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做人机巧做事第5 章世事洞明人情练达.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5993351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做人机巧做事第5 章世事洞明人情练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智慧做人机巧做事第5 章世事洞明人情练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智慧做人机巧做事第5 章世事洞明人情练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智慧做人机巧做事第5 章世事洞明人情练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智慧做人机巧做事第5 章世事洞明人情练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智慧做人机巧做事第5 章世事洞明人情练达.docx

《智慧做人机巧做事第5 章世事洞明人情练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做人机巧做事第5 章世事洞明人情练达.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智慧做人机巧做事第5 章世事洞明人情练达.docx

智慧做人机巧做事第5章世事洞明人情练达

第5章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第5章世事洞明,人情练达

1.巧装糊涂,既防又攻

在人生的历程当中,有两种“哲学”是必修的:

一种是“保身”的哲学,就是如何让自己安身立命、永保安康的哲学;另一种则是“进取”的哲学,当然就是如何让自己更上一层楼、飞黄腾达的哲学。

人生有“保身”和“进取”两种哲学,在这两种“哲学”中,又以“保身”的哲学最重要。

因为毕竟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能不能“进取”,还要看各种条件是否兼备。

至于“保身”的哲学,则是不管凡人或贵人,同样需要避免飞来横祸,特别是来自人情世故方面的纠葛与暗箭。

以下这则故事,道尽了忽略“保身”哲学的重要性的悲惨下场。

在明朝时,因为听从宦官王振的馊主意而御驾亲征,不幸在土木堡兵败被俘的明英宗,后来虽然被蒙古国王给放了回来,不过因为朝中已经有了新皇帝,他虽然被尊为“太上皇”,但既没权又没钱,过了好几年郁郁寡欢的日子。

还好,后来在大将军石亨的协助下重新夺回政权,结束了那一段不开心的日子。

帮助英宗重新登上帝位,当然是大功一件。

红得发紫又发烫不说,石亨从此恃宠而骄,目中无人,而且还大树党羽,欺压不顺从他的朝臣。

这些看在有识之士的眼里,简直是太不像话,但是没有人制服得了他。

有一天,明英宗在恭顺侯吴瑾的陪同下,登上宫廷内的最高建筑翔凤楼散心,走着走着,放眼一望,突然看见宫廷外有一座新建的宅楼,相当宽广华丽。

于是,英宗便顺口问起那是谁盖的。

吴瑾当然知道这是当朝大红人石亨的新宅,不过,政治敏感度极高的吴瑾却故意装糊涂地

回答说:

“这一定是王府。

心中有数的英宗却笑着说道:

“不对!

眼看英宗心中自有定见,吴瑾立刻补上一句:

“这不是王府,难道有谁敢这么嚣张,修建这么一座气势逼人的豪宅?

功高不见得会震主,但是再火红,恐怕也不能挑战主子的权威。

英宗从此对石亨信心动摇,不久便将他罢官下狱处死。

做人最忌讳的恐怕就是得意忘形,其中,最要紧的倒不是招惹旁人羡慕或嫉妒的眼光,而是来自衣食父母的上级的感受,因为这会让他有种位子坐不稳的感觉。

石亨的下场,便是最好的写照。

至于吴瑾,显然要精明老练多了,明明知道答案,却故意装糊涂,为的是不想去抢皇上的圣明,让皇上去体现洞察真相、明辨是非的睿智。

这也是吴瑾的智慧所在。

毕竟石亨是皇帝的红人,得由皇帝自己去收拾,如果强出头,恐怕就会陷入争风吃醋、踩皇帝辫子的危机。

万一明英宗恼羞成怒,不但达不到趁机修理石亨的目的,可能会为自己招来横祸。

吴瑾巧装糊涂的言语,含着锐利的口腹蜜剑,称得上是既防守又攻击的杰作。

2.旁敲侧击,巧问前途

人类的恐惧感,常常是因为无法预知未来而产生的。

就像在黑暗中走路,随时都可能发生预料不到的危险而事先无法做好心理准备。

因此,人们总是千方百计地想尽早得知“天机”,以备不测。

但这需要有特殊的智慧。

置身于不确定的情境,往往让人焦虑、犹豫,不知如何是好,尤其是遇到涉及自身利益的事情,更是令人坐立不安。

偏偏在人生的历程当中,不确定的情境几乎无所不在。

有些情境真假虚实不难分辨,让人胸有成竹,至少知道如何应对。

有些情境不易辨明,如果本身又是当事人,想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问个清楚,又不恰当。

这个时候,如何在不动声色、又不致弄巧成拙的情况之下,去掌握不确定的情境下的关键因素,就需要一些应对的技巧了。

以下,便是一个不错的妙招。

楚成王将商臣立为太子之后,有些后悔,想要废掉他,所以就着手秘密征询各方意见,准备另立公子职来取代他。

关系着未来王位的继承与否,这对商臣而言,是何等的大事。

当他得到消息后,心中非常紧张,但又不知道消息是真是假,于是就跑去请教他的老师潘崇,问他有没有办法,可以判断消息的真假。

潘崇想了一下,便说:

“我看,你到大臣江王真那里去一趟,送给他一样他平常不喜欢的东西作为礼物,而且举止上要轻浮一些,不要太恭敬,看看他有什么反应。

商臣就照着潘崇的建议去做,来到了江王真的官署,无厘头地送了礼,让江王真顿时之间觉得真是莫名其妙,本来还想行礼如仪,寒暄几句,但接下来看见商臣举止轻浮,一副玩世不恭的态度,立刻按捺不住脾气,气呼呼地说:

“你这不急气的臭小子,看来君王想要废掉你,并不冤枉你,我看另立公子职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商臣得到了想要的答案后,脸色不禁一沉,却又不得不带着沉重而又落寞的心情离去。

在这个故事中,商臣隐约知道自己的太子地位不保之后,由于自己是当事人,当然不方便冒冒失失地跑去问个明白。

何况,在权位的争战当中,即使亲自去问,不但问不出个所以然来,而且只会增添问题的复杂性,更可能将没有的事弄假成真,所以只能求助于他人。

而潘崇知道江王真身处权力核心,必然知道宫闱内部的决策动态,同时也深深了解江王真喜怒于色,又是个大嘴巴的个性。

因此要商臣主动出击,以逆向操作的方式,去探探口风,以便了解传闻的蛛丝马迹。

想不到,不但找对了人,而且也找对了方法,答案马上就浮现出来。

潘崇这一“旁敲侧击,巧问前途”的方法,当然是应世的高招。

人是一种擅长“表面功夫”的动物。

任何权力斗争场上,大家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想要洞悉对手的种种底蕴,直来直往,当然是行不通的。

这个时候,学习潘崇反向侦察的方式,装疯卖傻一番,探测各方的玄虚,或许更能诱导出事实的真相。

3.假痴不颠,蒙混过关

有时人们明知自己处在不利的环境,也知道对手的意图,但无力反击。

这时就不得不以假象扰乱对手的视听,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等待反击的时机。

假痴不颠即是麻痹敌手,待机而动的计谋。

《孙子兵法?

九论》上说:

“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于其途,使人不得虑。

”意思是说,通过蒙骗和迂回等办法,使对手无法推测你的真正意图。

在环境不利于自己的情况下,为了避敌锋芒,保护自己,可以采取装疯卖傻、装聋作哑、将错就错等糊涂的方式蒙混过关。

在为人处世中也是一样,该糊涂时要难得糊涂,这样既可以减少敌意,更有利于团结协作。

曹魏景初3年,魏明帝死,幼子齐王曹芳即位。

根据明帝遗诏,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懿共同辅政。

起初,曹爽由于司马懿德高望重,又是自己的前辈,每有军国大事,不敢自专,都由司马懿决断。

后来,曹爽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引荐了何晏、邓陋、李胜等人,任为心腹。

何晏等人便时常劝说曹爽,司马懿名声太重,不应该把军国大权委托给他。

曹爽涉世不深,听信了这些建议,任命何晏、邓扬为尚书,毕轨为司隶校尉,李胜为河南尹,把司马懿手中的权力全部夺过来。

司马懿面对这种情形,一时也无可奈何。

司马懿虽然受明帝遗诏与曹爽共同辅政,但毕竟曹爽是宗室贵族,而太尉的兵权又被夺去,做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太傅,无法与曹爽抗争。

因此,他便称病在家,以躲避曹爽的锋芒。

司马懿居家不出,正中曹爽下怀,终日与何晏等人吃喝玩乐,作威作福,饮食车服一如皇帝规格,甚至把宫中的嫔妃、乐师也叫回家中寻欢作乐。

而司马懿却一直在暗中窥测时机,以求一逞。

正始9年,曹爽的心腹李胜出任荆州刺史,曹爽便让他去司马懿处告辞,借机窥探一下司马懿的动静。

到了司马懿家门口,李胜对守门的人说:

“我没有什么功劳,只是由于皇帝看重而就任荆州刺史,特地到阁中拜辞。

”守门人便把他引进去见司马懿。

听说李胜来辞行,司马懿便让两个婢女搀扶着,自己坐在床上。

见到李胜之后,司马懿用手拿衣服,衣服掉在地上,又向婢女示意口渴,婢女送上一碗粥,司马懿喝粥时,粥汁又都顺着口角流到胸前。

看到司马懿如此衰朽不堪,李胜装模作样地哭着说:

“方今主上尚幼,天下事有赖您老人家,我只听说您旧病复发,可是没想到您病得这么严重。

”这时,司马懿长吁了一口气说:

“我年老沉疾,危在旦夕。

君赴任并州,并州离胡人很近,好自为之,恐怕我们不能再见面了。

”李胜连忙纠正说:

“我是赴任荆州,不是并州。

”司马懿又故作昏谬地说:

“君将要去并州,努力自爱。

”这时的李胜,再也顾不得用文雅的交际语言了,说:

“我是去荆州,不是并州。

”司马懿这才稍稍明白过来,说:

“君还本州做刺史,盛德壮烈,好建功勋,我与你分别以后,恐怕再也见不到面了。

”接着,就把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叫出来,并让他们与李胜结为朋友,求李胜在他死后多多照顾,说着,司马懿又呜咽起来。

其实,司马懿这时身体状况很好,故意装作昏聩的样子来迷惑李胜。

李胜是荆州人,所以到荆州做刺史说作“还本州”,本、并音近,正好被司马懿钻了空子。

李胜从司马懿家出来,去见曹爽,乐不可支地说:

“太傅语言错误,口不摄杯,指南为北,肯定活不长了。

”从此,曹爽不复以司马懿为意。

第二年正月,幼主曹芳按惯例到高平陵去祭祖先,曹爽兄弟都随驾出行。

司马懿立即在城中召集兵马,先占据了武库,控制了都城,随后引兵出城占据了曹爽的军营,削除了曹爽的羽翼,然后限令曹爽把兵权交出来,等到恢复了秩序之后,便把曹爽及其党羽诛杀殆尽。

4.软硬兼施,明弃暗夺

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一体两面而存在,人性更是如此。

所以,人们为人处事的手段也具有两面性。

所谓“恩威并重”、“刚柔相济”、“软硬兼施”、“阳奉阴违”等都是这种两面性的具体体现。

一刚一柔,一明一暗,天下之至道也。

人们做事情,一定要学会灵活应变。

没有必要一味地强硬或是软弱,而应根据具体情况,将两者结合使用,这样办事才更容易成功。

东汉初年,冯异治理关中甚见成效,有人向刘秀打他的小报告说:

“冯异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

”刘秀当然并不相信这一套,但他也没有就此罢休,而是将这份报告转给了冯异。

冯异大为惊恐,连忙上书申辩,刘秀便抚慰他说:

“将军之于国家,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

”这种效果显然比单独施恩或施威要好得多。

公元214年,刘备夺取西川后,诸葛亮在协助刘备治理西川时,立法“颇尚严峻,人多怨叹者”,当地的官员法正提醒诸葛亮,对于刚刚平定的地区,大乱之后应“缓刑弛禁以慰其望”。

诸葛亮认为自己的做法并没有错,他对法正说:

“四川的情况,与一般不同。

自从刘焉、刘璋父子守蜀以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奉承,德政不举,威刑不肃。

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

现在如果我用在他们心目中已失去价值的官位来拉拢他们,以他们已经熟视无睹的‘恩义’来使他们心怀感激,是不会有实际效果的。

所以,我只能用严法来使他们知道礼义之恩、加爵之荣,荣恩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

公元225年,诸葛亮讨伐南中,遣马忠伐奘戕,李恢向益州,诸葛亮自己率诸军自水道入越崔,破斩高定,进兵永昌,越崔太守马谡对诸葛亮说:

“南中叛逆,仗地势险阻,不服蜀汉已久,虽今击破,明日又变。

现在丞相正倾全力北伐,以与强贼争天下。

南中叛逆,知蜀中空虚,很快又会叛变。

若把他们杀绝,既不合仁义之心,又不是仓促中所能办到的。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丞相制服他们的心。

”诸葛亮采纳了马谡的策略,5月渡沪水,擒孟获,让他观看阵势。

诸葛亮问他:

“这种军阵如何?

”孟获说:

“以前不明虚实,所以失败,今蒙观看军阵,只要如此,便易于获胜。

”诸葛亮笑着将他释放,要他再战。

放了7次,擒获7次,最后孟获不肯离去,对诸葛亮说:

“这是丞相天威,我们南人不再反了。

”诸葛亮送至滇池,益州、永昌、奘戕、越崔4郡都告平定。

诸葛亮决定在南中各地不设官、不留兵,由当地首领管理地方,让当地人规定纪纲。

由此可见,恩威并济,软硬兼施,才是办事的最好办法。

兵战如此,商战也如此。

19世纪中期,在木材行业中,经营规模很大而又获得成功者却为数很少,其中经营得最好的莫过于费雷德里克?

韦尔豪泽。

1876年,韦尔豪泽意识到,如果没有伐木的权利,木业公司就会衰落,于是他就开始实行一个大规模购买林地的计划,他从康奈尔大学买进5万英亩土地,后来继续买进大量土地,到1879年,他管辖的土地大约有30万英亩。

而正在此时,一个重要的木业公司——密西西比河木业公司引起了韦尔豪泽的兴趣。

该公司拥有很多的土地及良好的木材,由于经营者方法不对,导致公司效益不好。

于是韦尔豪泽决心收购该公司。

经过双方的接触之后,双方同意达成这笔交易。

在收购的价钱上,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谈判。

该公司出价400万美元,而韦尔豪泽则千方百计想把价钱压得低一点。

于是他派了一名助手直接与该公司谈判,要求只给200万美元,态度异常坚决,并大讲道理。

经过双方的激烈争执后,韦尔豪泽闪亮登场,以一个中间人的身份出现,建议双方都做出一些让步,并提出自己的方案,声明:

若就此方案也达不成协议,你们不必再继续谈判了。

卖方正在苦恼之时,有些“松动的”迹象,自是欣喜。

这样,只做了些小的修改即达成协议,而买方所得的条件也比原来料想的好得多,最终以250万美元成交。

在这里,韦尔豪泽用先硬后软,软硬并用的方法所收到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从此,韦尔豪泽的事业如虎添翼。

20世纪初,弗雷德里克?

韦尔豪泽通过对木材业的各方面的控制,使他的木材事业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木材帝国。

5.巧借外力,坐享其成

所谓“坐享其成”,引申到今天来说,就是在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有时取得成功,并不一定要自己大动干戈,亲自出马,只需巧借外力即可。

东晋时的顾恺之,生在太湖旁边的无锡,那儿山青水秀,风景优美。

顾恺之从小就受到太湖风光的熏陶,画得一手好画,名画“洛神赋”就出自他的手笔。

兴宁年间,太湖附近的一些和尚要修建一座庙宇。

几个和尚去向顾恺之募捐,顾恺之很豪爽地在捐款簿上写上了一笔为数不少的钱。

顾恺之的画虽然画得很好,但他并没有多少钱可以拿出来。

有些人为他担心,也有一些人认为他只不过是说说大话罢了。

过了几天,和尚们按照顾恺之自己说的数去收款。

“不用向我收钱,钱就在你们的寺庙里。

”顾恺之说,“你们在寺里粉刷出一面白墙壁,钱就能从白墙壁上长出来。

和尚们以为他在说笑话,可是看他说话的神态和口气十分认真,怎么也想不通,白墙上怎么会长出钱来呢?

不过,和尚们还是照着顾恺之说的去做了,他们在寺庙里刷出了一面白墙。

顾恺之把寺门关起来,吃喝由和尚们送到面前。

整整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他在那面白墙上画成了一尊大佛像。

画到只剩下点眼珠的时候,顾恺之把和尚们叫到面前说:

“明天你们可以打开寺门,让人进来瞻仰。

第一天来的,每人捐10块钱;第二天来的,每人捐5块钱;第三天来的,可以让他们随便捐。

”说完,精心地点上眼睛,就走了。

顾恺之关起寺门画佛像,早已在人们中间流传开了。

特别是那些达官、豪绅,早就憋不住了,只盼望早一天能看到大画家顾恺之亲笔画的佛像。

这天清晨,和尚们把寺门打开了。

太湖旁的人们很快就知道了这一消息,纷纷前来参观,

一饱眼福。

从早到晚,人流络绎不绝。

果然不出3天,就收到一笔巨款。

无独有偶,美国前总统里根也做过一件类似的事情。

里根是位老年总统,体力有限。

一天,他办公时感到有些疲劳,便放下手中的公务,信手从桌上撕下7张办公用纸,随随便便地画了7幅素描。

这7幅素描分别是“牛仔”、“马”、“英国绅士”、“中国师爷”、“日本武士”“法国富翁”“法国幽默大师”。

里根的画技是可想而知的,仅能算得上是初学者。

然而,由于他的性情豁达且富有幽默感,这几幅画画得还算生动。

其中的“牛仔”与“马”,更是7幅画中的上乘之作。

这并不奇怪,因为牛仔与马是里根最喜爱的动物。

当然,里根也没有忘记在右下侧署上大名——理查德?

里根。

里根的几个助手看到总统破天荒作画,又因他是总统,于是就奉承了几句。

里根不免有点飘飘然,他灵机一动,派人把画送到拍卖行去出售。

画很快被一名收藏家以1万美元买走。

当然,此人不是看中里根的画技,而是看上了作者的头衔。

里根收到钱后,立即打电话给美国伤残人协会,表示将捐1万美元。

这一举动惊动了无处不在的新闻记者,于是美国各大报纸以醒目的标题发表这一新闻。

里根从助手们的奉承声中,也体验到总统的价值,因此料定必然有人高价收买。

此后,又将1万美元捐给伤残人,这样,既不必从腰包里掏出1万美元,又获得了好名声。

6.制造假象,混水摸鱼

人们为了达到某种不容易达到的目的,得到自己该得到的利益,往往事先要制造一些条件(假象),形成一种让对手看来很混乱的局面,再乱中获益,此即是“混水摸鱼”。

混水摸鱼是一种乱中取胜的计谋。

“混水”是运用此计的必要条件。

大凡水混有两种情况:

一是水本来是混的,一方抓住时机“乱而取之”;二是水本来是清的,一方事先把水搅混制造假象,然后再有所图。

虽然这一计谋运用起来较难,但有些人的确运用得很好,而且还以较小的代价换取了较大的利益。

1935年,我国民族工业正值艰难起步时期,美国某灯泡厂为窒息我国民族工业,在上海采取了一系列手段。

这年,该灯泡厂生产了一种新的电灯泡,商标为“日光牌”,英文名称“sunlight”,每只售价0.1元,给零售商的放款期长达6个月。

当时上海市场上的灯泡批发价为每只0.2元多一点,该灯泡厂生产的“日光牌”灯泡,不仅价格低,而且放款时间长,意在挤垮中国的灯泡厂。

面对这一情况,上海的民族灯泡厂在同业公会的领导之下,发挥团结协作的集体力量,在全体灯泡厂每天的产品中,按产量抽成捐献灯泡,将捐献出来的灯泡也同样加上“日光牌”的中英文商标,并在全国各地报刊遍登广告,以每只0.05元的价格出售。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探得当时该灯泡厂蔑视中国,没有将“日光牌”的商标向中国商标局注册,待发现中国有两种“日光牌”灯泡的时候,该灯泡厂已无权提起保护商标的诉讼。

上海的民族灯泡厂采取“混水摸鱼”的计谋,以少数扰乱多数,造成市场上存在两种价格不同的“日光牌”灯泡,引起了全国各地经销商的疑虑,对“日光牌”灯泡不敢贸然进货。

这一招妙使该灯泡厂措手不及,毫无其他有效对策。

经历了一场“混水摸鱼”之战以后,上海的民族灯泡厂度过了这次危机。

7.以退为进,将计就计

敌对双方在政治、军事、商业等方面较量,经常是针锋相对地各出奇招,但有时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不得不采取迂回战术,避其锋芒,再将计就计,达到真正的目的。

直来直往,说好听点是豪爽,说不好听点则是没头脑,甚至有点“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意思。

因为人毕竟是一种情绪化的动物,彼此间的交往、应对如果没有考虑到对方的感受,照顾好彼此的情绪,任何一种良善的言语与行为,都可能会被看作是来者不善、别具用心,而引发直接的抵触情绪,或种种节外生枝的不愉快。

尤其是要指出别人的不是或者纠正对方的缺点时,某种经过“糖衣”包装的拐弯抹角的招法,显然会有更好的效果。

田婴担任齐国宰相的时候,有人对齐宣王说:

“每到年终总结算的时候,大王为何不多花费几天的时间,亲自听取各个地方官员的简报呢?

否则,怎么会了解官员的奸邪、优劣呢?

齐宣王听后,觉得很有道理。

田婴当然知道这条冠冕堂皇的“馊主意”,是有人故意冲着他来的,其目的是剥夺他的大权。

尽管不动声色,田婴却早已盘算着要让这条“馊主意”破产。

因此,就在齐宣王准备亲自听取简报的当天,田婴下令官员们把所有记载官库入账、出纳的种种账目准备齐全,而且要一条一条、事无巨细地逐一向齐宣王报告。

就这样,齐宣王听了整整一个上午,才听了一小部分。

吃完午饭后,简报继续,直到晚饭过后,报告的程序还进行不到一半,齐宣王看来已经吃不消了。

这时,田婴却对齐宣王说:

“这是群臣们一年来日夜操劳忙碌的成果,大王如果能彻夜倾听,对官员们的士气必然是一大鼓舞,有益于他们将来更加勤于政事。

齐宣王听后,同样觉得有道理。

尽管齐宣王从善如流地挑灯夜听,但是没过多久,就一再打盹,昏昏欲睡了。

最后,齐宣王终于撑不下去了,索性将听简报的事全部交给田婴去处理。

从这个故事看来,齐宣王是“耳根软”,没什么主见,而田婴则是害怕原有的大权无形中被稀释;同时,他也看准了齐宣王根本不是“那块料”,因此,干脆就让他听得彻底一点,看看齐宣王到底有没有这等能耐。

于是,田婴顺水推舟,将计就计,同样利用冠冕堂皇的理由,以退为进,来达到保障自己专权的目的。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有人为了要瓦解田婴的专权,拐弯抹角地找了个最为忠心耿耿、名正言顺的理由,让齐宣王无所推托,更让田婴找不到反对的借口。

很明显,如果田婴立刻摆出霸道的嘴脸,加以阻挠,自己狰狞的面目就会显露无疑,刚好中了对手的圈套。

但是,田婴很沉得住气,反而在别人的剧本中把反派角色演成正派角色,化解了一次危机,可以说是相当高明。

将计就计,谁怕“馊主意”!

想化解危机,靠的是沉得住气。

如果沉不住气,恐怕就只有叹气的份了。

8.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孙子云:

“虚者实之,实者虚之。

”运用虚实谋略,其宗旨在于:

避实击虚,夺取战争的优势和主动权;示假隐真,造成敌人的失误,以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是示假隐真的虚实谋略。

在对立双方僵持不下的情况下,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选择敌人最薄弱的环节进行突然袭击,往往能一举破矢。

战争指挥者施计用谋的能力,就在于巧妙地变换虚实。

公元757年,朔风正劲,太原守将、唐朝河东节度使李光弼迎着凛冽寒风,心里急啊:

自己刚派出主力支援朔方,叛将史思明、蔡希德偏偏带领10万大军攻城来了。

城内兵力不足1万,如何抵挡呢?

史思明很会用兵,他命令手下在城外建起飞楼,蒙上木板作掩护,临城筑土山,想登上土山后攻入太原城。

李光弼见对方筑土山,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

他让手下将士从城内钻地出去将敌军筑的土山下面挖空。

这一切,史思明都蒙在鼓里。

这天,史思明在城外设宴、娱乐,边喝边观看歌舞。

歌舞表演者轮番上场,如痴如醉。

李光弼派来的人却走出地道,悄悄靠拢史思明的戏台,突然钻出地面,猛地捉走了台上的表演者。

史思明见状,大吃一惊,急忙离席,将军营搬到别的地方去了。

自此,史思明部所属官兵个个如惊弓之鸟,连走路都瞪圆眼睛盯住脚底下,惟恐自己跌入坑中。

李光弼仍在悄悄行动。

唐军围着史思明的军营底下挖好地道,然后搬来木柱一一支撑,防止塌陷。

一切准备就绪,死守多日的李光弼派心腹之人求见史思明:

“太原城内一片空虚,我们已支撑不住,请求允许投降!

史思明大喜过望:

“对,识时务者为俊杰啊!

”约定的受降之日终于来临,史思明的将士放松了戒备,都涌出来观看。

李光弼一面派将领带人出来假降,一面暗暗派人把敌营下面的地道里的撑木迅速抽掉。

史思明的将士正伸长颈脖看热闹,脚下突然轰然塌陷,一下子死了1000多人。

这片刻

间,李光弼的将士在太原城头击鼓呐喊,派出铁甲骑兵冲向敌营。

一场恶战,俘获和歼灭敌兵几万人。

史思明带着残兵败将落荒而逃。

其实,“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不仅可以运用于战争中,在商业竞争中如果能巧妙地运

用它,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1907年,34岁的小林一三加入了日本箕面有马电轨公司,就任总经理。

这家公司刚刚成立,但是它只是一个小地方的铁路公司。

这和拥有以人口密集区为基本地

盘的都市铁道是不同的,因此,公司的发展有许多的困难及障碍。

但是,不管怎样,首先得让经营步入正轨,因此必须提高收入。

提高收入有两种途径:

一是增加乘客人数;二是提高收费。

提高收费对本来乘客就少的地区是行不通的,因为这样一来可能会造成乘客人数更少。

所以,小林只能在“如何吸引更多乘客”这一点上动脑筋,从而想出一种办法,那就是开发铁路沿线的住宅区。

在销售住宅时,小林采取了出租及10年分期付款的方式。

除了要增加沿线居民的乘搭量,更要吸引其他地区的人也来搭乘,这可是件颇为费事的工作。

1910年3月,宝冢线及箕面线比预定日期提前20天通车。

同时,小林也完成了如何增加乘客数量的新构想。

同年11月在箕面公园中开设动物园;第二年在宝冢设立新温泉区,并建设丰中运动场。

1913年,小林在宝冢新温泉区游乐场组织少女合唱团,后发展为少女歌剧团。

新温泉区又

陆续增加博览会会场、剧场、动物园、植物园、餐厅等,而成为一个度假休闲中心。

1914年,前去观赏的民众多达19万人;1918年,更激增至43万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