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011788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x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docx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江苏省盱眙县鲍集中心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少年儿童是整个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道德素质的发展状况,是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

推进以德治国,必然要求改进和加强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

因此,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等。

帮助广大少年儿童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既是少年儿童道德教育的基本基于以上原因,我校成立课题组,确定了“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的研究课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视实践,通过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净化育人环境,提高学校德育水平,提高-1-

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使学生形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在这样一种呼唤下,于2011年3月形成的德育课题《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开始承担必定的使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二、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1、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的重要论述: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第18条指出:

“小学从行为习惯养成入手,重点进行社会公德教育。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

“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对中小学生还要注意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和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文件中还明确指出:

“德育对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生,更多的是养成教育。

2、现实状况对需要“文明行为习惯”重要性的阐述:

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是一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过程。

在习惯的养成中,应该提高少年儿童道德认知,丰富少年儿童道德情感,坚定少年儿童意志和毅力。

衡量德育效果的真正标准,既不是听其口若悬河地演讲,也不是看其偶然出现的道德行为,而是看其是否养成了文明的道德行为习惯。

一个人文明道德品质的形成最终必然落实到优良的外在行为上,道德行为的改善是德育追求的最终效果。

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人的完整品德结构发展中质变的核心。

品德的发展,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认识活动的有效性与其主动性有着必然联系。

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

文明的道德行为习惯,能使品德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高境界。

通过道德行为的训练和培养,可以提高和巩固道德认识,加深和丰富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毅力。

因此,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应成为研究“知行脱节”现象的着眼点和着力点。

三、基本概念的界定

1、“文明行为习惯”的界定:

“行为习惯”:

人的行为有四个层次,按从低到高分别为被动性行为、自发性行为、自觉性行为和自动行为。

所谓的习惯就是指第四层次的自动行为。

自动行为不需要外部监督,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而是自然的、稳定的、持久的行为。

“文明行为习惯”是指以人的发展为本,充分体现时代发展与个性特点要求,在生活和教育中形成符合各类生活守则、遵循代-2-

表社会和时代先进方向、社会公德的稳定而持久的行为。

2、“养成教育”的界定:

“养成”本意是通过培养而使之形成或成长。

“养成教育”是指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受教育者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行为举止;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守时惜时;懂得感恩;

勤俭节约;遵守秩序;勤于动手;锻炼身体;讲究卫生等习惯。

四、课题研究目标

1.让学生明白文明行为习惯,主要包括文明的生活习惯、礼仪习惯、学习习惯和公共场所文明习惯等;

2.调查研究目前我校学生中存在哪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3.初步研究发现不良行为习惯的害处,探讨文明行为习惯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

4.通过研究,找到培养文明习惯的科学策略和基本方法。

5.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治自理能力,形成做人、做事和学习等一系列文明习惯。

五、课题研究内容

本课题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少年儿童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方法和途径,尤其要研究“认识行为——习惯”是如何转化的,为我校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

具体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1.小学生形成不良行为习惯和“知行脱节”的原因及矫正策略的研究。

2.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方法和途径的研究。

3.家庭与学校配合,共同做好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工作的研究。

本课题下设10个子课题,共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

一、学习好习惯

1.守时惜时习惯的养成教育

2.勤于动手习惯的养成教育

二、生活好习惯

1.举止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

2.勤俭节约习惯的养成教育

3.锻炼身体习惯的养成教育

4.讲究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

三、品德好习惯

1.诚实守信习惯的养成教育

-3-

2.尊重他人习惯的养成教育

3.懂得感恩习惯的养成教育

4.遵守秩序习惯的养成教育

六、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调查法的采用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在活动开展之初,针对部分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行为习惯养成情况,分析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误区,调查分析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以及影响行为习惯的主要因素,为研究教育对策提供依据,为自己的研究找准方向,确定重点,并在此基础上写出学期初调查报告。

二是在研究活动进行过程中,再针对自己的一些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改变和进步,同时找出自己的研究活动存在的不足,以便及时进行弥补.修正;调查一些家庭,了解他们在习惯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为指导家庭与学校的配合提供依据。

2.个案研究法:

对群体中存在心理障碍或特殊表现的某个学生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跟踪记录与观察分析,并加以一定的措施和手段,促进其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

用于不良行为的矫正研究,选取典型个案,进行跟踪研究,积累有效的方法。

3.经验总结法:

课题组成员积极对自己的研究活动过程加以回顾、反省、总结,通过分析思考,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及时将养成教育的某些成功经验进行推广。

根据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实践进行经验交流、总结、提炼成果,撰写论文。

七、课题研究评价体系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小学生正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在评价学生的行为时,强调对学生行为过程的评价,重视学生在行为过程中的态度情感和行为表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形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评价,我们采用全员评价,即自己评、学生评、家长评、老师评。

无论谁评价都应该实事求是,从发展、鼓励的角度给以评价,同时提出建议。

自己评,每周一次;学生评,每周一次;家长评,每月一次;老师评,每月一次。

以班为单位进行。

大队部结合日常工作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监督、管理和考评。

(一)、举止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评价

举止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

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

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

校园举止文明包括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在校园里讲普通话;在校园里-4-

不追打嬉闹;同学间互助友爱,不欺负弱小同学,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升国旗时自觉肃立,不说话;下课放学后不在他人教室外围观;衣着整洁,积极佩戴红领巾等。

围绕这些文明行为习惯按养成情况设为优秀、文明、一般三个等第,制成文明之星评价表。

校园内以班级、班级以小组、小组以个人为单位,每周班评,每月校评,选出周文明之星和月文明之星。

(二)、诚实守信习惯的养成教育评价

1、以学生品德行为为主要评价内容,对照《小学生素质发展报告手册》以及学校制定的诚信教育目标,每月进行评价,保持教育的连续性。

2、评价程序

(1)学生根据评价内容逐项书面自评。

(2)小组讨论确定优秀或文明等相应等级。

(3)家长根据孩子在家实际表现,写出评定意见。

(4)班主任从实际出发,综合评价,评价中注意求真求实,使学生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3、坚持鼓励性评价,克服不良行为,以评价促诚信习惯的养成,结合每学期评选诚信小标兵,树立诚信学习榜样,提高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能力,使评价成为学生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让诚信内化为时时、事事、人人的行为准则。

(三)、尊重他人习惯的养成教育评价

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与受人尊重一样,尊重他人是我们的需要。

尊重他人包括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用心听对方说话,不要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未经允许,别人的东西不乱动等行为习惯。

围绕这些行为习惯的内容设计出相应的评价表,并设为优秀、文明、一般三个等第,采用自评、互评、小组评、班评等形式,从而使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的文明习惯。

(四)、守时惜时习惯的养成教育评价

养成文明的时间观念,从小懂得“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的道理,养成守时惜时的文明习惯。

内容包括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溜达玩耍;回家后,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事当天毕;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等。

在进行守时惜时教育时,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如主题班会,有关守时惜时古诗词朗诵比赛,搜集守时惜时的成语、名言、故事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在-5-

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体现出寓教于乐的理念,使学生能自觉做到守时惜时。

(五)、懂得感恩习惯的养成教育评价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是中国人的美德,懂得感恩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懂得感恩也是懂得真善美,分辨是非的最起码的觉悟要求。

感恩教育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

孔子曰:

“仁者爱人”只有懂得爱的人才会懂得珍惜,才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感恩教育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重要基础。

具体表现在:

1、在家里:

孝敬父母,孝敬前辈,孝敬老人,知恩报恩;

2、在学校:

尊敬老师,友爱同学,文明礼貌;

3、在社会:

遵守公德,尊老敬贤,关爱他人。

通过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围绕“感恩”主题,出专题板报;感恩教育征文活动;以“感恩”为主题,开展演讲比赛;看感恩影片,吟诵感恩诗歌,传唱感恩歌曲,阅读感恩美文,讲感恩之言等系列教育活动,培养和造就具有感恩意识的人,培育学生的健康心态,进而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六)勤俭节约习惯的养成教育评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人们渐渐地“大方”起来,尤其是在对子女的培养方面,大有“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味道。

有的家长认为:

现在不是生活困难时期了,可不能再让孩子吃自己吃过的苦了。

因此,宁可自己节衣缩食,也要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

我们应该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可这样下去对孩子的成长是没有好处的,他们不懂得珍惜,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奋斗。

所以,勤俭节约是孩子生存的必修课,也是孩子将来勤俭持家所必备的基本素质。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基于现状,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已刻不容缓。

对孩子进行勤俭节约教育,要家校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教育孩子养成节俭的美德,家长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比如,洗完手要随手关好水龙头;睡觉记得关灯;发现公共场合有浪费现象,应该做出适当的反应。

带着孩子购物时,对孩子不合理的物质需求,家长要说服、劝导孩子不买;饭桌上,一饭一粥,要让孩子知道来之不易,不能让孩子每餐都有剩菜剩饭等。

在学校,老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零花钱的来源、数量及分配情况,对他们进行跟踪教育,并制定奖惩制度,使学生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七)遵守秩序习惯的养成教育评价

俗话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规则和秩序是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准则。

没有秩序任何集体活动都无法开展,因此,要教育学生养成遵守秩序的好习惯。

在遵守秩序方面,小学生应该做到:

每天佩戴红领巾;到校必进班,进班必-6-

学习;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放学排路队,红灯停,绿灯行,不乱穿马路,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过路口,注意避让车辆;购物、上车时自觉排队,不插队,集会时按指定位置就座;在公共场合遵守纪律,不大声喧哗;爱护学校、公园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乱踩绿地,不随手折花枝,不乱涂乱划等。

遵守秩序习惯养成教育要常抓不懈,平时利用晨夕会、班队会、思品课、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

以自查,互查,他查的形式,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以班为单位进行评比。

实行流动红旗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集体荣誉感,责任感。

(八)勤于动手习惯的养成教育评价

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是小皇帝、小公主。

有些家长过于溺爱,包办孩子的一切事务,使他们每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

养尊处优,高分低能。

殊不知,这样下去,孩子将来在社会上何以立足!

因此,对学生进行勤于动手习惯的养成教育尤为重要。

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书包、抽屉,收拾房间叠被褥,自己洗衣物。

用过的东西能放回原处,做到整洁,有条理。

还要教育学生帮助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

洗洗碗筷,扫扫地等。

自己动手可以提高学生自理自立能力。

制定一份评价表,按实际表现设为优秀、文明、一般三个等第,让学生自评,家长评,老师评,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适当奖励,这样,对表现一般的还起到榜样教育作用。

促使学生自觉养成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九)锻炼身体习惯的养成教育评价

著名的体育学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

“我们应为健康的一代而奋斗,我们要培养从儿童时期起就长得既强壮有力又健康的一代”。

健康的身体,是学习、工作、成才的基础。

锻炼身体不但能让身体结实健康,还能磨炼人的意志。

锻炼活动是人类不可缺少的手段,也是集健身、智育、德育于一身的多功能体系,而健身功能是其中最主要的功能。

锻炼身体的习惯内容包括: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课内外文娱、体育、科技活动,上好“两操两课”;学习运动常识,做好自我保护;在运动中要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在活动中不做带有危险性的动作,不参加危险性较大的活动等。

为了了解学生的锻炼情况,我们从锻炼项目、锻炼时间、喜欢怎样的锻炼方式、校内外锻炼时间等几方面设计了调查表,展开了调查,了解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

(十)讲究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

卫生习惯是孩子生活习惯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它关系到孩子生活的各个方面。

对于保持孩子的健康、树立孩子的小小形象都是必不可少的。

儿童应该从-7-

小就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的文明习惯。

文明的卫生习惯内容包括:

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睡前刷牙、洗脸,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异味;饭前便后洗手;定期整理和清洗书包;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见到废纸等垃圾物要主动捡起放到果皮箱里;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乱挂;不吃变质食物,不喝生水等。

届时,我们将采用一天一检查,检查必通告,通告必整改,整改必复查,以此来督促、培养学生讲究卫生的习惯。

八、课题研究具体措施

(一)营造养成教育氛围。

1.明确养成教育要求。

要学生养成文明的习惯,必须让学生知道要养成哪些习惯,应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

因此,把每学期开学的第一个月定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宣传月,组织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鲍集中心小学学生在校一天细则》、《鲍集中心小学常规管理要求》、《鲍集中心小学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读本》、《十种好的学习习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及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等,让学生懂得该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

同时让学生对照要求进行自评、互评,制订出近期个人目标和班级目标,并利用周会课、班会课根据近期个人目标和班级目标进行对照检查,近期目标达到就定出下一个努力目标,没有达到就查找原因继续努力。

通过学习和制定近期目标使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做到了具体化,增强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发挥环境育人作用。

抓好校园环境的建设,在校园里张贴醒目的标语,班级张贴行动口号,让人人感受到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同时,利用橱窗、板报、广播站、校园网等宣传阵地对学生进行熏陶,营造文明的行为习惯养成氛围。

(二)实施自主化班级管理模式。

“自主化班级管理”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教育管理模式。

在班级管理中,学生是主体,他们是班级的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促进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通过研究自主化班级管理模式,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在自我管理、自我评价中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知行的统一,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1.建设班级文化,创造温馨的“家”。

班级是学生每天活动最长的地方,建设文明的班级文化,会使学生高兴来学校,还能呵护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从班级这个“家”中感受到温馨。

让他们参与到办板报、布置教室的活动中来,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为学生的-8-

个性发展营造了文明的文化氛围,使整个班级充满了成长的气息,勃发了生命的活力。

2.以学生的意愿为前提,民主选举班干部

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通过采取个人报名、民主投票的方式选举学生满意的班干部。

同学间相互比较了解,什么人适合什么样的工作他们会考虑得很周到,而且对自己选举出来的班级干部他们也都比较信服,这样就搭建了自主管理的基本框架。

3.增设管理岗位实行岗位轮换

管理岗位可以给学生很多的锻炼机会,这也是班干部集体意识强,组织能力等各方面比较突出的一个重要原因。

所以增设管理岗位如“值日班长”、“卫生管理员”等,尽可能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调动学生管理班级的积极性,做班级的主人。

定期实行岗位轮换,使人人有岗位,人人有责任,其能力也得以有效地提高和发挥。

(三)加强家校社区联合教育研究。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上学前孩子的教育主要来自家长,孩子上为小学生,在学校的时间也不过7--8个小时,其它的时间大部分与家长相处。

家庭环境的优化对培养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

应此,要加强家校联合教育研究。

一是坚持开展经常性的家访。

通过电访、信访、面访等多种形式做好家访工作,及时与家长交流、探讨教育对策,以“真情”和“爱心”赢得了广大家长的好评和积极配合。

二是成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参与班级管理。

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让家长了解学校在培养学生文明习惯方面所做的努力,争取家长支持,形成合力。

三是通过家校联合调查研究,了解知行脱节的原因以及培养文明行为习惯的成功经验,找准家教起点。

四是通过召开家长会和为家长开设专题讲座,交流培养孩子文明行为习惯的典型经验,帮助家长端正教育思想,纠正一些家长对子女过于娇纵、或教之过严、或简单粗暴、或放任自流等不正确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家教水平,引起家长对孩子文明习惯养成的重视,为孩子提供一个较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家校教育同步。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

积极开展各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素质,在体验中感悟生活,在感悟中明确如何做到知行统一,学会做人、做事和学习,从而促进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如:

春游、秋游、扫墓、校运会、文艺汇演、“献爱心”赈灾捐款活动、外出劳动等等。

二是把班级还给学生,让学生独立组织开展班级活动。

如:

开展班级的小设计和小制作比赛。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三是利用每周的文体活动课,让小-9-

组轮流组织设计比赛项目,如:

拔河、跳绳、篮球、文艺小活动等等。

四是利用班会、晨会、思想品德课与其它学科教学加强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和,定时定量开展广播、演播,拓宽学生视野,浓厚学校文化。

校园环境布置有教育性,教室正前方有国旗悬挂、教室后墙有班训、教室有名人名言、图书角、黑板报、阅报栏、学习园地、卫生角,在走廊楼道悬挂整容镜,张贴“请使用礼貌用语”宣传牌,在醒目的地方悬挂名人、伟人画像及警句,使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在说话。

(五)探索保持有效的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形成方法

1.树立榜样,启发自觉。

模仿是小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为学生树立榜样,通过榜样的表率作用使养成教育变得“可见、可学、可仿、可行”。

一是树立现实生活中的榜样。

在班上多表扬具有文明行为习惯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形成习惯。

对学生的每一点文明行为,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文明的议论氛围。

二是给学生讲名人名家的故事,通过故事中的人物精神激励孩子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三是注重言传身教,做好学生的表率,不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

2.知行合一,内化行为

“习惯”要“习”才能“惯”,任何一种习惯都是在教师严格的训练,学生有意识的反复训练中养成的。

小学生的自制能力差,一些文明行为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经常督促,直到巩固为止。

在强化训练时,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的行为意识,通过行为训练、情境训练、行为辩析训练等,使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化外来的强制性为内在的自觉行为习惯。

3.重点突出,常抓不懈

从班级抓起,《小学生行为规范》挂上墙,张贴“认认真真写字,端端正正做人”等标语、宣传画。

统筹安排,设立班级习惯教育栏目,每半月抓一项习惯养成教育,建立班级督查考评制度,努力提高文明习惯的养成率。

各班主任要把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重点来抓。

持之以恒,必有成效。

当前,尤其要重视文明学习习惯的培养。

4.小结反思,提升境界

养成教育贵在主动发展。

各校要通过引导学生开展“争当合格小公民”、“诚信回归,学做真人”、“告别零食,告别游戏机”、“小手牵大手,共创清洁园”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道德、选择行为、进行自我批评与合作竞争,从而自觉遵守规范。

与此同时,组织开展“学、比、评、查、奖”活动,树立典型,-10-

激励全体学生赶超先进。

(六)个别教育,突出针对性

建立班级督查考评制度,印发检查评比表,由各班主任组织本班学生先每天自查自评,再同学互评,做到的打“★”,没有做到的打“○”。

每2周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评议汇总,计算好达成率,填写在班级自主教育栏目中。

每2周班级中评选出一位达成率最高的“习惯标兵”和一位进步最大的“进步之星”上报德育处,“利用国旗下讲话”的时间发奖章,进行全校通报表扬;并利用宣传橱窗展示“文明标兵”“进步之星”的照片、介绍他们的事迹。

通过考核评比来形成相互影响、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局面,促进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

九、课题实施步骤

1.课题的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2年2月)

学习有关理论,搜集和整理有关的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具体措施。

2011年3月-6月学习有关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理论知识。

2011年9月搜集和整理有关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资料并进行分析研究。

2011年10月-12月制定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方案。

2012年1月-2月落实方案中的具体措施。

2.课题的实施阶段(2012年2月——2012年12月)

按方案中的研究内容实施研究与实践,积累研究资料,形成阶段性成果,中期要进行小结,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修正方案。

2012年2月“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宣传月。

第一周出一期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板报;第二周进行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手抄报竞赛;第三周进行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知识竞赛;第四周对本月的成果进行总结。

2012年3月为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与探索阶段。

第一二周对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第三四周对问卷调查进行分析研究了解本校学生的行为习惯以便对他们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

2012年4月课题组成员根据方案中的研究内容进行调查研究。

第一二周根据内容进行案例调研。

第三四周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研究。

2012年5月-6月积累研究资料形成阶段性成果。

2012年9月进行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