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基础精品班教材.docx
《高考基础精品班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基础精品班教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基础精品班教材
高考18人精品班教材
春风
林斤澜
北京人说:
“春脖子短。
”南方来的人觉着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
最激烈的意见是:
“哪里会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其实,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
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
褒贬起来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
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这些名句是些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
这四句里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
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
这才草长,花开,莺飞……
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
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
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
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
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
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
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
噶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
有天夜里,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膊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
清早,着大靸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
到欢喜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着解气。
要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
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
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淡淡的阳光,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
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春声和春深
⑴我写过北国的春风。
记述在冰雪沉睡的山沟里,忽然一夜间,呼啸咆哮,“卡卡”折枝,“砰砰”冰裂,沙石扑窗如机枪扫射,木头梁、柱、椽、檩“格拉格拉”如山神大虫冬眠初醒,伸腰伸腿,骨节作响……天亮起来一看,冰雪依旧,只是趴下来点贴近地皮。
⑵春风告退。
忽又从千里外,从沙漠,从戈壁起跑,跨栏一般生猛,跨越崇山峻岭,踢蹬起黄沙黄土,高天朦胧,太阳淡化……这样一而再三,麦苗才吐青,冰雪也还在角落里、背阴里、洼里坎里龇着白牙。
⑶我服了。
后来也爱了。
说到爱,我又是江南水乡出身,那里的春风叫历代诗人写完了,不用也不能再写了,“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池塘生春草”的“生”字,“吹皱一池春水”的“吹皱”二字,都是千古赞为绝活,咱还啰嗦什么呢,本来在针也插不下去的地方,只有做做翻案文章,弄得巧时还有立锥之地。
这些绝活早已铁案如山,咱们不抱没缝的蛋也罢。
这是做诗做文章的话。
说到爱,却又是一番天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极好的诗句,不过我不爱。
“随”字好,江南水乡的春风和春雨,是紧相随的,“潜”字好,“润”字好,“细”字更好,风也细雨也细也。
但“无声”二字惹翻了我的爱心。
⑷我久居北国,有个弟弟久居北大荒。
我们壮年时都不大思乡,俨然四海为家了。
有回我问他,有没有偶然心动,念及家乡的时候?
他思索。
⑸我追问好比说一刹那?
我这里有过一刹那来去如闪电,闪电就够了,不必比做晴天霹雳。
他说有。
有时候炕上睡醒,不知身在何处,忽听屋顶“瓦背”阵雨扫过――沙、沙、沙……江南绝无炕,北大荒没有“瓦背”,有雨也不会“沙、沙、沙”。
那是江南的春风春雨了,你说你没有思乡,那是故乡思念你了。
你这个游子不但不知身在何处,还不知道童年永不离身。
我劝弟弟写诗吧,他一笑,无意于此。
人到老时,血管会硬化,脑子却又会软化,弄得可笑。
盖世英雄,也难免小丑般收场。
落叶归根之思,我又以为那是软硬兼施的东西。
若论固执劲儿,只怕是软硬不吃。
⑹我耳朵里不大出现弟弟的“沙沙”声,现在耳朵到了春天,到了雨天,到了黑天,都少不了“苏苏苏”。
江岸“绿”,是苏苏“绿”的。
春草“生”时,春风“吹皱”时,“随”时“潜”时“润”时,都必定苏苏价响。
“润物细无声”,“无声”两字不能接受。
好好听吧,幼苗拔节,童年拔长,那也是苏苏响着拔上来的。
老来硬化或软化的时候,耳朵里苏苏不绝,那是春的回声。
那是故乡故土的呼叫。
⑺这是春声。
⑻北京俗话说:
“春脖子短”。
意思还是“春短”,中间加个“脖子”,妙!
杨树刚上叶子,柳树刚吐絮,桃花“暄”,杏花“旧”,都才看见就暴热起来了。
头连肩膀,无所谓脖子的德性,可以是极壮健的人如拳击勇士,也可以是缩头缩脑如武大郎者。
不过有那猛烈的春风在,漫天的黄沙在,就算做勇士形象吧。
但也不无可惜,不无可笑。
春天就这样勇了,夏日炎炎怎么处,冰冻三尺的寒冬又怎么称呼。
⑼我问久居北大荒的弟弟,江南老家的春天怎么样?
他立刻回答很长,长到过不完的样子。
亏他说得出来,只一个长字。
故乡的遥远,童年的朦胧,春天的深沉,无意过筛过箩却过了,无心淘洗也梦游一般澄清提纯了。
只落下一个字:
长。
我疑心这一长字是思乡的单相思,不一定实际。
写信去问一位蛰居家乡的小伙伴,他一生困顿,现在是混得最好的时候,在乡下做机修生活。
回信来了,说只觉得做生活手冷,快点热起来好。
可见实际长还是长的。
手冷希望快点热起来,那是一个老手艺人的话。
⑽少年时候我们没有这种想法,那手总是热的。
“大地春如海,男儿国是家,龙灯花鼓夜,长剑走天涯。
”那时候我们喜欢这样的诗。
现在敢说经历了沧海桑由,细细想来敢说春深如海。
只有海的意味深长,才包罗万象,一个浪花冷一个浪花热,这个手冷那个手热,都不过是浪花中的泡沫。
“春深如海”,在诗里文里看得多了,也看俗了。
其实这个“深”字好,“深”字也就是弟弟说的“长”字吧,不过也还有不同。
⑾少年时正是战争岁月,我在乡下跑来跑去。
花花草草没人管,没有人理。
淡淡的阳光,蒙蒙的细雨。
阳光只管照,细雨只管下,谁也不理谁,忽然,山坡上映山红开了,人走不到的石头岩上开了,人走来走去踩得稀烂的黄泥路边也开了,牛羊吃草的坡上开了,水泥坟圈石头坟坛那里拱着水泥拱着石头开了。
映山红,满山红相映。
到了北方,叫做杜鹃,栽在盆里,放在暖房里过冬,湿度、温度、光度样样伺候合适了,才开个五天八天。
江南也有大晴天,单薄的映山红当天发干,再晒一天,减色。
晒上三天,山上残红映不成了。
可是江南春天的细雨,不等阳光收走,自会潆潆一片。
映山红一挂上针尖般大的水珠,全副精神又出来了。
时雨时晴,同时雨同时晴,晴雨没有休时,映山红没有休日。
这是长了。
⑿在艰难的岁月,我在北国风沙里,忽然遇上个不得不文化交流的外国画展。
我没有了接受的兴趣,匆匆一走而过。
忽然,我被吸引了,站住了。
那画灰蒙蒙,细雨看不见,可又扑面。
一道漫坡,坡头一圈矮矮围墙,墙里有些石头堆又不够废墟,说不清。
坡下边有两头牛,边吃草边瞌睡,牛毛上当挂着针尖水珠,要不,怎么朦朦胧胧。
我在草地上找红色,也朦胧似有似无,我认定是有,还是映山红。
⒀我看见了少年时代,看见了“龙灯花鼓夜,长剑走天涯”。
看见了老手艺人,手冷望天。
在艰难的风沙里,忽然看见了想也想不起来的故乡的春天,又朦胧看不透,看不透又盛得住一生所有的思念。
⒁这是春深了。
【作者简介】
林斤澜,1923年生,浙江温州市人。
1937年参加工作。
1950年发表他的第一个剧本,从此走上写作的道路。
1961年开始以写作为专业,在北京作家协会工作至离休。
先写剧本,后学写散文和小说。
散文是短文,小说爱写短篇。
近年也写些文谈。
几种文体都出版过集子多种。
世纪之交,出版文集六卷,收小说、散文、文谈,未收剧本与报告文学。
新世纪出版过散文、小说集子。
离休多年,写作依旧。
乡村的风
许俊文
①风是乡村的魂。
它不喜欢老是待在一个地方,到处游荡着,时南时北,忽东忽西的。
它走到哪里,哪里就能感觉到乡村的呼吸。
②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
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
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
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
③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
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可谓真正的“天书”了。
莲荡也是。
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满荡田田的莲叶便乱了。
然而,乱是乱了,但却乱出了味道。
究竟是什么味道呢?
我也说不清。
看来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就像这风中的“乱荷”,有一种不触动情欲的美,大美。
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的能耐,把好端端的东西破坏了,还居然翻出新意。
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原本蓊蓊郁郁的,可是经不住风的手轻轻地摇晃,三摇两摇的,就只剩下一副骨骼了。
还是古人高明,他们面对这样的凋零景象,只用“删繁就简三秋树”七个字,就把很复杂的意思表达出来。
随着黄叶随风飘逝,树上那些平时看不见的鸟巢,一个一个都露了出来,远远看去,恰似一个个黑色的音符挂在枝柯上……
④说到风,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年我从豆村带回一棵小枣树,栽在城里自家的庭院中,栽树之前我是下足了底肥的,可是几年过去了,并没有见它有多少长进。
我很纳闷,就问父亲是什么原因。
父亲看了看周围的环境,给出两个字:
缺风。
对,缺风。
生长在乡村的树可不是这样的。
你千万不要以为风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实它是树和庄稼的神灵。
一棵得风的树,就如同一个人得了机遇,东风来了摇一摇,西风来了晃一晃,每摇晃一次,它的根就往泥土深处扎一扎,晃着晃着,一棵树就在风中长高长粗了。
父亲把这种现象叫作“得风水”。
记得豆村牛鼻凹里有一棵歪脖子黄栌,据说已经很有些岁数了,可就是长不大,村里有人想把它砍下做犁弓,父亲制止道,这棵树虽然长得不是地方,但只要树头能从这凹里蹿出来,一旦招了风,不愁它不成材。
后来那棵黄栌居然有了出头之日,风吹着呼呼地往上蹿,一年一个样,一年又一个样,如今它已经有合抱粗了,成了我们豆村的一个标志。
这大概就是神奇的风使然吧。
当然神奇的还有我的父亲,尽管岁月的风已经把他的头发吹白了,腰吹弯了,甚至连牙齿也吹脱落了,在风中踽踽而行时,须拄一枝拐杖,然而他能够从飘忽不定的风里悟出一点“道”,想必也该知足了。
⑤乡村里的许多事物,小至一片浮萍,一株草,大到一棵树,一座山,都与风息息相关。
春风归来遍地绿,它们不得不绿;秋风君临千叶黄,它们不得不黄。
在这回黄转绿的变幻之中,永远不老的似乎只有土地,只有风。
一拔又一拔的风,吹了几千年,几万年,它吹走了许多东西,又吹来了许多东西。
庄稼在风中拔节,鸟雀在风中飞翔,蟋蟀在风中浅唱低吟……
⑥倘若没有风,这个世界多么沉寂!
周国平《记住回家的路》
生活在今日的世界上,心灵的宁静不易得。
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
机会诱惑人去尝试,压力逼迫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
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
年轻的心灵本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
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
所须防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家的路途。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的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
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不踏实。
我想,人生也是如此。
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创业,去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
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
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
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
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
一个人惟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的宁静之需要。
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
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相排斥的,同一个人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
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个儿是散的。
自我是一个中心点,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
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
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了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
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
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
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
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
我们当然没有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现代文阅读复习之一
理解重要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现代文阅读,尤其是第II卷的现代文阅读,历来是高考语文试卷中得分率较低的一块之一。
这里本着先分后总的原则,先就几个主要能力点作阐述。
本讲说理解词语的有关问题。
一、什么是文中的重要词语
所谓“重要词语”是就词语在文中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一般说来,哪些词语是文中的重要词语呢?
1.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
在文章中,有的词语与全文的核心内容或与文章局部的主要内容密切相关。
不能正确理解,就全影响对全文或某个局部的正确理解,对这样一些词语,要给以足够的关注。
如2001年高考全国卷选择的散文《门》。
“开门”和“关门”是什么意思?
2.表达功能特别强烈的词语
有些词语在文中有高度的概括力,或者显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或者感情倾向特别强烈,这样的词语也是重要的词语。
例如闻一多《兽·人·鬼》(2000年春季招生考试选文)开头说道:
“刽子手们这次杰作,我们不忍再描述了,其残酷的程度,我们无以名之,只好名之曰兽行,或超兽行。
”
“杰作”是什么意思
3.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
譬如1996年高考所选《贝多芬之谜》最后一段说:
“懂得了这个……不仅懂得贝多芬的音乐,而且也懂得贝多芬以后最有深度的音乐了。
”这里“最有深度的音乐”这个词语,既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有高度的概括力,又是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自然是重要词语,因为不理解它指什么样的音乐,简直可以说文章没有读懂。
“最有深度的音乐”是指什么音乐?
二、理解重要词语的方法
理解重要词语的基本原则就是依据具体语境。
从操作的层面来说,有下列几点:
1.依据词语所在句子的内容
俗话说,词不离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譬如上文提到的“杰作”,依据所在句子“其残酷的程度”、“兽行”和后文所说对学生的镇压,这个“杰作”就应解释为“指反动派镇压学生的兽行”。
2.依据前后句述说的内容
词语所在句子前后句述说的内容,是词语更大一点的语境,也是解释词语的依据。
例1:
……当我还不曾和他相识时,时常听到有人议论他:
“鲁迅多疑。
”有些人还绘声绘色,说他如何世故,如何脾气大,爱骂人,如何睚眦必报,总之,鲁迅是不容易接近的,还是不去和他接近好。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一次一次的造谣毁谤,也可以将真相埋没。
我于是相信了,不敢去接近他。
(唐弢《琐忆》)
“议论”是什么意思
3.依据文章的主旨
有的词语在文中的跨度大,仅仅依靠当句或前后句所述的内容还不能准确判断其意思,这就要靠对相关文字的思路作分析来解决。
例2:
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
但我们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
先有英国的鸦片,德国的废枪炮,后有法国的香粉,美国的电影,日本的印着“完全国货”的各种小东西……(鲁迅《拿来主义》)
文中“抛给”是什么意思呢?
三、理解重要词语应注意的问题
理解重要词语最应注意的问题是脱离语境,望文生意。
这里换一个角度说三点:
1.注意相同词语的不同意思
有些词语的本来意义是明确甚至是单一的,但是作者在运用的过程中往往赋予不同的含义,这就需要辨别。
2.注意不同词语的相同意思
有一些词语的词典意义毫不相干。
但是作者为了追求语言的变化,有时会给不同词语以相同的含义。
3.注意非词语题所涉及的词语
此包括判断、句子理解、标题理解
附:
门
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
在一扇扇门内,隐藏着何等样的奥秘!
没有人知道,当他打开一扇门时,有什么在等待着他,即使那是最熟悉的屋子。
时钟滴答响着,天已傍晚,炉火正旺,也可能隐藏着令人惊讶的事情。
也许是修管子的工人就在你外出之时已经来过,把漏水的龙头修好了。
也许是女厨的忧郁症突然发作,向你要求得到保障。
聪明的人总是怀着谦逊和容忍的精神来打开他的前门。
门有各种各样。
有旅馆、商店和公共建筑的转门,它们是喧闹的现代生活方式的象征。
还有古怪的吱吱作响的小门,它们依然在变相的酒吧间外面晃动,只有从肩膀到膝盖那样高低。
更有活板门、滑门、双层门、后台门、监狱门、玻璃门……然而一扇门的象征和奥秘在于它那隐秘的性质。
玻璃门根本不是门,而是一扇窗户。
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
开门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当侍者用托盘端给你晚餐时,他欢快地用肘推开推开厨房的门。
当你面对上门推销的书商或者小贩时,你把门打开了,但又带着猜疑和犹豫退回了门内。
彬彬有礼、小心翼翼的仆役向后退着,敞开了属于大人物的壁垒般的橡木门。
牙医的那位富于同情心然而深深沉默的女助手,打开通往手术室的门,不说一句话,只是暗示你医生已为你作好了准备。
一大清早,一扇门猛然打开,护士走了进来:
“是个男孩!
”
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是心灵躲进极乐的静谧或悲伤的秘密搏斗的象征。
没有门的屋子不是屋子,而是走廊。
无论一个人在哪儿,只要他在一扇关着的门的后面,他就能使自己不受拘束。
在关着的门内,头脑的工作最为有效。
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
开门是一个神秘的动作:
它包容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烦琐仪式的一种新的形式。
它包含着人间至乐的最高闪现:
重聚,和解,久别的恋人们的极大喜悦。
即使在悲伤之际,一扇门的开启也许会带来安慰:
它改变并重新分配人类的力量。
然而,门的关闭要可怕得多,它是最终判决的表白。
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一个结束。
在门的关闭中有着不同程度的悲伤。
一扇门猛然关上是一种软弱的自白。
一扇门轻轻关上常常是生活中最具悲剧性的动作。
每一个人都知道把门关上之后接踵而来的揪心之痛,尤其是当所爱的人音容犹在,而人已远去之时。
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
生命不会静止不动并听任我们孤寂无为。
我们总是不断地怀着希望开门,又绝望地把门关上。
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
至于另一扇门是不存在的。
门一关上,就永远关上了,通往消逝了时间脉搏的另一个入口是不存在的。
贝多芬之谜
英•萧伯纳
音乐的作用并不止于创造悦耳的乐式,它还能表达情感。
你可以津津有味地欣赏一首巴赫的序曲,好像观赏精美的波斯地毯一样,可是乐趣也只限于此。
莫扎特则不然,听了他的《唐璜》前奏曲,你不可能不怀有一种复杂的感情。
它充满了魔鬼式的欢乐,但又使你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去迎接可怖的世界末日。
听莫扎特的《天神交响乐》最后一章,你会觉得那是狂欢的音乐,响亮的鼓声如醉如狂,从头到尾交织着一种不寻常的悲壮之美。
莫扎特的乐章又是乐式设计的杰作。
贝多芬所做的,是把音乐完全用作表现心情的手段完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
也正是这一点,使得某些与他同时代的伟人不得不把他当作一个疯人。
不错,他一生非常保守地使用旧的乐式,但是他给它们注入惊人的活力和激情,包括产生于一定思想、信念的那种最高的激情,结果不仅打乱了旧乐式的对称,而且常常使人听不出在感情的风暴下还有什么乐式存在了。
他的《英雄交响乐》一开始使用了一个乐式(这是从莫扎特幼年的一个前奏曲里借来的),跟着又使用了另外几个漂亮的乐式;这些乐式被赋予了巨大的内在力量,所以到了乐章的中段,这些乐式全被不客气的打散了。
于是,在只追求乐式的音乐家看来,贝多芬是发了疯了。
他这么做,只是因为他觉得非如此不可,而且还要求你也觉得非如此不可呢?
这就是贝多芬之谜。
他有能力设计最好的乐式;他能写出使你受用不尽的乐式;他能挑出那些最枯燥无味的旋律,把它展开得那样引人,使你听上一百次也每次都能发现新东西:
一句话,你可以拿所有用来形容以乐式见长的作曲家的话来形容他,但是他的病症,也就是不同于别人之处,在于那激动人心的品质。
他能使我们激动,用那奔放的感情左右我们。
一位法国作曲家听了贝多芬的音乐觉得不舒服,说:
“我爱听能使我入睡的音乐。
”是的,贝多芬的音乐是使你清醒的音乐;而你想独自一个静一会儿的时候,你就怕听他的音乐了。
懂了这个,你就从18世纪前进了一步,也从旧式的跳舞音乐前进了一步,不仅懂得贝多芬的音乐,而且也能懂得贝多芬以后最有深度的音乐了。
现代文阅读复习之二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作为理代文阅读的一个能力点,是一个常考点,即每年必考。
更重要的是,筛选文中的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甚至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全都离不开对文中重要句子的把握。
一、什么是文中的重要句子
1.从文章的内容看,不同层次的中心句是重要的句子。
在社会科学类的文章中,直接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在自然科学类的文章(指说明性的)中,揭示事物重要属性、说明主要事理的句子,在文学作品中,表达作者观点态度或写作意图的句子,大致都属于这一类句子。
2.从结构上说,总领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是重要的句子
3.从表达上说,富有特色的句子是重要的句子。
所谓富有特色,一是指结构上超常组合,二是指运用了某种表达技巧。
譬如孙犁《荷花淀》写坐在地上编席子的女人见到丈夫回来后的种种无常言行,便问道:
“怎么了,你?
”这是一个主谓倒装句,其中蕴含的情感比“你怎么了?
”要丰富得多,自然是重要的句子。
又如鲁迅《祝福》开头用大量笔墨描写鲁镇年终祝福的盛况,以及家家户户忙碌于“恭请福神”的情景,然后写道:
“年年如此,家家如此,只要买得起福礼和爆竹之类的,——今年自然也如此。
”这句话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概括说出浓重的封建思想统治了的鲁镇是一个封闭的小镇,这里的人们保守、迷信,同时也表达了“我”对这个环境厌恶的心理。
这又同祥林嫂的命运和“我”对祥林嫂的态度密切相关,因此它也是重要句子。
此外,从出现的频率说,反复出现的句子也是重要的句子。
二、理解重要句子的方法
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下列几种:
1.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
有些句子,只要把其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
例1:
我敢大胆地说:
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