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必修一至三.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6006591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必修一至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必修一至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必修一至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必修一至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必修一至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必修一至三.docx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必修一至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必修一至三.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必修一至三.docx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必修一至三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专题一先秦——中华文明的起源

考点1、经济的发展

1.农业

(1)耕作方式的变迁:

①原始农业:

刀耕火种。

②商周时期:

石器锄耕。

③春秋战国时期:

铁器牛耕。

(2)土地制度的演变:

①原始社会:

氏族公社所有。

②夏、商、西周时期:

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③战国时期:

封建土地私有制。

2.手工业

(1)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2)商周青铜铸造十分繁荣,以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最著名。

(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4)商朝时己能烧制出原始瓷器。

3.商业

(1)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2)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

4.经济政策:

战国时期,商鞍在秦国实行变法,首倡“重农抑商”政策,后来的历代封建王朝,都继承并发展这一政策。

考点2、政治制度

1.分封制

(1)含义:

为了巩固周朝的统治,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义务及权利:

被封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承担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的义务。

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内,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权利。

(3)作用: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2.宗法制

(1)含义:

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

(2)最大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

(3)作用: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3.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

夏、商、周政治制度强调神权与王权的结合,注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考点3、精神文明

1.汉字

(1)6000多年前,原始文字称为“图画文字”。

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2)商朝时,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此后,汉字按照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其总的趋势是由繁到简。

2.中国画

(1)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是远古时期绘画艺木的杰作。

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人物驭龙图》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

(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文学艺术

(1)《诗经》: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2)楚辞:

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

代表作《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4.科技

(1)战国时期发明了“司南”。

(2)根据战国人石申的天文学成就而辑成《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3)夏朝时,已有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考点4、儒家学说的创立和发展

1.孔子

(1)主要成就:

①思想核心:

“仁”和“礼”,“仁”即“仁者爱人”。

“礼”即“克己复礼”。

②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历史地位:

①孔子整理的“六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

②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③以“仁”“礼”

“道义”为核心的儒家深层思想内涵,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④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传统,使“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2.孟子

(1)政治思想:

①“仁政”。

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伦理观:

主张“性本善”。

3.荀子

(1)政治思想:

“仁义”和“王道”,“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2)伦理观:

主张“性恶论”。

【重难点解析】

1.“重农抑商”政策

(1)实行:

商鞍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以后的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基本都沿袭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2)含义:

鼓励发展农业,限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3)原因:

①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又是古代最具决定性的生产部门,直接关系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

②农业和小农经济是国家赋税和徭役征派的主要承担者,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

(4)目的:

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5)评价:

①在封建社会和王朝的初期,“重农抑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

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已相当活跃,

“重农抑商”政策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不仅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自然经济,而且造成了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

③从根本上说,“重农”是正确的,但不能把“农业”和“商业”长期放在对立面。

2.“百家争鸣”兴起的背景和意义

(1)背景:

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②士阶层空前活跃,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纷纷提出各自的主张。

③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④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经济的发展。

(2)意义: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要阶段.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专题二秦汉——中华文明的发展

考点1、物质文明

1.农业

(1)西汉赵过推广藕犁,东汉时推广到珠江流域。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西汉发明了播种工具楼车。

(3)西汉时,赵过总结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推行代田法。

2.手工业

(1)冶铁:

两汉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2)制瓷:

东汉时,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3)丝织业:

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从西汉起,中国的丝织品远销亚洲、欧洲,中国因此获得“丝国”的誉称。

3.商业

(l)秦汉以来,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业的发展比较艰难。

(2)西汉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

市四周有围墙,与民居严格分开。

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交易。

(3)西汉时,由于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考点2、政治文明

1.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皇帝制度:

①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

②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

(2)三公九卿制:

①丞相:

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

②御史大夫:

负责执掌群臣奏章,

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③太尉:

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④诸卿:

分别掌管各项具休政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3)郡县制:

是春秋战国以来逐步形成的地方行政制度。

郡是中央政府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最高行政长官是郡守,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郡下设县,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官吏都由中央政府任免。

郡县制的推行,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一大进步,对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都起了重大作用。

2.西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

(1)加强君主专制:

汉武帝让秘书、侍从担任尚节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

(2)加强中央集权:

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逐步削弱王国势力。

(3)选官制度:

实行察举制。

考点3、精神文明

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根据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加强中央集权。

为加强君权,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

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2)董仲舒的主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用文学儒者参政,兴办太学,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科技

(1)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2)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等便宜易得的原料造出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3)约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3.汉赋

(1)出现:

汉朝时,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赋。

(2)特点:

汉赋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宏的文化气度。

(3)代表人物及作品:

①西汉时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②东汉时张衡的《二京赋》。

4.医学

(1)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东汉末年,张仲景的著作《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辨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誉为“万世宝典”。

【重难点解析】

1.对秦始皇的评价

(1)功: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全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过:

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实行暴政、刑法严酷;大兴土木,徭役繁重,广建宫殿陵墓,无限制使用民力、物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专题三魏晋南北朝、隋唐——中华文明的鼎盛

考点1、物质文明

1.农业

(1)耕作技术: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②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这表明我国犁耕已相当完善。

(2)灌溉工具:

①曹魏时的翻车。

②唐代的筒车。

2.手工业

(1)冶铁:

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明灌钢法。

(2)制瓷业:

①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②自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

(3)丝织业:

吸收了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

(4)民间手工业: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遭受摧残,到隋唐时才得以恢复和发展。

3.商业

(1)魏晋南北朝时社会动荡,商业不发达、不稳定。

(2)隋唐时,都市商业繁荣;农村集市兴起;对外贸易发达,唐政府在广州设立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出现柜坊、飞钱等。

考点2、政治文明

1.三省六部制

(1)概况: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三省体制。

②隋朝以内史省(唐称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最高统治机构。

③唐朝时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工明确,相权一分为三,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职权:

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议诏令,是决策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负责贯彻各项诏敕和政策。

(3)作用:

三省既有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此后历朝基本沿袭了这种制度。

2.科举制

(1)概况:

隋文帝设立,唐朝进一步完善。

科举制度是隋以后各封建王朝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分科取士而得名。

(2)作用:

①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②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科举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3.藩镇割据

唐朝中期,在地方设置了很多藩镇,其长官节度使控制着地方政治、经济、军事大权。

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中央集权,危害一直持续至宋初。

考点3、精神文明

1.思想

(1)魏晋南北朝时,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面临严重挑战。

(2)隋朝时,儒学家提出“三教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

(3)唐朝时,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2.科技

(1)唐朝时,发明了雕板印刷术,《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雕板印刷品。

唐末火药应用于战争,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火药

(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3.主流文学——唐诗

(1)初唐:

王勃、陈子昂。

(2)盛唐:

高适、岑参的边塞诗;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李白和杜甫使盛唐诗坛大放异彩,诗仙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诗圣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被誉为“诗史”。

(3)中唐:

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要反映民间疾苦。

(4)晚唐:

杜牧和李商隐。

4.书法

(1)魏晋前是书法的自发阶段,魏晋后书法发展到自觉阶段,书法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真正成为一门艺术。

(2)楷书:

①概况:

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唐代楷书步入盛世。

②特点:

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③名家:

魏晋的钟繇、王羲之,唐朝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3)草书:

①特点: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②名家:

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张旭、怀素。

(4)行书:

①特点:

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

②名家:

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

5.中国画

(l)魏晋时,画家总结出绘画理论,有力地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

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2)隋唐时,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吸取印度、波斯风格,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一个高峰期。

代表作有:

展子虔的《游春图》、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阎立本的《步荤图》、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重难点解析】

1.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地位

本阶段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以后两大经济文化高潮的准备时期。

具体表现为:

经济上,是北民南迁的第一次高潮,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区域分布更合理。

政治上,三省六部制在魏晋南北朝时略见雏形。

民族关系上,北魏孝文帝的改革,顺应和推动中原地区内迁各族封建化、汉化,开创了中原民族处理民族关系的良好风尚。

科技文化上,出现《齐民要术》、佛教本土化、道教发展。

在本阶段封建生产关系发展、演变的基础上,才有隋唐封建文明的繁荣。

2.隋唐文明高度发展的原因

(1)政治上:

在隋唐王朝完成统一的基础上,通过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通过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

(2)经济上:

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均田制等农业政策,曲辕犁、筒车等工具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但手工业、商业政策相对宽松,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发展。

(3)思想上:

在“兼容并蓄”思想的指导下,积极吸收外来先进的手工业生产技术、艺术形式,在开放的时代背景下,科技、宗教、文学、艺术全面繁荣。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专题四宋元——中华文明的成熟

考点1、封建经济的高度繁荣与扩展

1.小农经济的蓬勃发展

北宋统治者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加速了土地集中的过程,从历史的眼光看,是小农经济蓬勃发展的必然现象,传统农业正是在这种矛盾中创造出骄人业绩来的。

2.手工业的发展

(1)制瓷业:

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并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

(2)纺织业:

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纺织技术,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3.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1)宋代:

①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

②宋代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控制。

③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

④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其中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是最著名的四大商业名镇。

(2)元代:

交通发达,有利于商业的繁荣。

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大都会,国内外各种商品汇聚于此。

4.对外贸易

(1)两宋:

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

海外贸易收入甚至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2)元朝:

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考点2、政治制度的完善与创新

1.强化中央集权

(1)宋朝:

①军事上,收兵权,抽调各地精兵充实中央禁军。

②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财政上,由中央掌控大部分的地方赋税。

(2)元朝:

设立行省制。

这一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它的创立,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加强君主专制

(1)宋朝:

设立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后来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2)元代:

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考点3、思想文化的繁荣

北宋时儒学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其中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

考点3、科技文化的高峰

1.科技

(1)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2)宋代指南针用于航海。

(3)宋代火药用于军事,并出现管形火器,开创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

2.文学

(1)词是宋代文学发展的标志。

苏轼创立豪放派,南宋辛弃疾继承和发展了苏轼词风,柳永和李清照则是婉约派的主要代表。

(2)随着城市的发展,世俗文学也迅速兴起。

宋代的话本对后世小说和戏剧很有影响,元。

曲则在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并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元杂剧:

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重难点解析】

1.分封制、郡县制和行省制的比较

(1)不同点:

①时代:

分封制,奴隶社会政治制度,盛行于西周;郡县制,战国到元朝以前的封建社会;行省制,元朝以后。

②与中央的关系:

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权力和地位可以世袭,有相对的独立性;郡县制,是中央下属的行政机构,官员由皇帝任免,直属于中央;行省制,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其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

③作用和影响:

分封制,前期起到积极作用,如使西周疆域扩大,统治巩固,但是,因为有较大的独立性,容易造成国家分裂战乱,破坏统一。

郡县制和行省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积极作用明显。

(2)相用点:

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实行目的都是为巩固统一;都产生过积极作用。

2.比较程朱理学与心学的异同

(1)同:

程朱理学和心学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

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2)异:

程朱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体验“天理”的存在,最终贯通明“理”,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心学主张“心即理”,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3.宋元时期文化高度繁荣的因素

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民族文化的交融;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政治环境的相对宽松;哲学的发展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科举制度的发展带动文化教育的兴盛;蒙古帝国打通东西交通;唐代繁荣文化的遗产等等。

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及市民阶层的扩大、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推动文化知识的普及,为曲艺、戏曲等通俗文学的迅速成长提供了温床,话本、元曲的发展即是证明。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专题五明清——中华文明的彷徨

考点l、政治文明

1.明朝君主专制的发展

(1)废宰相:

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明太祖于1380年裁撤中书省和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并严令后世不得设立宰相。

至此,宰相制度被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设内阁:

①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但大学士很少能参决政事。

②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出现。

但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2.清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1)清朝初年,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使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2)康熙设置南书房,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

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3)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置军机处,军机处结构简单,保密性强,办事效率高,直接听命于皇帝,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军机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加强,

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考点2、物质文明

1.手工业

(1)制瓷业:

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法琅彩争奇斗艳。

明宣德年间制造的青花瓷,至今被人们奉为珍品,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

为适应国外客户的需要,明代烧制了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

清代还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

(2)纺织业:

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特别是细密精致的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明代使用花楼机,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

(3)民间手工业:

明朝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生产的主导地位。

(4)资本主义萌芽:

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学术界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

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