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数学好玩精品教学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016167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数学好玩精品教学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数学好玩精品教学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数学好玩精品教学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数学好玩精品教学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数学好玩精品教学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数学好玩精品教学案含答案.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数学好玩精品教学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数学好玩精品教学案含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数学好玩精品教学案含答案.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数学好玩精品教学案含答案

校园中的测量。

(教材第74~75页)

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不同的测量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2.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学会测量实际生活中的距离。

3.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学会测量实际生活中的距离。

难点:

了解不同的测量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课件。

师: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幅校园场景的图片,说一说从图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

(课件出示教材第74页情境图)

学生可能会说:

•图中的同学们的问题都与测量有关。

•图中的同学有的想知道学校沙坑的长是多少,他们在用尺子进行测量。

•图中有的同学想知道绕校园操场走一圈,大约走多少米,从图中看,他们应该是先测量一步有多长,然后看绕操场一周有多少步,最后进行估算得出结果。

•还有的同学想知道篮球场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有的想知道小树有多高。

……

师:

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进行的主要活动——测量。

【设计意图:

由学生感兴趣的看图活动引入新课,告诉孩子们今天要研究的重点,同时图中的信息还渗透了有关测量的方法,如尺测、步测等,为新课的教学作铺垫。

1.活动任务。

师:

请看,说说今天的活动任务是什么。

(课件出示活动任务)

生:

必须要完成的任务是测量学校里的体育器材或小树大约有多高,学校操场的一圈大约有多长。

还有一个自己选择的任务,在校园里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测量任务并去完成。

师:

任务明确之后,请同学们议一议下面的问题,为实践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课件出示问题)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

•测量的主要方法有目测、尺测、步测、绕绳测量等,除了目测可以估算以外,其他方法一般都要用到尺子这种测量工具,绕绳测量还要用到绳子。

•要准备的测量工具主要是尺子,需要记录的数据就是测量任务要求的数据:

学校里的体育器材或小树的高度,学校操场的一圈长度等。

•小组内的同学分工合作,测量的至少2人;做记录的1人;还要有1人为测量人员服务,如拿测量工具等。

2.实践活动。

师:

做好准备工作,就开始分组进行测量活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注意测量时的注意事项,如起头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读数时视线要与尺子的刻度垂直,尽量避免误差等。

学生进行分组活动,测量并记录数据,填写活动记录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3.活动总结。

师:

上面的活动中,使用了哪些测量的方法?

这些方法还可以用到哪里?

生1:

步测法,在农民伯伯估测土地时经常用到。

生2:

尺测法,在生活中应用最为广泛,如测量课桌的长度、黑板的长度等。

……

师:

选择的测量工具有哪些?

在使用它们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生:

选择的测量工具主要是尺子,测量时要注意起头与0刻度对齐,尺子要放直不能歪斜,读数时视线要与尺子的刻度垂直。

师:

记录了哪些数据?

这些数据在今后什么地方可能用到?

生:

我们主要测量了校园内的一些事物并记录了相关数据,如操场一圈的长度可能在今后运动会田径比赛中用到,可能在计算操场周长时用到等。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对接生活的过程,把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经验。

学习者总是以自身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或信息体系。

由学生熟悉和喜爱的生活现实引入,并对一些生活经验进行“数学化”处理,促进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寻求验证方法。

这些鲜活的生活经验用于帮助经历、体验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简单明了,而且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的经验从一个水平上升到更高水平,实现了经验的重组,有利于生成新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后续的探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师:

在今天的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想进一步研究哪些问题?

学生可能会说:

•我学会了步测法,知道了当我们不容易直接用尺子测量较长距离的时候,可以用步测法知道大约的距离是多少。

•我知道了测量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根据实际测量的需要选取不同的测量方法。

•我还想知道有没有很好的方法,能较为准确地测量像小树这样较高的物体呢?

……

师:

在活动中,同学们有收获,还动脑筋想到了其他的问题,这样非常棒!

相信随着我们学习的深入,你们的问题一定能解决,好好学习吧!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回顾一节课的内容,既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

1.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导致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低下,不能充分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也就直接影响了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更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在设计这节实践活动课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教学事例从实际生活中选取,通过将生活具体情境数学化,进而再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拓展教学的内容,活化教学的内容,学生感受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密切联系。

2.本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出了动手实践,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这些学生学习的方式。

结果我发现他们分工十分明确,每个小组都有负责测量的同学,也有专人记录。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互相配合,共同商量测量的方法,体现了小组团结协作,共同克服困难的精神,在课上测量的过程使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A类

1.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考查知识点:

测量方法。

能力要求: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能进行实际测量。

B类

2.图中铅笔长度的测量值约是     cm。

(测量结果取整厘米数) 

(考查知识点:

测量。

能力要求:

能运用测量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4)

B类:

2.6

搭配中的学问。

(教材第76~77页)

1.运用学具摆一摆、画一画,对不同的搭配方法及过程进行比较,明确有序搭配的科学性,联系生活实际,训练有序思考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充分感受搭配中的学问。

3.在活动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及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习惯,提高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点:

运用学具摆一摆、画一画,对不同的搭配方法及过程进行比较,明确有序搭配的科学性。

难点:

学会有序搭配,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课件、帽子和裤子的图片学具。

师: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和“搭配”有关的问题,服装需要搭配,路线可以搭配,饭菜需要搭配,不同的搭配有不同的效果。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搭配中的学问”。

1.搭配服装。

师:

马戏团里的小丑要表演,想选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

可以怎样搭配呢?

请你摆一摆,说一说。

(课件出示教材第76页情境图)

学生运用学具动手摆一摆,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

谁来把自己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

学生可能会说:

•我是先选了一顶帽子,分别与裤子搭配,发现有3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然后换另一顶帽子,分别与裤子搭配,发现又有3种不同的搭配方法,这样出现了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如图所示)。

•我是先选了一条裤子,分别与两顶帽子搭配,这样有2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接着换选一条裤子,分别与两顶帽子搭配,又有2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最后选剩下的一条裤子,分别与两顶帽子搭配,有2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最后算一算,一共有2+2+2=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如图所示)。

师:

笑笑是这样表示各种搭配方法的,你能看懂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76页最下面的图)

学生进行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

你看懂了吗?

说说什么意思。

生:

笑笑是用三角形表示帽子,用正方形表示裤子,然后用连线表示所选择的帽子和裤子之间的搭配,一条连线就表示一种搭配方法。

师:

是啊,我们可以用图形代替物体进行搭配,也可以用其他的符号或字母代替物体进行搭配。

现在请同学们用字母表示帽子和裤子,试着连一连。

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

2.营养配餐。

师:

一份盒饭含有一种主食和一种炒菜,你能根据菜谱,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看看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配餐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第77页情境图一)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

把你的想法跟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可能会说:

•我用三角形表示主食,用正方形表示炒菜,先确定一种主食分别与每一种炒菜搭配,有4种不同的配餐方法;然后换一种主食,分别与每一种炒菜搭配,又有4种不同的配餐方法,所以一共有8种不同的配餐方法。

•我是用不同的字母表示主食和炒菜,先确定一种主食,分别与4种不同的炒菜搭配,这样就有4种不同的配餐方法;然后换一种主食,分别与4种不同的炒菜进行搭配,又有4种不同的配餐方法,所以一共有8种不同的配餐方法(如图所示)。

3.去动物园的路线。

师:

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有关搭配的问题,如路线搭配的问题。

你能独立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77页情境图二)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

从学校经过少年宫到动物园,一共有多少条路可以走呢?

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可能会说:

•我们可以用列举的方法,把不同搭配列举出来。

从学校到少年宫有A、B两条路可以走,而到了少年宫之后出现了C、D、E三条不同的路,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走法,就像前面的搭配服装、营养配餐一样,我们可以假定从学校到少年宫走A路,那么从少年宫到动物园可以搭配3种不同的走法:

A→C,A→D,A→E。

同样的道理,我们假定从学校到少年宫走B路,也可以出现3种不同的搭配走法:

B→C,B→D,B→E。

所以一共有6种不同的路可以走。

•也可以像搭配服装那样画图表示不同的搭配方法,结果从学校经过少年宫到动物园一共有6条路可以走。

【设计意图:

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学会有序地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

师: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

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收获,自我总结。

搭配中的学问

1.这节课要充分体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在活动中发展数学的理念,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拓展学生学习的渠道。

活动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具有层次性。

2.注重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情境的创设上体现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从学生关注的情境出发,允许不同学生有不同思考问题的方法,教师不强求统一,只要方法合理,就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努力构建积极、和谐的氛围,将会激励学生好学、乐学、善学,为学生终身的学习打下基础。

A类

1.下面是玲玲的妈妈给她准备的衣服,玲玲认为只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你认为玲玲想的对吗?

到底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画一画。

(考查知识点:

搭配问题。

能力要求:

能结合实际运用有序思考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B类

2.从下面几种花中任选三种搭配成花束,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案?

(考查知识点:

搭配问题。

能力要求:

能结合实际运用有序思考的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玲玲的想法是错误的,应该有9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B类:

2.有4种不同的搭配方案。

时间与数学。

(教材第78~79页)

1.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2.经历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的过程,体会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3.培养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重点:

经历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的过程,体会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难点:

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培养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课件。

师:

在我们的生活中,时间与数学的联系是比较紧密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时间与数学”的问题。

1.共同的休息日。

师:

奇思的父亲是火车司机,每工作3天后休息1天。

奇思的母亲是飞机乘务员,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

奇思是周六、周日休息。

9月1日大家都开始工作或学习,下面是9月份的日历,请你用△标出父亲的休息日,用○标出母亲的休息日,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跟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尝试自己作答并思考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

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

生1:

奇思的父亲每工作3天后休息1天,也就是他在9月1日、2日、3日上班,然后9月4日休息;接着是9月5日、6日、7日上班,9月8日休息……这样依次标出奇思父亲的休息日分别是4日、8日、12日、16日、20日、24日、28日。

生2:

奇思的母亲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也就是她在9月1日上班,然后是9月2日休息;接着是9月3日上班,9月4日休息……这样依次标出奇思母亲的休息日分别是2日、4日、6日、8日、10日、12日、14日、16日、18日、20日、22日、24日、26日、28日、30日。

生3:

我们用不同的符号分别标出奇思父亲和母亲的休息日后,可以看出同时标有△和○的日子有4日、8日、12日、16日、20日、24日、28日。

这些都是奇思的父母同时在家的日子。

星期日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师:

再用􀳫标出奇思的休息日,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

奇思是周六、周日休息,从日历上一看便知道,奇思休息的日子有3日、4日、10日、11日、17日、18日、24日、25日。

这样在日历上标出的结果如下:

星期日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1

○2

5

○6

7

○8△

9

○12△

13

○14

15

○16△

19

○20△

21

○22

23

○26

27

○28△

29

○30

  从日历中看出同时标有△、○和􀳫的日子有4日、24日,只有这两天奇思和父母同时在家。

师:

我们可以把奇思父母共同的休息日填在同一个椭圆内(课件出示教材第78页集合图),表示奇思父母这些日子都同时在家休息。

你看懂了吗?

请你也像这样表示出其他的休息日。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

你是怎样表示的?

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可能会说:

  •父子共同的休息日就是日历中同时标有△和􀳫的日子,只有4日和24日这两天(结果如下所示)。

    •母子共同的休息日就是日历中同时标有○和􀳫的日子,4日、10日、18日和24日(结果如下所示)。

•全家共同的休息日就是日历中同时标有△、○和􀳫的日子,只有4日和24日这两天(结果如下所示)。

2.日历中的规律。

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9月份日历中加框的4个数,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换另一组再试试,你发现的规律对吗?

跟同学讨论交流一下。

(课件出示教材第79页图)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

把你的发现跟大家交流一下吧。

学生可能会说:

•横着看每行相邻的两个数据差是1,右边的数据总比左边的数据大1。

•竖着看每列相邻的两个数据差是7,下面的数据总比上面的数据大7。

•斜着从对角线的角度看,通过计算可以知道,4个数据中对角的两个数据的和相等。

师:

观察日历中有阴影的9个数,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1:

横着看每行相邻的两个数据差是1,右边的数据总比左边的数据大1。

生2:

竖着看每列相邻的两个数据差是7,下面的数据总比上面的数据大7。

生3:

斜着从对角线的角度看,通过计算可以知道,9个数据中对角斜线的三个数据的和、9个数据横着正中间三个数据的和、竖着正中间三个数据的和都相等。

生4:

阴影中9个数据的和,是正中间那个数据的9倍。

师:

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看哪个同学能够猜出笑笑和淘气说的数据。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课件出示教材第79页图)

学生可能会说:

•我们已经知道横着相邻的两个数据差是1这个规律,所以我们可以假设两个数相等,那么它们的和就要比实际的和少1,然后平均分就是较小的数,加1就是较大的数。

所以横着相邻的两个日期,它们的和是25,这两个日期应该是12和13。

•我们已经知道竖着相邻的两个数据差是7这个规律,所以我们可以假设两个数相等,那么它们的和就要比实际的和少7,然后平均分就是较小的数,加7就是较大的数。

所以竖着相邻的两个日期,它们的和是37,这两个日期应该是15和22。

【设计意图: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探究与数学相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

时间与数学

1.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生合作探究意识的培养,培养了学生初步小组合作研究的能力,因此本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主要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悟数学思想。

比如,在小组合作寻找共同的休息日时,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探究出了做记号、一一对应和利用倍数关系等多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整节课学生进行讨论、操作、总结、汇报,并及时补充、纠正,教师只从旁点拨并进行积极意义下的评价,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敢想敢做敢说,师生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发展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有效地“数学学习”是新课程数学教学的核心。

本课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提高小组长的组织管理能力,还要完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包括评价的方式、方法、标准及教师的评价语言等。

A类

1.1路公交车每3分发一次车,2路公交车每5分发一次车,从早上7点两车第一次同时发车起,1路公交车与2路公交车第二次同时发车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考查知识点:

共同的休息日问题。

能力要求:

能借助列表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B类

2.11路公交车凌晨5:

00开始发车,每5分发车一次;12路公交车5:

20开始发车,每3分发车一次。

11路公交车和12路公交车第一次和第二次同时发车分别是什么时候?

(考查知识点:

共同的休息日问题。

能力要求:

能借助列表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

1路车

7:

00

7:

03

7:

06

7:

09

7:

12

7:

15

2路车

7:

00

7:

05

7:

10

7:

15

7:

20

7:

25

  1路公交车和2路公交车第二次同时发车的时间是7:

15。

B类:

2.

11路

5:

00

5:

05

5:

10

5:

15

5:

20

5:

25

5:

30

5:

35

5:

40

5:

45

5:

50

5:

55

12路

5:

20

5:

23

5:

26

5:

29

5:

32

5:

35

5:

38

5:

41

5:

44

5:

47

5:

50

5:

53

  11路公交车和12路公交车第一次同时发车的时间是凌晨5:

20;第二次同时发车的时间是5:

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