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明之最.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6008402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发明之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科技发明之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科技发明之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科技发明之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科技发明之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技发明之最.docx

《科技发明之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发明之最.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技发明之最.docx

科技发明之最

科技发明之最

世界上最早的造纸术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早在二千二百多年前的汉朝就发明了造纸术,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的国家。

纸是人类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用品,它是人类记载事物、传播经验、交流思想、著书立传、传递信息和发展科学文化的重要条件,是印刷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社会历史和科学文化发展的重大贡献。

在西汉时期,政治的统一,经济文化的发达,促进了学校的发展,经学的频传。

在这种情况下,士人录写大量的经传师说,而竹简重又不方便,缣帛少而又昂贵,急需一种既经济实用,又物美价廉的代用品,纸就是在这样一种社会发展条件下产生的。

从1933年到1978年间,我国考古工作者先后在新疆、陕西和甘肃出土的西汉文物中,四次发现了纸。

最早1933年在新疆罗布淖(音闹)尔汉代烽燧遗址中,发现了西汉宣帝时期(公元前74—前49年)的麻纸。

1957年在西安市灞桥的一座汉墓里发现一叠麻纸,因出土于灞桥,故名为“灞桥纸”。

经专家学者鉴定,此纸是西汉武帝时制造的,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了。

这是我国和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植物纤维纸。

其实物现分别存放在中国和陕西博物馆。

这就证明我国在西汉时有了造纸术。

东汉人应劭在《风俗通》中说:

汉光武帝在迁都洛阳时,戴素(帛)简(竹)纸书共二千车。

公元76年,汉章帝赐给贾逵用竹筒和纸写的春秋左氏传各一套。

这就说明汉和帝以前就用纸写书了。

后汉书邓皇后传曰:

汉和帝永元十四年冬(公元102年)邓接皇后位,“是时,方国贡献,競求珍丽之物,自后接位,悉令禁绝,岁时但贡纸墨而已。

”这里所指的纸显然是指比缣帛更廉价的纸。

西汉早期的麻纸比较粗糙,书写不便。

东汉蔡伦在任制造御用器物的尚方令时,可能受当时邓皇后贡纸墨的影响,专心制造更加适用的廉价纸。

他在总结已往经验的基础上,吸取了前人的经验教训,将造纸的原料和方法进行了改进,用树皮、麻头、破布、旧鱼网作原料,用新的方法造出的纸,不仅提高了纸的质量,便于书写;而且原料更多,价格便宜,易于推广,深受人们的欢迎和称赞。

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将造好的纸选呈皇上,深得皇帝的赞赏。

从此用轻便廉价的纸逐渐代替了沉重的竹简和昂贵的缣帛。

这是蔡伦的伟大创造,是对人类文化史上的重大贡献。

所以人们将他创造制成的纸,以他的姓氏和官爵命名为“蔡侯纸”。

这种造纸术,不仅很快在全国得到推广和应用,而且在七世纪传入朝鲜、日本,八世纪中叶传到阿拉伯,以后又逐渐传到欧洲、北美洲以及全世界。

无疑这是中国对人类社会文化事业的重大贡献。

世界上最早的火药

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在长达四千多年的文明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和发明家,首创了不少造福于人类的科学重大发明。

其中,火药的发明就是其中一例。

在公元七世纪唐朝初年,我们的祖先就先发明了火药,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

︻宋朝竹筒突火枪︼

火药的发明,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尤其是军事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恩格斯说:

“在十四世纪,火药和火器传到了西欧和中欧。

这种纯技术的进步,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革命。

”弗朗西斯,培根说:

“我们应该观察各种发明、效能和后果。

最称著的例子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

⋯⋯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种机械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确实是这样,自从中国发明火药以后,整个军队作战的战役、战斗的部署,作战的方式和人员、火器的配置都发生了质的变化。

过去是大刀长矛,以后改换成火枪、大炮和火箭弹。

由于这种兵器的变化,就迫使军队的领导者不得不考虑作战的一系列方法的改变。

火药的威力还在于使整个大炮(包括现在的迫击炮、火箭炮、榴弹炮、山炮、加农炮、高射炮、反坦克炮等)和各种枪弹(包括现在的步枪、火枪、机枪、子弹、炮弹、炸弹、手榴弹、霰弹、地雷、滚雷、子母雷等)都离不开火药的行发,如果没有它各种火炮和枪弹就不能和枪弹击发和爆炸。

何谓火药,就是炸药的一类,是我国古代方士们在练丹过程中,经常发现硝石、硫黄和木炭放在一起烧练时,会发生燃烧和爆炸的现象,于是练丹家使用这三种东西制成了最初的火药。

这种火药由火花、花焰或点火器械引燃,能迅速而有规律地燃烧药制,使其放出大量的气体和热,便产生了具有爆炸和抵动的作用和威力。

我国隋末唐初医学家孙思邈在《丹经内伏硫黄法》一书中最早记载了配制火药的方法。

到宋代我国便大量地运用到军事上。

火药不但在军事上发挥了威力,而且在人类的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活中,也发生了很大的作用。

在南宋时便用火药制成爆竹和烟火,之后又用火药来开山、采石和狩猎。

到现在火药便成了一种强大的生产力,广泛地运用到生产、科研等各个有关的领域,已成为人类社会必不缺少的动力要素之一。

火药的发明,对世界震动很大。

十三世纪首先传到了阿拉伯,到十四世纪传到了欧洲。

从而大大促进了科学事业的发展。

这是中国人民对人类社会的又一伟大贡献,同时也足以证明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世界上最早的印刷术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

自从汉朝发明纸以后,书写材料比起过去用的甲骨、简牍、金石和缣帛要轻便、经济多了,但是抄写书籍还是非常费工的,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至迟到东汉末年的熹平年间(公元172-178年),出现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

大约在公元600年前后的隋朝,人们从刻印章中得到启发,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粘贴上抄写工整的书稿,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纸正面和木板相贴,字就成了反体,笔划清晰可辨。

雕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面没有字迹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体凸出的阳文,和字体凹入的碑石阴文截然不同。

印刷的时候,在凸起的字体上涂上墨汁,然后把纸覆在它的上面,轻轻拂拭纸背,字迹就留在纸上了。

到了宋朝,雕版印刷事业发展到全盛时期。

雕版印刷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大作用,但是也存在明显缺点∶第一,刻版费时费工费料,第二,大批书版存放不便,第三,有错字不容易更正。

北宋平民发明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改进雕版印刷这些缺点。

毕升是北宋中期的一个普通平民知识分子,当时人称布衣。

他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制成了胶泥活字,实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

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

司南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发明的一种最早的指示南北方向的指南器,还不是指南针。

早在两千多年前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中国人就发现山上的一种石头具有吸铁的神奇特性,并发现一种长条的石头能指南北,他们把这种石头叫做磁石。

古代的能工巧匠把磁石打磨凿雕成一个勺形,磁石的南极(S极)磨成长柄,放在青铜制成的光滑如镜的底盘上,再铸上方向性的刻纹。

这个磁勺在底盘上停止转动时,勺柄指的方向就是正南,勺口指的方向就是正北,这就是我国祖先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指示方向的仪器,叫做司南。

其中,“司”就是“指”的意思。

根据春秋战国时期的《韩非子》书中和东汉时期思想家王充写的《论衡》书中的记载,以及现代科学考石学家的考证和所制的司南模型,说明司南是利用天

然磁石(古代称慈石,用慈爱来描述磁石吸铁现象)制成汤勺形,由其勺柄指示南方。

而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管子》书中和《山海经》书中便有了关于慈石的记载,而在这一时期的《鬼谷子》书中和《吕氏春秋》书中还进一步有了慈石吸铁的记载。

这可以说是古代最早的磁指南针,现在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和其他地方的许多博物馆都有司南的模型展出。

这里要指出关于指南车的问题,历史上传说黄帝(约公元前47世纪)和西周周公(约公元前21世纪)曾制造和使用指南车,但是经过后来的文献考证和模型制作试验,都已证明指南车与指南针没有关系,汉代以后的指南车是依靠机械结构,而不是依靠磁性指南的。

现在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中也有指南车的模型展出。

司南必须放在光滑的底盘上旋转,底盘还必须放平,否则就会影响它指南的作用,甚至会使它从底盘上滑下来。

因此,人们发明司南以后,又继续不断地研究改进指南的工具。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被认为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发行于北宋时期1023年的成都。

据清《续通典·食货》的〈钱币·上〉写着,交子应为三年一届,其肇因始于宋代之铜钱与铁钱溷用而不便于携;迄神宗时,交子正式由官方所承认,即熙宁初年将伪造交子等同于伪造官方文书。

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史上的一大进步。

钱币界有人认为中国纸币的起源要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白鹿皮币”和唐代宪宗时的“飞钱”。

汉武帝时期因长年与匈奴作战,国库空虚,为解决财政困难,在铸行“三铢钱”和“白金币”(用银和锡铸成的合金币)的同时,又发行了“白鹿皮币”。

所谓“白鹿皮币”,是用宫苑的白鹿皮作为币材,每张一方尺,周边彩绘,每张皮币定值40万钱。

由于其价值远远脱离皮币的自身价值,因此“白鹿皮币”只是作为王侯之间贡赠之用,并没有用于流通领域,因此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只能说是纸币的先驱。

“飞钱”出现于唐代中期,当时商人外出经商带上大量铜钱有诸多不便,便先到官方开具一张凭证,上面记载着地方和钱币的数目,之后持凭证去异地提款购货。

此凭证即“飞钱”。

“飞钱”实质上只是一种汇兑业务,它本身不介入流通,不行使货币的职能,因此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币。

北宋时期四川成都的“交子”则是真正纸币的开始。

“交子”的出现,便利了商业往来,弥补了现钱的不足,是我国货币史上的一大业绩。

此外,“交子”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发行最早的纸币,在印刷史、版画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研究我国古代纸币印刷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世界上最早的秤

世界上最原始的秤是古埃及人的发明。

还在7000多年以前,古埃及人就使用一种悬挂式的双盘秤来称麦子。

这种秤有两个秤盘,分别悬挂在秤梁的两端。

在中国,秤的出现也很早。

春秋中晚期,楚国已经制造了小型的衡器—木衡.铜环权,用来称黄金货币。

完整的一套环权共十枚,大体以倍数递增,分别为一铢、二铢、三铢、六铢、十二铢、一两、二两、四两、八两、一斤。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一支战国时的铜衡杆,这种衡器即不同于天平也不同于后来的称杆,但与不等臂天平类似。

经过逐步演化的过程,衡杆的重臂缩短,力臂加长,也就成为了现代仍在使用的杆秤。

杆秤在耶稣诞生前由游牧部传入了西方,被命名为罗马秤。

在许多拉丁语作家的著作中都有关于这种秤的记载。

罗马秤两臂不等,称物端的秤臂较短,且长度固定不变。

在称量重物时,移动秤杆另一端的秤锤(这样就改变了该端秤臂的长度),直到秤杆达到水平状态时为止。

使用这种秤可以称量比秤锤重得多的物体。

1670年,法国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和机械设计师吉尔.佩尔索纳.德.洛百瓦尔于1670年将他发明的案秤报送巴黎科学院。

这是一种等臂双盘案秤(又名磅秤)。

秤盘装在秤梁两端,下面装有刚性导杆,可在称座上相应的导孔内上下上下移动。

这样,当秤梁绕轴摆动时,在导杆作用下,秤盘可做上下移动,但其水平状态保持不变。

这种秤是的。

直到现在,洛百瓦尔案秤仍然是世界上使用最为普遍的商业秤。

世界上最早的火柴

火柴是由谁发明呢!

根据记载最早的火柴是由我国在公元577年发明的,当时是南北朝时期,战事四起,北齐腹背受敌进迫,物资短缺,由其是缺少火种,烧饭都成问题,当时一班宫女神奇地发明了火柴,不过我国古代的火柴都只不过是一种引火的材料。

其后在马可波罗时期传入欧洲,后来欧洲人就在这个基础上发明一度被人称为“洋火”的现代火柴。

“洋火”能借着摩擦生火。

而发明这种火柴的人是英国的沃克,他在1826年利用树胶和水制成了膏状的硫化锑和氯化钾,涂在火柴梗上并夹在砂纸上拉动便产生火。

火柴工业开创于欧洲。

1833年,世界上第一家火柴厂建立于瑞典卡尔马省的贝里亚城。

1865年,火柴开始输入中国,当时称之为“洋火”或“自来火”。

中国的第一家火柴厂是卫省轩于1879年在广东省佛山县创办的巧明火柴厂。

到1900年,中国共开设了19家火柴厂。

1921年,刘鸿生在苏州创办鸿生火柴厂,改进了火柴配方,改善了生产管理,生产出质优价廉的“美丽”牌火柴。

刘鸿生于1930年又创建了上海大中华火柴公司。

1949年后,中国火柴生产逐步实现了机械化和半自动化。

1967年,第一台火柴自动连续机试制成功。

1982年在济南火柴厂建成了中国第一条连续生产线。

世界上最早的电视机

1900年,英国人康斯坦丁-帕斯基在为国际电联会议起草的报告中,第一次正式使用“电视(television)”一词,而真正的电视在当时只能是人们久存于心中的梦想了。

1925年,拜尔德在英国首次成功装配世界第一台电视机,当时人们也没有料到她会成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我们这个时代的宠儿。

从此,这当初被称为“破玩艺儿”的黑匣子紧随着战争与和平,胜利的鲜花和失败的葬礼。

现在,没有什么媒体比电视更引人注目,她作为家庭和整个世界联系的纽带,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存在和生活行为。

1958年3月17日,是我国电视发展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天晚上,我国电视广播中心在北京第一次试播电视节目,国营天津无线电厂(后改为天津通信广播公司)研制的中国第一台电视接收机实地接收试验成功。

这台被誉为“华夏第一屏”的北京牌820型35cm电子管黑白电视机,如今摆在天津通信广播公司的产品陈列室里。

我国在1958年以前还没有电视广播,国内不能生产电视机。

试制组多数成员只有20岁上下,他们对电视这门综合电、磁、声、光的新技术极其生疏,没有见过电视机,参考资料也很少,通过对资料、国外样机、样件的研究,他们根据当时国内元器件生产能力和工艺加工水平,制定了“电视接收和调频接收两用、通道和扫描分开供电、采用国产电子管器件”的电视机设计方案。

我国第一台电视机的试制成功,填补了我国电视机生产的空白,是我国电视机生产史的起点,今天我国已成为世界电视机生产大国。

世界上最早的微波炉

微波炉是人类最辉煌发明之一.烹调、加热、解冻、烘焙等只是基本功能,微波炉可用于蔬菜脱水、恢复食物香脆、物品长久保存、居家温情、熬制中药、烘烤,是家电产品里的多才多艺动力。

1940年9月,进行军用雷达微波能源研究的英国科学家带着磁控管样品与美国雷声公司进行合作沟通。

1945年时,美国工程师珀西•斯本塞在微波发射器旁发现,放在口袋里的巧克力融化了。

口袋里的巧克力为什么会融化呢?

斯本塞抓住这一现象进行了认真分析和研究。

“难道是微波起的作用?

”于是斯本塞用微波先后对玉米、鸡蛋等食物在微波发射器旁进行试验,结果受热爆炸的鸡蛋喷溅他一身,这就是著名的让斯本塞坚信微波加热的观点的“世纪一喷”!

实验发现某些波长的电磁波的确能引起食物发热。

在此基础上,他第一个提出利用微波加热食物的设想。

在斯本塞奇特思路的设想下,一种利用微波加热的新烹饪方法产生了。

1946年,美国雷神公司并与斯本塞共同研发专门烹饪用的微波炉,并获得使用微波来烹调食物的专利申请,次年获得首个微波炉专利。

1947年,世界上第一台家用微波炉推出,有一个1700W的水冷式磁控管,重量超过340公斤,足足有6英尺高,成品检验时,只能被安放在波士顿饭店,它的价格也非常昂贵——3000美元。

因为它的发明来自于雷达装置的启迪,所以最早被称为“雷达波”炉,后来才正名为“微波炉”。

斯本塞本人也因为突出成就,获得了美国海军颁发的最高公民奖“公众服务优异奖”,同时被著名学府麻省理工大学授予名誉理学博士头衔。

斯本塞在做实验时本人经受微波烘烤,不过这似乎对他的健康并无影响:

他活了76岁(1894-1970),这表明微波炉危害论有些危言耸听。

1964年,日本人小仓庆志改善了微波炉磁电管,大幅降低微波炉价格。

1965年,乔治•福斯特与斯本塞一同又设计了一种耐用廉价的微波炉,才在美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日本第一台微波炉]

1967年,微波炉终于瘦身成功,并且改变了人们对微波炉的看法,形体娇小且动作迅速,只需要几分钟就能完成以往可能需要花费几小时才能完成的烹饪。

Amana推出一款微波炉售价为495美元,开始了成为家庭厨房主力的征途。

世界上最早的冰箱

第一台电冰箱是瑞典的普拉登与缈塔在1923年发明制造的。

首先适用氟氯气体为冰冻剂的冰箱是1930年在美国发明的。

大清乾隆御制掐丝珐琅冰箱,通高76厘米,分箱底和箱座两部分。

箱体高45厘米,重102公斤,口大底小呈斗形。

冰箱为木胎、铅里,底部一角有一小圆孔,为冰化时泄水。

 

世界上最早的洗衣机

1858年,一个叫汉米尔顿?

史密斯的人在匹茨堡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洗衣机。

这台洗衣机实用费力,且损伤衣服,因而没有广泛使用。

但这却标志着洗衣机的开端。

 

第一台电动洗衣机由阿尔凡?

费希尔于1910年在芝加哥制成。

但这种电动洗衣机进入市场后,销路不佳。

 

洗衣机真正被人们接受,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1922年霍华德?

斯奈德发明了一种搅拌式电动洗衣机,并在衣阿华州批量生产。

该洗衣机因性能有改善,开始风靡市场。

 

第一台自动洗衣机于1937年问世。

这是一种“前置”式自动洗衣机。

靠一根水平的轴带动的缸可容纳4000克衣服。

依附在注满水的缸内部不停的上下翻滚,使之去除污垢。

世界上最早的电话

1876年3月10日,贝尔通过这个东西将隔着几间屋子的助手叫到身边“沃森先生,过来——我等你。

”这就是世界上人类第一次使用的电话机。

电话机是主要由送话器和受话器构成的装置,它将声音变成电信号,又将电信号变成声音。

现在的送话器主要由一个金属薄片和一个装有碳粒的小铁盒组成,说话时,声波推动金属片振动,给碳粒以大小不等的压力,从而使电流随着声音的变化而变化。

这就将声音变成了不停变化(也就是带有一定信息)的电流。

受话器由电磁铁和金属薄片组成,变化着的电流经过电磁铁线圈时,使金属片产生振动,从而形成声音。

最早期的电话送受话器的结构一样,都只用一个筒子。

打电话的人讲完话后,要马上把话筒放到耳朵上却听对方说话。

因此,那时的人们经常会闹出用耳朵说话或用嘴巴听话的笑话。

以至于电话机旁边常贴着“请不要用耳朵讲话,用嘴巴听话”这样的告示。

一百多年来,经过人类的不断革新,电话机的模样已经千变万化,全世界使用的电话数以亿计。

人们在生活中已经离不开电话了。

世界上最早的移动通讯电话

1973年4月的一天,一名男子站在纽约街头,掏出一个约有两块砖头大的无线电话,并打了一通,引得过路人纷纷驻足侧目。

这个人就是手机的发明者马丁•库帕。

当时,库帕是美国著名的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

这世界上第一通移动电话是打给他在贝尔实验室工作的一位对手,对方当时也在研制移动电话,但尚未成功。

库帕后来回忆道:

“我打电话给他说:

‘乔,我现在正在用一部便携式蜂窝电话跟你通话。

’我听到听筒那头的‘咬牙切齿’——虽然他已经保持了相当的礼貌。

到今年4月,手机已经诞生整整30周年了。

这个当年科技人员之间的竞争产物现在已经遍地开花,给我们的现代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马丁•库帕今年已经74岁了,他在摩托罗拉工作了29年后,在硅谷创办了自己的通讯技术研究公司。

目前,他是这个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马丁•库帕当时的想法,就是想让媒体知道无线通讯——特别是小小的移动通讯手机——是非常有价值的。

另外,他还希望能激起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的兴趣,在摩托罗拉同AT&T(AT&T也是美国的一家通信大公司)的竞争中,能支持前者。

其实,再往前追溯,我们会发现,手机这个概念,早在40年代就出现了。

当时,是美国最大的通讯公司贝尔实验室开始试制的。

1946年,贝尔实验室造出了第一部所谓的移动通讯电话。

但是,由于体积太大,研究人员只能把它放在实验室的架子上,慢慢人们就淡忘了。

一直到了60年代末期,AT&T和摩托罗拉这两个公司才开始对这种技术感兴趣起来。

当时,AT&T出租一种体积很大的移动无线电话,客户可以把这种电话安在大卡车上。

AT&T的设想是,将来能研制一种移动电话,功率是10瓦,就利用卡车上的无线电设备来加以沟通。

库帕认为,这种电话太大太重,根本无法移动让人带着走。

于是,摩托罗拉就向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规定移动通讯设备的功率,只应该是一瓦,最大也不能超过三瓦。

事实上,今天大多数手机的无线电功率,最大只有500毫瓦。

从1973年手机注册专利,一直到1985年,才诞生出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真正可以移动的电话。

它是将电源和天线放置在一个盒子中,重量达3公斤,非常重而且不方便,使用者要像背包那样背着它行走,所以就被叫做“肩背电话”。

与现在形状接近的手机,诞生于1987年。

与“肩背电话”相比,它显得轻巧得多,而且容易携带。

尽管如此,其重量仍有大约750克,与今天仅重60克的手机相比,像一块大砖头。

从那以后,手机的发展越来越迅速。

1991年时,手机的重量为250克左右;1996年秋,出现了体积为100立方厘米、重量100克的手机。

此后又进一步小型化、轻型化,到1999年就轻到了60克以下。

也就是说,一部手机比一枚鸡蛋重不了多少了。

世界上最早的圆珠笔

圆珠笔是利用钢珠的旋转把油墨写到纸上的一种书写工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圆珠笔传入中国。

精明的商人大做“原子笔”的广告,借不久前在日本爆炸的原子弹的余威来打开销路。

其实,“圆珠笔”与原子并无关系,只是读音相近而已。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最早出现圆珠笔这一名称的时间是1888年,当时,一位名叫约翰·劳德的美国人曾设计出一种利用滚珠作笔尖的笔,但他未能将其制成便于人们使用的商品。

1895年,英国市场上也曾出售过商品化的非书写用圆珠笔,因其用途狭窄,未能流行起来。

1916年,德国也有人设计制作过一种新型的圆珠笔,其结构与今天的圆珠笔较为接近,但性能较差,未能引起广泛的重视。

1936年,匈牙利的比罗在新闻印刷厂承担文字校对工作,在用钢笔改清样时,常常发生浸润模糊现象,为此,比罗开始琢磨,能否试制一种其它的书写工具来代替钢笔。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他用一根钢圆管灌满速干油墨,在一端装上钢珠作为笔尖。

然后,他在各种能书写的材质上进行书写试验,发现均可留下抹不掉的痕迹,而且笔管内的油墨也不易溢出,试验成功了。

1940年人,他又对其发明进行了改进,于1943年7月10日申请了专利,1945年开始投入市场。

圆珠笔与自来水笔不同,由于它使用的是干稠性油墨,油墨又是依靠笔头上自由转动的钢珠带出来转写到纸上,因此不渗漏、不受气侯影响,并且书写时间较长,省去了需经常灌注墨水的麻烦。

很快就在世界上流行起来。

目前,仅日本一年就要消耗4亿支圆珠笔。

世界上最早的钢笔

钢笔是美国人沃特曼发明的,一次性钢笔的发明者欧阳升。

钢笔是人们普遍使用的书写工具,它是在19世纪初发明的。

1809年,英国颁发了第一批关于贮水笔的专利证书,这标志着钢笔的正式诞生。

在早期的贮水笔中,墨水不能自由流动。

写字的人压一下活塞,墨水才开始流动,写一阵之后又得压一下,否则墨水就流不出来了。

这样写起字来当然是很不方便的。

到1884年,美国一家保险公司的一个叫沃特曼的雇员,发明了一种用毛细管供给墨水的方法,比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这种笔的笔端可以卸下来,墨水用一个小的滴管注入。

最早的能够自己吸墨水的笔出现于20世纪初期,采取了一个活塞来吸墨水。

当笔中采用了皮胆后,就要用一个铁片插入一个缝中去挤压皮胆来吸墨水。

到1952年,又出现了用一根管子伸进墨水中吸水的施诺克尔笔。

直到1956年,才发明了现在常用的毛细管笔。

世界上最早的留声机

电唱机最早叫留声机,诞生于1877年。

世界上第一个发明留声机的人就是誉满全球的发明大王——爱迪生。

爱迪生根据电话绮丽的莫伴随着说话声引起的震动现象,那短针做试验,从中受了很大的启发。

说话的快慢高低能事短针产生相应的不同的颤动。

那么,反过来,这种颤动也一定能发出原先的说话声音。

于 是,他开始研究声音重发的问题。

 

1877年8月15日“会说话的机器”诞生,轰动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