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重点.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014169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会计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管理会计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管理会计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管理会计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管理会计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会计重点.docx

《管理会计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会计重点.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会计重点.docx

管理会计重点

管理会计重点

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论

1、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

它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方式方法,通过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制与解释、传递等一系列工作,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并参与企业经营管理。

2、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

(1)区别

1、职能不同

2、服务对象不同

3、约束条件不同

4、会计主体不同

5、报告期间不同

6、计算方法不同

7、信息精确程度不同

8、计量尺度不同

(2)联系

1.起源相同

2.目标相同

3.基本信息同源

4.服务对象交叉

5.某些概念性相同

 

第二章变动成本法

1、成本性态:

成本习性,成本总额对业务总量(产量or销量)的依存关系。

2、固定成本:

其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相关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

3、变动成本:

成本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受业务量的变动而呈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单位变动成本保持不变。

也分为酌量性和约束性变动成本。

4、

(1)酌量性固定成本:

管理当局的决策可以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

(2)约束性固定成本:

管理当局的决策无法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保证企业生产所必须的,企业必须负担的最低成本,较长时期内不会发生变化。

5、

(1)酌量性变动成本:

管理当局的决策可以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变动成本(人工费,佣金)

(2)约束性变动成本:

管理当局的决策无法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变动成本(直接/间接材料)

单位产品的利润是增加的,因为单位固定成本减少。

6、混合成本:

“混合”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种不同形态的成本

7、贡献毛益:

销售收入扣除变动成本后的差额。

也叫创利额、边际利润、临界收益,指产品销售收入扣除自身的变动成本后为企业做的贡献,这种贡献要在扣除固定成本后才能成为真正的贡献(即利润),所以叫贡献毛益。

全部贡献毛益=生产阶段贡献毛益-变动性销售费用

=销售收入-变动制造成本-变动性销售费用

9、变动/完全损益表编制(计算)

完全成本法下损益表

销售收入

销售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

当期生产成本

期末存货成本

毛利

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税前利润

②变动成本法下损益表

销售收入

销售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

当期生产成本

期末存货成本

变动性销售费用

贡献毛益

固定性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固定性销售费用

税前利润

10、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比较。

(1)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

成本类别的划分标准不同

完:

按经济用途,产品成本为完全意义上的成本,变动、固定都包括

变:

按成本形态,只包括变动的部分而不包括固定的部分

(2)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

完全包括: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变动只含前三。

(3)各期损益不同:

产量=销量,两种成本法下计算的损益完全相同;

产大于销,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损益大于变动。

产小于销,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损益大于完全。

存货计价针对成本,变动-不考虑,单位成本一样;完全需考虑先进先出、后进先出

(4)成本的流转程序不同:

做账务处理,会计分录

11、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评价/优缺点

(1)变动成本法

优:

①有利于企业重视销售,防止盲目生产

②简化成本计算工作,避免固定性制造费用分配中的主观随意性

③增强了信息有用性,有利于短期决策

④便于成本控制和考核

缺:

①不符合传统成本观念

②对所得税有影响,改变成本法会影响有关方的利益

③不利于长期决策

(2)完全成本法

优:

①符合传统成本的概念

②适合长期决策

③不会影响有关方的利益

④有利于企业扩大生产

⑤利于企业编制对外报表

缺:

①可能导致企业忽视销售,盲目生产

②不利于短期决策

③不便于做预测、决策分析

④固定性制造费用在分配中存在主观随意性

第三章本-量-利分析

1、本量利分析:

对成本、业务量(产/销量)、利润之间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的一种简称,CVP分析。

2、盈亏临界点:

也叫盈亏分歧点、保本点、两平点,指利润为零时的销售量或销售额。

企业达到不盈不亏时的销售量、销售额。

3、盈亏临界点作业率:

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占企业正常销量的百分比

4、安全边际:

现有销量或正常销量超过盈亏临界点销量的差额。

5、销量敏感系数(营业杠杆系数DOL):

营业杠杆指由于a的存在,使利润的变动始终大于销量的变动的现象,销售量的一个较小的变动可导致利润的较大变动的现象。

DOL=(△m/m0)/(△x/x0)

6、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

(1)相关范围假设:

①期间假设;②业务量假设

(2)模型线性假设:

涉及到的收入、成本呈线性

①固定成本不变假设;

②变动成本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

③销售收入与销售数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

(3)产销平衡假设:

生产多少,销售多少,剔除产量对利润的影响

(4)品种结构不变假设:

多品种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中,各种产品的销售收入在总收入所占比重不变。

7、盈亏临界点分析(计算)

(1)盈亏临界点的基本计算模型:

公式法

(2)盈亏临界图:

图示法—传统式;贡献毛益式

(3)相关因素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

①固定成本a

正相关,同向变化。

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增加固定成本会使盈亏临界点增大,盈利下降,亏损加剧。

②单位变动成本b

正相关。

单位变动成本减小,盈利增加,亏损减少。

③价格p

负相关。

价格下降,盈亏临界点上升。

需开源节流,增加销量降低成本。

④产品品种结构变化,多品种本量利分析

单一品种BEPx=a/(p-b)多品种-加权平均法P81,联合单位法,分布法

9、实现目标利润分析

(1)实现税前目标的利润模型

(2)实现税后目标的利润模型

(3)对目标利润

①a同向,固定成本上升,目标销量上升

②b同向

③p反向

④T(所得税率)同向

⑤多因素同时变动,一个一个去分析

第四章经营预测

1、经营预测的5个基本原则

延续性原则;相关性原则;统计规律性原则;实事求是原则:

成本效率原则

2、经营预测分类

(1)销售预测(决定性作用)定性预测;

定量预测

(2)成本预测可比产品成本预测

不可比产品成本预测

(3)利润预测直接预测法

因素分析法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

(4)资金需要量预测:

资金在未来的变化趋势

资金需要总量预测资金增长趋势预测法

预计资产负债表法

固定资金需要量预测生产设备需要量预测

其他固定资金需要量预测

资金占用比例法

流动资金需要量预测周转期预测法

因素测算法

余额测算法

第五章经营决策

1、机会成本:

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时,必须从多个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方案,而放弃另外的方案。

此时,被放弃的次优方案所可能获得的潜在利益就称为已选中最优方案的机会成本

2、差量成本:

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时,根据不同备选方案计算出来的成本差异,也叫增量成本。

两个备选方案的预期成本差。

3、边际成本:

增加或减少单位产量所导致的成本变动数额;单位变化导致的成本单位变化额。

4、

(1)沉没成本:

指过去已经发生并无法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所改变的成本。

(2)付现成本:

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能够改变其支出数额的成本。

5、专属成本和联合成本

(1)专属成本:

可以明确地归属于某种产品或为设置某部门所发生的成本。

为生产某产品或设立某部门而发生的固定成本。

专门生产某产品的专用设备折旧费、保险费等。

(2)联合成本:

应由多个产品、部门负担的,不能准确区分。

照明、维修费等。

决策分析时不考虑,无关成本。

6、可选择成本和约束性成本

(1)可选择成本:

能够随管理行为改变而改变的固定成本。

由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来决定其是否发生的固定成本。

(2)约束性成本:

为进行企业经营而必须负担的,不能改变的最低限度的固定成本

7、相关成本和无关成本

(1)相关成本:

对决策有影响的各种形式的未来成本。

决策结果对未来成本有影响,必须考虑

(2)无关成本:

对决策没有影响的成本

二者区分不是绝对的,有的成本在某决策方案中是相关成本,而在另一方案中可能无关。

8、品种决策(计算)

(1)生产何种新产品:

贡献毛益法

※剩余贡献毛益:

贡献毛益总额-专属成本后的余额

※单位资源贡献毛益=单位产品贡献毛益/生产单位产品消耗特定资源

(2)亏损产品决策:

差量分析法

※差量:

两个备选方案同类指标之间的数量差异

※差量收入:

两个备选方案预期收入之间的数量差异

※差量成本:

两个备选方案预期成本之间的数量差异

※差量损益:

差量收入与差量成本之间的数量差异。

实际是两个备选方案预期收益之间的数量差异。

※差量收入>差量成本时,数量差异为差量收益;差量收入<差量成本时,数量差异为差量损失。

(3)自制还是外购决策:

成本无差别点法

※成本无差别点:

使两个备选方案总成本相等时所对应的业务量(产量居多)

(4)半成品(或联产品)是否进一步加工:

差量分析法

9、最优生产批量决策

(1)生产准备成本:

每批产品生产开始前因进行准备工作而发生的成本。

每批都差不多,年生产准备成本与一年中生产次数(批次N)成正比。

(2)储存成本:

单位产品储存成本x年平均储存量,与批量成正比,与批次成反比。

(3)最优生产批量:

经济生产批量EPQ,使年准备成本与年储存成本之和最低的生产批量,即二者成本相同。

1一种零配件分批生产的经济批量决策(公式)

2几种零部件轮换分批生产的经济批量决策

10、赶工决策:

(1)成本计划评审法

1)含义:

PERT/COST:

将一项工程或生产项目分解为前后连接的若干工作(或作业)并预计它们所需的正常时间、赶工时间,正常成本、赶工成本,以求在赶工安排中提高经济效益。

进度优化,分解成若干项前后相连的工作,相互衔接。

时间优化的同时考虑成本。

兼顾时间和成本,适于单个项目或单项工程。

2)网络图

1箭头表示某项工作,圈表示工作起止的时间点,可将顺序号填入,表示工作的先后顺序,t表示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2关键路线:

从项目开始到项目结束所有可能的工作路线中所需时间最长的路线,所有加工线路中所需时间最长的加工线路,稍有延误就会延长整个项目的完成时间,如果能在此赶工将会使整个项目提前完成。

①根据项目、工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合理安排工作的先后顺序

②络图中不能出现闭环,不能从一点出发又回到该点

3何一条箭线首尾都应有圈,不能从箭线中间引出另一条。

3)成本计划评审法的工作原则

成本斜率:

提前一个单位时间完成工作所需要增加的成本=

应用时的原则:

1关键路线上寻找需要提前完成、赶工的工作,做赶工安排。

2时存在几条关键路线,应在几条关键路线上同时安排赶工,并提前同样时间,保证做赶工安排后关键路线还是关键路线

3先安排成本斜率低的工作,后安排成本斜率较高的工作

4赶工工作成本斜率不高于提前一天的收益

11、定价决策(不考)

(1)影响价格的基本因素:

1成本因素

2需求因素

3商品的市场生命周期因素

4政策法规因素

5竞争因素

6科学技术因素

7相关工业品的销量

(2)成本加成定价法:

优点:

①保证企业获一定利润,补偿全部耗费;②完全成本信息容易获得;③预测企业成本比预测市场需求更有把握,因而可以减少需求变动对价格的调整次数,保证生产耗费得到补偿

缺点:

①没有考虑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定价过高或偏低;②多种产品定价时,涉及间接费用分配,导致定价不准确。

第六章存货决策

1、存货决策的分类:

(1)采购成本:

买材料所花费用,卖价+运杂费。

采购单价一般不随数量变动时,为无关成本;当团购优惠数量折扣时,采购成本就成为与决策相关的成本。

(2)订货成本(批次):

为订购货物而发生的各种成本,实际中常考虑。

按成本性态细分为固定订货成本和变动订货成本。

固定:

不受订货次数影响,数额不变,折旧、办公,为无关成本。

变动:

随订货次数正比例变动,与批次成正比,为相关成本。

(3)储存成本(批量)付现成本:

仓储、保险费、相关损失……

资本成本:

因项目使用资金而损失的一种机会成本

存货占用一定数额资金(稀缺资源,用途多)

固定储存成本:

随储存数量变化不变的,无关成本。

变动储存成本:

随储存数量变化变化的,相关成本。

(4)缺货成本:

因存货不足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材料供应中断的停工损失。

主要属于机会成本,通常分析时不允许缺货,缺货是无关成本;允许缺货,是相关成本。

2、经济订购批量

(1)存货分类营运存货:

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的存货量

安全存货

(2)经济订购批量:

在满足全年正常生产需要的情况下,使年订货成本和年储存成本之和最低的订购批量。

(3)经济订购批量/次的公式

经济订购批量经济订购批次年最低成本合计

A——某种存货全年需要量

Q——批量

N——批次

P——每批订货成本

C——单位存货年储存成本

T——年成本合计

3、存货决策的扩展应用

(1)一次订货,边进边出情况下的决策

(2)有数量折扣时的决策

4、不确定情况下的存货决策

第七章投资决策

1、货币时间价值:

货币经过一定时间的投资与再投资后,所增加的价值。

(一)复利终值

(二)复利现值

(三)年金终值

年金分类:

1、普通/后付年金

2、预付年金

3、递延年金

4、永续年金

(四)偿债基金计算

(五)年金现值计算

(六)投资回收计算

(七)预付年金计算

(八)递延年金

(九)永续年金

 

2、现金流量(计算)

(1)投资现金流量

(2)营业现金流量

(3)项目终止现金流量

3、资本成本,也称资金成本,企业资本结构中各种长期资金使用代价的综合,一般用百分比表示。

(1)个别资本成本:

分别确定每一种资金项目来源的资金成本。

就是各种长期资本的使用成本,在数额上等于每种长期资金的年实际占用费与其筹资净额的比值。

公式

1)长期借款的资本成本

2)债券的资本成本

3)普通股与优先股的资本成本

4)保留盈余的资本成本

(2)综合资本成本:

多种资金来源渠道,加权,公式--

4、投资决策指标(计算)

(1)静态投资指标:

投资回收期;投资报酬率

(2)动态投资指标:

净现值;获利指数;内部收益率

5、长期投资决策(计算)

(1)固定资产修理和更新决策

(2)固定资产租赁或购买的决策

6、投资决策的扩展

第八章标准成本法

1、标准成本:

(1)概念:

在正常生产经营条件下应该实现的,可作为控制成本开支,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依据和尺度的一种目标成本。

(2)分类:

①理想标准成本:

最佳工作状态下可以达到的成本水平,排除了一切失误、浪费、机器的闲置等因素,根据理论上的耗用量、价格以及最高的生产能力制定的标准成本。

②正常标准成本:

在正常生产经营条件下应该达到的成本水平,它是根据正常的耗用水平、正常的价格和正常的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制定的标准成本。

③现实标准成本:

是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应该达到的成本水平,是根据现在所采用的价格水平、生产耗用量以及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制定的标准成本。

2、成本差异:

指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

(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一定产量产品的直接材料实际成本与直接材料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

=直接材料实际成本-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实际价格x实际用量-标准价格x标准用量

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x实际用量

数量差异=(实际用量-标准用量)x标准价格

(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一定产量产品的直接人工实际成本和直接人工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

=直接人工实际成本-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实际工资率x实际工时-标准工资率x标准工时

※可分为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和工时耗用量差异(效率差异)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x实际工时

直接人工工时耗用量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x标准工资率

(3)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实际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变动制造费用

=实际分配率x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x标准工时

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差异=(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x实际工时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x标准分配率

(4)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实际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固定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x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x标准工时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预算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工时

3个总工时:

实际工时-实际发生的,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正常,预算工时-计划产量、正常,预计总产量正常条件下总的工时。

2个分配率:

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生产能力利用程度差异:

实际工时与预算工时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固定制造费用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开支差异=实际分配率x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x预算工时

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标准分配率x预算工时-标准分配率x实际工时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标准分配率x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x标准工时

第十章全面预算管理

1、全面预算:

企业对在一定期间内的与经营、投资、财务等与企业价值流相关的各项经济活动所作的总体安排,是对公司整体战略发展目标和年度计划的细化。

2、全面预算构成:

(1)营业预算(业务预算):

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预算

1销售预算

2生产预算:

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期末产成品存货预算

3成本预算

4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

(2)财务预算:

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算

1现金预算表

2预计收益表

3预计资产负债表

(3)资本支出预算:

企业在经营期内不经常发生的一次性支出的预算

3、具体编制方法(预算类型)

(1)固定预算:

区别于弹性预算,是静态预算,涉及的各数据都是单一的,每期销售收入是1个,不变的。

(2)弹性预算:

涉及到的业务量有几个或若干个,不是1个或固定不变的,发生变化。

影响销量的因素多,销量可能变化。

(3)零基预算:

不考虑原先,重新核算,把不合理的去掉,降低成本项目

(4)概率预算:

预算利润期望值

(5)滚动预算:

不是固定某一期间,而是若干个会计核算期间。

往前再推1年,还是保持5年,保持总预算期间不变。

第十一章业绩考核与评价

1、责任中心:

(1)成本(费用)中心:

只发生成本(费用)而不取得收入的责任单位。

只考核责任成本,不考核其他内容。

(2)利润中心:

既要发生成本,又能取得收入,还能根据收入与成本配比计算利润的责任单位。

(3)投资中心:

既要发生成本又能取得收入、获得利润,还有权进行投资的责任单位。

关系:

成本<利润<投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