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122内能热传递》学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015778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2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物理《122内能热传递》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九年级物理《122内能热传递》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九年级物理《122内能热传递》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九年级物理《122内能热传递》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九年级物理《122内能热传递》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物理《122内能热传递》学案.docx

《九年级物理《122内能热传递》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物理《122内能热传递》学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物理《122内能热传递》学案.docx

九年级物理《122内能热传递》学案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12.2内能热传递》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内能的概念,通过类比的方法,知道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

2.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之间的关系.

3结合事例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其实质是能量的转移.

4.了解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应用相关的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1.物体由于_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动能,物体由于_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物体由于_________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2.汽车从盘山公路上山时,匀速行驶,在此过程中,汽车的动能________,重力势能________,机械能________.(都填“减少”“增加”或“不变”)

3.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一切物体都是由________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作________________,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___.

二、新课学习:

1、内能

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叫做热运动.

与动能、势能相类比:

与运动着的物体具有动能一样,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也具有_______;如同弹簧具有弹性势能一样,物质的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的作用,因此也具有_______.

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内所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_______.

总结结论:

一切物体都有_______能.

2、实验探究: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演示实验:

分别在两个盛有冷水和热水的玻璃杯中个滴入两滴墨水,观察哪杯中的墨水扩散的快?

实验现象:

在冷水玻璃杯中墨水扩散(快/慢),在热水玻璃杯中墨水扩散(快/慢)

实验表明:

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_________(快/慢)。

分子运动越__________(剧烈/缓慢),分子动能越_________(大/小),内能就_________(增加/减少.

总结实验结论:

物体的温度升高时,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的总和就_______,物体的内能就________.由此可知物体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有关;

学生讨论:

0℃的物体有内能吗?

为什么?

例.50克80℃的水和80克80℃的水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50克80℃的水具有的内能多B.80克80℃的水具有的内能多

C.两者一样多D.无法判断

活动二:

讨论交流:

一根金属丝如果要想使它温度升高,你有哪些办法?

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热传递.

(1)分析热传递过程:

①存在着_______温物体和_______温物体(或同一物体存在着_______部分和_______部分);

总结:

热传递发生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于热传递,高温物体温度______,(升高/降低,)内能______;(增加/减少)低温物体温度_______,内能_______.

总结:

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下列事例中不属于热传递使物体内能增大的是()

A.夏天,人在阳光下感到很热B.用锯子锯木板时,锯条发热

C.用高温的水蒸气蒸饭D.夏天用冰块使房间温度降低.

4.热量的概念:

物理学中,把物体在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用符号_______表示.热量的单位与能量的单位相同,也是_______.

★注意:

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才出现的物理量,对于一个物体,只能说:

“_______热量”或“_______热量”,绝对不能说“具有热量”。

某物体只吸收热量,内能_______;某物体___________,内能减少.

某物体温度升高,内能_______;某物体___________,内能减小.

活动三:

(1)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就一定会升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就一定不变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

 

课堂训练:

1.一个物体的温度越高,组成物质的分子的___________就越剧烈,这个物体的内能就越_______我们把物体内部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叫热运动.

2.一把勺子放在热水里,它的温度,内能________,这种改变内能的方式叫_________.

3.发生热传递时,低温物体的温度________________,高温物体的内能____________.

4.下列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例子,其中不恰当的是()

A.将一些盐放入一杯水中,过一段时间后,一杯水都有咸味

B.香水瓶打开,在其周围可以闻到香味

C.扫地时,灰尘飞扬

D.把一滴黑墨水滴到一杯清水中,过会儿,清水变黑了.

5.对于热运动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0℃时的分子的热运动停止,所以物体在0℃时没有内能

B.物体吸收热量,分子的热运动一定加剧

C.气体分子热运动最剧烈,固体分子没有热运动

D.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6.两个物体互相接触没有发生热传递,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

A.比热容B.质量C.温度D.热量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能是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所以它是机械能

B.物体运动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内能越大

C.在水平地面上静止的的0℃冰块不具有内能和机械能

D.任何物体都有内能,但不一定有机械能.

8.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总是以()

A.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B.质量大的物体传递给质量小的物体

C.温度高的物体传递给温度低的物体D.密度大的物体传递给密度小的物体.

9.关于物体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内分子运动越剧烈,内能不变B.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C.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D.物体的速度越大,它的内能也越大

6.下面的例子中,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锯木头,锯条温度升高B.给车胎打气,打气筒壁发热

C.用火烧水,水的温度升高D.水蒸气膨胀把水壶盖顶起

12.2《内能热传递》课堂互动学习评价

1、如图1所示,同时在冷水和热水中各滴一滴墨水,颜色先变均匀的是_____(选填“冷水”或“热水”),说明:

2、若一太阳能热水器经阳光照射一天后,水温升高到70℃,这是通过⎽⎽⎽⎽⎽⎽⎽⎽的方式改变了水的内能。

3、平时我们所说的“热”在不同情况下的含义也不同。

这杯水太“热”了,这里的“热”指的是;开水放“热”降温,这里的“热”指的是。

4、关于内能的概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热的物体具有内能,冷的物体也具有内能

B.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C.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会增大

D.当物体温度为0℃时,物体具有的内能也为零

5、下列关于内能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内能越大B.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C.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D.内能和温度有关,所以0℃的水没有内能

5、若一物体放出热量,那么它的温度将()

A.一定降低B.一定不变  C.可能不变D.可能升高

6、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一定和0℃的水内能一样大B.0℃的水一定比5℃的水内能小

C.0℃的水一定比5℃的水热量小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8、下图中的四幅图片是生活和生产中的场景,对其能量变化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甲图,货物被举高后内能增加了B.乙图,列车速度增大后动能增加了

C.丙图,握力计发生形变后弹性势能增加了D.丁图,飞机升空后重力势能增加了

9、实验探究和推理都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比如科学猜想,往往是以一定的事实和已有知识为依据,通过推理而提出来的。

问题一:

物理学把“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请你根据这个意思,结合所学知识,就“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提出合理猜想、给出推理性结论、说明推理依据(参照示例):

示例:

①物体内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推理性结论:

一个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推理依据: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分子动能越大。

②物体内能的大小还可能与物体的______________有关。

推理性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理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二:

由于推理性结论具有一定的事实和理论依据,所以在科学研究中,有时就运用它来初步解释相关问题——同学们也来尝试一下。

在图3中,(a)杯中水量较少、(b)、(c)、(d)的水量相同。

根据问题一中所得的推理性结论,比较各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

①_______杯中水的内能最大,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两杯中水的内能不好比较,因为________________。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13.2重力》教案3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

3.知道重心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和生活经验感知重力的存在.

2.通过探究实验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通过“物理模型”“实验分析”强化理解重力方向及重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实验、观看航天资料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及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重点:

重力的概念、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

【教学难点】

难点: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教具准备】

弹簧测力计、不倒翁、自制水平、仪橡皮、细线、多媒体、视频资料、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导课

多媒体展示

提问:

苹果为什么会落地砸在牛顿头上?

扔出去的篮球为什么会落地?

为什么陨石会落地形成流星雨?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回顾生活中的这种物理现象,回答:

这些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二、新课讲授:

1.万有引力

播放课件:

太阳系的家庭成员

想想做做:

2.探究:

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绘制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像

重力跟它的质量关系:

G=mg

g=9.8N/㎏的物理意义

练习

重力的方向

应用:

重垂线

“想想议议”

重心

“想想议议”

提问:

重力是如何产生的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

设问:

为什么这八颗行星会绕太阳转?

(设计意图:

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万有引力的存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验:

让学生做模拟引力实验:

注意手的感觉,分析:

为什么橡皮泥没有被甩出去呢?

月亮在不停地绕着地球旋转.是不是地球上有力在牵着月球呢?

让学生阅读课文回答什么叫万有引力

过渡:

地球附近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那么重力是不是万有引力?

课本是如何定义重力的呢?

(设计意图:

激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让学生阅读课文回答什么是重力?

重力的施力体是谁?

受力体是谁?

用什么符号表示?

提问:

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出示一个钩码:

如何知道它的重力大小?

提问:

谁知道怎样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物体的重力?

实验:

让学生一个、两个、三个……钩码的重力

提问:

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可以先大胆猜想。

同学们可以参考教材中的提示,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然后交流实验的情况

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

让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填表并根据测量数据作出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象(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利用图像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

质量m/kg

 

 

 

 

 

 

重力G/N

 

 

 

 

 

 

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说出: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让学生阅读课文回答:

我们用什么表示重力?

用什么表示重力和质量的比值?

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如何表示?

g=9.8N/㎏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教师总结,并说明粗略计算时:

g取10N/㎏

例题1:

请同学们分析:

“1千克=9.8牛”对吗?

例题2:

同学们,你的质量是多少?

你的重力又是多少呢?

(g=10N/kg)

(设计意图:

巩固新知,培养学生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规范解题格式。

过渡:

我们已经探究了重力的大小,那么重力的方向又如何呢?

出示重锤线,建筑工人在砌墙的时候,常常用这种东西。

你知道这是用来干什么的吗?

它的原理是什么?

播放视频:

瀑布、水滴

(设计意图:

从物理走向生活,加深对重力方向的认识。

实验:

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地球附近的物体在失去支持时都要落到地面,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我手中的小球自由下落的方向。

用细线吊起石块,使之摆动。

请同学们分析石块受到的力。

提问:

石块静止,说明石块受到平衡力,重力和拉力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观察:

(1)两条重垂线的方向.它们方向是否相同?

(2)重垂线与水平桌面的方向是否垂直?

(3)重垂线与斜面的方向是否垂直?

教师强调: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不能说垂直向下

现在列举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有哪些应用?

 

请同学们说出如何利用重垂线检查我们教室的墙壁是否竖直?

墙上的画是否挂正?

判断台面是否水平?

说出你的根据.(设计意图:

从物理走向生活)

过渡:

我们站在地面上,脚朝下,由于重力的作用可以站得很稳,但地球是圆形的,在我们“脚下”的人,好像脚是朝上的,他们也能站得稳,为什么呢?

让学生讨论“想想议议”

总结:

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人或物受到的重力的方向对于他们所处的位置来说都是竖直向下的.因为地球是圆形,所以地球上不同位置上的“下”实际都指向了地球的中心,因此我们所说的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指向“地心”,背离地心的方向就应该叫做“向上”.正因为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人们都受到地球指向地心的重力作用,所以各个地方的人们都能安然无恙地生活在地球表面。

播放视频:

航天资料片

鼓励学生现在努力学习,为航天事业做贡献。

过渡:

出示一根粉笔,问学生:

这根粉笔受不受重力的作用?

将一根粉笔分成几段后.各段粉笔受不受重力?

总结:

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是集中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设计意图:

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

如何确定物体的重心呢?

让学生阅读课文,说出如何找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几种常见的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图:

教师让学生讨论如何找质地均匀、外形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几种常见的质地均匀、外形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图

并用实物演示。

(设计意图:

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总结:

物体的重心位置与物体的形状、材料是否均匀有关,一般材料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就是这一物体的几何中心。

质地均匀、外形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悬挂法确定

出示粗细均匀的一段铁条,问:

它的重心在哪儿?

将段铁条弯成一个圆圈,问学生:

它的重心在哪儿呢?

(1)演示:

玩具“不倒翁”被扳倒后会自动站起来

(2)把“不倒翁“打开,让学生观察它的其中奥妙,讨论“不倒翁”为什么“不倒”

(3)引导学生讨论,走钢丝的演员的为什么不会倾倒?

演员手握一根长杆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回答

观看视频,思考、回答

学生做模拟引力实验,注意体会手的感觉。

根据自己实验回答:

橡皮做圆周运动时需要用力拉着,否则就会被甩掉。

阅读课文思考后回答:

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

阅读课文思考后回答: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的施力体是地球,受力体是地球附近的物体,用G表示

思考、回答: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思考、回答:

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先观察量程和分度值,指零调零,将被测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物体静止时,根据指针的位置读出指示的值即为被测物体的重力.

学生猜想、实验

 

记录实验数据填表并根据测量数据作出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图象

 

学生思考、回答:

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用G表示重力,g表示重力和质量的比值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G=mg

g=9.8N/㎏表示:

地球上质量为1㎏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学生思考、解答

 

观看视频

 

学生认真观察小球自由下落的方向:

竖直向下

 

学生分析、回答:

石块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和向下的重力。

重力和拉力的方向相反,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学生观察、分析、回答:

两条重垂线的方向平行,重垂线的方向与水平面垂直,与斜面不垂直

学生分析、回答:

如果重垂线和墙壁是平行的,说明墙壁竖直,如果重垂线和画的左边是平行的说明画挂正,如果重垂线和竖杆是平行的,则说明桌面是水平的.

 

学生讨论:

地球上不同位置上的“下”实际都指向了地球的中心,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指向“地心”,背离地心的方向叫做“向上”.

听讲、理解

观看视频

观察、思考

学生思考回答:

地球附近的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粉笔也受重力

将粉笔分成几段后,每一小段粉笔仍然受重力作用

在它的几何中心

学生讨论如何找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

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学生讨论动手探究如何找质地均匀外形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

用悬挂法确定

思考回答:

它的重心在铁条的中心

观察、猜想、回答:

它的重心不在铁圈上

 

观察

把“不倒翁“打开,观察它的其中奥妙,讨论“不倒”的原因:

它的重心低

 

学生讨论

反馈练习

师巡视检查

完成反馈练习

见附件1

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回顾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的内容,课件展示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的内容

四、当堂检测

(课件)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出示答案,生生互助,教师点评

完成检测题

见附件2

五、作业

布置作业

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第一节重力

一、万有引力:

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

二、重力:

(1)定义: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施力体:

地球(3)受力体:

地球附近的物体

(4)符号:

G

三、重力的大小:

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G=mgG—重力—牛顿(N)m—质量—千克(kg)

g=9.8N/㎏表示:

地球上质量为1㎏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四、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

五、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

【教学反思】

一、案例的“亮点”

1、本节课我主要采取自主学习、实验探究,教师引导、点拨的教学方法,通过师生交流,教学互动,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归纳概括、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从常见的落体现象引出课题,利用视频和实验引出万有引力,通过设问重力是不是万有引力引出重力,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重力的定义。

通过实验探究了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利用视频和实验探究了重力的方向和重心。

总之,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探究活动,使学生对重力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链,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的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效果较好。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部分学生没有理解g=9.8N/㎏的含义误认为1千克=9.8牛,教师注意强调g=9.8N/㎏的物理意义。

对于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

部分学生往往说成垂直向下,教师要注意讲清二者的区别,进行强化训练。

附件1

1、关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2、如果没有重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河水不再流动,再也看不见大瀑布B.人一跳起来就离开地球,再也回不来C.物体将失去质量  D.杯子里的水倒不进口里面

3、处于“失重”状态的环境中,以下哪个实验不能像在地面一样正常进行A.用刻度尺测长度B.用放大镜看物体C.用平面镜改变光路D.用弹簧测力计测物重

4、生物实验中,用来观察细胞结构的显微镜底座通常做得又厚又大,从物理角度说主要是为了

A.美观B.结实耐用C.降低重心,增加稳定性D.没有什么意义

5、若一滴雨的质量为0.01g,在空气中以2m/s的速度匀速下落,则雨滴受到空气的阻力为N;

6、如果以4m/s速度匀速下落,则空气的阻力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下图是地球表面附近的一些物体,请画出飞机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附件2当堂达标

1、地球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它的方向是的,利用这个性质,建筑工人常用重锤线来检查墙壁是否,还可以用重锤线来检查桌面或窗台是否。

2、跳高运动员跳起腾空时,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则运动员受到的作用,这个力是由施加的。

3、下面关于重力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B.只有与地面接触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C.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D.苹果下落是由于苹果熟透了的缘故

4、下列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B.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处

C.均匀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D.物体的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

5、在绳下吊一个小球保持静止状态,在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对绳的拉力就是小球的重力

B.小球对绳的拉力大小等于小球的重力,但拉力不是重力

C.由于小球吊在空中,所以小球的重力没有施力物体

D.小球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6、某玩具汤匙质量为50g,则汤匙重N。

把汤匙放在手指尖上使其在手指尖上水平静止,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此时汤匙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7、如图所示,是向上斜上方抛出的铅球,请在图中画出铅球的受力示意图,(不计空气阻力)

8、一中学生的重力是500N,那么他的质量是多少?

(g=10N/kg)

 

9、一辆汽车的质量是3T,则这辆汽车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g=10N/k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