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摄影概述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013313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78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摄影概述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第1章摄影概述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1章摄影概述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1章摄影概述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1章摄影概述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章摄影概述教案.docx

《第1章摄影概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摄影概述教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章摄影概述教案.docx

第1章摄影概述教案

摄影基础课题教案

班级:

时间:

编号:

课题

名称

章节:

第1章摄影概述

教研组长

审批

签字:

时间:

教学

目标

(1)技术理论知识:

了解摄影的发展史,了解传统摄影到数码摄影的转变。

掌握光与色的基础知识,为摄影打下基础。

掌握图片存储的格式。

(2)职业素养:

逐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

重难点

关键点

重难点:

光与色的基础知识、三原色与三补色

关键点:

掌握图片存储的格式

教学

对策

分析

(1)教学组织与方式方法:

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掌握知识的多少;使用优秀的图片和视频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听课效率。

(2)教学分析:

本次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摄影发展史,掌握光与色的基础知识,为摄影打下基础。

为日后学习其他摄影技巧奠定基础,学生通过学习本次课程,能够初步了解照相机的图片的存储格式。

(3)重要的实际训练目的:

熟练的掌握使用照相机,能够在短时间内学会并拍摄一张手动档拍摄的照片。

教学

准备

(1)设备:

电脑,ppt软件、佳能单反照相机

(2)标准:

电视、投影仪显示正常

(3)环境:

教室和校内环境

教学

小结

教学设计编号:

环节

时间

教学内容及要求

教学

对策

课程环节

第一节课

第四节课

 

设计:

一、引导进入摄影课程的学习

二、通过具体的项目来分析总结知识要点

三、项目带动学生主动参与,小组讨论得出如何实际操作中的要点。

四、总结

理论内容(概述):

第一节课程摄影的以展史

第二、三节课程光与色的基础知识

第四节课程摄影图片的存储格式

 

 

理论知识要点详解编号:

环节

时间

主要内容

方法

手段

 

第一节课

第四节课

 

【引言】

眼力再好的人,也无法看清十分之一秒内发生的一切。

但是利用摄影技术确可以。

哈尔斯曼拍摄的作品《原子达利》。

1.1摄影的历史

作为一个摄影人,应该了解摄影的发展史,对我们是大有必要的。

1.1.1史前摄影

公元前四世纪,我国的《墨经》一书就详细记载了光的直线前进、光的反射,以及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现象。

墨子不仅发现了这个现象,而且对现象进行了科学的解释。

在西方关于“针孔成像”的记载最早见于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美学家亚里斯多德的著作中。

15世纪意大利人L•B•阿贝尔第(LeonBatistiAlberti)研制出最初的暗箱。

利用“小孔成像”原理,来进行绘画。

1.1.2摄影的诞生

为摄影诞生做出重要贡献的三个创始者为尼埃普斯、达盖尔和塔尔博特。

1.尼埃普斯

尼埃普斯——世界上第一幅照片成功的拍摄者。

约瑟夫.尼塞费尔.尼埃普斯(1765年-1833年7月5日)法国发明家。

尼埃普斯用日光将影像永久纪录在玻璃板和金属板上的摄影法,称作日光蚀刻法。

1793年就已从事用感光材料做永久性的保留影像的试验,1822年曾用涂有柏油的玻璃板为感光材料。

再敷以版画,置于阳光下暴晒成像。

2.达盖尔

达盖尔——世界上第一个实用摄影术的发明人。

3.塔尔博特

塔尔博特——由负像到正像,现代派摄影法的奠基人。

1835年研制出了第一张相纸负像。

用来印制正像。

1839年1月向法国和英国的皇家学院申报失败。

而他的由负像到正像的发明却为现代负片工艺开创了新起点。

这种摄影术是先拍出负像底片,再冲洗为正像照片。

1.1.3感光材料和相机的发展

1.摄影史上第一次大革新

1851年,英国雕塑家阿彻尔发现火棉胶是很好的胶合剂,可以将感光化学药品附着于玻璃板上,而不致象蛋白那样会变黄或干裂。

这是摄影史上第一次大革新,也就是著名的火棉胶“湿板”摄影法。

2.第二次大革新——干板摄影普及的曙光

19世纪70年代,摄影在技术上又发生了一个重大变革。

1871年,英国的一位医生马多克斯发明了另外一种以玻璃为感光版的摄影方法“干版法”,玻璃干版在感光能力上又有提高,质量很稳定,摄影时比“湿法”方便很多,在室外阳光下曝光时间可缩短到1/25秒。

3.第三次大革新——胶卷的发明

1888年,当时的伊斯特曼干板公司(现柯达公司)利用涂布机将感光乳剂涂在透明的软片片基上,用于拍照的胶卷由此诞生。

4.第四次大革新——从银盐到电子数码相机的发展

早期产品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CCD芯片”的研究与开发,通过卫星系统从太空中向地面发送航天照片。

赛尚先生和他的第一台数码相机

1.1.4摄影的功能

摄影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同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同样对社会生活产生反作用。

同样具有认识、教育和审美这三个方面的社会功能。

对于商业艺术的产品摄影、广告摄影,其功能会更多一些,最主要的是促进销售,打造品牌。

1.摄影的认识功能

摄影的瞬间纪实特性,使其作品能够以真实的形象再现社会生活,反映时代精神和人物的思想感情,扩大人们的生活视野。

许多风景摄影作品所反映的名川大山、古迹、陵园及有关旅游胜地等自然、人文景观,以及民俗题材的摄影作品,以帮助人们了解不同地域的风土人隋、自然环境和生活习俗。

《十岁的纺织女工》是美国著名社会纪实摄影家刘易斯·海因(1904年开始从事纪实摄影活动,经过努力使纪实摄影达到完善并对世界产生影响)拍摄的作品。

照片中这个十岁的女孩处在一个与她的年龄极不相符的环境纺织厂中,背景采用虚化处理,纵深的线条增加了画面的空间透视感,并使画面更加增添了一种动荡、压抑、沉闷的气氛。

照片展现了童工们在艰苦和危险条件下的生存状况,并最终导致美国国会颁布《童工法》,废除了童工制度。

2.摄影的教育功能

摄影艺术作品在准确地反映客观现实生活的同时,也体现着摄影者对生活的态度和评价。

当我们在欣赏摄影艺术作品时,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作者倾向与态度的影响和教育。

《模范监狱所见》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法国人,世界著名的人文摄影家,决定性瞬间理论的创立者与实践者。

被誉为"现代新闻摄影之父")拍摄的作品。

照片中瘦削的腿脚和手臂竞能从狭窄的铁栅缝里伸出。

怒吼的嘴巴隐约可见,这所“模范监狱”究竟“模范”到了什么程度,也就可想而知。

布列松善于在日常生活的场景里发现隐藏着的问题和内在矛盾。

他说:

“摄影,意味着在若干分之一秒的时间里,同时认识出现象的本质,又能快速地把有含意的形式,严密地组合起来。

这是一种使自己的头脑、眼睛、心灵同时集中在同一个轴心上的活动。

3.摄影的审美功能

摄影艺术作品能给人以美感,给人以审美喻悦。

没有美,也就没有摄影艺术。

在内容上,摄影作品反映的是摄影者对生活的审美评价以及具有审美价值与本质意义的生活本身;在形式上,摄影作品所表现的是符合美的规律,符合人们审美需要而能够给予人们美感的艺术形象。

摄影的审美功能是普遍存在着的。

在有些作品中,可能认识作用或教育作用较为突出,而有些作品是审美作用较为突出。

当然,那些能使认识、教育与审美作用三位寓于一体的作品,则是更理想的作品。

《她叫玛格丽特马瑟》和《亭亭玉立》是安塞尔·伊士顿·亚当斯的拍摄的作品。

照片中连续性的美妙线条和形状,左图已成为人体摄影史上最伟大的经典之一。

右图虽然是贝壳照片,确带着一种强有力的形体感和神秘的内在生命。

1.2光线的知识

在黑暗中,我们看不到周围物体的形状和色彩,这是因为没有光线。

在同一种光线条件下,我们会看到同一种景物具有各种不同的颜色,这是由于物体的表面对光线具有不同程度的吸收与反射能力造成的。

物体反射的光线不同,眼睛就会看到不同的色彩。

色彩的产生,是光对人的视觉和大脑发生作用的结果,是一种视知觉。

可以说,有光才有色,无光即无色。

1.2.1色觉产生的基础

色觉产生的基础分为色觉产生的物理基础、生物基础和色觉适应。

1.色觉产生的物理基础

光是色彩产生的物理基础,是人产生视觉的前提条件。

光是一种电磁波。

波是振动在空间的传播。

(1)色光的分解

可见光为白色光(也称白光),当一束白光(如日光)通过三棱镜时,折射分解后产生彩色光带,根据光带颜色的分布,将它排列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可见光。

这个实验说明,白光实际上是由多种单色光组成的复合光。

(2)色的产生与感知

有了光,就有了色,我们的眼睛接收到它,就能感知颜色。

所谓光源,是指自身可以发光的物体。

比如太阳、灯泡、焰火等。

它们自身可以发光,并且光线带有色彩。

还有别一种本身不发光的物体,物体本身的颜色特征,我们称为固有色。

比如苹果是红的,香蕉是黄的,树叶是绿的。

固有色睛感知颜色的过程。

太阳光线下的红花看起来是红色的,是因为它反射了太阳光中的红色光而吸收了绿色光和蓝色光,人眼便感觉到花是红色的。

总结,自然界中的不同景物,在日光照射下,由于反射了可见光谱中的不同成分(吸收其余部分),因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2.色觉产生的生理基础

人眼中能感光的部分是视网膜,视网膜由能感光的柱体细胞和锥体细胞组成。

人眼视网膜中的锥体细胞是色觉产生的生理基础。

锥体细胞感知色彩信息,柱体细胞感知形状信息。

视网膜上有三种锥体细胞,分别对红、绿和蓝光敏感,从白光中分解出来的红、绿、蓝三种色光,之所以能在人眼中产生色觉,就是因为这三种色光的不同波长的光波对感色单元作用的结果。

当光进入眼睛后,作用于网膜的锥体细胞,引起神经兴奋。

在视神经中枢,分别对三种光产生的兴奋又混合起来,产生彩色的感觉。

3.色觉适应

色觉适应是人们在观察颜色时,所产生的一种生理现象。

色觉适应可分为全面适应、局部适应和旁侧适应。

(1)全面适应(色觉守恒)

(2)局部适应

(3)旁侧适应

1.2.2物体的色

物体有两种,一种是本身发光的物体,另一种是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本身发光的物体的色,就是它发出光的颜色;本身不发光的物体的色就是在光源照射下,吸收部分光谱成分,因反射一定的光谱成分而呈现的色彩。

1.消色

消色是没有色彩的彩色,通常指黑、白、灰色。

有些物体对光源的光谱成分不是有选择地吸收与反射,而是等量吸收或等量反射各种光谱成分,这些物体看上去便不是彩色的,一般把它们叫做消色物体。

2.光源色成分对物体色的影响

被摄体呈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是由于光的作用。

在同一光源下,各个物体对光的吸收和反射等情况不同,因而物体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同时,对于同一物体,虽然它的吸收、反射等情况相同,但是在不同光源照射下,看到的颜色也会不同。

3.环境色对物体颜色的影响

环境的色彩被称做“环境色”,它主要反映在被摄体的阴影面。

在物体周围,哪种颜色偏多时,物体就容易偏什么颜色。

拍摄时间是早晨,加了秋天的金色环境,所以照片有明显的红色和黄色的成份,这种色彩也称为暖色调。

4.色温

标志光源色成分的就是色温。

当绝对黑体在某一特定温度下,其辐射的光与某一光源的光具有相同特性,则绝对黑体的这一特定温度就定义为该光源的色温。

绝对黑体是指既不反射也不透射而完全吸收入射光的物体。

在物理学上,铁、钨等标准黑体以其绝对零度(-273℃)为起点,当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就能呈现出有颜色的可见光,而且光的颜色将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化。

开始加热时,它的颜色由黑变红,如继续加热,黑铁由红变黄,后又变白再变蓝。

由于一定的温度显示出一定的颜色色光,所以人们就用温度的数值来说明光源的色成分,这种温度就可以叫做该光源的色温。

色温的计量单位是开尔文度。

因为它是由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Kelvin)制定的,所以用他的名字命名,并以第一个字母K作为表示符号。

1.2.3三原色与三补色

自然界所有不同色彩,都可以由红色、绿色和蓝色三种光线按适当比例混合产生。

1.三原色(RGB)

红、绿、蓝是一切色光组成的基本色光,称为三原色。

自然界中一切能够看到的色彩都是由三原色组成的。

光的三原色以不同比例混合,几乎可以得到自然界中的一切色光,三原色光等量混合产生白光或灰光,这叫色光加法原理。

颜料三原色是青、品红、黄三色,等量的颜料三原色混合后产生黑色,这叫色料减色法原理。

2.三补色(CMY)

任何两种原色光混合,产生二次色。

两种色光混合在一起产生白光时,这两种色光称为互补,它们各自成为对方的补色。

所谓补色,通常是指黄、品红、青。

互为补色的规律是:

红与青互补,绿与品红互补,蓝与黄互补。

四、色的基本特征

1.色别

色别是颜色最基本的特征,色别也叫色相,指色与色的区别,是各种色彩的名称和相貌,如红、绿、蓝、青、品红、黄等。

它是由光的光谱成分决定的,由于不同波长的色光给人以不同的色觉,因此,可以用单色光的波长来表示光的色别。

2.明度(亮度)

明度是指颜色的明暗、深浅程度,通常用反光率表示明度大小。

3.饱和度

饱和度是指色彩的纯度,也称色彩的鲜艳程度。

饱和度取决于某种颜色中包含彩色成分与消色成分的比例。

包含彩色成分越大,饱和度就越大;包含消色成分越大,饱和度就越小。

4.色彩的感受

1.不同的色彩能产生不同的官能感觉

2.色彩的感情来自生活

凡是色彩的象征性,都反映了人们生活与联想所形成的对色彩的感情。

桔红、黄色以及红色一端的色系总是和温暖、热烈等相联系,因而称之为暖色调。

暖色调照片

冷色调照片

低调与高调照片

1.3文件格式

数码相机拍出的照片都要保存在数码相机的存储设备中,图像格式即图像文件存放的格式,通常有JPEG、TIFF、RAW、BMP、GIF、PNG等。

由于数码相机拍下的图像文件很大,储存容量却有限,因此图像通常都会经过压缩再储存。

专业数码相机提供了RAW数码相机原始记录格式,其实严格的说RAW并非一种图像格式,不能直接编辑,RAW是相机的CCD或CMOS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原始数据的记录,单纯地记录了数码相机内部没有进行任何处理的图像数据,将其存储下来。

RAW是未经处理、也未经压缩的格式。

对于5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一个RAW文件保存了500万个点的感光数据,所以文件很大,但是保存了原始图像编码数据,非常有利于摄影师的后期处理。

1.3.1JPEG和TIFF格式

JPEG和TIFF格式数码相机常用的格式。

TIFF它是一种非失真的压缩格式(最高2-3倍的压缩比)。

这种压缩是文件本身的压缩,即把文件中某些重复的信息采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记录,文件可完全还原,能保持原有图颜色和层次,优点是图像质量好,兼容性比RAW格式高,但占用空间大。

JPEG是一个可以提供优异图像质量的文件压缩格式,设置为JPEG格式所拍摄的照片在相机内部通过影像处理器已经加工完毕,可以直接出片。

在大部分数码相机中,这个“加工”功能还是很出色。

虽然JPEG是一种有损压缩格式,一般情况下,只要不追求图像过于精细的品质(普通消费级DC也很难谈上追求图像的及至),你会发现JPEG有诸多值得考虑的优势,所谓压缩格式就是,JPEG获得一个图像数据,通过去除多余的数据,减少它的储存大小,但在压缩过程中丢掉的原始图像的部分数据是无法恢复的,通常压缩比率在10:

1至40:

1之间,这样JPEG可以节省很大一部份存储卡的空间,从而大大增加了图片拍摄的数量,并加快了照片存储的速度,同而也加快的连续拍摄的速度,所以广泛用于新闻摄影。

如此之多的好处,对于日常摄影,低压缩率(高质量)的JPEG文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1.3.2RAW格式

要获得RAW格式的图片,必须要有一台支持RAW格式的数码相机(专业数码相机都有这个功能),在拍摄前将数码相机图像格式设置为RAW格式,设置完RAW格式后,相机除了ISO、快门、光圈、焦距之外,其它设定对RAW文件一律不起作用,因为色彩空间、锐化值、白平衡、对比度、降噪等所有操作将在电脑中由你自己控制调整。

RAW格式的图片,不能在电脑浏览器直接打开,这是因为RAW数据由于没有进行图像处理,没有升成普通的通用图像文件,所以想打开RAW文件,只能利用数码相机附带的RAW数据处理软件,将其转换成TIFF,JPEG等普通格式。

由于各厂家CCD或CMOS的排列和转换方式和影像处理器的运算方法不同,RAW数据的记录方式也不同,所以只有通过厂家所提供数据处理软件才能将其转换成通用格式。

1.3.3图像类型

图像类型有二种,位图图像和矢量图形,

1.位图图像

位图图像也称为“点阵图”、“像素图”,即图像由一个个的颜色方格所组成,与分辨率有关,单位面积内像素越多,分辨率越高,图像的效果越好。

位图图像是由许多点组成的,其中每一个点成为“像素”。

缺点是放大后会失真,且生成的文件较大。

优点是色彩丰富。

2.矢量图形

矢量图形也称为“向量图形”,由数学方式描述的曲线组成,其基本组成单元为锚点和路径。

由Coreldraw、Illustrator、FreeHand等软件绘制而成,与分辨率无关,放大后不失真,且生成的文件较小。

缺点是色彩单一。

位图图像与矢量图形最大的区别,如图所示,矢量图形与分辨率无关,可以将它缩放到任意大小和以任意分辨率在输出设备上打印出来,都不会影响清晰度,而位图是由一个一个像素点产生,当放大图像时,像素点也放大了,但每个像素点表示的颜色是单一的,所以在位图放大后就会出现平时所见到的马赛克状。

1.3.4图像分辨率

1.图像分辨率

图像分辨率是指在单位长度内所含有的像素数量的多少,分辨率的单位为【“点/英寸(英文简写“dpi”DotsPerInch)】、【像素/英寸(英文简写“ppi”pixelsperinch)】、【像素/厘米”】。

一般用来印刷的图像分辨率,至少要为300dpi才可以,低于这个数值印刷出来的图像不够清晰。

如果打印或者喷绘,只需要72dpi就可以了。

2.设备分辨率

设备分辨率是指每单位输出长度所代表的点数和像素。

它与图像分辨率有所不同,图像分辨率可以更改,而设备分辨率不能更改。

如平时常见的显示器、扫描仪和数字照相机,各自都有一个固定的分辨率。

3.输出分辨率

输出分辨率是指打印机等输出设备在输出图像的每英寸上所产生的点数。

 

操作技能要点详解编号:

环节

时间

操作步骤及关键

方法

手段

 

项目教学中的关键点

任务1:

关键点——做出一个“小孔成像”的设备。

任务2:

关键点——通过三原色原理,观查混合出常见的各种物体的颜色值,如,苹果()皮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