2、同学们,长白雪山、黄山劲松他们经历无数风雨雷电,可是他们依然是那么挺拔苍劲!

当我们读到“井冈传统、延安精神”的时候,我不禁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50人的队伍,他们依靠人民群众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面对国民党一次又一次围剿,却如星星之火不断燎原,革命队伍不断壮大!

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在延安广大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的情景……

我想把这几行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我是中国人——

在我的国土上,

不仅有雷电轰不倒的长白雪山、黄山劲松,

还有那风雨不灭的井冈传统、延安精神!

3、谁再来读一读诗歌的最后四句,思考:

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生:

……

4、(CAI课件刘翔2004奥运夺冠)刘翔的胜利就是中国的胜利,昔日的东亚病夫,今天已经在奥运会的赛场上遥遥领先……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强壮的民族!

当我们的运动员在奥运会的赛场上一次次升起五星红旗、奏响义勇军进行曲时,当中国人的声音回荡在联合国的大厦里,他向世界证明: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强大的民族!

爱好和平的中国人在世界舞台上的表演一定会更加精彩!

谁再来读一读:

我是中国人——

我那黄河一样粗犷的声音,

回荡在联合国的大厦里,

回荡在奥运会赛场的上空,

当掌声把五颗金星托起,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5、此时此刻,叶老师想告诉大家一个传遍神州大地的喜讯,这个喜讯让我们的温总理兴奋、激动,彻夜难眠——我国成功地又勘测出一个10亿的石油宝藏!

谁再来读一读!

6、从你的读书声中,我仿佛听到石油工人钻油打井的豪迈情怀!

你看,他们不是把外国人预言打不出石油的地心钻出了石油吗?

引导理解:

“魂牵梦萦”。

早在几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有了飞天梦,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努力,终于在1970年4月24日,由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升上了天空,当它向全世界奏响悦耳的旋律时,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今天,神五、神六飞上了碧空蓝天,在茫茫宇宙之中,我们终于留下了自己的身影,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谁再来把下面的这一节读给大家听一听!

我是中国人,

我是莫高窟壁画的传人,

让那翩翩欲飞的壁画与我们同行。

我就是“飞天”,

“飞天”就是我,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样一首诗,随着诗人的描述再一次了解了中国,感受了中国的魅力,也感受到了诗人浓浓的爱国情怀!

四、作业。

以“我是中国人”开头,说几句话。

大家说得真好,我仿佛看到无数美丽的奇葩已经在祖国的大花园里茁壮成长。

今天我们以(结合板书)祖国的壮丽山河、悠久历史、伟大成就而骄傲,明天我们将以同学们为骄傲!

来让我们有感情地齐读全诗吧!

板书:

9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壮丽的山河

悠久历史文化

现代伟大成就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的辅助,指导学生朗读训练。

并通过对课文的品悟,理清文章条理,梳理文章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会揣摩作者情感,引领学生探究学习,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扎扎实实走一个来回。

学生的读是阅读教学的关键。

读的方向和目的要明确,通过正确的指导,学生在读中想象、品悟,深入理解,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

诗词诵读渔歌子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唐宋名家名词。

读生字:

塞箬蓑

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三、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

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

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读生字:

塞箬蓑

斜风:

微风归:

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

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

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

五、总结升华

1、请同学们自愿理解词意。

2、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大自然)

3、有感情地朗读《词两首》。

板书设计

渔歌子             张志和(词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教学反思: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在课堂中读的感情较强烈。

但部分学生缺少悟性,对文本的品味不够深入。

如何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语感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与尝试。

语文乐园(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主认读词语,在互相交流中积累词语,并弄清词语的含义。

2了解包含因果关系的复句,并会正确运用。

3积累名言警句。

4通过阅读“收集资料”,学习对于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学会为我所用。

(二)过程与方法:

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语言训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和探索知识的好方法。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关联词的作用,并能熟练运用。

教学安排:

1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习“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词。

2、指名读。

3、在小组中说说这些词语的含义。

4、全班交流,理解词语意思。

5、谈谈你发现了什么。

二.学习“读一读,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1.学生自由读句子。

2.说说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3.师讲解转折。

4用这些关联词写句子。

三.学习“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读句子,指名读。

2.你知道这些句子的意思吗?

学生交流。

3.回想句子的意思,尝试背一背。

四.学习“收集资料”

1自由读。

2说说短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3学习了这个阅读材料给你什么启发?

习作饭桌上的故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按照一定顺序表达的能力并努力做到详略得当。

2、表达具体通顺,能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3、能够修改自己的文章。

(二)过程与方法

1、课前观察了解:

课中交流、梳理所搜集的素材,独立习作,师巡视辅导:

交流习作,修改提升。

2、观察、体验生活法、合作探究法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叙事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叙事能力。

课时划分: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我们全家人快乐的吃着晚饭的时候,我为了出去玩,吃得很快,把许多饭粒在桌上,爷爷看见了,严肃的盯着我,叫我把饭给拾起来,我嫌它脏,不乐意的说:

“撒在饭桌上多脏呀!

叫人怎么吃呀!

再说我也不是故意的。

”爷爷说:

“你难道没学过《锄禾》这首诗吗?

粮食是农民伯伯冒着炎热的天气,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很不容易才得到的,难道你就这样看到农民伯伯的血汗白费吗?

以前我们吃不饱,穿不暖,过着牛马不如日子,我很小时候就要出去帮大人干活,现在你们过上幸福的日子,还不知道珍惜。

”听了爷爷的话,我满脸通红,赶紧把撒在桌子上的饭粒拾起来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