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套单元概述及课时安排.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5990004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1.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套单元概述及课时安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套单元概述及课时安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套单元概述及课时安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套单元概述及课时安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套单元概述及课时安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套单元概述及课时安排.docx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套单元概述及课时安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套单元概述及课时安排.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套单元概述及课时安排.docx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套单元概述及课时安排

1.十几减9的口算。

2.十几减几的口算。

 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计算往往只重视算理和算法以及技能训练,而忽视与情境的结合,使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老师应努力改变这种状况。

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的例题时,可利用教材提供的许多教学资源,编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设一个真实的情境,吸引学生想出结果,然后引出计算。

这样既能激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又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

如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等,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学会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展示个人的学习潜能。

但是学习还具有社会性的一面,就是要从和他人的交流中吸取“营养”,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

例如在教学13-8、13-5时,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经验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如果让学生展开思路,可能会出现“破十法”“想加算减”,甚至还可能会出现“连续减”“点数”等方法,先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后,再加上应用中的体验,最后引导学生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掌握他自己认为好的计算方法。

这一过程实际是把老师“教方法”转变为学生自己探索,学生学得会更深刻。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重要的计算技能,在运用中必须做到熟练、准确。

但这个要求不是一下就能达到的,要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逐步实现。

到本学期结束时,要求每分钟正确口算8~10道题。

根据学生的特点,多采用游戏、比赛等方式,如用“开火车”“找朋友”“小猫钓鱼”“蜜蜂采蜜”等方法进行练习,在玩中学、在玩中练,运用激励性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从而达到不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站在促进人类发展的高度,强调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重视应用意识的培养。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老师在教学时,首先可以启发学生独立观察,主动提出不同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自己收集信息和数据,进行探索解答;最后交流成果,完善答案。

从这一完整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作用,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1 十几减9………………………………………………………………………………2课时

2 十几减8、7…………………………………………………………………………1课时

3 十几减6~2…………………………………………………………………………2课时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根据图形的特点,能区分这些图形的形状。

 

 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圆以及三角形的形状,初步建立这些图形的表象。

 2.老师通过让学生折一折、拼一拼,使他们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3.初步渗透分类和对比的方法。

 4.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1.从立体到平面,使学生感知其中的变化。

由于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已有了认识,老师可以带领学生用这些几何形体的其中一个面,把这个面画在纸上,然后告诉学生这些图形的名称,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

2.建立图形的表象,使学生会辨认这些图形。

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给图形涂色等方法,让学生感知这些图形的特点,建立表象,并能在生活中寻找相关的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学生掌握了这些图形的特征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所学过的图形拼摆出各种物体的造型(汽车、轮船、人等)。

这里只要学生说出他拼摆的像什么就可以,不管像与不像,老师都要给予鼓励。

1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1课时

2 综合练习…………………………………………………………………………1课时

 

1.认识100以内的数,能正确读数和写数。

2.掌握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3.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2.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能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而且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含义,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含义。

 4.使学生能够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5.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6.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7.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创新意识和估算能力。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数,如商店里物品的价格,小区里的楼号、车位号,公共汽车的车牌号等,引导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并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数100以内的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从操作入手,理解数位、计数单位的含义。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直观操作,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数一数小棒,亲手拨一拨计数器上的珠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位以及计数单位的含义。

3.明确算理,知道加法算式、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对主题图图意的理解,引导学生要会看图,并会用简单明确的语言(即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所求的问题)表述图意,然后请学生列式解答,最后老师告诉学生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4.老师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学会比较100以内的数,允许学生有多种不同的比较方法,学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语言描述数的大小,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意识。

1 认识100以内的数………………………………………………………………3课时

2 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5课时

我们认识的数……………………………………………………………………1课时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

3.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

4.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5.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1.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应用题的结构,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学会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3.使学生学会正确解答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

1.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十数加一位数及其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学生要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重点理解相同计数单位相加、减的道理,掌握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的口算方法,这些都是后面口算、笔算的学习基础,因此十分重要。

2.突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尽可能地贴进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

3.鼓励学生探究式的学习。

由于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从多种角度考虑,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性,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尝试解决实际问题以及计算中的问题。

4.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学生的语言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可以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共同解答,寻求解答问题的方法。

这样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积累与同伴共同学习、合作解答问题的经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

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2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不进位)…………………………………………4课时

3 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4课时

4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1课时

5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2课时

6 复习………………………………………………………………………………2课时

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

2.认识人民币的面值。

3.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1.引导学生在观察与操作活动中认识人民币。

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掌握元、角、分之间的进率,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结合生活实际,初步学会简单的元、角、分的计算。

 3.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教育学生要爱护人民币。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认识人民币的必要性。

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认识人民币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相关内容的兴趣。

2.重视直观操作。

教学时,考虑到学生平时用钱不多、经验少,合理安排学生运用学具进行观察、操作。

3.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注意引导学生灵活思考,从多角度、采取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4.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教学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为使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奠定基础。

元、角、分…………………………………………………………………………2课时

小小商店…………………………………………………………………………1课时

1.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2.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

3.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4.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1.使学生初步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以及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掌握算法,理解算理,同时能够正确地口算。

 3.初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类推能力,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和口算速度。

 4.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计算仔细的习惯。

1.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以及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口算的基础上学习的。

学生要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重点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以及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明确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或者相减,知道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来减,以及个位相加满10向十位进1的算理。

2.教材中所选取的例题,都是来源于学生自己的实际生活,如小朋友分画片等,这样会使学生体会到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以此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尽可能发挥教材的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3.鼓励学生大胆探究,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因为学生已经有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以及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作基础,学生对于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可能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教材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明白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以及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再减的算理。

4.加强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

让每个同学都在小组内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督促那些不爱说话的同学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有意识地培养了同学们在组内要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要协调组内的纪律,要控制组内的声音等各种能力,培养了学生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以及与人友好合作等良好的品德,学会做人。

5.提倡学生动手操作。

由于学生年龄小,对抽象的知识还难以理解,如个位相加满10,向十位进1的道理,如个位不够减,为什么要从十位退1当10来减,这些知识都需要让学生动手去实际操作,在操作中去感知算理。

6.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单元知识都是结合着应用题进行教学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口算,同时也要重视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3课时

2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3课时

3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2课时

4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2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