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化产业的哲学解读讲解.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018785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文化产业的哲学解读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海洋文化产业的哲学解读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海洋文化产业的哲学解读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海洋文化产业的哲学解读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海洋文化产业的哲学解读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洋文化产业的哲学解读讲解.docx

《海洋文化产业的哲学解读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文化产业的哲学解读讲解.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洋文化产业的哲学解读讲解.docx

海洋文化产业的哲学解读讲解

第2期[收稿日期]2006-03-03

[作者简介]卞崇道(1942-,男,江苏沐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浙江树人大学东第23卷第2期

2006年6月vol.23No.2Jun.,2006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JOURNALOFZHEJIANGOCEANUNIVERSITY(HUMANITIESSCIENCE海洋文化产业的哲学解读

卞崇道

(浙江树人大学,浙江杭州310015

[摘要]大海是有限的,大海又是无限的;大海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这是现代日本著名哲学家西田几多郎对大海

的哲学解读。

我们只有超越了有限与无限,才能获得形而上学意义上的二者的辩证统一;惟如此,海洋的生命才

是永恒的。

在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时代发展潮流的今天,海洋文化产业的研究也益发引起人们的重视。

海洋资源

开发追求的目标是人类与海洋共存、共生、共荣;海洋文化创造要处理好海洋文化与内陆文化、传统文化与当代

文化、中国海洋文化与世界海洋文化的关系;海洋文化产业研究则要处理好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市场竞争以

及国际合作等问题。

[关键词]海洋;文化;文化产业;海洋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G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318(200602-0001-06

APhilosophicalUnderstandingoftheMarineCulturalIndustry

BIANChong-dao

(ZhejiangShurenUniversity,Hangzhou310015,China

Abstract:

Seaislimited,alsounlimited.Seaisanintegrationoflimitationandunlimitation.ThisistheTIANJiDuoLang'sunderstanding,afamousJapanesephilosopher.Onlywhenwesurpassthelimitationandunlimitation,canwegetthedialecticalunityinthesenseofmetaphsics.Thusthesealifewilllastforever.Todaytheculturalindustryhasbecomethetrendofourtime.Theresearchofthemarineculturalindustrycomestoarousethepeople'sinterests.Thepurposeofdevelopingthemarineresourcesistolookforthepeople'sexisting,livingandprosperingtogetherwithseas.Itisnecessaryfortheestablishmentofthemarineculturetodealwiththerelationbetweenthemarinecultureandinlandculture,betweenthetraditionalcultureandthemodernone,betweenthemarinecultureofChinaandthemarinecultureoftheworld.Theresearchofthemarineculturalindustryneedstohandlesuchproblemsasitsculturalandeconomicvalue,themarketcompetitionandinternationalcooperation.

Keywords:

marine;culture;culturalindustry;marineculturalindustry引言:

凝眸大海的哲学家

记得在1995年8月下旬,笔者应邀到日本石川县金泽市河北郡宇气村参加西田哲学暑期学习班。

这个子就是日本著名哲学家西田几多郎(1870-1945的故里,为弘扬其思想,这里的西田几多郎纪念馆每年暑期举办一次哲学学习班。

该村濒临西日本海,夏季燥热多雨。

当我们报到的当天傍晚,下午4点多,组织者给我们准备了盒饭,把我们带到离村不远的海边沙滩,边席地而食,边观赏大海的晚霞。

那天天气很好,此刻正值夕阳西下,一个圆圆的大火球就在海的尽头渐渐坠落大海,海天一线,融为一体。

此时此景及其感受迄今难忘。

组织者最后才点明用意说,这里就是西田几多郎先生经常来观海的地方。

出身于滨海之村的西田对大海格外钟情,1894年西田从东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回乡求职,翌年(25岁就职于寻常中学七尾分校(是个很小的初中,这个学校离海咫尺之遥。

西田在这里任教的一年期间,

第23卷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JournalofZhejiangOceanUniversity(HumanitiesScience几乎每天都到海边,久久地凝视着大海,不肯离去。

此举引起村里一位老婆婆的好奇,过去问他:

“先生,你每天都来这里干什么?

”西田回答说:

“我在思考世界,大海真是不可思议呀!

1928年西田教授从京都大学退休后,每年夏、冬两季在镰仓度过,他的住所极乐寺姥谷离七里海滨很近,他又像年轻时代一样每天到这里散步,凝眸大海,沉静地思考,不仅写出大量哲学著作,而且还写了许多短歌,其中“镰仓杂咏”中的咏海短歌,充分体现了他对于大海的省思和至深恋情:

开天辟地远古起

碧波摇曳终未止

无垠海原引思绪

凝眸忘我不觉疲

西田一生热爱大海,是大海把他孕育成为现代日本最著名的哲学家。

谁都知道,大海先于人类而存在。

当人类降生后,是大海用自己无尽的乳汁哺育着人类成长;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无不渊源于大海。

大海与大地同为我们人类的母亲。

一、有限与无限的海洋世界

大海是有限的,大海又是无限的;大海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当年西田几多郎在七尾海边回答老婆婆的质疑时说:

“我在思考世界,大海真是不可思议呀!

”对于这一回答我是这样理解的:

先看第一句“我在思考世界”。

显然,这里首先把我即我们人类与世界作了区分,然后我把“世界”作为问题思考。

我们人类本来就是“处于世界内的存在”,为什么还要去思考世界呢?

一句话,因为我们不是平平安安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之中的。

我们处于世界之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问题会接踵而来,需要我们去面对。

不仅如此,处于世界内的我们的理想状态本身已经成为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根本问题。

晚年,西田把“作为问题的世界”定式化为以下问题,即我们生于此、活动于此、死于此的现实世界是怎样的世界呢?

在生活世界、历史世界和生死界相互重叠、相互渗透的这个世界中,我们自己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呢?

可见,思考世界也就是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生存的问题。

凝眸大海,西田从思考外部世界进而思考自身的存在。

如何

回答缘自世界的问题呢?

大海真是不可思议呀”,从西田的这句话中我们能够感觉到他在期盼大海作答。

当然这并非意味着大海能直接给予回答,而是意味着要是有何答案的话,大海会传达给我们的,那也是从世界的角度无法思考的答案。

因此,大海才那样地神奇。

上面引述的西田晚年移居镰仓后写的第一组短歌就是以大海为主题的。

其中,在前面试译的这一首的解题中,西田写到:

“我爱大海,觉得好象有什么无限的东西在涌动似的。

在一般人看来,大海只是地球上的海洋,无论它怎样辽阔,都不过是世界内的一个场所。

但是,对于西田来说却并非如此。

他从大海中所感受到的是其无限性而且是一种动态的无限,在这样的感受中才能够超越“问题不断的世界”,才能够感受到它的辽阔无边。

通过努力地思索,就能够针对“问题的世界”提出的问题,找到合适的答案。

把关于“问”和“答”的思索自觉化,便形成了“西田哲学”。

因此,我们可以说是大海给予西田关于“无限”的实感,启发他原初的哲思,是大海把他孕育成为一名伟大的哲学家。

那么,我们用大海培育的哲学家的思想反观大海时,我们首先认识到的是大海是有限与无限的统

一。

当我们说大海无边无际的时候,谁都知道那是在形容海之宽广与辽阔。

实际上,地球上的七大洋都是有其界限的。

而当我们说大海蕴藏着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时,那也是形容大海以其丰富的资源哺育着人类,但是母亲的乳汁其实是有限的,大海的资源也有取尽用竭之时。

然而,我们也可以说大海是无限的。

这主要是从生态平衡的角度说的,一是自然生态平衡,二是人为生态平衡。

如果能够做到使海因此,这种

第2期卞崇道:

海洋文化产业的哲学解读

统一表现在每一个时(时间流中的瞬间空(空间的场所点上,无限与有限都是相对意义上的,惟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才是绝对的。

因此,我们只有超越了有限与无限,才能获得形而上学意义上的二者的辩证统一。

惟如此,海洋的生命才是永恒的。

二、文化的动态理解与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由于学科立场的差异,给出的概念多得无法枚举。

在我国则大多倾向于把大文化规定为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物质、精神、制度的产品都是文化。

且不说关于文化的这种概念规定正确与否,我们从这种规定中能够明显地感受到“文化”在这里是被当作名词使用的。

比如摆在我们面前的桌子和茶杯,它在作为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的同时,还是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

又如挂在墙上的画或书法,不用说它更是艺术品,哪怕是我们住的楼房,我们购物的商店,无不可以理解为文化产品。

虽然这种理解没有错误,但是,如果我们只把文化看作是一种结果,一种静态的东西,这样的认识显然是不够的,或者说是不全面的。

我想,今天我们在理解文化时应该把文化看作动词,更着重于过程即文化形成的过程。

无庸置疑,这种过程是一种活动的动态过程。

比如一幅画,一部文艺作品或者北京正在建造的奥林匹克体育馆等,从构思(设计、创作到完成,始终贯穿着创作者的思维活动和制作活动,这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直到最终形成作品。

因此,这个作品凝聚了创(制作者在创作活动全过程中赋予该作品的全部价值和意义。

如果我们把作品看作是一个符号,那么我们在解读该符号的价值与意义时,我们单纯从符号本身来解读符号是不够的,而必须把它放入它形成的活动过程中加以理解。

即使对于已经成为历史遗产的文化,我们在解读它时也必须尽可能地再现其形成的历史时代的原貌,追溯其创作活动的全过程,尽可能准确地揭示其意涵与价值。

把文化理解为一种动态的过程之所以必要,是因为文化既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同时又是制约人的活动的一种规范。

康德论及文化的本质时说过,人应当成为他自己的导师。

因为文化是人的活动,是人创造了文化;人的本质特征在于他不仅仅是单纯地探求事物是怎样的,而且要进一步追问事物应该是怎样的。

显然,人以这种方式所要追求和确立的是一种超越实际状况的规范(文化,而这种规范一旦被确立便反制人的活动(行为。

作为一种道德义务,社会要求人们遵守文化法则。

可见,我们是通过对文化的这种动态理解去寻求,去建立一种合理的理想的文化规范(政策。

正如C.A.冯・皮尔森说:

“文化问题并不是理论思考的目的本身,对它的分析应当有助于形成一个志向并着眼于未来的文化政策。

”①

对于文化理解的另一个要点是文化的工具化亦即功能化问题。

上述对于文化的理解必然导致把文化构建作为社会发展整体战略的一环来处理,而文化的产业化趋势就是其表现。

可以说,当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定迎来文化时代。

在这样的时代,文化不仅为人们提供精神享受,而且为社会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它就是文化产业化带来的结果。

吕庆华指出:

“文化产业作为时代发展的潮流,已为世人关注,以精神生产方式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产业的勃兴,也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

②以日本为例,自1973年10月石油危机冲击之后,经济高速增长再也不能持续下去了,上游产业逐渐萧条,迫使日本寻求新的发展模式,建立新的产业结构。

其特征是产业的重心向下游产业转移。

经济学家日下公人认为,在第三产业不断的分化与集中即下游化过程中,可以把满足心理需求的文化服务和创造活动再次从坂本二郎提出的第四产业中独立出来,③为第五产业即文化产业。

在日下公人看来,文化产业的定义应该是,其一,创造某种文化;其二,销售这种文化和文化符号。

④由此定义可见文化的创造性是文化产业化的前提,而创造文化需要具有以下基本的条件:

1.雄厚的经济实力;2.国民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3.悠久的文化历史传承;4.提供大量的反思机会;5.为文化商品化服务的多种高级加工产业的存在。

⑤我认为日下公人的观点是极有价值的,他在70年代末提出的看法为其后20多年日本社会、经济、他预言:

“21还

第23卷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JournalofZhejiangOceanUniversity(HumanitiesScience是产业内环境保护费用问题,都与文化问题紧紧相连。

”⑥在25年前就能提出这一看法,不能不说是一种

远见。

三、海洋文化产业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在庞大的文化产业中,海洋文化产业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于海洋文化的研究已经有许多专业学者做出了众多业绩,其中,从哲学的视角出发研究海洋文化的成果也不少。

例如张开诚的《文化思维统

摄五位一体的现代海洋战略》,夏晓明的《哲学视野中的新“海洋文明”》等。

⑦尤其是前者从长远的战略眼

光出发,提出21世纪海洋文化研究的构想,对于我们规划具体的海洋文化产业研究具有宏观的指导意义。

这里仅就海洋文化产业研究中想到的几个问题,略陈己见。

1、人类与海洋的共生问题

其一,共生的哲学意义。

“共生”这个词并非新词,在我国一些辞书中也有,但在释义上一般都停留在生物学意义上,即意味“不同种的生物共同生活”。

在现代生物学中,“共生”进而被理解为包含异种生物间相互干涉、抗争、矛盾的思想。

即“共生”不是“和平共存”,如果原本不存在相互对立,也就不会形成“共生”关系。

但是,近20余年来,共生的概念已经逐步突破生物学领域,而被扩大并引入各个学科领域,尤其是环境问题成为世界性问题之后,共生首先被用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中,提出人与自然的共生问题;尔后又被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形成的各种共生关系中。

⑧可见,在今天我们所说的共生,其意义已经超越化,即它已经包含着我们人类在思考自身的生存、我们生存的外部环境以及二者的关系,亦即“自己与他者”的关系问题。

其二,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本质。

这里我们抛开其它的共生关系不论,仅就人与自然的共生而言,它所涉及的是如何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本质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以往的哲学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二大类,即一类是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另一类是自然中心主义的立场。

虽然生态伦理学是从批判人类中心主义开始的,但至今也没有拿出摆脱人类中心主义后令人满意的环境理论;而持自然中心主义立场的学者似有矫枉过正之嫌,其理论也招致诸多质疑。

我想在生态伦理学研究的基础上,还是应该从更深层次的形而上学的视角全面地完整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不是偏向于人类或偏向于自然的某一方。

换言之,我们要以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的新视角来认识二者的关系。

在理解人与自然的概念时,不能把二者看成是绝对对立的概念,他们只是一组相对独立的概念。

比如,人虽由自然所产生而独立于自然,但人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身体本身就是自然。

自然的概念,在近代西方认识论的框架内,它是独立于人的客体,但在日本、中国的传统思想中,自然的含义是有别于西方的,它表述的是自然而然。

近代以后我们使用的自然是nature的翻译语。

今天,我们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首先要从对人与自然的概念的反思开始,在反思的过程中,东方传统思想中有许多可借鉴的丰富的资源。

因此,我们今天要从主客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立场上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首先,自然不再是被支配的客体;相反,它是孕育我们人类的摇篮。

自然不是死物,而是充满生机的活的自然,除了我们眼睛能看到的山川草木海洋的自然外,在其背后更有我们看不到的发挥造化作用的自然,在自身中蕴涵着无限创造力的自然,正是这种本源性的自然才是我们今天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本质时所追求的新的自然概念。

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产生、成长并与之发生互动,才能构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共生的公共世界,并且在时空的经验与流逝中创造历史世界。

其三,人类与海洋的共生。

那么,人类与海洋共生的前提,是海洋的恒久存在;而海洋生命的永恒,

如我们在第一节中已经谈到的,只有保持海洋的生态平衡(一是海洋生物界自身的生态平衡,

二是通过养海等多种人为手段使海洋生态平衡,海洋的生命才能永恒。

人与大海的关系,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关在我们面对大海时,

第2期

觉。

前者是人把大海作为自己的对象物(有时表现为对立物加以认识,随着时代的演进,科技的发展,这一认识不断深化,从而揭开大海神秘的面纱,贪婪地攫取海洋宝藏,引发严重的海洋环境污染等问题。

后者的感觉是在超越了主客体分立的认识基础上产生的,即认识到不能把海洋视为被动的为人类所利用的客体,海洋本身也是活动着的生存主体,它既孕育和养活了人类,理应受到人类的关爱。

人与海洋同为二个独立的异质性的主体,二者间互为主体,又互为客体。

惟有超越二者达到辩证的统一,人类与海洋才能实现共存、共生、共荣。

2、海洋文化创造中的几个关系问题

海洋文化研究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已经取得许多成果,这种研究既为海洋文化学科建设不断提供理论内涵,同时也为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前面提到文化创造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

在海洋文化创造中,我想应该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其一,海洋文化与内陆文化。

何谓海洋文化?

专家们已给出许多界定,我赞同张开诚教授的观点,即“海洋文化是人海互动及其产物和结果,是人类文化中具有涉海性的部分”。

发生于中国沿海的海洋文化,是生活于该地域的人民长期的涉海生产实践和生活体验的结晶,是他们的海洋观(自然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的体现。

沿海居民与内陆居民自古以来就交融在一起,因此,沿海文化的发生与发展始终依存于内陆文化,即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通过其独特的文化内容与形式来体现中华文化的整体精神的。

关于这个问题已有诸多卓论,这里不再赘言。

其二,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

传统与现代一直是文化理论研究中的重要议题,在海洋文化创造中,我们同样要处理好这一组关系。

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创造出的新文化方有丰厚的底蕴;着眼于当代,其新文化方有鲜明的时代感。

二者有机的结合,新的海洋文化才有生命力。

这样的文化产业化之后才会独具魅力。

其三,中国海洋文化与世界文化。

中国的海洋文化产业首先是面向国内,但同时要努力走向世界。

片面地追求西方文化,被动地接受西方文化产业占领中国市场,甚至不惜重金购入大量无用的文化符号商品和技术,对此做法国人早已开始反思了。

中国有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连日本、韩国这样的国家都反转劣势,成为文化产品的输出国,而我们为什么不能向外出售自己创造的文化产品呢?

为此,我们要培养自己的海洋文化个性,向外宣传、输出并使世界人民喜爱它。

文化输出不会引起对方的抵抗和反感,因为文化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它会为输入国人民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享受,有助于丰富人性,提高人的素质。

因此,我国海洋文化产业的国际化是必然趋势。

3、海洋文化产业研究中的问题

其一,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

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相结合的产物,产业决定文化,文化推动产业发展。

文化产业化的产品既有文化价值,又有经济价值。

了解日本饮食文化的人都知道“寿司”(用鱼、菜、醋、盐等制成的日本式饭团是日本人最喜欢的料理之一。

它在日本的普及以至走向世界也得益于日本是水产国家。

据日下公人在《新文化产业论》中介绍,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日本沿海海产资源减少,为了继续日本人吃寿司的需要,日本渔船不得不开始远洋捕捉金枪鱼和虾。

而在美国大西洋沿岸,钓金枪鱼是人们的一种休闲消遣,钓上来的鱼都扔掉埋入沙土中了。

这时他们听说日本人出高价收购金枪鱼空运日本食用时,这一带的余暇消遣马上转变为金枪鱼产业。

如果抛弃“寿司文化”,日本远洋水产公司和美国人都会蒙受损失。

其后不久,寿司店便开到欧美的大都市,现在中国许多城市的日本料理店甚至超市里也都卖寿司了,中国人也喜欢吃了。

中国数千年的饮食文化形成了各地不同的名菜,可为什么没能像“汉堡”、

“麦当劳”、“肯德鸡”、

“寿司”那样风靡世界,为各国人所喜爱呢?

对于这个问题的反思,或许会给我们的海洋文化产业研究带来些启示吧。

其二,市场竞争。

文化产业化意味着文化产品的市场化,文化产品的创造和消费已经成为现代人重卞崇道:

海洋文化产业的哲学解读

6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JournalofZhejiangOceanUniversity(HumanitiesScience)第23卷化产品销售的竞争。

我想,在我们着手海洋文化产业开发与研究时,始终要有市场意识。

另一方面,不论国内还是国际,都要为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自由的公正的市场竞争机制。

其三,国际合作。

海洋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包含着国际竞争与国际合作两个方面。

海洋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国家整体文化的重要部分,世界各地域的海洋文化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

中国沿海的海洋文化与日本的、美国的海洋文化自然有许多不同。

国际间协作共同制作文化产品,不仅能够振兴文化产业,而且有助于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有助于寻求异文化间的共同点。

共同制作的文化产品经济收入如何,是评价该产品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要忘记文化产品的文化价值标准。

如近年来韩国许多电视连续剧在中国、日本流行,根本原因在于这些连续剧重视表现人的普遍性的感性,即缘自作品内容的文化价值。

可见,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是互为一体的。

因此,国际合作是海洋文化产业国际化的路径之一。

注释:

①C.A.冯・皮尔森著《文化战略》:

,刘利生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页。

2005年9月13日。

②吕庆华:

《文化产业兴起和发展的动力机制论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